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大全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1-5)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2)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 (5)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 (12)实验四放线菌和真菌的制片、染色和形态观察 (16)实验五酵母菌形态观察与死活细胞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0)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编写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微生物以其微小的形体广泛地分布在自然环境的各个角落,包括空气、土壤、水、动植物、人体的体表和某些脏器。
在有人群活动的场所,特别是人口密度相对大的一些地方,如:商场、影剧院、会议室、教室、实验室等都会散落着细菌的营养体、芽孢和霉菌的孢子。
只不过因为它们体积太微小(细菌的大小在1~10μm之间),远远低于人肉眼的分辨极限(人眼的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0.25mm,即250μm),而看不见它们,但它们确实真实存在。
由于空气、器具、器皿、人体体表等处缺乏微生物进行繁衍所需要的足够水分和营养物,它们只是“暂居”于此。
一旦满足它们的营养要求,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它们将迅速地生长、繁殖,其“子孙后代”将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眼可见的群体——菌落。
不同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差异很大,人们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对它们进行表观的判断和认识。
不同环境条件中栖息的微生物有所不同,有些是对人无害的腐生菌,有些是致病菌,有些则是改变条件才可致病的条件致病菌。
本实验是对初学者的入门实验,通过从实验室内空气、实验者的头发、皮肤、手指、钱币等处取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37°C培养1~2天,可验证微生物的存在,并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一、实验器材1.培养基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溶液和试剂无菌水。
3.仪器和其他用品灭菌湿棉签,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镊子,废物缸等。
二、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确证在实验室内的空气、器、物和人体体表上存在着微生物。
2.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2009.7一、《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并掌握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
2.在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和方法。
4.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实验室意外处理方法1.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由于微生物学实验是以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引起实验人员的自身感染或实验室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因此,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则,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
(1)试验前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发生错误,提高实验效率。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还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非必需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带入实验室的物品应远离操作区,放在指定的区域。
(4)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嬉戏,应保持实验室的安静、整洁和有序。
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饮水和进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头、面部,防止感染,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
(5)实验中注意节约试剂,爱护仪器,避免有菌材料的污染,如有传染性材料污染桌面、地面、手、衣服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作适当处理。
(6)用过的污染物品应放到指定的地点,经专人消毒灭菌之后再进行清洗,切勿乱丢或冲入水池中。
禁止将本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实验室外。
需送温箱培养的物品,应标记清楚后送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后应将桌面整理清洁,试剂、仪器放回原处,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打扫卫生,关好水、电、门窗。
(8)离室前脱下工作服,反折放在指定的地方;双手在2%来苏液中浸泡5min左右,再用肥皂、清水洗净,方可离开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指导
二零零六年十月目录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 3实验二细菌形态的观察 ---------------------------------------------------- 4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 5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7实验五细菌的芽胞染色 ---------------------------------------------------- 8实验六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10实验七霉菌的形态观察 --------------------------------------------------- 12实验八细菌大小的测定 --------------------------------------------------- 14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血球板计数) -------------------------- 16实验十培养基的配制------------------------------------------------------- 19实验十一消毒与灭菌------------------------------------------------------- 21实验十二稀释平板计数及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 27实验十三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30实验十四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 30实验十五比浊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 31实验十六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附划线分离法)33实验十七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计数 ---------------------------- 35实验十八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36实验十九纤维素分解试验 --------------------------------------------------- 37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目的: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2、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型和放线菌染色装片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放线菌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实验守则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扎实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牢固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协作攻关的优良作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实验质量和实验室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教材,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实验操作中的主要步骤和环节。
2.非必要的物品不要带入实验室,必须带进的物品应放在不影响实验操作的地方。
3.实验时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
4.许多微生物有潜在的致病能力。
实验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培养的微生物进入外界环境,并保证所培养的微生物不受污染。
①实验室内严禁餐饮。
②实验前洗手并用酒精棉球擦拭手和台面。
③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菌体间交叉感染或致病菌对人体造成危害。
④在进行接种操作时,要关闭门窗,以防止空气对流,要尽量减少走动和讲话,以防止尘埃飞扬和唾沫四溅。
⑤用过的带菌吸管、滴管、玻片、涂布棒和移液器枪头等,用酒精或来苏尔等浸泡以后再进行清洗。
⑥离开实验室之前要用肥皂洗手。
⑦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携带出实验室。
凡需进行培养的材料,都应注明菌种名、接种日期、处理方法及操作者姓名(或组别),放在制定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如发生培养菌的器皿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菌液污染实验台面或其他物件时,应及时用3%的来苏尔或5%的石炭酸液擦拭消毒。
6.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以确保仪器的安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并做好使用记录,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7.按时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及时的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实验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则需记下每次的实验结果,以便分析。
清晰填写实验报告作业,科学阐述实验结论。
8.节约水、电,适量取用药品等耗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第一次实验课内容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实验目的与要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
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
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
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是研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科学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探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实验的常见内容和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1. 常见(1)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将微生物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提供适宜的环境因素使其生长繁殖。
利用孵育箱或培养皿进行培养,观察微生物的孢子、菌丝和菌落等形态特征,通过分离与鉴定,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利用培养皿或发酵罐等装置,监测微生物在不同时间内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上的不同阶段,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潜时期、对数期、平稳期和死亡期等。
(3)微生物的代谢分析:通过测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如酸、气体、酶等,分析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生物工艺和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
(4)微生物的遗传分析: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株或利用遗传标记技术,研究微生物的基因表达、突变和遗传传递等现象。
例如,利用PCR技术检测微生物的特定基因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水平。
2. 微生物学实验方法(1)杀菌与消毒:在进行微生物实验前,需要对实验器材、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杀菌和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菌的污染。
常用的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酒精喷雾消毒和过滤器材消毒等。
(2)无菌技术:在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时,需要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常用的无菌技术包括细菌装液的操作在无菌台上进行,采用无菌培养皿、培养基和工具,以及穿戴无菌手套等措施。
(3)微量液体处理:有些微生物实验需要处理微量的液体,如微生物菌液的接种、稀释和移液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微量吸管、微量移液器和微量离心机等微量操作工具,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统计分析:微生物学实验的数据分析通常需要进行统计处理,以确定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显著性差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皖南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2006年5月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课是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对讲课内容的明白得和体会,并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并把握微生物学的差不多操作技术,培养独立摸索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成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每次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操作中注意点及其理论依据,幸免或减少错误发生。
二、在实验过程中,应持严肃认确实科学态度,并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刻。
三、在微生物学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严格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四、实验结果须真实记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如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应探讨缘故,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要写出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微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因此必须严格贯彻“无菌观念”,防止实验中自身感染和环境污染是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最重要原则。
一、尽量不带个人一辈子活、学习用品入实验室,必要的用具带入后,应放在远离操作的位置。
二、进入实验室后穿上工作衣,离室时脱下反叠带走。
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有秩序,不得高声谈笑,随便走动或拆卸仪器、搬弄标本。
三、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严禁用嘴吸移液及润湿标签,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头面部及躯体其他暴露部位。
四、如遇不慎而打破菌种管或使有菌材料污染皮肤、衣物、桌面等情形,应赶忙报告指导教师,切勿隐瞒或自行处理。
五、被污染过且需要回收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物应用完后赶忙投入已预备的消毒液中,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槽内。
六、爱护公物,节约试剂材料,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私自带走。
如遇仪器、用品损坏,应报告指导教师并按规定予以赔偿。
七、实验完毕,整理桌面,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最后离开的同学应注意关好水电、门窗,洗手后离室。
实验一自然界与人体的微生物检查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在空气、物体表面及正常机体表面的分布,增强消毒及无菌操作的观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以及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一)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二)观察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三)掌握压滴法制作标本的方法。
(四)通过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二、实验仪器、材料光学显微镜,目测微计、物测微计,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细菌、示范片,活性污泥混合液等。
三、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图1)和光学原理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1.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
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
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 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º)。
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
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
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
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装在镜臂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臂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2.光学系统及其光学原理1图1 显微镜的结构(1)目镜:每台显微镜备有3个不同规格的目镜,例如,5倍(5×)、10倍(10×)和15倍(15×),高级显微镜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20倍(20×)的。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指导
4.停止加热,待压力表的压力降至零位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注意:当压力不为零时,不能开盖取物否则由于压力突然下降,容器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而发生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二)高压蒸汽灭菌
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架相平为宜。
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内装培养基或小的三角瓶),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汽流通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瓶口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温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棉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三、材料与仪器
(一)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
(二)缓冲葡萄糖肉汤培养基试管垂直;缓冲葡萄糖肉汤半固体培养基试管垂直;缓冲葡萄糖肉汤固体培养基试管斜面;缓冲葡萄糖肉汤固体培养基平板;察氏培养基试管斜面;察氏培养基平板。
(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试管架、浆糊、标签纸、恒温培养箱等。
(六)显微镜用后处理
1、上升镜筒,取下载片。
2、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然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和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4、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1.一、目的: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
(37 ℃倒置培养24 h)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察细菌。
3.三、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1.标记。
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4.观察结果。
5.五、结果6.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类型特征描写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3接种室(不流动空气30min)洗手前洗手后头发屑指甲垢实验台门把1.六、思考题: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型有区别吗?试解释。
2.通过本实验,在防止培养物的污染和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你有何体会?3.4.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使用原理:光镜的几种物镜中以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尤其适用于微生物学研究。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编写组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淮安 2004目录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 (1)第一部分基础实验实验 1 培养基的配制 (3)实验 2 消毒和灭菌 (7)实验 3 土壤的稀释分离、纯化及无菌操作技术 (10)实验 4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14)实验 5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17)实验 6 细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7 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24)实验8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7)实验9 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29)实验10 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 (32)实验11支原体、衣原体的形态观察 (34)实验1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6)实验13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39)实验14 霉菌的形态观察 (42)实验15 细菌大小的测定 (45)实验16 细菌数目的测定 (48)实验17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V.P.反应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糖发酵试验) (52)第二部分应用性实验部分实验18 酒精发酵及糯米甜酒的酿制 (56)实验19 抗生素抗菌谱及抗生菌的抗药性测定 (58)实验20 微生物菌种保藏 (61)第三部分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实验21 食用菌的抑菌实验 (66)实验22 酸乳的制作和酸乳生产菌的分离实验 (68)实验23 泡菜的制作以及乳酸菌的分离 (69)实验24 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菌的筛选 (72)实验25 蛋白酶生产菌的筛选与鉴定 (74)实验26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纯系分离 (76)实验27 PDA培养基的微波灭菌研究 (78)实验28 蛋白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80)实验29 松菇母种培养基的研究 (82)第四部分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测评基本实验技能的检测 (84)实验设计及实施能力的测评 (86)后记 (88)《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学时46学分 2.5课程性质必修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微生物学的教学而开设的。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各论自学提纲……………………………………………59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验一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综合性实验)……………………60
实验二常见抗原抗体反应(综合性实验)………………………67
实验三细胞免疫检测I:细胞因子的检测(设计性实验)………86
1.皮肤破损:先除去异物,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净后,涂2 %红汞或2 %碘酊。
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5 %鞣酸或2 %苦味酸。
3.化学药品腐蚀伤: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 %硼酸溶液洗涤中和。如受伤处为眼部,经上述步骤处理后,用橄榄油或液体石蜡1~2滴滴眼。
三、细菌动力的观察(悬滴法)
许多杆菌、弧菌具有鞭毛,有动力,在液体中能从一个地方较快速地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一般球菌无鞭毛,没有动力,但受到所处环境中液体分子的冲击而仅呈位置变更不大的颤动。
四、电镜观察细菌的菌毛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重要途径。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将免疫学的16学时实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包括了解天然免疫的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的检测;常见体液免疫检测指标的设计,使学生能较熟练应用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术,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基本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为了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与科研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第二部分我们开设设计性实验:市场有某一生物制剂有免疫增强作用,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在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证实某产品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设计,掌握与了解常见细胞免疫的检测技术和应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特点、应用、淋巴细胞分离记数技术、淋巴细胞增殖等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菏泽学院生命科学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微生物学教研室2016.03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复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是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的,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其由机械装臵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显微镜性能的优劣,不单是看它的总放大倍数,更重要的是看它分辨率的大小。
分辨率(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
最小可变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其中D=λ/2NA,λ为光波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
可见缩短光波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
而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素是镜口角(α)和介质的折射率(n),NA=n*sinα/2。
n水=1.33 ,n空=1,n香=1.52 ,n玻=1.515,香柏油和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光线通过不发生折射,可见油浸系不仅能增加视野的照明度,还能增加物镜的数值孔径,从而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三、实验器材1.菌种球菌、杆菌、细菌三型玻片标本(7片)。
2.溶液或试剂香柏油、乙醚、乙醇3.仪器及用品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操作步骤1. 显微镜的放臵:略偏左、离桌缘约10cm。
镜检时姿势要端正。
2. 调节光源:3. 观察(1)低倍镜观察(2)高倍镜观察(3)油镜观察:①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约(或使载物台下降)2cm,油镜转至下方;②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加一滴香柏油;③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调节器,徐徐上升载物台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乎与标本相接;升高聚光器开足光圈,调节照明使视野的亮度合适;④用粗调节将载物台徐徐下降,至视野中出现物象后再用细调节调节清晰。
⑤利用推进器移动标本,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4. 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①擦净镜头上的香柏油;a 先用擦镜纸擦去油镜头上的香柏油;B 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乙醚酒精混合液将镜头擦2—3次,擦去镜头上的残留油迹。
微生物通用技术指南
微生物通用技术指南1. 无菌操作技术
- 正确使用无菌操作台
- 培养基和器皿的无菌处理
- 无菌接种和转种技术
2. 显微镜观察技术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
- 制备固定染色和活体染色样品
- 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技术
3. 培养基制备技术
-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 选择性和差异性培养基的制备
4. 菌种纯化和保存技术
- 平板划线分离法
- 连续稀释法
- 菌种冷冻保存和活化技术
5. 生化鉴定技术
- 革兰氏染色
- 生化反应试验
- 自动化生化鉴定系统的使用
6.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 纸片扩散法
- 肉汤稀释法
- 自动化药敏分析系统的使用
7. 分子生物学技术
- 基因组DNA提取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 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
8. 生物安全和废弃物处理
-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废弃物的适当处理
- 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
以上是微生物实验常用的一些通用技术指南。
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还需要掌握相关的专门技术和方法。
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玻璃器皿清洗、包扎与常用灭菌技术 (3)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 (8)实验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及纯化 (11)实验四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4)试验五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17)实验六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20)实验七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3)实验八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25)实验九乳酸菌的检测 (28)实验一玻璃器皿清洗、包扎与常用灭菌技术【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棉塞制作的目的、原理及方法;2. 学习并掌握玻璃器皿清洗及包扎方法;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4.了解其它常用消毒灭菌技术原理及技术【基本原理】棉塞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杂菌污染,二是保证通气良好。
因此,棉塞质量的优劣对实验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大多数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
玻璃器皿的包扎方法正确合理,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有效防止杂菌的污染。
玻璃器皿包扎好后,一般用高压蒸气灭菌法进行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100℃以上的高温,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此外,常见灭菌方法还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对空间灭菌常使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喷洒消毒灭菌药剂等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用品】棉花,试管,培养皿,纱布,三角瓶,棉线,量筒,牛皮纸(或旧报纸),LDZX-50KBS 立式高压蒸气灭菌锅,常用灭菌用具、药剂等等。
【方法步骤】一、棉塞的制作正确的棉塞要求形状,大小,松紧与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完全适合,过紧妨碍空气流通,操作不便;过松则达不到滤菌的目的。
制作过程见图1,包括取棉花、整理、折角、卷紧、成形、塞试管等步骤。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8个
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部分) 授课学期: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学会制作棉塞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配制的一般原则2.高压蒸汽灭菌原理强调温度而非压力三、实验材料及用具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马铃薯,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用具:试管,三角瓶,铁架台,烧杯,量杯,玻璃棒,锅,天平,药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线绳,高压灭菌锅四、实验方法与步骤称量→溶解→定容→调PH→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注意强调1.琼脂等药品添加注意事项(牛肉膏,高氏一号,PDA)2.分装时的注意事项并示3.灭菌加水→装料→加盖→排气→升压→保压→降压→无菌检查五、实验演示1.培养基分装方法2.棉塞的制作3.试管斜面的搁置六、作业与思考实验报告分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500ml 40斜面余三角瓶高氏一号培养基1500ml 30斜面余三角瓶PDA培养基2000ml 60斜面余三角瓶淀粉水解培养基1000ml 8斜面余三角瓶同时灭无菌水待用“多多益善”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及常见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
2.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油镜的使用原理图1-2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
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
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
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
微生物实验指导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它具有微生物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养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1)适当组分和比例的营养物质;(2)适宜的pH值;(3)合适的渗透压;(4)保持无菌状态。
所以培养基是培养微生物所必需的最主要材料。
培养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工作者的主要技术操作之一。
一、实验目的与耍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分离、培养微生物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一) 培养基的种类根据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三类: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半合成培养基:由一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一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
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的。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2%左右的凝固剂。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一0.5%凝固剂。
微生物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其次为明胶),又叫洋菜、冻粉。
它不是一种营养物质,只能被极少数种类的细菌分解利用。
琼脂是从海藻中(主要是石花菜)提取而制成的。
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复杂的多糖硫酸酯钙盐,琼脂是一种可逆性胶体,在常规浓度下加热到96℃以上即成溶胶状态,融化的琼脂,当温度下降到42℃以下,又凝固为固体。
表3-1 琼脂与明胶特性比较(二)实验材料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03,MgS04·7H20、FeSO4·7H20、等。
2.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干热灭菌箱、细菌过滤器、紫外线杀菌。
3.其它:天平、牛角匙、电炉、1N HCl、1N NaOH、pH试纸、刻度搪瓷杯、量筒、漏斗、漏斗架、玻棒、带玻璃珠的三角瓶、带棉塞的无菌试管、无棉塞的空试管、培养皿、吸管、各种包装纸、防水纸、绳索、棉花、标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黄文芳张松编著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一部分基础实验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内容:1.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配制。
2.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
3.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lmol/L HCl、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漏斗、漏斗架、胶管、止水夹等。
三、操作步骤(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其配方如下: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20g,水1000mL,PH7.4~7.6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
牛肉膏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随后放入热水中,牛肉膏使与称量纸分离,立即取出纸片。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己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足所失的水分。
3.调pH 检测培养基的pH,若pH偏酸,可滴加lmol/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范围。
若偏碱,则用lmol/L HCl进行调节。
pH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
应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培养的观察。
但是供一般使用的培养基,这步可省略。
5.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
分装时可用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而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l/5,灭菌后制成斜面。
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6.加棉塞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制作的棉塞。
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度要合适,四周紧贴管壁,不留缝隙,才能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通气的作用。
要使棉塞总长约3/5塞入试管口或瓶口内,以防棉塞脱落。
有些微生物需要更好的通气,则可用8层纱布制成通气塞。
有时也可用试管帽或塑料塞代替棉塞。
7.包扎加塞后,将三角瓶的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
若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则应以5支或7支在一起,再于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用绳扎好。
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8.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于121.3℃湿热灭菌20min。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故人冰箱内暂存。
9.摆斜面灭菌后,如制斜面,则需趁热将试管口端搁在一根长木条上,并调整斜度,便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
10.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使用,或贮存于冰箱或清洁的橱内,备用。
(二)高氏l号培养基的配制高氏1号培养基是用于分离和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
其配方如下: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NaCl 0.5g,K2HPO4·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15~20g,水1000mL,pH7.4~7.6。
l.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其调成糊状,再加至少于所需水量的水,继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其完全溶解。
再加入其他成分依次溶解。
对微量成分FeSO4·7H2O可先配成高浓度的贮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0mL中加入1g的FeSO4·7H2O,配成浓度为0.01g/mL的贮备液,再在1000mL 培养基中加入以上贮备液1mL即可。
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如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琼脂溶解过程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
2.pH调节、分装、包扎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
(三)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马丁氏培养基是用于分离真菌的选择培养基。
其配方如下:K2HPO4 1g,MgSO4·7H2O 0.5g,蛋白胨5g,葡萄糖l0g,琼脂15~20g,水1000mL,自然pH。
1.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称取各成分,并将其溶解在少于所需的水中。
待各成分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体积。
再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水溶液,在1000mL 培养液中加入以上孟加拉红溶液3.3mL,混匀后,加入琼脂加热融化,方法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
2.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配制。
3.链霉素的加入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将培养基融化后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才能加入。
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配好的链霉素溶液保存于-20℃),在100mL 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0.3mL ,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合链霉素30μg。
四、注意事项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不同培养基各有配制特点,要注意具体操作。
五、实验报告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名称、数量,并图解说明其配制过程,指明要点。
六、问题和思考l.配制培养基有哪几个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3.试设计实验对饮料进行无菌检查。
实验2 消毒与灭菌一、干热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干热灭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学习干热灭菌的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蛋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少,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要高(160~170℃),时间要长(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干热灭菌使用的电烘箱的结构如图2-1。
图2-1 电烘箱的外观和结构A.外观B.结构1.温度计;2.排气阀;3.箱体;4.控温器旋钮;5.箱门;6.指示灯;7.加热开关;8.温度控制阀; 9.控制室; 10.侧门; 11.工作室; 12. 保温室; 13.电热器;14. 散热板; 15.搁板(三)器材培养皿、试管、吸管、电烘箱等。
(四)操作步骤1.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烘箱内,关好箱门。
物品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电烘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2.升温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烘箱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绿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
当温度升至100℃时,关闭排气孔。
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温度,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直至达到所需温度。
3.恒温当温度升达到160~170℃时,恒温调节器会自动控制调节温度,保持此温度2h。
干热火菌过程。
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
4.降温切断电源、自然降温。
5.开箱取物待电烘箱内温度降到70℃以下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
电烘箱内温度末降到70℃,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五)实验报告思考题l.在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2.为什么干热火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要高,时间要长?请设计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效果比较实验方案。
二高压蒸气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高压蒸气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学习高压蒸气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
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2—1),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表2—2),三是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
1g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
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气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气的温度。
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3)1kg/cm2=98066.5Pa;1Ib/in2=6894.76Pa.一般培养基用0.1Mpa(相当于15 Ib/in2或1.05kg/cm2),121.5℃,15~30min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
例如含糖培养基用0.06Mpa(8Ib/in2或0.59kg/cm2)112.6℃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
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以0.1Mpa,121.5℃灭菌20min即可,而盛于大瓶内的培养基最好以0.1Mpa,122℃灭菌30min。
实验中常用的非自控高压蒸气灭菌锅有卧式(图2-2,A)和手提式(图2—2,B)二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本实验以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锅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有关自控高压蒸气灭菌锅(autoclave)的使用可参照厂家说明书。
图2—2A 卧式灭菌锅图2—2B 手提式灭菌锅1. 安全阀;2.压力表;3.放气阀;4.软管;5.紧固螺栓;6.灭菌桶;7. 筛架;8.水(三)器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皿(6套一包),手提式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切勿忘记加水,同时水量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
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
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气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
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锅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
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