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备考教材文言文复习必修4-5考点

合集下载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

..: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

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

..上,既祖.。.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
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
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
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
“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
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
-5-
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 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三、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 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 就是这样的。在讲课时,由我提出这个疑问来,让学 生自己探寻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倒装句式,很有意思。
- 10 -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 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 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 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新高考语文第2部 教材文言文 课时精炼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新高考语文第2部 教材文言文 课时精炼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1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__ (1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景__色__迷__茫__的__地__方__。__ (1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满__意__,__使__…__…__信__任__。__ (19)历职郎署: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做__官__。___ (20)则刘病日笃: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一__天__天__。_ (21)凡在故老: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年__老__而__有__功__德__的__旧__臣__。_ (22)臣具以表闻: 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听__到__。___
(4)九岁不行 古义: _不__能__走__路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于①成立② ①古义: _直__到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_成__人__自__立__。___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_拳__拳__,__形__容__自__己__的__私__情__。___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 古义:__辛__酸__苦__楚__。__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成人自立。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出高分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 · (2)曷不委心任去留 · 《滕王阁序》 (3)所赖君子见机 ·
“横”,__________________ 横木,横木为门 通______
《滕王阁序》
宾主尽 东南之美全,都 . 而寒潭清没,干了 (3)尽潦水尽 . 其谋全部用出 则智者尽 .
1
2
3

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课件:文言文-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课件:文言文-人教版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跟、与
• 2、之
执其手而与之谋 代人
暮寝而思之 代事
辍耕之垄上 到
树之以桑
代“五亩之宅”
填然鼓之
无意义的衬字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无意义的衬字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主谓之间,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
14 、《孔孟两章》练习
子见夫子乎
看见
15、《劝学(节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 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 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 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 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 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 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鲁君) 哩。 (状语后置)
14 、《孔孟两章》翻译练习
8、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 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如 果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段)臣密言臣以险衅..①

( )夙.②

( )遭闵.③

( )凶.④

(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

( )行年..⑥

( )四岁舅夺.⑦

( )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

( )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⑨( )零丁..⑩

( )孤苦至于成立..

⑪( )既无伯叔终鲜.⑫( )兄弟门衰祚.⑬( )薄晚有儿息.⑭(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⑮( )五尺之僮茕茕..⑯( )孑.⑰( )立形影相吊.⑱( )而刘夙婴.⑲( )疾病常在床蓐.⑳( )臣侍汤药未曾废.

○21( )离 (第2段)逮.①

( )奉.②

( )圣朝沐浴..③

(

)清化..④

(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⑥

( )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 )臣郎中寻.⑧

( )蒙国恩除.⑨

( )臣洗马猥.⑩

( )以微贱当.

⑪( )侍东宫非臣陨首..⑫( )所能上报臣具.⑬( )以表闻.⑭(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⑮( )责臣逋.⑯( )慢.⑰(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⑱(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⑲( )笃.⑳(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21( )不许.

○2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3段)伏惟..①(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 ),犹蒙矜育..③

(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④

( )郎署,本图宦达,不矜.⑤

( )

名节..⑥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⑦

( ),宠命..⑧

( )优渥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栏目导引
7.所赖君子见机( 8.北冥有鱼( 9.三餐而反(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此小大之辩也( 12.而征一国者( 13.旬有五日而后反(
)
) )
) )
) )
第一编 必修5 文言文
栏目导引
14.而御六气之辩 ( 1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6.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7.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18.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第一编 必修5 文言文
栏目导引
1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蟪蛄不知春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编 必修5 文言文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1.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 2.怡, 使动用法,使……颜怡 3.悦,意动用法, 以……为悦 4.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5.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 起舞 6.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7.窜 ,使动用法,使……出走 8.致,使动用法 ,使……到来 9.终,使动用法,使……结 束
栏目导引
1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荆轲刺秦王》
(3)见 (4)顾
见. 陵之耻:被 图穷而匕首见. : 通“现”,显露 秦王必喜而善见. 臣:接见 顾. 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顾. 笑武阳: 回头看 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鸿门宴》
(5)军
沛公军. 霸上: 驻扎,驻军 为击破沛公军. :军队 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军营
(6)谢
《荆轲刺秦王》 1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解析 “微”“谒”“亲”为关键词。 答案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 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1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解析 “见”“陵”为关键词。 答案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 也就除掉了。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独不译 ②邻之. 厚,君之薄也:助词,取独不译 ③行李之. 往来:助词,取独不译
④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⑤辍耕之. 垄上:动词,到 ⑥顷之. 未发:词尾,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 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 , 不知 ;以
乱易整,不武。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教师用卷)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教师用卷)

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归去来兮辞并序》

(1)乃瞻衡.宇通______,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3)所赖君子见机.通______,________ (4)俨.骖于上路通______,________

(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6)北冥.有鱼通______,________ (7)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____

(8)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 (9)而御六气之辩.通______,________

(10)而.征一国者通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11)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__ (12)零丁

..孤苦通______,________ 答案(1)“横”横木,横木为门(2)“何”为什么(3)“几”预兆(4)“严”整齐的样子(5)“消”消散(6)“溟”海(7)“智”智识、智慧(8)“辨”分别(9)“变”变化(10)“耐”能(11)“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12)“伶仃”孤独的样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归去来兮辞并序》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________ (2)会.有四方之事:________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 (4)三径就.荒:________

(5)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 (6)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上册 Ⅰ 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上册 Ⅰ 课文4、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判断句,无标志词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⑥自胜者强 ⑦自知者明
⑧请买其方百金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胜(动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知(动词)
状语后置句 无标志词(“百金”前省略了 “以”字,“以百金”为状语)
4.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 译文:_(这__药__物__)_能__够__防__止__手__冻__裂__是__一__样__的__,__有__的__人__靠__它__得__到__封__赏__,__有__的__ _人__不__能__免__除__漂__洗__绵__絮__,__就__是__使__用__它__的__方__法__不__同__啊__。__(得__分__点__:__龟__、__或__、___ _洴__澼_____、__所__用__,__句__意__通__顺__) ___
本字及意义 同“现”,表现 同“形”,形体,样子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同“皲”,皮肤冻裂 同“纩”,丝绵絮 同“悦”,取悦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①跨者不行 ②民之从事
古义 行走不稳
做事
今义 不可以;不被允许 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3.一词多义
词语
Baidu Nhomakorabea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回归教材之文言文必修下课内重点注解+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回归教材之文言文必修下课内重点注解+课件

• 1.同游共处 • 2.常常 • 3.持;方法,主张 • 4.回复 • 5.对待 • 6.施行 • 7.批驳 ;排斥 • 8.不仅,只是 • 9.认为正确
阿房宫赋
随堂检测:请翻译画线字
• 1.六王毕,四海一 • 2.日益骄固 • 3.函谷举 • 4.可怜焦土 • 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随堂检测:请翻译画线字
• 1.孰与君少长 • 2.要项伯 • 3.籍吏民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7.范增数目项王
• 1.谁 • 2.邀请 • 3.登记 • 4.详细地;同“背”,背弃 • 5.同“早”,;道歉 • 6.带领,率领 • 7.多次,屡次
随堂检测:请翻译划线字
• 1.足之所履 • 2.技盖至此乎? • 3.批大郤 • 4.怵然为戒 • 5.如土委地
• 1.所字结构,所踩的 • 2.盖:通“盍”,何,怎样。 •击 • 戒惧,害怕 • 散落,卸落/ 一词多义:舍弃
烛之武退秦师
随堂检测:请翻译划线字
• 1.且贰于楚也 • 2.犹不如人 • 3.是寡人之过也 • 4.郑既知亡矣 • 5.越国以鄙远 • 6.焉用亡郑以陪邻 •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8.何厌之有
•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 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复习课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教师版)复习课程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 2)省略句 A. 晋军 (于)函陵 ,秦军 (于 )汜南 (省略介词“于” )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
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
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
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 通“座” )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左右既前,斩荆轲
<<<<<< 精品资料》》》》》
<<<<<< 精品资料》》》》》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4 点线整合5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4 点线整合5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负”“易”“当”“坐”“私”“如”六字及重点虚词“为”。2.掌握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特点及规律。

连点成线基础整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慕君之高义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阉竖恐终为其患.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公车特征拜.郎中

答案A

解析A项均为“只,不过”。B项动词,忧虑、担心/名词,忧患、祸害。C项牵,拉/延请。D项叩拜/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且相如素.贱人

素与副张胜相知

会武等至匈奴

会其怒,不敢献

此必及.我

才能不及.中人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公车特征拜.郎中

答案C

解析C项牵连到/比得上。A项均为“向来,本来”。B项均为“适逢,恰巧”。D项均为“授官”。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京师学者

..咸怪其无征

B.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

C.以货物

..与常

D.公车特征

..拜郎中

答案A

解析A项“学者”指有学问的人,古今义相同。B项古义:亲属,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C项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D项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秦曲

.国

.冲冠,

.通于天

.之

.汉使路充国等

.两主

.诸侯

答案A

解析A项使动用法,使……承/辜负,对不起。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均为使动用法,使……回去。D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课件:(必修4)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梳理文言文课件:(必修4)

九、集成语 1.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等分裂离散,不能保持团结统一。 《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祸起萧墙:祸害灾难起于内部。萧墙,宫门内的屏风,一说为宫 墙,比喻内部。《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十、积素材 (一)角度点拨 1.《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 (1)写作素材: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角度点拨:①守土有责;②在其位,谋其职 (2)写作素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 角度点拨:①公平、公正方能立国;②安定、团结才有国家的兴 旺发达 2.《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 写作素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角度点拨:①遵循规律——我们别无选择;②舍弃是为了更好地 拥有
语气词,表反问 介词,因为
)
4.为
连词,表递
)
①何以伐为(
) 介词,因为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 ) 表目的连词,相当于“而” ③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
介词,凭借 ④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
)
) ,因而 连词 ⑥……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5.以 介词 ,凭借 ( 介词 ) ,拿 ⑦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 连词,因为 ⑧……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 连词,来 ⑨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 介词,拿、用 )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优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优质

国家为重
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 怀坦荡、热爱祖国;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 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 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 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 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 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 及呵斥秦王左右 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 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 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 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 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
2.被动句: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君何以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状语后置:
拜送书于廷
思考: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 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 (2)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 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 (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的隆重召见, 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 勇敢; (4)渑池会上,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的 是维护国家的尊严; (5)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 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拜为上卿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4.臣请就汤镬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0.匈奴与汉和亲

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11.《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历史。

1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6.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多指政事而言。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义安所见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员径八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6)“现”表现(7)“叛”背叛(8)“毡”毛织的毡毯(9)“弆”收藏(10)“无”没有(11)“沾”沾湿“襟”衣襟“诀”辞别(12)“已”已经(13)“圆”圆周(14)“樽”酒器(15)“擒”擒拿、捕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