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取材于张兴华等的文章)材料二:从《西游记》中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狭义的隐身即无法被肉眼看见,而广义的隐身还包括无法被雷达、声呐等手段探测到。

2024北京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语文2024.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

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

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

“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

“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成为核心。

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

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

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默写专题(含答案)

默写专题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时代变迁,国家兴亡,总与形形色色的人事息息相关。

如贾谊在《过秦论》中用“①”交代秦王子婴为项羽所杀,欧阳修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②”说明因伶人而害己误国。

(2)曹操《短歌行》中的“③,④?”两句运用比喻,既显示了诗人景仰渴慕贤才之迫切,又暗寓了贤才难求之痛苦。

(3)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成为诗歌作品中的意象。

如李白《蜀道难》中的“⑤”,衬出蜀道上山峰之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则用“⑥”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声响。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钉头之多突出阿房宫建造的奢华。

(2)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

(3)蛟或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诗文中以表现特定情景或表达特殊情感,如“,”。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

古人赋予“云”不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___①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②___”;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___③___”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___④___”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___⑤___”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___⑥____”来比喻陈涉起义的形势。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广东执信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执信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执信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群众思想保守,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尚需时日。

B.干工作要看对象,否则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C.做基层工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D.领导工作方法不当,会导致下属工作效率低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传世之心”创作经世之文艾斐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决定了文艺创作的多姿多彩。

但不论作者写什么和怎样写,都必须具有真体验、真感悟、真情韵、真心境。

也只有这样,才能以艺术的方式和美学的韵律还原社会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并使原状的粗粝生活升华为纯正的思想,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和情感依托,乃至世代奉为经典,遂成“传世之文”!不过,这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真情实感的投入,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度洞悉与深刻理解,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及的作者必须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心境与情愫。

因为任何的文艺创作,本质上都是创作者在深刻体验和深切领悟社会生活的内涵之后,所形成的艺术化了的精神产物,而绝非只是对社会生活的表象化描摹与单纯的素材堆砌。

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原本是一部医学著作。

可就是在这样一部医书中,对“心”的解释却是:心者,情志、意欲也。

这种解释,显然超出了生理和物理意义,上升到精神层面了。

由此可见,历来的文艺创作,虽然表面看来往往都只是对客观的人、事、物、象的叙说,但实质上却都是创作者之“心”的流露和“情”的抒发,只不过是作者借了人、事、物、象的“壳”,并将“心”和“情”藏匿在壳中隐形罢了。

事实上,但凡能够传世的文学名著与艺术佳构,就无一不是作者之心与历史之脉的交融、与社会之潮的共振、与大众之愿的耦合。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住这个村庄刘亮程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

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黄沙梁埋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

一旦我挨近那些房子和地,一旦我的脚踩上那条土路,我一生的回想将从此开始。

我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以往的年月里,再没有机会扭头看一眼我未来的日子。

我给自己留住这个村庄,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轻易地走进它,打扰它。

我曾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站在黄沙梁东边的荒野上,让吹过它的秋风一遍遍吹到我的身体,我在荒野上找我熟悉的一棵老榆树,连根都没有了。

根刨走后留下的树坑也让风刮平了。

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

我太熟悉这里的风了,多少年前它这样吹来时,我还是个孩子。

多少年后我依旧像一个孩子,怀着初次的、莫名的惊奇、惆怅和欢喜,任由它一遍遍地吹拂。

它吹那些秃墙一样吹我长大硬朗的身体,刮乱草垛一样刮我的头发,抖动树叶般抖我浑身的衣服。

我感到它要穿透我了。

我敞开心,松开每一节骨缝,让穿过村庄的一场风,同样呼啸着穿过我。

还有一次,我几乎走到这个村庄跟前了。

我搭乘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的汽车,到黄沙梁下的下闸板口村随他看亲威。

我没告诉这个朋友我是黄沙梁人。

一开始他便误认为我在沙湾县城长大,我已不太像一个农民。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

《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

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

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

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

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

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礼记》中的“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挥自然服从人的愿望。

《周易》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刚健”与“自强”思想就表现了对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的充分尊重与发挥,()了依赖上天拯救的奴化观念。

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壮怀激越,无畏进取。

《论语》有云:“刚毅木讷近仁。

”孟子把“刚健”思想()为种“大丈夫”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在躬行实践并“游于艺”中获得身心自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饱汲精神甘露,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

(取材于光明网李明泉《儒家现实主义精神》)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驳斥前赴后继衍化B.驳斥前仆后继演化C.痛斥前赴后继演化D.痛斥前仆后继衍化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金太阳24-256C)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金太阳24-256C)语文

深圳市宝安区高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竟陵派是晚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以钟惺、谭元春为领袖,因其乡贯(竟陵,今湖北 天门)而得名,由当时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共同组成。

竟陵派集诗文创作与文学批评于一体,因 此也可称之为“文学创作—批评流派”。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它经历了迅速兴起而又迅速衰落 的过程,评论界始终对其褒贬不一。

竟陵派处于明代文学思潮史上的最后阶段,竟陵派远参七 子派,近承公安派,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七子派的“复古”和公 安派的“独抒性灵”的主张,但在此基础上别出心裁。

其中,“灵”与“厚”是竟陵派评判诗文优劣 的重要参照标准,也是他们在诗文创作中极力提倡的美学追求,“以‘厚’为诗学,以‘灵’为诗 心”,这不仅是竟陵派对公安派及其末流的创作存在浅率之病的补救,也是对其本身创作缺点的 有效针砭。

关于“厚”的真正含义,钟惺、谭元春都未做出明确的说明,但在钟惺、谭元春两人的论诗作 品中,以“厚”作为审美理想和标准的论述随处可见,推崇他们心中的佳作,因此人们可以从两者 的言论或举例中去体会“厚”的内涵。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谭元春曾说过:“古人数字,便如一篇大文章;今人一篇大文章不当数字。

古人不全说出,无 所不有;今人说了又说,反觉索然。

则以古人简而深,今人繁而浅。

古人是有意思,偶然露出题 目;今人是遇题目,然后来寻意思,如何相及?”钟惺和谭元春都主张要向古代谚语学习,他们认 为所谓古人作品中的“简而深”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字去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避免文字冗长而缺 少兴味的弊端。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人人各显才情,这使诗歌出现直露浅白、粗俗鄙俚的弊端。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

“隶变”一词在唐代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中便有提及,后见于宋代郭忠恕的《佩觿》、宋代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等。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

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

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

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

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

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a 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

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b 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c《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

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也()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d《左传》中人物众多,写来无一不形象鲜明。

这部书甚至通过连续记载人物的事迹,描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

比如,对晋公子重耳的描写,他颠沛流离在外十九年。

在战争中,老谋深算,决胜于帷幄,显示了卓越的才略,这不是很可以看到其性格发展的脉络吗?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微言大义直言不讳表彰B.微言大义和盘托出彰显C.言近旨远直言不讳彰显D.言近旨远和盘托出表彰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a 处“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与“据传来源于为孔子所撰的《春秋》”语义一致。

B.b 处标点使用完全正确。

C.c 处“这一精神”指“一字暗含褒贬”。

D.d 处使用双重否定句,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3.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第二段画横线处填入7句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到了秦国,秦人妻以怀嬴,奉匜沃盥以后,他曾情不自禁地“挥之”,引起怀嬴愤怒。

②开始时,他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落魄公子,曾乞食于“野人”,“野人”以大块泥土与之,他便沉不住气,大怒,“欲鞭之”。

四川省绵阳市火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火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火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它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测(三)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 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因而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几经改革完善之后,河北梆子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成为其他剧种无法匹敌的地方剧种,牢牢地在河北农村扎下了脚跟。

但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这种衰落首先从北平、天津等大都市开始,然后蔓延到保定、沧州等中、小城市。

开始时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然而到了1949 年解放前夕,在农村河北梆子也势头甚微,衰败不堪,清脆的梆子声很少响起了,代之而响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华的马蹄声。

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名气较大、造谐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进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

条件较差、无力改戏种的,多陷于穷困潦倒境地。

2024届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天津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天津市河13.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9分)题梵隐院方丈梅晏敦复亚槛倾檐一古梅,几番有意唤春回。

吹香自许仙人下,照影还容高士来。

月射寒光侵涧户,风摇翠色锁阶苔。

游蜂野蝶休相顾,本性由来不染埃。

注:①晏敦复:南宋诗人、正直大臣。

②亚:同“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古梅在彻骨的清寒中傲然绽放的形象,赞扬梅花报春而不争春的高贵品格。

B.颔联以“吹香”和“照影”描写梅花的清香与芳姿,而这只允许仙人和高士欣赏和品鉴。

梅如人品,人如梅品,二者互赏而心志契合。

C.颈联诗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体化,进一步从正面突显了梅花的高洁、晶莹洁净。

D.作者移情于物,以澄澈淡泊的胸怀观照高雅香洁的梅花,创造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品质?(4分)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10分)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①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城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朱康叔:即朱寿昌,鄂州太守。

朱太守清正爱民,故被尊称为“使君”。

在苏轼贬居黄州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成为至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纤纤”,形容细雨长丝的样子,此句为诗人回忆起昨日黄昏细雨绵绵的画面。

B.“晓开帘”写早上打开窗帘,映入诗人眼中的是令人感到“江阔天低”的雪景。

C.“揩病目,捻衰髯”和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

D.“厌厌”指饮酒时欢乐沉醉的样子,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中使君留客饮酒的场景。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附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附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2)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3)《屈原列传》中“”和“”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2.(5分)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什么是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以“秤”来比喻和诠释“中”的内涵。

称量东西时,秤砣不能固定在某个地方,而应该随物之轻重来回移动,这才是“中”,才能“中”。

①“中”的标准不固定,更不拘泥,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中”不是简单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折中”③因此真正做到“中”是不容易的④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A.③②①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2)小徐同学想探究《红楼梦》中贾探春这一人物形象,她列出了一些要细读的章回,你认为其中哪一回略读即可?A.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B.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衡芜苑夜拟菊花题”C.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D.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二、阅读70分3.(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克曾提出著名的特修斯悖论:航行在地中海上的特修斯之船通过不断更换船体构件来保证其持续航行。

由于每个构件的寿命有限,最终船体所有的原构件必然被全部换掉。

那么,这艘船是否仍然是特修斯之船?如果不是,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不再是原先的船?许多哲学家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即使船的构成材料发生了变化,但其设计和形式未改变,因此它还是原来的特修斯之船。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提出进一步追问: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的老部件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②在哲学上,特修斯悖论常被用于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用以探讨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同于其所有组成部件之和。

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程玉玲审校人:程玉玲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用0.5mm 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

自己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凝愁。

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

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姑且先说欣赏自然美。

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

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

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

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再比如说书法。

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

他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

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

横直钩点等等笔划原来是墨涂的痕迹,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

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

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

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宛若天成....。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登峰造极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古典家具的材质价值不同的材质价位差别甚大,直接影响家具的价值。

例如紫檀属植物约有十五种,而传统认识中的紫檀只有一种,为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特产,学名“檀香紫檀”,出材率非常低,只有10%到15%,做小件家具的短材一般6.5到7.8万元一吨,做大件家具价位则在10到20万元一吨。

在紫檀属植物中,除檀香紫檀外,其余材种皆归属于“草花梨”种群内,出材率达70%,其价格要低得多,只要几千元一立方。

所以,确定材质,在评定家具价值时至关重要。

二、这在明式家具中反映得最为突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圈椅。

其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呈“S”形,它是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的。

椅背后边柱上端微向后弯,搭脑正中亦向后弯,使后背形成100度至105度的背倾角。

坐面多用弹性很强的藤席,人坐在上面,藤席受压下垂,与坐面前沿形成3度到5度的坐倾角,这个角度,按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为人体休息最佳角度。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明代已经把家具的造型和人体各部的关系科学地结合起来。

三、无论何种器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一般来说,年代越久其价值就越高。

当然器物本身要有确凿.的年代依据,如款识.。

款识有年号款、购置款和纪念款等。

有的器物虽无款识,但有史料或其它记载可证实其制作年代以及流传过程,也属于有准确纪年之物。

这些有明确纪年的家具对我们研究各时期家具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总之,在评价一件古典家具的价值时,要在同类作品中反复比较衡量,确定它在同类物品中的地位,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取材于胡德生《谈谈古典家具价值》)1.对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A.榫卯.:卯,读音为mǎo。

B.脊.背:脊,全字共9笔。

C.确凿.:凿,义同“言之凿凿”中的“凿”。

D.款识.:识,“标志,记号”之意。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明代圈椅的设计中不能..体现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一项是(2分)A.背板全部用厚板挖制而成。

B.背板造型呈“S”形曲线。

C.背倾角呈100度到105度。

D.坐倾角呈3度到5度。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分)材料二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珠联璧合....。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如下:一、运用汉语谐音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中十分普遍。

例如“鱼”谐音“余”,“梅”谐音“眉”,“瓶”谐音“平”等。

这样就可以组合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等各种吉祥图案了。

在有些图案中,将不同词汇中的同一个字转义成新的富有吉祥寓意的短语,然后再用相应的纹饰组合成吉祥图案。

比如用百合花来组成图案,构成“百年好合”,寓意幸福开心一百年。

二、借用生物生态属性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寓志,附会象征。

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来寓意夫妻恩爱;葫芦因其多子,故在民间被用来象征多子多孙之意等。

三、利用有代表性事物的象征寓意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

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再如玉器、鼎炉、书画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装饰在家具上,寓意志趣高尚、品行优雅等。

四、直接应用吉祥文字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含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

(取材于吕九芳、徐永吉的《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古典家具上的吉祥图案,不属于...谐音寓意的一项是(3分)A. B. C. D.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出现的加点成语的替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宛若天成:可用“巧夺天工”替代。

B.登峰造极:可用“炉火纯青”替代。

C.珠联璧合:可用“并驾齐驱”替代。

D.相应相生:可用“相辅相成”替代。

材料三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硬木家具用材讲究,多数为黄花梨、紫檀等。

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

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作大面积装饰,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

而且明清家具表面上也很少使用油漆,仅擦透明的树脂或蜂蜡,追求其本身质感,达到“硬、滑、素、净”的艺术效果。

另外,明清家具装饰适度、繁简相宜,体现出一种少而精、以少胜多的简约美,虽然装饰性的附件少,却各自有着赏心悦目的内涵和形象。

现在按这种简约思想设计的家具,都摒弃了豪华雍容的感觉,却更富于时代感;它们都本着“以人为本,简朴自然”的原则,针对现代人而设计, 更适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具体体现就是用最少的材料生产最多的产品,减少浪费,减少污染,达到最完备的功能。

明清家具所蕴含的文化感让设计者们分外关注。

这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在其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中得到直接的体现。

它的形成与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尤其是园林建筑有关。

当时园林建筑是文人雅士的文化社交场所,因此文人雅士往往会按照中国传统士族文化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

这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

总之,古典家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不仅在“绿色设计”方面给现代家具很多启示,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一种审美倾向。

我们不应一味地去仿制,必须加以继承和创新,取其精华,把古典的、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加以结合,充分考虑现代人追求生活化、功能化、人性化的需求,让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取材于郑娟《浅谈中国古典家具及其特色在现代家具中的传承与发展》)6.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表述不属于...明清家具在“绿色设计”方面对现代家具的启示的一项是(3分)A.用材讲究,一般都使用高级的名贵木材。

B.注重发挥木材本身具有的色调和纹理特长。

C.不滥加装饰,追求材质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D.繁简相宜,简朴自然,追求以少胜多的简约美。

根据上面《红楼梦》的选文,以及本大题三个材料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A.贾府家具多使用名贵木材,充分表现其生活的奢华、富有。

B.荣禧堂作为正堂屋,其家具陈设要更加高贵、气派、威严。

C.怡红院中四壁布满各种吉祥图案,是为了追求喜庆的气氛。

D.秋爽斋的布置典雅、大气,表现出主人的性格和文化修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

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

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

”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

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

”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

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

”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

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

”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

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

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

”狼欣然从之。

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

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

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干:求取B.夙.行失道,望尘惊悸夙:清晨C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却:止步 D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与:赞同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引绳而.束缚之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夫人有恩而.背之 行道之.人何罪哉 先生匍匐以.进 简子默然.,回车就道 丈人闻之,以.杖叩狼曰 须眉皓然.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B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C .我鞠躬不敢息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D .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