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大学生就业政策中的人本理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实践
2023-11-11contents •“人本”理念概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人本”理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人本”理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案例•“人本”理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效果与展望目录01“人本”理念概述“人本”理念的内涵“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人本”理念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人本”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人本”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0102030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普遍开展,通过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能够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认知,但深入理解和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0203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改进方向23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互动式、体验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核心价值观。
完善评价机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考试、实践报告、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03“人本”理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等,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和尝试新事物,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简论大学生就业的新理念和新思维
简论大学生就业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大学生学习与就业应有“职业规划”这样一个新的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职业规划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
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
1999年以来,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的新的就业形势。
200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毕业生上升为145.1万人,2003年毕业生数量猛增为212.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67.1万人。
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预计2005年可能会突破340万。
Ⅰ2001—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统计图(单位:万人)数据来源:《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2004年39期今后几年,随着大学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
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已沉淀75 万高校毕业生尚未就业(不包括灵活、临时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以人为本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
一
1 坚 持 和 加 强 素 质 教 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 正向大众化教 育过 渡 , 结果之一就是毕 其 业生人数剧增 , 就业 压力 愈来愈大 。学生 就业工作 , 最终 的决定性
因素还是毕业生 的质量 。所以 , 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 , 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择业观念 , 才是就业工作的根本所在。学生必须 全面提 高 自 身 的综合素质 , 能在社 会激烈 的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 才 这就要求 高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 通过课堂内外 、 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 , 加 强心理健康 、 诚信 意识、 科学人生观 、 职业 生涯设计 、 社交礼仪等 教 育。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 社交能力 、 自强意识 、 团队合作精神、 敬业 精 神。 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及 活动开展 中, 鼓 励 学生 积极参 加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 假及课余 时间进行实 习和实 践, 为就业 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些 实际操作 工作 , 不仅使学 生更
性 和实效 性的职业 生涯 规划和系列指 导, 以有效地提高对职业的 可
发展 的要求 ,也体现着高等教育 为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服务 的 目
标 , 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 是 人才强 国战略 的内在要求。作为高 校学 生工作者 , 面对严峻 的就业形 势 , 要把学生就 业工作作为一项 系统 工程来落实 , 坚持 “ 以人 为本 ” 的科学发展观 , 转变工作观念 , 强化管 理措施 , 提高服务水平 , 积极开拓 就业市场 , 紧紧 围绕使广大毕业生 实现充分就业 、 提高就业质量这一 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 形成 “ 全员参
教育 长廊 嗣
以人为本
推动高校学 生就 业工作
王栋华 陈 娟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
才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完善的保 障机制 , . 是做好 高校就业工作体 系的前 提和条件 就业保障体系包括机构设置 、 队伍建设 、 资金
对人这一生命主体的价值、 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 作用等的
科学概括 , 以人为本” 就是一切活动都要以人为出发 “
配置等诸多内容 , 它是构建就业工作体系的前提和条件。 目前 ,全国高校就业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就业机构不
维普资讯
第1 期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
交流、 服务与合作。
13 1
部分高校已经将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程提上了日程。很多
高校在教材编写、 授课方式 、 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积 极的尝试,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是建立薪时期就业工作
有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模式中转变过来 ,还处于办理 就业手续阶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的开展 。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工作体系不
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 ,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蒜,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正确理解和坚持 “ 以人为
( u N .7 S m o 7 )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的 科 学 发 展 观 做 好 新 时 期 毕 业 生 就 业 工 作
冯 万里 , 徐 岩
( 尔滨理 工大学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50 0
摘
要: 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是 “ 以人 为本 ”, 当前全 面抓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实践 中, 在 全面 准确地理解 “ 以人 为
体 系的灵魂 。
四、 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 和服务体系, 是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保证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大学生面对现代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和个人生涯发展的总体观念和态度,包括对职业选择、职业素养、创业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注重个性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就业选择,鼓励大学生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同时积极反思和修正自身职业规划,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切实做好面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
首先,大学生应该理性看待就业。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就业政策,但就业仍然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进行定位,不应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而应该把就业当作一种责任和义务和机会,积极拥抱现实,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职业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沟通协作、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大学期间,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专业视野、提升英语口语能力,逐步养成职业素养。
在就业阶段,还应加强综合能力和多方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再次,大学生应该理性看待创业。
近年来,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
虽然创业有带来一定的机会和回报,但是创业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
创业需要有坚定的信心、良好的市场嗅觉、专业的技能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等诸多因素,同时也需要有财务支持、人脉资源和行业知识等。
大学生如果打算创业,应该提早进行市场调查,并且要有详细的创业计划和策略,做好充分准备,形成独特的创业优势。
最后,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提升。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个人能力越强,就业机会越多。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自我提升,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加强对各种信息的关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逐渐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观和态度,而且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方向。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观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观作者:王湃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4期摘要:劳动力市场上,每个择业者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以一种职业观指导自己选择职业。
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的择业求职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组织的构建,更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大学生应该遵循真我、利他、协作、价值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职业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以人为本一份职业等于谋生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劳动力市场上,每个择业者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以一种职业观指导自己选择职业。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大学生求职择业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少年强则中国强,职业选择虽然是谋生手段,但绝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大学生的职业观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阶层组织的构建,更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因此,大学生应当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一、给自己的生命一个高度——树立科学的职业观1职业与职业观的产生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认为在人类社会出现劳动分工时就存在了。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分工,进人阶级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但早期所谓的“职业”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是在以交换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要方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和完善的。
当社会生产的分工高度深化细化、交换成为经济生活的必须、劳动力成为商品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也随之形成。
日本职业问题专家尾高邦雄认为:“所谓职业,是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
”职业必须能够维持生活、发展个性、承担社会义务。
由于人们个体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职业观,产生了不同的职业行为,进而构建了社会组织的不同阶层。
一般认为,职业观就是对职业、职业意义以及未来职业的认知与态度。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他的职业取向,并集中体现在职业观上,表现为一定的职业行为。
突出特色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突出特色以人为本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毕业生前途和命运,事关我院的生存和发展,事关民心安定、社会和谐,是一项德政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院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
我院全体动员,务实创新,推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学院统筹,部门牵头,系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毕业生就业推荐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我院毕业生1063人,创我院历史新高,但是依旧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目前就业率已经达到93%,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第一部基本情况一、近三年就业情况统计二、重点客户关系三、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及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为指导,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的工作理念,全方位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四、工作基本思路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为工作起点,以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努力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就业工作品牌。
第二部主要措施和工作特色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领导和组织上保证了毕业生充分就业领导是否重视是一项工作成败的关键。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学生工作主管副院长和另外两名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指导全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全院上下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学院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工作经费按教育部的要求设立了专项经费,并专款专用。
真正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机构到位——学院设置了“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推荐、政策教育、信息整合、就业指导等专项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秉持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秉持改革创新,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者:高杨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0年第03期自2009年11月18日2010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校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努力。
就如何做好201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记者:当前,国家和我省经济形势整体好转,2010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蒋笃运:在当前国家和我省经济形势整体好转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总体来说,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631万,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加上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约占全社会新成长劳动力的一半。
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今年将迎来40.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加上全国和我省经济正处于企稳恢复期,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所能提供的适合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特别是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偏少,不能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现实需求,毕业生就业压力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出了精心安排和部署。
1月初,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焦作市调研,专门了解就业工作,广大毕业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舞。
前不久,卢展工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对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考
解决就业难题
通过创新思考,大学生可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
决就业难题,实现充分就业。
创新思考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实施路径
建立创新思维课程
加强实践训练
高校可以建立创新思维课程,将创新思维纳 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
通过实践训练,如创业大赛、实习和实践基 地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创新思考的 价值和作用。
面试能力。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专业,其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 法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未能进行深入分析。
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实际数据和案例,对本研究提 出的观点进行验证和支持。
本研究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探讨,缺乏实证研究的数据 支持。
未来研究展望
深化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以及创新思考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引导职业规划
合作企业实践
高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了 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优势,寻找合适的职 业方向,提高就业质量。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 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创新思考的 应用和实践。
04
基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模 式构建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
加严峻。 • 高校教育体制的问题:高校教育体制缺乏对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敏锐洞察,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
需求脱节。 •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清晰认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实践
大学生应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反对任 何形式的歧视和,化解矛盾和 冲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氛 围。
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 社会做出贡献。
强化公民意识
1 2 3
践行者
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理念 的积极践行者,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影响周围的 人。
传播者
大学生有责任将“人本”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创新者
大学生应发挥创新精神,探索“人本”理念在实 践中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在“人本”实践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思想素质
大学生应具备高度的思 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坚 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人文素养
大学生应具备丰富的人 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 养,关注人的价值和尊
严。
实践能力
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 践能力,能够将“人本 ”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
动和实践。
创新精神
大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 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 新的实践方式和途径。
0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本”实践的具体内容
尊重个体权利与尊严
尊重个体权利
大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包括 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隐私 权等,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个体尊严
大学生应维护他人的尊严,不以 任何形式侮辱、歧视或攻击他人 ,营造一个平等、尊重的校园环 境。
倡导公平正义与和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本”实践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 ”理念
浅论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浅论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氛围;就业指导工作论文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向同学摆“社情”、倾“真情”、尽“朋情”、捧“实情”、聚“群情”,全方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招生数量和规模愈来愈大,与之相伴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剧增。
大学生就业工作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举全社会之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无疑具有深远的全局意义,更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时刻关注毕业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努力营造师生“情投意合”的工作氛围,是做活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1.摆“社情”,警醒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目前。
大学生就业难,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难。
究其原因,除了大环境等因素外,追本溯源,实际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和更新问题。
广大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带头大胆创新、转变观念,同时积极引导、教育莘莘学子转变就业观念。
在这一方面,摆“社情”尤为重要。
通过认真审视、全面分析,深入宣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竞争态势和严峻形势,教育警醒同学,让他们摆脱“天之骄子”的自我陶醉,摒弃失意自卑的不良情绪,扭转动辄要进机关到事业单位的不良择业动机,冲破挑拣、徘徊、犹豫不定的桎梏。
转而树立自信、自我定位、扬长避短、正视挑战,积极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但要全方位分析和宣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就业现状,还要注意工作前移。
要面向所有在校学生,树立就业工作经常化、一贯制的新思路,结合入学教育,从新生抓起,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要建立长效机制,让校内学生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零距离”,面对面,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倾“真情”,把握毕业生脉搏,扭转“错位”局面每年都会在部分毕业生中出现“老师急他不急”,“老师主动他不主动”,“老师替学生承担压力而同学茫然无适,找不着‘北”’的错位现象。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E NROLLMENT&E MPLOYMENT招生就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文/王兴顺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本文就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了阐述。
提出要在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这一大的框架下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树立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客观性原则、匹配原则、创新原则,才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 就业指导 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当前形势下,在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这一大的框架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日常的就业指导活动中,坚持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客观性原则、匹配原则和创新原则,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落到实处。
一、主体性原则在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是核心,把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客体,当做没有个性差异的接收器,这样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客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老师讲的再漂亮再好,学生接受不了,在就业的指导中学生的心理反应依然等于零,在未来的实际就业中仍然会陷入迷茫彷徨的沼泽地。
实践证明,要转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转变就业指导的理念,在具体的就业指导活动中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中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就业指导说到底就是以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就业准备、求职要领为主线,将求职观念、素质培养、职业要求、品行规范等内容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走上健康的职业发展之路。
在学校就业指导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也是大学生,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核心。
以人为本_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6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ul.,2006第35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5Sup.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王武习(西安石油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
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着服务意识、就业工作队伍急需加强,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应当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多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市场,探索有效人才储备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2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6)Sup.-0147-03收稿日期:2006-04-06作者简介:王武习(1979—),男,陕西兴平市人,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干部。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就业指导转变到就业服务上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当前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11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不够目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全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毕业生就业任务,只求把毕业生尽快推向社会就万事大吉。
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存在严重不足,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停留在传达上级文件、传达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上。
据报道,有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学生向其咨询有关政策时,居然将学生推向门外,让学生自己在就业政策公布栏上查找。
服务水平低和服务态度差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21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目前,各个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这些人员刚刚经历了学生时代,理论知识和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加之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在就业指导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很不充分,也就更加无法探究到比较好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论文
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论文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论文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业指导工作论文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从实现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逐渐把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加强了对就业1二作的领导及人力与资金的投入。
而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大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既要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提供切实的指导与服务.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状况,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关键和中心环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以学生为本。
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二是以就业指导的人员为本。
加强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职业化、专业化、专门化、信息化”的符合“四化”标准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
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一、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已经成为配置人才资源和劳动力的基础;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人才资源出现局部性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客观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虽然不是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但却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一所高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不仅来自学校的学术水平.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状况因此,把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大投入.做好服务,帮助毕业生走好迈入社会的第一步。
大学生就业准备与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招生就业处 制作
湖南文理学院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例】:用人单位面试的内容: 仪表风度/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表达
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工作态度/上进心、 进取心/求职动机/业余兴趣
招生就业处 制作
湖南文理学院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一、就业准备: “知识准备,能力准备,素质准备” (一)、知识准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考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创新思考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根据大学生就业现状指出充分就业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应就业变化的观念,提出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就业,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以人为本;就业指导G640Ahttp://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背景与必要性(二)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均下发文件,要求各部门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就业情况与专业设置、招生人数以及各种评估挂钩。
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涉及数百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大量非自愿失业现象的存在、过高的失业率,无疑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相悖的,将会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一)自身定位太高。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但许多大学生还是不能摆正心态,在择业期望上超过了社会实际。
在地域选择上,他们以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为目标,不愿意到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在单位选择上,将工作分为三六九等,热衷于进机关单位、垄断企业、外资企业,忽视中小企业和条件艰苦的单位,甚至觉得到一线当工人是下等人干的工作,不仅自己没有面子,连家长都脸上无光。
在岗位选择上,要求地位高、待遇好、专业对口,不愿从基层做起、从艰苦工作做起。
高质量就业理念
高质量就业理念
高质量就业理念是指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念。
以下是高质量就业理念的几个关键要点:
充分就业:将充分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目标,通过积极的宏观调控和灵活的政策措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实现群众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稳定就业:追求就业市场的稳定和企业用工的稳定,确保人们享有稳定的工作条件、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减少就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职业发展:注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通过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方式为人们提供多样化、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促进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自主创业。
公平就业:强调公平机会和公正待遇,减少性别、种族、年龄、残疾等因素对就业机会和待遇的影响,建立平等的就业环境和机会平台。
生态友好: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就业过程中注重生态友好型产业和就业岗位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资源支持,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高质量就业理念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和个体努力相结合的良好环境。
只有通过推动高质量就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全面幸福。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阶段学生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
高等院校作为学生学习的进阶阶段与走入社会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高效学习各类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其具有健全的心智及各项优秀能力与素养,就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
在学生管理中既要教学生各项知识,教学生、引导学生,更应尊重、理解学生。
本文结合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开展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论述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标签:以人为本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阶段学校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思想,尤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高校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逐渐接触社会、走入社会的主要媒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素质,更迎合了素质教育的需求,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存在对以人为本理念运用策略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各大高校应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及实质内容,并制定各项有效措施开展学生工作,以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
一、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一)教学模式高校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进入各大高校前均会选择院系及专业,而学生获取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今后就业,因此有效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十分重要。
〔1〕而大学作为向社会输送各型各类人才的加工厂,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不应模式单一,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各教师应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对各类知识的认知特点不同制定各类措施开展教学,通过此过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更有助于为社会提供各方面人才。
且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不仅应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更应告诉学生知识“怎么来,从何而来,如何证明”,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思维模式才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革大学生就业政策中的人本理念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仅以全体人为本,也以每个人为本,更以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为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就业政策都同特定社会经济、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每一次政策的调整和改革都包含着对大学生主体的尊重和思考,以及利益价值追求的满足,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变革;人本理念中图分类号:G 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3974( 2009) 04- 0012- 03Changing the People- oriented Concept in Employment Policies ofUniversity StudentsLU Bai 1i (AnyangNomalUniversity Anyang H二an 45500Q China)Abstract The〔()二(>f the s〔二tific <levek>pm二t〔oncep t‘poop 1e一(>riente<l, not on卜for the all poop 1ebut also for each persor} which ismore for the realistic〔oncret} historicalpeopl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valuable human二、>urces for the countt5;二〔1 unpk>”二t‘the〔()二(>f peoples life Col城e students Hn-p k>”二t is not on卜a s}nific二t econan is problc}n, but also an inportant political issue Emplo”二t poiicies about stud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all linked w ith specific socx)一econ<m is and h istorical stageE ach ad ju stn二t and refoan of policy reflects the respect“)the col城e students aswell as the satisfactx>nof pursu it for the values and the interests and also‘an exan p lification of the poop 1e-〔entered〔oncep tKey words col域e students unplo”二t policx refom; people- oriented〔oncep t一、以人为本的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一论断不仅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手段,而且也回答了发展成果如何分配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内在逻辑。
由此可见,我们追求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把人民看作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和动力。
俐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冲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这一层面上讲,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特定的理论内涵,以人为本是把人看作主体、目的,既以全体的人为本,也以每个人为本,更以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为本。
以人为本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维护人的价值、尊严与社会公正,尊重人、爱护人和关心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我党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总结,也是共产党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同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完全一致的,他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丰富了党的宗旨新的内涵。
由此观之,以人为本的人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相联系,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就业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历史阶段下,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劳动者就业制定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而专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及法规的总称。
建国以来,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体现着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导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统包统分阶段,大学毕业生完全由国家分配。
1950年,政务院颁发伪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今年暑期毕业生工作的通令)),决定从当年暑假起,对高校毕业生实行有计划的统筹分配。
一年之后,政务院再次发布的((x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
1952年,政务院((x于1952年暑假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肿进一步指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这是完全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和需要的,这标志着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就业政策的形成。
1981年,国务院批准(((}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规定毕业生的分配要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就业分配政策和办法虽多次变革,但统包统分的分配政策始终没有改变,其根本特点就是高度集中,毕业生及家庭不承担培养费用,个人须服从国家分配。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
随着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和劳动人事等体制改革的深入,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也在改革的大潮中悄然萌动,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逐步改革。
1985年,中央颁布了((x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对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其毕业生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政策,逐步改变政府单一分配方法”。
为了扩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个人的自主权,按照决定的要求,从当年开始,国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试工作,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开始了沟通和交流。
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搞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潜及告,明确提出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
自主择业阶段。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op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1997年开始,国家从一定范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逐步实行建立人才市场、毕业生自主择业,改变了多年来由国家“包学费、包分配”的局面。
1998年,首批“并轨”后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自主择业。
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放针。
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此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大,2002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进入了以创业为特点的自主择业阶段。
三、变革就业政策中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着不同的内涵,是与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的价值伦理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
作为以人为本中特定群体的大学生,其主体地位、主体利益、需要的满足程度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而起决定性、导向性作用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每一次变革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统包统分阶段的人本理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党和国家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在当时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人才C乏、经济科技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时代背景下,对稀有的高校毕业生实行由国家调控、统包统分、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就业政策是同当时的国情完全符合,也是同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虽然限制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他却很好的保证了国家对重点部位、企业、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缓解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既可接受高等教育,又能顺利得到工作,解决了旧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就业难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满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巩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根基。
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以国家需求为最高利益,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需求为价值取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也照顾到了大学生的个人利益,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的人本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作为人的发展程度的基础和重(下转16页)(上接13页)要标志之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追求的满足程度。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改变了学校、大学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的被动局面,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修订培养方案、自主输送人才,大学生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发展方向、选择工作单位,克服了人不能尽其才的弊端,用人单位同样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选择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避免人才的浪费和短缺。
人是一切发展的规划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发展必须依靠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的实质就是通过人的素质、能力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调动了作为教育、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实现了优势资源的互补,最终促进了三者的共同发展、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