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因此,本节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微专题突破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微专题突破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微专题突破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地位: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2.主要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血浆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3)分泌:分泌多种激素进而作用于其他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如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4)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

1.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其他结构完好),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排尿量增加B.细胞代谢速率变慢C.体温维持恒定D.机体仍存在反馈调节【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若用一定方法将小鼠的下丘脑破坏,则小鼠不能维持机体体温恒定,C正确。

【答案】 C2.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答案】 A3.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调节体温方面: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促进产热量增多,维持体温恒定,表现出协同作用。

(2)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浓度,二者表现为________作用。

(3)图解中的①②是指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指相应的促激素。

如果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中的虚线所示过程接受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________,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课题: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学科:生物年级:高中必修3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意义。

3.能够运用生物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1.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2.生物技术的意义及优点。

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相结合。

2.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等。

2.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转基因作物、无土栽培等。

3.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生物除污技术、沼气发电等。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优点和意义,并提出不同领域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生物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及意义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和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分享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高清

分享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高清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高清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附件一
附件二
湘潭市2017年春季义务教育学校5-8年级写字教材版本表
附件三
湘潭市2017年春季普通高中学校教科书、教师用书目录
附件四
其他类教师教学参考书目录
附件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课程标准解读目录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 理解细胞生长的重要性及调控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2. 细胞生长的过程和调控机制。

3. 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的意义。

2. 理论讲解:介绍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及重要性。

3. 实验探究:进行模拟细胞分裂及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变化和生长。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5. 概念澄清:师生互动,澄清学生对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理解和认识。

6. 总结提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高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进一步了解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2. 讨论细胞生长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写下个人见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重难点)2.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1)输入⎩⎨⎧ 能量来源:太阳光能输入生物:生产者主要方式: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过程图解①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②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a.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合作探讨]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提示:是同化的能量。

探讨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探讨3: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试分析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a>b+c。

[思维升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67330032】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修订情况简介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修订情况简介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修订情况简介8丹(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继承原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的优点,依据新课标要求编写而成%编写思路上遵循从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路组织了前三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编写体例与整套教材既基本保持一致,又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主要内容则是在原来三本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取舍、整合和扩充%教材的主要特色包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全面培养思维能力、反映生物科技新进展以及优化装帧设计%关键词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人教版教材修订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已于2020年秋季投入使用,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下面对教材修订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1编写思路《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它们分别涉及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操作。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内容相对艰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学习,可能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材遵循从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路组织了前三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教材第1章发酵工程先以学生熟悉的传统发酵技术引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传统发酵食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有关技术,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知;进而建立起技术与工程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和应用。

第2章细胞工程则按照操作对象的不同,分别以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各为一节来组织内容;这三节又基本遵循着“工程的原理"涉及的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的思路来进行编写。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1章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1章 第3节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答案】单细胞蛋白不是蛋白质,而是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 物菌体。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单细胞 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增加家禽、家畜的重量;在青贮饲料中添加 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 力。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3 配人教版
第1章 发酵工程
(2)生产各种各样的_食__品__添__加__剂___。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 营 养 , 改 善 食 品 的 ___口__味__、__色__泽__和__品__质____ , 有 时 还 可 以 延 长 食 品 的 __保__存__期_____。
3.在农牧业上的应用 (1)生产__微__生__物__肥__料_____。 (2)生产__微__生__物__农__药_____。 (3)生产__微__生__物__饲__料_____。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3 配人教版
第1章 发酵工程
微思考 单细胞蛋白是蛋白质吗?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3 配人教版
第1章 发酵工程
【解析】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包括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生产酶制剂等,A、B、C正确;生产抗生 素、氨基酸和免疫抑制剂等属于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D错 误。
课前·新知导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2)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2)教案
小结:总结整个课时的流程图。
联系实际案例,思考PCR在多方面的应用。
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PCR技术及其应用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二年级
教材
书名:《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室中进行PCR操作加入的各种成分,总结说出PCR所需要的引物、模板、酶、能量、原料和产物,能分析说明PCR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特异性引物,渗透科学思维。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催生PCR技术的科研背景
简单介绍PCR的发明者,卡尔·穆利斯(Kary Mullis,1944-)生平。
很多生化学家都认为,PCR技术的获奖,大大地提高了诺奖本身的含金量。生物学可以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没有PCR,一个是有PCR。
通过发明者的故事引入,简单明了,引发兴趣。
2.能根据视频直观体会并能概述出PCR的操作过程,并自主画出三个循环的示意图,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3.分析具体的案例或例题,能够举例说明PCR的应用,并体会PCR发明者及应用中人类的智慧,体会PCR技术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体现社会责任感和生命观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PCR的过程。
教学难点:1.特异性引物的设计。2.PCR的过程。
一个循环:变性-退火-延伸。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尝试画出PCR的三个循环过程。同时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几个循环后会出现一个目的基因的短片段?2.理论上讲,n个循环后,会出现多少个DNA分子?
例题2:引物的选择。
例题3:PCR的基本操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课件PPT
胞的低 D.不能观察到红细胞,因为每个装片中的红细胞都已经
破裂了
解答提示:①生理盐水为红细胞的等渗溶液——红细胞保 持正常形态;②10% NaCl 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③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的渗透压—— 红细胞破裂。
答案:C
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 ()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_7_.3_5_~__7_._4_5_。 (2)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 3 、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3_7__℃____左右(人体)。 [探究与学习] 人的血浆渗透压为什么要等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提示: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若细胞内液与细 胞外液浓度不同,会发生细胞失水或吸水,只有维持细胞内液 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相等,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有关物质进入细胞需经过生物膜层数的计算 ①确定具体的运输途径。 ②切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结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和肺泡壁。 ③经过单层细胞要经过 2 次细胞膜。
【例 3】 下图 1-1-4 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 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1-1-4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红细胞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 4 层生物膜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 交换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3_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3_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简述促胰液素的发现史;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分析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三)能力方面能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2.能通过课堂活动与实例分析,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2. 教学重点/难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的过程2、激素调节的定义和特点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假设你身后有一辆汽车飞驰而来,说时迟、那时快,你一跃而起,跳离一米远,汽车与你擦肩而过,你发现自己心跳加快,手心冒汗。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过程是怎样的调节过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激素的调节》展示本节聚焦,然后进入第一个内容——激素调节的发现学生讲述:在20世纪之前,“激素”还没有被提出,那激素调节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下面我们以胰液分泌的调节为例,来了解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

一、胰液分泌的调节故事背景: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时,胰腺就会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后消化食物。

为什么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时,胰腺会迅速分泌胰液呢?展示胃——小肠——胰腺图19世纪,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事实是否如此呢?沃泰默的实验实验假设展示实验过程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3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教师提问:1、分析实验过程,你认为假设成立吗?比较与沃泰默的不同处师生一起来看沃泰默得出的结论及分析: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他为什么会这样解释?此处引导学生分析沃泰默不能从客观事实出发下结论的原因。

[过渡]然而,受其启发,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却另辟蹊径发现了真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课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3. 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 细胞的生物膜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讲解与展示(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2. 展示细胞结构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结构。

三、组织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分享彼此的见解。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结构。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整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50字以上的作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神秘世界。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重点)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种类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举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无机环境、生物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物的行为特征[合作探讨]探讨1:结合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概念,将下列信息进行归类。

A.昆虫的性外激素B.有机酸C.孔雀开屏D.温度E.太阳光F.声波G.空气的湿度H.鲜艳的花朵I.淡淡的花香提示:化学信息:A、B、I;物理信息:D、E、F、G、H;行为信息:C。

探讨2:请用箭头表示图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

提示:[思维升华]信息传递的范围、来源、特点及功能(1)范围(2)信息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3)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性即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也有从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等,属于化学信息。

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

【答案】 D2.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_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_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教案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2.分析说明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

2.教学难点
(1)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

(2)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四、学习评价
1、就生活中的一个克隆技术相关案例与同学讨论其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合理性等。

(也可讨论教材P110拓展应用问题。


2、完成课后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 理解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2.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3. 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4. 物种形成的机制和过程;5. 相关实验操作和观察。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证据。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和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框架;-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验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生物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祝教学顺利!。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章 微专题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师用书:第2章 微专题

兴奋的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兴奋传导方向的分析与判断(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传导方向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兴奋传导特点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①刺激a点,引起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引起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ab=bd)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1.下图是某动物一反射弧模式图,b处细胞膜外接电流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32570084】A.①代表感受器,②代表效应器B.c处兴奋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C.③处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a处接受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解析】根据③突触结构分析,①代表感受器,②代表效应器,A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不能逆向传递,B错;兴奋以膜电流形式传导到突触小泡,诱导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a传入神经纤维处接受适宜的刺激,兴奋会传导到b传出神经纤维处,导致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D正确。

【答案】 B2.如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出其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则( )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D.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分析题图,在电极a的左侧施加适当的刺激,则在神经纤维上会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则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故A、B错误,C正确;由于兴奋可以先后到达图中的a电极和b电极,因此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D错误。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生物必修三课本电子版_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

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因此,本节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思考与讨论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

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实验1•生物材料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

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C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 Na2HPO4 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I时,可以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C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C2和水。

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C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四)练习基础题1. D。

2. Co 3. D。

4 •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1•判断(1)谷(2)它(3)谷(4)乙2•选择(1) D; (2) D; ( 3) D o3. 画概念图二、知识迁移(1 )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

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

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问题探讨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1. 神经兀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兀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馈失常,体温的急剧波动就会首先殃及大脑及各类器官的代谢,使全身的各项机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第 4 页2020-1-12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o拓展题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 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

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问题探讨1. 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代”。

2.N=2216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卉原中学高三年级生物必修3教材答案及解析编制:咼三生物组审核:冯占武姓名: 小组: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

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 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一一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三) 练习 基础题1•提示:潜在价值一一某种不知名的昆虫。

间接价值一一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直接价值一一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 ;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 ,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

主要争议的 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执行《京都议定书》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 ,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 《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 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

拓展题提示: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

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 ;“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 ,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夭”、“地” 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固然十分重要 , 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 。

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 三个大而为所欲为。

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 概念检测 1. (1) X ;(2)Vo 2. (1)A; (2)B o 二、 知识迁移三个可能的好处是:有利于解决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发展化纤、塑料等石油化学工业 和满足相关商品的市场供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余。

三个可能的问题是:因石油泄漏、废弃物倾泻等而污染海洋,从而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的海洋污染,很难清除和治理;不 仅投入高,而且风险高(海洋石油开采的成本高而成功率较低。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需要加 强有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有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对民众的教育等。

三、 技能应用(2)该地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