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糖怎么不见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教学目标:1. 能了解糖的属性与特点。
2. 能简单了解糖在溶液中的变化。
3. 能够通过试验察看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教学重点:1. 糖的属性与特点。
2. 糖在溶液中的变化。
3. 学问的形象化与教学实践的联系。
教学难点:1. 同学能否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原理。
2. 同学能否察看出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 能否让同学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学问的理解。
教学准备:1. 砂糖。
2. 盐。
3. 玻璃杯。
4. 圆珠笔墨水。
5. 平板显示设备。
6. 话题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出示话题资源课件,向同学呈现是否喜爱吃甜食,并引导同学说出本身最喜爱的甜食。
引导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甜食会甜呢?二、科学试验老师向同学出示一盒砂糖和一盒盐,并询问同学“这两样东西有什么区分呢?”然后请同学拿来一杯水,斟入适量的砂糖,察看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老师可以借助平板显示设备,向同学呈现圆珠笔墨水加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试验,让同学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原理,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同学对科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问讲解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同学讲解糖的属性和特点,阐述糖在溶液中的变化。
糖是一种晶体固体,结晶有规定,越纯越透亮。
糖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由于水分子能够与糖分子发生作用力。
糖分子在水中向外释放出电子,使得水分子围围着电子的位置旋转,从而将糖分子分散到水中。
通过系统性的学问讲解,让同学建立稳定的学问框架。
四、学问串联让同学口头描述整个试验过程并归纳吸取与试验相关连的学问点。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把试验中的学问点串联起来。
例如,“我们刚刚通过试验了解到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到水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通过学问串联,让同学对科学学问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学问应用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察看四周的事物并归纳与糖分子相像的物质。
例如,同学可以通过察看雪花的结构,发觉糖分子和雪花的形态相像。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怎么不见了》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糖的消失实验 • 糖消失的科学原理 • 拓展实验与探究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课程总结与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
本次科学公开课的主题为“糖怎么不 见了”,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引导 中班幼儿探索溶解现象,激发他们对 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及安全注意事项。
小组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在 不同液体中的溶解现象,并记录观 察结果。
实验技巧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 的实验技巧,如搅拌、溶解、观察 等。
学生观察记录分享
观察结果汇报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描述糖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过程
。
记录表展示
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 中,通过展示记录表,让学生能
物质变化
学生认识到在溶解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的性质 没有改变。
学生在家实验建议
食盐溶解实验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食盐溶解实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 解过程,并与课堂上的糖溶解实验进行比较。
不同物质的溶解实验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物质(如小苏打、面粉等)进行溶 解实验,观察它们的溶解现象和速度,进一步加深对溶解 现象的理解。
够直观地看到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讨论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分析糖在不同液体中溶解速度的
差异及原因。
问题讨论与解答
问题提出
鼓励学生提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 如“为什么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等。
问题讨论
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通过 思考、分析和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让幼儿了解糖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知道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糖溶解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水、透明杯子、搅拌棒。
2.教学课件:糖溶解的动画演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糖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糖是什么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味道怎么样?”2.实验一:糖溶解在水中(1)教师将糖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糖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糖发生了什么变化?”(3)教师用搅拌棒搅拌水中的糖,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过程。
(4)教师提问:“糖为什么不见了?它去哪里了?”3.讲解糖溶解的现象(1)教师用课件展示糖溶解的动画,讲解糖溶解的过程。
(2)教师解释:“糖溶解在水中,是因为水分子和糖分子之间发生了作用,糖分子被水分子包围,逐渐消失在水中。
”4.实验二:糖溶解的速度(1)教师准备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糖,其中一个杯子加入热水,另一个杯子加入冷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杯子中糖的溶解速度。
(3)教师提问:“哪个杯子中的糖溶解得更快?为什么?”(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6.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看”游戏,让幼儿猜测哪些物品可以溶解在水中。
(2)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盐、沙子、面粉等,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哪些物品可以溶解在水中。
7.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力。
2.评估幼儿对糖溶解现象的理解程度。
3.检查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糖溶解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家长协助幼儿了解其他物品的溶解性,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糖怎么不见了》•适用年级:小班•科目:科学•教学目标:–通过现象引入,让幼儿意识到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帮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二、教学准备•教具:–糖–水杯–水–搅拌勺•素材:–图片或卡片显示糖溶解过程•教学环境:–教室桌面或实验台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让幼儿观察桌子上的一块糖,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糖怎么一会儿就不见了呢?”2.现象引入(10分钟)–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糖到哪里去了?”–带领幼儿共同观察一杯清水和一块糖,提问:“如果我把糖放到水里,糖会怎么样?”–让幼儿猜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3.实验探究(20分钟)–将一块糖放入一杯清水中,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糖的变化过程。
–引导幼儿思考:“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糖不见了?”–展示或以图片或卡片的形式展示糖溶解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糖溶解的原理。
4.讨论总结(1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所以糖不见了。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是什么?”“你们觉得溶解是什么意思?”–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解释,确保他们对实验结果有正确的理解。
5.教学反思(10分钟)–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活动的优点和可以改进之处。
–教师思考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困惑或理解错误的地方,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再说明。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认识糖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通过利用简单的实验,幼儿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糖溶解的过程,并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和进行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同时,通过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糖溶解过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糖溶解的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小班科学公开课《糖果消失了》教案
小班科学公开课《糖果消失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糖果是否消失2.能够探究糖果消失的原因3.能够简单地理解水的颜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水•糖果2. 教具•PPT演示三、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提前准备一些糖果,请孩子们吃掉其中一部分,并留存一小部分用于后面的实验。
2. 观察实验1.教师拿出透明玻璃杯,向孩子们展示。
2.孩子们观察玻璃杯。
3.教师接着向玻璃杯中加入水,并让孩子们再次观察。
4.教师将糖果放入玻璃杯中。
5.孩子们在观察糖果时,教师将玻璃杯的底部遮住,让孩子们无法看到底部。
6.教师问孩子们糖果是否消失了,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
3. 探究实验1.如果孩子们认为糖果消失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增加复杂性,让他们观察不同颜色的糖果是否消失。
2.如果孩子们认为糖果没有消失,教师可以让他们更换糖果,看看不同颜色的糖果是否有不同的结果。
3.当孩子们确定糖果消失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询问孩子们认为糖果为何消失了。
孩子们可以列出一些想法。
4.最后,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有颜色的液体,例如红色的食用色素,要求孩子们观察颜色液体的物体是否受到影响。
4. 总结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扩展学习,例如观察不同颜色的液体对物体有什么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是小班科学公开课的第一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以及思考和讨论,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实验时应注意教师的指导和安全。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原理与熔化的过程;2.发现糖溶解后的现象;3.锻炼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培养善于思考、勇于问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水、小勺、盘子;2.实验工具:温度计、钟表;3.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以小班儿童为对象,通过实验示范、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爱上科学。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利用教材《儿童科学》中的音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实验主题,让学生对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相信大家都喜欢吃糖吧,那么你们知道糖是怎么样的吗?我们通过今天的实验,来探究一下糖为什么不见了。
」2. 实验操作及观察(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用热水溶解糖的现象,并进行展示;2.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用具,并简单说明使用方法;3.学生自由操作并根据实验记录观察到的变化;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糖的变化,如:溶解的时间、颜色、形状是否发生变化等。
3. 教学总结及概括(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发现;2.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小结本次实验,用文字、图片、画图、口头等方式表达;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与概括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实验是一个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好机会,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现象,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保证学生的安全。
此外,在引导学生总结时,教师需要多给予学生积极肯定,并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容易探究科学知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本课程是针对小班幼儿开设的科学公开课,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糖宝宝的消失过程和探究导致它消失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糖宝宝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2.了解糖宝宝为什么会不见,以及消失的过程。
3.探究导致糖宝宝消失的原因。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内容一:了解糖宝宝的基本情况和特征1.自我介绍: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自我介绍,了解每个幼儿的名字和爱好。
2.介绍糖宝宝:老师向幼儿介绍糖宝宝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让幼儿对糖宝宝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二:了解糖宝宝为什么会不见,以及消失的过程1.观察糖宝宝:老师向幼儿展示一盘放有糖宝宝的盘子,让幼儿观察糖宝宝的数量和分布。
2.讨论: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糖宝宝会不见?”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3.进行实验:老师将一些糖宝宝放入盘子里,然后故意掉出一些糖宝宝,让幼儿观察糖宝宝的数量和分布,了解糖宝宝消失的过程。
内容三:探究导致糖宝宝消失的原因1.提问:老师提出问题:“哪些动物可能会喜欢吃糖宝宝呢?”2.观察: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牙齿特征,了解它们是否可能会喜欢吃糖宝宝。
3.团队合作:老师把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制作一些“食谱”,规定哪些动物可以吃糖宝宝,哪些动物不能吃。
三、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2.观察法:通过观察糖宝宝和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糖宝宝和动物的特征。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糖宝宝的消失过程。
4.团队合作法:通过分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掌握的知识和理解情况。
2.观察幼儿的实验和讨论过程,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观察幼儿的团队合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学目标1.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质;2.观察和描述糖溶解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糖、纸杯、搅拌棒、水、计时器;2.教材:小学科学教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或者引入小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对糖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会把糖放在水中搅拌,但过了一会儿,糖怎么不见了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2. 实验操作(20分钟)1.将一定量的糖倒入纸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用搅拌棒搅拌一分钟,观察糖的变化。
3.观察糖是否完全溶解,记录时间。
3. 观察记录(1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开始时的糖的状态、搅拌后的状态以及溶解所用的时间。
4. 分析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糖在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了吗?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解答。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实验得出的结论,强调糖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但完全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
并巩固学生对观察记录和实验现象的理解。
6. 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例如:“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题为《糖怎么不见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体验到糖的溶解过程,并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能够清晰地描述糖的溶解过程,并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糖”这个单词,理解其意义。
2.了解糖的来源和健康意义。
3.培育幼儿的察看本领和逻辑思维本领。
4.进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本领。
二、教学内容1.引出故事:老师先拿出一袋糖,问幼儿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大家纷纷回答“糖”。
老师说:“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糖。
”2.讲故事:老师叙述《糖怎么不见了》的故事,故事叙述了小明放学回家,想吃糖了,但糖不见了。
他找了妈妈、父亲,还找了小狗、小猫,最后才发觉糖是本身放在书包里的,让大家明白了要珍惜本身的物品。
3.讨论:老师带领幼儿们讨论故事中的问题,比如糖去哪里了,最后怎样才找到了糖,提出以后我们要如何珍惜本身的物品等等。
4.游戏:老师组织幼儿们进行游戏,游戏规定为三个孩子相互交换一件本身的物品,然后最后找回本身的物品。
5.评估:老师以“糖去哪里了”为题,让幼儿们进行书写练习,然后逐个朗读,检查幼儿们是否把握了故事大意。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谁会吃糖?”孩子们回答“我、我、我!”。
老师又问:“那么糖是什么?”,孩子们回答“好吃的东西”。
2.讲故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叙述《糖怎么不见了》的故事,其中包含一些重点词汇,如:书包、糖、找、小狗等。
3.讨论: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带领孩子们简单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理解糖的来源和健康意义。
4.游戏:老师让孩子们实践一下找物品的过程,游戏要求孩子们细心察看,磨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本领和察看本领。
5.评估:老师为孩子们细心制作了一份评估表,让孩子们针对“糖去哪里了”这个问题进行书写练习,并逐个朗读,检查孩子们的理解程度。
四、反思1.老师角色:在本次教学中,老师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同学的导航者,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孩子为主体的思想为引导,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互动性。
2.教学方式:本次教学重要采纳了听、说、思、写、学相结合,突出了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重视启发同学自主探究,发挥同学的自主性、自动性和制造性,使得同学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受,加强学习爱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研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蒸发现象和原因,了解水蒸汽产生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启发他们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糖怎么不见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研究:观察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逐渐变少,探究糖不见了的原因。
2.学习蒸发:介绍“水蒸汽”这个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蒸发现象和原因,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蒸发联系起来,探究糖为什么不见了。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糖变少的过程,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思考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所学知识点,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展开讨论。
3. 教学资源1.糖果:随机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糖果,来进行实验。
2.火柴、餐巾纸:用于实验演示。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清理教室环境,准备好实验所需物品。
2.检查学生的状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 教学步骤1.引入话题:老师拿出一些不同种类的糖果,放在桌子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糖果怎么不一样了呢?”2.观察研究:引导学生观察糖果的颜色、款式、形状和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思维,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糖果变化的根本原因。
3.学习蒸发:向学生讲解“水蒸汽”这个概念,即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升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烧水时,水壶外面为何会有水珠形成。
4.实验演示:老师拿出一个装了糖果的碟子,然后用火柴点燃碟子中心,让学生观察糖果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糖果在加热的过程中逐渐变少,并且出现了一些白烟,探究糖不见了的原因。
5.思考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分析糖不见的原因,总结蒸发的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糖怎么不见了”为主题,通过观察研究、学习蒸发、实验演示和思考总结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蒸发材料的消失有了一定了解。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糖不见了的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糖的特点,了解糖不见了的现象。
2. 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学习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物糖、水、杯子若干。
2. 实验操作表格。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糖和水,引导幼儿说出糖的特点。
2. 实验操作:(1)请幼儿将糖放入杯子中,观察糖的变化。
(2)请幼儿倒入水,观察糖的变化。
(3)请幼儿用筷子搅拌,观察糖的变化。
3. 分享发现: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观察?3. 幼儿在分享发现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清晰?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 如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实验,观察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实验过程和发现,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
2.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分享发现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延伸活动的完成情况。
九、教学建议:1.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醒幼儿注意实验操作。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课程计划:糖如何从课程计划中消失(反思教学)小班科学活动糖已经从教学计划中消失(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预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观察糖的变化过程在水中,能够使用我本人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我本人的发觉,加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考虑“糖如何消失”的咨询题。
合适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科学活动课程。
快来看看糖从课程计划中消失了。
事件设计背景有一天,潘确实带了两块糖。
活动期间,他吃了一块。
有些小孩看到他们想吃就像他想要的那样。
他没有放弃。
活动的完毕不仅仅是饮酒时间。
他担忧别人会抓糖。
在水玻璃。
当他想起他的糖时,他已经去了糖。
他发觉我说有人偷了他的糖。
我拿起杯子,发觉他已经用水将糖放入杯中。
我相应地设计了这个事件。
活动目的1.观察水中糖的变化过程,用本人的语言说出本人的话。
2.加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考虑“糖如何消失”的咨询题。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说出你本人的发觉。
困难:考虑“糖如何消失”。
活动预备没有人有一个小杯子,一块糖,一把勺子。
活动程序1.让小孩观察糖溶解过程并刺激小孩的兴趣。
看看座位上有什么?假如你把糖放入水中如何办?今天,老师要求你试着细心看看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
儿童的实验,观察和交流。
2.引导小孩观察溶出现象。
你刚刚看到糖在水里是如何消失的?它去了哪里?他确实走了吗?他如今变成了什么?儿童讨论交流3,总结。
今天我们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在水中消失并消失。
4.活动延期。
你明白还有其他的东西,如糖会溶解在水中吗?教学反思这项活动特别有利于指导儿童的好奇心,独立考虑,表达和其他适应。
但是,教学组织的方式仍有改良的空间。
这项活动能够分组,以加强儿童的竞争认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案概述本次小班科学公开课的主题是《糖怎么不见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糖的溶解和消失的现象。
1.1 教学目标•了解糖的溶解过程和条件;•发现糖的消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2 教学资源•糖•温水•冷水•平底玻璃容器•长竹签•温度计•实验报告纸•钢笔、彩笔等1.3 教学时间本次公开课的授课时间为60分钟。
1.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 1. 利用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当我们把糖放进水里,糖会消失吗?为什么呢?” 2.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糖的溶解和消失的现象。
步骤二:实验准备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糖、温水、冷水、平底玻璃容器等。
2. 学生分组,每组2-3人,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步骤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取适量的温水和冷水,倒入不同的平底玻璃容器中。
2. 将相同数量的糖分别加入温水和冷水中,搅拌均匀。
3. 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温水和冷水中糖的溶解情况。
4.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四:结果分析 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发现温水中的糖溶解较快,冷水中的糖溶解较慢。
2. 学生用彩笔绘制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
步骤五:讨论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糖在温水和冷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总结糖的溶解条件。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本次小班科学公开课教学以《糖怎么不见了》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探索糖的溶解过程和消失现象。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60分钟,按照教案步骤进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比较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糖的溶解过程和条件有了初步了解。
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观察和记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小组讨论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前言小班是学生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正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较为强烈。
因此,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科学公开课就是其中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方式。
下面将分享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指示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
2.学生能够探究和发现糖是如何消失的。
3.学生对于科学实验有积极、探究的态度。
4.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糖消失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学习目标的解释。
2.消失的糖。
3.糖水的调制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4.糖消失的探究的实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会通过课堂上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平时的消费品,以及其中的一些包含糖分的食品。
与他们讨论,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3.2 探究实践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杯糖水,并要求学生观察其中的糖颗粒,并思考糖颗粒消失的可能原因。
2.接下来,教师引领学生尝试自己制作糖水。
3.通过向糖水中加入酵母或发酵功能可能强的葡萄,如葡萄酒,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闻味和品尝来分析糖的消失之处。
3.3 总结教师会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糖会消失?2.糖水的形成需要哪些材料?3.你喜欢糖吗?为什么?四、教学评价及反思通过这次小班科学公开课教学,我们让学生通过动手和试验的方式探究了糖消失的原因,并帮助学生认识到糖水形成和糖的消失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养成了好奇与探究的精神和兴趣。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1.操作实践的方案需要严密的规定,以避免学生在操作中出现安全问题。
2.操作实践需要更好的许多工具,有些质量不高的工具容易导致实验而出现危险问题。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继续完善这次科学公开课教学计划,让学生体验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写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附教学
反思)的报告,600字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可以分解变化,掌握变化中物质不消失的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辨、比较、归纳、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科学,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敢于勇于探究。
二、教学内容
1、准备材料:锡箔纸,食盐,糖,杯子,水,滴管等。
2、引言环节:老师先说明糖的成分,糖由蔗糖和水分组成。
3、实验环节:1)把锡箔纸折叠,形成杯状,放入一定的糖;2)在杯子里加入少量食盐;3)将两者倒入杯子中;4)将杯子内的液体用滴管倒入另一个杯子中。
4、讨论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糖液两个杯子的区别,思考为什么糖不见了,让学生分析形成的结果。
5、结论环节:总结实验结果,并指出变化中物质不消失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1、交流法:通过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让学生在交
流中解决问题。
2、示范法:老师示范步骤。
3、指导法:老师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反馈非常好,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变化中物质不消失的原理,并形成了自信心。
实践中老师采取了示范、指导和交流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探究、交流,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也渐渐培养了科学性思考的习惯,学会了辩证和推理,老师认真负责,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综上,整个课堂实验活动收获颇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4篇
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科学教案《糖怎么不见了》1活动目标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讨论)2、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3、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
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2、探索盐的.溶解。
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反思活动主要让孩子们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的问题。
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来看看,外观是怎么样的;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孩子们都尝出是糖的味道。
接着引发孩子们思考: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样呢?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孩子们感知了溶解这个概念。
在组织交流时,幼儿都知道糖在热水里先溶解,课堂氛围较好。
活动中通过孩子们的相互讨论还想出了雪、冰块、盐、奶粉等易于溶解的物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含反思
少儿园小班教课设计《糖怎么不见了》含反省小班教课设计《糖怎么不见了》含反省合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课活动中间,让少儿加强好奇心,并愿意思虑“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察看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发展少儿的察看力、想象力,快来看看少儿园小班《糖怎么不见了》含反省教课设计吧。
活动目标1、察看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2、加强少儿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虑“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发展少儿的察看力、想象力。
4、经过实质操作,培育少儿的着手操作能力。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难点:思虑“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准备没人一个小水杯,一块糖,汤勺。
活动过程1、让少儿察看糖溶解的过程,激发少儿的兴趣。
看看你们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假如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今日老师请你们试一试,认真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少儿实验、察看沟通。
2、指引少儿察看溶解现象。
你们刚才看见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没了吗?他此刻变为了什么样子?少儿议论沟通3、小结。
今日我们发现了一个风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4、活动延长。
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余的东西向糖同样,在水里会化掉吗?教课反省本次活动对指引少儿好奇心、独立思虑、表达等习惯是特别有利的。
但在教课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良,本次活动能够进行分组教课,以此来加强少儿的竞争意识。
小百科:糖类物质是多羟基 (2 个或以上 ) 的醛类(Aldehyde) 或酮类 (Ketone) 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为以上二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糖怎么不见了》一、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小班科学教学•课时安排:单元课•课程主题:糖的消失•教学目标:–了解糖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了解糖的变化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表达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课程主题:“糖怎么不见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糖的来源、颜色、味道等。
•引导学生思考:糖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消失?为什么?3. 实验设计(20分钟)•分组,每组4人,共3个小组。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相同的材料:一些糖、三个杯子、水、铁勺。
•指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实验设想:如何让糖消失?可以用什么方法?4.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小组按照设想进行实验操作:–第一组:将糖放入水中搅拌、观察糖的变化;–第二组:将糖倒入热水中观察、说明糖的变化;–第三组:将糖放入冰水中观察、记录糖的变化。
5. 实验记录(10分钟)•学生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每个小组按照要求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6. 结果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和总结。
•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经验,学习他人的观点和实验方法。
7. 思考与归纳(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思考:为什么糖会消失?实验结果有何共同点和规律?8. 拓展活动(10分钟)•提出问题:如何使糖重新出现?•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9. 教学反思和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实验结果。
•分享学生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教学反思。
三、教学反思在此次小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选取了《糖怎么不见了》作为主题,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和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我在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上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优质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用搅拌的方法观察溶解的过程,及口味前后变化。
3.愿意积极探索,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奶粉、果汁粉、沙子。
豆子。
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猜猜你品尝的是什么。
老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
去了?
二、开始
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糖怎么不见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
课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能主动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糖、透明杯。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溶解现象。
审美元素: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所发生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也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探究品质。
活动过程:
1.出示糖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颗粒状)如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观察、猜想。
2.请幼儿观察溶解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把糖放入水中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