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 微专题突破 能量流动的计算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复习课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一、考纲分析本节复习课内容为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纲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要求均为Ⅱ,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能量流动”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侧重能量的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

复习时要通过整合教材要点,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利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所学的能量流动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例题分析,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科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分析“提高有机生态农业园收益”的措施,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1. 复习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 复习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四、学情分析由于高三学生已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比较抽象,所以多举实例,配以图表分析,构建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在高一新课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拓展,采用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转移。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重难点)2.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1)输入⎩⎨⎧ 能量来源:太阳光能输入生物:生产者主要方式: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过程图解①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②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a.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合作探讨]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提示:是同化的能量。

探讨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探讨3: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试分析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a>b+c。

[思维升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67330032】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生物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解析

生物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解析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在传递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2.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草固定的能量相同,则下面哪一条途径鹰获得的能量最多?()ABC.草→昆虫→青蛙→蛇→鹰D.草→昆虫→食虫鸟→鹰,食物链越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损失得越少,所以鹰所处的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

3.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 gB.250 gC.500 gD.1 000 g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食物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20g÷20%÷20%=500g。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羊吃草,草中能量都流入羊体内B.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稳定时没有能量的输入,只有能量输出,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流向分解者,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释放出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通过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动态平衡。

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4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4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主备小组:第2 组组长:王本山组员:孔梅①形式: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②过程③特殊途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工业燃烧热能。

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共案个案(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研究意义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不可逆向流动,也不能够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能量流过某一营养级具体过程分析(如下图)1(1)摄人量一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一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3)下一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及被分解者分解量。

(4)计算能量传递效率一定是同化量/同化量。

2.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分析(如下图)共案个案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识别该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能并非全部被生产者吸收;②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除了最高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四个数值之和:本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③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五、板书设计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与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最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①源头: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②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共案个案①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能量的(转化)去向每一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可分为以下三部分:①细胞呼吸消耗。

②进入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

③被分解者利用。

(4)能量的散失①形式: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5)能量流动过程图解(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研究意义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讲课文档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讲课文档

解:最多增重
n=箭头数
1000×20%×20%×20%
=8Kg
至少增重1Kg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2.逆推类型:
A BC D
若D增重10KG,至少(或最多)消耗A多少千克?
至少按最大效率(20%)计算 ÷0.2n
解题思路:知高求低
最多按最小效率(10%)计算 ÷0.1n
解:设至少消耗X千克 X×20%×20%×20%=10Kg
第五页,共40页。
资料分析
根据上图的数据,完成下列表格
营养级
流出能量 流入能量 (输入后一
个营养级)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62.8
12.6
13.52%
20.06%
第六页,共40页。
1、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后 一个营养级?
一部分通过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 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 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第三十八页,共40页。
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 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
2.1 29.3
微量 5.0
未 固
单位(焦/厘米2 ·年)
分解者 14.6

未利用 327.3
第四页,共40页。
传递效率的计算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1.例题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是什么?请用公式表示。
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主要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输入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这个例题旨在让学生理解能量输入的概念和公式。
2.例题2: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用公式表示。
解答: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素能提升课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内容逻辑关系
①重点知识点: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②关键句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③板书设计:用流程图或箭头形式展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突出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2.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①重点知识点:能量输入公式、能量传递效率公式等。
②关键句子:能量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视频:播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能量流动计算练习,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课时 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能力目标1.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科间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金字塔四、教学设计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引出创设情境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从第一营养级入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第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过程。

再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初步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识图,理解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初步认识能量流动的特点。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体系,完成意义构建。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探讨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七、课型:新课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板书设计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第一营养级3.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4.研究能量流动的生活意义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

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与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理解能量金字塔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教学方法:本节教材知识是考试的热点,而且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学科特点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构建了【直观展示,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生生交流,合作探究,进行知识加工】【师生交流,点拨释疑,构建知识体系】、【练习反馈,纠错释疑、拓展延伸】、【总结评价,构建框架图,回归主题】的六步教学模式学法指导任务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有关判断(二)情境导入:借助故事《孤岛生存》中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引出能量流动的内容(三)新授过程任务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93-94页,注意:能量的源头,流入方式,传导的渠道等,独立回答问题。

(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量流动的起点(3)能量输入的方式(4)流经系统总能量(5)能量流动的途径多媒体展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突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理解。

阅读课本94页图5-6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学生先尝试总结: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课件加深理解。

思考1:如何理解摄入和同化的区别?思考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的同化量吗?小结: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任务2 合作探究学生按小组分析教材中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对能量传递进行定量计算,探究能量流动特点。

(1)从第一营养及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一营养及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从第二营养及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二营养及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3)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的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这样是否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呢?(4)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5)生态系统能量的转化和散失?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加以分析: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逐级递减?联系生活:1、肉类价格总比粮食贵?2、一山容不下二虎?3、除虫除草的原理【精讲点拨】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的去路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后者的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继续学习。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维持稳态的基础。

这节课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概念。

同时这节课还需要结合必修一代谢的有关知识,学科综合性强。

具体应用上需要对摄入量、同化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学习当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食物链、食物网。

本节课的教学,应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以突破,理解能量流动的源头、渠道、具体形式;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

其中同化量与摄入量的关系、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具体去向、能量的传递效率用摄入量还是同化量计算这些问题相对都比较抽象,在具体应用中容易出错。

学生认知上的一些缺陷,需要教师创造机会暴露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有效解决。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渠道、具体形式;2.能概述摄入量与同化量两者的关系;3.能概述能量流动过程和基本特点。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能量流动图,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2.通过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等生态农业中充分利用能力例子的分析,认识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基本特点教学难点: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通过写出食物链与食物网并结合能量的传递效率,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引出话题讨论】小美为了减肥,今天的早餐只吃了一些青菜。

1. 讨论青菜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注意结合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得出青菜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教案(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质教案(2)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探究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讨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2)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2.教学难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影片:非洲草原上鹰捕食兔子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提问】刚才这部短篇的主角是谁?【过渡】对了,兔、鹰、不要忘了还有小草,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生产者就是小草,草原上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由小草养活的,没有小草,也就不会有兔子和鹰了。

现在小草有问题要问了。

【多媒体展示问题】①我们的能量来自哪里?②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我们吸收了吗?③我们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引导】兔子能把草吃的干干净净吗?【总结】边展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消费者【过渡】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兔子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呢?【多媒体展示问题】①我们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我们吸收了吗?教师:很好,我们把被吸收进体内的能量称为同化的能量。

②我们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总结】边展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解。

小草属于生产者,在草原上当然不仅仅只有小草一种生产者。

高中课堂坐标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5章 微专题突破 能量流动的计算

高中课堂坐标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5章 微专题突破 能量流动的计算
【答案】 2.46×108 kJ 2 kg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 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得越少,即按A→B→猫头鹰这条食物
链,且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即1÷20%÷20%=25 kg。 【答案】 C
2.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 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 G 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
【答案】 A
5.下图是某种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
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 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能 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少选 按× 最1长0%食计物算链
知高营养级 需最多能量选 按÷最1长0%食计物算链

求低营养级
需最少能量选 按÷最2短0%食计物算链
(4)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
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按照各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1.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所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微专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辅导用,详细整理带详解)

微专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辅导用,详细整理带详解)

微专题突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一、能量流动模型解读(一)、构建能量流动模型,明确能量流动去路1.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等量关系: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不定时分析):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方法三(拼图法):说明四个去向(定时分析):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最高营养级除外)(二)透析例题,规范解题流程【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三)对点强化训练1.(2019·江西金太阳大联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 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 +D +F 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解析 许多松毛虫可以生活在一株马尾松上,在生物数量上出现倒置现象,A 错误;由图可知,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 ,杜鹃的同化量是E ;两者传递效率可用E/A 表示,B 正确;松毛虫的粪便量C 属于马尾松的同化量,杜鹃的粪便量F 属于松毛虫的同化量,故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 +F 表示,C 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数量短期内会大量增加,以后又会下降,然后保持稳定,D 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二、学科素养目标: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案
2.||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3.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中的学生||,初中停学了一年,有了知识断层,而且如何学习生物也是他们亟待解决和掌||握的内容,所以要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对生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物的客观规律。
教学设计
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下学期第五单元第二课,承接生态系统结构的内容,具有过度性,所以把握线能量流||动的认识,抓住食物关系线索逐层深入。
2、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能量流经第二、第二营养级示意图,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
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本目内容较难,通过层层设问进行推||进,就是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特点。从材料的展示则是补充||学生回答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帮助学生具备初步的学习生态系统的常识和能力。
课堂总结。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在能量流动的分析中牛粪中所含的能量属于哪一部分?
②被牛同化的能量中约有多少流入屎壳郎?
1.太阳
2.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营造课堂情境,点出本课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让学生了||解事实,为完成后面的问题做铺垫,本题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生动地了解能量流动线||索,也能使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维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里氛围。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 教学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统一成为整体,因而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节乃至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习本节前已有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对池塘、农田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一定感性认识。

教学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首先以生存挑战导入课题,引发学生探索兴趣,例析研究能量流动的分析思路,建立能流分析架构;然后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建构能流过程,定性分析其特点,进而对赛达伯格湖能流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递减;接着引导学生模拟种群年龄组成图解对各营养级获得能量进行直观表达,从而构建能量金字塔,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等;最后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如何应用能流规律提出个人生活的营养对策以及优化农牧业等生产方式的合理建议。

2 教学目标2.1 知识方面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并指出其研究思路;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2.2 能力方面有关能量流动的系统分析、数据处理和综合思维的锻炼;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能量方面认同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生命系统;认同能流规律对社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先来一个生存大挑战: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策略:A.先吃鸡再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小组讨论并说出选择的理由,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种策略能使人获得最多的能量,从而能维持最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为了更合理、更科学的选择,这一节课咱们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突破能量流动的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然后注意题目中的“最多”、“最少”、“至多”、“至少”等词语,从而确定是使用10%或20%来解决相关问题。

(1)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
设在食物链A→B→C→D中,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现有A营养级生物的总质量为M,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
列式计算:M·a%·b%·c%=X
此时不再涉及“最多”“至少”的问题。

(3)在食物网中分析时,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具体规律总结如下:
①知低营养级
求高营养级
⎩⎪

⎪⎧获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
按×10%计算
②知高营养级
求低营养级
⎩⎪

⎪⎧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
按÷10%计算
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4)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按照各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1.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所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得越少,即按A→B→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且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

即1÷20%÷20%=25 kg。

【答案】 C
2.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A.G/75千克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D.G/550千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设黄雀增加体重X 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5×X/2+5×5×X/2)×5=G,X=G/75千克。

【答案】 A
3.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 kJ的能量,丙最少需同化的能量为()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
【解析】设丙的能量为x,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5÷(10%)3=500(kJ),经丙→戌→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5÷(10%)2=50(kJ),即丙最少含500+50=550(kJ)的能量。

【答案】 A
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为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若保证养活同样多的鸟所需的互花米草数量与原来的数量之比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A.9∶7 B.8∶5
C.11∶3 D.3∶8
【解析】由题意知图示共有食物链为互花米草→植食性昆虫→鸟,互花米草→鸟;设鸟从上一营养级获得同化量为a,则原来互花米草的数量为:(2/3)a÷20%+(1/3)a÷20%÷20%=(35/3)a;改变食物比例后,则所需互花米草的数量为:(1/2)a÷20%+(1/2)a÷20%÷20%=(30/2)a。

则保证养活同样多的鸟所需的互花米草数量与原来的数量之比为(30/2)a÷(35/3)a=9∶7。

【答案】 A
5.下图是某种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
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 kJ。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解析】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
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
2.46×108 kJ。

根据题意,改变取食前蛇体重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3/4÷20%÷20%÷20%)=100 kg,改变取食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 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1/4÷20%÷20%÷20%)+(3/4÷20%÷20%)=50 kg,所以改变取食后可以节约100-50=50 kg的草的能量流向人,则人可以增重50×20%×20%=2 kg。

【答案】 2.46×108 kJ 2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