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一 词 多 义
•
马鞭子 (名词)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第二段:
吃一顿;或许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通“饲”喂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美好(的品质) 表现在外面 尚且;相等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 尽其才, 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的象征意义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一系列 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 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 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我们母亲洒 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 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 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 有一圈彩色的鬃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 的九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有才能的人。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在上文横线上填上确切的文字。 其真不知马也。 2.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3.从上文的阅读中,围绕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2000年湖州市)
伯乐识马
韩愈(768 -824)
唐代诗人,散 文家。字退之, 河南人,人称 “韩昌黎”。曾 与柳宗元一同 倡 导“古文运动” , 居“唐宋八大家” 之首。
•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 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 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 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 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 部侍郎。 • 唐宪宗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宫殿供养。有一天, 殿中夜放光明,早朝时群臣都向皇帝祝贺,只有韩愈 不贺,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 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 《祭鳄鱼文》 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五年 (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 后转吏部侍郎。 •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 礼部尚书。
马——成语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 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 汗马功劳 、驷马难追 、千军万马 、 人欢马叫 、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
“ 伯 乐 ” 与 千 里 马
并驾齐驱
骐骥一跃
马——成语故事
1.指鹿为马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 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二 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问左右人, 有的怕赵高,说是马,有的不说话。也有说 是鹿的,后者都遭到赵高的暗算。从此群臣 都怕赵高。见《史记· 秦始皇本纪》。后以" 指鹿为马"等比喻颠倒黑白。《醒世恒言· 钱 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 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 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 “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 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
生字词
乐( lè ) 祗( zhǐ ) 辱( rǔ )
骈( ) pián
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
接连,连续 《战国策》 早晨 过问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
同“价”,酬金 同“环”,环绕 回头望
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马在中国文化中是吉 祥、忠勇的象征,素为 国人所钟爱。据说在我 国各地与马有关的地名 数量之多仅次于龙!
千 里 马 伯 乐
杰出的人才 能发现赏识任 用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 才的统治者
食 马 者
托物寓意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中心思想
• 提问: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 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 明确: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 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提问:本文中“伯乐”“千里 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 别任用人才的人(圣明的君主) • 千里马:比喻人才。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试题选
世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 -----------,然后有千里马。------------,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市、衢州 市。 )
一词多义
食马者 通“饲”喂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食不饱 吃
一词多义
策 其
鞭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它,代指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 通“饲” 才美不外见
喂
通“现” 表现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其真无马邪
通“耶” 表示疑 问 相当“吗”
文章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其真不知马也”
•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语句是什 么?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 • 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评分标准:有正确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满分。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
马——歇后语对对碰
(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3)马儿伸腿----出题 (4)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5)马散笼头----自由自在 (6)马上耍杂技----艺高 (7)马尾巴栓豆腐----提不起来 (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谚语
(1)人有措手,马有失蹄 (2)人奔家乡马奔草 (3)马行十步九回头 (4)马屁拍在马腿上 (5)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6)牛头不对马嘴 (7)好马不吃回头草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槽枥( cáo lì )
一食( shí) 粟( sù )石(dàn ) 食马者( sì ) 见( ) xiàn 邪( yé )
第一段:
即使 故虽有名马: 只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嘉兴市、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
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通“饲”,喂养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怎么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说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层 层 递 进
wenku.baidu.com
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 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说马 吗?
• 要准确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 就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作者渴望什么?他 对什么进行了讽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 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 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的现象,表达作者的怀 才不遇之情,和强烈的 愤慨和控诉。
• 作者认为伯乐与千里马的 关系怎样?请用原句回答, 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 才,否则,人才就会 被埋没。有人才等于 没有人才。世上缺乏 的不是人才,而是发 现人才的人。
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 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千里马:“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草地”作 为一个统一的生活环境或客观条件,同样会有不 同的结果:同样的家庭、同样的重点班级,同样 设备的企业,有的可以成才,有的一事无成,有 的大有作为,有的被淘汰,有的壮大发展,有的 被迫倒闭。(自身不努力) • 伯乐:《马说》当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 赏识?(不靠他人) • 食马者: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要限制人才 的发展方向。 • 机遇:等待机遇、抓住机遇,勇于表现。 • 大环境:公平、和平、发展
中考试题选
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露B. 食不饱,力不足 吃 C.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D.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三段: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面对 其真无马邪? 难道;通”耶”,相当于” 吗”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
归纳整理:
通假字: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通“才”,才能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声明自 己不会遁迹山林。相继依附 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 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 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 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 有”之叹。
“说”:是古代的一 种议论体裁,通常以托物 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 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
• 作者认为认为千里马重要,还
是伯乐重要?
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 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D.苏轼 随遇而安 造福百姓
拓展
• 如果你是千里马现在怀 才不遇,你认为怎样才 能被伯乐发现赏识? • 如果你是伯乐,你有哪 些发现千里马的好办法?
相当于“吗”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一 词 多 义
•
马鞭子 (名词)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第二段:
吃一顿;或许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通“饲”喂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才美不外见: 才能和美好(的品质) 表现在外面 尚且;相等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策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 尽其才, 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的象征意义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一系列 的象征和寓意。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 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 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我们母亲洒 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 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长长的 颈项,显得伟岸无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边缘 有一圈彩色的鬃毛,引颈长啸,发出动听的和谐 的九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
有才能的人。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在上文横线上填上确切的文字。 其真不知马也。 2.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3.从上文的阅读中,围绕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2000年湖州市)
伯乐识马
韩愈(768 -824)
唐代诗人,散 文家。字退之, 河南人,人称 “韩昌黎”。曾 与柳宗元一同 倡 导“古文运动” , 居“唐宋八大家” 之首。
•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 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 连遭失败,仕途坎坷。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 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 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 部侍郎。 • 唐宪宗崇信佛法,迎接佛舍利入宫殿供养。有一天, 殿中夜放光明,早朝时群臣都向皇帝祝贺,只有韩愈 不贺,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 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先后作 《祭鳄鱼文》 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元和十五年 (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 后转吏部侍郎。 •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 礼部尚书。
马——成语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单枪匹马、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 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 、走马观花 、快马加鞭 、 汗马功劳 、驷马难追 、千军万马 、 人欢马叫 、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
“ 伯 乐 ” 与 千 里 马
并驾齐驱
骐骥一跃
马——成语故事
1.指鹿为马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 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二 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问左右人, 有的怕赵高,说是马,有的不说话。也有说 是鹿的,后者都遭到赵高的暗算。从此群臣 都怕赵高。见《史记· 秦始皇本纪》。后以" 指鹿为马"等比喻颠倒黑白。《醒世恒言· 钱 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 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 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 “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 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 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
生字词
乐( lè ) 祗( zhǐ ) 辱( rǔ )
骈( ) pián
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
接连,连续 《战国策》 早晨 过问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
同“价”,酬金 同“环”,环绕 回头望
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马在中国文化中是吉 祥、忠勇的象征,素为 国人所钟爱。据说在我 国各地与马有关的地名 数量之多仅次于龙!
千 里 马 伯 乐
杰出的人才 能发现赏识任 用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 才的统治者
食 马 者
托物寓意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
中心思想
• 提问: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 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 明确: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 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 提问:本文中“伯乐”“千里 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 别任用人才的人(圣明的君主) • 千里马:比喻人才。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石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试题选
世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 -----------,然后有千里马。------------,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市、衢州 市。 )
一词多义
食马者 通“饲”喂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食不饱 吃
一词多义
策 其
鞭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它,代指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 通“饲” 才美不外见
喂
通“现” 表现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
其真无马邪
通“耶” 表示疑 问 相当“吗”
文章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其真不知马也”
•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语句是什 么?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 • 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评分标准:有正确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满分。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
马——歇后语对对碰
(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3)马儿伸腿----出题 (4)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5)马散笼头----自由自在 (6)马上耍杂技----艺高 (7)马尾巴栓豆腐----提不起来 (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谚语
(1)人有措手,马有失蹄 (2)人奔家乡马奔草 (3)马行十步九回头 (4)马屁拍在马腿上 (5)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6)牛头不对马嘴 (7)好马不吃回头草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槽枥( cáo lì )
一食( shí) 粟( sù )石(dàn ) 食马者( sì ) 见( ) xiàn 邪( yé )
第一段:
即使 故虽有名马: 只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嘉兴市、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
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通“饲”,喂养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怎么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马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说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层 层 递 进
wenku.baidu.com
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 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说马 吗?
• 要准确理解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 就必须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 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 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 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 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作者渴望什么?他 对什么进行了讽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 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 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的现象,表达作者的怀 才不遇之情,和强烈的 愤慨和控诉。
• 作者认为伯乐与千里马的 关系怎样?请用原句回答, 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 才,否则,人才就会 被埋没。有人才等于 没有人才。世上缺乏 的不是人才,而是发 现人才的人。
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 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千里马:“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草地”作 为一个统一的生活环境或客观条件,同样会有不 同的结果:同样的家庭、同样的重点班级,同样 设备的企业,有的可以成才,有的一事无成,有 的大有作为,有的被淘汰,有的壮大发展,有的 被迫倒闭。(自身不努力) • 伯乐:《马说》当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 赏识?(不靠他人) • 食马者: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要限制人才 的发展方向。 • 机遇:等待机遇、抓住机遇,勇于表现。 • 大环境:公平、和平、发展
中考试题选
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露B. 食不饱,力不足 吃 C.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D.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三段: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才”,才能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面对 其真无马邪? 难道;通”耶”,相当于” 吗”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
归纳整理:
通假字: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通“饲”,喂
• 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示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其真无马邪
通“才”,才能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 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 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 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 的他,终未被采纳。声明自 己不会遁迹山林。相继依附 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 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 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 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 有”之叹。
“说”:是古代的一 种议论体裁,通常以托物 寓意的手法,陈述作者对 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
• 作者认为认为千里马重要,还
是伯乐重要?
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 古人?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 C.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D.苏轼 随遇而安 造福百姓
拓展
• 如果你是千里马现在怀 才不遇,你认为怎样才 能被伯乐发现赏识? • 如果你是伯乐,你有哪 些发现千里马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