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民俗艺术与楚巫文化传承

合集下载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又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

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相传,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湘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宝库。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湘西民俗文化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好湘西民俗文化,成为了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代表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习俗传统及语言文字等等,都是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民族独有的文化形态。

在这些方面,湘西民俗文化有诸多代表性,例如土家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吃新节、坡里草书等等,都是湘西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代表。

首先是土家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八日举行,其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活动,如燃起篝火、燃放烟火、舞狮子、唱歌跳舞等,十分热闹喜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火把舞",当地人手捧着长达数米的火把,载歌载舞,舞动火把,形成了一道壮观的舞蹈风景线。

这项传统民俗活动体现了土家族人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奔放的生活情趣,更是表现了土家族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是苗族的吃新节。

苗族吃新节是苗族人民每年的盛大节日,也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吃新节是苗家人民欢庆丰收和预祝新年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苗家人民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舞龙、唱山歌、踩踢踏舞等等,展示着苗家人民的风情和风采,体现了苗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期盼。

再者是坡里草书。

坡里是湘西土家族的一个古老村寨,也是坡里草书的发源地。

坡里草书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是土家族人民利用竹管、手指、沙子等原始材料,在地面上或桌面上书写一种特殊的文字和图案,形式独特,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被誉为"土家玉器、土家字画"。

湘西文化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湘西文化是研究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楚 文 化是其 中最 主要 的单元 ,就是 其边沿 的酉 水流 域 ,楚 文 化仍 占据 主导 地 位 。土 著文 化 、
巴文 化与其 比较 ,其从 属地位 是 明显 的。这说 明在春秋 战 国之 际 ,作为华 夏文 化 南支 的楚文 化 ,已经入 主湘西 ,融人湘 西 的多 元文化 之 中 。 楚人进 入辰 沅 ,如 从公 元 前 53年 楚平 王 “ 师 以伐 濮 ” 算 起 ,到 公 元前 2 3年 楚 亡 2 舟 2
夏 的文化 因素吸附 略 多 ,因而较雅 。平 日谈楚 文化 ,大都 以后者 拥有 的从 王 室墓地 发掘 的精
美绝伦 的多种工艺 品 为倒 ,和以老庄 屈子 为荣 。而作 为俗文 化一 支的楚 文化 .楚 亡后 却在 湘 西这 五溪濮 蛮之地 .顽 强地存 活 了下 来 ,成 了研究古楚 文化 的活化 石 。
第 2 卷 9 ( 总第 10期 ) 4
( h oo h n o i c ne dtn P a sp y dS c l i cs io ) a aS e E i
湘 西 文化 是 研 究 楚巫 文化 的 活化 石
郑 英 杰
吉首 大学 政法 系 ,湖 南 吉 首 4 60 ) 1o0
2 楚文化 入主 湘西 .
春秋时期 ,楚 国首领 蚧 冒进取黔 中 ( 湘 、鄂 、渝 、黔 交 界之 地 ) 今 ,开辟 }地 。特别 是 羹
【 收一 日期 】20 -31 0 1 .6 0 ( 作者 筒介】郑英杰 (9 & ) 14一 .男 ( 土家族) ,瑚南吉 首大学政法学院剐教授 。


湘 西 文 化是 古 楚 文化 民 间的 一支
1 楚 文 化 及 其 特 点 .
何谓 楚 文化? 简言之 ,楚 文化是 以祝 融部 落集团崇 火尊 风 的原始农业 文 化为 主源 ,以华 夏文化 为干 流 ,以蛮 夷 文化 为支流 的南 方 区域性 文化 。楚 人立足 于江 汉 ,不仅 在 文化 上兼 得 华夏 与蛮夷 之特点 ,且 在地域上 介乎 在东 西南北 之问 ,故楚 文化 是民族 文化交 流 的产物 。楚 文化在 精神层 面上带 有较 多 的原始成 分 、 自然气 息 、神 秘意 味 和浪漫色 彩 。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

苗族文化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一、苗族文化的概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苗族文化的特点1. 独特的语言文字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其中包括东南亚语系和藏缅语系。

苗字是苗族独有的文字,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苗字具有高度象形性和表意性,其形态各异,书写方式灵活多变。

2. 丰富多彩的服饰苗族服饰以绣花为主要特征,具有鲜艳明快、富有装饰性和民俗性等特点。

不同地区和不同场合下穿着不同款式的服饰,如“花裙”、“蓝色长衫”、“五彩马褂”等。

3. 独特的音乐舞蹈苗族音乐舞蹈丰富多彩,以“大歌”、“板凳舞”、“踩竹马”等为代表。

苗族音乐以“大歌”最为著名,其歌词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生活琐事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 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苗族节日文化主要包括“芦笙节”、“龙船节”、“鼓楼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庆祝方式包括跳舞、赛龙舟、打芦笙等。

5. 独特的宗教信仰苗族信仰主要分为“木头教”和“道教”。

其中,“木头教”是苗族独有的宗教信仰,其信奉自然神灵和祖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苗族文化传承1. 家庭传承家庭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会通过讲述民间传说、唱苗族歌曲、制作绣花服饰等方式将苗族文化传承给子女。

2. 学校教育学校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苗族地区,学校会开设苗语、苗字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苗族文化知识。

3. 文化活动各种文化活动也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如“芦笙节”、“龙船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及音乐、舞蹈、绣花等艺术表演,都能够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了苗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有关苗族文化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1. 引言1.1 湘西苗画介绍湘西苗画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湘西苗画以其独特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方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苗族绘画艺术的瑰宝。

湘西苗画的主题广泛,内容丰富。

它常常描绘苗族的传统生活场景、神话传说、花鸟昆虫等,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和文化传统。

湘西苗画注重表现力和想象力,线条流畅、简洁,色彩鲜艳、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湘西苗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苗族文化的传统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湘西苗画不仅可以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对湘西苗画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以非物质形式传承下来的具有特定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俗风情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首先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地域独特的文化表现,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发展,维护各个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文化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价值,是对祖先智慧和劳动成果的传承和弘扬。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帮助后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了当地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当地手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和珍视,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湘西苗画传承历程湘西苗画传承历程可以追溯到苗族祖先迁徙至湘西地区的古老传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湘西苗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成为苗族文化典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

湘西苗族特色中的非遗文化湘西苗族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特色文化区域,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节日庆典、口述传统和自然传统等,代表了湘西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湘西苗族的非遗文化。

一、手工艺湘西苗族拥有独特的手工艺技艺,如苗绣、蜡染和竹编等。

苗绣是湘西苗族传统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以其精湛细腻的技艺而闻名。

苗族妇女用针线将纱绣成各种图案,表现出苗族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蜡染是苗族人民以植物染料为主要原料进行的一种传统染织技艺,具有鲜明的苗族特色和独特的工艺风格。

竹编在湘西苗族地区也非常流行,以其耐用,美观和实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音乐舞蹈湘西苗族的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的音乐艺术形式包括歌谣、合唱、器乐演奏和舞蹈等。

苗族人民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生活乐趣。

苗族舞蹈以它秀丽多姿,独具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舞姿而著称。

苗族的舞蹈形式包括单人舞、对舞、群舞和击鼓舞等。

这些舞蹈通过舞姿的变化和舞动的节奏来展现苗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三、节日庆典湘西苗族的节日庆典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苗年、吃新节、花山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射弩、赛牛等。

这些庆典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苗族文化魅力的窗口。

四、口述传统湘西苗族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口述传统,包括传说、故事、神话和谚语等。

这些口述传统以口头形式传承至今,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其中,苗族的神话和传说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各种故事来传承人们对自然、神灵和人类生活的理解。

这些口述传统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神话观念,也为苗族人民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五、自然传统湘西苗族地区的自然传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崇拜自然,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

解密湘西神秘的巫傩文化

解密湘西神秘的巫傩文化

解密湘西神秘的巫傩文化湘西苗族是整体苗族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湘西苗族傩戏没有从自己丰厚的民族巫傩文化中脱胎出来,形成一脉相承的纯正的本民族傩戏艺术,而是随着外来文化对湘西苗族地区的侵入,在肥沃的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培育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傩戏“ 是古老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舞蹈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它既有驱疫纳吉的祭祀功能,又有歌舞戏曲的娱神娱人功能。

”从傩戏的产生和功能特征上可以判断,它是人类处于原始宗教信仰阶段所推崇的文化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地区的傩戏,就属于典型的以“娱神”而“娱人”的巫术艺术,融戏剧文化和宗教文化于一体,内容幽默诙谐,情节风趣滑稽,具有鲜明的喜剧特色,在“娱神”的过程中充分达到“娱人”的目的。

早在5000年前,当苗族先祖蚩尤与黄帝、炎帝逐鹿中原时,蚩尤为了打败对手,首创巫教,提倡“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宗教观,“不仅以神道设教来约束人心,而且打破君民间的隔膜,追求人间真理。

”启迪人们不信“天命”,反对“天子”。

在意识形态上同样与当时的炎黄部落所推行的“通天绝地”、“天子天命”的君权思想展开了斗争。

并且深得民众拥护,使其部落逐渐强大起来。

涿鹿之战,不仅使九黎部落衰败,而且使蚩尤创立的巫教被皇帝所取缔。

但是到了“三苗”时期,由于部落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的振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蚩尤的宗教思想得到了重新萌发,巫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巫文化,并对后来苗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湘西苗族延续至今的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形式,直接反映了巫教的宗教内涵。

可以想象,从迁徙的历史开始到湘西的所谓定居,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和民族斗争中的苗族先民,民族的生死存亡时刻威胁着他们,人仇鬼恨交织在一起,听不见天神的福音,得不到天子的恩赐,他们除了崇拜祖先、信仰民族鬼魂外,就只有继续信仰万物有灵了,他们把一切的自然物都想象成有感觉、有意志、有思维的生命体,能像人那样进行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具有人一样的社会关系,使自然人格化,与人平等相处,使人们得到一种精神安慰。

关于湘西苗族巫蛊文化的探究

关于湘西苗族巫蛊文化的探究

关于湘西苗族巫蛊文化的探究湘西苗族巫蛊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其独特的巫术信仰和特有的巫蛊文化聚集在湘西山区,深深地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旨在通过对湘西苗族巫蛊文化的深入探究,展现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一、巫术信仰巫术是当地民间信仰的核心,指的是一种通过仪式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或恶魔沟通交流的一种古老的信仰观念。

在巫术信仰中,巫师被认为是一种莫测的存在,能够掌握天地之灵气,与神灵沟通,并向人们传递神的旨意,用神的力量治病、驱邪、祈福、卜卦等。

巫术信仰贯穿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会寻求巫师的帮助和指引,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种信仰不仅延续了古老的文化传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很多当地人认为,巫师的祷告和治疗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幸运和祝福。

二、巫蛊文化巫蛊文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追求。

巫蛊起源于苗族古老的萨满信仰,在与蒙古、满洲等族群相处中发展演变而来,并逐渐与当地武术和医学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巫蛊文化中,巫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诅咒、祷告、医术、卜卦等,来控制和驱逐邪恶的力量,保护他们的家族和社区。

巫蛊信仰还包括一些神话传说和符号,例如巫蛊袋、巫蛊草、火蛇等。

这些符号被认为是一种保护神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保平安。

然而,巫蛊文化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黑暗的面孔。

在某些情况下,巫师被滥用成为了行骗者和恶势力之徒。

这种情况既威胁着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也影响着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认同和信任。

三、巫蛊文化的现状如今,随着湖南省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湘西苗族巫蛊文化得到了更加积极的发展和传承。

许多当地的巫师和勇士都对巫蛊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武术、医学和表演等领域之中,使得巫蛊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巫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苗族的婚俗
苗族的婚俗
湘西苗族的婚俗文化也颇具特色
传统的婚礼仪式包括说媒、定亲、迎
x
亲等步骤
在婚礼上,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嫁衣,佩戴 银饰,由新郎带领回到新郎家
此外,苗族还有独特的"逃婚"习俗,新郎 必须"抢"回新娘才算完成婚礼
6
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文化
湘西苗族的饮食文化也具有 地域特色
糯米饭是苗族人民的主食之 一,而苞谷酒则是苗族人民 最喜欢的饮品之一
风格古朴典雅
2
3
此外,苗族的寨门、石板路和风雨桥 等也是其建筑文化的代表
4
苗族的节庆
苗族的节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丰富多彩,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鼓藏

春节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庆祝活动包括跳鼓舞、舞龙、
舞狮等传统表演
鼓藏节则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 日,期间会进行庄严的祭祖仪
式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5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
1 苗族的服饰 2 苗族的建筑 3 苗族的节庆 4 苗族的婚俗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
A
湘西苗族民俗文化是中国湖南省西
部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
文化遗产
B
它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 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1
苗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的语言文字
2
苗族的服饰
1
湘西苗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其刺绣工艺精湛,图
8
苗族的信仰崇拜
苗族的信崇拜
湘西苗族人民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认为 祖先神灵掌管着人间的一切,祭祀祖先是一种 重要的仪式。此外,苗族人民也崇拜自然神灵, 包括山神、水神等。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 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神秘莫测的楚巫文化

神秘莫测的楚巫文化

神秘莫测的楚巫文化湘西,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连绵起伏的群山,遮云蔽日的原始森林,清清溪水滋润着丰富的植被,飞禽走兽吟唱着充满灵性的歌。

260多万苗族、土家族同胞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形成了浓郁、独特、灿烂的湘西文化的历史长卷。

湘西位居中原文化与西南楚巫苗文化交汇处。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前进的交融、碰撞和亦分亦合,构建了这片神奇土地独具神韵的文化现象;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演绎成生鲜活泼的服饰文化、酒文化、婚俗文化、食文化、丧葬文化等。

同时,留传广泛且罩上一层神秘色彩的千古谜团,也时时叩打着人们心灵之钟。

小时候我读过的民间传说中,有的故事甚至让我夜不能寐,恐怖的情节和人物会让你身不由己地裹紧被子。

现在想来,这其中有不少出处就在湘西。

在湘西,我听了著名的“哭嫁”,她的凄凉、委婉带着大山深处原生态的浸透,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穿射力。

一般人很难想像出“哭嫁”与婚庆两者间怎会为同一内容所拥有。

其实,这不算什么。

真正让你百思不解的则是湘西“三邪”,即“赶尸”“放蛊”和“落花洞女”。

湘江的“赶尸”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它的真实情况和子丑寅卯来。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赶尸”者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多少,都由他一个赶。

法师在前面敲锣领路。

因“赶尸”一般在夜里,敲锣为的是让其他夜行者避开,住户把狗关进屋。

“赶尸”营生的出现,源于湘西的贫脊和交通闭塞。

沅江上游地区,穷乡僻壤,不少人为了生计赴川东或黔东地区采药、打猎、做小生意。

山中瘴气弥漫,恶性疟疾等症常常爆发,生存环境极差。

殒命他乡的汉人,多为无钱者,而叶落归根的观念使他们的朋友或亲属想方设法要将他们运回故土。

崎岖的山路和大森林,使他们无法用其他方法运尸回乡。

于是,在湘西沅陵、泸溪、辰溪和溆浦4县,就出现了“赶尸”这一不解之迷。

湘西的“蛊术”也是一谜。

蛊,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

湘西少数民族巫医文化源流与形态的现代审视

湘西少数民族巫医文化源流与形态的现代审视

湘西少数民族巫医文化源流与形态的现代审视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为主,主要聚居在湘西北地区。

湘西古代邻近巴、楚、苗蛮之地,深受巴文化、楚文化“巫鬼”习俗影响。

土家族、苗族、侗族医药都带有深厚的巫医文化色彩。

笔者主张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客观看待巫医文化,深层次解读巫医文化形成的源流与存在形态分类,并从心理内涵、医疗效果等方面客观评价其当代价值,从而客观公正地认识湘西医药文化的灵魂。

标签:民族医药;巫医文化;湘西;文化人类学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左右。

主要聚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等所辖县乡地区。

湘西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文化,虽没有文字做载体,但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口耳相传,延续至今。

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医药都带有浓郁的巫医文化色彩,在医学强调循证、科技、理性的今天,很容易被简单地归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非常不利于民族医药文化的整体研究和保护。

我们认为,民族医药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技术工具,它的文化性非常强,抛开特殊的文化内涵后,民族医药研究将是无水之源、空中楼阁。

在文化保护方面,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加强对湘西民族医药的研究是最合适也最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人类学的基本理念是文化相对论、文化整体观和文化比较观[1]。

文化相对论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任何文化在价值上是平等的。

只有对某种习俗生存的广泛背景进行了解,才能真正认识这种习俗的意义。

1 湘西少数民族巫医文化的源流1.1 中国先秦两汉巫医文化的兴盛与衰落巫术是人类对自身力量在幻想形式下的一种想象的补充,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巫术早于宗教,对巫术功效的信仰是一种全世界性的信仰,巫术是人类试图借助符咒魔法的力量来使自然界符合人的愿望[2]。

先秦是中国巫术的兴盛期,巫史是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3],他们掌握天文、历法、医药等,对中国文化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巫在祈祷禁咒治病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最早的医药知识。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着浓厚民族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湘西地区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本文将探析湘西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湘西民俗文化的主要特点1. 多样性湘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土家、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庆典、歌舞表演、宗教仪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湘西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2. 浓厚的宗教氛围在湘西地区,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贯穿着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活动。

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等传统文化在当地仍然保留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

3. 乡土风情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这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方面。

土家族的美食文化、苗家的服饰表演、汉族的传统工艺等,都展现出湘西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尽管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诸多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传承人口减少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逐渐减少,传承人口不断流失。

这些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失传,直接导致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

2. 城乡差异在湘西地区,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城市里渐行渐远,而乡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这种城乡差异对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对湘西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方式,这也影响了湘西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浅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湘西苗画是湖南省湘西地区的一种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合了苗族文化、民间艺术和宗教信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湘西苗画传承了苗族文化的精髓,并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吸收外来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湘西苗画的传承历程湘西苗画的传承可以追溯到苗族祖先迁徙至湘西地区的古代。

在古代,苗族先民生活在湘西地区的山区中,他们以农耕为生,生活朴实而勤劳。

苗族人民在生活、祭祀和娱乐中,利用自然物料和粗糙的工具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苗族艺术,其中就包括了苗画。

湘西苗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古代的湘西苗画是以图案和符号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它们常常出现在苗族的屋檐、门楣、木雕、面谱和服饰等物件中,被用来祈福、驱邪和纪念先祖。

苗画富有变化和生动,既有抽象的几何图案,又有具体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构图简洁而生动,色彩明快而丰富。

这些古代的苗画作品,记录了苗族的神话、宗教、传统习俗和历史传承,也成为了湘西地区的一大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湘西苗画在近现代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在近现代,湘西苗画逐渐由原来的屋檐和门楣上的图案,转移到了画架和画布上,并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新。

湘西苗画的传承也更加注重了教育和培训,许多专业的苗画大师和传统工艺人开始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后人,以确保湘西苗画能够得以延续。

二、湘西苗画的创新发展在湘西苗画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传承和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传承是湘西苗画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创新则为湘西苗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湘西苗画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传统的湘西苗画主要是以墙画和木雕为主要载体,现代的苗画作品逐渐呈现在画布上,同时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绘画技巧。

现代的湘西苗画作品在构图、色彩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

论述湘西苗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时代价值湘西苗歌是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苗歌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湘西苗歌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湘西苗歌作为苗族人民的重要表达形式,通过歌曲内容、曲调、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为后代传承保留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湘西苗歌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

苗族社会是一个以部落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苗歌作为他们的重要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功能。

苗族人民通过苗歌的演唱和欣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和谐。

第三,湘西苗歌是文化传承和创造力的体现。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歌传承了苗族人民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技艺,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苗族人民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歌曲和舞蹈形式,还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创造力,创作了新的苗歌作品,丰富了苗族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保持了其活力和时代性。

最后,湘西苗歌对于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湘西苗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湘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动力。

综上所述,湘西苗歌作为湖南省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它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是社会交流和凝聚力的载体,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创造力,同时也对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因此,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苗族文化

湘西苗族文化

苗族家乡的风俗文化我的家乡在湘西花垣县,家在苗乡,作为一个纯正的苗族人,首先来对一下我们苗族做一下介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黔(贵州)、滇(云南)、东南亚等一带。

其中有一支苗族就迁徙到了湖南湘西,繁衍发展。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

现有人口7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作为一个地道的苗族人,下面来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文化:首先从服饰来说,查相关资料得知:我们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政府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汉人服装。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

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

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

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

衣扣一般为七颗。

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

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

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

但是我们那儿的苗族男子基本上已经不穿苗子的服饰了,都穿的是现代化的服装。

湘西悬棺——古代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湘西悬棺——古代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柜,上下沾天,下不及泉,传说中古代穴居者的遗迹”。 庆、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十三个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地。
这便是沈老笔下闻名于世的“箱子岩”。
盛行于古代濮、苗、巴、僚、壮、布依、仡佬等少 41
万方数据
斗}【i囡隔_譬—jlI-,
侗家酸味食 在通道的侗族

口D
山乡,至今仍流传
例如腌鱼,应先将 鱼洗净破肚,去内
有人不禁要问,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这些 土家先人为何要将棺木悬于万古绝壁之上呢?经过 考证,原因有三:其一,有利于更好地保存遗体, 而不受畜兽的侵犯。其二,源于他们对鸟类的图腾 崇拜。认为只要把死者存放在高高的洞穴之中,其 亡灵就能到达天堂,与鸟融为一体。这也与土家族 人崇拜鬼神巫术和奉信“灵魂不灭的”观念有关。
时至今日,尽管考古界已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悬 棺之“谜”,但仍有一些质疑无法作出令人完满的解 释,这一座座神秘莫测、悬念重重的湘西悬棺,就 成了研究古代楚巫文化的“活化石”,也构成了一道 道撼人心魂、叹为叫绝的独特边地风景。★
万方数据
湘西悬棺——古代楚巫文化的"活化石"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一般悬棺多临江河刀削斧劈的百丈悬崖或隐匿于人 较奇异而又神秘的丧葬方式,历史文献中最早见
迹罕至的高山峡谷,距地面数十米至百米之问。正 于宋齐梁陈间顾野王(公元519——518)“地仙之
如沈从文先生在他回忆“浦市”的一文中写道:“最 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四十七引”一
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半空石壁罅穴处悬空的赫色大木 语,它曾广泛分布于两湖、两广、贵州、四川、重
其三,就是他们始终遵循“弥高者以为至孝”这一 古训的理念。如唐代张鹭的《朝野佥载》卷十四上 所述“五溪蛮(湘西的旧称)父母死,于村外阁其 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晏午戏,一月余日, 尽产为棺,于临江居高山半助凿龛以葬之”。先民以 为,放的位置越高,便越是对父母尽了孝,让死者 的鬼魂,能够归返天上的“极乐世界”。

神奇的湖湘村寨,诡谲的巫楚色彩 村寨

神奇的湖湘村寨,诡谲的巫楚色彩 村寨

畜相烹、拱鼎而食的风俗,生活其间的人们尚鬼神,好古歌,认为万物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韩少功生于湖南长于湖南,骨子里流淌着 灵。鸡头寨的人认为蛇性淫,灌大粪可以治好疯病,喝牛血可以解毒,收
楚文化的血液。经受了 80 年月初期“伤痕文学〞潮流后,韩少功返回民 成不好是因为鸡精作祟,丙崽娘生下似人似鬼的丙崽则是因为劈柴是劈死
就斥之为“×妈妈〞。他毫无疑问是个畸形儿、白痴,却也曾被村民尊为 学特征所不同,楚文化的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飘逸之美。司空图《诗品》
“丙相公〞、“丙大爷〞、“丙仙〞。永久也长不高的丙崽脸上却也能生 特地列有“飘逸〞一品,将其概括为:“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
出皱纹,时光的消逝没有放过作为一般生命的丙崽,但是他永久十三岁, 华顶之云。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行执,如将
杨义云:“楚属南方文化,其地毗邻西南夷,巫风极盛,人鬼对话交
第1页共3页
真,充满了奇妙色彩。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另外,根据楚文化中道家的理论,无欲无为的人方可齐物而逍遥,丙崽这
二、奇异怪诞的人物设计
个无用之人却能永生,也可谓老庄“无用之用〞哲学的最好阐释。
《爸爸爸》的主人公丙崽可谓十分怪诞。他的外貌特征是个畸形儿—
内容。在占卜过程中,胜的对立面必定是败,确定一个事物必定否认它的 找楚文化的根,他多次谈到“楚文化中的很多东西我是很感兴趣。比方楚
对立存在,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原始巫性思维,是远古楚人的一种非理性的 文化的主观浪漫主义精神,不拘泥于形式,主观地扩张、扩大……这种浪
思维方式。由此意义上看,只会说两句话的丙崽无疑继承了古楚人的思维 漫主义精神我觉得我是可以汲取的。具体说到作品,地域文化是一个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带叟” 笼儿”的 ( :以上别称用字均是谐音 ) 、“ 按 。苗族祖先蚩 脚楼从 规划设计到建筑须选择 地势好 、介 质硬、泉水 多、树木
尤 ,是 中国古代炎 、黄 、蚩三大部落集 团之一 。由于蚩尤南迁 , 在淮河 、 长江中下游 地区开拓疆域 , 所以这一时期 史称 “ 三苗” 、 密 、阳光充足 的居住 环境 ,屋向坐 南朝北 ,或坐 北朝南 ,忌东 西 向 ,因犯风水 。悬柱有八棱形和 四方形 ,下垂 底端 常雕绣球
占湘西州总人 口的 3 %多 ,约占全 国苗族人 口的 1%左右。 0 O 湘西 苗族 是中国苗族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 ,勤劳 勇敢的苗
族人民用 自己的双手和聪 明才智 , 在湘西 大地上 留下了深深的奋 苗语 ,意为美丽的峡谷 。德夯苗族村是 最具 苗族风情 的苗寨之 斗足迹。 苗族是最早发现 、 种植水稻 的民族之一 , 曾先后发 明铁
湘西 苗族人的信仰主要是祖先 崇拜 、 图腾 崇拜 、 自然崇拜 。
4 —— 传统 与创新 4
山、 下火 海 , 以鼓伴舞 、 以鼓 为乐 , 通过叙事性 的演奏方式 , 来 抒情表意 。湘西 的苗族鼓舞一般是在 逢年过节等重大 活动 中进
行 ,凡遇结婚嫁取 、演傩戏 、农历 “ 四月八 ” 赶秋 、 、 农事丰 收 、 喜迎 宾 ,都要演奏此艺 。湘西苗族鼓 舞最突 出的演奏 方式是击 鼓面 和敲 打边 ,其 节奏 和音韵高亢雄 浑 ,构成 了鼓乐 艺术的独 特样式 与豪迈个性 。最壮观的场景是 大鼓当先 、锣鼓齐奏 ,伴 唢 呐、长 笛、二 胡、土 号 、三弦 ,音韵缭绕 、气氛 热烈 ,场面 十分火暴 。鼓舞 的艺人动作洒脱 ,或似劳作情景 ,或似拳 术武 功 ,或似动物嬉戏 ,或似先 祖征战 ,他们通过每一个生 动的击 鼓和舞动 动作 , 再现 了湘西苗族人 民历史长河 中的劳 作与生息

“ 九黎”时代。尔后 苗民族 的先 民又经过多次迁徙 ,来到湘西 及 和金瓜 等各种装饰 ,有 5 7 、5 8 、5 9 不等 ;有 柱 挂 柱 挂 柱 挂 西南诸省 , 几千年来在此劳作定居 、 繁衍生息 。 因大部分移居 到 1 3间、4间 、8间不等 。户型有 “ 栋 四合院 ” 小天 井” 厢 、“ 、“
场 景 ,涵 括 了湘 西 苗 族 人 生 生 不 息 、生 命 不 止 的 繁 衍 进 程 ,整
祭祖 、 巫傩绝技等 , 一系列古朴优雅 的苗族 民俗风情成为德夯人
走进 湘西大 山, 给人印象最深 的是鳞次栉 比的民居—— 苗 文景观 的特色 。 古老 的石碾和筒车 , 在水力的带动下, 咕咕噜噜 、
寨 吊脚楼 。它们镶嵌在高 山深 壑处 ,依 山傍水而建 ,或骑岭坐 咿咿呀呀 , 不知疲倦地旋转着 , 一派 田园诗情 。 这就是德夯苗寨 。
术价值 和较 深的文化 内涵 , 蕴藏着深层的 民族审美心理与历史传承遗韵 。 我们应 当吸收这种 民族的艺
术精髓 ,努力发掘这种传统的 民族审美意识 ,将其融合到我们现 代的艺术创作 中 ,并使之发扬光大 。
苗族是 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 长。苗 用木 条拼成形状不 同的图型 ,三面有走廊 ,悬出木质栏杆 ,栏 族, 有称 “ 、“ 、“ ” 毛 ”的 , 牡” 蒙” 摸 、“ 也有称 “ 嘎脑” 果雄 ” 、“ 、 杆上 雕有万字格 、喜 字格 、亚安格 等象征吉祥如意的 图案 。吊
梁 ,或 隐藏河 谷 ,风光 旖旎 ,有 的还躲 进 白云深处 ,如诗如画 从德夯苗寨可 以看 出一个民族绵长不息的精神追求。
般与大 自然融 为一体 。 湘 西苗族 吊脚楼 为木结构 青瓦房 ,以土 砖或青石砌墙基 ,
二 、民俗风情一
文化传承 纯朴 自然
耸以 吊楼 ,飞 檐翘角 ,楼的板壁 用刨光的杉木板封 装 ,窗棂子


德 夯 村 寨于 峡 谷 深 处 ,寨 子 依 山而 建 ,住 着 10多 户苗 家 。 0
犁、铁耙、引水 灌溉 等; 楚地巫术 中的画符 、 放蛊、招魂、赶尸 ,
带有神秘色彩;林林总总的苗族文化 , 构成 了 “ 神秘湘西”之主 要元素。 今天的湘西苗族人民仍然保持着 自己独特的远古遗风。
湘西苗族吊脚楼为木结构青瓦房以土砖或青石砌墙基耸以吊楼飞檐翘角楼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装窗棂子用木条拼成形状不同的图型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安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
传统与创新 —— 4 — — 3
湘 西苗族 民俗艺术 与楚巫文化传承
文 /李铁辉 段 泽民
湘西苗族 民俗艺术是苗族 民间文化传承 的一个标 志 , 是苗族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 。 具有极高的艺

这里溪流纵横 、 谷深壑 、瀑布飞 泻、群峰竞 秀,到处是 古木奇 峡
花 、珍禽异兽 。在青 山绿水 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 基吊脚楼 。

条条光 滑的石板路 , 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 , 一群群赤 足粉装的
浣纱苗女 , 苗族 自然景观 皆在其 中。 门酒礼 、 拦 苗族花鼓 、 椎牛

吊脚楼——青 瓦石基 错落有致
湘西北和黔东南靠近五强溪 ( 古属长沙郡 ) 区, 地 所以居 住在这 房 角楼 ” “ 、 吊角楼” 百角楼”等 。 、“ 房子框架全 系榫卯衔接 , 柱
里的苗 民, 在先秦时代被称为 “ ,自称 “ 蛮” 果雄” 史籍泛称 “ , 红 柱相连 、枋枋相接 、梁梁相扣 ,使一栋栋木楼巍然屹立于 斜坡 苗” 又被称 为 “ , 五溪蛮 ” 长沙蛮” 湘西苗族主要分布 在现 今 陡坎之上 , 、“ 。 工艺精湛 。吊脚楼结构一般 为两 层:下层作牛栏 、 猪 湘西州的凤凰 、 吉首 、花园、古丈 、 保靖 、泸溪及张家界 的部分 地域 ,与汉族 、侗族 、 家族 杂居 。湘西苗族现约有 9 万人 口, 土 0 圈,或者存放杂物 ,上层为居室或待客 处 ,祖宗神 灵设在 二楼 的 中柱脚 。上层室外为走廊 ,安装有独特 的 “ ”形 曲栏靠椅 , S 苗语 叫 “ 息” 嘎 ,民间称 叫 “ 美人靠” ,多为女红技艺的场所 。 德夯苗族村是镶嵌在湘西州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 德夯”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