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指导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切片绝大多数为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解整个切片大致情况(形状,颜色等)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辨别是什么组织,有何病变,病变所在部位,与周围组织大致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结构。

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应相结合,灵活运用,避免只在高倍镜下观察。

4、观察镜下改变的同时,应联想其肉眼形态、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机制。

三、实习注意事项1、爱护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其他教具,不得损坏。

2、实习前做到预习实习指导内容,复习相关理论,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3、实习室保持安静,不得追赶、打闹、喧哗。

4、实习课—律穿白大衣,不许穿背心、拖鞋入室。

5、室内严禁吸烟、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保持整洁,轮流值日。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

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

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第十四章传染病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实习报告人:×××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程瑞雪)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色苍白浑浊。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实验指导病理学是一门从形态变化着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医学基础课。

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必须具有疾病过程中结构改变的知识,因此,病理学的实习内容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病理形态学的观察、描述、分析和判断方法,在实习中对各种标本要仔细的观察,并准确简要的加以描述及绘图,特别对组织切片。

2在准确而全面地观察到存在的各种病理变化之后,还要根据课堂讲授及教材中所提到的理论知识,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鉴别和比较,并能根据病变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推想在机能上可能有哪些主要变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实习材料和内容病理学的实习材料,主要是人体病变(个别有动物病变)的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

此外,还有幻灯片、录相片、电影片、多媒体课件、尸体解剖示教和一部分必要的动物实验(具体内容按卫生部制订的教学大纲规定)。

三、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学生在实习前最好先复习一下每次实习标本之正常解剖学和组织学,这样对在实习中所见到的器官和组织的病理改变才容易进行比较和认识。

2学生每人应有实习作业本或绘图纸和红蓝铅笔(或彩色铅笔),个人或小组最好能借阅病理学图谱在实习时参考。

3学生应能了解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并较熟练地掌握使用方法。

四、实习的方法和步骤(一)大体标本的观察及诊断。

各器官系统、各种疾病的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是不相同的,有待掌握。

这里就对大体标本的一般的观察原则介绍如下:1、首先观察标本是哪一个器官,或是器官的哪一部分(如左肺上叶、一厚片肝脏等),它与正常器官有什么区别?2、观察测量标本器官的体积(大小),注意是否增大或缩小?有腔器官(如心、胃、肠等)注意其内腔是否扩大或变窄?管壁变薄或增厚、腔中有何内容物?3、切开的实性器官的检查顺序往往是自外向内逐一进行,即被膜→实质,腔道血管→其它附属装置等,如肺即胸膜→肺实质→气管、血管→肺门淋巴结等;肝即被膜→肝实质→胆道、血管→肝门三结构等。

病理学实验指导建议

病理学实验指导建议

病理学实验指导建议首先,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

在进行病理学实验之前,应该对实验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并了解所要测试的变量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原理。

实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验证一个假设,比较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或者探索新的分子标记物。

在深入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当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技术方法。

病理学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病理标本或模型,包括组织样本、细胞培养物等。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考虑到其与实验目的的符合性和可获得的性能。

同样,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常用的病理学技术包括光镜检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等。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仔细设计实验步骤和控制组。

在实验中,准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控制组有助于获得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先有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包括所需的试验和对照组的数量、实验的时间安排、样本的处理步骤等。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并尽量进行适当的对照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进行病理学实验时,应该认真记录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包括样本的信息、实验条件、观察结果等。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为后续的数据统计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最后,仔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在完成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对比不同组的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图表和图像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验证实验目的和假设,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的病理学理论。

总之,病理学实验是医学学习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技术方法、仔细设计实验步骤和控制组、注意实验的安全和道德问题、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以及仔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病理学实验,并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病理学实验与考试指导

病理学实验与考试指导

病理学实验与考试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1. 纤维化组织制片实验:将纤维化组织放在离心片上,加入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细胞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外间质的变化。

2. 组织涂片实验:将组织放在玻璃片上,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制成薄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观察细胞和间质的形态、结构和变化。

3. 细胞制片实验:将细胞放在离心片上,加入甲醛进行固定,用各种病理学染色,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结构和变化。

4. 组织免疫染色实验:将组织制成玻璃片后,加入特定的免疫染色剂,观察染色反应的结果,判断细胞是否存在抗原物质,以及抗原物质的分布和数量。

5. 细胞培养实验:将细胞培养在特定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细胞特性的变化,如细胞的形态、构成和功能等。

病理学考试指导:
1. 对于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要熟练掌握,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2. 对于广泛分布的疾病要掌握典型病例的病理特点,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3. 对于某些病理结构的理解要充分,如肿瘤的组织结构、组织学改变的过程等。

4. 熟练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病理学检查的步骤、病理学报告的撰写等。

5. 注意病理学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实验技能的熟练度。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名称: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二、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三、实验课内容:1. 细胞损伤的类型及特点2. 组织损伤的类型及特点3. 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四、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

2.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4.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课材料与工具:1. 显微镜2. 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切片3. 实验报告模板六、实验课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

3. 学生对损伤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七、实验课建议:1. 提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切片,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课时间安排:1. 讲解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特点:20分钟2. 学生观察损伤形态学变化:40分钟3.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20分钟九、实验课注意事项:1. 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操作显微镜。

2. 学生应小心处理切片,避免损坏。

3. 学生应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所观察到的损伤形态学变化。

十、实验课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

六、实验课名称:炎症反应与修复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2. 学会观察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

3. 掌握基本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八、实验课内容:1. 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2. 炎症反应的形态学变化3. 炎症反应的观察与分析九、实验课步骤:1. 教师讲解炎症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植物病害症状观察植物得病后在⽣理和形态上均可以发⽣改变,患病植物外部形态的反常现象就是症状。

症状是诊断植物病害的重要依据之⼀,可分为病状和病症两种类型,通常把植物体本⾝的反常表现称为病状,⽽把病原⽣物在植物受害部位所形成的特征性结构称为病症。

由于病害种类、环境条件,发病部位和植物被害时期不同,病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归纳起来包括五种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

病症则直接暴露了病原物在质上的特点,如真菌⼦实体在寄主表⾯形成的霉层、⿊点、粉状物等,细菌表现出来的菌脓和菌痂;⽽植物病毒、植原体、等⽆病症表现。

病状作为病变过程的表现,其特征也是较稳定和具特异性的,这是利⽤病状诊断植物病害的基础;病症出现的明显程度,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但⼀经表现出来却相当稳定,所以根据病症能够正确判断植物病害。

⼀、⽬的要求本次实验⽬的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多样性,认识病害对农业⽣产的危害性,并掌握病症和病状的⼀般类型,以便在病害诊断中加以利⽤。

⼆、材料、试剂与仪器按照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变⾊、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和病症(粉状物、霉状物、⼩⿊点、⽩瓷状物、菌脓等)准备植物病害的盒装标本、瓶装液浸标本及新鲜标本。

各种症状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眼或放⼤镜观察下列各种病害标本,按上述症状划分⽅法,注意观察病状和病症特点及其症状类型。

烟草花叶病黄⽠花叶病甜菜黄化病毒病苹果绿缘褐斑病马铃薯晚疫病桃细菌性穿孔病蔬菜幼苗猝倒病⽩菜软腐病⽢薯线⾍病棉花枯黄萎病⽔稻恶苗病枣疯病桃缩叶病马铃薯疮痂病⽟⽶丝⿊穗病⼩麦⽩粉病⼩麦秆锈病葡萄霜霉病茄⼦褐纹病油菜菌核病麦类麦⾓病苹果发根病棉花⾓斑病苋菜⽩锈病⼤⾖菟丝⼦黄⽠根结线⾍病三、实验操作病状类型:(⼀)变⾊Discolour:由于叶绿素发育受到破坏,⽽使叶⽚的颜⾊发⽣改变,这种变⾊可以是普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变⾊的细胞本⾝并不死亡。

1褪绿:叶⽚普遍变为淡绿⾊或淡黄⾊。

《病理学》实验大纲

《病理学》实验大纲

《病理学》实验大纲病理教研室《病理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代码:12000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总学时 90 实验学时: 1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影像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探讨疾病病因、发展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等基本规律,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基础。

所以,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形态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在病理学的教学和学习中,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课的学习,学生要验证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内容,要学会掌握“形态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病理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1.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全面执行。

2、病理学标本包括肉眼标本和组织学切片。

在学习标本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环节:(1).实习前,认真复习病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疾病的病理形态特征。

(2).系统全面地观察病变。

(3).学会用病理学的术语来描述病变,并结合基本理论,综合做出病变诊断或疾病诊断。

3、典型病例讨论,对学生的综合分析、正确诊断能力具有检查功能,要求每个学生应当积极参与。

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目的要求二、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观察描述2.病理切片观察描述3、病例讨论三、绘图(每次实验课中重要结构的镜下特征)三、主要仪器设备病理学VCD光盘或多媒体课件,显微图像显示器,学生用电光源单目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册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实习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实验属性】必修【实验学时】 2【目的要求】1. 熟悉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及病理学实习的一些基本要求。

《病理学》实习指导手册

《病理学》实习指导手册

实习一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基本要求】1、熟悉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2、掌握肥大、萎缩、各种变性的概念,形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熟记化生概念。

【实习内容】一、大体标本1、(心2/心7,心脏)病理诊断:心肌代偿性肥大(高血压心脏)Compensatory hypertrophy of myocardium观察要点:心脏体积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左心室壁增厚,约 2.4公分(正常约1公分)小小思考:长期高血压病人为何会导致左心室肥大?2、(组1/组11,肾)病理诊断:肾压迫性萎缩(肾结石所致)Compression Atrophy of Kidney观察要点:肾切面见肾盏内有多个褐黄色结石,肾盏明显变大,肾实质明显变薄,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明显。

肾门脂肪组织增生。

3(组13/组14,小儿肝)病理诊断:肝细胞水肿 Cellular Edema of LiverBR>观察要点:肝稍肿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稍外翻,组织失去光泽并苍白混浊,犹如经开水烫过。

4(组2/组7,肝)病理诊断: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观察要点:肝轻度肿胀,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见肝实质隆起,间质(血管及结缔组织)下陷。

小小思考:1.肝脂肪变性是怎么产生的? 2.肝为何会肿胀和颜色变黄5、(组2A/组7A,肝)病理诊断:肝脂肪变性 Fatty Degeneration of Liver观察要点:为肝脂肪变性标本,部分用苏丹III染色呈桔红色(脂肪着色)。

6、(组15/组16,脾)病理诊断:脾包膜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of Capsule ofSpleen观察要点:包膜明显增厚,灰白色半透明。

二、示教实验性肝细胞水肿由老师具体安排三、切片标本1、(43号,肾)病理诊断:肾细胞水肿 Cellular Edema of Kidney观察要点: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境界不清,胞浆内布满伊红色微粒,核无改变,肾近曲小管管腔变小,不整。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1 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1、心脏褐色萎缩2、脑萎缩3、肾萎缩(肾盂积水)4、心肌肥大5、脂肪肝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8、脑液化性坏死9、足干性坏疽10、脾被膜玻璃样变病理切片目录: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3、肝细胞脂肪变性4、细动脉玻璃样变5、脾被膜玻璃样变6、肉芽组织大体标本观察要点: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

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

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

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

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教程目录绪论----------------------------------------------------- -刘壮志●病理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课的内容与方法●主要脏器病理标本观察方法●切片绘图与描述的原则与方法●实验室守则【病理实习报告书写格式示范:】实验一细胞和组织损伤---------------------------------------------------------刘壮志李晓勇实验二组织修复——————————————————————刘壮志鲜于丽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刘壮志吕艳清实验四炎症-----------------------------------------------------------------刘壮志曾娟实验五肿瘤-----------------------------------------------------------------刘壮志李晓勇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魏梨曾娟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魏梨李晓勇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魏梨张东昌实验九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周凤生曾娟实验十泌尿系统疾病-------------------------------------------------------------周凤生鲜于丽实验十一生殖系统疾病----------------------------------------------------------周凤生吕艳清实验十二内分泌系统疾病-------------------------------------------------------李晓勇蒋沁蓓实验十三神经系统疾病----------------------------------------------------------曾娟肖坚实验十四传染病------------------------------------ ---------------------------刘壮志张东昌病理学实验教程绪论一、病理学实验目的与要求(一)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知识下指导,通过观察病理标本,认识各种病变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变化,使观察标本得到的感性认识和课堂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既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对疾病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描述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课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主题:观察病理学切片二、实验课目标:1. 了解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3. 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三、实验课内容:1. 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3. 常见病理学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四、实验课步骤:1. 介绍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取材、切片、染色等步骤。

2. 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包括调焦、换倍等操作。

3. 提供病理学切片样本,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识别常见病理学变化,如炎症、肿瘤等。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五、实验课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3.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六、实验课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察切片时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避免损坏设备。

3. 提醒学生注意切片样本的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七、实验课资源:1. 病理学切片样本。

2. 显微镜设备。

3. 相关病理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八、实验课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病理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流程。

2. 安排学生进行病理学切片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

九、实验课反馈:1. 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和指导。

十、实验课总结:1. 对实验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强调病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实验课主题: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观察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2. 学会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病理学特征。

3. 掌握细胞凋亡与坏死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

八、实验课内容:1.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病理实验

病理实验

大 体 标 本
组 织 切 片
1.血栓
2.肾硬死
3.脾梗死
4.肺及肠梗死
1.慢性肺淤血
2.慢性肝淤血
3.血栓
4.肾梗死
5.血栓机化(示教)
一、目的要求:
㈠掌握静脉性充血、血栓形成的过程,认识血栓及其机化的镜下特点。
㈡熟悉慢性肝、肺淤血的镜下特点。
1.绘图是学习形态科学的生要方法之一,通过绘图,既可加深对病理变化的记忆,又可为以后复习提供很好的一手材料。绘图不要求艺术水平,但必须清楚,明了、准确地反应病变特点并用文字注明图中的每一项内容。
2.书写实习报告,力求文字通达精确,尽量以专业术语表达,字体工整,清洁,草率马虎者须重做。
3.实习报告当堂完成及时上交审阅。
②其一接近脑表面,原含脓液,因切开后脓液流出而塌陷,呈不规则形。
③另一个位于深部,腔内壁尚有部分坏且织,壁较厚。
7.足坏疽;
足趾足背坏死呈灰黑色,与正常组织无清晰界限,请考虑此标本是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如何区别。
㈢观察组织切片:
1.肝细胞浊肿水样变性:(急性普通型肝炎)
①肝小叶结构尚正常,门管区结构清晰。
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习指导
病理学实习指导
前 言
一、学习病理学的目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中的主干学科,同时又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它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致病因素及作用机理,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以形态为主的科学,具有强烈的直观性与实践性,因此,病理学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我作对标本和切片的观察能力,为病理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病理学试验指导学习资料

病理学试验指导学习资料

病理学试验指导目录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四炎症实验五肿瘤实验六常见疾病实验七病例分析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

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 (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2.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2)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考试指南 (2)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考试指南 (2)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考试指南
病理学实验指导:
1. 实验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查阅
相关文献,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
操作的精确和准确性。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
果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4.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考试指南:
1. 复习重点: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要求,确定复习的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
治疗原则等方面。

2. 增加案例分析: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一些病理学案例,要
对常见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病理学鉴别诊断的方
法和步骤。

3.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重点整理和总结病理学的知识点,方便复习和记忆。

4.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先进行整体复习,
再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复习,最后进行模拟考试和错题整理。

5.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多做病理学的练习题和模
拟考试,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对考试有更好的
准备。

总结:对于病理学的实验指导,要准备充分,按照实验步
骤进行操作,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对于考试指南,要确
定复习的重点,进行案例分析和深入理解病理学的知识点,制定复习计划,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实验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病理实验说明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中医院校的病理学包括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的内容。

因此,实验也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病理解剖学方面,主要是结合讲课内容,观察有关肉眼及组织切片标本,根据观察之所见,结合理论对标本做出文字诊断,以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高认识;病理生理学方面,主要也是结合讲课内容进行一些有关的动物试验,同样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提高认识。

二.标本的观察方法这里主要就病理解剖学实验方法说明如下,病理生理学实验方法将在具体的实验中说明。

(一).大体标本标本一般固定于10%甲醛液中保存,观察方法如下:1.首先辨认标本是什么器官.组织?是全部或是一部分(如肺的左叶.一块肝脏)。

2.再依次观察这器官或组织的大小(体积或重量).表面.切面的颜色.病灶等。

实质器官:如肝.脾肿大?缩小?有腔器官:如心腔扩大或缩小?壁厚薄?器官的颜色和病灶等。

从器官的表面或切面观察:器官的颜色?光滑或粗糙?有无病灶:病灶的数量.位置.大小.颜色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压迫周围组织.破坏周围组织.界线是否清楚)。

3.根据所见变化,结合理论知识,了解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其因果关系,做出诊断。

诊断一般为:器官名称+形态改变(病变名称)如肝淤血。

附注:1.身体组织的颜色在肉眼观察上的表现说明:红色:表示含有血液.肌肉(肌红蛋白)黄色:表示含有脂肪;绿色:表示含有胆汁;黑褐色:表示含有黑色,褐色的色素;2.器官体积的改变或病灶大小的说明法:准确的说明是用长×宽×高计算,并以厘米(cm)为单位,但为了容易体会起见,一般可用常见的实物来形容,以达到目的,如粟粒大.绿豆大.龙眼核大.鸽蛋大.拳头大等等,此外物体的形状也常用习惯的实物来表示。

例如:乳嘴状.椰菜花状.蕈状等等。

(二).组织切片标本组织切片标本一般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蓝色,细胞浆及蛋白被伊红染成红色)。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哇塞!病理学实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又有点吓人?但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这可是一次超级特别的探索之旅呢!
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病理学实验室的时候,那心情,就像要去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探险一样,既紧张又兴奋。

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和标本,我眼睛都看直啦!
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实验的目的和流程,我竖着耳朵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然后,我们就开始动手啦!
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观察细胞切片。

我拿着显微镜,心里不停地念叨:“一定要看清楚呀!”当我终于看到那些小小的细胞时,忍不住叫了起来:“哎呀,原来细胞是这样的呀!”旁边的小伙伴也凑过来,好奇地问:“你看到啥啦?快给我讲讲!”我兴奋地说:“你看,这些细胞有的像小气球,有的像小水滴,太神奇啦!”
接着,我们又做了病理组织的染色实验。

这可不容易,得小心翼翼地操作,不然就会搞砸。

我紧张得手都有点抖,心里想:“千万别出错呀,不然多丢人!”还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

在实验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一起讨论。

有个同学不小心把试剂弄洒了,急得都快哭了。

大家赶紧安慰他:“没事没事,咱们一起收拾!”就这样,我们在互相鼓励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实验。

你说,病理学实验是不是就像一个魔法世界,能让我们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它让我明白,身体里的每一个小细胞、每一块组织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秘密。

我们通过实验去探索它们,就像是在解开一个个神秘的谜题。

我觉得病理学实验可太有趣啦!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难道你不想也来体验一下这样神奇的实验吗?
总之,病理学实验让我对科学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热爱,我以后还要参加更多这样的实验!。

病理学实验指导_4

病理学实验指导_4
· (五)消化管的观察方法
· (六)脾脏的观察方法 · (七)肾脏的观察方法
· (八)脑的观察方法
返回
第16页,共3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一)心脏的观察方法
· 1. 肉眼观察 · (1)外部观察 a.大小:常与死者手拳相似。
b.重量:正常成人约250g左右,女的稍轻些。 c.形状:正常为圆锥形,心脏各部有肥大。 d.外膜的性状:如有无出血点及渗出物附着。 · (2)内部检查 a.心脏内容物如何:有无血栓形成。心腔之大小。 b.壁的厚度:左心室壁最厚处0.8~1.0cm,右心室壁厚为 其三分之一。 c.心肌的性状:色、光泽度、硬度等;如有无瘢痕形成及梗死
前言
· 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有紧密联系。 病理实验教学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
1.对人体各种病态的组织、器官的大体(肉眼)标本和组织切片或细胞学涂片进行 观察、描述,并进—步做出病理诊断: 2.观看教学幻灯片、电影、录像以及多媒体教学;
3.对尸体解剖病例或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
小儿为粉红色,随年龄增加,由于碳末的沉着而逐渐变化,成人为灰 褐色至灰黑色。
g. 硬度:正常柔软(投水中可浮起)。
(2)肺切面检查: a.肺实质的性状:正常肉眼可见疏松的肺泡,有无病变区、 变实否、颜色如何? b.支气管:参照空腔脏器的检查方法(内腔、腔的大小、壁的厚薄
等)。
c.血管:包括肺动脉、静脉,方法同血管的观察方法。
3.判定病变的性质及其发展的阶段:在这—过程中 —般可按下列三个步骤进行:
· (1)实事求是地观察和描述标本中病变的形 态特点;
· (2)根据己观察到的病变形态特点和所学的病理
知识,初步判定一下该病变可能属于哪一种或由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绘图和实习报告
描绘病理切片病变简图及书写实习报告是病理学基本技能(或基本功),可以提高观察病变、分析和描述病变的能力。对培养临床医师书写病历、手术记录、分析临床症状及科学研究均有帮助。
描绘病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部分,真实简明的绘出病变特点。应根据自己观察的病变特点,联系理论课内容,客观的分析,精练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如下:(举例)
第十四章 传染病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要求:(抄写本章“实习目的要求”的内容)
二、实习内容:(抄写本章实习的“内容’,大标本、切片的具体名称可不写)
三、绘图(或其它内容):淋巴结结核绘图
组织切片观察与描述:
1、低倍镜:可见正常淋巴组织结构,在淋巴细胞中可见散在结节状病灶及灶性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即干酪样坏死。
5、空腔器官注意观察其内腔是否扩大、狭窄或阻塞,腔壁是否增厚或变薄,的理论知识作出正确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格式为:脏器(或组织)名称+病理变化。
(二)病理切片观察方法
病理切片绝大多数为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1、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了解整个切片大致情况(形状,颜色等)
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病理学每次理论课讲授之后均配合一次相应实习,实习时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基本方法。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
实习课所观察的大体标本,一般都是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具有消毒、杀灭微生物及凝固蛋白质的作用),其大小、颜色、硬度与新鲜标本有所不同,标本的体积缩小变硬,颜色变浅、变灰,出血区则多变成黑褐色。
2、高倍镜:结节状病灶由上皮样细胞、朗罕巨细胞、干酪样坏死及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构成,即结核结节(对上皮样细胞和郎罕巨细胞可详细描述)。
病理诊断:(左颈部)淋巴结结核
实习报告人:×××
报告日期:2000年7月15日
(程瑞雪)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还有许多欠妥当之处,诚望同行专家和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
文继舫
2003年2月15日
实习须知
一、病理学实习课的目的、意义
病理学实习课在病理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习课中学生不仅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十四章传染病
第十五章寄生虫病
附录1正常人体各脏器大小和重量表
附录2病理实验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第五版《病理学》和七年制《病理学》出版已两年多,教材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精减、修改或重新编写,增加了部分成熟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是一本适应现代教育、较好的新世纪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配合新教材教学,我们组织重新编写了《病理学实习指导》修订版。
病理学实习内容和方法包括:①大体标本观察,②病理切片观察,③观看挂图、各种图谱、幻灯片、电视录相及多媒体课件,④动物实验,⑤临床病理讨论,⑥参观(参加)尸体解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
《病理学实习指导》一书供学生实习课使用,主要用于指导学生进行病理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独立分析能力;指导书中对大标本,切片观察要点进行了条款式的描述,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事物的能力;并附有许多思考题和病例讨论,均可帮助同学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辨别是什么组织,有何病变,病变所在部位,与周围组织大致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3、在病变部位转高倍镜,观察组织的形态及病变的细微结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应相结合,灵活运用,避免只在高倍镜下观察。
4、观察镜下改变的同时,应联想其肉眼形态、可能产生的临床症状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机制。
《病理学》实验指导
《病理学》实验指导
前言
实验须知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和创伤愈合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章炎症
第五章肿瘤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九章造血和淋巴系统疾病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
本书编写的原则和方法是:①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结合我室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条件,参考了全国十三所著名医学院校的病理实习指导,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正、副教授、高年讲师参加编写;②在编写中力求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编写要求内容精简、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详略适度、逻辑性强、文字流畅、标点准确;力求彩色图谱典型、清晰、有意义、少而精;③本实习指导是第五版《病理学》和七年制《病理学》的配套辅助教材,因此也分为十五章,每章编写格式分为六个部分: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大标本观察要点、切片观察要点、病例讨论、复习思考题。而实习方法多样化,有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动物实验、幻灯、多媒体、录像、尸体解剖、临床病理讨论会等;④增编了实习须知、彩色图谱、正常人体各脏器大小和重量、病理实习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等。⑤本书主要适应五、七年制医学本科生和大专生使用。
1、首先观察标本为何种器官、组织或其中的一部分(如肺上叶或下叶)
2、观察脏器的体积和形状,是否肿大或缩小,有否变形。
3、从表面和切面观察脏器的颜色、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硬度,有无病灶。
4、观察病灶具体位置、数目、分布(弥漫、局灶或单个)、大小(体积;长x宽x厚,以立方厘米表示)、形状、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包膜、是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三、实习注意事项
1、爱护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及其他教具,不得损坏。
2、实习前做到预习实习指导内容,复习相关理论,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3、实习室保持安静,不得追赶、打闹、喧哗。
4、实习课—律穿白大衣,不许穿背心、拖鞋入室。
5、室内严禁吸烟、乱扔杂物、随地吐痰,保持整洁,轮流值日。
6、遵守教研室和实习室各项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