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盐城三模作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江苏盐城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盐城市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江苏盐城市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三模试卷试卷Ⅰ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2③①④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2④①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

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两篇 导写(附文题详解和范文)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两篇 导写(附文题详解和范文)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两篇导写(附文题详解和范文)2020届盐城三模作文试题“白袍点墨”详解(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材料解析本题是这一轮高考复习的各地模拟卷中,难得的借物喻理类作文,与上届江苏高考作文类型相同: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还有一道类似的模考作文题,是苏州市高三期末作文: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这类题目是叙述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者一组事物的关系,比喻一个道理。

(详见《高中考场作文分类突破》第七章)事物的性质基本是常识,所以道理也就“天然”成立。

(这并不等于说材料提供的事物性质已经是客观真理,完全没有讨论的余地,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说。

)既然材料是当作客观真理呈现的,只是提示可以向“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去发散,那么构思就不宜逆着材料,非去说点墨也可以洗净。

另一个不宜推翻的,是材料设定的褒贬。

“白袍点墨”的比喻中,白是本初,是纯色,是积极的,黑是沾染,是污迹,是消极的,再加上“湔”(洗)指明人的主观期待是白,那就锁定了材料的倾向:墨迹洗不掉不是好事。

想为“点墨”翻案,一是很难,二是吃力不讨好,甚至类似“自杀”。

污迹难洗,是无须证明的事。

值得重点论述的,是“点”(一时一事)与“终”(永久)之间的对比——为什么一点污迹会永远不得消除?可以有几个方向的论述:01墨点太深,错误太严重;02白袍太净,过失被衬托得明显;03湔不能实现,时间不能倒流;04墨点不在袍上,在着袍者心中;05墨点不在袍上,在旁观者心中;……越往深处想,越涉及哲学、心理学层面,如果有这方面积累,可以作这类探讨。

江苏省盐城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作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江苏省盐城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作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2020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原题呈现: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一、审题立意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引用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的“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并加以阐释,第二句则提醒考生拓宽思路,不要把视野和写作局限在衣服与墨水上,理解其比喻义。

由此,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材料的重点是“为人处事做学问过程中的有些污点是永远也无法洗掉的”。

那为人、处事、做学问都应该努力追求“白”的境界,使衣不染墨,也就是说,为人要正心不染尘、处事要不容假、做学问要不容虚。

学生写到为人处事做学问以外亦可。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从“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整体角度立意。

因为“终不可湔”,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人生面临着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讲原则,守底线。

反之,无法悔改,不可弥补。

所以要从开始做起,要从小处做起,人生(为官、做人、做学问)需要慎始,并不忘初心。

如果反向立意,可以写不要过分追求道德完美,但要谨慎分析,辨别其对“过错”的界定,如果是泛泛而论各种错误,忽略了此处的“墨”应指原则错误与大是大非,比如直接写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则视为偏题。

2.从“白”与“墨”的角度立意。

分析世界是有是非正邪之分的,白袍易被墨污染,不能放松自我的修养和操守的保持,要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追求品行的洁白无瑕。

也可以写如何看待、评判自己或别人“白袍”上的“墨”,具体又涉及“墨”的成因,“点”的动机,究竟是无意还是主动,乃或是被动还是被害,可以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

3.从“点”的角度立意。

写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

也可以反向立意,反思“点”上了“不可湔”的“墨”之后,应该怎么办。

江苏省盐城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作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江苏省盐城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作文“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2020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原题呈现: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一、审题立意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引用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的“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并加以阐释,第二句则提醒考生拓宽思路,不要把视野和写作局限在衣服与墨水上,理解其比喻义。

由此,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材料的重点是“为人处事做学问过程中的有些污点是永远也无法洗掉的”。

那为人、处事、做学问都应该努力追求“白”的境界,使衣不染墨,也就是说,为人要正心不染尘、处事要不容假、做学问要不容虚。

学生写到为人处事做学问以外亦可。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从“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整体角度立意。

因为“终不可湔”,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人生面临着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讲原则,守底线。

反之,无法悔改,不可弥补。

所以要从开始做起,要从小处做起,人生(为官、做人、做学问)需要慎始,并不忘初心。

如果反向立意,可以写不要过分追求道德完美,但要谨慎分析,辨别其对“过错”的界定,如果是泛泛而论各种错误,忽略了此处的“墨”应指原则错误与大是大非,比如直接写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则视为偏题。

2.从“白”与“墨”的角度立意。

分析世界是有是非正邪之分的,白袍易被墨污染,不能放松自我的修养和操守的保持,要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追求品行的洁白无瑕。

也可以写如何看待、评判自己或别人“白袍”上的“墨”,具体又涉及“墨”的成因,“点”的动机,究竟是无意还是主动,乃或是被动还是被害,可以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

3.从“点”的角度立意。

写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

也可以反向立意,反思“点”上了“不可湔”的“墨”之后,应该怎么办。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2③①④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2④①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

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2020年盐城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盐城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盐城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最根本的还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这是一个重大判断,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这要求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摘编自《奋勇前进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8月3日)材料二:短期看,新格局有利于缓解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这种外部环境恐怕短期内很难改变,且会持续抑制市场需求。

长远看,新格局有利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又为国内循环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辩证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新格局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互促”,是辩证统一关系。

我们将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视作一种战略资源,作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和依托。

同时,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内外市场发展和规则相融,也是进一步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扩宽我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空间。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图片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图片版)

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D2.A3.B4.C5.C6.C7.(1)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

(共5分。

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2)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

(共5分。

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8.寺田增加,收藏经书,高僧讲道,听者众多。

(共4分。

每点1分)9.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

(2分)颈联写出了傍晓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的晨景。

(2分)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

(2分) (共6分)10.诗人想象(虚写)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分)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2分)(共5分)11.(1)夕揽洲之宿莽(2)猿鸣三声泪沾裳(3)畏途巉岩不可攀(4)小学而大遗(5)一曲新词酒一杯(6)凌万顷之茫然(7)己欲达而达人(8)位卑未敢忘忧国12.C13.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晚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共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4.①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切);②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

④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共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15.D 16.A17.体魄的强健;生命的勃勃生气,生活的自主自动;战斗的力量,夺取胜利的勇气。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三次市统考模拟试题(已审阅)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三次市统考模拟试题(已审阅)

盐城市高三第三次市统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仁川亚运会圆满谢幕,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双第一”的目标,▲起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形象。

令人痛惜的是,三大球成绩糟糕。

虽然这▲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无论如何都辜负了国家多年来▲的经营。

A.树立涉及呕心沥血 B.竖立关涉处心积虑C.树立关涉呕心沥血 D.竖立涉及处心积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3.下列可作对联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是 ( )A.燕子翻飞一世春 B.五羊献瑞瑞门庭C.五羊献瑞报佳音 D.百鸟鸣春春盈门4.下列学生习作中语句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王教授寄来的拙作已经收到,真是精妙绝伦!B.你的大恩大德,我无以言表。

他日定到贵府,当面致谢。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听说贵公司运转困难,如需指点,我将不吝赐教。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无需忧虑,因为!希望所有的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①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②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③就让我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④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二、文言文阅读 (18分)给季弟书魏禧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202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三模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三模语文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三模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6分)1.(5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核心区﹣﹣东台条子泥,顺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条子泥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xǐ__________路线上的关键区域,是候鸟最为青睐.__________的栖息地。

长途跋涉的鸟儿在条子泥停留栖憩.__________,让这里成为远超国际重要湿地标准的生态宝地、__________(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的鸟类天堂,今年我市举办首届爱鸟节,在浩hàn__________白滩涂上,人们尽情欣赏成千上万只鸟儿在蓝天下自由飞翔,感叹这些空中的精灵拥有无限广阔的天地。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迁xǐ青睐.栖憩.浩hàn(2)为文中横线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

2.(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慎终如始,。

(《老子》)(2)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村居》)(3),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5)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6),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8)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9)2020年的中国,有一群最美逆行者,直面病毒,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奔赴抗疫前线,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践行着《鱼我所欲也》中的语句“,”,用生命书写着人生价值。

3.(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B.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究方式和场合。

C.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一行不负众望,如愿站在珠峰最高点。

D.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2020年盐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盐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盐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

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

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

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

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

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

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

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

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

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

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诱导和窄化。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__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_______.。

A.攀比见机行事无可厚非B.攀附见机行事无可非议C.攀比见贤思齐无可非议D.攀附见贤思齐无可厚非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①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A.③①④②⑤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2③①④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2④①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

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校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精校版)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B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解析】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 C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C.知贵精,不贵多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解析】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

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人们逐渐意识到,,,。

,。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A.⑤①⑥②③④B.⑤⑥④③②①C.③①④⑤②⑥D.③②⑥⑤①④【解析】语句衔接题。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市区河流纵横交错,蜿yán曲折,数量众多,水乡特色显著,号称“百河之城”。

千百年来,盐城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更因水而文明。

水,能给一个地方带来灵气;河,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动感。

河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河滨绿树掩映,花团锦cù,蝶舞翩翩.,鸟鸣啾啾。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蜿yán ______荡漾.______锦cù ______翩翩.______文中“因水而兴”中的“兴”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A.起来B.推举C.成功D.兴旺2.古诗文名句填空。

桃李不言,______ 。

(《史记•李将军列传》)(2)______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 。

(杜牧《江南春》)采菊东篱下,______ 。

(陶渊明《饮酒》)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三军可夺帅也,______ 。

(《<论语>十二章》)苏轼在《定风波》里写道“______ ,谁怕?______ 。

”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和文化基因中,自古就有直面困难、无惧风雨的胸襟气度。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 中国专家组连续多天马不停蹄....,与孟加拉国相关专家会面交流,实地走访多家医疗机构。

B. 民法典调整规范民事主体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这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

C. 美联储主席表示未来可能有几百万人无法回到工作岗位,这预示了美国经济的意兴阑珊....。

D. 91岁“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仿佛是师生共同写就的优美散文。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舍”“鄙人”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盐城三模语文2020

盐城三模语文2020

盐城三模语文2020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一、审题立意材料有两句话,第一句引用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的“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并加以阐释,第二句则提醒考生拓宽思路,不要把视野和写作局限在衣服与墨水上,理解其比喻义。

由此,进一步分析可得出材料的重点是“为人处事做学问过程中的有些污点是永远也无法洗掉的”。

那为人、处事、做学问都应该努力追求“白”的境界,使衣不染墨,也就是说,为人要正心不染尘、处事要不容假、做学问要不容虚。

学生写到为人处事做学问以外亦可。

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从“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整体角度立意。

因为“终不可湔”,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人生面临着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讲原则,守底线。

反之,无法悔改,不可弥补。

所以要从开始做起,要从小处做起,人生(为官、做人、做学问)需要慎始,并不忘初心。

如果反向立意,可以写不要过分追求道德完美,但要谨慎分析,辨别其对“过错”的界定,如果是泛泛而论各种错误,忽略了此处的“墨”应指原则错误与大是大非,比如直接写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则视为偏题。

2.从“白”与“墨”的角度立意。

分析世界是有是非正邪之分的,白袍易被墨污染,不能放松自我的修养和操守的保持,要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追求品行的洁白无瑕。

也可以写如何看待、评判自己或别人“白袍”上的“墨”,具体又涉及“墨”的成因,“点”的动机,究竟是无意还是主动,乃或是被动还是被害,可以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

3.从“点”的角度立意。

写防微杜渐,不以恶小而为之。

也可以反向立意,反思“点”上了“不可湔”的“墨”之后,应该怎么办。

……二、评分说明1. 判分原则无论哪个角度,都不可脱离材料的范围。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

盐城市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照答案1.D2 .A3.B4. C 5. C6. C7.( 1)在朝廷上抢夺名位,在市集上抢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繁忙的地方来使他们劳苦。

(共 5 分。

每句 1 分,语意通畅 1 分)(2)临川人厌恶闲人,居然到了这地步!能遵从我的开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

(共 5 分。

每句 1 分,语意通畅 1 分)8.寺田增添,珍藏经书,高僧讲道,听者众多。

(共 4 分。

每点 1 分)9.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失在云端的夜景。

(2 分 ) 颈联写出了傍晓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少的晨景。

(2 分 )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单之情。

(2 分 ) (共 6 分 )10.诗人想象(虚写)回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烦,对归隐生活的神往。

(3 分)以“竹与书”借代安静文雅的隐逸生活。

( 2 分) (共 5 分 )11.( 1)夕揽洲之宿莽(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畏途巉岩不行攀( 4)小学而大遗( 5)一曲新词酒一杯( 6)凌万顷之茫然( 7)己欲达而达人( 8)位卑未敢忘忧国12. C13.①经历崎岖,“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牢”,暮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② 性格焦躁,由于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③ 技艺高明,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击鼓水平高;见解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能够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共 6 分。

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14.①情节:照顾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相关的情节,响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回就回的急迫);② 人物:“板鼓越敲越急”,衬着了急迫的氛围,表示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迫,也示意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③ 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入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盐城三模作文试题“白袍点墨”详解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材料解析
本题是这一轮高考复习的各地模拟卷中,难得的借物喻理类作文,与上届江苏高考作文类型相同: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还有一道类似的模考作文题,是苏州市高三期末作文: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

这类题目是叙述一个事物的特点或者一组事物的关系,比喻一个道理。

(详见《高中考场作文分类突破》第七章)事物的性质基本是常识,所以道理也就“天然”成立。

(这并不等于说材料提供的事物性质已经是客观真理,完全没有讨论的余地,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说。

)既然材料是当作客观真理呈现的,只是提示可以向“为人处事做学问”等方面去发散,那么构思就不宜逆着材料,非去说点墨也可以洗净。

另一个不宜推翻的,是材料设定的褒贬。

“白袍点墨”的比喻中,白是本初,是纯色,是积极的,黑是沾染,是污迹,是消极的,再加上“湔”(洗)指明人的主观期待是白,那就锁定了材料的倾向:墨迹洗不掉不是好事。

想为“点墨”翻案,一是很难,二是吃力不讨好,甚至类似“自杀”。

污迹难洗,是无须证明的事。

值得重点论述的,是“点”(一时一事)与“终”(永久)之间的对比——为什么一点污迹会永远不得消除?可以有几个方向的论述:
01墨点太深,错误太严重;02白袍太净,过失被衬托得明显;
03湔不能实现,时间不能倒流;04墨点不在袍上,在着袍者心中;
05墨点不在袍上,在旁观者心中;
……
越往深处想,越涉及哲学、心理学层面,如果有这方面积累,可以作这类探讨。

但考场时间有限,思辨不易,那不妨从容易着手处立意,即不去追问不能洗的原因,而直接基于这一现象,类比历史、现实的人和事,即材料引导的“为人处事做学问”。

01“为人”之墨如海瑞之清而有逼死妻女之疑;
02“处事”之墨如关羽之威而有荆州之失;
03“做学问”之墨如亚里士多德之博而有“大球比小球先落地”之误。

……
如果平面地罗列事例,文章不易出彩,可以突破材料的引导,设定拓展方向。

方向不在新奇,而在定位的高度。

简单来说,有三个层面:
01物质层面
即以成败论,白为完美,黑为过失、缺憾。

一颗螺丝钉造成航天飞机坠落,已经是老话题了。

违法犯罪,终生留下案底,被人歧视,也是常识。

所以如果只从这个层面写的话,很难超过初中生作文水平。

02道德层面
即以是非论,所谓节操有亏,是古人原本的用意。

当下也是用这句话来谈廉政。

收受贿赂,即使不会遭受实际的审判,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问心有愧,永难消除。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所揭示的日本人的耻感文化,甚至觉得受人恩情永远难以报偿,都属于这个层面。

03精神层面
这里说的精神有别于上面的道德,而是指人的深层心理。

即以人性而论。

人本性纯真,一旦沾染了一点恶意,就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痕迹,心理学所谓“创伤”。

曹操杀吕伯奢,物质层面失去了陈宫的支持,转为反面人物,道德层面故意杀人,毫无人性,精神层面则自知有罪,但又自知无法挽回,“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能不是其本心,只是遭遇此变,心理上不等不做出对“负”(亏欠)的自我心理安慰,扭曲了原本的价值观。

以上只是就材料的设定而论,并不代表客观真理。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类比思维,还停留在两千多年前《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程度,只能说是对于道理的形容,是一种修辞,算不上论证。

就现实而言,错误可以纠正,浪子可以回头,心理创伤可以治愈。

黑袍洗白也不是不可能。

但正如前文所言,翻案不要从材料设定的基本理论上翻。

正确的出奇制胜的方法,是在讲清材料设定的理论后,作进一步推演,即讨论:明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之后怎么办。

当然,这个墨点是怎么沾上去的也很重要,原因是主观还是客观,情况就有不同。

主观上避免沾墨当然是高尚的想法。

但因为材料的设定是“点墨”,哪怕是偶尔的过失,客观造成的失误,也包括在内。

如果谁都可能沾墨,而且又洗不掉,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和坦然,不要死揪着他人的墨点不放,所谓“不以一眚掩大德“;也不要纠结于自身的墨点而自暴自弃,甚至甘为大恶,索性遗臭万年。

把点墨藏着掖着,就是真成为了黑历史,想在墨点上描出花来,只会越描越黑。

用白袍上的墨点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也不失为一个方案。

人以白袍罪点墨,我以点墨贵白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