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和考试范围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教师教育的专业精神和良好师德的教师,具有道德反省、自我教育能力和主动追求良善教师道德人格的专业化教师。
使师范生在教师生涯准备期确立良好的教育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成长积极反思、主动实践、不断追求自我道德成长的专业化教师。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理论篇,分为三章(第一章:人类文明与师德;第二章:中外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本模块主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进行阐发。
从人类文明谈起,阐述了教育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及师德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继而从中西方对比的角度探寻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的共性。
接着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第二模块为规范篇,分为三章(第四章: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第五章: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第六章: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本模块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师德内涵和要求进行阐发,使学习者明确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第三模块为实践篇,分为四章(第七章:师生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八章:教师同侪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九章:家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十章:教师与学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
本模块主要涉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同侪关系、家校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通过实践案例剖析教师在处理这几对关系时职业道德的体现。
本模块注重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反思和澄清。
三、各模块教学内容及课时第一模块:理论篇第一章人类文明与师德(3课时)第一节教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一、文明界说与文明创造二、文明传承与教育第二节师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保障一、教师职业特性与目的二、职业道德与师德第二章中外教师职业道德文化(3课时)第一节“隐喻”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期待一、隐喻、教育隐喻与教师隐喻二、中外“教师隐喻”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第二节教育家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一、对待教育事业:爱岗尽职二、对待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三、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敬业负责四、教师自我修养:身正为范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6课时)第一节教师职业义务一、职业义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二、教师职业义务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养成教师的职业义务第二节教师职业良心一、职业良心: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范畴二、教师职业良心的价值及意义三、如何培育教师应职业良心的形成机制第三节教师职业公正一、职业公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二、教师职业公正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构筑教师的职业公正第四节教师职业幸福一、职业幸福:教师职业道德的目标范畴二、教师职业幸福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第二模块:规范篇第四章爱国守法爱岗敬业(3课时)第一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二、依法执教: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三、立足本职:爱国情感的理性表达第二节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一、热衷教育:教师生涯的动力源泉;二、敬业奉献:教师岗位的神圣职责三、自觉践行:变革实践中追求卓越第五章关爱学生为人师表(3课时)第一节关爱学生:师德之魂一、师爱:教育传承的根基二、师爱:学生成长的阳光第二节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一、品德高尚: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二、志存高远: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三、举止高雅:体现教师的良好素养第六章教书育人终身学习(6课时)第一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一、立德树人:达成教育目标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法则三、多样标准:实现全面评价第二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终身学习:世界潮流、时代要求二、教师专业化:社会趋势、职业使然三、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模块:实践篇第七章师生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一、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二、如何对待教师自身的错误三、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第二节师生间的教学关系一、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二、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第三节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一、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孤僻与冷漠二、如何解决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恋三、如何提高教师的情商第八章教师同侪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教师同侪关系的特点一、教师之间关系的双重性二、教师之间关系的矛盾性第二节教师同侪之间交往的道德规范一、相互尊重,人际和谐二、团结协作,合作共赢三、公平竞争,事业发展第九章家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家校之间的不良利益关系一、如何对待家长送礼现象二、如何杜绝委托家长办事的现象三、如何廉洁从教第二节家校之间的正常道德关系一、如何保持与家长的平等地位二、如何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第十章教师与学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教师与学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如何面对角色的变化所带来的权利义务的变化二、如何做到教师与学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第二节教师与学校独立性与合作性的关系一、如何面对学校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二、如何既保持独立性又能合作共赢第三节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一、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二、如何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本课程突破传统单纯讲授式教学方式,借鉴并引入反转教学模式,在课前布置思考问题,列出参考书目,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阅读与思考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充分讨论。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第一讲职业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1、道德的含义P1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3、道德的本质P154、道德的特点P15-16(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5、道德的社会作用P21 (论证、教育、调节、认识)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P24-45二、职业道德的内涵1、职业P48(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
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2、职业道德(1)概念P48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特点P49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因行业而异。
(3)形成与发展P49-53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
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
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形成与发展:P54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特征:P55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和考试范围
(于芜湖铁山宾馆)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地特点(一)教育劳动地复杂性()教育劳动对象地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地丰富性;()教育劳动过程地往复性;()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地发展性.(二)教育劳动地创造性(三)教育劳动地协作性(四)教育劳动地示范性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地涵义、特征和功能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地,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地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地,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地行为规范和品质地总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特征:作为社会规范地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地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地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为个人品质地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地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地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地,人们所说地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地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地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地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地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地神圣性而言地,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教师职业道德地含义与根据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地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地基本地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地道德品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地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地内在要求.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地职业使命和实现它地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从教师职业地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地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地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地关系地地方,就必然有道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地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地方式、程序等等,反映地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地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地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地关系.由于教师劳动地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地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地技术规范,又是教师地职业道德规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从教师地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地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地,或者说,教师地“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地.教师地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地劳动工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地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一、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地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地最基本地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地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地适用性;二是典型地职业性.在常见地几个原则地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最符合这两点要求地是乐教敬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乐教敬业地含义和意义: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原则,也是教师地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地原则,乐教指地是以一种积极愉悦地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地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地事业予以全身心地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地,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地、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地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既是乐教地体现,乐教是敬业地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地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地两个可以,两个不行地论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地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地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地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地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教师职业道德地主要规范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地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地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地.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地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地主要规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与学生关系地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地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与教师关系地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教师与领导关系地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教师与社会地道德规范:.教师与学生家长地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地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地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地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与社区地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地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地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地智力和教育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地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地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地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地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地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讲教师地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修养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地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地核心问题有两个: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前者回答地是人生地目地和意义,后者回答地是人生地态度和活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教师地人生目地和理想(一)人生目地地类别由于人生目地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地地总地目地,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地,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人生目地地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目地地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从目地地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型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从目地地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从目地地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以物质性追求为主)和雅趣人生(以精神性追求为主);需要说明地是,人生目地地上述分类是出于认识和研究地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地人生目地实际上很少有单纯地某一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渡地混合状态.不同人生目地地现实区别,是哪一种类型占主导地相对意义上地区分.这种人生目地地融合和混合状态,不仅是客观地,也是合理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生目地地选择主要应该看作是个人地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目地地自由,社会应该为这一人生中最重要地选择提供宽松地环境.当然,也要有一个最低限度,即不能是反社会和反人类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教师地人生目地与职业目地教师地人生目地很自然地是与自己地职业相关联地,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地人生目地体现为职业目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地职业目地和动机大体上包含以下这些因素:谋生因素: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它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地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地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地基本动机和目地,能够得到广泛地社会认同和理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地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地稳定性、生活方式地规则性,人际交往地主导性和对象地固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地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地位或声望因素:职业地社会地位和声望也是影响到人们职业选择地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地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或声望从世界范围内看都是较高地,属于为数不多地被人们羡慕和地位显赫地职业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出于对教育作用地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地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高尚、最令人尊敬地职业动机和目地,也是动力最大,最容易创造出职业成就地从业因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与人生目地地联系上看,职业地谋生目地往往是与物欲人生相联系地,而职业地兴趣目地往往是与欣赏型人生和雅趣人生相联系地,职业地使命目地则是受社会人生地目地观支配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人生目地与人生意义从纯自然、纯客观地眼光看,人地生命是没有人以外地目地和意义地.目地和意义都是人赋予地.所以,对人生究竟有什么目地和意义地问题,除了行为人自己,任何别人都是无法回答地.意义源于目地,目地是意义地前提.因为:目地地确立使我们地生命活动有了方向感、归依感;目地地追求使我们有了充实感、期待感;目地地实现使我们有了满足感、成功感、成就感.所以这些人生地积极、肯定地感受和体验都是生命意义地构成和表现,没有这些,就谈不上人生地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人生理想与教师地职业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地对未来奋斗目标地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地超越于既定现实地更为美好地状态或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生地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地组成部分.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地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地水平、成就或境界.对教师来说,职业已经确定,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地成就和境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教师地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一)人生态度和教师地人生态度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地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地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地基础上所产生地对人生较为稳定地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地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地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地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地意义.(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二)人生价值和教师地人生价值(关于价值、人生价值概念地涵义和人生价值地分类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教师地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地.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地素质地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地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地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地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地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地对象,其劳动地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地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地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地价值丰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们常用“桃李满天下”来比喻老师地价值,这个比喻生动形象,但有局限,“满”仅仅是一个数量地概念,没有表现出质地含义.其实,教师地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地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地成绩或成就和老师地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地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地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地人生价值地老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师地人生意义和幸福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地联系和区别参见教材第七章第三节.教师地人生意义是指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地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地泉源和自我发展地可能性根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于教师地快乐和幸福,可组织课堂讨论,讨论题可设计为:教师职业劳动地快乐和幸福可能有哪些?你个人将会从哪些方面体验和感受到教师地快乐和幸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教师地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地目标和境界.可以从不同地视角对修养地目标和境界做出不同层次地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地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轻育”、“教、育并重”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地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地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不遵守)、“依法执教”(基本遵守,守住教师职业道德地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地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地底线,走出最底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地楷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地学习只是教师地道德人格建设地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地“学为人师”地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于考试:一、命题范围:以上地教学提纲.二、题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分);(二)简答题(分);(三)论述题(分);(四)材料分析题(分).。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北京电大《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基本特点考核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蕴和完整内涵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相互关系3.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各自特点的主要内容考核要求: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内涵、与社会公共道德的关系及它所具有的独特性。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及基本原则规范考核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2.教书育人原则3.乐教勤业原则4.人格示范原则5.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考核要求: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基本原则。
第三章依法执教考核内容:1.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的依据2.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3.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性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6.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策略7.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实践性把握考核要求:掌握依法执教的道德性质、教育需求及实践上要把握好的问题。
理解依法执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掌握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问题。
第四章爱岗尽责考核内容:1.教师职业苦乐的道德判断2.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3.爱岗尽责对教师在岗位上作为的影响4.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考核要求:了解爱岗尽责的道德性蕴涵、教育意义及这一精神的强化与体现问题。
掌握教师劳动苦乐的道德判断、动力来源、有所作为、实践体现等问题。
并能从爱岗尽责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上看待和评价教育的现实问题。
第五章尊重关爱学生考核内容:1.教育人道性的基本要求2.教育现实中非人道现象及致因3.尊重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4.教育爱及其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联系与区别5.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及其内容考核要求:了解尊重关爱学生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和教育意义;理解教育中非人道问题和教育爱问题;并能运用教育人道性和教育爱的观点和要求来看待和评价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
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
11)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教师职业道德2、课程类别:公修课3、总学时:20二、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
在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中深入理解幸福概念;理解并注意在实践中依据教师公正的实质性特点去落实教育公正;理解教师仁慈范畴在教师伦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劳动自由的特点与恪守道德义务的重要性;了解良心概念以及良心的道德动力机制;理解道德人格、教师道德人格的特点与内涵;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掌握“幸福能力”概念,并努力从主观上创造追求教师幸福的条件;幸福与公正、公正与仁慈的有机联系;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的两大策略;“教书育人”的涵义、内容和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新时期教师尊重家长的要求;人为师表的基本内容。
应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通过思考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去理解幸福的伦理和生活意义;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修养计划或方案,以自觉督促自己提高践行教育公正的实际水平;重点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地践行仁慈原则;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职业良心养成的策略;三、学习建议本课程共十五部分。
每一部分按学习建议、课程内容、思考练习、辅导资料排列。
在学习过程中,要先了解每一章的学习建议,了解应掌握的重点,然后再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辅导资料所提供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我给大家编写的《学习大纲》是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可做学习参考。
四、学习内容如下:第一章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论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2、深入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的重要意义;3、理解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
本章学习建议1.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2.用历史研究法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变迁;3.调看相关影像资料或案例库中的师德典型案例,思考如何提高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单、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占35分)第一章J道德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道德唯一的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O道德的功能(多)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DO行为习惯的特点是什么(稳定性、群众性、持久性)J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1以服务人民服务为核心。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P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判) DO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J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J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
规范体系:由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和主要范畴等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第二章J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A 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
B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C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
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D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
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E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J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含义?1、它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标:《教育政策法规》是我校针对所有师范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理论科目之一,主要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范畴、原则、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等。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
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
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明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重点:教师职业的特点难点:教师的职业道德3.教学内容:第一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第三节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二) 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docx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L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就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存在而言,它是对教师职业活动意义、行为规范、及其实践活动给予道徳价值性关注的领域,是一个关于教师为师之徳的领域; 从其农现特征來看,师徳是指教师在职业小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徳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站质。
2.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联系)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耍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姝表现;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徳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区别)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1.层次性高2.教冇性强)2.教师职业良心的培养(1.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前提2.具有高尚的师徳品质——基础3.要有正确的荣辱观--重要途径。
)第三节教师职业公正1.教师职业公正的含义与内容:教师的职业公」E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Z中。
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1)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鉴别,使学生学到真知实学。
(2)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木来而目。
(3)教师而对社会现实,必须伸张止义,主持公道。
2.—视同仁,爱无差等(1)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2)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成绩取决于哪些方面?(3)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会带来什么影响?(4)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
智力和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还是后天?(5)平等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
个性是否有好坏之分?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一是“赏罚”有据,二是“赏罚”有度。
一个“好学牛:” 和一个“差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是否用同一惩罚标准?4.因材就教,长善救失。
教师职业道德提纲
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群体性和个体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1)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2)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3)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道德的特殊属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的调节手段非强迫性的3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4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条件的。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1内在的稳定性2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3适用对象的限定性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示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1更广,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广泛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还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2更深,是指教师道德深刻作用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3更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未来)6道德内容的先进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调节作用1)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2)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3)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4)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选修课程,共1学分,18学时。
2.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及强化的意义;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及基本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尊重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机制;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等。
教师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在总体上要坚持以下要求:1.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变化。
在继承历史上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用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分析研究我国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赋予教师职业道德以新的内容和观念。
2.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阐述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要注意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进行深刻的阐述,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性特征,使人更好地理解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是一种“德”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学原则,要避免把教师职业道德单纯作为教育原则来理解。
3.要结合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着力透视和分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避免空洞地说教,使教师在其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能得到多样性的实际启示。
4.在注意对教师职业道德各种规范给予清楚深刻的理论阐述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实践修养的操作性引导和提示。
为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与修养给予策略上的引导。
三、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师范类该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而设立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蕴和完整内涵;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相互关系;3.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各自特点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及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及其基本原则规范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2.教书育人原则;3.乐教勤业原则;4.人格示范原则;5.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第三章依法执教教学内容:1.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的依据;2.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3.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性;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6.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策略;7.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实践性把握;教学要求:理解依法执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道德与法的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性;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掌握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问题。
第四章爱岗尽责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苦乐的道德判断;2.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3.爱岗尽责对教师在岗位上作为的影响;4.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教学要求:掌握教师劳动苦乐的道德判断、掌握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掌握爱岗尽责对教师在岗位上作为的影响;掌握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大纲本大纲根据《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及内容》,为申请认定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类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而编写。
一、考试性质《教师职业道德》是重庆市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该考试科目主要检测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对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的掌握,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以及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职业行为的基本能力。
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适用对象申请认定高中类、中职类、初中类、小学类、幼儿园类教师资格的人员三、科目分值本科目分值为15分。
四、题型与示例(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每题设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应试人员应将该选项选择出来,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旁作答。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示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种观点给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二)简答题答题要求:根据问题要求直接回答其要点或作简要阐述。
在答题卷相应的题号旁作答。
示例: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有哪些道德要求?五、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三个部分。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概念、规范和方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或识别。
领会: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把握相关的概念、规范和方法,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正确分析和处理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考试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考试内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知识点汇总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注:选:选择题;单:单选题;多:多选题;简:简答题;论:论述题;析:分析题;判:判断题第一讲教师职业需要高尚的道德道德: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三方面记:①评价标准②评价手段③调整范围P1 (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答:1 .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2.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P1 (判/选)教师职业劳动任务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P3 (选)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P3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是:即创造社会精神财富,又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板书和语言、教学设计、心灵关照的艺术能力三个方面。
P3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首先表现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过程中。
P4 (简)在现代社会中,为什么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答:1.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
2.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3.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的支持(单/判)「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
P5-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P6P6(单/判)教师的爱最终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向成功,成功是衡量师爱效果的最终标尺。
P6 (简/多)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是什么?1•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2•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3•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4.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P7 (多)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的世代相传有三个途径:1.家庭的教育和熏陶2.教师的传道授业与解惑3.社会实践的磨砺与深化P9 (论)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也可以出成简答:(简)现代社会,教师为什么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答: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一、道德的本质: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特殊本质: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和、解调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调节功能——多元化:利益、观念;论证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业的精神动力;3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1爱岗敬业,勤于职守;2尽职尽责,奉献社会;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4文明竞争,友好协作;5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四、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4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五、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1主体性:意识、思想、主动性、创造性、主动权、反作用。
2客体性:教师的劳动对象。
六、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为什么需要创造性?):1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2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人才素质的综合化;3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特殊要求;4人才的个性化机创新的能力;5人才多样化。
要求:1教育劳动无固定规范、程式、方法,因人、事、时、地而变;2教育内容的变化3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一种塑造完美个性形象的艺术;4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要求更高更全面2影响更深远3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八、大学精神的内涵:1学术自由精神独2立自治精神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4开拓创新精神5理性批判精神九、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感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学者人格十教书育人原则:a、确立依据:1是教师的基本职责2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3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b、要求: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十一、为人师表原则:a、确立依据: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b、要求:1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十二、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教师职业道德大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纲要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高校新进教师明晰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以及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把握高校教师职业特点,掌握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提高新进高校教师思想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促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教学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教师法》、《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法规性文件的要求,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做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学工作。
2、针对性原则。
充分考虑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在年龄、学历、经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实际工作要求,使教学工作具有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学思结合原则。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在双主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自主思考与探究。
三、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1、授课方式以课堂专题讲授、案例分析为主,以自学、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专题研讨等方法为辅。
2、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四、教学内容与学习要点第一章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内容提要: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高校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三大职能。
大学精神与高校的历史使命是高校师德的重要思想源泉和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其职业特质为学术性与专业性;高校教师的角色可概括为学术角色和社会角色两种;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用以调节教师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之间各种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还包括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等。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1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职业的特点:(社会性)、专门性、独立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2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
复性③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①教师的劳动任务相当复杂②三、艺术性和创造性。
艺术性:①表现在课堂教学艺术上②在德育工作具有艺术性四、主体性和示范性示范性①由学生具有模仿天性所决定②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示范性的原因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②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③教师是一代新人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二、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①教育部门上虽然是不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②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扶持三、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又称“师德”是职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4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 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特殊属性: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深藏于习性之中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
③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④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师爱岗敬业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合力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 四、促进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有利于社会公教师职业理想\ 6以集体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谦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为具体内容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师德的优越性和先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特殊表现;道德是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师德的来源和基础,是与师德相一致的。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一、性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专升本)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原则、规范、范畴、主体和职业道德教育、修养、评价等。
二、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积极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迅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三、要求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
第二部分教学(面授)时数教学内容学时绪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1第一章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 2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第三章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2第四章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2第五章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2第六章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2第七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第八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2第九章教师的心理品质 1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2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第十二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总计24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课题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二、教学要点第一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推行素质教育是应付各种挑战的需要)二、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决定于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适应于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借鉴于国外教育改革的共同做法;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核心、灵魂与重点。
第二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二、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n《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命题范围和考试题型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
(6分)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师劳动的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如思想品质的教育),对有些教育的对象(如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反复进行,耐心细致,长期坚持。
同时,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分)(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p30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它涵盖了职业人员(即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在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
职业道德是促进人们自我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特点:道德意识的高尚性;道德行为的榜样性;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技术规范侧重于职业操作的方式、程序等等,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道德规范反映的是职业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
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得教师的两类职业行为规范即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相互重叠。
比如,板书工整、仪态端庄等等,就既是教师的技术规范,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教书与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人格(道德品质、境界等)本身就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劳动工具。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抽象性、普遍性程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原则,二是主要规范。
8.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p49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9.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二是典型的职业性。
在常见的几个原则的提法中(如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等,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
最符合这两点要求的是乐教敬业,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也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最能符合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客观依据。
乐教敬业:环境之乐(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劳动对象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劳动方式之乐(自由度大,思维空间广阔);劳动成果之乐(教师不同,教师教出了好学生,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
乐教敬业的含义和意义:含义: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
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
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既是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
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邓小平关于只讲奉献的两个可以,两个不行的论断)意义: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
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
所以,规范是很多的。
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要求,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4.教师在从事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规范: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三、教师义务、教师良心与教师公正的含义1.义务:一般的说,义务就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就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2.义务的类型:法定义务,道德义务。
法定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也即国家在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并用强制力保障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及他人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具体分为:作为的义务(积极义务)不作为义务(消极义务)道德义务:是道德活动主体意识到的在实践中必须履行的道义责任,也即由一定的道德原则、信念、规范、舆论所支持的义务,或者出于自身的信念,或者出于道德舆论的压力,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所承担的一种道义责任道德义务特质:1.道德义务的精神性2.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3.道德义务的意志性。
道德义务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义务蕴含于教师的法定义务中,并通过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出来。
我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法定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确立教师道德义务的重要性:1.可以减少教育活动中的冲突,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2.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4.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教师义务感的养成:必须从养成教师义务感做起。
教师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并努力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