南方经济初步开发的原因 (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新123)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原始社会一、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一)云南元谋人:发现在今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二)北京猿人:位于北京周口店,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
二、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一)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代表,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房屋为干栏式房子。
(二)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半坡,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代表,主要农作物为粟,种植蔬菜,房屋为半地穴房子三、远古的传说:(一)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二)尧、舜、禹——禅让制度;(三)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朝和商朝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2、禹死后,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了商朝。
4、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5、西周的兴亡(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领导了牧野之战,灭商朝,建立了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2)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义务:诸侯服从天子命令,交纳贡品,平时镇守边疆、战时随军出征。
西周等级示意图表: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正是分封制的反映。
(3)西周重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晋,宋等。
(4)周幽王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4、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条件:①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竞赛题{7上)
第15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二、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3、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A二材料题:1、魏、蜀、吴;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第16课两晋与南北朝一、选择题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A.谢玄B.谢石C.谢安D.王猛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两晋C.三国、两晋到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二、论从史出材料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
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
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30*2'=60')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A、水稻、甘薯B、粟、水稻C、玉米、甘薯D、甘薯、粟2、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吴起变法3、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史记》B、《易经》C、《诗经》D、《离骚》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5、科举制度形成于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期?()A、陈后主B、梁武帝C、隋文帝D、隋炀帝6、被称为“画圣”的盛唐画家是()A、吴道子B、阎立本C、展子虔D、顾恺之7、某人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A、《资治通鉴》B、《论语》 C 、《史记》 D 、《汉书》8、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改用银两收税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手工工场的出现9、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物产丰盈,无须和外国互通有无B、怕外国人“滋扰生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D、清朝的工商业发达1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黄埔条约》B、《中法新约》C、《南京条约》D、《望厦条约》11、中法战争中,率军奋勇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是:()A、李鸿章B、左宗棠C、刘铭传D、冯子材12、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A、洋务运动以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中法战争后D、公车上书后13、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1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的铁路总工程师是:A、李善兰B、华蘅芳C、詹天佑D、冯如15、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A、鸦片战争以后,即19世纪四五十年代B、五四运动中C、新文化运动中。
中国朝代演变和阶段特征
(5)文化思想:①全面繁荣、博大精深; ②兼容并蓄、丰富多彩; (表现?) ③领先世界、影响广泛。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1368) ●总体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江南经济开始开发 (1)政治: ①分裂---动荡;
②政治制度腐朽: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
(2)经济: ①北方经济几度破坏和恢复 (原因) ②南方经济开始开发 (原因、表现)
(3)民族: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趋势(方式?)
(4)文化思想:①丰富多彩,反映南北社会不同特点 (民族融合、战乱、江南开发、士族腐朽)
(1)政治:①分裂
统一
②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新的发展 (表现?)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江南 经济和边疆少数民族经济)
(3)民族:①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议和—交流 ②北宋民族政策显得软弱(表现、原因?) ③元朝统一后形成民族融合新的高潮(表现?)
(4)对外:南宋,元朝对外贸易发达,以海路为主(原因?) (5)文化思想:①自然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进步……
魏(220--266)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
(280--316)
十六国 东晋
十六国
(316--)
东晋
(317--)
北魏
(439统一)
北朝(439--581)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北周
宋
齐
梁
(420----------------------------589)
南朝(420--589)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和影响。
2.难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教材整理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的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地区项目山东、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分布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主要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位是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材整理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
2.表现[深度点拨]我国古今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
(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中考中国古代史(五)辽宋夏金元时期考点1
’。”据此可知,在南朝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西
()
真
题
演
【解析】根据说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练
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南宋的时候。故是错误的。
江西主真题题五演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返回目录
[2017江西18(1)题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瓷都美名扬天下】 材料一 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因 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故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有 瓷窑两三百座。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 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 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演
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练
A. 宋、辽
B. 宋、夏
C. 宋、金
D. 辽、夏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 下妥协议和”“称兄道弟”等,回归教材可知是澶渊之盟。故 选A。
解题延伸
如何区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 和议》内容的不同之处。
《澶渊之盟》:宋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用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 10万两、绢20万匹。
1. (2015 江西2题)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
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
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
江
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
西 真 题
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 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答案】(1)江南经济发展繁荣(2)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1)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材料分析题,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
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
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
“江南为之国盛,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说明江南经济很繁荣,农业丰收、生产的丝绵发达,可以供天下使用。
(2)此问考查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结合课本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可以答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多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统治者重视。
(3)此问是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问题答案来答。
通过对前面一、二问比较,学生可知南方经济发展繁荣,超过了北方。
可见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起本(文)《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起本(文)《历史》知识点总结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
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图示学习法是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有更直观的了解。
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代》这一课的知识时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此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 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
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
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登基称帝,后定都,史称南宋。
(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的和议、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五代十国,金,赵构,临安(2)澶渊之盟,郾城大战。
(3)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不利于国家管理。
【解析】【详解】(1)根据示意图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因此北宋与辽、西夏处于并立状态。
后金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
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基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依据示意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之间的和议是澶渊之盟,金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是郾城大战中岳飞收复了很多失地。
(3)依据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的看法是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不能发动战争,战争不利于国家管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北方人口的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目标(1)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3、情感目标明确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通过此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这是继春秋、秦汉之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并对我们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人口大量南迁一是指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造成的,同时,“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二是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路线的大致情况。
三是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作用:一是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资料]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往往与战争有关。
从东汉末军阀混战开始,虽中间有三国的局部缓和、西晋短暂统一的间歇,但“八王之乱”后接着更是出现空前的大混乱、大破坏,内乱不已,战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移形成的人口流动,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西晋后期,经过东晋,直到南朝,北方战乱频仍,流民避乱到江南的十居六七。
大体自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时为琅邪王,移镇建业时的前后,就有大批北民南迁。
如祖逖迁居淮泅,后再南渡。
及洛阳失守,石勒南至葛陂(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
桓温北伐关中和败退前后,也有许多人民南迁。
桓温即曾迁关中、洛阳数千家到南方。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一 区域开发——大运河与江南经济的发展
视角一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 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 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 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南地 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 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 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
试题角度
备考分析
经 济
(1)2018·海南卷,3:唐宋 时南方山田的开发 (2)2017·全国Ⅱ卷,26: 唐中期南方经济发展的
影响 (3)2017·全国Ⅲ卷,26: 唐代土地制度 (4)2016·海南卷,6:精耕 细作的目的 (5)2016·海南卷,1:中西 交流(铜镜、葡萄) (6)2014·海南卷,6:唐中 后期丝绸之路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考题链接]
1.(2019·北京朝阳期中)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 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 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②作用: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 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2)两税法:唐朝 ①背景: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大幅减少,政府财政锐减,解决财政困难。 ②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 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 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③作用: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 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 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1)、奠基:①春秋战国寸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
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
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
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
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
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
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
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完成南移:宋朝。
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苏湖熟,天下足”。
新开了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二)城市繁荣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 2.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 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北宋娱乐场所——瓦子
◎元大都城复原平面图
补充:宋城市发展特点(考题) 1.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 2.突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草市 3.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5.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6.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2.矿冶业:煤的开采,东京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3.印刷业:雕版印刷相当普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作用: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发展
◎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红 开光镂花罐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商业发展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官方榷场,民间草市
(2)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开始出 现纸币(交子)。 (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社会的变化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课堂总结
农业
耕种制度 经济结构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宋:五大名窑
辽
制瓷业 元:青花瓷、釉里红
宋 夏
手工业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矿冶业——煤
金
印刷业
元 的 经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发展 海外贸易
济
城市繁荣
与 社 会
经济重心南移
宋元时期的南移进程 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
门第观念淡化【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补充:商业发展的原因、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P62
商业发展的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 3.交通系统的发展 4.纸币的流通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
济
南
刘
家
功
夫
针
铺
”
商
标
我国目do前cin/su发ndae现_me的ng 最早的商标。
仔细观察《耕获图》 ,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 事哪些劳动?
docin/sundae_meng
docin/sundae_meng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劳动力。
●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重视,扶持。 docin/sundae_meng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 水稻 棉花 茶叶 手工业 的兴旺:纺织 制瓷 造船 商业的繁荣: 城市 贸易 货币
docin/sundae_meng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繁华:东京(开封)和 临安 (杭州) 2、海外贸易:港口多 范围大 市舶司
3、出现商标和广告 4、货币: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交子
docin/sundae_meng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 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 展?
docin/sundae_meng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南宋:经济重心 南移成为定局
巩固练习
1、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 A、东京 B、景德镇 C、广州 D、泉州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前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D、北宋后期
3、宋代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A、棉纺织业 B、制瓷业 C、采矿业 D、造船业
市舶司是一个什么样的 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立,说 明宋代海外贸易是一种什么 样的状况以及政府对海外贸 易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七年级历史南方的初步开发
经济的发展。
【典例】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
客观原因是(
)
A.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解析】本题为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客观原因与
主观原因的理解能力。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客观原因,从题中选 项分析,B、C、D 三项都有人为因素,应属主观方面的原因, 而 A 项无人为因素,所以应该选 A 项。 【答案】A
第 15 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太湖
越布
番禺 夷洲 卫温 锦官
诸葛亮
建康
重点提示 1.客观原因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为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
2.主观原因 (1)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同步测试 川教版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一、学习导引1. 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1)吴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的优越,资源丰富。
②这时期,为躲避战乱,携带着工具、种子和简单的日常用品,大批迁往。
他们和当地的山越、等少数民族一起开发了江南。
③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开垦荒地,推广,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
(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长江沿岸和周围的产量明显提高。
②手工业:在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一带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特产。
丝织业有一定的发展。
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各种相当精致的。
、临海和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
造船技术已达较高水平,能建造乘载数百人的大舰船。
230年,吴国的、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 (今台湾)。
③诸葛亮治蜀。
他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平原的经济,稳妥地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2.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1)原因①优越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雨量、土地。
②北方人口继续大量。
③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④社会相对安定。
(2)表现①农业:广种,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有明显的发展,、制瓷、、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③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二、夯实基础1.三国时期,控制南方的政权有()①洛阳②魏③蜀④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A. 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 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提高B.江南的手工业,最重要的是制瓷业C.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能大量生产青瓷 D.造船业发达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当时的造船中心是()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广东广州)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建康(今江苏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 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治区域完全位于南方的政权有:三国时期的吴蜀、东晋、宋、齐、梁、陈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 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 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C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注解:这段材料反映出西汉时南方地广人稀、
二、南方初步开定 南方统治者重视生产 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尤其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西 晋统治者带领大量官员和老百姓转移到南方,历史上称为“永嘉南渡”,形成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地区的初步开 发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第15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史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 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南 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的情况。(火耕 水耨)即每年春天烧去杂草,当作灰肥,不 另施肥,然后灌水种稻,草稻并生,稻仅高 七、八寸,收获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