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
职教热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
“一体”共同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新模式。
鼓励地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省情和教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一是聚焦区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域产教融合体,也就是职业教育改革下沉一级,下沉到市域层面进行改革。
二是聚焦行业,企业牵头,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学校、科研机构共同建设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五重点”一是提升职业学校的关键办学能力,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四个核心”: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核心师资团队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还要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渠道,建设“双师型”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是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要对标产业发展前沿,集中建立一批集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工艺改造、技术研发提供场景。
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加大职普融通力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职业教育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引进来”“走出去”要统筹起来:一方面把海外、境外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同时鼓励中国职业教育“出海”。
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一批项目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要有组织地在“一带一路”部署这样一批好的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项目,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当地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首都教育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向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明确2021至2025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一)发展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视察首都教育系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首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
始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制定“4+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大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创新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关于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指出:“我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我市要努力刻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扎实落地落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挥我市科教人才优势,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
一、充分依托高教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科教融汇及产教融合1.落实人才是关键要素理念,整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首先,高标准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利用**大学、**大学校友资源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注重核心区的综合带动作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将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和**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结合,畅通对接机制,汇聚更多的北京创新资源,助力科技成果精准落地转化。
其次,借助**高教资源集聚和人才密集的特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科研、人才培养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相贯通,推进拔尖人才培育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创建。
最后,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落地落地实施战略性前瞻性国家重大项目。
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推进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底盘,营造具备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 .发挥集群效应,探索“科技+人才+产业”发展模式。
深入挖掘作为创新主体的**大学、**大学、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本市优势高校、科研机构潜能,借助重点科研院所与产业集群的“虹吸效应”,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有效需求为支撑和创新驱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鉴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切实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坚持创新和质优,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高新科技园打造成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与高科技企业出发地。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推进中职教育的重点与对策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推进中职教育的重点与对策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推进中职教育的重点与对策是十分
必要的。
中职教育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重点与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师资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完善中职教师培养机制,增加中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
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师资激励机制的建设,提高中职教
师的待遇和福利,以留住优秀教师。
二、完善教育体制机制
中职教育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中职教育和
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破教育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此外,还要完善中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职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三、推动学科建设与课程
中职教育需要提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和课程。
要注重对新
兴产业和专业的培养,推动中职学校开设适应现代化产业需求的专业。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五、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总之,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推进中职教育需要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推动学科建设与课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只有以这些重点与对策为指导,中职教育才
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和就业的作用,为京津冀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
做出贡献。
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 —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依据《关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意见》《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 —2025年)》,结合本市实际,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新格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城市战略定位,立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不断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大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首善标准建设高水平学习型城市,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二、建设目标强化城教融合,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紧扣“七有” “五性”需求,持续加强学习型城市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水平。
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创新。
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质量优良、环境优越、保障有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教育事业发达、学习资源丰厚、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条件优越、优势人才集中、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学习之都;成为世界领先、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典范。
三、建设任务(一)促进城教融合,示范城区建设工程1.目标与任务以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推动学习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将示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区域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
深化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区域内教育功能全面发挥和特色发展,依学治理、以文化人。
十四五期间,学习型城市示范区达到12个,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世界友好城市推进可复制的模式和方案。
2.实施与管理积极推动市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多方参与的建设格局,将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创建作为区域发展和治理创新的重要体现。
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全程的培育和指导,认定1个左右示范性学习型组织、15个学习型城区示范项目,以评促管、以评促建。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3期入选理由作为全球规模领先、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凭借技术、人才、资源等明显优势,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牵头,联合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亮点公司始终以产业报国、装备强国为己任,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等战略部署。
充分利用大型国有企业资源优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围绕中车“一核三极多点”业务,集团推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园,技术培训、技术课程进课堂,推动职业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实现优秀人才互动,人才资源共享,人才高地共建。
二是萃取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让科技创新前沿、行业发展前沿与职业教育改革联动起来,把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产业发展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三是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努力建设“校企融为一体、产教充分融合、职培相互融通、育训有机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依据2023年7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7月25日,由中国中车、有关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共同牵头的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暨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企业简介中国中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上市公司。
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
总部设在北京。
公司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區,覆盖六大洲的11个市场区域。
2023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434位。
央地互动推进职教“一体”建设
央地互动推进职教“一体”建设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03期入选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國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教育领域改革的首个重要文件,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
其中,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作为“一体”,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基座。
一年来,教育部先后与天津、山东、广西、黑龙江、湖南等省份联合发文,启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
部省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定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和范式的做法值得期待。
2023年5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分别联合印发《关于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模式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用2至3年时间,建成产教深度融合、职普相互融通,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事件回放天津的《实施方案》要求,提升天津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课程、教材和教学装备开发力度,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4个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等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并逐步推广;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重点产业链和智能供应链产业领域,逐步推广覆盖到航空航天、轻工业等其他产业链,组建跨区域的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普职融通机制,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渗透融通机制,深化中高职系统化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促进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服务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深化鲁班工坊建设,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山东的《实施意见》要求深度推进校地协同、产教融合,为“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提供支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提供支撑。
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北京样板
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北京样板作者:谢天成朱晓青来源:《前线》2021年第09期[摘要] 北京作为全国率先设立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肩负着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提供示范引领的重任。
一年来,示范区建设在重点领域、重点园区、制度体系与要素供给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开门红。
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补短板、强联动、优环境、凝合力,聚焦“政策+项目+机制”多元发力,加快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示范园区创新发展,以首善标准努力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北京样板。
[关键词] 示范区建设; 服务业扩大开放; 示范引领; 北京实践[中图分类号] F719;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9-0060-04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1随后,国务院正式发布《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标志着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全面升级,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北京的新的历史使命。
北京将肩负起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为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更大贡献的重任,也将为新阶段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示范区建设基础坚实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服务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2015年以来,北京作为全国唯一、持续三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城市,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支撑优势明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就提出产业转型,不再发展重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1993年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全国率先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探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这一区域内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发展机遇。
作为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
1.1 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存在。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建设是必要的。
1.2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职业教育在协同发展战略中具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适应新兴行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可以促进各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水平。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目前,职业教育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2.1 职业教育水平仍需提高尽管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2.2 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程度还不够紧密,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和深度合作,导致人才培养与实际用人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明确发展方向。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指导要求。
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安排,各大职业院校应把握好现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规律,通过政策创新、教学创新及运行体制创新,将重大创新转变为发展效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协同机制、联合培养人才、推进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样本。
本文在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相关文件和政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校本实践成果的反思,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行动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刘 鹏,金 心 亦,裴 忠 贵摘 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
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
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委托专项课题“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FZ/2023/01)作者简介:刘鹏,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校办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心亦,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裴忠贵,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2019.1学校风采2019年1月25日,北京市教委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公布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名单。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此次遴选,是适应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深化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依据“创新行动计划”,北京市将紧密契合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到2020年,重点建设1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世界一流职业院校。
同时,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逐步调减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近年来,在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领导下,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院立足首都经济和交通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开展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同育人的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北京交通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在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中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参评“特高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立足首都经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为适应北京交通运输行业井喷式发展对职业人才的迫切需求,2009年,由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全市首个职业教育集团———北京交通职教集团。
集团以政府为主导,职业院校为主体,坚持制度创新,率先制定国内首个由行业颁布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经教育部转发实施。
通过搭建交通人才流动服务、交通人才培训师资、成员共享的实训基地、交通应用技术与管理研发、交通职业培训及鉴定五大合作平台,整合交通职业教育资源,政、行、企、校协同育人。
作为理事会核心单位,学院坚持专业与行业发展高度契合,专业设置与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建设直接对接,形成城轨、汽车、综合交通、路桥、古建五大专业群。
以“五个中心”奋力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
以“五个中心”奋力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作者:北京舞蹈学院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7期摘要:在《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院对标“高水平特色型”,鲜明提出建设“五个中心”,即中国舞蹈高端人才培养中心、中国舞蹈学术研究中心、中国舞蹈作品研创中心、中国舞蹈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中国舞蹈数字教育中心,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办学定位;办学目标;五个中心;实现路径分类发展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的重大举措,“高水平特色型”是对既往学校办学成绩的肯定,是对当下发展方向的指导,是对未来开辟发展道路的无限可能性,体现了首都教育战略谋篇布局的科学性、精准性、专业性和指导性。
2020年5月,北京舞蹈学院正式获批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这是对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提出的新命题。
经过全面、认真的学习与思考,我们认为,高水平特色型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高水平”、艺术创作实践的“高水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水平”,在国际交流与传播中代表中国艺术教育的“世界水平”、在完成国家使命中实现大学责任的“高水平”、在艺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高水平”。
近年来,学院也按照“特色型大学要着力发展特色学科,要提高学校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直接贡献力”的定位谋划事业发展,强化服务首都功能,立足首都、贡献首都、服务首都。
扎实推进中国舞蹈高端人才培育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和“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
拔尖人才培养是顶尖院校的责任,应遵循拔尖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此近年来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中专教学为支撑、以本科教学为核心、以研究生教学为前沿、以继续教育与考级教育为拓展,持续强化舞蹈核心特色与优势,全面提升高精尖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中国艺术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0.11.01•【字号】京办发﹝2010﹞23号•【施行日期】2010.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京办发﹝2010﹞23号,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2010年11月1日印发)为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制定本意见。
一、发挥优势,进一步明确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及原则目标1.首都功能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是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也是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国际城市形象集中体现的重要地区,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保护古都风貌的历史任务更加紧迫,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更加迫切,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更加重大。
大力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是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迫切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
充分保护挖掘利用核心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中心目标,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核心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旧城整体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展现文化魅力,传承文化财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作出贡献。
3.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综合发展,统筹规划古都风貌保护、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坚持传承历史、特色发展,在坚决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利用,在挖掘和利用中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坚持调整结构、创新发展,把核心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文化事业统筹起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挥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形态,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聚焦履行强军首责实现“固本、拓展、强基”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完成重大工程以及各年度军品科研生产任 务。在繁重的军品任务面前,信息研究院紧紧围绕部队 实战急需,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到军品科研生产保障全过 程,努力打造“好用、管用、耐用、实用”的精品装 备。“十三五”以来,信息研究院成体系、成建制地累 计承研科研项目400余项、圆满完成生产任务近300项, 各年度新品贡献率超过30%,军品生产计划完成率和 军品合同履约率100%,荣获省部级经济效益突出贡献 奖、重点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图:信息研究院集团党委书 记、董事长柴玮岩(左三)深 入基层调研考察
September, 2020
4 3 MODERN SOE RESEARCH 现代国企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改革
Reform
积极适应新常态 聚焦重构战略布局发挥产 研深度融合优势
提高政治站位 聚焦履行强军首责把中央决 策部署落到实处
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强国强军的时代 要求,信息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初心使命认 识,按照兵器集团党组确立的新时代发展方针,在全面
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医疗机构的设置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本报告旨在对医疗机构设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需求、资源评估、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概况根据调查数据,本地区人口数量稳定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2. 竞争环境目前本地区已有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竞争较为激烈。
但根据市场调研,人们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更注重服务质量和便利性。
3. 潜在市场根据预测,未来几年本地区的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这将为新的医疗机构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三、资源评估1. 地理位置通过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评估,我们发现在人口密集区域附近设置医疗机构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 人力资源本地区有多所医学院校,提供了丰富的医疗人才资源。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与这些院校合作,吸引更多的医疗专家加入到我们的医疗机构中。
3. 资金投入根据初步估算,建设一家医疗机构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
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财务规划,确保投资回报率能够达到预期。
四、投资回报分析1. 收入来源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医疗服务费、药品销售、医疗器械租赁等。
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计医疗机构的收入将会稳步增长。
2. 成本分析医疗机构的主要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
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成本分析,确保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投资回报率根据收入和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医疗机构的投资回报率。
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经营管理,我们可以确保投资回报率达到预期。
五、风险评估1. 政策风险医疗机构的设置受到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机构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 竞争风险本地区已有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竞争激烈。
2024北京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题库
2024北京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复习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A.数据B.教育C.科技D.人才2.要优化人才()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
A.表彰奖励B.负面清单C.奖惩结合D.黑名单3.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4.()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感知平台5.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
A.“一村一规”B.“多规合一”C.“一规多区”D.“多规多用”6.《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济组织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公约》第二条第八项不涉及其中哪一项?()A.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B.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C.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D.天气预报8.()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9.维权流程呈现“两低一高”的趋势,其中“一高”是指()。
A.侵权成本高B.维权收益高C.维权成本高10.《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事业单位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A.流动岗位B.技术岗位C.管理岗位D.创新岗位11.《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科研机构、高校要按照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以()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简介:段从宇(1987—),男(彝族),云南武定人,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制度研究;阙明坤(1983—),男,湖北安陆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智库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教育政策研究。
2023 8No 8,2023 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3年8月Aug.,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段从宇1,阙明坤2(1.深圳大学 湾区教育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摘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的重要讲话,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逻辑思辨,集中梳理阐释“什么是教育强国、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并就其间隐含的建设教育强国的相关原则、理念导向、分项任务、推进举措等做归结阐述,对其他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做拓展思考。
关键词:教育强国;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应然样态;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G40-011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3)8-0128-05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亟待我们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加以理解领会,进而在实践中予以更好的深化运用。
从历史源流上看,自20世纪末教育领域零星提出“教育强国”建设事项以来,教育强国建设先后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专题”“教育强国建设专题”方面得以持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1]但聚焦建设教育强国实践,尽管当下已有较大数量的相关文章就“教育强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教育强国建设的概念内涵”“教育强国建设的指标模型”“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制约”“教育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建设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等主题进行了深化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苏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人才是关键。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教本科规模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优先遴选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成职教本科,继续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并通过职教高考方式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每年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应按当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数量来确定,并逐步实现两类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大体相当,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政府在宏观层面应有指导性政策,明确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及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应出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对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内容以及具体实现的途径进行明确,对合作成果转化进行认定,建立学校校企合作考评激励机制,对合作成效显著企业给予奖励,并在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资金扶持或税收上给予优惠。
政府在微观方面应制定可操作性具体政策,针对企业不积极、学校不主动,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教学,通过优惠税收政策、加大对合作企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加快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大突破。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要积极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要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
通过“三引三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北京市技工院校高水平工匠之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有较高水平的教学效果,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
(4)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教科研成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优秀匠师团队
(1)团队成员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高尚。
一般应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内形成,也可在北京市重点支持或新职业领域的专业内形成, 在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成员间应有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北京市技工院校高水平工匠之师培养工 程实施方案》
附件2
北京市技工院校高水平工匠之师 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以围绕首都产业发展对高水平教师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实践为核心、以个性成长(建设)方案和任务为内容,面向北京市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实施高水平工匠之师培养工程 。工程计划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重点培养20名市级工匠名师、60名匠师带头人、120名优秀骨干匠师、30个优 秀匠师团队,打造一支梯次合理、专业过硬、作用明显的高水平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全力推动技工院校工学一体 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 显著作用。
三'培养
(一)培养方式。培养对象实行项目培养制,每批连续建设2-3年。培养对象及其所在技工院校要根据培养目标 要求,编制个性化成长(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分别确定整体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 织专家审核成长(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培养对象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完善。培养对象应按照批复的成长(建设)方 案和任务书开展能力建设,所在技工院校要对其培养工作给予支持。成长(建设)方案如需调整,需由培养对象及 所在技工院校提出申请,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后执行。
职业培训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求与架构
职业培训与数字化资源建设:需求与架构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
北京瞄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
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着力抓好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都市型工业等六大产业。
形成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不断释放,需求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
预计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左右。
产业转型带来的就业转型迫切要求增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从而使职业培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7月8日北京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北京将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全职业生涯、全过程衔接的职业培训制度,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全面贯通技能劳动者职业培训的梯次成长通道。
但是,目前的职业培训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
这就要求通过培训资源的品牌化、培训形式的多样化,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
其中,职业培训数字化转化是满足需求和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需求与应求:职业培训的现状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未来五年将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建立辐射全国、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特别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使之成为首都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OCCUPATION
2018 11
专题策划
SPECIAL COVERAGE
编辑 祁 娜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党委书记杨文艳发言文 /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党委书记 杨文艳
技能人才培养以“行业企业用人质量和数量需求为出发点,以对口优质就业创业为落脚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技工教育的历史优势,也是技工教育的最大特点。
从历史发展沿革来说,技工院校大部分侧重于为加工制造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劳动者,这与新中国背景下重工业体系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需求是紧密相关的。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迈入了一个“从有到好”的新阶段,由此,产业升级调整是历史的必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在北京市产业升级调整强度大、速度快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培养该何去何从,这是技工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所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
下面分享一下北京市技工教育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我们技工院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为加快专业布局调整指明方向
北京市发布了《限制与禁止产业目录》《“高精尖”产业活动类别》《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以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2012年至2017年,累计退出一般性传统企业1992家。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自2014年起,积极主动应对新环境的变化,按照北京市人社局关于重点建设专业申报以及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加大加快了专业布局调整。
从2014年起至今,陆续停止招生停办了机械装调、服装制作与营销、印刷等9个专业,占学院专业比例的三分之一;并结合学院的行业背景和传统优势,深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开发调整的调研,调研鼓励性产业中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用人需求等微观和宏观信息,以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联合开发”和“订单式培养”为核心内容,新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与制作、西餐服务等9个专业,从而重新构建了学院的三大专业平台,分别是智能制造、文创艺术和现代服务,专业总数为28个。
在过去10年北京市初高中生源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中,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以较为贴近
产业的专业布局赢得了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认可。
结合办学优势,构建对接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布局,是技工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这是我们感悟和分享的第一点。
调动校企合作企业积极性,
为技工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是这么多年来技工院校校长们的共同感受。
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校企合作只有利大于弊,企业才能热起来。
企业的热源,一是要靠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甚至高于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成本低于企业招录毕业生所发生的内部培训成本;二是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者经济补偿。
目前北京市正在起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工贸技师学院有幸参与这一过程,其中,为了调动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化合作产教融合,拟制定以下系列政策点位。
一是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活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二是支持企业派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承担职业院校教学任务、接收和指导职业院校派出教师顶岗实习,政府安排资金给予企业相应的成本补偿。
三是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和扩大试点范围,学徒制模式下发生的成本给予60%的补贴。
聚焦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
8
OCCUPATION
2018 11
专题策划
SPECIAL COVERAGE
编辑 祁 娜
四是企业所辖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指标体系中明确校企合作内容,例如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项目开发、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专业文件评审等。
北京市拟从上述政策点位从机制层面提升企业校企合作的热情。
技工院校也期待这一政策能够早日出台。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
融合方面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具体做法
从技工院校来说,要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势必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基础。
而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又是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坚信,只要企业有技能人才的需求,总是可以找到共赢的切入点。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设计参与者
无论是新专业开发还是旧专业的改造,学院都遴选3至5家具有龙头企业或者代表性企业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邀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班组长、一线高技能人才与职教课改专家一起研讨确定课程结构,遵循一体化课程技术开发规程开展课程开发。
让企业从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就将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标准和需求融入到实施性的课程中。
为了规避企业个性化元素太多而遗漏行业普遍性的可能,我们还将开发的课程框架、课程标准、代表性学习任务让第三方企业评价,确保培养方向不偏离,确保学生发展有潜力。
例如新开发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既按照订单协议与玫瑰坊联合开发“燕京八绝”中京绣核心课程,将培养层级从预备技师提升到技师层次,优先为玫瑰坊输送高端定制技师毕业生,同时也与北京金典今服装中心、庄子服饰等品牌服装企业开展代表性教学项目开发等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实现共建共赢。
2.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参与者
学院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到院校从教,实践操作能力与生产实际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专业教师下企业定岗实践制度的来源,更是技工教育质量未能全面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我们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
一是专业实训室的改造和新建,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让实训室成为生产性实训室,具备一定的实际生产能力。
例如学院与中航国际工艺应用中心合作,成立“中航国际工艺中心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分中心”,实施生产项目进校园、技能大师进校园。
工艺中心将许多不同类别的复杂典型航空零部件的首件试制放在北京工贸分中心实施,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技师班学生授
课,教师辅助教学,学生直接参与项目。
校企双方共同以数控加工专业为载体,将五轴加工教学任务用企业的高端项目进行替换,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降低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成本,还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学院主动出击,积极承担政府赋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培训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为企业开展岗前、在岗、转岗、研修等培训任务,同时还积极收集企业生产实际遇到的工艺、技术等难题,由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项攻关,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优化顶岗实习设计,通过多企实习与多岗实习的方式,解决一个企业接纳实习生数量有限或者阶段性用工紧缺程度不一的困难。
在学院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学生应当具备若干工作岗位(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安排中,企业往往只安排某一特定初级岗位或者无法接纳过多的实习生。
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商联合顶岗实习方案。
如烹饪专业与北京便宜坊、大董、北京饭店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合作,根据不同企业岗位的需求和一个企业内部厨师岗位的数量配比,把一年顶岗实习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实现学生在凉菜、打荷、切配、炒菜等多个岗位及多个企业的轮岗实习。
这种设计,结合了企业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紧缺程度不一样的现实,解决了一个企业无法接纳过多实习生的困难,也到了顶岗实习教学价值目标的最大化。
3.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参与者
目前,国家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院一半专业存在无证可考的局面。
用人单位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用户,企业才是我们技能人才的最终评价者。
目前,北京市正在探索实施行业企业自主评价试点,遴选一部分龙头企业,如北京电控、京东方、北京地铁、北京自来水集团等开展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价试点,企业所核发的技能等级证书享受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相同待遇。
受此启发,学院试点对7个部级一体化试点专业组织开展综合项目考核,选用代表性企业推荐的专家联合出题,参照职业资格鉴定的模式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才能申请部级一体化试点专业免鉴定资格。
这也是学院以深度产教融合的形式,来进行解决鉴定取证困难的先行尝试。
总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