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3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3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3-3 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左图为北半球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处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由内向①②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处附近。

第2题,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答案 1.C 2.B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完成3~4题。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3.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A.暖气团势力强B.冷气团势力强C.地形影响D.海陆位置影响解析第3题,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其间约1/2的时间里云贵之间有准静止锋存在。

第4题,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冷暖气团滞留于滇黔之间,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 3.D 4.C下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2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回答5~6题。

折线表示日最高温、日均温、日最低温,柱高表示降水量5.据图分析,15日至17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台风D.反气旋6.影响20日至21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白昼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C.地面状况D.天气状况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16日该地气温日较差极小,为阴天,显然不会受反气旋影响;福建1月份也不会受暖锋和台风的影响。

第6题,图中显示,21日该地形成了降水,说明21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故气温日较差比20日小。

答案 5.B 6.D下图是2011年某日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Word版含解析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Word版含解析

3-1 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日”的说法。

就此现象,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答案 D读右边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 2~4 题。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升的热量传达过程次序是()。

A .① —②—③B.① —④—②C.② —③—④D.③ —④—②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高升而递减的是箭头() 。

A .①B.②C.③D.④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域对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假如因为()。

A .大气汲取①辐射少B .大气汲取②辐射少C.地面汲取③辐射少 D .地面汲取④辐射少答案5.以下图中abcd 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依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因为 a 处气压低于 c 处,因此 a 处气温比 c 处高B .因为 c 处气压高于 a 处,因此气流由 c 处流向 a 处C.因为 b 处为高压, d 处为低压,因此气流由 b 处流向 d 处D .因为 c 处为高压, d 处为低压,因此 c 处为明朗天气, d 处为阴雨天气答案 D以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表示图。

据此回答6~ 7 题。

6. 四地气压大小的摆列次序正确的选项是( ) A.D>C>A>B B.A>B>D>C C.C>D>A>B D.C>D>B>A7. 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A. ①③B.②④C.①④D. ②③分析依据高空等压面的曲折状况可知, A 处的气压高于 B 处;近地面的气压散布与高空相反,即 D 处高于 C 处;且近地面气压老是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D>C>A>B 。

近地面大气从大海吹向陆地,即陆地的气温高于大海,故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

2014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题组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4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题组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为太阳短波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白天晚上都存在。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第2题,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少,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答案:1.D 2.C3.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解析: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高空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由此可判断图中稳定风向为东风。

答案:A(2013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此刻,乙地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5.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解析:第4题,解题关键在于明确等压线数值大小及地转偏向力的判断。

由图可知,乙地西侧为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故乙地吹西南风。

第5题,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由甲至丙所经过地区的等压线分布可判断该气象要素为风速。

气温主要受地形、纬度、海陆位置影响,题目未体现,故A项错;由甲至丙气压逐渐减小,云量没有相关数值表示,故B、D两项错。

正确答案是C 项。

答案:4.A 5.C6.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高考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4年高考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1级高三导·学·练一体化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

4.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一、热力环流【探究活动1】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标有尺度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

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____(填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

(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流动方向。

【核心归纳】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3.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弯曲规律和气压分布特点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形成______压,等压面凸向____处,气流________,而在高空空气集聚形成____压,等压面凸向____处。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________,近地面形成______压,等压面凸向____处,而在高空由于空气下沉形成____压,等压面凸向____处。

4、常见的热力环流(优化设计24页)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 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探究活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读“亚洲东部某日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word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word版)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字里行间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季风环流B.热力环流C.大气环流D.三圈环流3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 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4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5 .以下列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假设a、b、c、d、e为不同温度值,那么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选项是〔〕图2-1-1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6 .有关热力环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 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8.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9.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外表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放心做自己想做的精品字里行间图2-1-210.图2-1-3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2-1-31〕图中近地面_________________点是高压区,_________________点是低压区。

2〕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3〕如果不考虑摩擦力,B点吹_________________风。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同步测试(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同步测试(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4)(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XX__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2010·全国卷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 B.12℃ C.16℃ D.18℃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2011·XX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6.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7-8题。

7.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8.青藏高原与XX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B.XX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XX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2011·东北四校联考)读“我国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带答案)大气运动实际上是三圈环流,其特点就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方式,以下是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专项练习,请大家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空中辐射与空中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散布,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添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添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增加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2.关于空中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空中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空中温度越高,空中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3.(2021广州模拟)如下图,该地当天的天文环境最能够出现()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表示图A.白昼多云,夜间阴沉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2021银川模拟)雾是近空中大气层中少量庞大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2021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域遭遇屡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域的能见度甚至只要50米左右。

气候台也屡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分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空中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枯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5.白昼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缘由之一是()A.大雾削弱了空中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动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加弱小气逆辐射读图,回答6~7题。

6.假定上图表示热力环流情势,那么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A.PaTaC.Pa7.假定图示地域在北半球,实际上,c、d两地间的动摇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A.南风B.西南风C.西风D.西南风2021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下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三管齐下:8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答案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三管齐下:8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答案

8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目标定位]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够解释相关大气现象。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3。

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且会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力及风向等.4。

学会判读等压线与等压面图。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错误!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③______和反射。

3.受热过程(1)大部分A④_____________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被加热,并以B⑤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⑥______________.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⑦______________,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⑧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⑬_______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图示受力状况只受图中F⑭_________的影响受图中F1⑰__________与F2⑱______________的共同影响受图中F1⑳__________、F2错误!______________和F3错误!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风向垂直于⑮与等压线⑲与等压线错误!___________ _指向⑯__________________(高空风)__________(近地面风)【问题思考】1.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2.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3.议一议: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4.判断:地转偏向力能不能改变风速?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云贵高原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反思归纳】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总量除受______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合肥模拟)读合肥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图和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下列关于合肥逐日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19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天的12:00,因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②作用最强B.20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当天的0:00,因④作用降到一天中最弱C.22日昼夜温差小于19日,因为22日比19日②弱,③强D.22日昼夜温差小于其他日期,因为22日比其他日期①强,④强2.(2014·菏泽模拟)读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40°N~40°S地区是能量盈余区,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对流层的厚度较大C.太阳辐射的时间较长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2014·赣州模拟)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读表回答3、4题。

青岛济南开封西安太原兰州日温差≥15℃的日数0.4 74.6 71.8 91.1 156.8 174.0最大日温差(℃)16.3 26.0 25.2 28.1 29.2 30.23.表中数据说明北方地区()A.受海洋影响较大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C.大陆性较强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4.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的变化B.纬度高低C.离海远近D.雨日数量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2013·烟台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2年1月5日14时和6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 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项训练当堂反馈堂结堂清[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某某模拟)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上图中( )A.b增强 B.d增强C.e增强 D.c增强2.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B.赤道上b经过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地区的云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解析:第1题,强烈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尘、水汽、温室气体等进入大气中,使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以及大气对地面辐射能量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增强。

图中,e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f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作用,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表示太阳辐射,a表示大气逆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即图中b比c少),赤道地区虽然正午太阳高度平均比北回归线大,但因赤道地区比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多云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北回归线附近少。

答案:1.C 2.C题组二热力环流(2013·某某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B.P→O→M→N→PC.M→N→P→O→MD.N→M→O→P→N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BCD解析:第3题,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故选项A正确。

第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选项A正确。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期末复习题(带答案)-word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期末复习题(带答案)-word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期末复习题(带答案)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期末复习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地理网一直陪伴您。

【典例解析】例1.(04全国)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m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2)飞机可能在5000m高度平衡飞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对流层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

A选项中,3000m范围内气温下降达30℃以上;平均每1000m下降10℃左右,高于气温垂直递减率。

C和D选项中,6000m范围内气温下降大于50℃,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B项中3000m到6000m,高差为3000m,气温下降达20℃左右,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2)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左右,按理论垂直递减率5000m 高度应为-10℃左右,实际在-30℃左右,低于理论气温,接材料所示,飞机在此层不能平稳飞行。

同时②、③两图也不符合题意。

④图中,地面气温10℃左右,5000m高度理论气温值应为-20℃(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上升5000m共下降30℃),实际气温值为-10℃,高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000m高度平稳飞行。

答案:(1)B(2)D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期末复习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Word版,含解析)

高三人教版地理复习:课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 •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A •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 .丁对甲有补充作用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 •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2.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 •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答案】 1.A 2.C【解读】第1题,甲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第2题,地表的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再被地面吸收,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被大气吸收后又形成大气逆辐射返回地面。

2018江苏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气温:甲>乙>丁>丙B .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 .气压:甲>乙>丙>丁4. 此时,图中M地吹()A .东北风B .东南风C.西北风D .西南风【答案】 3.D 4.A【解读】第3题,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气压甲>乙>丙>丁。

第4题,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故M处为东北风。

2018东北联考如图是“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能位于非洲B .该图可能位于欧洲C. b 箭头是风向D. oa 线与ob 线不一定垂直6•若该风向表示某一风带的主导风向,则该风带向北移动至最北时, 我国常发生的 自然灾害是( )A •山体滑坡B •地震C .凌汛D .沙尘暴【答案】 5.A 6.A【解读】 第5题,图中a 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或摩擦力垂直),b 为摩擦力,c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d 为风向。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复习成套练习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③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导致当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1.D 2.B3.(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如果地球不自转,将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热力环流。

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故③正确。

答案:C(2010·泰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解析: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上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

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活页规范训练: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解析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活页规范训练: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3·烟台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答案 1.C 2。

C3.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A.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B.气流幅合上升C.热力环流D.大气环流4.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气压梯度力B.太阳辐射C.风能D.地转偏向力5.太阳墙适用的地区有()。

①青藏高原②华北平原③海南岛④四川盆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3题,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气温存在差异,这样会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即形成热力环流。

第4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的地方存在差异.第5题,太阳墙适用于太阳辐射丰富的地方,海南岛与四川盆地太阳辐射量较少。

答案 3.C 4.B 5.A(2013·江苏苏北四市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7.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6题,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同一垂直面上,海拔高气压低,故气压甲>乙>丙>丁。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单元集训(均为2013年高考真题)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单元集训(均为2013年高考真题)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013·高考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解析:选B。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箭头的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

(2013·高考XX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下题。

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B.6月5日晴朗C.3月22日多云D.6月20日多云解析:选D。

由图可知,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4小时,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C 两项错误。

图中曲线表明该地区正午时太阳辐射降低,不可能是晴天,B项错误。

(2013·高考XX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下题。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A。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逆温的相关知识。

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这种分布特点使得空气容易产生垂直方向上的对流,空气对流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如图①所示。

其他三个图的近地面不同高度X围内都存在气温上高下低的情况,不利于空气对流和污染物扩散。

(2013·高考XX卷)XX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XX位于宽阔的XX河谷地北侧。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训练】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天气最可能是()A.晴朗、无风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D.阴雨、大风4.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绒布冰川分布于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400-7500米处,5400米以下为碎石。

下图为“绒布冰川表面气温与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差(T冰-T石,单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11时绒布冰川表面气温较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甲较大B.乙较大C.丙较大D.丁较大6.绒布冰川表面()A.6时为上山风B.ll时为下山风C.下山风历时长D.昼夜风向相同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8.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 D
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2~4题。

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
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3.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
箭头()。

A.①B.②C.③D.④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 2.B 3.B 4.B
5.下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所以a处气温比c处高
B.由于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气流由c处流向a处
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处流向d处
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
答案 D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6~7
题。

6. 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7. 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A处的气压高于B处;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即D处高于C处;且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
D>C>A>B。

近地面大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即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故北半球大陆上的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

答案 6.A7.A
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B.乙C.丙D.丁
9.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处附近的等压线最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

第9题,分别过甲、乙、丙、丁四点作垂直于四点切线的垂线,以垂线为基准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0°~45°,即为风向。

答案8.A9.A
新华网2010年6月26日电25日,南京的最
高气温达到了36.1 ℃,创下了今年的最高气温,市
区有的观测站气温达到了38 ℃。

不过这样的高温很
快就要到头了。

明天开始梅雨登场,高温暂退。

结合
右图回答10~12题。

10.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火炉”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B.人口过多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11.下列作用与“明天开始高温暂退”有关的是()。

①梅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冷空气到达③海洋气流带来冷空气④城市对流增强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图中四点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M B.N C.O D.P
答案10.C11.A12.A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14.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第13题,在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与2 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丙地与2 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小,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第14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答案13.D14.B
15.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解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

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

答案 A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左”或“右”)偏,纸片B向(“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

(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
运动方向。

解析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炉处形成一个低压,冰块处形成一高压,实验验证的是热力环流原理。

第(2)题,结合高、低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炉,故纸片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

第(3)题,纸片A、B的偏动体现的是空气的流动,存在着高、低压中心。

第(4)题,结合气压分布状况进行绘图。

答案(1)热力环流(2)右左
(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
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
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

(言之有理即可)
(4)大体如下图所示。

17. 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

以下是这组
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
更替而转换的一种现象。

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完成海陆风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原因是而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解析第(1)题,海陆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温度差异造成的。

第(2)题,作图时把握住“近地面受热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受热少→气流下沉”“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第(3)题,略。

第(4)题,海风发生在白天,能够把海上湿润、凉爽的气流带入城市,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如图
(3)冬季冬季风强劲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