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提问的“度”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有效的教学提问是历史课堂中重要的学习策略,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1.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一种启发性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并在讨论中得出答案。
例如,“你认为什么因素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种提问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帮助他们理解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2. 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确认他们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运用记忆和理解技能。
例如,“拿破仑是哪个欧洲国家的领袖?”,这种提问方式适用于检验学生对课堂上的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细节提问细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在阅读或听取材料时的细心程度。
例如,“请描述米开朗基罗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细节。
”这种提问方式要求学生注意细节和细节的重要性。
4. 比较提问比较提问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有趣方式,通常比较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或概念。
例如,“你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宗教信仰有什么区别?”这种提问方式让学生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系统,而不只是单纯地记忆历史事件。
5. 行动或应用提问行动或应用提问要求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想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你是罗马军队的统帅,你怎样制定战术来打败你的敌人?”这种提问方式激励学生运用知识,并考虑到不同的局面和策略性。
6. 探究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是一种促进学生探索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提问方式。
例如,“你认为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提问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地表达和解释他们学到的知识的舞台,同时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讨论和理解。
有效的教学提问是历史课堂有效的教学工具。
通过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老师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从而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知识吸收率。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提问技巧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六种提问技巧肖秀灵【内容摘要】本文提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六种提问技巧,即诱导式提问、疏导式提问、阶梯式提问、对比式提问、迂回式提问和材料式提问,同时例举大量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此六种技巧。
此文对广大需要加强提问技巧的历史教师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问技巧【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在历史课堂中如何提问,提问是否有其技巧性?我们先看下面一个事例:某教师在讲完辛亥革命的内容以后问:同学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清楚不清楚?答:清楚。
问:好,辛亥革命为什么能赶走皇帝?答:(一时语塞)。
这个事例中,教师提问了两次,第一次只是一般性的询问,并没有起到实际效果,第二次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思维才真正调动起来。
显然,在历史教学中关非随意提问就才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讲究提问的技巧,以提高我们的历史教学质量。
二、六种提问技巧笔者认为广大历史教师常用的有以下六种提问技巧。
(1)诱导式提问①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诱导提问。
例如,有位教师提问学生:原始初民驯养小动物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多数学生回答是为了获取食物,为了吃动物的肉,剥取动物的毛皮。
这是没有教师暗示下的原有思路延伸的结果。
接着教师诱导一位平时爱养小狗小猫和各种昆虫的学生,让他联想从小爱养小动物的生活体验谈谈想法,结果他提出了一种新看法:小动物多可爱好玩!初民们最早饲养小动物也可能是为了好玩,是为了与孩子们作伴,是为了增添生活乐趣。
各种动物驯养多了,驯养时间长了,才成为家畜,才发展起畜牧业来。
等到畜牧业发展起来之后,才谈得上经济价值。
饲养动物,追求经济价值是后来的事,不是原始初民最早的动机。
原始初民最早时还头脑简单,还不可能有先养后吃的长远打算,只可能凭着喜爱动物这种感性冲动来饲养动物。
这样,就开拓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思路,开拓出了创造意境。
②用形象语言创设新情境,诱导对问题的理解。
如“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铲币去买米,请问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显然比起“战国时货币形式有几种?齐、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有趣得多。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一、提问的意义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意义重大。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问的基本原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要明确具体。
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含糊不清或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该提出具体、清晰、明了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回答。
问题要循序渐进。
提问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
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在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问题要灵活多样。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和技巧,使提问更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三、提问的技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提问的方式、提问的频率和提问的对象三个方面,对提问技巧进行详细探讨。
1.提问的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提问。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反问式提问和情境式提问等。
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散式的思考和回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封闭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回答或选择题式的回答,有利于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反问式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反过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深入追问,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张英芳)一、提问的功能要充分挖掘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精妙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奥秘的乐趣。
精妙的提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实验证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历史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历史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问答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提出、思考与解答问题,在刺激与反应中,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双方不断地完善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不断提高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提出的问题要优化设计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之初的提问,其主要功能在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
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其要旨在于激发兴趣。
教师可因生、因时、因材,细观察、巧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奇的问题。
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发人深思,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题学习。
历史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就是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其下的每一个子目就是一个小主题。
以“问”导学,以“题”促教
以“问”导学,以“题”促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注重借助问题作为引导,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尤其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阐述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具体原则,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诱导学生能够进行不断思考,设置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其次,针对于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要分层设以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再者,要加强对情境的创设导入问题,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问题进行探究,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从而为历史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路。
标签:问题教学;初中历史;策略探究;情境创设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教师对知识进行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素养。
应用问题教学法关键在于对问题的设计,要从不同的层面发挥问题的导学功能,要加强对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的活动中去了解课本所讲述的具体的知识,其次。
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来设计问题,可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相契合;最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共同的探讨,相互之間学习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遵循科学的提问原则:首先,所涉及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突破学生思维的束缚使学生能够回答更具有新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次,要遵循兴趣性的原则思考的问题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到积极思维的快乐;再者,要遵循可接受的原则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契合,面向所有的学生,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最后,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能够实际历史知识,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在不断推理的过程中一步步对思维进行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10-30提起历史,⼈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没有多⼤联系,是⽆⽤之学,是副科,⾖芽科。
在学⽣看来,历史课就应该是故事汇,学⽣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这种认识⽆疑是否定了历史教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造成这些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在学⽣中进⾏了问卷调查:现在的历史课怎么样?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经过汇总和教研组全体⽼师的共同探讨,认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问题:⼀、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理念⽅⾯:教师的观念没有改,⾓⾊没有变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仍然是主⾓,我们⽐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
在论及教学⽅法时,主要是说教师教的⽅法,甚⾄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了什么⽅法;即使是搞⼀些教学实验,也难免从教师的⾓度出发,把学⽣当作试验⽥去探寻教师⽤什么样的教学⽅式和⽅法完成教学任务。
习惯使我们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整节课⽼师滔滔不绝,显⽰了⽼师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是⼀节课下来,多数学⽣疲惫不堪,⿇⽊不仁,收效甚微,完全是疲劳轰炸后的产物。
有的学⽣甚⾄称课堂就是⽼师唱戏,学⽣听戏的地⽅,⽽且还是没有什么时代感和趣味性的枯燥乏味的戏。
2、教学过程单调乏味(1)教学⼿段单⼀虽然现在已进⼊信息时代,很多学校也装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准备⼀节多媒体课也耗时、耗⼒,加上多媒体设备有限,所以历史教学⽅式依然是以教师的⼝述为主,不加任何辅助⼿段,如果遇到教师语⾔表达能⼒弱时,这样的历史课就可想⽽知了。
学⽣却希望看到动起来的历史,⾊彩缤纷的历史。
(2)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互动的主要形式有师⽣互动和⽣⽣互动,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
现有的师⽣互动仅仅停留在师⽣的简单问答,⽽且还是随意提问,没有精⼼去设计问题,也就体现不出互动的实效性,达不到积极参与学习的⽬的。
例说历史课堂的度量衡
《1600年的世界——中英海洋问题的回眸与思考》
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洋政策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了解“重 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概述迪亚士、哥伦布 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了解英国崛起的背景。 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 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 过程与方法:对比 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英两国的海洋政策, 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借助材料深入理解海禁政策与殖
二、课堂的容量 宜“精”不宜“杂”
1. 精选材料,简约科学 2. 精心编排,合理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必须建立在了解 历史、围绕中心、聚焦问题的前提之下,互动的要害在于 ‘神动’,也就是激烈的思想活动,而非缺失灵魂的‘声 动’‘形动’和‘群动’。那种没有思维价值、缺失历史 意蕴的课堂‘互动’实际上就是‘胡动’!”
一、切入的角度 “特”
与课题的 史实相关
贵“实”不贵
与课本的 知识相融 课堂切入的
最佳角度
与学生的 学情相符
与现实的 观点相应
一、切入的角度 “特”
贵“实”不贵
二、课堂的容量 宜“精”不宜“杂”
1. 精选材料,简约科学 2. 精心编排,合理互动
姓名:朱翊钧 身份:明神宗 在位:1573年-1620年 别称:万历皇帝
“度”、“量”、“衡”三要素,建构高中历史优质课堂 ——以《1600年的世界》为例
一、切入的角度 贵“实”不贵“特”
二、课堂的容量 宜“精”不宜“杂”
三、标准的鉴衡 求“悟”不求“知”
一、切入的角度 “特”
“1600 年的世 界”
贵“实”不贵
=
小学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小学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在小学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研究体验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1. 开放性问题: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通常需要学生提供详细的回答,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答案。
例如,你可以问:“你认为古代中国发明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2. 探索性问题:使用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程中来。
这些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帮助他们建立与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联系。
例如,你可以问:“如果你是一位在古代帝国里生活的人,你对当时的国家政策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3. 引导性问题:使用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些问题通常是基于已知事实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评估和分析历史事件。
例如,你可以问:“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描述和解释每个发明的重要性。
4. 评估性问题:使用评估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检验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这些问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你可以问:“你认为明朝和清朝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评估所学的知识。
5. 启发性问题:使用启发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质疑,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例如,你可以问:“你认为历史上的某个战争是必要的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在小学历史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灵活调整提问的方法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刍议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五个度”
刍议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五个度”作者:王定奎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10年第06期“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提问甚至被视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有效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设疑或激疑、思疑、解疑的过程,设疑是第一步,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然而,现在有的历史课,由于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存在诸多不足:提问多而粗,大多是“是”或“否”式的问题,实效不高;专提问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等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往往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阻碍了师生互动的正常开展,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误导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有效提问。
笔者认为,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度”。
1.适度。
适度指所提问题的难易度和次数要适当。
首先,有效的提问其难易度要符合学生实际。
设问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准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提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
基于课堂观察的历史课堂提问研究
5 7
6 2 % O
0
6
1
2% 3 7
494
2
2
6
% 3 0
G 老师
7 2 % 0Biblioteka 3 9 4
%
5
1
l
4
6 %
表2
2回答 .
教师提出问题后 ,对问题的回答方式有 _种 :学生个体 回 二 答、 学生集体 回答 、 学生无应答后教师 自答。高中学生几乎没有
有所 改善 。
低认 知水 平
无认知 水平 分
就 目前 的课 堂 教学 现实 来 看 ,课 堂教 学 的 基本 环节 主要 表 现 为 “ 师 问— — 学 生 答 —— 教师 反 馈 ” 教 和教 师 再 问 与学 生 再 答 的循 环 结构 。 1 问 . 提
高认 知水平
() 1根据提 问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思维心理 的内在需求 , 可以 将提问分为封闭性 提问和开放性 提问。封闭性 提问往往具有表 达清晰 , 易于把握 , 答案确定 的特点 ; 开放性提 问则没有 唯一正 确的答案 , 以从 已学知识 中直接复现 , 难 需经重组和再创形成答 案。两位教师的提 问频率过高( 见表1 , )说明无价值题 目过多或 给予学生的思考时 间过短 ,主观上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能 迅速符合到设计好 的答案中来 。 从个体看 , 老师设计 了四道开 G 放性问题 , 比较注意关照学生的 自我感受和 自识再创 , 并不追求 问题答案的准确性 、 全面性 , 反而激起 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 )根 据 布 鲁 诺 目标 教 学 分 类 理论 和 历 史 学科 认 知 能 力要 3
求, 还可以将课堂提 问的问题水平分 为无认知水平 、 认知水 低 平和高认知水平 三大类 。 从表2 , 老师更注重 高认知水平 问 看 Q 题的设计 , 理论 上似乎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训练更有效 。可事实
浅谈历史课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历史课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历史课是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历史还能告诉我们如何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美丑,了解历史也是每一个公民所必需的文化修养,因此,学好历史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历史呢?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我觉得,课堂上的教师的提问也很关键。
因为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启发学生的思考。
精妙之问,往往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设计提问就要讲究艺术,注意以下几点:一、应问在关键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内容,自己的重难点,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的提问要有针对性,问题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如何问到关键处呢,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然后再根据学生情绪的兴奋点,抓住时机,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提问。
二、问要掌握好“度”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不可以过高或过低,要达到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程度。
问题过高,像“跳几跳,够不到”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易产生挫折感和畏难情绪:问题过低,“不用跳。
吃得到”的提问,学生就会懒于问答,兴趣索然,所以只有适度的提问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问应先“问”后“提”课堂上的正确的提问方法应是先“问”后“提”,不应是先“提”后“问”。
因为提问时如果先叫起一位学生,再向他提出问题,其余的学生就会出现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而对被先叫起的同学又会造成一种精神压力,形成紧张情绪:所以要想使全班学生都注意听课,就应面向全体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共同思考,然后再让某一同学回答,这样才会达到提问的效果。
四、“问”的形式要多样“问”既可以教师口头提问,也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以学生抽签的方式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互问互答。
总之,问的方式越多,学生参与的机会就越多,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课堂气氛也就越活跃。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探究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探究一、前言二、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历史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原因的探究、历史事件发展的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观研究等方面。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而提问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开阔视野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
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如:“你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史上的影响是怎样的?”引导性问题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思考和分析。
比如:“为什么山海关被称为中国的‘第一雄关’?”情境性问题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站在历史事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作出判断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情境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站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当时情境来思考。
比如:“如果你是清朝的首领,你会如何处理对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思辨性问题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对日后的世界有怎样的影响?”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技巧,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老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摘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应用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引言通过精心设计“高质量有效问题”,运用“问题”传授知识,是一种课堂模式。
激发学生的智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考、交流与合作的欲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习能力和基本素养。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1.1提问缺乏目的性就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虽然课堂上教师也有不少的提问环节,提问的次数和时间也不算少,课堂问答互动也比较多。
但是,仔细观察课堂提问就会发现,教师的很多提问都具有着随机性、盲目性的特征,缺乏科学的设计与完整的目标体系的定位。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到相关知识内容,如果发现学生心不在焉,就会突然发问,或者在遇到一些原因、特点等的时候,会按照惯例对学生进行提问。
如此提问,并未与教学目标密切契合,并且提问的目的不够明确,提问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1.2教师引导作用不强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很多不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比较少,因而,问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很难取得优异的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方式、回答内容,没有做出系统化地引导,完全是等待学生回答结束以后进行指导,导致问题指导不够个性化,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致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也逐步下降。
教师引导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内容和教学的具体目标。
很多教师都是临时引导,没有提前做好引导的方案,而且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处于批评的状态下,此时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并不好。
历史教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历史教学问题,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出发进行提问。
一、性的问题1.直观设问法。
即直截了当、浅显明白的发问。
如“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强调应该记忆的根底知识。
2.综合归纳法。
让学生将相关、相似内容或纵向或横向,分门别类一一说明,到达编织经纬,表现全貌的目的。
如“中国古代有哪几个政治清明的统治时期?”“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这种提问多用于归类复习或专题训练,其纵横交叉,是建立知识结构的根底。
记忆性与性的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在课本中可找到,是封闭性问题,难度不大,可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多多答复。
二、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开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求教师关注史学界的研究动态,了解各种观点,以保证问题设计的质量以及思路点拨的恰当、到位。
1.层层剖析法。
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层层发问,以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历史的本质。
例如“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又如:围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形势的变化这一史实,提出一连串问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为什么会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何变化?”“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抗战形势有何影响?”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就会得出有关结论,因而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好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问题。
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研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多元性历史是一个多元的学科,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设置的问题也应该具有多元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和内在联系。
2. 深度性历史是一个渊源深厚的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深度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深层原因,探索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含义。
3. 挑战性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也要具有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
二、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原则1. 贴近生活历史是生活的镜子,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意义,使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2. 鼓励思考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要鼓励学生思考,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引导探索4. 多样化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要多样化,既包括知识性问题,也包括思辨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
1. 提问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和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展开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1)
七年级历史学情分析(1)引言本文旨在对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学情进行分析。
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考试表现等方面的考察,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内容的理解和研究兴趣。
以下是对七年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的观察和分析:- 主动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发言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参与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回答问题和提问一些简单的疑问。
- 知识掌握: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提供相关例子进行支持,但也有少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
完成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和提升研究效果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七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完成率: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拖延或未完成作业的情况。
- 质量:大多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较好,回答问题较准确,有一定的创造性。
但也有一些学生的作业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进一步指导。
考试表现考试是评估学生对历史学科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七年级学生考试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平均成绩:大部分学生的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在中等水平以上,有一些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成绩较低。
- 错误类型: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关键人物的身份、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混淆,以及对历史背景和原因的理解不够清晰。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学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较为积极。
- 在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方面,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研究进展较好,而一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较低,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巩固。
- 学生在考试中常犯一些错误,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关键人物的身份等方面的混淆,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常见问题解答
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常见问题解答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的常见问题解答在小学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孩子们常常会有各种疑问和困惑。
作为历史学科的老师,我经常收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提问。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1. 为什么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历史?我们之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历史,是因为历史教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了解过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2. 小学一年级学历史有什么用?小学一年级学习历史,主要是帮助孩子们建立时间概念、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这些是他们今后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3. 孩子们能够理解历史的概念吗?是的,尽管小学生可能还无法深入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但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故事和图画理解基本的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
4. 小学一年级学习历史的内容有哪些?小学一年级学习历史,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简单历史、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等。
这些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易于理解和接受。
5. 历史学习如何与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我们会通过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方式来教授历史,比如通过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举办家庭历史活动和讲故事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6. 如何帮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我们会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探讨历史话题,分享他们的家庭历史和文化传统。
7. 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什么?历史学习与语文、艺术、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历史学习,孩子们可以扩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社会意识。
8. 小学一年级学习历史的评估方式是什么?我们主要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估他们的历史学习情况。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①讲述方式如何?讲解是否有效?语言是否规范?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合理?
③使用何种媒体?是否有效?
④教师的教态如何?是否自然?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评价方式如何?是否有效?
指导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否进行了有效指导?
机智
课堂应变能力如何?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思考
①提出的问题是否是有思维量的问题?
②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③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②教师是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创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②是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否进行了学法指导?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课堂的即时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是否恰当了哪些资源(实物/、图片、影视资料)?
②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
③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文化的维度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时间讲课人课题视角观察点观察结果评价反思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的如何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观察结果
评价反思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的如何?
倾听
学生是否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在认识上有所深化,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使提问真正收到满意的效果,不仅要做到提问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
下面仅就提问如何才能“适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人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回答某个问题,那么思维过程就不发生。
当提出的问题须借助于那些他所未掌握的知识才能解决时,思维过程也不发生。
为此,提问必须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连、相衔接,所以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
2.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课堂提问中,学生不作答与教师所问的难度密切相关。
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易,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难易适度的提问,应当是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思考之后,能回答上来。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上来为宜。
因此,对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
同时,也要“力戒”简单提问。
3. 教材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领会。
所以,教师提问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
4. 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注意广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本质性的东西。
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材到底要挖多深,做到心中有数,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超纲的不宜多挖。
5. 一般说来,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提那些不假思索即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对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求知的高度。
提问时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要像《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应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然后再砍木材的关节。
6. 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提问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问个停,应注意提问的密度和节奏。
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力求做
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要想密度适中,就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俗话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提问也当如此。
只有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8. 展现问题亮度所谓亮度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注意讲究感情色彩,根据不同的内容,或幽默或喧染,总之要力求通过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问境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迸发。
9. 控制提问速度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之道,其意为“一幅画倘若全部涂满,一点空隙不留,反倒不成其为艺术品了”。
此理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同样具有启发性。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提高迟钝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的多样性等。
像有的老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的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其实这种提问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给学生不留思考的时间,若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