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理论指导:凡命(营养药物)
病理生理学(笔记及框架图)【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笔记及框架图)【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着重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研究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3、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DIC、休克等。
4、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由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因机体稳态破坏而发生的机体代谢、功能、结构的损伤,以及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过程。
6、分子病:由于DNA的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衰老: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
8、病因: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特征的因素。
诱因:指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病因的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条件: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因素。
9、疾病发生的外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疾病发生的内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
10、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1、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病因转化;疾病时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2、疾病转归的经过:病因侵入(潜伏期)非特异性症状(前驱期)特异性症状(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结束(转归期)13、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4、脑死亡: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功能不可逆行的丧失。
15、植物状态和脑死亡的区别:植物状态:①自己不能移动;②自己不能进食;③大小便失禁;④眼不能识物;⑤对指令不能思维;⑥发音无语言意义脑死亡:①不可逆性深昏迷;②自主呼吸停止,需行人工呼吸;③瞳孔扩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咽喉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病理生理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作用。
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
根据肖献忠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第一版)内容,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大纲确定了病理生理学的基本要求,重点内容要求掌握,其余内容则要求熟悉和了解。
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精神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桥梁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PBL课4学时,实验课20学时。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 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1、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变化。
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3、器官系统病理过程:主要讨论人体几个主要器官系统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的病理生理。
包括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
(二) 基本技能在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综合机能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病理生理学概论》
二、疾病
(一)对疾病概念的几种不确切提法:
1 .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2 .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3 .对外界环境不适应 4 .损害和抗损害的斗争
(二)疾病的现代概念: 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
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整理ppt
此现代概念的要点有四:
①任何疾病都是有原因的; ②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 ③疾病时体内有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 反映在临床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④疾病是一个过程。
The other does not smoke, drinks alcohol rarely, exercises regularly, and is relaxed and confident. Both people pass all laboratory tests and are declared free of disease.
变为“循证医学” 疾病谱的改变
整理ppt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疾病概论: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即共
性。如疾病的概念、原因、条件等。 2.基本病理过程( basal pathogenesis ):
不同疾病中出现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 化,如发热、缺氧等。 3.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各种疾病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理过程。
整理ppt
Case study
Two people both are 40 years old with typical nine-to-five jobs. One smokes several packs of cigarettes a day, has three or more drinks every evening, is overweight, and is often anxious.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八年制)
《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 Pathophysiology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理论课5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八年制医疗、口腔专业。
三、课程地位、性质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性治疗,分析疗效原理,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病理生理学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为疾病发生发展带有共性的发病规律和基本发病机制,从而为医学生学好临床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紧密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有责任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讨论分析某些临床现象,使学生深刻的认识二者的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应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联系临床问题,如烧伤病人可能出现哪些病理生理改变(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DIC,发热,应激等),培养其面向临床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教学中,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3.结合传统教学,突出多媒体及网络课程优势我教研室编写了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为学校网络课程的范本,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运用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多年的摸索实践。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03161909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疾病(disease):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此时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3、脑死亡(braindeath):是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大脑、小脑、脑干功能永久性消失。
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nydration ):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是指患者肾排水功能降低,或再输入大量水,使细胞内外液容量均增加,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6、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 ):在一些病理情况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体液酸碱度稳态破坏,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 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 ):是指CO?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或PaCO2) 增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是指细胞外液H+丢失或碱过多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为特征的酸碱紊乱。
病理生理学 详解
病理生理学详解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与发展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病理形态变化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内容。
本文将对病理生理学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疾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疾病在生理学水平上的表现和机制。
一般来说,疾病是由于某种原因使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病理形态的改变而发生的。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的紊乱、病理过程的发展规律等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动物模型来模拟疾病过程,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病理生理的变化。
临床观察则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根据他们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来推断和诊断疾病的发生机制。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验证,可以为病理生理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各个器官系统和疾病类型。
例如,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心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机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谢紊乱等问题;肝脏病的研究主要关注肝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肝脏功能异常以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等。
此外,病理生理学还研究癌症、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调节和干预生理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对病理生理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可以针对病理生理的异常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揭示了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形态变化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rug targe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
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6.先天因素(congenital factor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
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
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angerous facto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
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一、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4学分: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实验课25学时。
四、课程模块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考试课程。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病理生理学是从机能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六、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各章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机能代谢变化。
七、主要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作为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需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正常人体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学习基本病理过程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有关知识上来。
从而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的本科医学生。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教学任务;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一般规律;3.了解新的死亡(脑死亡)概念。
【主要内容】一、绪论: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学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内容及主要学习和研究方法。
3.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疾病概论:1.疾病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一般规律和转归。
3.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和意义。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肿、水中毒的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发生机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特征。
2、熟悉钾代谢障碍的分类、发生原因、发生机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临床特征。
病理生理学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正常人体患病人体疾病诊治形态结构解剖、组织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临床各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 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体征(sign): 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 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化学性因素:无机及有机物、动植物毒性物质3.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与基础医学众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四年制护理和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培养。
1.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⑴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⑵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⑶了解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基本能力的培养⑴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⑵探讨性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讨性解决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名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3.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参考学时理论课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35学时。
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自学)了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掌握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熟悉健康、疾病、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
了解传统死亡的观念。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机体的调节,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doc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前言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
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
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
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
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成分:复方结晶氨基酸。
性状:针剂。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改善大型手术前的营养状态;供给对蛋白质营养成分消化吸收障碍的病人;用于创伤、烧伤、骨折、化脓及术后蛋白质严重损失的病人;用于低蛋白血症。
用法及用量:静脉滴注常用量1日250~1000ml,与高渗葡萄糖(25%以上)混合后经中心静脉滴注。
与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由周围静脉徐缓滴注,成人滴速每分钟不超过40滴。
儿童、老人及重病者滴速宜更慢,按年龄、病情和体重增减剂量。
本品不含非蛋白能源,使用时需与葡萄糖液等混合使用,以提高氨基酸利用率。
用量遵医嘱。
严重消耗性疾病可采用中心静脉给药,但一般应尽量采用周围静脉给药。
不良反应和注意: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和头痛等不良反应。
其它:1.肝昏迷、氮质血症、严重肾功能障碍、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病人禁用。
酸中毒、充血性心衰病人用。
2.使用时应供给足够量的葡萄糖,以防止氨基酸进入体内后被消耗。
长期使用应加强电解质、pH值及肝功能的监测,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3.易繁殖微生物,使用前应仔细检查。
如外观异常,不能应用。
药瓶启开后,剩余溶液不可再用。
4.同时应用电解质溶液时,需注意本品的钠、氯离子量。
5.冬季使用前,将本品加温至接近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