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及其逻辑起因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 方债 务
城投 债
成因 风 险. . 政策建议 。。 _

进 入 2 1 年 ,随 着 地 方 政 府 融 资 平 台 的数 量 和 规 模 的 飞速 0 1
发 展 , 地 方 政 府 债 务 危 机 的 问 题 越 来 越 引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由 银 监会 召开的 2 1 0 0年 第二 次 经 济 金 融 形 势 分 析 通 报 会 议 披 露 ,至 20 09午 末 ,地 方 政 府 融 资平 台 贷 款 余 额 为 73 _ 8万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7 .% , 占 一 般 贷 款 余 额 的 2 .% ,全 年 新 增 贷 款 30 0 4 04 . 5万 亿
研 究 ,0 4 8 2 0 ()
加 深 波 动 (.8 ) 、 回 凋 均 衡 ( .8 、 ( . 9 的 情 形 。 04 4 一8) 一8 ) 3 04
以此 说 明 : 出 现 随 机 冲 击 时 , 制 度 因 素 短 期 波 动 会 加 剧 偏 离 长
期 均 衡 ,经 济 开 放 度 和 经 济 金 融 化 则 会 以 (3 8 、 (089 一. ) 一.4 ) 8
“ 治 单 位 ” 带 有 了 “ 济 个 体 ” 的 属 性 。 同 时 , 地 方 政 府 之 政 经 间存 在 着 激 烈 的 竞 争 关 系 ,如 何 更 多 更 快 的 争 取 到 资 源 为 本 地 的 发 展 服 务 是 官 员 们 必 须 解 决 的 问题 ,而 通 过 发 行 债 券 来 解 决 资 金 的来 源 ,可 以 为 地 方 发 展 争 取 到 宝 贵 的 资 源 和 时 间 。 而 通 常 的 城 投 债 的 发 行 期 限 一 般 为 5l 一O年 , 本 届 政 府 完 成 建 设 项 目 的 借 款 可 能 要 下 一 届 政 府 来 偿 还 ,这 也 增 加 了 地 方 政 府 不 计 代 价 的 借债 冲动 。 3 宏观经济背 景 . 20 0 9年 为 了 应 对 经 济 危 机 , 我 过 推 行 了 4万 亿 的 经 济 刺 激 方 案 , 中 央 计 划 投 资 11 亿 ,其 余 由地 方 政 府 自 筹 ,在 “ .8万 保 增 长 ” 的 旗 帜 下 ,地 方 政 府 掀 起 了 一 轮 基 础 建 设 投 资 的 浪 潮 , 但 是 地 方 政 府 自身 的 财 政 根 本 无 力 负 担 如 此 大 规 模 的 建 设 , 由 此 带 来 了地 方 政 府 负债 的大 量 增 加;另外 , 经 济 危 机 的压 力 下 , 在 国 家 放 松 了对 房 地 产 市 场 的 管 控 ,也 放 松 了 对 地 方 融 资 平 台 的 监 管 ,为 地 方 政 府 大 量 发 行 城 投 债 创 造 了 条 件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

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对控制地方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从而为实现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看,地方官员的政绩导向、风险转移、设租与寻租行为是导致政府支出的不断扩大,进而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方向:国有经济、国债理论与政策。

一、引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已是个老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存在地方公债和地方借款,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发行了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维护金融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其支付缺口,这一时期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有较大的增长,1998-2005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发行的99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中约1/3转贷给地方政府使用。

2008年年底,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70%即28200亿元要由地方政府筹集,再加上地方的配套资金以及地方政府的自行投资,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非常大,这样以国债转贷、发行城投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形式出现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出现了超常规增长。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表明,截止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

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估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

地方政府债务在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推动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发行、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不断暴露,如举债缺乏规范、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产生腐败等。

同时,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还会影响政府的信用,增加坏账风险,恶化社会信用环境;会影响投资效果,延缓经济复苏;加大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其健康运行,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

地方政府负债形成原因

地方政府负债形成原因

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1、转轨时期地方政府过于庞大的事权与有限的财权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地方债务风险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近年来,中央财力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

199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2%,2004 年上升为54.9%,2008年这一比例53.3% ;而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3年的28. 3%下降到2004 年的27. 7%,2008年这一比例为21.3%。

中央财政比重提高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比重下降,这也是地方财政近几年普遍反映困难的原因之一。

适当集中财力和财权,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必要的,但如果集中的程度过大、速度过快,必然会对基层财政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经济发展任务不断加重,地方政府层级越低增加开支的压力相对越大,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如出口退税改革)虽然在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在客观上却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与事权和开支相比,地方政府的财源明显不足,因而不得不举债度日。

2、地方行政层级过多,地改市后财源匮乏。

目前,我国行政架构由中央-省-市-县-乡(镇)5级组成,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过多不仅导致行政效率不高、财政供养人口负担过重,而且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源受到很大制约。

一大批“地改市”是由过去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的地区行署变为一级地方政府;还有一部分是从原来的县或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这些新兴的地级市,一方面,行政机构扩充扩编,人员福利待遇升级,财政负担加剧,城市基础设施也亟待建设;另一方面,其所拥有的财源又十分有限,经济基础薄弱。

3、地方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行政机构繁杂、人浮于事。

地方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地方政府的作用与市场作用的关系尚未理顺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地方政府仍然做着许多本应由市场、由企业去做的事情。

地方政府职能越位必然导致其债务负担不断加剧。

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1、财政金融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综合实力飞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国内疫情防控、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国内消费力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要想继续完成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就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各地在资金的投入上一直高居不下,大量的资金入场确实可以满足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需求。

然而,单纯依靠税收补给财政,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为了保持当下经济增速,我国地方政府必然会因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各种债务,这些债务问题也将给地方的发展带来各种问题。

文章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对策建议引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乏力、支出刚性需求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有效地支持了“六稳”“六保”工作,为拉动投资和促进国内国际大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通过相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的举措,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限额管理和风险处置,夯实了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制度基础,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可持续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推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的逐年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以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1.1城投债技术性违约与非标产品实质性违约交替发生,城投平台风险逐步暴露近年来,在公共财政债务接近偿债高峰期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加大以及强监管态势延续,导致存量城投债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城投债刚性兑付的情况开始被打破。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操作上从摸索到逐渐规范,近期邀请来自全国的18家单 位的专家学者参与,历时近2年,反复修改、讨论,最 后由财政部、中央财大、中咨协等单位专家评审通过后 ,报中咨协审查批准,以中咨协2023第4号公告《地方 政府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指南》(T/CNAEC 02042023)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我国地方政 府债务分析
2022级会计 学2班 杨婕
经济法
目录
经济法
为了应对多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分别从财政、货币两方面采取了积 极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债务总规模的膨胀,成为宏 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促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地方政府债务 潜在风险大,其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因 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控制 1、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具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的信用凭证, 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清理甄别认定 的非债券形式专项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大部分地方 政府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三是许多地区的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四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
经济法
该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实施方案》编制、评审、申报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对 提高专项债券申报质量,申报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标准 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财政部提出,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广东财贸在专项债咨 询领域将持续发力,拓宽服务链条,加强政策研究,结 合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项债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与解决途径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从2018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仍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1.1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不合理性地方政府是通过外部融资来进行项目建设和内部发展的。

但由于与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足,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进行债务融资的行为非常普遍。

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地方债务发行和管理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为了筹措项目资金而采取不合规的做法。

1.2 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任务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会自负盈亏,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承担了项目建设和收益分配的责任。

地方政府在承担高利贷压力的同时,还要努力地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1.3 金融环境紧缩金融环境的紧缩可以限制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进而造成地方政府融资难度加大,投资项目建设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去寻找更高成本的借贷来源,导致贷款利率增加。

二、解决途径2.1 强制调整地方政府融资模型中国政府可以尝试强制调整地方政府融资模型,通过引导地方政府走向健康融资方式。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法律框架以保护投资人的权益,采取合规和透明的模式进行借贷交易。

2.2 明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责任,加强财政的协同作用中央政府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不会过重。

同时,应该建立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使其能够共享国家的财政道路。

2.3 推进政府资产负债率的下降政府资产负债率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机制,其中,减少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收入以及建立政府的资产池都能帮助政府资产负债率降低。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当前提升政府资产负债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结论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极其复杂,解决途径也需要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政策安排。

政府债券发展历程和相关思考

政府债券发展历程和相关思考

政府债券发展历程和相关思考政府债券是政府借款的一种工具,是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向公众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

政府债券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国家财政和金融体系的变迁,也折射出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本文将从政府债券的起源、发展历程、风险与收益以及相关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府债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政府债券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

早在公元前2400年的巴比伦,就有记录了政府发行债券的历史。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革,政府债券的形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中国,政府债券的发行始于清朝的光绪年间。

当时,清政府通过发行外债的形式筹措资金,以支持国家的建设和改革。

在民国时期,政府债券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用于支持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随着中国的解放和改革开放,政府债券的发行逐渐规范化,并且成为了国家债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现代,政府债券已成为了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标准化金融产品,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发行和交易。

在国际上,政府债券的发展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多样性的特点。

从最初的传统债券到现在的各种衍生债券,政府债券的发展已成为了金融市场中的一种主流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政府债券的类型和品种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成为了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

政府债券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政府债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直接影响着政府债券的风险和收益。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也在不断调整和修订,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变化。

政府债券的利率风险和通胀风险也是政府债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政府债券的利率和通胀风险也在不断变化。

政府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利息收益和资本收益两部分。

政府债券的利息收益主要取决于政府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政府债券的利息收益也在不断变化。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财经纵横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富禹豪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如今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地方政府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偿还压力及管理压力。

而且自2018 年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 2018 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通知》(财预[2018]34 号)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主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债券;债务监管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131-02一、前言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证GDP稳定增长和保持经济发展势头,以及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开展各种城市建设项目,而这迫使政府进一步增加了投融资规模,政府债务水平也就逐年递增。

随着地方经济增长的需求扩大,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借贷,以期在一定时间里增加财力,满足建设需求。

但在借贷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存在短时性、违规举债、无序举债和不科学举债,积累了庞大的债务。

2017年底,中国政府债务达到29.9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为13.4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为16.47万亿。

同年GDP总额为82.71万亿,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6.2%。

从一方面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还在逐步扩大,各级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现象。

到了2017年3月底,审计署审计的16个省、16个市和14个县,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与2013年6月底相比,政府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余额增长87%。

以上统计数据均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显性债务,如果考虑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拖欠项目工程款等形式变相举借的各种隐性负债,地方政府负债则极为有可能已经超越了100%的政府债务率警戒线,其形势不容乐观。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此背景下,我的文章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实际状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了42.4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1万亿美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据了63%。

按照中国官方的分类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前者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领域的融资,后者则是政府为特定用途发行的债务。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规模呈增长趋势,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归结如下几点:1、多样化的政府融资方式政府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一个必要手段。

政府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发行债券或筹款,而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等中介渠道向债权人融资。

由于政府间接融资的成本比较高,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采用了直接融资,即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2、资金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加。

当地政府计划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经济发展项目时,政府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3、地方政府奖励机制过去几年里,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在竞争,争相引入外来投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奖励制度,鼓励当地民众或外国企业投资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和低成本的借款,以此来吸引投资。

这导致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承租人的风险管控能力,极易导致债务问题的产生。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入手,分析了政府融资需求、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和地方政府权责不清等因素。

在对策建议方面,本文重点提出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和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

这些对策旨在帮助地方政府规范债务管理,降低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加强监管、控制规模和优化结构成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关键路径。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对策建议、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总结。

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成因和对策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来源单一、财政支出过度、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强财政监管、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财政监管是防止地方政府财政乱象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等措施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控制债务规模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过度扩张的关键,应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加强债务审计监督,避免财政风险。

优化债务结构则是提升地方政府财政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应该通过转变融资结构、加强债务管理等方式来改善债务结构,确保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分析一、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财政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来填补财政缺口,从而导致债务不断增加。

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比如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预算法》第20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28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

现实中的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公开或隐藏地,直接或间接地借了大量的债务。

本文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影响与对策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情况政府债务一般是指政府或者其所属的行政机构等举借的债务,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了严格地限制,但是当一级政府无力承担它所担的支出责任时,这时政府就存在了事实债务了。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规,但实际上,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度日或负债经营。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类型至少有四种,最大金额的是由地方政府出面担保或提供变相担保,为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提供方便--也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此外还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拖欠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拖欠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款等。

2010年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了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首次披露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审计署披露的情况显示,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政府,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

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广泛的担忧。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1. 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面临着大量的融资需求。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进行资金筹措。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目前地方政府融资主要依赖于两个渠道,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融资平台公司。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信用不足、债务限额、融资平台公司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相对受限,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非法途径进行大规模隐性债务融资。

3. 地方政府过度投资: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过分注重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投资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抢占性投资激增、无序竞争以及重复建设,给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4.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不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是发现隐性债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手段滞后等原因,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1. 财政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旦债务违约,将对地方财政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2. 经济发展受阻:地方政府债务的沉重负担会抑制地方政府的有效支出,影响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往往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进而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 金融稳定面临挑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引发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

4. 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导致大规模投资失利、企业倒闭、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摘要: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当前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长效机制,是加快推出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深层改革方案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国必需同步加快推进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强人大和公众对财政的监督力度,以建立起对地方财政发行债券的硬约束。

关键词:地方政府;发债;中央财政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266-01一、地方政府发债的起源市政债券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地方政府部门开始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具之一,其有效性在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的相关制度我国《预算法》规定:“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地方财政对债务提供担保也是被禁止的。

因此,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内,地方政府单独发债还不被允许。

三、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的经济合理性地方政府发债具有经济合理性。

首先,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地方政府会经常性出现临时地收支不平衡;其次,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造成了中央和地方在财权和事权上的不匹配,分税制前中央财政比重在22%左右,而目前却占到了55%左右,分税制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且由于目前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不尽完善,这使得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举债的方式。

四、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现状及弊端尽管法律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实际上,地方各级财政负债运营已经成为常态,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

中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及政策建议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地方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与经济转型、开发建设和政府财政管理等问题相关。

其一,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被投入到了传统产业,这些传统产业的增速已经放缓,而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却不断被新经济所占据,致使政府的财政支出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

其二,土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建设需要资产的大量投入,而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些建设项目,再加上土地市场的高昂价格,使得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土地开发建设。

其三,政府财政管理的问题。

在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分立较为明显,而地方政府的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土地出让和房地产税,这种依赖性非常明显,一旦碰到土地市场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萎靡,地方财政收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同时,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政绩压力,需要通过高投资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政绩,这些都是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

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其一,加强财政管理,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

对债务的规模、融资成本、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管和评估,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支持地方政府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防止单一模式的过度依赖和过度借贷。

其二,加强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的调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

针对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和土地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以通过房地产税改革、土地供应等一系列政策的调控,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压力得到缓解。

其三,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的投资方式。

政府要以市场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把资源投放到增加社会福利、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公共事业上,而不是过分依赖土地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力。
建立健全地方债务监管制度,明 确监管责任和监管范围。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和监督, 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加大对违规举债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违规成本。
预警指标的确定与监测
风险评估与分类
预警级别的划分与应对措 施
风险凸显阶段:近年 来,地方债务风险逐 渐凸显,债务规模过 大、债务结构不合理 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扩张阶段:地方政府通 过大规模举债来推动基 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 增长
风险积累阶段:地方债 务规模迅速扩大,债务 风险不断积累,对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潜在威胁
风险显现阶段:地方债 务风险开始显现,部分 地区出现债务违约情况, 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 心造成一定冲击
债务期限结构 不合理,短期 债务占比过高
债务资金使用 效率低下,存 在浪费和挪用
现象
债务违约风险 加大,对经济 社会发展造成
负面影响
债务规模: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可能引发违约风险 债务结构:地方债务结构单一,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 债务透明度:地方债务透明度低,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 债务监管:地方债务监管体系不完善,可能存在监管漏洞风险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筹集资金 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需求是地方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导致财政支出压力增大。
缺乏有效的债务管理机制,导 致债务规模失控。
财政预算软约束,容易引发过 度负债行为。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不明 确,影响财政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地方债务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增速将放缓 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债务风险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多元化融资渠道将逐渐形成,降低对传统银行贷款的依赖 政策支持力度将加大,推动地方债市场健康发展

从地方政府视角看影响地方债产生和化解的因素

从地方政府视角看影响地方债产生和化解的因素

从地方政府视角看影响地方债产生和化解的因素随着各地债务水平的不断攀升,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了解地方政府视角下的影响地方债产生和化解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就这一问题深入探讨。

首先,产生债务的因素非常多。

在地方政府视角下,可以归纳成五类:政策因素、投资因素、财政收支因素、地方收入因素和管理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影响非常大,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同时,不同地方也会制定不同的政策,例如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同样会对债务产生影响。

投资因素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近年来国家的“新基建”政策的不断推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应增加。

同时,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各地不断增加投资,但是投资效率并不高,因此就会导致地方债务的迅速增长。

财政收支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不够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负债的方式进行支出。

同时,对于财政开支进行不断的扩张,也会导致债务飞速上升。

例如近年来各地推行的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涉及到巨额开支,因此地方政府就只得通过借债进行支出,进一步助长了债务的问题。

地方收入因素也是影响地方债务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国家的税制不断变化,部分税收由中央直接分配给地方,而部分税收则要经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对于那些财政收入依赖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方,一旦中央财政发生问题,那么地方的财政收入也会急剧下降,这促使地方更加需要借债支出。

最后,管理因素也是产生债务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方政府中,管理不善、财务危机或腐败等问题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的问题容易被忽视,政府会进行财政支出而不是深入考虑财务情况,也就不容易去调节债务的风险。

针对地方债务的化解,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在地方政府视角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财政调整、产业转移、债务置换、资产重组和金融工具开放。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武亚琳 河南大学摘要: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收入呈下降趋势,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显现。

沉重的债务偿还压力,给中国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从目前经济状况来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关键在于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债务监督中图分类号:D625;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1-02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一)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分布不均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地方官员不得不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大量举债,直接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逐年增大。

由于偿债压力过高,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借新债的方法来偿还旧债,长此以往,债务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有些地方的政府债务已经是超负荷运转,债务负担非常沉重,容易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

(吴聚稳,2009)(二)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混乱当前政府债务的种类较多,发行方式也各不相同,难以统计,地方政府管理分散,但却是多个部门融资。

各部门间缺少一个统一的监督管理体系,造成了举债主体模糊且分散,管理十分混乱。

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和举债的盲目性,很大一部分资金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债务资金的投向不科学,规定也不够统一,大部分是根据政府的偏好和官员的需要来投入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平台不够统一,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够协调,最终导致信息传递不流畅,无法准确全面的了解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更无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控制。

债务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最终造成了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论地方政府举债

论地方政府举债

论地方政府举债简介地方政府举债是指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以满足公共项目建设和其他开支的需要。

在中国,地方政府举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方政府举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控制和监管。

1. 地方政府举债的原因地方政府举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公共项目建设和其他开支。

由于地方政府在财政赤字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传统的财政收入来满足需求,因此举债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首先,地方政府举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借助债务资金,地方政府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其次,地方政府举债可以改善民生。

债务资金可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地方政府举债可以推动地方政府改革。

通过债务融资,地方政府可以逐步实现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体系。

2. 地方政府举债的风险和问题然而,地方政府举债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控制。

首先,债务风险是一个关键问题。

地方政府举债可能导致债务负担过重,损害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高利息负担和还款压力可能使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

其次,地方政府举债需要注意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风险。

有些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当行为,滥用债务资金或投资亏损,导致举债项目效益不佳,损害公共利益。

此外,地方政府举债还可能导致资金紧张和竞争加剧。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债务融资,可能会出现恶性竞争和资金过度借贷的情况。

这样会导致部分地方政府无法及时偿还债务,产生连锁反应,影响金融稳定。

3. 控制和监管地方政府举债的措施为了控制和监管地方政府举债,保障债务风险的可控性,我提出以下几点措施:3.1 建立财政预算和债务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债务管理制度,明确负债额度、债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5E nterprise E conomy2011年第11期(总第375期)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及其逻辑起因□陈会玲[摘要]从形式上看,准市政债券和代发地方政府债没有遵循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本质上却属于财政性资金范畴,发挥着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可用“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统一归纳。

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非规范化制度属性;行政干预强烈;发行主体不是地方政府及其管理机构,而是具有债券发行权的“外壳”公司或组织;发行管理制度适用范围各异;发行条件相差悬殊等。

从外因分析,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是规避法律管制的产物;从内因来看,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职能扩张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国债转贷;逻辑起因[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1)11-0145-03[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运行模式研究”(批准号:20090201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会玲,武汉工业学院思政课教学与科研部副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

(湖北武汉430023)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forms,municipal bonds and issuing local government bonds on commission do not abide by the standardizedlocal government bond system,and in essence,they belong to the scope of fiscal fund,and play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bonds,which can be identically induced as “Chinese style local government bond ”,which indicate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 informal system attributes;strong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issuing subjects are “shell ”companies or agencies,instead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ir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issuing regulations differ in the suitable scope;issuing conditions are greatly different.In terms of external causes,Chinese style local government bonds are the results of evading statutory control;in terms of internal causes,they ar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local government function expansion brought about by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ese style local government bond ;national bonds in a way of lending ;logical cause一、引言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已趋于成熟,并发展为财政制度框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中国,由于历史和制度因素,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尚未建立。

严格按照地方政府债券的定义,中国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而从地方政府债券功能视角分析,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已经存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它在推动中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和促进公用事业方面功不可没。

二、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及其形式(一)何为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

在现有正式制度框架内,中国地方政府及其代理机构没有债券发行权限,不可能成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

从实际功能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已经存在且在政府的默许甚至鼓励下发展出多种形式,但主要有两种形式:“准市政债券”和代发地方政府债①。

所谓准市政债券,指为了规避正式法律制度禁止地方政府发债约束,地方政府通过一种曲折方式间接获得发债资格的一类债券。

一般通过建立地方投融资平台,如专业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等发行,它“介于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之间”[1],具有两者的共有特征。

形式上,这类地方政府债券是企业债券,本质上用于市政建设和公共产品或服务,所以取其有实无名的特性,名曰“准市政债券”。

代发地方政府债指由财政部通过国债渠道代理发行并代扣本息的方式发放的地方债。

债券冠以“ˑˑ地方政府(代发)”之名,并在银行间市场流通。

发行主体虽然是财政部,实质乃为支持地方政府市政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发展。

准市政债券和代发地方政府债在形式上没有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本质上却承担着解决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短缺职能。

鉴于两者内涵相同,可以用新概念“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统一归纳。

其内在旨意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146E nterprise E conomy2011年第11期(总第375期)即,其发行和管理不在国际上通行的正式制度之内,本国尚未立法,但受本国相关部门暂时承认或默许的一种临时性政策支持,执行着地方政府债券的职能。

(二)国债转贷的性质。

虽然国债转贷的资金来源于债券市场,但从国债转贷的性质看,它不属于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范畴。

1.国债转贷的约束软化。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为地方政府无偿使用国债转贷资金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虽然中央财政收入在分税制改革后占比份额的增加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和支配,但地方政府在事权增加财权减少的制度环境下存在严重的财政资不抵支现象,地方政府的有限收入往往使其在应付繁多支出事项时捉襟见肘。

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条件下,国债转贷资金正好可以弥补空缺,缓解地方政府的财力窘况。

因此,国债转贷是在中央政府的“父爱心理”和“补偿心理”动机下衍生出的具有软约束特性的资金。

2.国债转贷的政策性。

中国的国债转贷政策是在特殊的财政制度条件下弥补地方资金不足并配合中央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产物,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目前可行的政策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国债转贷具有临时性和政策性而不具备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特征。

在分税制前国债转贷不曾存在,近年来这一政策也被取消并由相对规范的代发债制度替代。

由于政策的弹性强、运作空间大,地方政府处于较强的谈判地位,会寻求机会将国债转贷资金游说为上级政府的拨款资金。

虽然代发地方政府债和准市政债券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政策性特征,但两者均纳入了相应的制度范畴,分别在各自的制度框架内运行。

3.国债转贷的非流动性。

除非特殊类型的债券②,普通的债券均可以在交易市场上流通。

代发地方政府债和准市政债券均在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流通,国债转贷不具备流通性。

国债转贷借助国债市场实现筹集资金功能,但最终仍体现为以商业银行为中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特殊借贷关系,其债务债权凭证不能在债券市场上相互转让流通。

三、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的特征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券相比,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非规范化的制度属性。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制度不仅包括由代理人设计并强加给社会的法律法规等外在制度,也包含“通过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发展起来的诸如习惯、伦理规范、良好礼貌和商业习俗等内在制度[2]。

即,广义的制度可以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两种类型。

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所赖以运行的一系列规则形成其特有的制度,但不具有规范性。

首先,法律制度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行规定外,地方政府预算按照财政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这显然是在法律层面强制性地限制了地方政府的发债权限,因此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不在正式制度内。

其次,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不具内在制度含义。

虽然目前地方政府采取隐晦的方式发行债券满足地方公益建设需要,但代发债“只不过是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急性措施,而非制度性安排”[3],准市政债券也仅仅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框架下的过渡性金融产品”[4],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一般地,多数内在制度的“特有内容都将渐进地循着一条稳定的路径演变”[5]。

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只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非稳定性特征足以不可能赋予其内在制度内涵。

综合这两条分析,实践中为满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而发行的债券,不论其具体形态如何,均具有典型的非规范化制度属性。

(二)发行主体不是地方政府及其管理机构,而是具有债券发行权的“外壳”公司或组织。

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地方政府未被赋予地方债券发行权限,不可能成为制度内的发行主体。

为使地方政府资金筹措合法化,唯一的方法是借助“外壳”替代发行债券。

外壳公司或组织是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

“准市政债券”的外壳是地方政府组建的融资平台公司,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城建开发公司[6]或信托公司;代发地方政府债的外壳为中央政府的财政部。

简言之,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是披着“外壳”的地方政府债券,形式多样而实质等同。

(三)两套发行管理制度。

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遵照所借“外壳”的债券管理制度,而不是统一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法规。

“准市政债券”的发行和管理制度遵照《公司法》和《债券法》等企业债券发行和管理的法定程序,并由授权机关(由国家发改委报国务院)审核批准。

代发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和管理制度基本上遵照国债管理的相关制度,而国债与代发地方政府债的信用等级存在显著差异,显然此两者也不适用同样的管理法规。

因此,本质属性相同的准市政债券和代发地方债券分别受不同法律制度的规约,不该适用同一法律制度的债券却处于相同的制度框架内。

(四)发行条件相差悬殊。

一般地,发行价格主要由发行主体的资信决定。

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的价格取决于真实发行主体的资信水平,与地方政府的资信水平关中国式地方政府债券及其逻辑起因147E nterprise E conomy2011年第11期(总第375期)系不大。

“准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为地方政府的下属企业,因此其资信水平低于地方政府,直接反映在债券定价上,表现为发行利率偏高。

地方债恰相反,发行利率基本上依照国债利率,偏低于实际利率水平。

譬如,2009年发行的代发地方政府债的最高利率只有1.82%,而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却为3.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