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这是一节大班科学公开课,学生年龄在4-6岁之间。
本节课程主要是向下落的物体的教学,通过具体的实验展示让学生对重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不同物体的落地过程,掌握物体下落的基本规律。
2.能够通过实验,了解重力的概念。
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引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不同质量的玩具,让学生从中挑选出最好玩的一个。
然后让学生猜想,不同重量的玩具掉下来才会掉在地上,但掉下来的速度和时间大小是否一样呢?2. 讲解重力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落地后的速度和时间大小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接着引入重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3. 实验环节安排实验环节,准备不同重量的小球、塑料瓶、石头、绳子等材料。
组成小组,让学生围绕着“哪种物体掉下来会先落地?”这个问题,一起探究发现规律。
4. 拓展练习讨论不同天气,比如风雨天台风等天气情况下物体下落的规律是否会改变,还原真实的场景进行讨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学生的实际探究中进行学习,加上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练习,能够使学生对物体落地的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带领大班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问题,还需要加大帮助和引导学生成果实验,落地实践中需要老师更有耐心,教学过程灵活,条理清晰,讲解易懂,配合生动辅助材料,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总之,本节课程展示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好奇心,也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一)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一)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通过探究落体的过程,认识物体向下落的原因;2. 帮助幼儿观察、探索、提出问题、做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的探险精神。
4. 加深幼儿的自然环境意识和科学认识,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
二、活动内容1. 活动前的准备:(1)教师在班级墙上贴一张感性认识物体下落的图片,并让幼儿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探讨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2)准备一些一样的小球、鞋盒、纸屑等材料,并在班级的桌椅上放置不同高度的物品,以进行后续活动。
2. 活动开展(1)观察和探究:教师为幼儿们提出问题:“相同的物体从不同的高度落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并让幼儿们一起探究。
(2)猜测和设计实验:幼儿们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把不同高度的鞋盒放在桌子上,从盒子上方放下相同大小的小球,记录球落下的时间和距离。
(3)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如下:a. 将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b. 观察落下的过程,记录落地时间;c. 通过实验观察,总结物体下落的规律;d.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4)总结发现:通过实验观察,幼儿们发现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是一定的,落地的时间跟落下的高度有关系,落地距离也是与落下的高度有关。
(5)交流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听取其他小伙伴的见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物体的下落原理。
三、活动总结及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探索了物体自由落下的原理,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物理科学的认识。
同时,这项活动也促进了幼儿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幼儿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活动实施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并给予适度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布置实验环境和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安全性和实验的有效性。
【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教学目标: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教学过程:一、引题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3、教师简单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五、延伸: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省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第一节《向下落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过程,探索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了解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下落的原因,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并进行简单分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难点: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小球、羽毛、纸片、塑料尺等)、实验器材(斜面、计时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物体(小球、羽毛、纸片、塑料尺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下落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会向下落?(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力有什么关系?(3)教师讲解: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力成正比,重力越大,下落速度越快。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2)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分类。
4. 讲解难点(10分钟)(1)教师提问:为什么羽毛下落的速度比小球慢?(2)教师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物体下落有关?六、板书设计1. 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空气阻力有关。
2. 实验结果分类:重力大,下落速度快:小球、塑料尺等。
重力小,下落速度慢:羽毛、纸片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画出物体下落的示意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画出物体下落的示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物体下落的原因,以及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关系。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运动》,详细内容为向下落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在空中向下落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物体下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下落的原因,了解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
2. 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下落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纸片、小石子、尺子、秒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的现象,引导幼儿关注物体下落的现象。
(2)请幼儿尝试用气球、纸片等物品模仿树叶飘落,观察不同物品下落的速度和姿态。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为什么树叶会从树上飘下来?不同物品下落的速度一样吗?(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物体下落的原因及影响下落速度的因素。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小石子、纸片等物品,请幼儿预测它们下落的速度。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品下落的速度。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品下落速度的差异。
(2)请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工具,制作一幅描绘物体下落的画作。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物体下落的知识。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物体下落的现象,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向下落的物体2. 内容:(1)物体下落的原因(2)不同物体下落速度的差异(3)观察和描述物体下落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
2. 答案:(1)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2)物体下落的速度:(3)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物体下落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将学会: 1. 探索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2. 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活动准备材料
1.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球或物体;
2.透明容器;
3.纸板;
4.计时器;
5.笔记本和笔。
活动过程
1.引导讨论:首先,老师可以向幼儿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物体是如
何向下落的吗?”,引导幼儿们谈论自己的理解。
2.观察实验: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小球放入透明容器中,让幼儿观察
这些小球向下落的过程。
让幼儿们用笔记本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总结:引导幼儿们讨论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现象,并帮助他们
理解重力对物体向下落的影响。
4.设计实验:让幼儿们用纸板做斜坡,将小球从斜坡上滚下来,并测
量时间,观察滚动的速度和方向。
5.进一步总结:根据新的实验结果,帮助幼儿们做进一步的推理,理
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6.结语:通过活动的讨论和实验,强化幼儿对物体向下落的科学概念
的理解。
活动延伸
1.家庭实践: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加深幼儿
对物体向下落的理解。
2.阅读科普绘本:推荐一些关于物理概念的儿童科普绘本,增强幼儿
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这个科学活动,幼儿们将在实践与探索中深入理解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向下落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向下落的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向下落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观察不同物体下落的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小石子、羽毛、乒乓球、玻璃球、塑料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小石子、羽毛、乒乓球,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地球仪,讲解地球引力的概念。
(2)邀请几名幼儿抛掷小石子、羽毛、乒乓球,观察它们下落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石子、羽毛、乒乓球向下落?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白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不同物体向下落的样子。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向下落的物体?(2)幼儿分组讨论,记录员记录讨论结果。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向下落的速度一样吗?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板书内容:(1)物体向下落的原因:地球引力(2)不同物体向下落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记录向下落的现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物体向下落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向下落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下落物体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验精神,促进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下落物体的原理2.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3. 下落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向学生发出问题:“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下落物体的原因。
2. 学习环节(1)展示一个小球从高处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它落下的速度和变化。
(2)引入万有引力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作用。
(3)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下落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并解释它。
让学生用力加速砰地的球,可以得出下落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4)通过对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落体、上抛运动等概念。
3. 拓展环节(1)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探究空气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2)让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行星上下落,研究它的下落速度和加速度等情况的不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下落物体的原理,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规律,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化学生对下落物体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探究和实验中表现活跃且出色,但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加强。
所以在下一步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物体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运动》,详细内容为向下落物体。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幼儿解不同物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向下落现象及其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地球引力存在,理解不同物体向下落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知道不同物体向下落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及让他们理解地球引力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羽毛、纸片、硬币、尺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宇航员在太空站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为什在太空站里物体不会向下落?2. 例题讲解:通过地球引力小球实验,让幼儿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落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影响。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用羽毛、纸片、硬币等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它们向下落过程,并记录下来。
6.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如果地球引力消失,会发生什现象?六、板书设计1. 地球引力2. 物体向下落原因3. 不同物体向下落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物体,记录它们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运动状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向下落物体现象,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但在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进一步探讨物体在不同高度下落速度问题,让幼儿解速度与高度关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现象,加深对地球引力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如何通过视频和讨论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学习重物与轻物的落地速度比较。
2.能力目标:观察、提问、实验、总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小球、纸片、秤、计时器、黑板、彩色粉笔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3.布置:将教室桌椅移至墙角,使教室中央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运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向学生询问他们对物体下落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体落地时间不同。
2. 实验观察 (15分钟)1.老师分发小球和纸片,要求学生观察两者的大小、形状、质量等差异。
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预测两者落地的时间先后顺序。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小球和纸片从相同高度同时放下,使用计时器记录落地时间。
4.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3. 结果总结 (10分钟)1.老师要求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重物与轻物的落地速度比较。
4. 拓展实验 (25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张纸片和一块小块纸。
2.学生在纸片上开一个小洞,将小块纸插入洞内,固定在纸上。
3.学生高举着纸片,让小块纸伸出纸片底部,然后同时放手使纸片自由下落。
4.学生观察和记录小块纸落地时间。
5.每组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并取平均值。
6.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形状的纸片落地速度比较。
5. 反思 (10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2.你们对实验结果是否满意?为什么?3.在实验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为什么?4.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质量等特点,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
在实验中,学生学会了使用计时器记录时间,并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向下落现象,知道重力的概念。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向下落现象2. 重力的概念3. 物体向下落的规律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实验材料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向下落现象,引发幼儿对物体向下落的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幼儿理解为什么物体向下落。
3. 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5. 拓展: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不会向下落,如气球等。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向下落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
2. 请幼儿尝试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物体向下落的情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总结物体向下落规律时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3. 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观察物体向下落现象的分享情况。
4. 评估幼儿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难点1. 幼儿理解重力的概念。
2. 幼儿观察和总结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理解程度,可以适当简化重力的概念,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解释。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想。
3. 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3. 考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引导幼儿关注和探究科学现象。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物体浮力的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规律。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而在空气中却会下沉。
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
物体是如何向下落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探究物体是如何向下落。
教材选用《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册,主要围绕第四章“力世界”中第二节“重力奥秘”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涉及重力概念、物体下落现象、简单实验操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重力是什,理解物体向下落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力概念理解,物体下落原因探究。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下落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小球、羽毛、尺子、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羽毛、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地球仪旋转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上物体是如何运动。
2. 例题讲解:(1)展示小球和羽毛,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会先落地?”(2)讲解重力概念,让幼儿解物体向下落原因。
(3)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和羽毛下落过程,验证答案。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下落速度。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为什有物体下落得快,有物体下落得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物体是如何向下落2. 板书内容:(1)重力:地球对物体吸引力(2)物体下落原因:受到重力作用(3)实验结果: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物体下落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苹果从树上落下,因为受到地球重力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解重力概念和物体下落原因,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如为什雨滴是斜着落下,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点。
重力作为一个抽象科学概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物体与运动”,详细内容为“向下落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物体下落的现象,知道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可能不同。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
重点:让幼儿观察、体验物体下落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纸片、小石子、沙包、计时器、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纸片、小石子、沙包、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飘起来的现象。
(2)教师松开手,让气球落下,引导幼儿观察气球下落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向下落?”(2)教师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气球、纸片、小石子、沙包等物品,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2)每组用计时器记录不同物体下落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上。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4. 讨论与分析(10分钟)(1)教师提问:“为什么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不一样?”(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还有哪些物体下落的速度会不同?”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向下落的物体2. 板书内容:物体:气球、纸片、小石子、沙包下落速度:气球 > 纸片 > 沙包 > 小石子重力: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户外下落的物体,记录下来并和爸爸妈妈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物体下落的现象,并培养了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了解其他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如空气阻力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重力”的基本概念。
2.能掌握“自由落体”的相关知识。
3.能根据示例分析“做功”与“能量守恒”之间的关系。
4.能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并记录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情况,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内容1.课前讲解:向下落的物体–引入物理学概念“重力”,并解释其基本含义与作用。
–介绍“自由落体”概念,并与同学一起探讨物体下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复习“做功”与“能量守恒”概念,以例子引导同学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组织实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观测–引导同学一起制作并调整实验装置。
–安排观测任务,并带领同学观测、测量并记录物体下落的情况。
–帮助同学撰写实验报告。
3.课后讲解:基于实验数据的学习总结–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引导他们回顾自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总结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及应用。
–指导同学基于实验数据撰写学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讲解:向下落的物体引入物理学概念“重力”同学们对于“重力”的了解程度可能不尽相同,需要引导他们一起探讨“重力”概念与作用。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同学思考:•你曾经遇到过受到“重力”的影响吗?•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重力”的作用?•你了解哪些常见的“重力”现象?介绍“自由落体”概念引导同学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物体下落的基础知识,共同探讨“自由落体”概念及其特点。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同学思考:•什么是“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竖直下落”?•自由落体是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复习“做功”与“能量守恒”概念同学们在学习前可能已经接触过“做功”与“能量守恒”等概念,这里可以通过例子来帮助同学理解其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释放后观察其落地状况,并与同学一起探讨以下问题:•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否符合“做功”的定义?为什么?•在整个自由落体过程中,哪些能量形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小球的机械能在自由落体过程中是守恒的?2. 组织实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观测实验目的通过观测、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巩固同学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数据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落的物理现象。
2.科学探究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3.观察和描述物体落地的过程,区分落下和停留的区别。
4.学会运用科学实验方法探究物体落下的规律,培养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体向下落的物理现象。
2.物体落下的规律。
3.物体落下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活动目的:1.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情感。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活动内容:1.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2.张贴相关图片或展示相关视频,让幼儿发表自己对图片或视频的猜测和想法。
2. 正式教学活动目的:1.让幼儿了解物理现象中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2.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物体向下落的规律,提高幼儿的动手实验能力。
活动内容:1.通过幼儿自由游戏,让幼儿感知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引导幼儿对于物体落下的规律的认识,通过观察让幼儿找出物体落下的规律。
3.通过设计实验让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1.让幼儿了解轻重物体向下落的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向下落的规律。
实验制作材料:1.同等大小的两个小球。
2.毛笔水,两个容器。
实验步骤:1.将两个小球放在同等高度的位置。
2.分别将两个小球面对面蘸上毛笔水。
3.让幼儿同时推开两个小球,观察哪个小球先落到地面。
4.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5.进行讨论,让幼儿得出结论:轻重物体重力不同,向下落的速度也不同。
3. 总结反思活动目的:1.让幼儿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1.传递反思问题,发挥幼儿探究自主性,让幼儿尝试回答本次实验中的反思问题。
2.提出新的问题或挑战,让幼儿进一步探究物体落下的规律。
四、教学时长本次教学时长约为50-60分钟,实验时间约为20-25分钟。
五、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紧凑,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有趣又生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向下落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的一部分,主题为“向下落的物体”。
前期已经授课过下落物体的基本特征,但是对于下落速度、下落距离等概念仍然不够深刻。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向下落的物体”的知识,本节课程的内容将会结合实验、游戏等多个元素,营造出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程目标1.能够描述物体下落的特征和规律;2.能够表示物体下落速度、下落距离等概念;3.能够通过游戏和实验的方式,加深对“向下落的物体”的理解;4.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1. 游戏环节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将准备好一些小球,让学生们围成两圈,互相传递小球,并且逐渐加快小球传递的速度,让学生们热身,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观察环节安排一些小组,每组8名左右,教师为每组发放试管、小纸片,要求学生们利用物品进行观察。
首先,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总式“v=H÷t”,并向学生们解释它的意义,接着,教师安排学生们测量自己家中两个物品的高度,利用上式算出物品下落的速度,并填入小纸片中。
3. 实验环节1.介绍实验器材:平板、弹簧、钩子。
2.两个人一组,一人拿着平板,另一人拿着弹簧,其中平板放在地面上,弹簧系在钩子上,然后再将弹簧挂在平板上方的大钩上,使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按一下两个小球,让它们同时从弹簧的高处落下。
3.学生们需要记录下每个球落地时弹簧拉伸的长度;也可以再换一个角度,再做一次实验,记录相应数据,最后将这些记录都写在笔记本上。
4.教师再向学生们解释一些物理概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例如下落的距离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例,下落的时间是不变的,速度与距离成反比。
4. 总结环节1.请学生们讲述他们对下落物体的认识,包括下落的特征和规律,下落速度、下落距离等概念;2.学生们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3.教师再向学生们反复强调实验中的重要概念,让学生们逐渐形成深刻的认识;4.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下落速度?”并引导学生们寻找答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向下落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受力分析的概念,明确向下落体的重要特征;2.能区分不同状态的自由落体运动;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复习教师可简单回顾力的概念,并区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
2.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并引出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初步分析引出向下落体的重要特征。
3.理论知识讲解通过图形、文字和实验等多种形式,讲解自由落体的概念、重要特征和计算方法。
4.举例解释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自由落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举例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5.实验探究利用实验装置模拟自由落体运动,由学生自行测量得到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6.巩固扩展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论知识,并拓展其相关应用。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明确与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实验探究和举例解释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另外,在实验探究中,我也注重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观察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数据。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重点特征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侧重于实验探究的教学中,也要注重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实验的结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示例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一、教育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因;2.能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在空气中下落时的规律;3.指导幼儿提高观察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小球,竹签,细线等;2.彩色粘纸、剪刀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对物理实验感兴趣,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如力、重力、惯性等。
2. 呈现现象教师可以将一个小球和一根竹签固定在桌子上,然后让幼儿拉起竹签,放手后比较小球、竹签与细线同时落下的现象。
引导幼儿观察现象,并对现象进行简单的解释。
3.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幼儿发现物体向下落的规律,如物体的重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等,具体操作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
将细线挂在悬挂物上方的固定钩上,并沿着钩子向下垂直吊下来,用竹签将小球夹在细线上。
2.计量重力。
用秤量出小球的重量,让幼儿感受小球的重力大小。
3.实验操作。
让幼儿将小球向下放,观察小球从高处落地时所产生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小球下落的时间和速度。
4.实验记录。
让幼儿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理。
4. 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让幼儿总结物体向下落的规律,引导幼儿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作用。
四、补充说明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应保证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大班物体下落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物体下落教案引言:物体下落是幼儿园物理教育中的基础内容。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了解物体下落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针对大班幼儿的物体下落教学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物体下落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下落的基本概念;2.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下落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下落的规律;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幼儿园教室或室外场地;2.多种不同重量、形状的小球或物体;3.大班幼儿适用的物体下落教具(例如小车、斜面等);4.挂钟或秒表;5.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热身):讨论物体下落的经验老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幼儿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经验。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曾经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的情景,例如,放下一个小球会发生什么,重的东西下落快还是轻的东西下落快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实物:探索物体下落的规律将不同重量、形状的物体分发给幼儿,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握在手中感受重量。
然后,让幼儿站在同一起点上,将这些物体从同一高度放下,并用挂钟或秒表计时。
记录每个物体的下落时间,并与幼儿一起讨论结果。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时间是否相同。
3. 实践探究:使用物体下落教具给幼儿提供一些物体下落教具,例如小车和斜面。
让幼儿探索将物体放置在斜面上,观察物体下滑的情况,比较从斜面上和自由下落两种情况下物体的速度,并与幼儿一起总结规律。
4. 知识总结:巩固物体下落的规律借助黑板或白板,向幼儿绘制物体下落的示意图,并解释物体下落的规律。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幼儿重物体下落快,重量相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会同时着地。
5. 教学延伸:运用物体下落规律解决问题设计一些有关物体下落的问题,让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例如,“为什么羽毛下落比小球慢?”或“如果从同一高度同时放下一块重的物体和一块轻的物体,哪个会先着地?”通过这样的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体下落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
大班科学教案: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形状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卡片、小盆、纸杯、剪刀、胶带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吗?它们下落的速度会受到什么影响呢?”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并示范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形状的关系。
3. 动手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卡片、纸杯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形状,并观察其在空气中的下落速度。
5.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让幼儿理解物体下落速度与形状的关系。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知识点,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物体下落的奥秘。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理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
2. 幼儿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物体下落速度与形状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实验操作、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2. 利用提问、引导等手段,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3. 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物体向下落的原理。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物体向下落的原理,示范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
3. 动手操作: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观察其在空气中的下落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体是如何向下落的》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教学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