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8744cf121dd36a22d8265.png)
《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丰碑》,由李本深创作。
《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寒冷冰冻死的感人故事,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攻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
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信任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坨啸劣酷袭僵倚秃塑豹覆莹特殊留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订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白?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探讨。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信任大家通过阅读思索,互相沟通,肯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依据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沟通。
5、在全班进行沟通。
设计,小学,教学《丰碑》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d7c7816c85ec3a86c2c576.png)
《丰碑》说课设计 5份一、说教材:《丰碑》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魅力:首先是课文中着力渲染的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写作。
其次,这篇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用这种忘我精神去打造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全文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写将军对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本单元训练重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注意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荼泶锴宄摹?lt;br>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技能目标:感悟课文侧面描写比直接描写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余地的表现方法,学习神态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e8bc1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6.png)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丰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光二课时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教具多媒体、录音带一、揭题导入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25课《丰碑》。
(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1)自由读读这段文字,想一想,你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
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课文《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课文《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a8cf3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5.png)
1、课文《丰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的有关段落。
(2)弄懂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创新素质培养目标:(1)想象军需处长忍受严寒的情景,感受军需处长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2)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情感。
4、德育目标: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教学分析与处理: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这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没有明确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凭借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分析: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红军当时面临的具体困难;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很困难。
3、创新点:抓住描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点:在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之后,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使学生在谈感受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空白点:(1)上课开始留空白:课前播放录像: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军的场面。
问: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2)在难点处留空白:为什么大雪覆盖的军雪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由学生讨论。
(3)在讲解结束前留空白:在全面分析了解课文之后,播放红军队伍高唱国际歌奋勇前进的录像。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d49b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6.png)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丰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
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
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
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山。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
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31045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1.png)
《丰碑》 -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工作中,说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着“丰碑”这一主题,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说课来打造教学的丰碑,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魅力。
一、教学设计的丰碑1.1 知识结构清晰:教师在说课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设计合理。
1.2 教学步骤合理:教师应详细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和实施方法,保证教学过程顺畅。
1.3 资源整合充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施的丰碑2.1 语言表达准确:教师在说课中应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2.2 互动氛围浓厚: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2.3 学生表现引人注目: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三、教学评价的丰碑3.1 评价方式科学: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评价标准明确:教师应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励学生自我提高。
3.3 评价结果公正:教师应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的丰碑4.1 自我总结反思: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2 向他人请教建议:教师应向同事、领导等请教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3 持续学习进步: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成果的丰碑5.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说课,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2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说课,教师能够展示出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5.3 教学丰碑永存:通过说课,教师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丰碑,留下永久的教育烙印,影响学生一生。
结语:通过说课,教师能够打造自己的教学丰碑,展现出专业素养和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
2023年语文《丰碑》的教案
![2023年语文《丰碑》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99b0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c.png)
2023年语文《丰碑》的教案语文《丰碑》的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根据思想感情发展改变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根据思想感情发展改变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导入1、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1)"丰碑"是什么意思?(2)《丰碑》讲解并描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索: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环境非常恶劣)2、除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逼、考验他们?(装备差)3、指导有语气朗读。
三、学习其次自然段。
1、默读,思索:(1)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留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非常镇静、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2、读课文,抓词,谈体会。
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焦急。
"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生气。
从军长"喊""大声吩咐""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中充溢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生气。
"似乎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
2024最新-丰碑 《丰碑》教案优秀13篇
![2024最新-丰碑 《丰碑》教案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54a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15.png)
丰碑《丰碑》教案优秀13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如下是敬业的小编演员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3篇丰碑的相关文档,欢迎阅读。
丰碑篇一顺南街小学创新教学教案设计大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试用)第22课[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中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2、通过对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3、弄清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讲读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讲读第三、四段。
2、通过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来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一、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学生读1、2段。
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
战斗也是那样的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时将军的情感是怎样的?(担心。
)那么将军担心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当时“冰天雪地”,“混沌迷蒙的飞雪”,“风像狼似的嗥叫”。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段):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用“——”划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词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战士冻死了。
《丰碑》 -说课稿
![《丰碑》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d277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0.png)
《丰碑》 -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重点词语,如“湿润”、“冰冷”、“呻吟”、“丰碑”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克己奉公、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丰碑”的含义。
难点:领会红军指战员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克己奉公、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最困难的考验是什么吗?有谁能说一说“丰碑”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课题:“丰碑”,并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结合词语解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检查对方是否读正确。
4.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等技巧。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6.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1)“丰碑”的含义是什么?(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教师总结归纳。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1)“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里“沉重而坚定”说明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老战士冻僵了,倚着光秃秃的树干”,从“倚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树干为什么是“光秃秃”的呢?“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如果当时是你亲眼看到的,你会怎么想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33b1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5.png)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阅读《丰碑》,了解作者、作品背景以及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 学会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三、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关于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问题。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革命先烈的认识和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丰碑”的作文。
3. 搜集其他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分享、实践演练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于革命先烈的认识和情感态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丰碑》文本。
2. 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
3. 革命先烈的相关故事和图片。
4. 角色扮演道具和背景布置材料。
八、教学进度: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情感体验部分。
课后作业的布置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九、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f8c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1.png)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9篇人教第十册《丰碑》教学设计篇一《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课文语言朴素,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
教学这篇课文时,以下几点我做得较突出:一、孕伏铺垫,境中激情课文所叙述的内容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可能因知识的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领悟。
因此,设计时,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就让学生充分交流了所查资料,回忆了以前学过的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阅读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时的相关资料,了解了环境的恶劣……从而让学生迅速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发挥想象,升华情感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走向课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体验、感受各不相同。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更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世界融为一体,我在教学中多次设计了适合学生想象的情境,如学完军需处长死后神态、外貌、衣着等描写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牺牲前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更深入地了解了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再如,将军得知这位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可能会怎么想?体会将军此时的懊悔、愧疚,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最后战士们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走过他身旁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红军战士,你会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总之,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深入地挖掘了课文的中心。
三、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文章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因此,课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第七自然段要读得悲壮感人,我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稍慢,语调平直,而且指导时注重学生的感悟。
语文《丰碑》的教案
![语文《丰碑》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b38cb31126edb6e1a1089.png)
语文《丰碑》的教案语文《丰碑》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抓文章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3.抓住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语句,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题,了解“丰碑”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读题——2.理解“丰碑”意思“碑”:看字形,和什么有关?(石头)所以碑的意思是?(石碑)“丰”:高大理解“丰碑”:高大的石碑3.再读:读出高大的气势二、初读,了解主要内容1.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文中哪句话告诉你的?请用“~~~~”划出来。
2.PPT出示: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丰碑?5.学生交流6.小结方法:有时候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文章的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来进行概括。
三、解读“军需处长”,了解“正面描写”,进一步理解“丰碑”2.为什么会冻僵?这件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快速浏览,找出相关的语句。
预设一:环境恶劣1.(学生找到第一段)PPT出示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3.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当时这恶劣的环境吗?(指名2生读)4.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可能?可能?他们前行的道路变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这样的情景吧!预设二:衣服单薄1.军需处长被冻死仅仅是因为环境恶劣吗?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贴”字呢?(衣服少、被雨雪打湿了,更冷)3.你能用朗读读出军需处长衣服单薄吗?一路上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正常人穿这么少,会觉得怎样?而军需处长呢?板书:镇定安详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 板书:舍己为人(先人后己)5.学到这,你对课题中“丰碑”的含义有新的理解吗?文中的“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6.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话,感受军需处长的精神。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f8db9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c.png)
《丰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苦。
2、提问: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会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发生呢?引出课题《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这些语句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引导学生从“冻僵”“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神态十分镇定、安详”等词语,体会军需处长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
(2)“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语文《丰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7116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d.png)
语文《丰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丰碑》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丰碑》这篇课文,学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自然景物;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感,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2.《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3.铅笔、纸张等教学工具。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壮丽的自然风光视频;2.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美进行简单的表达。
第二步:阅读课文(20分钟)1.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2.分小组,让每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第三步:深入理解(3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如辽阔、庄严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形容词所指代的事物;2.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并运用自己掌握的形容词进行描写;3.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描写结果,并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课堂展示。
第四步:课文解析(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重要段落,并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解释;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修辞手法等;第五步:情感教育(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世界闻名的自然景点的照片,如大峡谷、群山等;2.让学生选择一张照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3.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描写结果,并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课堂展示。
第六步:拓展延伸(30分钟)1.让学生围绕《丰碑》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写一篇自己眼中的丰碑;2.学生可以选择一座建筑物、一棵树木、一部文学作品等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3.学生要注意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感受自然风光的壮丽之美,培养了对自然风光的审美情操。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3199a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png)
5.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丰碑》的读后感,要求:
-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练习。
-组织课外参观、访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6.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强调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丰碑》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深入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e9572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b.png)
丰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丰碑”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丰碑”的内涵。
二、知识点讲解2.1 知识内容讲解“丰碑”的概念、意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2.2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丰碑”的知识。
2.3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丰碑”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素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丰碑”案例,如历史人物、科技创新、艺术作品等。
3.2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丰碑”的内涵和价值。
3.3 教学拓展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历史、文化、科技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丰碑”的概念、意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4.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丰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丰碑”的概念和意义,能够分析不同领域的“丰碑”案例。
5.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丰碑”背后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3 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准备PPT或教学课件,展示“丰碑”相关案例和图片。
6.1.2 准备视频播放设备,以便播放相关教学视频。
6.1.3 准备纸质或电子版的参考资料,供学生查阅。
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教学内容和思考。
6.2.2 学生需要准备平板或电脑,用于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线上讨论。
6.2.3 学生可以准备个人感兴趣的“丰碑”案例,用于分享和讨论。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c540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5.png)
《丰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丰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丰碑》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丰碑》中的主题和寓意;2.分析《丰碑》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背景介绍与阅读1.教师简述《丰碑》的背景,包括作家简介、作品出处、主题等。
2.学生阅读整个《丰碑》文本,了解文章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a.《丰碑》这个作品的主要情节是什么?c.文章中的哪些叙述和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第二课时:主题和寓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
2.学生回答问题:a.《丰碑》的主题是什么?它所要传递的思想是什么?c.文章中的寓意有哪些?它们与主题有何关系?d.你对《丰碑》的主题和寓意有什么理解和感悟?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篇文章,探讨《丰碑》的主题和寓意,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第三课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分析1.教师讲解《丰碑》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风格、叙述方式、形象描写等。
3.学生回答问题:a.《丰碑》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对于它的主题有何影响?b.文章中的描写技巧和形象塑造是否成功?为什么?c.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d.你通过阅读《丰碑》学到了哪些关于文学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第四课时:学以致用1.学生阅读其他篇章,并进行文学鉴赏。
2.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合作能力;2.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设计学生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反馈:《丰碑》是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分析该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430a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e.png)
《丰碑》教学设计(优秀4篇)《丰碑》优质课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路迢迢,寒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
历经艰难险阻。
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
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
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三、细读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3、师小结二、研读领悟:(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5、指导朗读第7节(出示多媒体课件)《丰碑》的优秀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22课《丰碑》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了解太少,因此会对军需处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
为了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环境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课前可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查找有关红军长征时的资料(如:上网、查找工具书、观看电影《万水千山》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可让学生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发他们对伟大人格的崇敬。
设计理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媒体和资源:(1)媒体:电脑、电视;(2)资源:IP资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同样讲述的是红军途中的一件事情,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师: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再次被文中的人物所感动。
(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图片)师:请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
生2: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师:同学们的想象的很合理。
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又是怎么做的呢?生:把马让给了重伤员。
)这说明了什么?生:将军很爱护、关心他的战士。
)简评:导语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仍在继续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生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文中最令我感动的人物是军需处长。
师板书军需处长。
师:老师也有同感,也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人感动的。
那么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呢?生:第7自然段。
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并思考从这些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
简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引读: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词。
生:倚靠、坐着师:非常好,大家在书上注上点,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生一:这个老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二:这位老战士又饿又冷又累,实在是走不动了。
简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师:你们理解的真准确,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师:大家读读第二句,找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
生:镇定、安详。
师:请在这两个词下画上小三角形。
师:老战士又冷又饿又累,冻死了,为什么他的神态却是镇定、安详的?生一:因为他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
生二:因为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工作,他死而无憾。
生三:因为他看到战友们在他的帮助下能走出云中山,心里很欣慰。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读书不仅做到了眼到,口到,而且做到了心到。
简评: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同学们再看看插图,军需处长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他想要干什么?生:好像向战友借火。
(书上)师:还有呢?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
生: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可能在向战友求救。
生:我认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在向战友道别。
生:我认为他在为战友祝福:你们一定要走出云中山,一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
师:你们的想象都很合理。
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自己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朗读。
)简评:学生通过自己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朗读等方式声情并茂地读出了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敬佩。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军需处长穿的衣服很少、很烂。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我从“单薄、破旧”中体会到的。
师:军需处长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他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生:他把衣物全给了别人。
师: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生1:这是一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生3:这是一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精神。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师感情导入:这就是我们的军需处长,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朝我们走过来。
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简评: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7自然段,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
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生:(回忆学习方法)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
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然3——13自段。
(课件出示“学法提示”:读:轻声自由地读3——13自段;画:用“o”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而引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生自学3——13自然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师:当将军听到“前面有人冻死了”时,他的神情是生:愣了一下。
师:你从将军“愣了一下”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他感到很突然,感到问题很严重。
生2:他对战士的关心。
师:当将军看到那位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生1: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生2: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师:你从这些神态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体会到了将军很激动、同时也很气愤。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恼怒,他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将军,你能通过读来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愤怒吗?(生读)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将军,你们能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受到你的生气与愤怒吗?生齐答能。
(全班齐读)。
师:当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冻死的人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有何表现呢?生: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你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体会到了将军为自己错怪了军需处长感到很自责。
生2:我体会到了将军很崇敬军需处长。
(媒体演示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画面)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生齐读)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板画丰碑图)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课件出示问题)这里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生1:这里的“丰碑”指军需处长的身体。
生2: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精神。
生3:这里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很高大,是那么的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师:假如当时你也在场,当你看到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说)简评:此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
师: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崇敬与怀念一起来读读3——13自然段。
(生齐读)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
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生齐答能)师:你从那儿感受到的?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三、总结全文,升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