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综合试验指导书
《土壤学》综合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科学、中药、资源环境与规划、环境科学等专业浙江林学院土壤学科二○○六年六月序针对新时期浙江林学院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林学、园艺、中药等专业《土壤学》课程大纲,土壤学实践教学内容分为野外考察实习、室内标本观察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实验三部分。
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知识,对实验实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土壤理化分析结果数据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土壤学实验实习综合报告》的形式撰写成文对实验实习进行总结。
特编写本土壤综合实验实习指导书。
《土壤学》综合实验指导书共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地学基础,主要是常见造岩矿物和岩石的识别,为5个学时;第二部分为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分析,内容有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土壤水分的测定、土壤颗粒分析、土壤容重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全氮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和土壤pH测定;共计12个学时。
目录第一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 (3)二、常见岩石的识别 (6)第二部分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10)二、土壤水分的测定 (12)三、土壤颗粒分析 (14)四、土壤容重测定 (21)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2)六、土壤全氮的测定 (24)七、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25)八、速效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27)九、土壤有效磷(Brayetal1945)测定 (28)十、土壤pH测定 (30)第一部分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识别自然土壤是岩石经由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由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其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为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不同母岩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是不相同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肥力状况往往亦随之而深刻地发生变化,尤其对山地土壤则更是如此。
所以,学习森林土壤必须了解矿物的概念,所谓矿物是指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矿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学号:20105890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再之,就是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一)概述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
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1、土壤剖面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学实验报告1
课程名称: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实验类型: 操作性实验[1]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及三相比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结合实验,加深对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等量的含义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内容:利用已知体积的环刀取自然状态的土壤样品一份,烘干除去水分,测量得环刀的容积、重量,以及土壤的重量和其含水量,则可计算出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指标。
2)原理: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1)土壤容重(g/cm )=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环刀容积(2)土壤含水率(%)=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3)土壤孔度(%)= (1— 容重/比重)X100 (4)土壤比重 = 2.65 (取平均值)三、主要仪器设备小环刀,手柄,三角铲,游标卡尺,天平(感量0.01),电热恒温烘箱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环 刀质量/g 内径/cm 高/cm 59.65 4.270 3.54 59.66 4.250 3.56 59.64 4.264 3.55 平均值 59.65 4.2613.55土 壤土壤+环刀/g 干燥后/g 165.79142.222)处理:(1)土壤容重(g/cm 3)= 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环刀容积= (142.22 – 59.65)/(3.14×4.2612)=1.448 g/cm 3(2)土壤含水率(%) = 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烘干后带土环刀重—环刀重= (165.79-142.22)×100/(142.22 – 59.65)=28.55 (3)土壤孔度(%) = (1— 容重/比重)X100 = (1—1.448/2.65)×100 =45.36(4)三相比 = 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100-45.36):28.55:(100-28.55-(100-45.36))=54.64:28.55:16.81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结果:土壤容重= 1.448 (g/cm );土壤含水率(%)=28.55;土壤孔度(%)= 45.36三相比=土壤固相容积率:土壤液相容积率:土壤气相容积率= 54.64:28.55:16.812)结果分析:①土壤容重可以反映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肥力和耕作管理状况:一般含矿物质多而结构差的土壤(如砂土),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之间;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的土壤(如农业土壤),在1.1-1.4[2]之间。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1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1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了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旨在评估土壤肥力状况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土壤管理方式、气候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土壤样本采集: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采集土壤样本。
2. 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铁还原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
3.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有机质含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以识别不同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壤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地样本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未使用有机肥的土地。
此外,湿润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干旱地区。
地形因素也对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影响,平坦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陡峭地区为高。
讨论: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营养供应。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保护土壤免受侵蚀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同时,气候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壤管理和改良工作中需予以综合考虑。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管理和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议在未来的土壤管理实践中,应注重有机质的补充和保护,同时考虑气候和地形条件,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的目的(1)土壤质地测定实验目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组成比例,根据机械组成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等质地类型,质地确定是通过测定各粒级的相对含量而实现的,本实验目的是学习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及方法。
(2)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目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包括采样测定和田间定位测定,本实验目的是掌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方法和原理(1)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其基本原理是吸管法是在利用分散剂充分分散土粒、并采用一定孔径的筛子逐级筛分粒径较粗土粒(>0、25mm)的基础上,将粒径较细的土粒(<0、1mm)置于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利用粒径愈大沉降愈快的原理,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出某一粒径的土粒沉降至某一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在该时间用吸管在该深度处吸取一定体积的悬液,该悬液中所含土粒的直径则必然都小于计算所确定的粒级直径,将吸出的悬液烘干称重,计算其百分数。
根据需要测定的各粒径依上述步骤进行沉降、计时、吸液、烘干、称重和计算等操作,就可将不同粒级的重量测定出来,再通过换算,计算出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数,进而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类型。
(2)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基本原理是土壤吸湿水只有在气化后才能逸出,目前常用的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就是利用该原理将风干土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而使吸湿水全部气化逸出,由烘干土壤失去的水分量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测定土壤吸湿水时必须注意控制烘干箱的温度不超过110℃,因为温度过高,土壤样品在烘干过程中失去的不仅是吸湿水,还包括部分物质的结晶水(如CaSO4·2H2O和被土粒吸附的气体(CO2,NH3等)及有机质的分解产物等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必须使土壤样品烘干至恒重。
3、实验仪器(1)土壤含水量测定仪器设备铝盒、烘箱、干燥器、电子天平(感量0、01克)等。
土壤学实验总结报告(总共)
土壤学实验总结报告(总共)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土壤基础性质和肥料施用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验,我对土壤的性质、成分和肥料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对不同土壤样品进行了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土壤的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pH值是土壤酸碱度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土壤中酸碱度敏感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土壤样品的pH值差异很大,最酸的土壤pH值只有3.8,最碱的土壤pH值却高达9.0。
因此,在进行肥料施用时,需要根据土壤的pH值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其次,我们对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了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对比了其不同类型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肥料中含的不同养分对作物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
氮肥能促进作物的生长,而过多的施氮会导致作物叶片过度繁茂,影响抗逆能力和产量。
磷肥则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和成熟度。
钾肥则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并增强抗
逆性和品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肥料选择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总结起来,本次实验让我对土壤和肥料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了解作物对营养元素的
需求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进行肥料调整,来达到最佳的增产效果。
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
土壤学实验指导教程(一)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1.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2.将每个样品的表面杂质去除,并用无菌纸袋分装。
2.土壤质地分析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3.因土壤中颗粒沉降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土壤颗粒分层现象。
3.土壤酸碱性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酸碱试剂,轻轻搅拌。
3.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4.土壤养分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硝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取出上清液,用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硝酸盐含量。
5.土壤pH值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酸性染料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确定土壤的pH值。
6.土壤肥力测定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
2.加入适量的营养液,混合均匀后静置一段时间。
3.根据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土壤的肥力。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和试剂用量应准确记录。
•实验后要清洗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土壤质地、酸碱性和养分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情况,为后续的土壤改良和植物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土壤学实验是了解土壤性质和肥力的重要手段,实验结果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
通过掌握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土壤学实验指导的详细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实验目的•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土壤养分和酸碱性,评估土壤肥力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清水•水果或蔬菜种子•酸碱试剂(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硝酸钠溶液•碱式石灰•酸性染料溶液•营养液(如氨水、硝酸铵等)实验步骤1.土壤样品采集–在需要研究的区域随机采集多个土壤样品。
土壤理论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土壤基本概念。
2. 学习土壤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形态性质等方面的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自然体。
土壤的性质和组成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形态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实验仪器、实验试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物理性质分析1)土壤容重:测定土壤的干重与体积之比,了解土壤的紧实程度。
2)土壤孔隙度:测定土壤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了解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3)土壤质地分析:测定土壤中砂、粉、黏粒的含量,了解土壤的质地类型。
(2)土壤化学性质分析1)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2)土壤pH值:测定土壤酸碱度,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养分分析: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3)土壤生物性质分析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2)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酶的活性,了解土壤的生物化学性质。
(4)土壤形态性质分析1)土壤剖面观察:观察土壤剖面结构,了解土壤形成过程。
2)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土壤颗粒的分布情况,了解土壤质地类型。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在实验场地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结果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质地,得出实验场地土壤紧实程度、通气性和保水性以及质地类型。
2.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结果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养分含量,得出实验场地土壤肥力状况。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土壤样品的分析和测试,探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品- pH试纸- 电导率计- 原子吸收光谱仪- 粘度计2. 实验方法:- 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取适量土壤加水搅拌,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 测定土壤的电导率:将土壤样品与水混合,利用电导率计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
- 分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 测定土壤的粘度:利用粘度计测定土壤的流动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 不同土壤样品的pH值分别为6.5、7.2和8.0,说明各个土壤样品的酸碱性不同。
2. 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分别为0.5ms/cm、1.2ms/cm和2.0ms/cm,反映了土壤中溶解盐的含量。
3.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发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4. 土壤样品的粘度依次为10mPa·s、20mPa·s和30mPa·s,表明土壤的质地和水分含量存在差异。
四、实验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的酸碱性、电导率、微量元素含量及粘度等性质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2. 合理调节土壤的性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土壤学实验的开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特性,为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五、参考文献1. 李明, 等. 土壤学实验技术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10.2. 张红, 等. 土壤学原理与应用.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8.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愿我们能够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创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农业科研基地。
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农业科研基地的土壤实验工作。
实习内容包括土壤采样、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评价等方面
的工作。
首先,我参与了土壤采样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
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并且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采样方法。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参与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工作。
在实验室中,我学
习了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方法,并且亲自
动手进行了实验。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也掌握了实验室分析技术。
最后,我参与了土壤肥力评价的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并且了解了不同施肥方案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通过这项工作,我对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努力和和导师、同事的合作,我成功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结:
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感谢导师和同事们在实习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颇丰。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土壤的采样和分析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采样,根据农场的布局和土壤类型,我利用土壤采样工具对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我注意保持每个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污染和混杂。
2. 土壤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通过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块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作物的情况。
3. 数据整理,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分析报告,我对土壤样品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了一份详细的土壤分析报告,并提出了相
应的改进建议。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的采样和分析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与实验室的交流和数据整理,我对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适宜种植作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科
学施肥和土壤改良的必要性。
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
谢农场的指导和支持,让我在实习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土壤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
土壤学实验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三、实验内容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地点:本实验选取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作为采集地点。
(2)采集工具:土壤采样器、铲子、布袋、标签、米尺等。
(3)采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
(4)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布袋中,带回实验室。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质地。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4. 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
(2)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酚红法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按照实验内容1中的步骤进行。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环刀中,测量环刀体积,计算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入水,测定比重,计算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将土壤样品与重铬酸钾混合,加热氧化,测定有机质含量。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土壤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初步掌握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的关系。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土壤样品采集和测定土壤各项指标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某地区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土壤剖面挖掘我们按照预先确定的调查剖面位置,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土壤剖面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使用罗盘、剖面刀等工具,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
2. 土壤样品采集在挖掘土壤剖面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不同土层采集了土壤样品,以便后续的实验分析。
采集的样品主要包括原状土壤、土壤溶液和土壤动物。
3. 土壤样品处理和分析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以下处理和分析:(1)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测定:我们采用环刀取样的方法,对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进行了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我们采用醋酸铵浸提法,对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
(3)土壤pH值测定:我们采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了测定。
(4)土壤肥力评价:我们综合分析了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对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
四、实习成果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和观测方法,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技巧,并进行了土壤性质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了土壤学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挖掘过程中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导致剖面挖掘困难;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等。
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丰富的实习成果。
总之,本次土壤学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实验常识,同时对土壤特性进行初步了解。
二、实验方法1.采集样品首先,需要明确采集样品的位置和深度。
一般来说,要选择与所需样品特性数据匹配的代表性样品,并保证其采集方式、时间、深度和尺寸标准化。
通常情况下,要先用铁锹将表层去除至少5厘米,然后用流动水将深度不少于25厘米的土壤取样器逐层推进,以确定所选位置的准确深度。
要避免过度压实,以免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并将每个样品的有关数据记录在文本文件中。
2.土壤处理收集完样本后,将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标准试验方法涉及土壤混匀、空气干燥、筛分和标准分析,以便准确测量所需的土壤特性,如pH值、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可交换性和非可交换性离子、微量元素含量等。
3.实验分析最后,对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实验前应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标准化、测量、校准和记录数据等。
在实验室进行测量时,需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安全护具、设置合适的警告标志、不直接用手接触样品等操作方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土壤pH值: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发现所采样品的平均pH 为7.5,属于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
2.有机质含量: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其中表层的含量大于下层。
这表明有机物质对土壤成分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很大。
3.可交换离子:主要是白土,含量较高,但其他离子种类含量相对较低。
4.非可交换离子:相对可交换离子来说,非可交换性离子的含量较低。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土壤性质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正和改进,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数据。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土壤性质是一种复杂而有机的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实验中,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采样、处理和分析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数据,并为土壤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础土壤分析实验报告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为后续土壤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本实验主要分析土壤的质地、pH值和有机质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土壤样品(风干、过筛)2. pH试纸3. 烧杯4. 滴管5. 玻璃棒6. 移液管7. 容量瓶仪器:1. 电子天平2. pH计3. 恒温水浴锅4. 烧杯5. 玻璃棒6. 移液管7. 容量瓶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实验地点采集土壤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深度、土壤类型等信息。
-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
- 将土壤样品在阴凉通风处风干,然后用研钵和研杵将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
- 将研磨好的土壤样品过筛,保留粒径在2mm以下的样品。
2. 土壤质地分析- 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约5g)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 将搅拌均匀的土壤样品倒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 将容量瓶中的土壤样品放入摇床中振荡10分钟。
-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样品的沉淀情况,根据沉淀物的粒径大小判断土壤质地。
3. 土壤pH值测定- 取少量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搅拌均匀的土壤溶液用pH试纸测定pH值。
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约0.5g)放入烧杯中。
- 加入10ml的浓硫酸,搅拌均匀。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30分钟。
- 加热完成后,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内壁,并将溶液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 取少量定容后的溶液,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质地分析- 通过观察土壤样品的沉淀情况,判断实验地点的土壤质地为砂壤土。
2. 土壤pH值测定- 土壤样品的pH值为6.5。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土壤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土壤的认识,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特点、肥力状况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提供实际的参考和帮助。
二、实习内容。
1. 土壤采样与分析,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农场内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并进行了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实验室的测试,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壤的特点和肥力情况。
2. 土壤改良实践,在实习中,我们还参与了土壤改良的实际操作,包括施肥、翻耕、种植绿肥等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我们了解了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土壤的产出能力。
3. 土壤保护宣传,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土壤保护宣传活动,向农民和村民宣传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提倡绿色种植和科学施肥的理念,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土壤保护的关注。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了对土壤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今后的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土壤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土壤保护的紧迫性。
希望未来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感谢辞。
在此,我要感谢XX农场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也要感谢实习期间的同事们的合作和支持。
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和关心,我才能够在这次实习中收获了这么多。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你们一起学习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小铁铲、土壤筛、木棒、广口瓶、标签等。
四、实验步骤(一)土样的采集1.采样原则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决定土壤分析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环节。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采样时必须重视土样的代表性,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采样时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随机采样;第二,为便于样品间的相互比较,应采集等量个体。
另外,采样时还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减少采样误差。
2.混合样品的采集为研究作物生长期内耕层养分供应情况或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常直接采集耕层(20cm左右)混合土样,既把多个样点的土样等量的混合均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进行测定。
采样点数及样点分布依地块大小、地形、肥力状况而定。
一般采样点至少5 点以上,通常为 5—20点。
样点分布方式有以下三种:(1)对角线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5 点;(2)棋盘式法适合于地块大小中等、肥力不匀、地势较平坦的田块,采样点约为 10 点以上;(3)蛇形法适合于地块面积较大、肥力不匀、地势不太平坦的田块,采样点数较多。
采样时,首先将采样点处地面落叶杂物除去,将采样工具垂直入土至采样深度,若用小铁铲可稍斜向下。
各点采样深度、重量尽可能均匀一致,并将各点所取样品集中混匀。
采样量一般 1kg左右,过多土量用四分法弃去。
(二)土样的制备1.样品的风干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板或塑料布上摊成薄层,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风干。
风干时要经常翻动,捏碎大块,同时挑出石粒、砖块、植物根等非土部分和新生体。
切忌阳光下直接曝晒,防止灰尘、酸碱等污染。
2.研磨过筛取适量风干土样,平铺在木板或塑料板上,用木棒辗碎过筛。
过筛时先通过大孔径筛(根据分析项目确定),筛上部分重新研磨直至全部通过,混匀,分成二部分,一部分装瓶待用,另一部分继续研磨全部通过小孔径筛后混匀装瓶。
3.装瓶贮存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后,装入玻璃广口瓶或塑料袋内,贴上标签。
注明土样编号、采集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筛孔、采样人和采样日期,放在样品架上。
尽量避免日光、高温、潮湿、酸碱等影响。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促使土壤形成结构,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条件,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缓冲性能,同时它本身又含有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如碳、氮、磷、硫等。
因此,要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必须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氧化剂(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碳,剩余的氧化剂用还原剂(硫酸亚铁铵或硫酸亚铁)滴定,这样,可从所消耗的氧化剂数量计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氧化及滴定时的化学反应如下: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K2Cr2O7+6FeSO4+7H2SO4→2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仪器:硬制试管(18mm—180 mm)、油浴锅、铁丝笼、温度计、(0—200度)、分析天平、电炉、滴定管、移液管(5ml)、漏斗、三角瓶、量筒、草纸或卫生纸。
(二)试剂配制:1.0.1333mol/l 重铬酸钾溶液:称取经过130℃烘3—4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39.216g,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必要时可加热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摇匀备用。
2. 0.2mol/L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溶液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55.60g或硫酸亚铁铵78.43g,溶于蒸馏水中,加6mol\L硫酸1.5ml,再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备用。
3. 硫酸亚铁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3份0.1333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各5.0ml于250ml三角瓶中,各加5ml 6mol/l硫酸溶液和15ml蒸馏水,再加入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摇匀,然后用0.2mol/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至棕红色为止,其浓度计算为: c=6×0.1333×5.0/V4. 邻啡罗啉指示剂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0.695g和分析纯邻啡罗啉 1.48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5. 石蜡(固体)或磷酸或植物油2.5Kg。
6. 6摩尔每升硫酸溶液在两体积水中加入1体积硫酸。
7. 浓硫酸化学纯,密度1.84四、实验步骤准确称取通过0.149毫米筛孔的土样0.1000—0.5000克,土样数量视有机质含量多少而定。
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称土样0.2克以下,4—5%的称0.3—0.2克,3—4%的称0.4—0.3克,2—3%的称0.5—0.4克,小于2%则称0.5克以上。
由于土样数量少,为了减少称样误差,最好用减重法。
将称好的土样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用滴定管或移液管准确加入0.8 mol/L K2Cr2O7溶液5毫升,再加入5毫升浓硫酸,在试管口套一小漏斗,以冷凝蒸出的水汽,把试管放入温度为185—190℃的消化炉中,要求放入后温度下降至170—180℃左右,以后必须控制温度在170—180℃,当试管内液体开始沸腾(溶液表面开始翻动,有较大的气泡发生)时记时,缓缓煮沸5分钟,取出,稍冷。
等试管冷却后,将试管内溶液倒入150毫升三角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地洗净试管内部及小漏斗的内外,洗涤液均冲洗至三角瓶中,最后总的体积约60—70毫升。
滴加加4滴邻啡罗啉指示剂,用0.2 mol/L硫酸亚铁铵或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三角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橙黄色经兰绿色突变到砖红色为终点。
五、结果计算土壤有机质10001.1724.1310)()(3211⨯⨯⨯⨯⨯⨯⨯-=⋅--KmCVVkgg式中V1—滴定空白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V2—滴定土壤样品时用去的还原剂毫升数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C—FeSO4的摩尔浓度10-3___将ml换算为L1.1—是因有机碳只能被氧化90%而需乘的校正系数1.724—是按有机质平均含碳58%,由碳含量换算成有机质含量的系数注意事项1、在消煮后,溶液仍为黄棕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颜色变绿,则表明样品用量过多,重铬酸钾用量不足,有机碳的氧化不完全,需重做。
2、对于水稻土及一些长期渍水的土壤,由于土壤中含有亚铁,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重铬酸钾不仅氧化了有机碳,而且也氧化了土壤中的亚铁,须将土磨碎后摊平风干10天,使亚铁充分氧化为高铁后再测定。
3、在含氯化物的盐渍土中,测定结果也较高,因氯离子被氧化成氯分子。
可加入硫酸银0.1克,使氯离子沉淀为氯化银,避免氯离子的干扰作用。
实验三土壤容重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容重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容重可以知道土壤的松紧,孔隙状况等二、实验原理环刀法是利用一定体积的钢制圆筒(称为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充满其中,然后称重并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出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1)环刀:是一只圆形的钢筒,下端有锋利的刃口,上端套一个环刀托,以便把环刀压入土内。
2)削土刀、小土铲及木锤。
3)天平(感量0.1克和0.01克)。
4)铝盒、干燥器、坩埚钳、小量筒(10毫升)。
5)95%灯用酒精一瓶。
四、实验步骤1)先将环刀称重。
2)在需要测定容重的田块上,先用小铁铲将采土处铲平,环刀的刃口向下,上端套一个环刀托,用小锤锤击托柄,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环刀入土时要平稳,用力一致,不能过猛,以免受震动而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
环刀的方向要垂直不能倾斜,避免环刀与其中的土壤产生间隙,使容重的结果偏低。
3)当环刀托的顶部距离土面尚有一小段距离时,用小铁铲挖掘周围的土壤,将整个环刀从土中取出,除去环刀外粘附的土壤,取下环刀托,用小刀仔细地削去环刀两端多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与环刀容积相等。
立即称重并记录。
亦可加上底、盖,带回室内称重。
4)测定土壤含水量:环刀内取出两份土壤,每份约10克,分别置于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称重,测定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与土壤吸湿水的测定相同。
土壤含水量也可用酒精灼烧速测法测定,此方法是借酒精燃烧时所发生的热来蒸干水分。
第一次加入酒精6—8毫升,均匀地浸润铝盒中的土样,点燃酒精,待燃烧快尽时,用小刀沿铝盒周围向中心轻轻拨动土样,并来回翻拨,助其燃烧均匀。
第二次加酒精4—5毫升,继续燃烧。
如土质粘重或含水量高,可再加酒精2毫升进行第三次燃烧,直至土样呈松散状态为止。
在拨土时粘附在刀尖上的土粒,称重前要仔细地放回铝盒中,盖紧铝盒盖,冷却后称重。
1、土壤容重的计算:)1(w V grs +=rs ——土壤容重(克/立方厘米)g ——环刀内湿土重(克)V ——环刀容积(立方厘米)W——土壤含水率(g/kg)(如含水率为200g/kg应写成0.2)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有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精度高但时间长,酒精燃烧法精度低但速度快,适用于田间测定。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要求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失去的重量为水分重量。
土壤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就是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自然土壤水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田间土壤中的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风干土样含水量的测定,可将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使各项分析结果的计算以烘干土重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烘箱、铝盒、天平、干燥器、牛角勺。
四、实验步骤1.称干净、干燥的铝盒重量,记录。
2.称土样10g左右放入铝盒中,开盖,放入105—110℃的烘箱内烘6—8h,盖盖取出,立刻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记录。
3.将铝盒开盖,再放入105-110℃烘箱中,烘2—3小时,盖盖取出,冷却称重。
若前后两次重量误差小于3mg就达到恒重。
后一次重量就是烘干土重,记录。
本实验需进行平行测定,允许平行误差小于1%。
湿土重(g)—烘干土重(g)土壤水分% = ─────────────────× 100%烘干土重(g)实验五土壤质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矿物质颗粒是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直径大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它是土壤学实验中的基本的分析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