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3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一)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选修3、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古人对特定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而立②弱冠③期颐④耄耄⑤不惑⑥花甲⑦豆蔻A.⑦②④③⑤①⑥B.②⑦③①⑤⑥④C.②⑦①⑤⑥③④D.⑦②①⑤⑥④③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西周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确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王室B.村社成员在井田制中的“公田上集体耕作C.宗法制确立了经济、政治的分配与继承制度D.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贵族死后的墓葬制度上4.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5.一些分封的诸侯强大起来,不满自己的封号,改称为“王”。
这一现象始见于()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7.下列关于秦朝的电视情景与秦朝官制事实不符的是()A.太尉甲手持虎符到大将蒙恬处调兵B.御史大夫乙向皇帝劾奏不法大臣C.县令丙由秦始皇直接任命到地方赴任D.游徼丁在乡下管理治安,秩序井然8.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测试题1
试卷类型:A2011版《高考复习方案》历史配套月考试题一适用地区:大纲地区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全部建议使用时间:2010年8月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0·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2010·重庆市高考仿真试卷二)夏商周时代被称为我国“青铜时代”。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应包括①生产规模大②作坊集中在王都③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④产品趋向生活化A.④B.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3.(2010·广东省中山市高考模拟试题10)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应收集的直接史料是A B C D4.(2010·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管子·任法》中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其“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法律是君主统治的工具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主法治思想C.维护国家利益,体现了人民意志D.约束人们的行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2010·安徽卷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6.(2010·广西柳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汉人有吃狗肉的习惯,但是《齐民要术》却没有提屠狗及烹饪狗肉的技术,其原因可能是A.北朝战乱频繁,北方犬类动物濒临灭绝,成为保护动物B.北方游牧民族敬狗,受其影响,黄河流域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C.东南之人食水产,所以《齐民要术》没有提屠狗及烹任狗肉的技术D.《齐民要术》主要记载农牧业生产技术,不记载食品加工技术7.(2010·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4月月考)北宋时期汪洙在其《神童诗》中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22
云南省武定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做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09年10月16日到28日在山东隆重举行。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中央集权制D.西周的宗法制2.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B.秦朝时篆书是官方通用字体C.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D.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大篆、隶书、小篆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闪烁着民本主义火花,下列思想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1)民贵君轻(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民者,国之本也A.(1)(3)(4)B.(1)(2)(3)C.(1)(2)(4)D.(2)(3)(4)4.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人们纷纷祭祖扫墓,缅怀先烈和已逝的亲人,清明祭祖扫墓与我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5.“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6.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减轻赋税;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西安市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题,48分)1.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 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2.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3.吕思勉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独立国夷而为县,并不是秦汉时代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早已有许多小国变成大国中的一县了。
国夷而为县,便是固有君主的撤废,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的成功。
此材料说明A.秦汉时开始废国推行县制B.古代政治制度发生转型C.频繁战乱导致诸侯国灭亡D.我国疆域面积迅速拓展4.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
按劳取酬。
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5.《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6.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7.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8.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11
惠安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速抢修决堤,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是下列哪个时期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3.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重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
下图是清代“廷寄”图,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 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 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4.恩格斯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A.平等社会 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 D.专制社会5.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3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3杭高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2.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 3唐太宗在位时废太子,立第九子李治为太子并传位于他(即后来的唐高宗);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对这种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对王位世袭制的补充 B.违背了宗法制度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D.破坏了世官制度 4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5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 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6《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7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相关历史月考(一)(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A.金字塔 B.佛教 C.《汉谟拉比法典》D.种姓制度2.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其中最为普遍的材料是A.石质材料B.陶片C.木料D.纸草3.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即东地中海文明区、南亚次大陆文明区、东亚文明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
那么下列不属于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的文明是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 C.印加文明 C.亚述文明4.被称为“古典时代”的希腊,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它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尤其以雅典为典范。
期间涌现了不少英雄般的人物,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 B.伯利克里 C.希罗多德 D.盲人诗人荷马5.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A.500多年B.800多年C.1000多年D.1200多年6.“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8.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测试题31
福鼎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Ⅰ专题1—专题6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③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④整套制度一直维系了周的稳定长久统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图2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 字,写作或,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
而图2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
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 )A .地名B .植树的过程C .人名D .祭祀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实行宗法制B .实行分封制C .实行郡县制D .设军机处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B .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 .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D .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图1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 (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联考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联考测试题及答案历史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上答题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以必修①为主。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春秋•公羊传》中主张“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主张“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两者共同论述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3.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加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4.北宋之所以定都汴京,主要是因为可以借助汴水从南方运输粮食,当时每年大概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担左右。
这主要说明() A.汴水是北宋主要的运输通道 B.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完成 C.北宋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经济重心仍在我国北方地区 5.顾亭林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必要“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
对此认识有误的是() A.材料中封建指分封制 B.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 C.作者主张废除郡县制 D.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太大 6.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郊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及答案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第小题2分,共50分) 1.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借鉴历史,总结历史,再根据现实情况,创造历史,这就是善读史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话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C.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3.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4.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6.《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高三第一次历史月考测试题.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历史月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 (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
据此推理,宋、郑、吴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 以国名为姓 C 以居住地为姓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候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3.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4.“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 C 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5.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对内加强君主专制;对外派遣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皇位继承()A破坏了分封制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 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7.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候”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先秦是祖国历史的开篇,据此回答第1—3题1.商朝时,商人出门经商,他可能会①乘坐畜力车②携带几串贝作为货币③由于没有旅舍,他只能住宿到农家④只能托相熟的人给家中捎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右图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3.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主要目的是A.促使耕地转向私有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负担 D.确立封建制度4.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富民强国是历史的经验,只有民富了,才能真正强国。
据此回答5---7题:5、战国时期,下列的诸子百家主张中,哪一项更能体现“富民”的思想核心?A、兼爱B、非攻C、尚贤D、宽刑薄赋6、秦国能统一六国是国强的结果,但统一后,没有执行富民政策,最终而亡。
秦统治者违背富民政策的主要措施有①徭役繁重②刑法不均③赋税沉重④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7、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进步”最主要体现在A.税制完成统一 B.放松了人身控制C.扩大了纳税面 D.减轻了农民负担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对后世、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此回答8---12题。
8.我国开始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是A.《大衍历》B.《十二气历》C.《太初历》D.《授时历》9.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新安江中学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新安江中学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采用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2.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下列对于秦朝中央集权的认识理解错误的是()A.秦朝的统一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提条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建立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标志C.皇权至上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D.秦朝迅速激化的阶级矛盾集中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3.以下材料跟科举制相关的是()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
”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5.唐初唐太宗设政事堂辅制天下:“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人,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指黎民),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据史料判断最初政事堂拥有的权力主要是()A.行政权 B.决策权 C.审议权 D.立法权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7.西周各级贵族所封城邑大小和数量都有等级限制。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3(含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3(含答案)时量: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计45 分)1.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这一时期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有()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④商业和城市的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文化方面的措施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统一文字D.修筑长城4.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C.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D.以上都是6.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A.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B.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C.削弱了地方的实力,不利于地方的稳定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7.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的重大影响是()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奠定了现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C.促进了民族融合D.以上都是8.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在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9.古希腊城邦中,雅典以民主政治著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轮番而治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贵族统治、等级森严D.政教合一、神权至上10.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遗产。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011届高三上学期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月考答案历史
高三1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1~5 ABBCA 6~10 DBBDD 11~15 CABDC16~20 ADCCD 21~25 DAAA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2分)⑴分封制,西周(2分)⑵服从与被服从(或主仆关系)(1分)。
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下尽镇守边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2分)⑶郡县制。
秦朝。
(2分)⑷西汉初期。
(1分)⑸权限:在分封制下,地方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而在郡县制下的官员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中央。
影响: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稳定。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分)27、(14分)⑴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的支持。
(5分)⑵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4分)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依据:雇佣关系“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的出现。
(2分)⑷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
(至少答出三种)(3分)28、(12分)⑴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4分)⑵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2分)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分)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2分)29、(12分)⑴均田制;(1分)“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
2011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2
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认为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组成国家或政府的思想家有(1)斯宾诺莎(2)洛克(3)卢梭(4)詹姆士一世A、(1)(2)(3)B、(2)(3)(4)C、(1)(2)(4)D、(1)(3)(4)2、最早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处理对外事务权的权力的是A、洛克B、孟德斯鸠C、斯宾诺莎D、格劳秀斯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4、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实验层)5.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
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C.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5.英国历史上的无议会时期是指A、1614─1628年B、1629─1640年C、1640─1649年D、1649─1688年6、1679年议会先后通过《排斥法案》和《人身保护法》的主要目的是A、用法律形式巩固革命成果B、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C、健全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D、捍卫宗教改革的成果7、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8、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二者鲜明体现了(1)天赋人权学说(2)社会契约理论(3)三权分立学说(4)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A、(1)B、(1)(2)C、(1)(2)(3)D、(1)(2)(3)(4)9、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美国独立战争开始B、美利坚合众国诞生C、美国获得民族独立D、美国共和政体确立(实验层)10.17、18世纪的的启蒙运动中相继涌现出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优秀的民主思想家,他们都①对封建专制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②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③反对君主统治④主张主权在民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0、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甘肃省天水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缺答案
天水市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三级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走近二里头感知早期中国”公众考古活动2009年8月29日开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举行。
二里头遗址素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
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A.大汶口晚期B.夏朝C.商朝早期D.商朝中期2、郭沫若曾有诗写道:“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下列对郭沫若笔下的“安阳”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商朝前期的都城B.盘庚迁都于此,国家从此稳定下来C.地处关中地区D.这里发生过国人暴动3、下表述能够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全貌的是①国家机构初具规模②金属农具普遍使用③建立邮驿传递制度④被称为“青铜时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期B.西周C.秦朝D.西汉5、孔子有两个弟子的字号都带有“牛”和“耕”字。
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的字号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的存在C.曲辕犁的出现D.铁器的产生6、学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A.小刘:数学老师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B.小张:政治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者风范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D.小徐:历史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7、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和统一货币等政策措施。
其根本动机是A、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促进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C 、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物质和文化基础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据此回答8—1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中国的姓氏起源种类很多,如“李”姓,原为“理”,源于皋陶任尧时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为之,后为姓氏。
推测“北门”一姓来源于祖先的()A.封国B.居住地C.爵号D.部族2.秦朝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时代,创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皇位世袭反映了权力的不可转移B.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有监察百官之责C.郡守是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D.《秦律》的严酷说明秦推行法治的法家思想3.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立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4.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
但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主要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D.顺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5.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D.力主变法图强6.右图是19世纪末的一幅漫画,围在“中国大饼”边的分别为英、德、俄、法、日等列强。
对此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直接刺激了这种局面的出现B.德国率先开启了“分割馅饼”的序幕C.清政府自此走上自强求富的洋务之道D.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载:“……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由此把三民主义阐发为()A.“中国民族自求解放”B.“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D.“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8.近代中国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和则民族福,分则民族祸。
两党合作时间较长且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贡献较大的一次开始于()A.20世纪20年代中期B.20世纪30年代早期C.20世纪30年代晚期D.20世纪40年代末期9.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
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0.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11.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宇宙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袁隆平培育成功高产杂交水稻“南优2号”B.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C.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Ι号”D.宇宙飞船“神州六号”第一次将我国宇航员送上太空12.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温总理是在强调()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13.右图为在英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电讯事业的迅速发展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大国崛起》解说词)下列关于大国崛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班牙的崛起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为其奠定了资本原始积累B.荷兰创造了有机结合的金融和商业运作模式为其带来爆炸式的财富增长C.英国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力建成“世界工厂”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D.美国联邦制有效地协调了联邦与各州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1969年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男女公民,都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
这表明英国()A.议会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权力中心在议会C.国家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D.民主范围进一步扩大16.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就业率有所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推行“以工代赈”17.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
其中不包括()A.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B.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18.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真实地表现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了艺术的时代特征。
下列与其创作手法类似的是()A.《巴黎圣母院》B.《大卫·科波菲尔》C.《老人与海》D.《百年孤独》19.古代雅典创造了许多保障民主的形式,如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话里克斯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
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
”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合经济全球化挑战D.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制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6分,22题16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初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
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满洲、蒙古都统俱为议政大臣。
六部满人尚书也参与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较前扩大。
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
民政事务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会议具奏。
议政王大臣只议国家典章制度及军事要务。
……雍正帝削弱八旗王公权势,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进一步削弱。
——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材料二2009年11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议会上院发表演讲材料三英国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公布一份改革方案,以一个完全经选举产生、拥有300多个席位的美国式‚参议院‛取代议会上院,终结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贵族院。
英国司法大臣杰克〃斯特劳在2010年3月13日和14日向内阁成员征求意见后,将于数周内公布议会上院改革方案。
——2010.3.21 《北京日报》(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理由和措施。
(6分)(2)英国议会在17世纪80年代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走上近代化的英国很长时间内仍然保持上院下院的议会形式说明了什么?(6分)(3)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逐渐削弱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却得到加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开创了地理发现时代,同时使得中华帝国的海权、海上贸易、航海技术、舰队规模和实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中郑和舰队的实力不但远远超过了亚洲各国的水师,甚至超过了欧洲各国海军的总和。
由于统治者的原因,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
相反,西方世界在郑和100年后开始了工业文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
——新浪军事材料二1764年珍妮机发明和使用,使织布业明显落后。
而水力织布机的出现又使纺纱业处于滞后而需要进一步的技术革新。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1850~187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为3.12%,1870~1913年为2.1%;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1870年为三分之一,1900年为五分之一,1913年为七分之一;……生铁产量1890年被美国超过,1900年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到德国的二分之一。
——《世界通史》(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郑和开创的时代没有给中国带来革命性的动力”?(2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西方世界在100年后“并最终全面超越了中国”的原因。
(4分)(3)指出材料二中英国的技术革新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的原因,这次技术变革对英国社会近代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4)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德国迅速发展的国内有利因素。
(4分)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4分)(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4分)(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6分)24.(14分)当今世界,国家或共同体之间越来越多的通过对话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