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6讲元素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得出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周期和一系列垂直排列的族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一个原子序数(元素序号)和一个原子量,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特征: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特征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特征包括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等。
3.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分布在同一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族包括有色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半金属、卤素、气体和惰性气体等。
4.元素周期表的区块划分:元素周期表根据不同的性质,可以划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括周期表的第1和第2组,p区包括周期表的13到18组,d区包括周期表的3到12组,f区包括内层电子最后一个电子为f电子的元素。
5.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主族元素是指周期数为2到7的s区和p区元素,具有典型性质。
过渡金属是指周期表的d区元素,具有高熔点、高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特点。
6.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
非金属是指不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多为气体或者固体。
7.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中原子吸取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倾向于吸引其他元素的电子而形成阴离子,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倾向于处于阳离子状态。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8.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外层电子最外层轨道电子的平均距离,是反应原子大小的指标。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电子层的增多使得电子云更加收缩,原子半径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电子层向外扩展。
9.元素的氢化、氧化和硫化物: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与氢、氧或者硫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化物、氧化物或者硫化物。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6讲元素
第6讲 元素, 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_质子数__(即_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种类的概念。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_核电荷数__相同,而核内所含_中子数__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称为一类,是因为尽管它们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是_相同__的。
2.元素种类:_100__余种(由此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名称_氧__(48.60%),符号_O__。
名称_硅__(26.30%),符号_Si__。
名称_铝__(7.73%),符号_Al__。
名称_铁__(4.75%),符号_Fe__。
, 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H ⎩⎪⎨⎪⎧a.表示 氢元素b.表示 一个氢原子2.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 、Mg 、Ca 、Zn 、Si 。
注意:a.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硅。
b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有“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态)、“氵”旁(表示常温下为液态)和“石”字旁(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汉字均属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为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元素原子不同点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友情提示:①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元素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2.掌握元素的分类方式;3.了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式;难点: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实验器材:若干种元素及其化合物;3.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元素在周期表中是如何排列的?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15分钟)1.介绍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3.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如H代表氢元素,O代表氧元素等。
三、讲解元素的分类方式(20分钟)1.介绍元素的分类方式: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2.分别介绍各类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准确区分;3.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比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易燃性等。
四、讲解元素的性质及周期表的结构(25分钟)1.介绍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反应性等;2.通过展示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及周期性性质;3.强调元素周期性表中的横向周期性和纵向周期性,让学生掌握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五、小组讨论及总结(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讨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问题;2.老师引导讨论,澄清学生对元素的概念丶分类和性质的理解;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元素进行研究,要求写出该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并做一个简单的展示。
七、课堂反思(5分钟)评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改进。
教学资源:1.《化学科学》九年级教材;2.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资料;3.实验器材和化学品;4.课堂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一、教案主题: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表。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3. 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分组练习,查找指定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4. 讲解元素周期律: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观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元素周期表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案主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七、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解释元素性质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在解释元素性质中的应用。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推理过程,元素周期律在不同周期和族中的应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应用。
2. 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元素和周期的性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范本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范本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第6讲】《元素》教案
第6讲 元素, 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_质子数__(即_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种类的概念。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_核电荷数__相同,而核内所含_中子数__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称为一类,是因为尽管它们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是_相同__的。
2.元素种类:_100__余种(由此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名称_氧__(48.60%),符号_O__。
名称_硅__(26.30%),符号_Si__。
名称_铝__(7.73%),符号_Al__。
名称_铁__(4.75%),符号_Fe__。
, 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H ⎩⎪⎨⎪⎧a.表示 氢元素b.表示 一个氢原子2.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 、Mg 、Ca 、Zn 、Si 。
注意:a.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硅。
b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有“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态)、“氵”旁(表示常温下为液态)和“石”字旁(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汉字均属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为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素种类的标准。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 与Na +都属钠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Na+与NH 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碳元素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碳原子:12,6)C 、13,6)C 、14,6)C 。
【中考试题研究】2015辽宁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6讲 元素
【例 2】硅元素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g
解析:观察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可知,硅原 子的原子序数为14,而质子数=原子序数=14,A正确;硅 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错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硅处于第二位,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以“g”为单位
(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 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 原子质量等内容。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2)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__ 周期 __ , 共有 __7 个 __ 横 行,即__7个__周期。 (3)周期表中有__18个__纵行,除第__8、9、10__行三个 纵行共同组成一个__族__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 叫做__一族__,共有16个族。
考点2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 , 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 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 _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
a.表示 氢元素 H b.表示 一个氢原子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
元素 __质子数__(即__核电荷 不同点 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联系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友情提示:①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为标准对原 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使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式2. 元素的分类及其特点3.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用途4.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5. 元素实验操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分类、常见元素的性质与用途、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难点:元素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用途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元素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哪些基本组成单位构成。
2. 新课导入: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知识讲解:讲解元素的分类及其特点,举例说明常见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4.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及其作用。
5. 总结讲解: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强调元素实验操作技巧。
7.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元素分类和性质的掌握,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来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通过周期表填空和问题解答来进行评估。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来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4. 网络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关科普文章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元素的概念和存在形式。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全解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2.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组成;3.能够利用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元素周期表及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求学生猜测其名称,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重要性;2.教师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在日常生活与工业中的应用。
二、新知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组成;2.介绍元素的符号、名称和原子序数的意义,并教学生记忆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三、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元素进行深入研究;2.学生利用教室内或实验室内的实验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该元素的其中一种化学性质;3.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讲解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讲解和总结(15分钟)1.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2.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记忆并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2.提醒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并告知可以提前准备实验材料。
六、课堂延伸(10分钟)1.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一些元素;2.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该元素的研究报告,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周期表的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的重要性及其化学性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在课堂延伸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整节课设计丰富多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2 元素【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的有关元素的知识: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100多种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什么叫做元素呢?下面介绍几种原子:碳元素和氧元素本质区别是什么?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呢?一、元素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概念解析】不同元素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如以下问题:1.水分子中含有原子;2.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原子;水是由组成。
二氧化碳是由组成。
3.氧气分子中含有原子;氧气是由组成。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推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不同,但中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展示下列四项内容图片)【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6讲元:素
第6讲 元素, 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_质子数__(即_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种类的概念。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_核电荷数__相同,而核内所含_中子数__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称为一类,是因为尽管它们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是_相同__的。
2.元素种类:_100__余种(由此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名称_氧__(48.60%),符号_O__。
名称_硅__(26.30%),符号_Si__。
名称_铝__(7.73%),符号_Al__。
名称_铁__(4.75%),符号_Fe__。
, 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H ⎩⎪⎨⎪⎧a.表示 氢元素 b.表示 一个氢原子 2.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 、Mg 、Ca 、Zn 、Si 。
注意:a.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硅。
b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有“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态)、“氵”旁(表示常温下为液态)和“石”字旁(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汉字均属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为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友情提示:①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 与Na +都属钠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Na+与NH 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碳元素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碳原子:12,6)C 、13,6)C 、14,6)C 。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教案模板时间:2013-1-23 17:15:59 点击:526 【大中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
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
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
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
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
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
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
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复习课,第六章 铁_九年级化学教案
复习课,第六章铁_九年级化学教案(一)课型、课题:复习课,第六章铁(二)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对铁等金属元素的认识,以“铁”为代表加深掌握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规律。
2.进一步巩固掌握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
3.培养学生讨论、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1.巩固、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及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
2.掌握含杂物质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掌握其有关的应用;2.有关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媒体:投影片、电脑、光盘等。
(六)教学方法:问题化教学、协作学习等。
(七)教学过程:一.本章的主要知识脉络及有关重点内容(注:主要知识脉络图见小页)△指导学生阅读脉络图、回答下列问题:1.几种常见金属(1)自然界约有多少种金属元素?说出几种常见金属名称。
(2)为什么Al、Zn、Ag、Au不易生锈?(3)人体健康与金属元素有关吗?(4)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现状怎样?2.铁合金(1)什么叫做合金?该概念的关键词有哪些?合金是混合物吗?(2)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哪些? 3.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1)认识金属单质物性的一般方面有哪些?多数金属单质是什么颜色?Cu是什么颜色?2)铁与生铁、钢有何区别?(讨论)(2)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观看电脑模拟实验——铁与氧气与酸、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结合知识脉络小结铁的化性。
(问题):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讨论)2)铁锈是纯净物还是化合物?生锈的铁钉更容易生锈对吗?3)如何防止铁生锈?4)发生:金属+酸→盐+氢气,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5)发生:金属+盐→新盐+新金属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6)说出下列物质在水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发生转换反应的说明理由。
A:Al + HCl ——,B:Zn + H2SO4(浓)——C:Zn + HNO3——,D:Mg + H2SO4——E:Cu + AgNO3——,F:Fe + AgCl——G:Hg + CuSO4——,H:Zn + CuSO4——二.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例如:含Fe2O380%赤铁矿石200吨(杂质不含铁元素),问:(1)其中含铁元素多少吨?(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学生讨论后,提出规范解法)解:(1)矿石中含Fe2O3质量为200×80% = 160(吨)160吨Fe2O3中含铁为(吨)(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吨)答:(略)解法二:设可冶炼出含杂3%的生铁吨,160 112 200×80% ,(吨)三.综合训练1.说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反应式及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6课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6课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的第6课,是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用法和应用方法。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一、化学式的基本概念1.1 化学式的定义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的一种化学标记方法。
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右下角的原子数目表示。
1.2 电价和化学式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了元素的电价。
电价表示元素的价态和它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能力。
1.3 化合价和化学式化合价是元素能够与其他元素结合时的电价。
它用来描述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价态和配位数。
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化学标记方法。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通过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2.2 原子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原子和质量守恒定律。
即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必须保持一致,质量也必须相等。
2.3 平衡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达到最简整数比例。
平衡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添加系数来实现平衡。
三、化学式的应用3.1 分子式和电离式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电离式则是指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式的应用主要针对有机物和无机物。
3.2 化学式的命名法则化学式的命名法则包括无机化合物命名法和有机化合物命名法。
无机化合物命名法遵循国际化学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命名法则遵循组成物质的结构和官能团特性。
3.3 化学式的设计与推导在一些实验和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设计化合物的化学式。
化学式的设计和推导需要考虑原子的电价和化合价。
四、化学方程式的应用4.1 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有特定的化学方程式。
4.2 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反应。
2021年化学九年级上册《元素》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元素》教案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从哲学角度解析,是原子的电子数目发生量变而导致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九年级上册《元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元素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元素符号的记忆及所表示的意义。
组织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现在社会在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饮食讲营养、穿着讲天然,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喜欢问一句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目前,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所说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经过长期的努力,人们终于知道了自然千千万万物质是由1 00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本节课就要来探讨这个问题。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谁能说一说二、阅读讨论[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5~77页的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边讲解边小结。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简单地说元素就足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1]既然是氧原子为什么还称氧元素呢[答疑]事实正是如此。
以氧原子为例,所有的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的氧原子就称之为氧元素。
按照原子的核电荷数目进行分类,可以将所有的原子分为1 0 9类。
每一类原子叫一种元素,共有109种元素。
[质疑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呢[答疑]举个例子吧,把蔬菜称为元素,那么西红柿、茄子、土豆等就称为原子,蔬菜只可以论“种”不可以论“个”,同样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而原子既可以论“种”又可以论“个’’。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初三化学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符号;2. 知道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3. 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主要的化学元素及其符号;2. 理解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2. 理解和记忆化学元素的符号和性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化学元素周期表;3. 学生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水、石头、铁等,引起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都是由哪些基本的化学元素组成的。
(二)展示周期表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周期表,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2. 引导学生观察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周期表是按照化学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3. 解释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含义,例如横行代表周期数,纵列代表族;4. 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一些特殊的元素,如氢、氧、氮等,并解释其特殊性。
(三)学习化学元素符号1. 谈论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解释符号的由来和含义;2. 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及其对应的元素名称,例如H代表氢,O代表氧等;3. 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它们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四)学习化学元素性质和用途1. 选择几个常见的化学元素,例如氢、氧、碳等,介绍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氢气可以用于制造氢气球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关元素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氧气是生命的必需品等。
(五)实验演示1.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展示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其原因;3.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和归纳化学元素的特性。
六、课堂小结1. 对刚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2. 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化学元素的小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2. 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元素, 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_质子数__(即_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种类的概念。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_核电荷数__相同,而核内所含_中子数__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称为一类,是因为尽管它们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是_相同__的。
2.元素种类:_100__余种(由此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名称_氧__(48.60%),符号_O__。
名称_硅__(26.30%),符号_Si__。
名称_铝__(7.73%),符号_Al__。
名称_铁__(4.75%),符号_Fe__。
, 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H ⎩⎪⎨⎪⎧a.表示 氢元素b.表示 一个氢原子2.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 、Mg 、Ca 、Zn 、Si 。
注意:a.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硅。
b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有“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态)、“氵”旁(表示常温下为液态)和“石”字旁(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汉字均属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为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友情提示:①元素是以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标准对原子分类,只论种类,不讲个数;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钠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碳元素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碳原子:12,6)C、13,6)C、14,6)C。
, 元素周期表简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2)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周期__,共有_7个__横行,即_7个__周期。
(3)周期表中有_18个__纵行,除第_8、9、10__行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_族__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_一族__,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1)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2)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3)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或说具有规律性),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例1】(2018,泰安)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Al D.Fe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O、Si、Al、Fe、Ca,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
【例2】(2018,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 解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C12与C14都是碳元素,它们是因为中子数不同导致原子种类不同,但质子数都相同,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C12与C14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也不同,故选D。
【例3】(2018,安徽)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D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
元素周期表每个格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是:左上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A项正确;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B项正确;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其偏旁带有“钅”,可判断该元素为金属元素,C项正确;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项说法错误。
【例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1)金属55 (2)AC 解析:(1)铯的偏旁是“钅”,铯是金属元素,从表中可知,铯的原子序数为55,其核外电子数也为55;(2)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Z>Y,A、C正确;X、Y是不同种元素,其质子数不相同,故核外电子数不相同,B不正确。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D ) A.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9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9.00%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解析: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则原子核外电子数是9,故A错误,D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信息,可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C错误。
2.(2018,泉州)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
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C )A.是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34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D.元素符号为Se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e,故A、B、D正确;C选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故错误。
故选C。
3.铝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在化学变化中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
(1)其中x=_7__,Br属于_非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如下图所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C__(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E__。
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_2F__;(2)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_Fe2+__;(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12__;(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Al__。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B.甲是一种化合物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加热液体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CO2的性质实验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下列图形表达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B.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C.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水稀释D.足量的镁、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5.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
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6.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将一缕头发点燃后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8.下列各组物质中,存在如图所示的一步转化关系的是A.A B.B C.C D.D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B.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C.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10.能区别硝酸银、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A.MgCl2溶液B.FeCl3溶液C.NaNO3溶液D.K2SO4溶液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过滤C.稀释浓硫酸D.除去CO中CO212.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CO2经“捕捉”后可用于生产甲醇(Z),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Z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2:1C.反应中生成的Z与W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D.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等于生成的Z和W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13.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