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虚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与虚构
有人说学生作文必须真实,理由是如果搞虚的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弄虚作假,长大怎么得了。
也有人说作文应该进行编造,否则就会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受到压抑,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总之,大家各有各的说法。
其实,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写得真实是可以的。
而对于稍大点的孩子,不一定要求他们的作文绝对真实,要允许进行适当的虚构。
只要能表现出真情实感,就不必拘泥于“事实”。
通过作文,让他们逐渐掌握虚构的本领,努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说起虚构,难免要牵涉到写作中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所谓生活真实,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
倘若作文时只按生活原样描摹,文章必然会平平淡淡,甚至于连桌子在左边、床在右边这样的小事都是依原样记录,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死水一潭,毫无灵气。
日久天长,作者的写作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艺术真实则要求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鲁迅先生曾说过,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拼凑起来的角色。
德国一位作家也说过:“文学应该比我们眼见到的世界更完备,更集中,而且具备预定的目的和更深刻的用心。
从不折不扣的意义上说,文学艺术是人生的花朵。
”意思是说,怎么能把人物表现得充分就怎么写,只要文章有
需要就可以这样写。
笔者曾编过一本台湾小学生作文选,惊诧地发现,那里的孩子写起作文来无拘无束,让人感叹。
在一篇《假如我是整容大王》的作文中,小作者写道:“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要把鹤的脑袋换给狐狸,这样狐狸就不能骗小动物了。
我还要把鹤的腿换给蚯蚓,因为蚯蚓成天呆在泥土里,好伤心。
有了那双长腿,它们就能看外面世界的精彩了……”还有一篇《发刑》:把理发比做上刑台,大师傅手里拿的是“刑具”,一个劲地在“我”的头上玩“减法”,玩过了,还要让“我”受“水刑”“烘刑”。
所有刑法都用过后,“我”忽然感觉到舒服极了,对着镜子一照,里面竟是一个帅气的小小男子汉,那就是“我”呀!想象力在这里得到极大的发挥,这就是艺术真实。
虚构无疑要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虚构是真情实感的升华,是高尚的思考,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一首小孩子写的儿歌,说海边的椰子像姑娘一样站在海风中,举着手臂,像是想采摘天上的月亮。
如果没有想象力,是不可能升华到这一步的。
曾读过这样一篇小孩写的散文,有一句话至今难忘:“奶奶,我打着雨伞走进森林,会不会变成蘑菇?”下雨天,一个小小的孩子,打着一把大大的雨伞,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森林里的蘑菇。
多么美妙的意境。
这样的想象正是源自生活。
笔者从事写作多年,无论是写小说散文还是童话,几乎没有一篇是从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生活中照搬过来的,大多是让生活素材在头脑里产生“化学变化”,不断进行想象与合成,直到感觉满意才动笔写出来。
我们总要求文章要写得生动、鲜明,而生动和鲜明是靠想象力支撑的,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灵感”,让想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开出美丽的花朵,让他们的思维闪现新的亮点。
一位作家曾说过:“做人要老实,写作要狡猾。
”这里所说的狡猾,不是贬义的那种狡猾,指的是写文章的手法要机智聪慧。
文章总是平淡无奇,别人就没有兴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