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测试Word版包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答案
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7章1、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 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 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 突然” 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
2、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C.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可以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3、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因为生物生存环境不同引起的变异不同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4、某小鼠群体中,A+、A、a互为等位基因,该种群基因型及个体数如表:
基因型A+A+A+A A+a AA Aa aa
个体数100 200 300 100 200 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学案(word版,54页)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
2020年6月26日05时05分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了里氏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2.地震发生时,当地学生在教室内避险的正确做法是()
A.遵守纪律,继续上课B.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C.双手抱头,就近在课桌下躲避D.从窗户爬出,避免拥挤
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三大部分组成。环绕器的主要科学探测任务包括火星表面和地下水冰的探测,火星土壤类型分布和结构探测,火星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变化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成分的调查和分析。环绕器搜集任务资料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遥感系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D.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专题可能是研究()
A.城市建设B.旱涝灾害C.商店布局D.交通布局
5.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除增加土壤图层,还得考虑上图图层中的()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干旱D.冻害
7.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但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①梅雨提前①农事活动较早①冷空气势力强大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8.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附4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附4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重、难点)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重点) 3.掌握我国海洋发展的相关战略及其内容。(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1)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及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2)范畴:
主要包括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洋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海洋文化利益。
[特别提醒]
从领海到公海,沿海国在不同海域管辖权限不同。权限逐步缩小。
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1)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的主张。
(2)范围:①我国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②公海、国际海底以及极地。
③我国船舶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享有过境通行权。
④我国海域分布众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a.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由岛、礁、沙、滩组成,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等组成,自古以来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3)意义:
①有利于扩大资源保有量。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特别提醒]
最先发现原则、历史习惯原则、充分考虑现状原则、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原则、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是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岛屿争端的基本原则,但上述原则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之处时,当事国须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等磋商。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4月月考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4月月考试卷1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4题。
1、最能代表现代欧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今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人口增长归根结底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社会生产力
D、人口自然增长率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
5、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湖北流往重庆
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8、人口增长的过渡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共同之处是( )
A、高出生率
B、低出生率
C、低死亡率
D、高自然增长率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9-10题。
9、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0、30年间该地城市化水平( )
必修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到答题卡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下列关于人口模式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模式属于“过渡型”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非洲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低
2.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右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 .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 .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 .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6章 自然灾害壤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6章自然灾害壤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县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后四川各地先后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地震预警信息。地震发生时,横波带来的破坏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大的地方①在人数较多的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①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①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2.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①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①地壳越稳定,破坏越大①震中距越近,破坏越大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3.热力图是采集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在百度地图上可视化显示。下图为某地某日11时核酸检测点的热力图。在百度热力图中运用()
A.GIS为用户计算核酸检测的时间
B.GIS为用户规划去核酸检测点的路线
C.RS为用户搜索最近的核酸检测点
D.BDS为用户查看核酸监测点的排队人数
下图为亚洲东部2020年12月29日11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由图可知()
A.我国大多数地方正在或将要经历寒潮天气
B.我国大多数地方有大风、降温、风暴潮过程
C.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为1015百帕
D.受赤道低压影响,藏南和川西为低压天气系统控制
5.此次天气过程中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灾情较两广地区小,其主要原因是东北()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6章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六)
一、选择题(每题5分 ,共60分)
以下图示意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 ,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 ,完成1~2题。
1.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2.工业文明阶段 ,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 ,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 ,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 ,素质提高
【解析】第1题 ,随着社会推进 ,智力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 ,故③为智力资源;工业革命后 ,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 ,②为矿产资源。第2题 ,工业文明时期 ,生产力快速开展 ,人们对空间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增强。
【答案】 1.D 2.C
(2019·安徽淮北一模)福建省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 ,武夷山南麓。以下图表示1988年与2019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读图 ,完成3~4题。
3.1988年长汀县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 )
A.沙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次生盐碱化
4.1988~2019年 ,福建省长汀县( )
A.退耕还林还草 ,生态环境改善
B.城市化开展快 ,耕地快速减少
C.林地破坏严重 ,环境问题加剧
D.裸地面积减少 ,生态恢复良好
【解析】第3题 ,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裸地面积大 ,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第4题 ,比拟两图可以发现 ,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 ,林地面积扩大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必修二1-2章练习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
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
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
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拉动农村消费
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
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
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
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
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C.
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
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六章第二、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Word版含答案
其次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作用及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太阳对它的引力供
应.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留意公式的适用条件. 3.知道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意义.
[同学用书
P 41]
一、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阅读教材P 36~P 38)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设行星质量为m ,行星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r ,则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m
r
2.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与行星的地位相同,因此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相同(设
太阳质量为M ),即F ′∝M
r
2.
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F =F ′,又由于F ∝m r 2、F ′∝M r 2,则有F ∝Mm
r
2,写成等式
F =
G Mm
r
2,式中G 为比例系数.
拓展延长►———————————————————(解疑难)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的理解
1.G 是比例系数,与行星和太阳均没有关系.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也适用于行星与其卫星间的引力. 3.该引力规律普遍适用于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
4.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沿两个物体连线的方向,指向施力物体.
1.(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供应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 (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是由试验得出的.( )
(4)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是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末期D.20世纪60年代
2.该国在20世纪末期的人口迁移方向最可能是()
A.城市到乡村B.乡村到城市C.乡村到乡村D.城市到国外
3.2019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再现全球最大购物日记录,单日交易额超2684亿人民币。与实体零售相比较,天猫网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交通、市场B.技术、交通C.成本、市场D.劳动力、市场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4.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高,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③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加强环境保护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所示时间段内,该地区()
A.人口合理容量持续升高B.人们生活水平降低
C.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7.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大小与下列因素呈负相关的是()
A.土地面积B.科技水平C.对外开放程度D.人均消费水平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2020-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模块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地理备课大师【全免费】
[核心知识回顾](教师用书独具)
一、人口的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时间上: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上:地区不平衡 ,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划分: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
(2)分布:兴旺国|家多为现代型;开展中|国|家为传统型 ,但有一局部正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中间类型.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开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
3.人口的迁移
(1)概念: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现象.
(2)分类:人口迁移根据是否跨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5.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一个地区或国|家利用本地及他地的资源 ,在现有的经济开展水平、科技开展水平、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生活消费水平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三种观点:乐观、悲观、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
6.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条件:合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水平、不阻碍未来人的生活质量.
(3)意义:影响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开展战略.
二、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土地利用: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导致同类活动的高度集聚.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13.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快且密集。若仅从风向角度考虑,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D.南北
《江西省主体功能区(2010~2020年)》将全省划分为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由于长期来的滥渔酷捕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与舟山渔场形成无关的是( )
A.寒暖流交汇B.大陆架广阔
C.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D.杭州湾潮汐显著
11.为降低我国铜资源的供给风险,应采取( )
①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进行铜矿业投资②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铜资源合作③减少对废杂铜进口限制④提升国内铜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 )
简述郑州市雾霾产生的人为原因及整治措施。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每年有770多万吨蔬莱来自外地,而这些蔬莱会产生230万吨的垃圾,比如土豆、白薯等根茎类蔬莱经常带着泥土一起进城,大白菜、大葸等蔬莱的根叶也有将近1/4要扔掉。自2016年4月开始,有“京城莱篮子”之称的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大力推广“净莱进京”,以减少垃圾为初级目标,将蔬莱可能产生的垃圾挡在北京市之外,并最终向标准化农产品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二练习第六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六章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图示内容为农耕,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而是改造自然。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
要是生态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答案:1.B 2.A
读下面“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a环节过程中的是()
A.水土流失
B.大气污染
C.地震
D.旱涝灾害
4引发酸雨的环节是()
A.a
B.b
C.c
D.d
解析:第3题,a环节为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此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第4题,酸雨是向环境中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的,故引发酸雨的环节为b。
答案:3.A4.B
阅读下面的漫画《耕者忧其田》,完成第5~6题。
耕者忧其田
) 与该漫画相关的主题是(5 B.资源浪费A.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森林破坏D.C.) (漫画主题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6.
公平性原则A.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该漫画反映了该地没有很好,导致耕地减少。第6题:第5题,这幅漫画反映经济的发展占用大量的耕地,解析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地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6.C
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30分,每题1.5分)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据图可以总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
A.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分布密度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越齐全
3.下列部门中,丙和丁最可能不共同具备的是:
A.CBD B.三甲医院C.五星级饭店D.家用电器销售
柠檬性喜温暖、耐阴、怕热、不耐寒,因此适宜在冬暖夏凉的亚热带地区栽培。2002年以来,重庆市万州区对柠檬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柠檬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然而,与其他地区柠檬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州区太龙镇自2017年以来,柠檬严重滞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2017年以来,万州区太龙镇柠檬严重滞销的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需求减少B.物流业发达
C.劳动力成本高D.交通不便
5.可促进重庆万州柠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扩大柠檬种植面积B.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引进其他农产品,实现多种经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家计划将北京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非首都功能逐步移迁到雄安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成立雄安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B.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
D.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洲联盟成员国?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2、下列哪一种自然灾害更容易在山区发生?
A.飓风
B.地震
C.洪水
D.火山喷发
3、下列哪一种气候类型是由洋流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极地气候
4、下列哪一种农业类型是亚洲的主要农业类型?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5、下列哪一种动物主要生活在森林中?
A.狮子
B.大象
C.老虎
D.长颈鹿
二、简答题
6、简述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61、简述亚洲的气候特点。
611、简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6111、简述非洲的农业类型及特点。
简述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特征。
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不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A.纽约
B.伦敦
C.巴黎
D.东京
2、下列哪一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台风
3、下列哪一种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A.海豚
B.企鹅
C.鳄鱼
D.河马
4、下列哪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台风
5、下列哪一种气候类型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气候类型之一?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极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二、简答题
6、简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请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8、请简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不是欧洲联盟成员国?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俄罗斯
2、以下哪个地区不是欧洲联盟的官方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是我国东部两地土地利用现状,读图回答1、2题。
1.若两图都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地资源适宜进行立体开发
B.甲地地形比乙地平坦
C.乙地不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
D.甲地要继续增产粮食,就要靠扩大耕地面积
2.若乙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
①湖泊调节径流能力下降②洪涝问题更频繁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河口三角洲减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④
读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
③“环境决定论”思想表现最突出
④大规模耕作、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B.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河北省三河市为通州区供应天然气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 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B.江苏C.山西D.海南
9.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②跨流域调水
③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损耗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11、12题。
1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减少产品种类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青海省B.河南省C.湖南省D.广东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14.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据此回答15、16题。
15.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
A.先污染,后治理B.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进行
C.认识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注意保护
D.注重环境保护,达到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16.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18.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 .经济效益 B .社会效益 C .环境效益 D .国家间利益
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 19、20 题。 19.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 .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 术导向型工业
C .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 企业
D .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 海地区
20.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B .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 2020 年,区域森林 覆盖率要从现在的 22%增长到 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 21、22 题。
21.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 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大气污染
22.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途径还有( )
A .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 表径流
B .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 灾害
C .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D .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 二、综合题(共 56 分) 23.(14 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 中 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 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 30% 的 CO 2 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 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 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 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 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 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下图为 “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 事 件 频 发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
_。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 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 。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 ×1012
千克;造成大气圈 CO 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