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2019年版本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_物理.docx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 [ 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 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 xF y0)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 x 、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 a 0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 1 质量为 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 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到重力 mg ,地面的支持力 N ,摩擦力 f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 f和 N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的夹角:arcctgfarcctgN不管拉力 T 方向如何变化,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不变,即的变力。

2019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学计划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学计划精品教育.doc

2019学年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学计划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一、时间按排:2019年3月中旬至216年5月底二、内容安排: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五专题:物理学科内的综合,第六专题:选择题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第七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八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第九专题: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方法。

三、其它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5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2、力的分类[重点难点]1、力的分类[教学要求]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揭示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2、力的分类(力有许多种分类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教案(14个专题)

专题1“双基”篇所谓“双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不难看出,虽然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试卷中多数试题是针对大多数考生设计的,其内容仍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及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以2003年我省高考物理试卷为例,属于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考查的试题,就有15题,共90分,占满分的60%.如果考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得好,把这90分拿到手,就已大大超过了省平均分.许多考生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忽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 如果说,我们要求学生高考时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那么,就要先从打好基础做起,抓好物理基本知识和规律的复习.复习中,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概念、规律的“内涵”(例如内容、条件、结论等),做到“理科文学”,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该记该背的,还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其次,要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外延”,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条件不满足,即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了功,系统的机械能将如何变化?等等.有一些情况我的感受特别深,一是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实质是概念问题.二是老师以为很简单的一些概念问题,学生就是搞不清,要反复讲练.下面,就高中物理复习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谈谈我的看法.我想按照高中物理知识的五大板块来讲述.一些共同性的概念和规律:1.不能简单地从数学观点来理解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或反比的说法).2.图线切线的斜率.3.变加速运动中,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或最小.一、力学●物体是否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力?例1:两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 B )A .112m F m m + B .212m F m m + C .F D .21m F m 拓展:如图,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质量分别为m A =6kg ,m B =2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水平拉力F =10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D )A .只有当拉力F <12N 时,两物体才没有相对滑动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拓展至与机械能的关系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 点.将质量为m (视为质点)的物体P 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 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并能到达B 点.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从A 到O 速度不断增大,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B .从A 到O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 到B 速度不断减小C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D .从A 到O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 到B 加速度不断增大拓展1:(1991年)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物体从A 下降到B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 .物体从A 下降到B ,以及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 .物体在B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矢量的合成或分解 1.认真画平行四边形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C )A .必定是OAB .必定是OBC .必定是OCD .可能是OB ,也可能是OA2.最小值问题例4:有一小船位于60m 宽的河边,从这里起在下游80m 处河流变成瀑布.假设河水流速为5m/s ,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3.速度的分解——孰合孰分?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 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玩具汽车B 相连,汽车向右以速度v 作匀速运动,当细线OA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时,物体A 移动的速度为 ( D )A .v sin αcos βB .v cos αcos βC .v cos α/cos βD .v cos β/cos α●同向运动的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或恰好追上时,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为零). 例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 的长木板C ,在C 上左端和距左端s 处各放有小物块A 和B ,A 、B 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 、B 与长木板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B 、C 的质量均为m ,开始时,B 、C 静止,A 以某一初速度v 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 与板C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A OBAB(1)物体A 运动过程中,物块B 和木板C 间的摩擦力.(2)要使物块A 、B 相碰,物块A 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其推论的应用——注意条件例7: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5s 末的速度为10m/s ,则该物体 ( BD )A .加速度一定为2m/s 2B .前5s 内位移可能为25mC .前10s 内位移一定为100mD .前10s 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注意公式2r GMm F =①和r mv F 2=②中r 的含义. 例8:今年10月15日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升空,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沿椭圆轨道Ⅰ运行,如图.(1)当飞船进入第5圈后,在轨道Ⅰ上A 点加速,加速后进入半径为r 2的圆形轨道Ⅱ.已知飞船近地点B 距地心距离为r 1,飞船在该点速率为v 1,求:轨道Ⅱ处重力加速度大小.(2)飞船绕地球运行14圈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返回舱开始返回.当返回舱竖直向下接近距离地球表面高度h 时,返回舱速度约为9m/s ,为实现软着落(着地时速度不超过3m/s ),飞船向下喷出气体减速,该宇航员安全抗荷能力(对座位压力)为其体重的4倍,则飞船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竖直向下喷气?(g =10m/s 2)●惯性、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例9:如图(俯视图)所示,以速度v 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 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从A 运动到B ,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A .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 .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 .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 .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例10:卫星轨道速度的大小及变轨问题.●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或功例11: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C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D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一定为零●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对表达式的理解3.外延例12:对于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达为Δp 1=-Δp 2.对此表达式,沈飞同学的理解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时,一个物体增加了多少动量,另一AB个物体就减少了多少动量.你同意沈飞同学的说法吗?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可以举例说明).例13: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现同时向前后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等,则小车的速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内涵——条件及结论2.外延——重力(若涉及弹性势能,还包括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例14: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车静止在悬空固定的水平轨道上,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在小车底Array部O点拴一根长L=0.4m的细绳,细绳另一端系一质量m=4kg的金属球,把小球拉到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细绳与轨道平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位置时,突然撤去右边的挡板P,取g=10m/s2,求:(1)挡板P在撤去以前对小车的冲量;(2)小球释放后上升的最高点距悬点O的竖直高度;(3)撤去右边的挡板P后,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关系1.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2.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的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变化的负值3.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4.合外力的冲量=动量的变化5.合外力=动量的变化率例15: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C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重力所做的功例1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AC)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例17: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的动能,则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J, 撤去F时物体具有J的动能.若该物体在撤去F后受摩擦力作用,当它的动能减少100J时,机械能损失了40J,则物体再从最高点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具有J的动能.例18:如图所示,分别用两个恒力F1和F2先后两次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同一个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推到顶端,第一次力F 1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二次F 2的方向沿水平向右,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在这两个过程中 ( BD )A .F 1和F 2所做功相同B .物体的机械能变化相同C .F 1和F 2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相同D .物体的加速度相同例19: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 的动能,则恒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撤去F 时物体具有 J 的动能。

2019版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赢取满分策略 一、选择题满分策略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赢取满分策略 一、选择题满分策略 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 赢取满分策略一、选择题满分策略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推断和应用等,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强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率.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的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策略1 比较排除法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例1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区域EFG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直角边EF长度为2L.现有一电阻为R的闭合直角梯形导线框ABCD 以恒定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通过磁场.t=0时刻恰好位于图示位置(即BC与EF 在一条直线上,且C与E重合),规定导线框中感应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为正,则感应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如图所示,从t =0时刻到t =时刻,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由2L v楞次定律可得:流过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沿逆时针方向,结合题意和四个选项可排除选项A.当t =时,电流大小为i =,当t =时且CD 边刚要离开磁场还L v BL v R 2L v未离开磁场时,电流大小为i =,排除选项B 和D.综合上面分析可得:本题BL v 2R 答案选C.]反思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说法,要抓住“一定”“一定不”等关键词语,通过举例(正例或反例)的方式进行判断;对表像典题1中涉有图象变化问题通常从大小、方向两个角度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策略2 二级结论法“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强度等.例2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 )A .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B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C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D .电阻R 1的电功率变大A [滑动变阻器左边部分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滑片向右滑动,并联的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由I =可知干路电流变小,则A 1表的示数变小,E R 1+R 并+r根据P R 1=I 2R 1可得电阻R 1的电功率变小,则A 正确、D 不正确.C 、由U 并=E -I (R 1+r )可知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错误.B 、由I A 2=,U 并R 2因R 2阻值不变则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大,则B 错误.]反思 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目给出的物理情境.策略3 图象法图象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利用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或者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例3 有一种“猫捉老鼠”趣味游戏,如图所示,D是洞口,猫从A点沿水平线ABD匀速追赶老鼠,老鼠甲从B点沿曲线BCD先加速后减速逃跑,老鼠乙从B点沿BED先减速后加速逃跑,已知猫和两只老鼠同时开始运动且初速率相等,到达洞口D时速率也相等,猫追赶的路程AD与两只老鼠逃跑的路程BCD 和BED均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猫能在洞口堵住老鼠甲B.猫能在洞口堵住老鼠乙C.两只老鼠在洞口都被猫堵住D.两只老鼠均能从洞口逃离B [因两只老鼠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清楚,所以无法进行计算,但可根据题中三者运动路程相等,画出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利用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相等来求解.根据猫与老鼠的运动情况可大致作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老鼠甲可以逃离洞口.]反思 图象、情境、规律是解图象问题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素.要把物理规律和物理图象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图象中斜率、交点、截距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实际物理意义.图象中的图线是直线,尽可能写出横、纵坐标代表的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通过与图象中的斜率、截距以及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比较就可得出相关结论.策略4 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的试题等.例4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电场强度为零B .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 .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把一个试探电荷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电场力与试探电荷本身电荷量的比值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等于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磁场力与该小段导线长度和电流乘积的比值AC [电场和磁场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电场对外放出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的条件是磁场方向不能和电流方向平行,因此A正确,B 错误;同理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可知C 正确;而同样用比值定F q义法定义的磁感应强度则应有明确的说明,即B =中I 和B 的方向必须垂直,F 1L故D 错误.]策略5 极限思维法极限思维法是指在某些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中,把某个物理量或物理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作出科学的推理分析,挖掘出隐含条件,给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连续变化的情况.例5 由相关电磁学知识可以知道,若圆形通电导线的中心为O ,环的半径为R ,环中通大小为I 的电流,如图甲所示,则环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其中μ0为真空磁导率.若P 点是过圆形通电导线中心O 点的轴线上的一点,μ02I R且距O 点的距离是x ,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有关P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B P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P =·B .B P =·μ02R 2I (R 2+x 2)32μ02R 2I R 2+x 2C .B P =·D .B P =·μ02RI(R 2+x 2)32μ02R 3·I (R 2+x 2)32A [本题看似无法解决,但题目中已知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表达式.应用极限法,当x =0时,P 点与O 点重合,磁感应强度大小B P =·,A μ021R正确.]反思 当某些问题无法求解时,可将题中某些物理量的值推向极端(如本题中将r 推向0),然后对选项进行分析推理,进而得出答案.解题时要注意:①有哪些量可以推向极端;②极端推向0还是无穷大.策略6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6 (2018·云南省一模)(多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从O 点沿OA 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一粒子经时间t 1到达直线OC 上的P 点,其速率为v 1;另一粒子经时间t 2到达直线OC 上的Q 点,其速率为v 2.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A .v 1>v 2B .v 1<v 2C .t 1<t 2D .t 1=t 2BD [从O 点沿OA 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粒子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根据轨迹对称性可知,两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角相等,到达P 点的粒子半径小于到达Q 点粒子的半径,即r 1<r 2,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Bq v =m 解得r =,因为比荷相等,则半径大的速度大,即v 1<v 2,周期T =,v 2r m v Bq2πm Bq 因为比荷相等,则周期相同,而圆心角相等,所以运动时间相等,即t 1=t 2,故B 、D 正确.]策略7 逆向思维法正向思维法在解题中运用较多,而有时利用正向思维法解题比较烦琐,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利用逆向思维法解题.应用逆向思维法解题的基本思路:①分析确定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能用逆向思维法解决;②确定逆向思维问题的类型(由果索因、转换研究对象、过程倒推等);③通过转换运动过程、研究对象等确定求解思路.例7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以速度v 1与地面成θ角射出一弹丸,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B.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的A点C.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D.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右侧AC [以速度v1与地面成θ角射出一弹丸,恰好以速度v2垂直穿入竖直壁上的小孔B,说明弹丸在B点的竖直速度为零,v2=v1cos θ,根据“逆向”思维可知在B点以与v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射出弹丸,它必落在地面上的A点,A 正确;在B点以与v1大小相等的速度,与v2方向相反射出弹丸,由于v1>v2,弹丸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所以它必定落在地面上A点的左侧,C正确,B、D 错误.]反思 在高中每一个知识板块都存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连接,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互逆;圆周运动中最低点和最高点速度的互推;力学中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推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以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反推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名师精编)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全套]·物理

第一讲 平衡问题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 轴上和y 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00(∑∑==y x F F 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0=a 。

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N ,摩擦力f 及拉力T 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N f μ=,将f 和N 合成,得到合力F ,由图知F 与f 的夹角:μ==αarcctg Nf arcctg 不管拉力T 方向如何变化,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不变,即F 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

2019年高考物理名师导学二轮复习资料2019二轮物理(教师)2

2019年高考物理名师导学二轮复习资料2019二轮物理(教师)2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专题三能量与动量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以后还会这样.本专题命题点多,特别重视对考纲中5个Ⅱ级考点的考查,题型多变.在复习备考中引起足够重视,对5个Ⅱ级考点逐一落实.加强对诸如:变力做功、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弹簧、皮带模型中的能量关系,滑块滑板模型中的动量和能量计算,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人船模型、动量守恒的多过程问题、弹性碰撞的理解和应用,以应对高考对理解能力、建模能力、过程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第1讲功功率动能定理知识网络【p22】基础落实【p22】1.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内容: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__物体动能的变化__.表达式:W合=__E k2-E k1__.2.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1)W总是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__总功__,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__代数和__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2)动能定理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取__地面__为参考系.(3)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曲线__运动;既适用于恒力的功,也适用于__变力__的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动能定理是计算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到位移时可优先考虑__动能定理__.这些正是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4)若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考 点 突 破 【p 23】考点一 功和功率例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以v =2 m /s 的速度运行,两端水平距离l =8 m ,把一质量m =2 kg 的物块轻轻放到传送带的A 端,物块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右运动,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不计物块的大小,g 取10 m /s 2,则把这个物块从A 端传送到B 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1 s 时,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是多少?物块相对传送带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解析】物块受向右的摩擦力为: F f =μmg =0.1×2×10 N =2 N加速度为a =F fm =μg =0.1×10 m /s 2=1 m /s 2当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块的位移为: x =v 22a =222×1m =2 m 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f x =2×2 J =4 J相对静止后物块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此后物块匀速运动到B 端,物块由A 端运动到B 端所用的时间为:t =v a +l -x v =⎝⎛⎭⎫21+8-22s =5 s则物块在被传送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为: P =W t =45W =0.8 W1 s 时,物块的速度为v 1=at =1 m /s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为 P 1=F f v 1=2×1 W =2 W传送带的速度为v =2 m /s ,故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P 2=F f v =2×2 W =4 W . 【答案】0.8 W 2 W 4 W【方法总结】求解平均功率时,常用P =W t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则还可使用P =F v -cos θ.式中的速度要取物体的对地速度.例2某一空间飞行器质量为m,从地面起飞时,恰好沿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此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α=60°,经时间t 后,将动力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使飞行器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1)t 时刻飞行器的速率v;(2)t 时刻发动机动力的功率P;(3)从起飞到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整个过程中,飞行器发动机的动力做的总功W.【解析】(1)对飞行器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根据正弦定理 F 合sin (90°-α)=F sin (90°+θ)=mgsin (α-θ)得F =3mg ,F 合=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合=ma 得a =gt 时刻飞行器的速率v =at =gt(2)设t 时刻发动机动力的功率为P ,则P =Fv cos (α-θ) 得P =32mg 2t(3)动力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恰好与速度方向垂直,减速过程发动机动力做的功为零.飞行器从地面到最大高度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动力做的总功W =0+P 2t 得W =34mg 2t 2【答案】(1)gt (2)32mg 2t (3)34mg 2t 2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可看成质点的小物体相连,另一端受到大小为F 的恒力作用,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物体从水平面上的A 点被拖动到水平面上的B 点,A 、B 距离为L,随后从B 点沿斜面被拖动到滑轮O 处,B 、O 距离也为L.小物体与水平面及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小物体从A 运动到O 的过程中,F 对小物体做的功为W F ,小物体在BO 段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所W f ,则W F =________,W f =________.【解析】(1)小物体从A 运动到O 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关系可知绳子末端前进的长度s =2L cos θ,所以F 对小物体做的功:W F =Fs =2FL cos θ.(2)根据几何关系得BO 斜面倾角为2θ,小物体在BO 段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 =μmg cos 2θ,小物体在BO 段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fL =μmgL cos 2θ.【答案】2FL cos θ μmgL cos 2θ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恒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曲线运动,当物体从M 点运动到N 点时,其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则物体在M 点到N 点的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做匀变速运动B .水平恒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 .M 、N 两点速度大小可能相等D .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物体受恒力作用,则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选项A 正确;物体从M 点运动到N 点时,其速度方向恰好改变了90°,可以判断恒力方向应为右下方,与初速度的方向夹角要大于90°小于180°因此恒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加,且M 、N 两点速度大小可能相等,选项CD 正确,B 错误;此题选项错误的选项,故选B .【答案】B例3(多选)一质量为800 kg 的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8 m /s ,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电动汽车的牵引力F 与对应的速度v,并描绘出F -1v 图象,图中AB 、BC 均为直线.若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一直做变加速直线运动B .电动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8 kWC .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经过2 s ,速度达到6 m /sD .电动汽车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600 N【解析】AB 段牵引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电动汽车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额定功率P =F min v max =600×18 W =10.8 kW ,故B 正确;当最大速度v max =18 m /s 时,牵引力为F min =600 N ,故恒定阻力f =F min =600 N ,故D 正确.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3000-600800 m /s 2=3 m /s 2,到达B 点时的速度v =P F =108003000m /s =3.6 m /s ,所以匀加速的时间t =va=1.2 s ,若电动汽车在2 s 内由静止开始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则经过2 s 时的速度v =at =6m /s ,所以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经过2 s ,速度小于6 m /s ,故C 错误;【答案】BD【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从图线中分析出电动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一开始牵引力恒定,汽车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此后牵引力与速度的乘积一定,即功率一定,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变式训练3 (多选)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 0,t 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为原来的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 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中汽车牵引力F 和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 )A BC D【解析】由题,汽车以功率P 、速度v 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当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一半时,根据P =Fv 得知,汽车的牵引力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为F =12F 0,而阻力没有变化,则汽车开始做减速运动,由于功率保持为P2,随着速度的减小,牵引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汽车再次匀速运动时,牵引力与阻力再次平衡,大小相等,由P =Fv 得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原来的一半.故选AD .【答案】AD考点二 动能定理例4(多选)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形轨道,高度为h,轨道的末端C 处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从轨道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到达C 处停止,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1,到达B 处时速度最大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B ;小木块在C 处以速度v 向左运动,恰好能沿原路回到A 处,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2,经过B 处的速度大小为v 2.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v =2ghB .v 1<v 2C .W 1<W 2D .a B =0【解析】从C 到A ,由动能定理:12mv 2=mgh +W 2,解得v =2gh +2W 2m,选项A 错误;木块下滑过程,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12mv 21=mgh AB -W f1;木块上滑从B 到A ,根据动能定理:12mv 22=mgh AB +W f2,可得v 1<v 2,选项B 正确;从A 到C 的整个过程中的速度平均值要小于从C 到A 过程的速度的平均值,故从A 到C 的整个过程中物体对曲面的压力要小于从C 到A 过程中物体对曲面的压力,从A 到C 的整个过程中曲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要小于从C 到A 过程中曲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故从A 到C 的整个过程中曲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功要小于从C 到A 过程中曲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功,即W 1<W 2,选项C 正确;在B 点沿半径方向有向心加速度,故a B 不为零,选项D 错误;故选B 、C .【答案】BC例5(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足够长的木板B,木板B 上放着木块A,A 、B 接触面粗糙.现用一水平拉力F 作用在B 上,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用f 1表示B 对A 的摩擦力,f 2表示A 对B 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F 做的功一定等于A 、B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B .F 做的功可能大于A 、B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C .f 1对A 做的功等于A 动能的增加量D .f 2对B 做的功等于B 动能的增加量【解析】由于开始运动后,A 是否会相对于B 发生运动,从题中给出的条件不能判断,所以也就是如果两者发生相对运动,对整体分析可知,F 做功转化为两个物体的动能及系统的内能;故F 做的功大于AB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A 错误,B 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f 1对A 做的功等于A 动能的增加量,C 正确;f 2对B 做负功,和拉力做功的总功等于B 动能的增加量,D 错误.【答案】BC【方法总结】在分析A 、B 组成的系统的动能变化时,既要考虑外力做功,也要考虑内力做功,由于内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对系统不做功.若为滑动摩擦力,对系统恒做负功.所以外力做功要加上一个负功,才等于系统的动能增量.故外力做功大于等于系统的动能增量.变式训练4 (多选)如图,传送带A 、B 之间的距离为L =3.2 m ,与水平面间夹角θ=37°,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 =2 m /s ,在上端A 点无初速度放置一个质量为m =1 kg 、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BCD,沿半径R =0.4 m 的光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已知B 、D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 =0.5 m (取g =10 m /s 2,sin 37°=0.6,cos 37°=0.8).则( )A .金属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为2 5 m /sB .金属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为 5 m /sC .金属块在BCD 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功3 J D .金属块在BCD 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功5 J【解析】对金属块在E 点,有:mg =mv 2ER ,代入数据解得:v E =2 m /s ,在从D 到E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mgR =12mv 2E -12mv 2D代入数据得:v D =2 5 m /s ;A 正确;B 错误;金属块刚放上时,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代入数据得:a 1=10 m /s 2设经位移s 1达到共同速度,有:v 2=2a 1s 1代入数据解得:s 1=0.2 m <3.2 m ;继续加速过程中,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代入数据解得:a 2=2 m /s 2s 2=L -s 1=3 m ,v 2B -v 2=2a 2s 2,解得:v B =4 m /s 在从B 到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mgh -W =12mv 2D -12mv 2B 解得:W =3 J ;C 正确;D 错误;故选A 、C . 【答案】AC变式训练5 如图所示,水平轨道BC 的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14圆轨道相切于B 点,右端与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轨道在C 点平滑连接(即物体经过C 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斜面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为2 kg 的滑块从圆弧轨道的顶端A 点由静止释放,经水平轨道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可将弹簧压缩至D 点,已知光滑圆轨道的半径R =0.45 m ,水平轨道BC 长为0.4 m ,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光滑斜面轨道上CD 长为0.6 m ,g 取10 m /s 2,求:(1)滑块第一次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3)滑块在水平轨道BC 上运动的总时间及滑块最终停在何处? 【解析】(1)滑块从A 点到B 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 =12mv 2B -0解得:v B =3 m /s滑块在B 点:F -mg =m v 2BR解得:F =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F =60 N (2)滑块第一次到达D 点时,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E p滑块从A 点到D 点,设该过程弹簧弹力对滑块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 -μmgL BC -mgL CD sin 30°+W =0 E p =-W解得:E p =1.4 J(3)将滑块在BC 段的运动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μg =2 m /s 2 则滑块在水平轨道BC 上运动的总时间t =v Ba=1.5 s滑块最终停止在水平轨道BC 间,设滑块在BC 段运动的总路程为s ,从滑块第一次经过B 点到最终停下来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μmgs =0-12mv 2B解得s =2.25 m结合BC 段的长度可知,滑块最终停止在BC 间距B 点0.15 m 处(或距C 点0.25 m 处). 【答案】(1)60 N (2)1.4 J (3)1.5 s 最终停止在距B 点0.15 m 处限 时 训 练 【p 121】A 组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端点A 、B 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把一个小物体放到右端的A 点,某人用恒定的水平力F 使小物体以速度v 1匀速滑到左端的B 点,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1、功率为P 1,这一过程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1.随后让传送带以v 2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此人仍然用相同的恒定的水平力F 拉物体,使它以相对传送带以v 1的速度匀速从A 滑行到B ,这一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为W 2、功率为P 2,物体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W 1=W 2,P 1<P 2,Q 1=Q 2B .W 1=W 2,P 1<P 2,Q 1>Q 2C .W 1>W 2,P 1=P 2,Q 1>Q 2D .W 1>W 2,P 1=P 2,Q 1=Q 2【解析】当传送带不运动时,拉力做功W 1=FL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t 1=Lv 1,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fL .当传送带运动时,拉力做功W 2=FL ,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t 2=Lv 1+v 2<t 1,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f v 1t 2.拉力做功功率P 1=W 1t 1,P 2=W 2t 2,比较可知W 1=W 2,P 1<P 2.又v 1t 2<v 1t 1,v 1t 1=L ,得Q 1>Q 2.故选B.【答案】B2.(多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0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运动,从零时刻起,对该物体施加一水平恒力F ,经过时间t ,物体的速度减小到最小值35v 0,此后速度不断增大.则( )A .水平恒力F 大小为2m v 05tB .水平恒力作用2t 时间,物体速度大小为v 0C .在t 时间内,水平恒力做的功为-825m v 20D .若水平恒力大小为2F ,方向不变,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仍为35v 0【解析】由物体速度减小到最小值35v 0,可知恒力F 的方向与速度v 0的方向间的夹角为钝角,将v 0沿F 的方向和垂直于F 的方向进行分解,可知垂直于F 方向的速度大小v x =35v 0,平行于F 方向的速度大小v y =45v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 v y t =4m v 05t ,A 错误;水平恒力作用2t时间,垂直于F 方向的速度大小v x =35v 0不变,平行于F 方向的速度大小v y =45v 0,物体速度大小为v 0,B 正确;在t 时间内,水平恒力做的功为W =12m v 2x -12m v 20=-825m v 20,C 正确;若水平恒力大小为2F ,方向不变,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仍为35v 0,D 正确.【答案】BCD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转轴OO ′相距R ,物块随水平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mgR8,若物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0.125B .0.15C .0.25D .0.5【解析】由于物体做圆周运动,物体刚开始滑动这一时刻,物体受到转台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并由此提供向心力,则有:μmg =m v 2R ,解得:v =μgR ,设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得:W =12m v 2=mgR8,又v =μgR ,联立解得:μ=0.25,故选C.【答案】C4.以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小球水平抛出时重力势能等于动能的2倍,那么在抛体运动过程中,当其动能和势能相等时,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之比为( )A.3∶1 B .1∶1 C .1∶ 2 D.2∶1【解析】最高点处时mgh =2E k =m v 20,解得v 0=gh ,设动能和势能相等时,高度为h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h ′+12m v 2=mgh +12m v 20,联立解得h ′=3h4,则竖直分速度v y =2g ×h 4=gh2,故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之比为:v 0∶v y =2∶1,D 正确. 【答案】D5.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mgR ,质点到达Q 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得P 点动能E k P =mgR ,经过N 点时,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可得4mg -mg =m v 2R ,所以N 点动能为E k N =3mgR2,从P 点到N 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R+W =3mgR 2-mgR ,即摩擦力做功W =-mgR2.质点运动过程,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即F N -mg sin θ=ma =m v 2R ,根据左右对称,在同一高度,由于摩擦力做功导致右半部分的速度小,轨道弹力变小,滑动摩擦力f =μF N 变小,所以摩擦力做功变小,那么从N 到Q ,根据动能定理,Q 点动能E k Q =3mgR 2-mgR -W ′,由于W ′<mgR2,所以Q 点速度仍然没有减小到0,仍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对照选项C 对.【答案】C6.(多选)质量为m 的小球穿在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到方向始终指向O 点的力F 作用,且F =ks ,k 为比例系数,s 为小球和O 点的距离.小球从a 点由静止出发恰好运动到d 点;小球在d 点以初速度v 0向a 点运动,恰好运动到b 点.已知Oc 垂直于杆且c 为垂足,b 点为ac 的中点,Oc =d ,cd =bc =l .不计小球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 运动到d 的过程中只有两个位置F 的功率为零B .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与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C .v 0=2μkdlmD .小球在d 的速度至少要2v 0才能运动到a 点【解析】小球从a 运动到d 的过程中,在a 点、d 点速度为零,拉力的功率为零,在c 点拉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垂直,功率为零,有三处,A 错误;因为不计小球的重力,所以F 在垂直杆方向上的分力即为小球与杆之间的正压力,N =F sin θ(θ为力F 与杆之间的夹角),故摩擦力F f =μN =μF sin θ,从a 到b 摩擦力做功为W f 1=μF sin θ·l =μk ()s ·sin θ·l =μkdl ,同理从b 到c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2=μF sin θ·l =μk ()s ·sin θ·l =μkdl ,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可得μF sin θ·2l =2μk ()s ·sin θ·l =2μkdl =12m v 20,解得v 0=2μkdlm,C 正确;设在d 点的速度为v ,恰好能运动到a 点,根据动能定理可得12m v 2=3μkdl ,联立v 0=2μkdl m ,解得v =62v 0,D 错误. 【答案】BC7.(多选)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定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的右端,一质量为m B 的物体B 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A 的物体A 相连,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体B ,使物体A 上升,已知当物体A 上升距离为h 时,物体A 的速度为v ,重力加速度为g ,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B 克服摩擦力的功等于物体B 机械能的变化B .物体A 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C .细绳对物体A 做的功为12m A v 2+m A ghD .物体B 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为Fh -12(m A +m B )v 2-m A gh【解析】由于物体B 在水平面上运动,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变化量等于动能变化量,根据动能定理可知F 与摩擦力做功之和等于B 的动能变化量,即B 的机械能变化量,A 错误;物体A 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A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B 错误;A 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T -W GA =ΔE k A ,故W T =ΔE GA =12m A v 2+m A gh ,C 正确;对整体分析,过程中有拉力、摩擦力和A 的重力对整体做功,故有W F -W f -W GA =12(m A +m B )v 2,而W F =Fh ,W GA=m A gh ,代入可得W f =Fh -12(m A +m B )v 2-m A gh ,D 正确.【答案】CD8.将小球以10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取地面为零势能面,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动能E k 、重力势能E p 与上升高度h 间的关系分别如图中两图线所示.取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质量为0.2 kgB .小球受到的阻力(不包括重力)大小为0.20 NC .小球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时的高度为2013mD .小球上升到2 m 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0.5 J【解析】在最高点E p =mgh 得m =0.1 kg ,A 项错误;由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W 其=ΔE 可知:-fh =E 高-E 低,E 为机械能,解得f =0.25 N ,B 项错误;设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的高度为H ,此时有mgH =12m v 2,由动能定理:-fH -mgH =12m v 2-12m v 20得H =209 m ,故C 项错;当上升h ′=2 m 时,由动能定理,-fh ′-mgh ′=E k2-12m v 20得E k2=2.5 J ,E p2=mgh ′=2 J ,所以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0.5 J ,故D 项正确.【答案】D9.(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mg ·2h -μmg cos 45°·h sin 45°-μmg cos 37°·hsin 37°=0,解得μ=67,选项A 正确;对前一段滑道,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45°·h sin 45°=12m v 2,解得:v =2gh7,则选项B 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 ,选项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 =mg sin 37°-μmg cos 37°m =-335g ,选项D 错误;故选AB.【答案】ABB 组10.如图所示,某生产厂家为了测定该厂所生产的玩具车的性能,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玩具车A 、B 并排放在两平行且水平的轨道上,分别通过挂钩连接另一个与玩具车等质量的货车(无牵引力),控制两车以相同的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通过控制器使两车的挂钩断开,玩具车A 保持原来的牵引力不变,玩具车B 保持原来的输出功率不变,当玩具车A 的速度为2v 0时,玩具车B 的速度为1.5v 0,则( )A .在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之比为6∶5B .玩具车A 的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C .两车克服阻力做功的比值为12∶11D .两车牵引力做功的比值为5∶1【解析】设挂钩断开瞬间的牵引力为F ,车受的摩擦力大小f =F 2,对A 分析有Fx 1-fx 1=12m (2v 0)2-12m v 20=32m v 20;对B 分析有Pt -fx 2=12m (1.5v 0)2-12m v 20=58m v 20,已知P =F v 0,对A 分析由动量定理得:(F -f )t =2m v 0-m v 0,x 1=v 0+2v 02t ,解得:x 1∶x 2=12∶11,故A 错;克服阻力做功W f =fx ,则W f 1W f 2=x 1x 2=1211,故C 正确;牵引力做功W A =Fx 1=3m v 20,W B =Pt =2m v 20,得W A W B =32,故D 错;由P A =F ·2v 0=2P ,故B 错.综上分析,C 正确.【答案】C11.(多选)如图是某缓冲装置,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直杆相连,直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f ,直杆质量不可忽略.一质量为m 的小车以速度v 0撞击弹簧,最终以速度v 弹回.直杆足够长,且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 )A .小车被弹回时速度v 一定小于v 0B .直杆在槽内移动的距离等于1f ⎝⎛⎭⎫12m v 20-12m v 2 C .直杆在槽内向右运动时,小车与直杆始终保持相对静止D .弹簧的弹力可能大于直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小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若始终小于fk 时,直杆和槽间无相对运动,小车被弹回时速度v 一定等于v 0;若形变量大于fk 时,杆和槽间出现相对运动,克服摩擦力做功,小车的动能减小,所以小车被弹回时速度v 一定小于v 0,A 错误;对整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fs =ΔE k ,直杆在槽内移动的距离s =1f ⎝⎛⎭⎫12m v 20-12m v 2,B 正确;直杆在槽内向右运动时,开始小车速度比杆的大,所以不可能与直杆始终保持相对静止,C 错误;当弹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直杆开始运动,此时小车的速度大于直杆的速度,弹簧进一步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D 正确.【答案】BD12.由学生组成的一个课题小组,在研究变力做功时,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 =5 kg 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 随位移x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 =10 m/s 2.(1)画出0~4 m 内物体加速度a 随位移x 的图象. (2)物体速度最大时推力的功率为多少? (3)推力F 减为零后物体还能滑行多远?【解析】(1)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f =ma得:a =F -fm当F =100 N ,x =0时,a =16 m/s 2 当F =f =20 N 时,a =0,x =3.2 m F =0 N 时,x =4 m ,a =-4 m/s 2图象如图所示.(2)由题图可得推力F 随位移x 的变化关系式为F =100-25x (N) 又当物体速度最大时,物体加速度为0 所以:此时F ′=f =μmg解得:x =3.2 m 此时推力F ′=20 N物体从开始到速度最大时,由动能定理得:W F -μmgx =12m v 2m由F -x 图象的物理意义得: W F =S 面积=12(20+100)×3.2 J =192 J。

配套K12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2讲 电磁感应规律及综合应用学案

配套K122019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电路与电磁感应 第2讲 电磁感应规律及综合应用学案

第2讲 电磁感应规律及综合应用网络构建备考策略1.看到“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均匀变化”,想到“ΔB Δt=k 为定值”。

2.应用楞次定律时的“三看”和“三想”(1)看到“线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时,想到“增反减同”。

(2)看到“导体与磁体间有相对运动”时,想到“来拒去留”。

(3)看到“回路面积可以变化”时,想到“增缩减扩”。

3.抓住“两个定律”、运用“两种观点”、分析“一种电路”“两个定律”是指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两种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一种电路”是指电磁感应电路。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楞次定律的应用【典例1】 (2017·全国卷Ⅲ,15)如图1,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 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 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 ,一圆环形金属线框T 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

现让金属杆PQ 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C.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D.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解析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由右手定则可知,PQRS中有沿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穿过圆环形金属线框T中的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T中有沿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典例2】 (多选)(2018·全国卷Ⅰ,19)如图2,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

将一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B.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C.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D.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解析由电路可知,开关闭合瞬间,右侧线圈正面环绕部分的电流向下,由安培定则可知,直导线在铁芯中产生向右的磁场,由楞次定律可知,左侧线圈正面环绕部分产生向上的电流,则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由南向北,由安培定则可知,直导线在小磁针所在位置产生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则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A 正确;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穿过左侧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则左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零,直导线不产生磁场,则小磁针静止不动,B 、C 错误;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穿过左侧线圈向右的磁通量减少,则由楞次定律可知,左侧线圈正面环绕部分产生向下的感应电流,则流过直导线的电流方向由北向南,直导线在小磁针所在处产生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则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D 正确。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物理教案】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二轮复习]第一讲力与运动(一)一、高考导航力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条重要主线,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其中,许多基本规律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力学中,甚至在整个物理学中都是相当重要的。

中学教材中遇到的力有场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研究的运动有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力具有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矢量性(力不仅具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力还具有作用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对时间和空间的积累性(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作用的独立性等。

判断一个物体做什么运动,首先要看它的初速度是否为零,然后看它受力是否为恒力。

若为恒力,还要看它与初速度的夹角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运动形式。

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通过加速度a架起受力、运动(平衡是a=0的特例)这两部分的联系,建立起等值关系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典型例题例1、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常识,用手握瓶,将瓶提离桌面,瓶越重,越要用力提紧瓶,这样是为了(BD )A.增加手与瓶的接触面积B.增加对瓶的压力C.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因数D.增大手与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例2、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1,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2;该人骑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3,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F1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B.F2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C.F3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D.F4与车前进的方向相同例3、物块1、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对物块1、2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大于F2,则弹簧秤的示数( D )A.一定等于F1 + F2 B.一定等于F1–F2C.一定大于F2小于F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例4、如图,悬线下挂着一个带正电小球,它的质量为m,电量为q,整个装置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则(AD )A.小球平衡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为Eq/mgB.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曲线运动C.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剪断悬线,则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例5、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如右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B.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C.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D.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例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顶角为90°两底角为α和β;a、b为两个位于斜面上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点津系列――波动问题(附参考答案)一、特别提示1、从受力和运动两个方面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及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

2、灵活应用简谐运动模型——单摆、弹簧振子。

3、加深理解波是传递振动形式和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注意理解波的图象及波的形成过程。

5、注意横波中介质质点运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的区别。

6、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介质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7、据质点运动方向能正确判断出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

8、应用f v λ=公式时应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

9、波的干涉中,应注重理解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5-1,在质量为M 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均为m )(m M >>的A 、B 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剪断A 、B 间细线,此后A 将做简谐振动,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A 、MgB 、g m M )(-C 、g m M )(+D 、g m M )2(+解 剪断A 、B 间细绳后,A 与弹簧可看成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模型,因此,在剪断瞬间A 具有向上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简谐运动对称性),此时对A 来说完全失重,从整体法考虑,箱对地面的作用力为Mg ,选A 。

评析 注意应用弹簧振子模型中运动的对称性,及超重、失重知识,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加简单。

例2 如图5-2,有一水平轨道AB ,在B 点处与半径R=160m 的光滑弧形轨道BC 相切,一质量为M=0.99kg 的木块静止于B 处,现有一颗质量为kg m 10=的子弹以s m v /5000=的水平速度从左边射入木块且未穿出,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该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5.0=μ,2/10s m g =,试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需经多长时间停止?)996.05(cos =︒解 子弹射入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s m m M mv v /5)/(0=+=子弹和木块在光滑弧形轨道BC 上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s gR T π=π=82,s T t π==42/1,子弹在水平轨道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2/5)/(s m M m f a =+=,s t 11=,s t t t )41(21π+=+=评析 注意子弹击中木块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冲上圆弧及返回过程中,为一变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无其它办法求解,只能利用简谐运动中的单摆模型;所以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电磁综合计算 第二关 电磁感应2.0版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电磁综合计算 第二关 电磁感应2.0版

【模块标题】电磁感应【模块目标】块讲解】【常规讲解】1:电磁感应——感生(6星)【授课流程】步骤①【感生】模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②实例讲解配题逻辑:【感生】,求解E、q、Q例题1.【2013•江苏】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

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1.0m、bc=0.5m,电阻r=2Ω.磁感应强度B在0~1s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2T.在1~5s 内从0.2T均匀变化到﹣0.2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

求:(1)0.5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和感应电流的方向;(2)在1~5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3)在0~5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

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1~5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在1~5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为10C。

(3)在0~5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为100J。

配题逻辑:【感生】,求解q、Q、F安练习1-1.【2018•徐州一模】如图甲所示,单匝正方形线框abcd的电阻R=0.5Ω,边长L=20cm,匀强磁场垂直于线框平面,磁感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求:(1)0~2s内通过ab边横截面的电荷量q;(2)3s时ab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3)0~4s内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

【讲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电量表达式,即可求解;(2)根据安培力大小公式,结合图象中3s时磁场,即可求解;(3)依据焦耳定律,即可求解。

配题逻辑:【感生】,求解q、Q、其他力练习1-2.【2018•南通二模】如图甲所示,水平面矩形虚线区域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中B0、t0已知)。

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体线框abcd放置在水平面上,有一半在磁场区内,由于水平面粗糙,线框能保持静止状态。

(1)求0~2t0时间内通过线框导线任一截面的电荷量q。

2019高考物理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 电学与原子物理学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物理全程备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 电学与原子物理学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 |抓住“两类场的本质”,理解电、磁场的性质┄┄┄┄┄┄┄┄┄┄┄┄┄┄┄┄┄┄┄┄┄┄┄┄┄┄┄┄┄┄┄┄┄┄┄┄┄┄┄提能点(一) “吃透”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理解电场的性质⎣⎢⎡⎦⎥⎤基础保分类考点练练就能过关 [知能全通]————————————————————————————————1.类比法、对称法求解叠加场的场强(1)类比法:当空间某一区域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场(由各自独立的场源电荷所激发)时,某点场强E 等于各电场的场强在该点的矢量和,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

(2)对称法:2.电势高低的三种判断方法3.电荷电势能大小判断的“四法”(1)U AB =φA -φB 。

(2)U AB =W AB q ,适用于任何电场。

(3)U =Ed ,适用于匀强电场。

[题点全练]————————————————————————————————1.(2018·全国卷Ⅰ)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4 cm 。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

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a 、b 的电荷同号,k =169 B .a 、b 的电荷异号,k =169 C .a 、b 的电荷同号,k =6427 D .a 、b 的电荷异号,k =6427解析:选D 由于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根据受力分析知,a 、b 的电荷异号,根据库仑定律,a 对c 的库仑力为F a =k 0q a q c (ac )2,b 对c 的库仑力为F b =k 0q b q c (bc )2。

设合力向左,如图所示,根据相似三角形,得F a ac =F b bc ,联立以上各式得k =⎪⎪⎪⎪q a q b=(ac )3(bc )3=6427,D 正确。

【K12学习】XX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

【K12学习】XX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

XX届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备课复习教案〓专题〓高考物理实验全攻略知识结构: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Ⅰ.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原理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选择个间距等于2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它都是从打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gh≈,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实验仪器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

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实验装置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键。

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个点。

2019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 第三板块 第2讲 “追根溯源”智取创新实验——学会迁移

2019版高考物理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 第三板块 第2讲 “追根溯源”智取创新实验——学会迁移

第2讲 |“追根溯源”智取创新实验——学会迁移┄┄┄┄┄┄┄┄┄┄┄┄┄┄┄┄┄┄┄┄┄┄┄┄┄┄┄┄┄┄┄┄┄┄┄┄┄┄┄创新点(一) 实验器材的等效与替换1.实验器材的等效与替换是实验考题的主要创新设计思路之一。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用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用光电门或频闪相机代替打点计时器。

(2)用拉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

(3)用钩码或已知质量的物体代替弹簧测力计。

2.对于实验器材的替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气垫导轨代替长木板时,应调整导轨水平,不必平衡摩擦力。

(2)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为细线对滑块的拉力,与钩码质量大小无关。

(3)用钩码或已知质量的物体代替弹簧测力计时,钩码或物体的重力不一定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命题角度1 用光电门或频闪相机代替打点计时器[例1] 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 、B ,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 、B 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

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钢球直径为D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D ,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cm 。

(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比较________。

A .D 2⎝⎛⎭⎫1t A 2-1t B2与gh 是否相等B .D 2⎝⎛⎭⎫1t A 2-1t B 2与2gh 是否相等C .D 2⎝⎛⎭⎫1t B 2-1t A 2与gh 是否相等 D .D 2⎝⎛⎭⎫1t B 2-1t A 2与2gh 是否相等 (3)实际上,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______(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此产生的误差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

[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知读数为0.8 cm +0.05 mm ×10=0.850 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名师专题点津系列――波动问题
(附参考答案)
一、特别提示
1、从受力和运动两个方面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及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

2、灵活应用简谐运动模型——单摆、弹簧振子。

3、加深理解波是传递振动形式和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注意理解波的图象及波的形成过程。

5、注意横波中介质质点运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的区别。

6、波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介质中,波的频率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

7、据质点运动方向能正确判断出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

8、应用f v λ=公式时应注意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

9、波的干涉中,应注重理解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5-1,在质量为M 的无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
挂质量均为m )(m M >>的A 、B 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平衡后
剪断A 、B 间细线,此后A 将做简谐振动,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
对地
面的压力为:( )
A 、Mg
B 、g m M )(-
C 、g m M )(+
D 、g m M )2(+
解 剪断A 、B 间细绳后,A 与弹簧可看成一个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模型,因此,在剪断瞬间A 具有向上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具有向下的大小为g 的加速度(简谐运动对称性),此时对A 来说完全失重,从整体法考虑,箱对地面的作用力为Mg ,选A 。

评析 注意应用弹簧振子模型中运动的对称性,及超重、失重知识,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利用理想化模型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更加简单。

例2 如图5-2,有一水平轨道AB ,在B 点处与半径R=160m 的
光滑弧形轨道BC 相切,一质量为M=0.99kg 的木块静止于B 处,现有一颗质量为kg m 10=的子弹以s m v /5000=的水平速度从左边射入
木块且未穿出,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该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5.0=μ,2/10s m g =,试求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需经多长时间停止?)996.05(cos =︒
解 子弹射入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为s m m M mv v /5)/(0=+=
子弹和木块在光滑弧形轨道BC 上的运动可看作简谐运动,s g
R T π=π=82,s T t π==42/1,子弹在水平轨道上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2/5)/(s m M m f a =+=,s t 11=,s t t t )41(21π+=+=
评析 注意子弹击中木块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子弹冲上圆弧及返回过程中,为一变速圆周运动,运动时间无其它办法求解,只能利用简谐运动中的单摆模型;所以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例3 如图5-3,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波速s m v /6=。

当位于
cm x 31=处的A 质点在x 轴上方的最大位移处时,位于
cm x 62=处的质点恰好在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
向,求这列波的频率f 。

解 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 、B 之间
的波形如图5-3a 示,由波的周期性,有λ+λ=∆n x 4
3,由f v λ=得Hz n f )34(50+=, ,2,1,0=n ;同理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当波长最长时,A 、B 之间的波形如图5-3b 示,有Hz n f )14(50+=, ,2,1,0=n
评析 应注意A 、B
两点间水平距离与波长的
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
性及波传播方向的双
向性。

例4 某质点在
坐标原点O 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是0.05m ,振动周期为0.4s ,振动在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直线传播,传播速度为1m/s ,已知它在平衡位置O 向上开始振动,振动0.2s 后立即停止振动,则停止振动后经过0.2s 时间的波是图5-4中的( )
解 由题意得,振动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直线传播,且开始振动时方向向上,由此可知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向上,由于振
动周期为0.4S ,而振源振动0.2S 后立即停止振动,所以形成的是半个波长的脉冲,波形一定在x 轴上方,振源停止振动后经过
0.2S ,波形沿
x 轴正方向平移半个波长即0.2m ,波形不变,故选B 。

评析 此题应注意的是O 点起振时方向是向上的,振动传播至任何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均应向上,0.4S 振动向外传播一个波长。

应用简谐横波中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例5 振幅是2cm 的一列简谐波,以12m/s 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质点,A 的平衡位置m x 41=,B 的平衡位置m x 102=。

已知A 在最大位移处时,B 正在平衡位置处向y -方
向运动,试求这列波的频率的值。

解 当A 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 间距离最少为
λ4
3,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AB=),2,1,0)(43( =λ+λn n ,即有λ+λ43n =6,根据f v λ=知:),2,1,0()4
3(2/ =+=λ=n Hz n v f ;同理,当A 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AB 间距离最少为λ4
1,考虑波动空间的周期性,应有AB=),2,1,0)(41( =λ+λn n ,即有λ+λ41n =6,根据f v λ=知:),2,1,0()4
1(2/ =+=λ=n Hz n v f ;因此这列波的频率值为Hz n v f )43(2/+=λ=或),2,1,0()41(2/ =+=λ=n Hz n v f 评析 应注意A 、B 两点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考虑波长的空间周期性,另应注意A 点是在正向还是在负向最大位移处。

例6 如图5-5,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 (且在图示范围内振幅不变)。

波速为2m/s ,波长为0.4m ,E 点是BD 连线和AC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C 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 、E 点是振动加强点
C 、B 、
D 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4cm
D 、t=0.05s 时,
E 点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2cm
解 A 、C 两点均波峰与波谷叠加,使振动减弱,故A 正确。

E 点为AC 与BD 连线的交点,它到波峰CD 及波谷BC 距离相等,因两列波传播速率相等,故将同一时刻在E 点叠加,故E 点振动减弱,B 错;B 、D 两点均为加强点其振幅均为4cm ,故此时两点的高度差8cm ,C 错。

波的周期T=0.2s ,t=0.05s=T/4,t=0时,E 点处于平衡位置,经T/4周期,其位移大小为4cm ,故D 错。

应选A 。

评析 此题重点考查波的干涉中加强与减弱的条件,即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是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是减弱,应切实抓住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