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企业董事会通
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管理者的薪酬并保留在
必要的时候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
存在,管理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
企业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进
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他对于
4
精选ppt
二、企业的边界
企业的边界问题包含两层含义:横向边界和纵 向边界。所谓横向边界,就是指企业生产特定产 品的数量及其产品种类,而纵向边界,则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
5
精选ppt
第二节 企业的目标
一、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安排,使管理者
2
精选ppt
第1章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 织
3
精选ppt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一、交易成本与企业的性质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 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 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 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 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 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在短期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是为了
能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先存活再去谋发展。
8
精选ppt
第三节 企业的结构
一、常见的企业结构
业主制企业结构 合伙制企业结构 股份制企业结构
9
精选ppt
二、股份制企业内部结构
U型组织结构 H型组织结构 M型组织结构 其他结构
10
精选ppt
三、股份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化
产业经济学课程简介
培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牢固树立“创造与创新”知识的思想,具备良好 的自学能力。
产业组织案例:小灵通即将退市
小灵通“大事记” ●1998年 01月,浙江余杭区正 式开通小灵通。 ●2003年 03月,小灵通在北京 怀柔放号。 ● 2006 年 8 月底,中国小灵通 用户达到 9300 万,小灵通达到 巅峰。 ●2007年 11月,信息产业部数 据显示小灵通用户 10 个月减少 250万户。 ● 2009 年 2 月,工信部发文要 求小灵通在 2011 年底前彻底退 网。
考核方式
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 70%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后,学生学会理解并分析一个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 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等)、理解整 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
总 课 时:经济学专业54 管理类专业36
学
分:经济学专业3
管理类专业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讲教师:孙智君
E-mail: zhangsunzhijun@
课件存放:pptofszj@
密码:
pptszj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导论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关联 产业结构优化
4 6 6 4
第五章
课堂讨论 第六章 (一) 第六章(二) 第六章(三)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合 计
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
韩国产业结构演变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组织之理论流派 产业组织之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之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 中国近年来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教案
教案产业经济学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框架。
2.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等核心概念。
3.分析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4.探讨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5.提升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2.产业组织理论2.1市场结构2.2市场行为2.3市场绩效2.4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3.产业结构分析3.1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3.2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3.3产业关联与产业链分析4.产业政策4.1产业政策的定义与分类4.2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3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5.产业竞争力5.1产业竞争力的定义与评价指标5.2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5.3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证研究法:指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教学安排:1.总学时:32学时2.授课方式:每周2学时,共计16周3.课后作业:每章布置一次课后作业,共计5次4.期中考试:第8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5.期末考试:第16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考试成绩:30%3.期末考试成绩:40%教学资源:1.主教材:《产业经济学》(作者:待定)2.参考文献:《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与政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政策文件、产业报告等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2.学生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 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 评价标准: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 与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相关的生产相对效率、 销售费用的规模、技术进步状况与X非效率、价格 的伸缩性及产品的质量水准、款式、变换频度和 多样性等。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 潜在的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 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 入作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 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 了就跑”策略(Hit and run entry)。 ❖潜在竞争压力的存在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 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 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的价格 和市场地位的可持续(Sustainable)条件下达到的。 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一种内生的结果。
❖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 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 过程。
第二章 理论变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 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 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 乏阻止力。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 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 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 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 但是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 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 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 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 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 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 析判断。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博弈1)讲解
在上述“囚徒困境”的例子中,每个囚徒 都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坦白或抵赖。显然不 论同伙选择什么策略,每个囚徒的最优策略是 “坦白”。如果一个博弈中,某个参与人有占 优策略,那么该参与人的其他可选择策略就被 称为“劣策略”。
在一个博弈里,如果所有参与人都有占优 策略存在,那么占优策略均衡是可以预测到的 唯一的均衡,因为没有一个理性的参与人选择 劣策略。所以在“囚徒困境”博弈里,“坦白、 坦白”是占优策略均衡。
第五章 博弈
第一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一、博弈论的定义 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是研究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的决策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以及这些决策的均衡 结果的理论。一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及其 结果的组合称为博弈。 博弈论研究的是存在相互外部效应条件下的主体的 决策问题。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 在相互竞争,寡头们面对的市场环境或者说竞 争对手的行为将随着他们本身的决策行为而变 动,即寡头们的决策是相互作用的,每个企业 的得益和利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决策,也取决 于其他厂商的决策。寡头厂商之间可能有激烈 的竞争,这些竞争涉及价格、产量、广告、投 资等许多方面的决策,在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 的企业决策行为时,就必须把各种决策者之间 的策略相互作用纳入到经济模型中,这就是一 种博弈分析。
1.从行动的先后次序来划分,博弈可以分为静态博 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 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 体行动;动态博弈指的是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 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的博弈。
2.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各种特征信息 的获得差异来划分,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 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指的是每一 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如策略集 合及得益函数都有准确完备的知识;否则就是 不完全信息博弈。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 1)市场中只有两家寡头企业,产品是同质的; ( 2)生产的单位边际成本相同,无固定成本,并且企业可以无限生产; ( 3)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 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 ( 4)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伯川德模型的均衡点
价格领先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各企业之间取得默契,其中一个企业提高价格,其
三、国有企业的绩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还可以通过(不限于)如下措 施来实现:
首先是组织改革 其次是增加竞争 再者是促进政府和行政改革
第六节 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定义与特征
非营利组织(non 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政府部门和 私人企业之外,以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为目的,不以营 利为目的的,从事志愿性、公益性活动的组织。
垄断
“垄断”(Monopoly),是指某种商品市场中 只有一个生产企业的状况。
如果某种商品市场中有两个以上的有限个供给 企业时,则称市场为“寡头垄断” (Oligopoly)。
中的企业个数正好是两个时,就称这种寡头垄 断为“双头垄断”(Duopoly)。
垄断竞争
与完全竞争较为接近的概念是“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这是指在同类商品 的市场上,有许多生产企业,各企业在安排生产 时与完全竞争相同地、不考虑其他企业的产量, 但是各个企业的产品不同质,具有差异化的特点, 各自对应的市场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滑行的。
市场势力是一个企业在长期 内能够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 本以上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 力
对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两 种极端情形,使我们理解市 场势力的基本方法。
D
Pm
E
Pc S G
产业经济学整理
产业经济学整理第⼀章产业经济学概述产业经济学是⼀门应⽤经济学,实⽤性很强,主要来源于“微观经济学”的部分关于市场结构的理论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案例:电信服务(寡头垄断)、乳业竞争(垄断竞争)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产业内部企业的运⾏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1、产业的定义⽬前,国内的教科书通常把“产业”定义为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般⽽⾔,我们将产业界定为“⽣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2、产业分类:创造⽆形财富第三产业物加⼯取⾃于⾃然的⽣产第⼆产业取⾃于⾃然第⼀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印刷造纸橡胶其他产业化学机械⾦属材料冶⾦资本资料产业家具⽪⾰纺织⾷品消费资料产业⽣产结构产业分类法、、:、、、:、、、: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要素分类法随着⼀个国家的发展,对⽣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的顺序是什么?淘汰产业衰退产业成熟产业成长产业幼⼩产业产业周期分类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产过程中,⼤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业之间,以及⾏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国际上,学术界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存在⼀定的分歧。
在国内,⼀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体系分歧⼀、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们分析现实中的市场。
通过对市场运⾏的研究得出对特定市场绩效、社会福利与竞争秩序的判断,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简单地说,产业组织理论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度研究企业⾏为,或者说从企业⾓度研究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
产业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1)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
(2)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讲,“产业”是“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生产技术和工艺或相同产品用途的企业集合”。
(3)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讲,“产业”是指“具有相同的原材料、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征的企业集合”。
特性:1.中观性2.专门化3.规模性国外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观点。
(1)欧美国家学者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2)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学者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等内容中国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代表性观点。
(1)一版块说:与当前欧美国家流行的经典教材的观点相一致,认为“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是同义语,“产业经济学”又称为“产业组织理论”。
(2)四版块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均属于此派。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内企业之间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2)多版块说:既包括大多数产业经济学教材中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也包括经济增长理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还包括一些具体的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流通产业、商品零售业、旅游产业以及老龄产业等。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应用:1.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2.利用这一定理对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
论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该产业中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呈不断下降趋势。
0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课件
尽管双方都了解这种合作的好处,但如没有足够强制力, 这种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即这个合作是不能自动实施的。
第五章 竞
争
这里再次呈现集体非理性。但这个不合作的结果对 整个社会来说是有效率的,因为其增加了产量,降低了 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的西方国家的产业规制政策 要严格限制垄断的原因。 古诺模型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如在一个偏远的农 产品市场上的两大西瓜垄断种植商之间的产量竞争。另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限额被突 破。
第五章 竞
争
比较斯坦克尔伯格均衡与古诺均衡:
斯坦克尔伯格的均衡总产量(4.5=3+1.5)大于古诺均 衡总产量(4=2+2) ,而产业总利润(6.75=4.5+2.25)小于古诺 均衡的产业总利润(8=4+4) 。不过这里企业1的产量和利润 都大于其在古诺均衡中的产量和利润,而企业2无论是产 量和利润都比在古诺均衡中少多了。这当然是由于该模型 中两企业所处地位不同的结果,企业1具有先行的主动, 他把握住企业2的理性心理,从而选择较大的产量获得了 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先动优势”。 (P143)
第五章 竞 争
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问题的提出:
设在市场上有代号为1、2的两个寡头垄断厂商,他们 生产相同的产品,消费者从中察觉不出任何差异。市场出 清价格由两家厂商的总产量决定。设厂商1的产量为q1, 厂商2的产量为q2,则市场的总产量Q=q1+q2。设P为市场出 清价格,则P是市场总产量Q的函数,即反需求函数。在本 例中,我们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P(Q)=8-Q 。 再假设两厂商的生产都无固定成本,且每增加一单位 产量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C1=C2=2,即他们分别生产q1和 q2产量的成本为2q1和2q2。最后,这两个厂商是同时决定各 自的产量以达到各自的利润最大化,即在决策前是不知道 另一方的产量的。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1.简述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答: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个体互动决策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博弈的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和均衡。
(1)参与人。
参与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决策主体,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效用)水平。
博弈的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国家集团。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是参与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做法和经济活动中的变量。
参与人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的。
参与人进行决策的先后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行动顺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
(3)信息。
信息是参与人拥有的有关博弈(或进行的决策)的知识或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和信息。
(4)策略。
策略,也叫战略,指的是在给定信息集后,参与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具体包括了时间、条件及方式。
因为信息集包含了某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和情况,战略告诉该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因而战略又叫做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战略(或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期望效用水平。
它是博弈的参与人关注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6)结果。
结果是博弈的参与人做出决策后所要揭示的东西,是分析者感兴趣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或行动组合。
一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均衡。
2.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答: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借由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发展,其研究焦点为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两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1)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预期,从而更加有效地排挤或遏制竞争对手。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一章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1)三次产业分类法2)国际标准分类法3)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4)生产要素分类法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6)产业战略分类法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指示着该产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支柱产业:在某产业系统中占总产出份额较大的产业2.研究范围: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政府对电力、煤气、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实行政府管制是理所当然的,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但存在较大的争论。
此外,在某些产业,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是必需的。
二章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①生产的规模经济②交易的规模经济③储藏的规模经济④专业化分工效益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成本低于每个产品分开生产的成本的现象叫范围经济2.3.规模经济判定系数:FC=AC/MC, 大于1,存在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的成因: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范围经济成因: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5. 企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6. BC可称之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课件
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上有许多生产相似但不同质产品的企业,每家企业都 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但无法单独决定市场价格,存在一 定的市场进入壁垒。
完全垄断市场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独特产品,没有直接替代品,企 业可以独自决定市场价格,市场进入壁垒非常高。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市场结构影响企业定价行为 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完全 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垄断市场下,企 业可以自主定价。
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
01
应用二:企业战略规划与市场拓展
02
探讨企业如何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制定战略规划,拓展 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03
分析企业如何利用产业经济学方法,洞察市场需求、把握 竞争格局、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战 略规划。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如何与政府、 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互动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在国际经济领 域中,产业经济学对于研究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以及全球产业分工等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产业经济学的 研究成果可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重要 参考,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会对产 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深 入研究产业经济问题和制定相关政策 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一: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
01
02
阐述产业经济学在指导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实现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03
探讨如何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预测未来趋势,为政府制 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评估与调整, 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8
一级价格歧视及福利分析
没有价格歧视时,企业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单一价格,如图(a)幅 所示。由于一些对物品评价高于边际成本但却低于边际成本等于边 际收益所决定的单一价格的潜在顾客在这种高价格时没有购买,垄 断引起了无谓损失ABC。
但当企业可以实行完全价格歧视时,如(b)幅所示,每位对物品评 价大于边际成本的顾客都买到了物品,并收取了其支付意愿的价格。 所有互惠的交易都进行了,没有无谓损失,市场的全部剩余以利润 的形式归于垄断生产者,但是消费者的福利却小于竞争情形下的福 利。
高峰定价(peak-load pricing):是指某些商品和服务会在特定时 间出现需求高峰,而由于供应能力的限制,厂商在高峰期间的边际 成本将是很高的,自然价格也应较高。
高峰定价法适用于在生产中以下三个条件能得到满足的情况:1)产 品不能储存。2)在不同时期里提供服务所用的是同一设施。3)在不 同的时期里,必须有不同的需求特点。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5
第一节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及其实现条件 价格歧视的分类 价格歧视的实现形式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
6
价格歧视的分类
对于价格歧视传统的分类方法来自于庇古(Pigou, 1920),根据他的 理论,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三类。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内容简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走向高度专业化和社会化,社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之间普遍存在高度关联、相互依存的客观现象,这种关联和依存关系越来越复杂。
投入产出分析从经济系统的整体出发,分析各个部门之间相互输入(投入)与输出(产出)的产品的数量关系,及企业经济系统,成为对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重点难点:投入产出表的构成及各部分经济含义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间接消耗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然后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授课时数:12学时本章阅读书目1.谭跃进,陈英武等。
系统工程原理。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钟契夫,陈锡康。
投入产出分析。
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87><7主要内容5.1 产业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方法5.3 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5.1 产业关联关系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5.1.2 产业关联方式5.1.3 产业关联类型5.1.4 产业关联效应5.1.1 产业关联的含义A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B产业关联分析就是对细分的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
B1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的投入,它是任何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都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必须使用的劳动力。
B2所谓产出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如用于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投资)和净出口等(后三者总称为最终产品)。
B3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B4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经济学教案》
《产业经济学教案》教案:《产业经济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主要涉及市场结构、竞争策略以及企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特点;2.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其均衡分析;3. 垄断市场的特点及其影响;4. 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5. 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市场的特点;2. 培养学生分析企业竞争策略和市场行为的能力;3. 使学生理解企业战略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特点;2.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其均衡分析;3. 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4. 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投影仪;2. 教材;3. 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市场结构和企业竞争策略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2. 对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其均衡分析进行详细讲解;3. 分析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如价格战、产品差异化等;4. 讲解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强调战略规划对企业的重要性。
三、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竞争策略的理解。
四、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企业案例分析(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企业案例,分析其市场策略和企业战略,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1. 市场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2.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及其均衡分析;3. 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4. 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作业设计:1. 定义市场结构,并说明各类市场的特点;2.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并给出实例;3. 描述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策略,并分析其影响;4. 结合一个企业案例,分析其市场策略和企业战略。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
▪1、用途: ▪2、局限性:
▪(1)同质性假定 ▪(2)比例性假定 ▪(3)模型是静态的
(二)投入产出表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实物为计量单位的。
纵列:表明了为生产j部门的产品总量需要消耗各
部门产品的数量和劳动消耗量。
横行:反映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一部
(三)综合就业系数和综合资本系数
1、综合就业系数
综合就业系数: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某 一产业部门为顺利进行1个单位的生产,需要在本产业 部门和其他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是多少。即:
某产业部门的综合就业系数=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逆 阵系数
其中:某产业部门就业系数=该产业就业人数/该产业 生产总值
二、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
(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1、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 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
是衡量某产业前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前 向联系系数。
感应度系数=某产业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全部产业 横行逆阵系数的平均值的平均
2、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 WiL=ZiL/YL ❖WiL——第i产业部门的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 ❖ZiL——第i产业部门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 ❖YL——各产业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总额
2、生产的最终依赖度
生产的最终依赖度:指某产业的生产对各最终需求项 目(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依赖程度。
QiL=ZiL/∑ZiL QiL——第i产业部门生产对最终需求L项目的依赖度 ZiL——i产业部门最终需求L项目的生产诱发额 ∑ZiL ——i产业部门各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总额
产业经济学之静态竞争策略
二、现代经济学与博弈论
• 价格理论有两个基本假定,即:第一, 市场参与人的数量足够多,从而市场是 竞争性的;第二,参与人之间不存在信 息不对称问题。
•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假设在许多 情况下是不能被满足的,特别是在寡头
垄断的市场上。寻求竞争与合作良性动
态均衡效果的对策-博弈-始终伴随着
决策者。
两博弈方的得益: u1=q1p(Q)-c1q1=q1[8-(q1+q2)]-2q1=6q1-q1q2-q21 u2=q2p(Q)-c2q2=q2[8-(q1+q2)]-2q2 =6q2-q1q2-q22
模型的规范数学表示及其解法:
mqa1xu1(q1,q2)=mqa1 x(6q1-q1q2-q12)
表5-2 囚徒困境
囚犯B 囚犯A
坦白
坦白
-8 -8
抵赖 -10
抵赖
-10 0
-1 -1
纳什均衡
1、占优策略均衡 • 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参与人的得益是博弈中所有参
与人的策略的函数,因此每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选 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但在一些特 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可以不依 赖于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 • 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唯 一的,这样的最优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 • 如果一个博弈中,某个参与人有占优策略,那么该 参与人的其他可选择策略就被称为“劣策略”。
• 纳什均衡达成时,并不意味着博弈双方都处于不动的状态,在
顺序博弈中这个均衡是在博弈者连续的动作与反应中达成的。
纳什均衡也不意味着博弈双方达到了一个整体的最优状态,以
下的囚徒困境就是一个例子
• 纳什均衡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 警察抓住了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 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 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 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防止他们串 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他们的 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他们两人都拒不认罪, 则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l年徒刑;如 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则坦白者立即释放而另 一人将重判10年徒刑;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则 他们将被各判8年监禁,问两个罪犯会如何选择 (即是坦白还是抵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竞 争
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 伯特兰德模型 价格决策
在伯特兰德模型中,厂商选择的是价格而不是产量。 为使讨论有意义,这里我们考虑产品有一定差别的伯特 兰德价格博弈,即消费者能够感受到产品的微小差别而 且有一定的特殊偏好,不会将两种产品当作完全替代品, 从而不会当两种产品的价格稍有差异时便会造成价格稍 高的产品完全销售不出去。除此以外基本上还是假定两 产品是大致可替代的,比如两家厂商在品牌、质量、包 装等方面有所不同的同类产品。
第五章 竞 争
这里我们将消费者的位置差异解释为产品差异,这 个差异进一步可解释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旅行成本。旅 行成本越高,产品的差异就越大,均衡价格从而均衡利 润也就越高。原因在于,随着旅行成本的上升,不同商 店出售的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下降,每个商店对附近消费 者的垄断力加强,商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弱,消费者对 价格的敏感度下降,从而每个商店的最优价格更接近于 垄断价格。另一方面,当旅行成本为0时,不同商店的 产品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没有一个商店可以把价格 定得高于成本。
第五章 竞 争
伯特兰德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解: p1*= d1(a2+b2c2)+2b2(a1+b1c1) 4b1b2-d1d2 d2(a1+b1c1)+2b1(a2+b2c2) 4b1b2-d1d2
p2
*=
这种价格决策与古诺模型中的产量决策一样, 其纳什均衡也不如各博弈方通过协商、合作所 达到的最佳结果,不过这种合作同样也是不能 自动实施的。这也是囚徒困境的一种。
第五章 竞 争
厂商的得益(利润)函数分别为: u1=u1(q1,q2)=q1P(Q)-q1C1=q1[8-(q1+q2)]-2q1 =6q1-q21-q1q2 u2 =u2(q1,q2)=q2P(Q)-q2C2=q2[8-(q1+q2)]-2q2 =6q2-q22-q1q2 我们可以考虑用逆向归纳法的思路来解这个博弈的子博 弈精炼纳什均衡。该博弈的子博应精炼纳什均衡结果为:企 业1选择产量单位q*1=3,企业2选择产量q*2=3/2,各自得益 分别为u1=4.5,u2=2.25。
第五章 竞 争
在静态竞争的情况下,寡头们同时作出决策并且互不知 道对方的选择;而在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参与竞争者的行 动是有先后的,且后行动者一般都能在自己的行动之前或多 或少地观察到竞争对手在此之前的行动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来 修正自己的决策,所以这种竞争情况的模型必须用动态博弈 的语言来描述。 在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在关于博弈进程方面的信息是不 对称的,后行动者有更多的信息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一般 来说,这是后行动者的有利条件,此即所谓后动优势或后发 制人;但有时先行动者能够利用后行动者的“理性”,采取 一些行动并发出一定的信号让后行动者知晓,迫使后行动者 不得不作出一些在不知道这些信号前不会作出的选择,此即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
第五章 竞 争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两博弈方的得益: u1=q1p(Q)-c1q1=q1[8-(q1+q2)]-2q1=6q1-q1q2-q21 u2=q2p(Q)-c2q2=q2[8-(q1+q2)]-2q2 =6q2-q1q2-q22 模型的规范数学表示及其解法: maxu1(q1,q2)=max(6q1-q1q2-q12) q1 q1 maxu2(q1,q2)=max(6q2-q1q2-q22) q2 q2 约束条件 q1≥0,q2 ≥0 得到反应函数: q1* =R1(q2)=3-q2/2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竞
争
静态竞争策略 动态竞争策略 竞争的人为为人观
第一节
静态竞争策略
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 产量决策 古诺模型 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 伯特兰德模型; 价格决策 伯特兰德模型 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 豪泰林模型。 产品决策 豪泰林模型
第五章 竞 争
静态竞争,是指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各竞争参与人只竞 静态竞争 争一次,同时作出决策且对各参与人可能有的策略和相 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竞争模式。 对本章中所分析的模型先作五个比较强的假设 假设: 假设 1.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 2.所有厂商生产同质的(完全相同的)产品,消费者从中察 觉不任何差异。 3.没有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这样在观察期内厂商数目保 持不变。在本章分析中一般假设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 4.厂商集体地拥有市场力量,它们能将价格设定于边际成 本之上。 5.每一厂商仅设定其价格或产量。 在特定的具体模型中,我们将放松其中的某些假定。
第五章 竞 争
设在一个市场上,厂商1和厂商2的产品标价分别为 p1 和 p2 ,此 时,他们各自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1=q1(p1,p2)=a1-b1p1+d1p2 q2=q2(p1,p2)=a2-b2p2+d2p1 其中d1,d2>0表示两厂商产品有一定替代性的替代系数。我们 同样假定两厂商无固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分别为c1和c2,两厂 商是同时决策的。 两博弈方的得益: u1=u1(p1,p2)=p1q1-c1q1=(p1-c1)q1=(p1-c1)(a1-b1p1+d1p2) u2=u2(p1,p2)=p2q2-c2q2=(p2-c2)q2=(p2-c2)(a2-b2p2+d2p1)
第五章 竞 争
商店1
0
x
豪泰林模型
商店2
1
我们考虑两商店之间的价格竞争博弈,商店1和商店2可选 择策略为各自的价格p1,p2。设Di(p1,p2)(其中i=1,2)是对 两个商店的需求,则两参与人的得益分别为: u1=D1(p1,p2)(p1-c);u2=D2(p1,p2)(p2-c) 商店1和商店2利润最大化时: p*1=p*2=c+t u1=u2=t/2
第五章 竞 争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也说明了在博弈中,拥有信息优势的 一方反而可能处于竞争劣势(当然前提是竞争对手知道他拥 有该信息,而他也知道竞争对手是知道其拥有该信息的,如 此等等,即双方是完全理性的)。 我们这里看到,在这种动态竞争中,企业怎样竞 争
第五章 竞 争
比较斯坦克尔伯格均衡与古诺均衡: 比较斯坦克尔伯格均衡与古诺均衡:
斯坦克尔伯格的均衡总产量大于古诺均衡总产量,而 产业总利润小于古诺均衡的产业总利润。不过这里企业1 的产量和利润都大于其在古诺均衡中的产量和利润,而企 业2无论是产量和利润都比在古诺均衡中少多了。这当然 是由于该模型中两企业所处地位不同的结果,企业1具有 先行的主动,他把握住企业2的理性心理,从而选择较大 的产量获得了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先动优势”。
第五章 竞 争
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 产量决策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设在市场上有代号为1、2的两个寡头垄断厂商,他们 生产相同的产品,消费者从中察觉不出任何差异。市场出 清价格由两家厂商的总产量决定。设厂商1的产量为q1, 厂商2的产量为q2,则市场的总产量Q=q1+q2。设P为市场出 清价格,则P是市场总产量Q的函数,即反需求函数。在本 例中,我们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P(Q)=8-Q 。 再假设两厂商的生产都无固定成本,且每增加一单位 产量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C1=C2=2,即他们分别生产q1和 q2产量的成本为2q1和2q2。最后,这两个厂商是同时决定各 自的产量以达到各自的利润最大化,即在决策前是不知道 另一方的产量的。
第五章 竞 争
在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最早的版本中,企业选择的也是产量, 产品是同质的。模型中领导者企业1首先选择产量q1≥0,跟随 者企业2观察到 q1 ,然后选择自己的产量 q2≥0,因此这是一个 完全信息博弈。我们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模型。 设两寡头厂商1和厂商2:他们的策略空间都是(0,Qmax)中的 所有实数(其中Qmax是整个产业市场能容纳的最大产量);厂商1 是领导者,首先选择q1,厂商2观察到q1后选择q2;整个市场的 价格反需求函数设为P=P(Q)=8-Q ,其中Q=q 1 +q 2 ;两厂商固定 成本为0,边际成本C1=C2=2。
第五章 竞 争
这里再次呈现集体非理性。但这个不合作的结果对 整个社会来说是有效率的,因为其增加了产量,降低了 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的西方国家的产业规制政策 要严格限制垄断的原因。 古诺模型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如在一个偏远的农 产品市场上的两大西瓜垄断种植商之间的产量竞争。另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限额被突 破。
两厂商同时决策都生产2个单位产量, 是这个博弈中的最佳策略。 R1(q2)
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这是两厂商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同时独立作出产量决策 的古诺模型均衡结果。这个结果有没有使两厂商真正实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总体的角度来看效率又如何?
第五章 竞 争
我们首先来看古诺模型的结果。在上述例子中,社会的 总产量Q=4;此时两家厂商的利润u1=u2=4,两厂商利润总和 为8;市场出清价格P=4。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察这个问题。如果两家厂商 联合起来像一个垄断者一样在市场上行动,以总体利益最大 化为目标来考虑市场的最佳产量,容易求出使得总得益最大 的总产量Q*=3,最大总得益u*=9。将此结果与两厂商独立决 策、只追求自身利益时的博弈结果相比,总产量较少,而总 利润较高。 尽管双方都了解这种合作的好处,但如没有足够强制力, 这种合作是不可能实现的,即这个合作是不能自动实施的。
第五章 竞 争
q1* (0,3) R1(q2)
q2* (0,3) R2(q1)
0
(6,0) q2 q1*与q2的关系曲线
0
(6,0) q2*的反应曲线
q1
第五章 竞 争
古诺模型的纳什均衡: 古诺模型的纳什均衡:
q2q2* (0,6) (0,3) R2(q1) (3,0) (6,0) q1q1*
第五章 竞 争
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长期竞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