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物理 万有引力 文稿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物理嘿,朋友!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愉快地玩耍,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砰”的一声砸在了地上。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其实隐藏着宇宙中一个超级重要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话说回来,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呢?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是不是有点晕?别急,让我给您细细道来。
就拿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吧。
咱们能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而不是飘到天上去,就是因为地球对咱们有引力。
您想想,如果没有引力,那咱们不就像气球一样到处乱飞啦?这得多可怕!再比如说,月亮为啥围着地球转呢?那也是因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呀。
月亮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被地球妈妈用看不见的“绳子”拉着,不停地绕着地球跑圈圈。
还有那浩瀚的太阳系,八大行星都乖乖地围绕着太阳转,这也是因为太阳的引力超级强大。
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这些行星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围。
万有引力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有着不少应用呢!您瞧瞧那些建筑工人,他们在盖高楼的时候,得考虑重力的影响,不然这楼盖着盖着不就歪了或者倒了?还有飞机的飞行,也得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飞行员得计算好各种力的平衡,才能让飞机安全地在天空翱翔。
咱们发射卫星的时候,那更是离不开万有引力定律啦。
科学家们得精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以及需要多大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的引力,进入预定的轨道。
这就好比是在玩一场超级精密的游戏,稍有差错,卫星可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万有引力定律,这世界得乱成什么样?东西都飘在空中,人也没法正常走路,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所以说,万有引力定律可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科学理论,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让这个世界有序地运转着。
朋友,这下您明白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的重要性了吧?它可真是太神奇、太有用啦!。
高中物理教研文章-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 内容一、 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221rm m G F = ,其中2211/1067.6Kg Nm G -⨯= ,叫万有引力常量。
2. 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均匀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二、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1. 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22⎪⎭⎫ ⎝⎛===πω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2. 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 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由R T M R Mm G 222⎪⎭⎫⎝⎛=π得302330232334,4R GT R R M VM GT R M ππρπ==== (R 0为天体的半径)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 0,则23GT πρ=3. 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 的关系(1) 由r v m rMm G 22=得rGMv =,r 越大,v 越小。
(2) 由r m rMm G22ω=, 得3r GM =ω,r 越大,ω越小。
(3) 由r T m r Mm G 222⎪⎭⎫⎝⎛=π,得GMr T 324π=,r 越大,T 越小。
4. 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自转具有同周期的卫星,T =24h 。
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正上方距地面高度h=3.6×104 km 处。
易错现象1. 不能搞清万有引力与重力间的关系。
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 万=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3万有引力定律讲稿
二、“月—地检验”
目的:验证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地球对苹果的引力
遵循
F
G
Mm r2
方法: 1、假定猜想成立,理论推导 2、实际数据测算
二者结果一致,则假设成立; 若二者结果不一致,则假设不成立
二、“月—地检验”
探究1:如果地球对月球的力遵 循平方反比规律,试写出月球所受 引力 F1 表达式?
星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D.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万有引力的约
束而存在于地球表面附近
课堂练习
2、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 可采用的方法是( A B C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 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 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 来的1/4
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
F
G
m1m 2 r2
6.67 1011
50 50 0 .5 2
N
6.67 107 N
一粒芝麻重的几千分之一!!!
课堂练习
1.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是( D ) A. 万有引力只有在天体之间才体现出来 B.一个苹果由于其质量很小,它受到地球
的万有引力几乎可以忽略 C. 地球对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远大于卫
m1
r
M
探究4:月地距离:r 3.8 108 m 月球公转周期: T 27.3天 地球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g
现实中,g 与 an 比值大约是多少?
m2 R
M
二、“月—地检验”——结 论
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 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牛顿的再度猜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将了解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说课稿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二、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是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的第八章,共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1.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引力的基本概念、引力的产生原因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引力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引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引力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3.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引力和力学平衡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在准备上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PPT:用于系统讲解引力的概念和维度分析。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产生和作用。
3.教学录像:为了更好地展示引力定律的应用,我准备了一段相关的教学录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子通过展示一些脱离地球引力的现象,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引力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引力在导入之后,我将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引力的产生原因,并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引力的作用。
3. 实验演示接下来,我将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演示,通过悬挂一根绳子和一个重物,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的存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引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4. 万有引力定律的讲解在学生对引力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将开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通过教学PPT的讲解,我会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表达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问题求解。
《万有引力定律》(精选12篇)
《万有引力定律》(精选12篇)《万有引力定律》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3、使学生能认识到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的含义并会推导;3、掌握,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的呢?(2)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 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 (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相关小论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精神,下面就是相关的题目.1、发现的历史过程.2、第谷在发现上的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3、使学生能认识到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的含义并会推导;3、掌握,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的呢?(2)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 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 (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相关小论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精神,下面就是相关的题目.1、发现的历史过程.2、第谷在发现上的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3、使学生能认识到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的含义并会推导;3、掌握,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的呢?(2)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 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 (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编写相关小论文,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了解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家们对知识的探究精神,下面就是相关的题目.1、发现的历史过程.2、第谷在发现上的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篇4【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如下: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定律通常表示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 和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 是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430 × 10^-11 m^3 kg^-1 s^-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解释了行星轨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研究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看作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
总之,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为我们理解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提供了基础。
高中物理复习书稿: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高考要求:内容要求说明万有引力定律Ⅱ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 限于圆轨道 ) Ⅱ宇宙速度Ⅰ本章特色:牛顿运动定律与天体运动的的联合在近几年高考取还是热门,因为它切合科技发展的认识需要,万有引力定律的考点有三个(见上表),波及并用于议论天体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取出现率达100% ,可能会是一道选择题,也可能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计算题,近几年高考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观察主要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重申基础的同时加大与其余部分的综合,如在其余星球上做自由落体、平抛、竖直上抛、单摆,近似地球上的实验,与g 有关的知识,与天体有关的地理知识等;二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质问题,固然考点不多,但需要利用这个定律解决的习题题型多,综合性强,波及到的题型以天体运动为中心,如估量天体质量或均匀密度问题,变轨问题,能量问题,中心是:( 1 )行星绕恒星的圆周运动,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 2 )星球表面重力在忽视星球自转的状况低等于万有引力,即可推出常用的黄金代换:2 GMgR近几年高考取出题的特色是以近几年中国及世界上空间技术的飞快发展为背景的天体问题,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认识近几年这方面的大事,如:火星、土星探测,“神五”“神六”发射与回收,“金星快车”的发射,人类撞击彗星等,另一方面还能够观察学生从资料信息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单元万有引力定律知识重点一、万有引力定律1 .内容 : 宇宙间全部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 F G m1 m2其G = 6.67 ×10-11222N·m /kg r3.合用条件:公式只合用于质点间的互相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自己大小时公式也近似合用,但此时它们间距离r 应为两物体质心间距离.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4 .注意:公式中 F 是两物体间的引力, F 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不要理解成 F 与两物体质量分别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二、划分万有引力和重力1.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称为重力,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不过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物体随处球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f , 如下图,因为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f 不停变化, 所以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快度g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渐渐增大。
(2019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2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章 2 万有引力定律问题?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说明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是使行星如此运动的主要原因。
引力的大小和方向能确定吗?开普勒定律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历史上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
伽利略、开普勒及笛卡儿都提出过自己的解释。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如胡克和哈雷等对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哥白尼、第谷、开普勒这些科学家不畏艰辛、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石,值得我们学习。
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甚至证明了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它所受引力的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但是由于关于运动和力的清晰概念是由牛顿建立的,当时没有这些概念,因此他们无法深入研究。
牛顿在前人对惯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思考“物体怎样才会不沿直线运动”这一问题。
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变速度(包括改变速度的方向)都需要力。
这就是说,使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应该就是太阳对它的引力。
于是,牛顿利用他的运动定律把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与太阳对它的引力联系起来了。
下面我们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来讨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一个指向圆心(太阳)的引力,正是这个引力提供了向心力,由此可推知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图7.2-1)。
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图7.2-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太阳行星FF ′动的向心力为F =m v 2r天文观测可以测得行星公转的周期T ,并据此可求出行星的速度v =2πr T把这个结果代入向心力的表达式,整理后得到F =4π2mr T 2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周期 T 和半径 r 有一定的关系,把开普勒第三定律 r 3T 2 =k 变形为T 2=r 3k,代入上面的关系式得到 F =4π2k m r 2 上式等号右边除了m 、r 以外,其余都是常量,对任何行星来说都是相同的,因而可以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与行星的质量m 成正比,与r 2成反比,即F ∝m r 2 。
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
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20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范文一教学设计思路:一、背景分析及指导思想:本节课是针对应届高三学生的第一轮复习而设置。
在本节之前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的相关知识,但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对“表面模型”和“环绕模型”及二者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性不强,对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不透彻。
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兼顾了本章的知识特点、高考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提问,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特点分析: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频率较高,命题的立意包括:万有引力定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计算题(新课标后计算题出现频率较低)的形式考查。
由于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有关人造卫星问题的考查频率会越来越高,加上2012年载人航天的成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和完善、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美国火星计划的实施,这些都是命题的热点。
三、内容设置与方案:鉴于本部分的内容特点及在高考中的地位,设计这节复习课时,我们打破常规复习课以梳理知识为主的模式,重点突出模型教学与“问题式”方法教学。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知识梳理,以梳理基础知识;第二个环节是模型探究,以“地表”和“天上”两条线为引,突出圆和椭圆两类问题,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包括质量估算和简单变轨问题)的基本技能;第三个环节从高考的考点入手,有效的抓住高考的得分点,引导学生构建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讲稿
阿基米德在研究杠杆原理后,曾经说过一句什 么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球。”
那给我们一个杠杆(天平)是否就可以称量地球的质量 了呢? 答案:不能 测量巨大的天体质量显然只能采用间接的方法.
那我们又是怎么知道巨大的地球的质量呢?
卡文迪许在实验室称量出了地球的质量!
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近似
探究二 如何测量太阳的质量
(2)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的?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即F引=F向 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哪个物理量? 公转周期
探究二 如何测量太阳的质量
(3)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F引=F向 即
G
Mm r2
m
2
T
2
r
从而求出太阳的质量
M
笔尖下发现的行 星—海王星
发现未知天体
2、冥王星的发现
背景:海王星发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研究,天 文学家们认为,就算把海王星施加给天王星的影响考虑 进去,还是不能完全使天王星的计算位置与观测结果相 符。不但如此,天文学家们还发现海王星的运动也不正 常,因此推测,在海王星外应该还有一颗行星。1930年 3月14日,汤博发现了这颗新星——冥王星.
日地中心的距离 r=1.5×1011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10m/s2,1年约为 3.2×107 s,试估算目前太阳的质量
M.(引力常数未知)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和动力学知识得
GMr2m= m2Tπ2r
对地球表面的物体m′,有 m′g=GmmR2′
联立两式得
M=
4π2mr3 gR2T2
代入数据得 M=2.0×1030 kg.
高一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
高一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万有引力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想想吧,早上起床时,你的身体为什么会稳稳地待在地面上?没错,就是因为地球在用它那无形的手拉着你。
这个力量让我们能够在地面上行走,不用担心飞起来,也让我们能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悠闲地散步。
嘿,要是没有这个引力,咱们可就真得小心翼翼,别随便跳跃,没准一不小心就飞上天啦。
说到万有引力,咱们得提到牛顿,这位老爷子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在苹果树下沉思,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
有人说,苹果掉下来的那一刻,他心里就冒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东西会掉下去?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背后可是有深厚的物理学理论在支撑。
他的发现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喜欢被某些事物吸引一样,可能是美食,可能是电影,甚至可能是朋友间的小秘密。
你可曾想过,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安稳地待着?这就是万有引力在作怪。
地球用它强大的吸引力把月亮牢牢抓住,让它在我们头顶上转来转去,像个爱玩耍的孩子。
每当夜幕降临,月亮挂在天空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嘿,那时候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月亮是多么迷人啊!而它的美丽背后,离不开地球的牵引。
再聊聊咱们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像飞机和火箭,这些家伙可都和万有引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想象一下,火箭要冲上太空,打个喷嚏就能克服地球的引力,这得多费劲啊!所以,科学家们总是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让它们逃离地球的“怀抱”,一旦成功,哇,简直就像脱缰的野马,飞向无尽的星空,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咱们也不能忘了地球上的人类,正是因为万有引力,才让我们能够扎根于这片土地。
每当你和朋友一起踢球,或是一起追逐嬉戏时,都是在享受这份引力带来的乐趣。
就算是在最极限的运动中,飞檐走壁,也是在和引力进行一场微妙的博弈。
你看,万有引力并不是个冷冰冰的概念,它是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秘密武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站在地球上不掉下来?是不是有种神奇的力量把我们牢牢吸住了?没错,这就是万有引力,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颗石子、每一滴水,甚至每一个人,都会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
其实啊,这种力量的存在,早就让咱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既有趣又充满了奇妙的科学奥秘。
不信?来,咱们一起来聊聊,万有引力和航天到底是怎么扯上关系的。
说起航天,大家是不是第一反应就是火箭、月球、星际旅行什么的?火箭飞上天,也得感谢万有引力。
如果没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地球上的一切都会飘起来。
就好像你把一个小球从手里丢下,它会“乖乖”掉到地面一样。
这个“乖乖”的过程,其实就是万有引力在背后默默发挥作用。
万有引力就像个看不见的巨手,把地球上的一切都吸住了。
而如果没有它,咱们生活的世界可能就成了一个飘浮的、没有根基的梦幻空间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万有引力,地球上的水可能就飞到天上去了,人类的生活也就变得非常不真实了。
那万有引力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天体之间互相吸引的力。
比如,地球把我们吸住了,而我们也在用同样的力吸着地球。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质量远远小于地球,但地球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我们一点点地吸引过去。
嘿嘿,别以为地球和咱们没关系,这种互相的吸引力,才是万有引力真正的精髓。
万有引力不仅影响我们生活,它还是航天技术的基础。
你想想,火箭要飞出地球,怎么可能没有反抗地球的引力呢?火箭在地面上已经有了很强的重力,地球的引力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想把它牢牢拽回去。
为了打破这个束缚,火箭必须非常强大,要喷射出巨大的推力。
你看到那种轰隆轰隆的场面了吗?其实那就是火箭在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飞向太空的时刻。
这个过程可不是轻松的,火箭要克服的可是地球强大的引力场!而且啊,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火箭升空时,我们总是看到它越来越小、越来越远?其实这也跟引力有关。
火箭在刚开始飞升时,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因为引力把它压得很低,想要往上飞得越高,耗费的力气就越多。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概念。
它描述了所有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并且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公式推导、实际应用以及相关实验等方面来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
一、理论基础万有引力理论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并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根据牛顿的理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力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换句话说,质量越大、距离越近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越强。
二、公式推导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来计算物体之间的引力:F =G * (m1 * m2) / r^2其中F代表物体之间的引力,G代表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r代表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实际应用万有引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解释。
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太阳和行星之间存在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此外,万有引力还可以解释其他天体运动的规律,如卫星绕地球运动、月球绕地球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可以用万有引力理论来解释和计算。
四、相关实验为了验证万有引力理论,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其中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卡文迪许实验。
该实验利用一个非常精密的装置,通过测量两个小铅球之间的引力来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进一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和准确性。
另一个著名的实验是苹果树上掉下的苹果实验。
这个实验通过观察苹果掉下来的运动轨迹,揭示了地球表面存在的引力对物体的影响,证明了万有引力理论在地球上的适用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万有引力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成为了科学界的重要定律之一。
总结:万有引力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通过介绍牛顿的理论基础、公式推导、实际应用以及相关实验,我们了解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基础以及它在解释行星运动、卫星运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理论的准确性,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物理学的基本定律。
万有引力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高中物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高中物理里超级厉害的万有引力呀!你想想看,这宇宙中星球那可多了去了,它们咋就乖乖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转呢?这背后可就是万有引力在起作用呢!就好像咱在学校里,有各种规章制度管着咱,让咱有序地学习和生活。
万有引力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大手,把这些天体都给抓住了,让它们不能乱跑。
比如说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又围着地球转,这多有意思呀!要是没有万有引力,那还不乱了套啦!那地球说不定就飞出去不知道哪儿去了,咱们还能在这安稳地生活吗?咱再打个比方,万有引力就像是一根看不见的绳子,把两个物体给拉住了。
质量越大的物体,这引力就越大。
就好像拔河比赛,力气大的那队就更容易把对方拉过来。
太阳质量那么大,地球就被它拉得团团转啦!那万有引力在生活中有没有啥体现呢?当然有啦!你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不就是因为地球对它有引力嘛!当年牛顿不就是看到苹果掉下来才发现万有引力的嘛。
这多神奇呀,一个小小的苹果就能引出这么大的发现。
而且万有引力的公式也不难记呀,F=GMm/r²,这里面的 G 可是个常量呢,就像咱们做题常用的那些固定数值一样。
M 和 m 就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就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公式就像一个魔法咒语,能算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
咱学万有引力的时候,可别死记硬背呀,得理解着来。
想象一下,两个物体就像两个好朋友,质量就是他们的体重,距离就是他们之间隔了多远。
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啦?万有引力可是高中物理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呢,它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就好像我们了解了一个游戏的规则,才能更好地玩这个游戏呀!所以呀,大家可得好好学万有引力,别觉得它难就退缩了。
它就像一个宝藏,等你去挖掘它的奥秘呢!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万有引力的世界里畅游,探索宇宙的神奇之处!。
《高三物理万有引力》课件
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
添加项标题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
添加项标题
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引入时空弯曲的概念,将万有引力解释为时空弯曲的结果
添加项标题
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引入引力波的概念,将万有引力解释为引力波的传播
添加项标题
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修正:引入等效原理,将万有引力解释为惯性力与引力的等效
宇宙学观测:通过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尺度பைடு நூலகம்的适用性
引力波探测:通过探测引力波,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的解释,进一步支持了万有引 力定律的正确性
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和 未来发展
第七章
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
轨道计算:利用万 有引力定律计算卫 星、航天器的轨道
太阳系行星轨道的预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结合行星的初始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可以预 测行星的未来轨道。
太阳系行星轨道的计算和预测的应用:在航天领域,可以预测航天器的轨道,提高航天任务 的成功率;在地球科学领域,可以研究地球的引力场,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太阳系行星轨道的计算和预测的挑战:由于太阳系行星的运动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到其他行星的引 力作用、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计算和预测的准确性需要不断提高。
局限性:万有引 力定律在微观世 界和高速运动中 不适用,需要引 入相对论和量子 力学进行修正。
万有引力常数G的物理意义
万有引力常数G是描述万有引力强度的常数 G的大小决定了万有引力的大小 G的值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数之一 G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 局限性
第四章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完整)高中物理万有引力
完整)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第6课: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纲展示命题探究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基础点知识点1:开普勒三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定律内容: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说明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说明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率。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说明在表达式a³/T²=k中,k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知识点2:万有引力定律内容:1.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2.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F=G(m1m2/r²),其中G为引力常量,G=6.67×10^-11N·m²/kg²,由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定。
适用条件:1.两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r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2.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为两球心的距离。
知识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计算天体的质量地球质量的计算: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mE/rE²)。
结论:M=mE=(gR²)/G,只要知道g、R的值,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太阳质量的计算:依据:质量为m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mmSun/r²)=m(v²/r)。
高中物理复习书稿: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
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公式: F
G m1 m2 2 r
其 G = 6.67 ×10-11N·m2/kg2
3 .适用条件: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
体本身大小时公式也近似适用,但此时它们间距离
r 应为两物体质心间距离.均匀的球
体可视为质点, 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100% ,可能会是一道选择题,也可能是
一道中等难度的计算题,近几年高考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强调基础的同时加大与其他部分的综合,如在其他星球上做自由落体、平抛、竖直上
抛、单摆,类似地球上的实验,与
g 有关的知识,与天体有关的地理知识等;二是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考点不多,但需要利用这个定律解决的习题题型多,
C. 两个质点,质量都是 1kg ,相距 1m 时的万有引力为 6.67N 。
D.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和均匀球体。
3. 某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的一半,那么一个物体在此
行星上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
1
A.
倍
4
1
B.
倍
2
C.4 倍
D.2 倍
4. 离地面某一高度 h 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2
M 火 R地
p
2
2
M 地 R火
q
点评: 对星球表面上空某处的重力加速度公式
g
星球的质量成正比,跟该处到球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GM
2
(R h)
,可以这样理解:
/
g
跟
同步练习
r2
1. 如图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 r ,两球质量均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 万有引力与航天 文稿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
2.能说出万有引力定律得内容,公式及公式的适用条件,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会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4.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会求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二.自主预习 (一)、行星的运动
1、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①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椭圆的 一个 上。
②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 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③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 周期的二次方的比
值都相等。
即: 其中k 是只与 有关,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无关。
自我检测1:.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之比是1:2,则它们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之比为 。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
①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反比。
即: ②适用条件
(Ⅰ)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间,r 。
(Ⅱ)质量分布均匀的两球体间,r 。
③运用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一般情况下,可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
忽略地球自转可得:
自我检测:2.设地球的质量为M ,赤道半径R ,自转周期T ,则地球赤道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式中G 为万有引力恒量)
自我检测3..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球落到星球表面,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三)、宇宙航行 1、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2、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 1= 第二宇宙速度:V 2= 第三宇宙速度:V 3= 注:(1)宇宙速度均指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为在地面发射卫星的 速度,也是环绕地球运行的 速度 3、地球同步卫星(通讯卫星)
(1)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且T= ;
(2)运转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周期等于 周期; (3)同步卫星高度不变,运行速率不变(因为T 不变); (4)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平行,在赤道正上方。
对同步卫星:根据运动规律:
得 V=、
得ω=、
得T =、
由于同步卫星的运动周期确定(为T=24h ),故而 其 r 、 v 、ω、T 、a 为 值。
六.新课学习
1、万有引力定律
【例】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T A :T B =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
3
2
a k
T =2
2
(1) :M m
v G m v r r ==卫地卫由得22(2) :M m
G m r r ωω==
卫地卫由得2224 2(3) :M m G m r T r T π==卫地卫由得2R Mm
G mg =r T
m r m r v m r GMm 22
22
)2(πω===
2、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
【例】:继神秘的火星之后,今年土星也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经过近7年35.2亿公里在太空中风尘仆仆的穿行后,美航空航天局和欧航空航天局合作研究的“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30日(北京时间7月1日)抵达预定轨道,开始“拜访”土星及其卫星家族。
这是人类首次针对土星及其31颗已知卫星最详尽的探测!若“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在半径为R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h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n周飞行时间为t。
试计算土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
2、不同星球上的平抛运动问题:
【例】: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例】: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如图所示),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
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
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4、双星问题:【例】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其运动周期为T,求两星的总质量。
5、有关航天问题的分析:
【例】无人飞船“神州二号”曾在离地高度为H=3. 4⨯105m的圆轨道上运行了47小时。
求在这段时间内它绕行地球多少圈?(地球半径R=6.37⨯106m,重力加速度g=9.8m/s2)
课后检测:
1.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A.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
B.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C.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
D.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
2.“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A、B两颗天体各有一颗靠近表面飞行的卫星,并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天体A、B的质量可能相等
D.天体A、B的密度一定相等
3.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则高度为该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的运行速度为A.22km/s B.4 km/s
C.42km/s D.8 km/s
4.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个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地球的质量、半径和引力常量G均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神舟”四号飞船的
A.离地高度
B.环绕速度
C.发射速度
D.所受的向心力
5.现代观测表明,由于引力作用,恒星有“聚集”的特点。
众多的恒星组成不同层次的恒星系统,最简单的恒星系统是两颗互相绕转的双星,如图7-12所示,两星各以一定速率绕其连线上某一点匀速转动,这样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
已知双星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间的距离始终为L,引力常量为G,求:
(1) 双星旋转的中心O到m1的距离;
(2) 双星的转动周期。
5.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
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6.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
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
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
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图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