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花城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鸿雁》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鸿雁》教案一. 教材分析《鸿雁》这首歌曲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鸿雁的自由翱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同时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歌唱能力,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层次意境和音乐技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思维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鸿雁》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主题,体验到鸿雁的自由和坚韧精神。
3.能够通过歌曲学习到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的基本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转调部分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需要重点指导和练习。
2.歌曲的歌词意境较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主题。
3.练习法:分组或集体练习,让学生反复演唱,提高歌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教材和歌曲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和话筒,以便进行示范和演唱。
3.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意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鸿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鸿雁的自由翱翔和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高音部分。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表达,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舞蹈、朗诵等形式展现歌曲意境。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旋律的概念。
教材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旋律的过程中,培养音乐的听觉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表现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旋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旋律的概念,能在音乐实践中正确感知和表现旋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音乐材料,如歌曲、乐曲等。
2.准备教学器材,如钢琴、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
教师提问:“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吗?请大家尝试跟着音乐唱一唱。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律的概念。
同时,让学生聆听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旋律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歌曲,按照旋律进行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巩固对旋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这些作品中的旋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唱和分析一些旋律,提高对旋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踏雪寻梅 教案1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踏雪寻梅》踏雪寻梅教案1一.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五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一个人在雪中寻找梅花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歌词的意义,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歌词意义,同时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可能会对歌词中的梅花产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2.理解歌曲歌词的意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词的意义,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词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法:学生反复演唱,教师指导纠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乐谱:供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踏雪寻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歌曲中有哪些景象?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雪和梅花,体会歌曲的美好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词,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然后解释歌词中的“踏雪寻梅”是指在雪中寻找梅花,象征美好生活。
接着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梅花?梅花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雪和梅花,体会歌曲的美好情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雪和梅花的诗歌或故事。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春舞曲》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生命力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青春的活力和美好。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结构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浓厚。
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的操作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青春舞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等。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以便教学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与青春有关的歌曲,如《青春修炼手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青春舞曲》。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青春舞曲》的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困难,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卡吉德洛森林》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卡吉德洛森林》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是一首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音乐作品,选自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森林中的欢乐时光,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词曲创作充满创意,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善于通过模仿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在卡吉德洛森林》这首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歌曲高潮部分的合唱技巧。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模仿法: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激发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
2.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3.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小树、小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在卡吉德洛森林》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风格。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全体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花城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乐的魅力——花城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2. 合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
3. 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乐资料。
2. 音乐乐器和伴奏设备。
3.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概念和元素,例如节奏、旋律等。
2.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二、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15分钟)1. 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拍、音高、音符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引导学生分析一段简单音乐作品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三、合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指导他们如何协调演奏,注意节奏和和声。
2. 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他们体验合唱的美妙,并指导他们如何掌握合唱的技巧。
四、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概念和技巧。
2. 布置音乐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合奏或合唱,并鼓励他们多听音乐、多欣赏音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精神,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花城五年级音乐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花城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音乐基本知识、歌曲欣赏、音乐表演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基本音乐知识进行歌曲欣赏和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乐课本、音乐CD、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应有良好的音响设备和音乐播放环境,需要保证音乐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段快板音乐或唱一首吉祥如意的歌曲,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歌曲欣赏(约15分钟)选择一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歌曲进行欣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听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齐唱,并解释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3. 音乐知识讲解(约20分钟)介绍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音高、音长、节拍等,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用处和意义。
4. 音乐表演(约15分钟)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独奏或合奏,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表演,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挑战。
5. 总结(约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演、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小练习或听力测试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唱,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学习一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通过练习乐器,锻炼他们的音乐技巧和表达能力。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五上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五上教案标题: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案五上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概念。
2. 学习并掌握音乐中的基本音符和节拍。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节奏和旋律的概念。
2. 基本音符和节拍的学习。
3. 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五上。
2. 音乐乐器或音频设备。
3. 音乐节拍器材。
4. 音乐欣赏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提问学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了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解释节奏和旋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音乐进行说明。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元素。
3. 音符和节拍学习(15分钟)- 介绍基本音符和节拍的概念,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
- 使用音乐节拍器材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音符和节拍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4. 音乐欣赏和表达(15分钟)- 播放一段经典音乐,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 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可以通过舞蹈、绘画或口头表达等方式。
5. 合作演奏(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简单的音乐进行合作演奏。
-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乐器或身体打击方式,展示他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音乐,发展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组织音乐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乐器,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作演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自主创作作品,评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检查学生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花城版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花城版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音乐对人类的重要性。
2.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和声。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
2.学会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表达音乐。
3.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音乐的基本要素a.节奏:学生通过学习和拍手、击打乐器等活动,感受节奏的重要性,并学会简单的乐曲节奏。
b.旋律:学生通过唱歌和模仿音乐演奏,发展旋律感和歌唱能力。
c.和声:学生学习和认识简单的和声,如和弦的构成和和声的种类。
2.音乐欣赏与创造a.音乐欣赏:学生通过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并发展音乐欣赏能力。
b.音乐创造:学生将学到的基本要素运用到创作中,通过编写简单的乐曲、歌曲或舞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音乐活动,如合奏、合唱等。
2.示范引导:教师通过演奏、唱歌等形式示范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和模仿。
3.音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对各种音乐风格和文化有所了解。
五、教学步骤1.导入a.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b.讨论音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和理解。
2.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a.节奏-教师进行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拍手,并逐渐加快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体和乐器发展自己的节奏感。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活动,锻炼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b.旋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唱歌和模仿演奏,发展自己的旋律感和歌唱能力。
-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听后模仿演奏。
c.和声-教师介绍和弦的概念和种类,并进行简单的示范。
-组织学生进行编写简单和声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音乐欣赏与创造a.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讲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乐世界——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教学重点:1.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
2. 学习音乐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
2. 音乐播放设备。
3. 乐器和节拍器材。
4. 音乐绘本、图片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素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定义、音乐的作用等。
3.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第二课:音乐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1. 复习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习音乐的基本技巧:唱歌、演奏乐器、舞蹈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进行音乐表达。
3. 学习音乐的表达方式: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故事表达等。
通过听音乐、观看音乐视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音乐的欣赏和创造1.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编写简单的旋律、创作歌词等。
第四课:音乐与生活1.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喜欢的音乐,并解释喜欢的原因。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可以是唱歌、演奏乐器、舞蹈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等音乐活动,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 组织音乐比赛或表演,展示学生的音乐才艺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看音乐演出等,拓宽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
2. 学习并演奏简单的乐曲,培养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习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准备:1. 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2. 音乐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3. 音乐录音或音乐播放设备。
4.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
2.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音高、音长和节奏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不同音符的符号和音长,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唱。
3. 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音高、音长和节奏的理解。
三、学习并演奏简单的乐曲(20分钟)1. 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基本信息。
2. 指导学生分组,分配不同的乐器,并教授乐曲的演奏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排练,并逐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4. 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鼓励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多参与音乐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音乐概念和要素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并尝试用乐器演奏或唱唱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通过演奏简单的乐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乐曲时,注重个别辅导和整体协调,使学生的演奏水平得到提高。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花城版)
第一单元祖国像妈妈一样教案
第二单元奇妙的太空教案
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教案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教案
第五单元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教案
第六单元环球音乐探宝(五)--漫游非洲教案
第七单元走近音乐大师—海顿教案
第八单元冬日的遐想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单元围绕“爱祖国”这一注意,设计了《祖国象妈妈一样》、《七子之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及欣赏独唱与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欣赏内容。
通过歌曲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知识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拍击三首爱国歌曲的节奏型,并能独立视唱〈七子之歌〉的旋律;在歌曲欣赏中学会分析比较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的作用;从教材开设的”音乐网站”中,独立学会”休止符”的知识.
★技能目标: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富有感情的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并能独立背唱其中一首;能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主题.
《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教学内容:《祖国像妈妈一样》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较慢,。
花城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花城广东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第9册)音乐科教学计划(_______学年度第一学期)一、班级情况分析: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上课纪律好,举手发言胆子比较大。
特别是在歌曲演唱这一块上,识谱能力较强,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这一群力量比较庞大,很有实力去带动几个乐感较差的学生。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预技能:从“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舞步到动作组合等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能力、创造性思维潜质。
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第一课: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歌曲的学习与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第二课: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新的现代乐器--电子合成器,让学生能通过对太空的联想和声音的探索,来感受和表现想象中的太空景色与乐器音乐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第四课:体验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内容第五课:体会影视主题歌在电影电视传播中的作用第六课: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受第七课:了解音乐大师--海顿及其代表作品第八课:安排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音乐与“冬”季里自然界之间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全书共8课,教材配有相应的光盘磁带。
四、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和钻研《大纲》及教材,掌握乐理、听音、练唱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教学方法:唱一唱歌曲,看画听音乐,找一找唱名,敲一敲小乐器,演一演音乐小品,打一打快板。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春之歌》:欣赏、学唱;
2.《英文歌曲:Old Mac Donald Had a Farm》: 听、模仿;
3.《押韵歌:毛毛熊有个大船》、《公园中的花儿》: 学唱、节奏;
4.《声乐歌曲:歌唱小朋友》: 听力、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学习熟唱《春之歌》;
2.能够模仿朗读Old Mac Donald Had a Farm;
3.能够熟练唱押韵歌曲《毛毛熊有个大船》、《公园中的花儿》,并感
受语调及节奏;
4. 能够听懂《歌唱小朋友》,运用听力辨析声乐歌曲中的音色及弱强拍。
三、教学重点
1.教学《春之歌》;
2.学习Old Mac Donald Had a Farm;
3.辨析押韵歌曲《毛毛熊有个大船》、《公园中的花儿》;
4.欣赏、理解声乐歌曲《歌唱小朋友》。
四、教学方式
1. 听、选择的方式帮助学生欣赏音乐;
2. 教师唱、示范,学生跟唱练习;
3. 带学生改唱歌曲,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韵义;
4. 利用节奏乐器、口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节奏;
5.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享,练习及表演。
五、教学预测
1. 能够掌握老麦克唱的歌曲的主要内容;
2. 能够根据歌曲的前奏,熟练的唱押韵歌曲;
3. 能够听力理解声乐歌曲,运用听力辨析歌曲中的音色及弱强拍;
4. 通过歌曲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乐感及团体协作能力。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小熊过桥》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小熊过桥》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熊过桥》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五年级上册歌曲,通过小熊过桥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还不够到位,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小熊过桥》这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
2.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小熊过桥》的音频、视频及图片素材。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小熊形象道具、桥形象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熊过桥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同时,播放歌曲《小熊过桥》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注意观察学生的演唱表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音乐创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小熊过桥》所传达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用录音设备录制自己的演唱,第二天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歌曲《歌声与微笑》-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1课歌曲《歌声与微笑》-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
歌曲以简洁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表达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表现出孩子们的快乐和活力;第二乐段节奏稍慢,旋律优美,表现出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
整首歌曲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唱和表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欣赏和表现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嗓音和音乐表达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体会歌曲的童趣和美好情感。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气息和嗓音,克服高音的恐惧。
2.歌曲的节奏和音符时值需要学生准确掌握,教师应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3.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歌唱和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视频、乐谱等。
2.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话筒、乐谱架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花城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第1课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2、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2、学唱歌曲(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讨论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
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应“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教学的重点在对声音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小结4、课后作业: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表现了用煤的童话意境。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外国民歌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优美的波兰民歌,歌曲为三拍子,歌词十分的优美,旋律十分的动听,表现一种近乎于童话的美感。
歌曲的节奏型比较简单,主要是三拍子的不停重复,好像是在给听歌的人婉婉道来优美的童话故事。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播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祖国像妈妈一样》●第一单元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本单元围绕“爱祖国”这一注意,设计了《祖国象妈妈一样》、《七子之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及欣赏独唱与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欣赏内容。
通过歌曲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知识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拍击三首爱国歌曲的节奏型,并能独立视唱〈七子之歌〉的旋律;在歌曲欣赏中学会分析比较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的作用;从教材开设的”音乐网站”中,独立学会”休止符”的知识.★技能目标: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富有感情的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并能独立背唱其中一首;能背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主题.《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祖国像妈妈一样》是一首两段体的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较慢,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一乐段旋律重于抒情,第二乐段通过音型的变化,使情绪转向赞颂,曲调也变得更加热情和舒展,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亲切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及在祖国怀抱快乐成长的幸福感,情绪活泼欢乐。
两首歌曲都是表达爱国感情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新节奏型o x x x |x. xx |x x x || 及歌曲旋律中7度和8度大跳的准确演唱;●教学设计:1.聆听、学唱。
★谈话交流。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妈妈”、“我”两个词语后,提出问题:天底下每一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
你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呢?学生自由表达,回顾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老师连线,加一个“爱”字。
★聆听歌曲。
无视频播放两首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旨在让学生仔细“听出”而不是“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揭示课题,完成以上板书设计。
★分别学唱。
《祖国像妈妈一样》这首歌里出现了新的节奏,这是歌曲难点,而且本首歌的每一句都是强拍弱位起或者弱拍起,这需要老师多带唱。
比较而言,《长在祖国的春天里》容易唱些,可以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关于休止符“0”请学生翻阅编者精心设计的“音乐网站”自学(见教材第54页)。
★歌曲处理。
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然后表演唱。
2.分析、比较。
这两首歌曲有何不同?提出问题后,老师将以下表格分发给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空格中,并派代表到投影前讲解。
比如:3.巩固、表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这两首歌曲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再次抒发对祖国妈妈的热爱赞美之情。
歌曲可以独唱、可以舞蹈、可以几人组合表演、也可以用乐器表现。
4.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祝福伟大的祖国;复听,哼唱背唱主题,抢答祖国妈妈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再听几首歌颂祖国的歌曲。
最后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中结束新课离开教室。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歌词中”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组诗<七子之歌>中每一首结尾的诗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旋律优美抒情,描绘了澳门被侵略者占有,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历史;副歌部分热情激昂,表达了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和回归的喜悦之情.●教学重难点:★了解澳门的简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七子是指被帝国主义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唱、齐唱的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对歌曲表现的作用。
●教学设计: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
由生长在祖国怀抱里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当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内容了解后再来学唱就容易多了。
熟悉新节奏型;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后半拍起”、大跳音程的音准等。
4.享受歌曲。
此环节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分享的空间。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5、教学相关资料:★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澳门名称的由来: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
传说,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有一艘渔船出海,突然海面刮起狂风,渔民们处于危急关头。
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命令风暴停止。
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
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
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地名,语言不通,使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
葡萄牙人就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澳门回归历程:澳门历来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收回澳门是中国人民百年的愿望。
1972年11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联合国第27届大会决定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
1979年2月,中葡两国建交,葡方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双方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协商解决这一问题。
1984年10月,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澳门问题将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方式解决。
”“澳门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一国两制’。
”自此,“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成为中国政府处理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并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会谈在北京举行。
经过历时9个月的4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988年1月15日,在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的同时,中葡联合联络小组正式成立。
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8年5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澳门回归进程进入关键阶段。
1999年5月15日,199位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44岁的何厚铧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署国务院第20号令,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于1999年12月20日就职。
澳门从此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概况行政长官何厚铧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43.75万人(至1999年底)语言汉语、葡萄牙语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民族华人占97%澳门地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与香港相距40海里,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澳门就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南海郡番禺县的一部分,后来又划归香山县(今中山市)。
16世纪初,葡萄牙武装船队闯入澳门及附近海域,并引发了“屯门之战”,但被中国守军击退。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物品,并通过贿赂地方官吏,得以入居澳门;继而又把澳门半岛一部分作为租居地,在其租居范围内的葡人实行葡式政治法律制度。
与此同时,明清政府也以各种形式在澳门行使主权,对葡人实行有效的管治。
19世纪中叶以后,在鸦片战争失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下,葡萄牙人乘机拒交地租,驱逐驻扎澳门的清朝官员和军队,相继侵占澳门半岛全部和凼仔、路环两岛,从而占领了整个澳门地区。
鸦片战争结束后,居澳葡人一改往日“恭顺”姿态,提出免交租金、将澳门半岛划归葡国等非分要求,并挑起事端,对华采取一系列武力行动。
1845年,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指使亚马留总督要“绝对夺取澳门政权”,推行殖民政策。
1849年,亚马留率军袭击澳门海关行台,捣毁香山县丞衙门,占领澳门半岛,1851年侵占凼仔岛,1864年再占路岛,逐步占领了整个澳门。
左图为葡人于1874年新建的关闸。
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朝政府先后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此后,葡萄牙占领着澳门一直到1999年12月19日。
★作曲家简介:李海鹰,(1954—),男,词曲作家,1954年生于广州。
他从小喜欢音乐,很早就开始显露音乐才华。
1970年,16岁的李海鹰就进入广州粤剧团,当上了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5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这期间,他被送到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进修班学习了一年半。
1982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广东音乐曲艺团当创作员,从1997年4月起,他担任了广东电视台的音乐总监,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国际艺术节组织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estival Organization)理事。
第九册第二单元奇妙的太空●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宇宙》,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对美妙太空的想象力。
★知识目标:把听觉、视觉和想象结相合去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奇妙魅力,展开对声音的探索;学生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的知识点。
★技能目标: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掌握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 、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
《神奇的太空》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曲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科学教育题材,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
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
●教学设计: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断,老师描述“小明”遨游太空的梦境。
设问:我们想象一下,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现“小明”的梦境呢?引出下一环节——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样表现“小明”遨游太空的情境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
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可以先出示电子合成器,现场为学生们模拟几种声音,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