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通用)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
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
《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说》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杂说四·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祗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文言现象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马说》全文与翻译
《马说》全文与翻译《马说》全文与翻译导语: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马说》全文与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原文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是辱没在低贱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不能表现在外面,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主旨句;点明中心)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被埋没的具体表现)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文章主旨】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2023年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整理
2023年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整理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确定都不生疏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出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行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觉千里马。
千里马常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常有。
所以,即使是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由于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妙的素养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根据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熟悉千里马啊!解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觉人才的人)。
初中文言文:《杂说四·马说》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杂说四·马说》原文译文赏析《杂说四·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祗辱一作:只辱)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仅仅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准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觉人才的人)。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
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祗(zhǐ):仅仅。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
《马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韩愈《马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赏析:《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更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全篇几乎始终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只摆出活生生的事实却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这已经可以说是诗的写法了。
更巧妙的是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不可缺少的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尽管读起来是一篇散文,但仔细品评,却俨然是一首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抒情诗。
文章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可这个命题本身就不合逻辑。
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自然界存在着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
所以有人曾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
不可否认,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他这句话是错误的。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原文及翻译《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读了马说原文,马说原文及翻译您知道吗?本内容由小编跟大家分享《马说》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论说文。
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作者: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只: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马说》原文和翻译
《马说》原文和翻译《马说》原文和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说》原文和翻译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马说》原文及课下注释
《马说》原文及课下注释【课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1、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祗():只是。
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4、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5、一食:吃一顿。
6、或:有时。
7、食():通“饲”,喂。
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8、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9、且:犹,尚且。
10、策之:鞭打马。
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道,正确的方法。
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
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4、临:面对。
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练习】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完整版)《马说》
《马说》韩愈【文学常识】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原文】(附停顿)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注音】祇(zhǐ) 骈(pián)死槽(cáo)枥(lì)尽粟(sù) 一石(dàn)【解释词语】(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表现。
《马说》原文、词解及译文及结构分解
马说(唐韩愈)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一)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这样以后。
千里马:骏马,日行千里,是强调骏马跑得快。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这里指那些有素质和本领但没有被人发现的骏马。
而:表转折译文: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3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辱:屈辱,埋没。
奴隶:受奴隶主役使、地位低贱的人。
译文:所以即使有好马,只能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4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称:著称。
译文:(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二)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5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
食:通“饲”或:有时。
尽:吃尽、吃光。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谷子,6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食:喂,现在写作“饲”。
其:回指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马。
而:连词也:语气词,表肯定的语气。
译文: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它。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是:指示代词,这。
也:语气词,表停顿,强调“是马”。
能:才能,能力。
才美:才能和优点。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译文: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的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示出来,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犹,尚且。
常马:普通的马。
等:等同,一样。
可:能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也: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尾,与疑问代词“安”相配合,表示反问。
译文: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三)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9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鞭打它。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
古诗马说翻译赏析《马说》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前言】《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
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
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马说》原文及注释译文
《马说》原文及注释译文《马说》是中国古代一篇名言佳句的选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马的诸多说法和评价,此文献载于《孟子·公孙丑上》。
这篇文章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下面,我们将为读者带来《马说》的原文及注释译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原文马之初生,乍能乳也;马之初死,乍能行也。
以其初生之不及乳也,以其初死之未得行也,皆以其母之力也。
夫物或生死安能树之!故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马跃于檐上,死于地而无音则之。
三军可使有其志,而不能使其死也。
是故将之所为上,民之所为下也。
夫以一梁为柱,以千斤为石,民不重也;以一人为师,以千人为众,民不众也。
故不以力胜物,故能处上;不以多胜少,故能有功;是以圣人贵不贵,大不大,众不众,神不神,而民重之至于天,此之谓以明治人,以晦易之。
注释译文马出生后刚刚能吸奶;马刚刚死亡时也刚刚能行动,都依靠母亲的力量。
因此,物品的生死之恩皆由其类群性决定,而人们的地位区分则建立于人群中。
马跃上檐,跌落在地上,但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就像三军之中,将领可以让士兵跟从自己的意志行动,却不能让他们在战斗中随意献身。
因此,将领的地位高于平民,平民的地位低于将领。
举个例子:如果以一根木梁为柱子,如果用千斤(重量单位)的石头来作为支撑,人就不觉得那个柱子特别重;同理,如果用一个人作为老师,为千人讲授知识,人也不觉得那个老师特别累。
因此,我们不能仅靠力量去战胜万物,而是应该用以明理来领导人们,以晦暗来加深隔阂。
结论《马说》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文学箴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意味。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并从中获取启示。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愈《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韩愈《马说》原文及译文
韩愈《马说》马说作者: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赏析“说”是一种文体,本文题目的意思大多数教辅资料上都解释为“说说千里马”,可是我今天要推翻这个观点,把本文题目理解为“千里马的自述”,请大家跟着我这个思路去分析鉴赏。
作者韩愈所处的中唐正是朋党纷争,世人倾轧之时,他本人屡遭排挤和贬斥。
他也是一个有才能的文人,可以算是一匹“千里马”,。
那时社会状况却是“世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所以他才发出了“士之处此世,而忘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矣!”的感叹。
在这种状态之下,没有人去赏识他,于是他便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没错,世上不会缺少人才,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可当时统治者却没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于是作者就开始为我们描述他的悲惨境遇。
“祗辱”“骈死”二词就抒发了作者愤懑的感情,同时也写出了对“食马者”的厌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封建守旧者。 说天下无马的人” 寓指封建守旧者。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
讨论2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讨论2: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 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 对论点作概括论述, 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 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 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 “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不知马” 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开 关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故虽有名马, 辱于奴隶人之手, 死于槽枥 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而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 天下无马! 呜呼!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第 三 段 归 纳 全 文
痛斥 执策 者的 愚蠢 勾画执 策者狂 妄无知 的形象 作者厉声 反诘执策 者,表达 中心: 中心:其 真不知马
全文共151字,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全文共151字 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151 言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 言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借伯 乐和千里马为喻, 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 别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别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
课
后
练
习
根据课后练习六,请以“ 根据课后练习六,请以“伯乐相 马与毛遂自荐”为题,联系社会实际, 马与毛遂自荐”为题,联系社会实际, 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文。 600字左右议论文 写一篇600字左右议论文。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后练习
Shí 吃 Sì 喂养 吃尽 竭尽 能力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能够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6、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按照 用
策之不以 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 字的用法: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 A.虽然 虽然 B.即使 即使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故 有名马,
嘉兴市、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 嘉兴市、舟山市、丽水市、台州市)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后练习
中考试题选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通“饲”,喂养 A.食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驾驭, B.策 B.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怎么 C.安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 一食或 D.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韩愈 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 字退之,河阳(
孟州) 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 唐代散文家、诗人, 散文尤其著名,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 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 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 文运动”倡导者, 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 之首。自谓郡望( 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 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 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 又称韩文公, 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 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 收在《昌黎先生集》 收在《昌黎先生集》。
中考试题选
世有伯乐 千里马常有 -----------,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有千里马。------------,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能千里也? 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天下无马! 呜呼!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年金华市、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金华市、衢州 年金华市 市。 )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后练习 马说
扩展阅读
马价十倍
接连, 接连,连续 《战国策》 早晨 过问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 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
同“价”,酬金 同“环”,环绕 回头望
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 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关于“说”
请选择与“马说” 请选择与“马说”的“说”相同的选项。 相同的选项。 A.《说说我自己》 A.《说说我自己》不同 相同 B.《爱莲说》 B.《爱莲说》 C.《捕蛇者说》 C.《捕蛇者说》 相同 D.《说勤》 D.《说勤》 不同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
作者简介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后练习
中考试题选
1.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依次写出文中“----------”处应填入的语句。 依次写出文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A.才美不外见通“现”,表露B. 食不饱,力不足 吃 才美不外见 不饱, 才美不外 驾驭, C.策之不以其道 驾驭,鞭打 D.执策而临之 面对 执策而临 策 执策而 3.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指出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即使 故 有名马,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虽然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请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不以千里称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鞭打, 鞭打,名词作动词 鞭子, 鞭子,名词 它,代指千里马 它的
2、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求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扩展阅读
谢谢您,再见! 谢谢您,再见!
伯 乐 ” 与 千 里 马
“ “ “ “ “ “
难道,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实, 其实,表强调语气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3、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 Sh 吃(一顿) 一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 通“饲”,饲养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食不饱,力不足 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5、虽有千里之能 虽有千里之能
B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A 是马也,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是马也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乘奔御风,
B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 讨论1 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 讨论1: 各比喻什么? 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 千里马” “伯乐”: 伯乐”
寓指有才能的人。 寓指有才能的人。 寓指识才的明君。 寓指识才的明君。
评分标准:有正确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满分 评分标准:有正确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满分。
开 关
您的位置:>>马说> 您的位置:>>马说>课后练习 马说
中考试题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天下无马!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