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备考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4-5考点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高中语文必修四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知识。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1、通假字“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2、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遣);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3、古今异义“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词类活用“完璧归赵”:“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宁许以负秦曲”:“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怒发上冲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被动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二、《苏武传》1、通假字“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2、一词多义“当”: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当,抵偿);②副有罪,当相坐(应当)。
“因”:①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趁机);②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凭借)。
3、古今异义“丈人”:古义指长辈;今义指岳父。
“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4、词类活用“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欲因此时降武”:“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
“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
5、特殊句式省略句:“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
”三、《张衡传》1、通假字“员径八尺”:“员”通“圆”。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古文知识点
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古文知识点【篇一】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7、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员”通“圆”,直径; “尊”通“樽”,酒杯)【篇二】负: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模块文言文复习要点高中语必修(四)模块言复习要点新程第四模块言复习要点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3、召有司案图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不?6、拜送书于庭7、设九宾于廷8、秦自缪公以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0、请奏盆缻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12、与旃毛并咽之1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14、信义安所见乎1、法令亡常16、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7、前以降及物故《苏武传》18、而无骄尚之情19、员径八尺20、傍行八道21、一时收禽《张衡传》二、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指示:2、约束:3、得罪:4、宣言:《廉颇蔺相如列传》、汉亦留之以相当。
6、皆为陛下所成就7、欲因此时降武。
8、独有女弟二人9、且陛下春秋高10、武等实在11、稍迁至栘中厩监12、此必及我13、会论虞常14、以货物与常《苏武传》1、常从容淡静16、举孝廉不行17、公车特征拜郎中18、覆盖周密无际19、寻其方面《张衡传》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宜可使2、曲在赵3、均之二策4、王必无人、相如奉璧奏秦王6、相如因持璧却立7、礼节甚倨8、决负约不偿城9、从径道亡10、其后秦伐赵,拔石城11、左右皆靡12、于是秦王不怿(ì)13、已而相如出14、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16、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17、幸蒙其赏赐18、其一人夜亡19、单于使使晓武20、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21、而收系张胜22、以状语武23、武复穷厄24、如惠语以让单于2、单于召会武官属《苏武传》26、下国伊始,衡下车27、视事三年28、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9、公车:《张衡传》四、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
1、负:(1)宁许以负秦曲(2)秦贪,负其强(3)决负约不偿城(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舍:(1)舍相如广成传舍(2)舍相如广成传舍3、顾:(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2)顾吾念之(3)顾野有麦场(《狼》)(4)念父母,顾妻子()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4.幸:(1)而君幸于赵王(2)大王亦幸赦臣(3)则幸得脱、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3)相如引车避匿(4)虞常果引张胜()引佩刀自刺6、制(1)其牙机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3)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4)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五、指出并解释句中的活用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上册 Ⅰ 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_知__道__满__足__的__人__是__富__有__的__,__勤__勉__而___行__的__人__有__意__志__,__不__丧__失__立__身__之__ _基__的__人__能__够__长__久__,__死__而__不__朽__的__人__就__是__长__寿__。__(_得__分__点__:__强__行__、__志__、__所___、_ _不__亡__,__句__意__通_顺__)___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文:_合__抱__的__大__树__,__是__从__细__小__的___萌__芽__开__始__生__长__的__;__九__层__的__高__台__,___是__从_ _每__一__筐__土__开__始__筑__起__的__;__千___里__的__远__行__,__是__从__脚__下__第__一__步__开__始__走___出__来__的__。_ _动__手__去__做__的__就__会__坏__事__,__有__所__把__持__的__就__会__失___去__。__(得__分__点_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_毫__末__、__累__土__、__为__、__执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_
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6.文化常识 (1)老子,姓李名__耳___,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__道__家__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__老__庄__。在 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__太__上__老__君__”。在唐朝,老子被追 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 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 与人争的修持。
高中文言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定稿)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适用话题:知错能改、团结
精彩运用: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 有鱼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 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 ,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 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 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 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 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合 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话题:心灵的选择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 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 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 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 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 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 民族永世的骄傲!
秦王恐其破璧
后 使……破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形作动,宽待
也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写作素材
▪ 1、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 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 2、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 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角度点拨: ①无畏者无惧; ②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 ③生活需要智慧
▪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 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 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 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 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不料,工 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 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 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 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 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 帮助他们写下去。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4 点线整合5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负”“易”“当”“坐”“私”“如”六字及重点虚词“为”。
2.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点及规律。
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阉竖恐终为其患.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公车特征拜.郎中答案A解析A项均为“只,不过”。
B项动词,忧虑、担心/名词,忧患、祸害。
C项牵,拉/延请。
D项叩拜/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且相如素.贱人素与副张胜相知会武等至匈奴会其怒,不敢献此必及.我才能不及.中人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公车特征拜.郎中答案C解析C项牵连到/比得上。
A项均为“向来,本来”。
B项均为“适逢,恰巧”。
D项均为“授官”。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C.以货物..与常D.公车特征..拜郎中答案A解析A项“学者”指有学问的人,古今义相同。
B项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C项古义:一般财物。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D项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秦曲.国.冲冠,.通于天.之.汉使路充国等.两主.诸侯答案A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承/辜负,对不起。
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
C项均为使动用法,使……回去。
D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5.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
(1)()A.见犯乃死,重负国B.为降虏于蛮夷C.使不辱于诸侯D.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答案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2)()A.君何以知燕王B.子卿尚复谁为乎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验之以事答案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6.成语积累 成语
① 跨者不行
② 自视不明 ③ 自是不彰 ④ 自伐无功 ⑤ 余食赘行
释义 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 之以恒。 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成语
释义
⑥ 千里之行, 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
参考译文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 们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 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 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 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 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 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 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的生死 寿夭皆受于自然的(道理),古时候人们将这种做法叫作逃避自然的法度。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⑩ ( 用绳结缀。一说,考虑 )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⑪( 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也夫!”
记忆导图
重点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③其脆易泮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⑥世世以洴澼 为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① ( 勤勉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②( 死而不朽,指有道之人
身死而道长存 )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①( 显露迹象 )易谋②( 解决 ),其脆易泮,其微易
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一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二(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高三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三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归纳素材(必修4)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素材(必修4)不分版本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捧着。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观察秦自缪公以来。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仔细。
肉袒伏斧质。
“质〞通“踬〞,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特以诈详为欲赵城。
“详〞通“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
“宾〞通“傧〞,傧相。
二、找出以下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于是王召见。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于是:在此,在这时;今义:承接连词。
拜为上卿。
拜,古义:授予官职;今义:拜见,叩拜。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忧虑,担忧;今义:祸害。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祝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古义:……的原因,表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亲戚,古义:父母兄弟;今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宣言曰。
宣言,古义:扬言,到处说,扬言;今义:宣告。
布衣之交。
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妃嫔,指秦王的姬妾;今义:美女。
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
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
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左右,古义:侍卫人员,近侍人员;今义:①方位词。
左边和右边;②身边跟随的人;③控制,动词;④方位词。
用在数目字后边表示概数,相当于“上下〞。
请指示王。
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古义:信约,盟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高中语文必修四、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_
高中语文必修四、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_1.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2.天下之欲疾其君疾,痛恨、憎恨3.仰不足以事父母事,赡养、奉养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及,等到; 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5.将以衅钟衅:杀生取血以涂物,用于祭祀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乃,这样7.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
莅:临、统治8.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恐怕来不及呢。
赡:足9.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10.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语:告诉;诸:之乎; 有诸:有这回事吗?11.未有以对对: 回答。
12.举疾首蹙额蹙:收紧、缩着;额:鼻梁13.田猎:打猎。
田:通畋 ,也指猎14.而君幸于赵王幸:宠爱15.相如持其璧睨柱:斜着眼睛看1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动词修敬:整饬礼仪表示敬意1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只不过18.相如素贱人:相如本来是个卑贱的人1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离开父母之所以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罢了。
2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退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次要的位置。
2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示,传给看;美人,妃嫔;左右,侍从22.绝秦望:断绝秦国的念头23. 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孰:谁、哪一个; 孰于:何如,比怎么样24.刎颈之交:誓同牛死的朋友。
刎颈:割头2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入:在国内26.乃令张仪佯去秦佯:假装27.平伐其功伐:夸耀28.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他的品德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29.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依然保持高尚品德的人。
30.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多31.人穷则反本:人处于困境,总会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得到帮助3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高考文言文备考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4-5考点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_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总结_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 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拜为上卿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
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
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清代称额驸。
10.匈奴与汉和亲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11.《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
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历史。
1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代始设于京师。
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6.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官吏初到任。
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多指政事而言。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12)“已”已经(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礼节甚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武复穷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独有女弟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游于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9)遂通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0)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又多豪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3)视事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4)上书乞骸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