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件(胡正荣)第五讲 传播者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章传播学论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_______ 、心理学家_______ 、社会学家_______ 和心理学家_______ 。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_______ 。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2.施拉姆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3.简述传播学五位早期学者的主要贡献。
四、论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五、练习翻阅重要的新闻传播学刊物,如《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了解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方法,及热点问题。
习题答案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答: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答: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最新《传播学原理》第五章资料教学讲义PPT课件
1987年
“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第一次全 国范围的城乡观众调查
20世纪90年代 随着媒介受众调查受到更高重视。1991年中央台创建了
后
“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
1995年
“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作为独立法人正式宣告成立,迈出 市场化的第一步
把受众置于社会环境、社会网络中,研究更加 整体化和具体化,受众调查更准确及时
二、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1.个人差异论(个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不同,造成差异) 2.社会分类论(具有共同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相似社会观、价
值观和见解)
3.社会关系论(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受其社会关系的影响)
4.文化规范论(媒介通过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塑
第二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一、受众的类型:
“广”:对一切媒介及信息都有兴趣接触和使用,但没有明确 的接受方向和固定的接受重点
“窄”:对信息的兴趣、需求方面显示出某种共同的接受倾向 注意:两者间并非泾渭分明和绝对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主要因素:
1.文化特征(最突出的是民族特征) 2.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受众的 社会角色和不同特征) 3.群体影响(信息与群体的关系、受者与群体的关系、 群体的亲和度、群体的约束力等对个体产生影响)
(1)众多(2)分散 (3)匿名 (4)流动 (5)异质
二、 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变迁时间
变迁原因
主要观点
20世纪20、 新兴传播工具在社会生活
30年代
中崭露头脚,带来变化
20世纪中 媒介公司化、集团化经营 期以后 成为主流,跨行业媒介垄 断集团出现
20世纪40 年代
传播学总论课件ppt课件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 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8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9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 (1890-1947)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 实验法。
10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11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 耶鲁学派; 实验法。
12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13
威尔伯·施拉姆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 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29
1946、1947、1957年)
25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
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 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
26
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
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
传播学ppt课件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 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 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要以符号为中介,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36
如: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是否对社会价值观 产生影响?
人们怎样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大众传播在人们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 么角色?
领导人的电视形象就等于大多数观众所知道的 “那个人”。(虚拟现实世界)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主的操纵和控制。
最新课件
37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 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传播学
授课教师 李忠昌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最新课件
1
教学大纲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课时
二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 3课时
三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课时
四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课时
五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课时
六、传播与符号3课时
七、认知心理与传播 5课时
八、人际传播
4课时
最新课件
4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最新课件
5
一、传播现象与传播学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的基础 性活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饮食男女等行为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 是人类活动的本体。
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着传播。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二战:
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
卡尔·霍夫兰
研究影响士兵对战争的认识,鼓舞参战士气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活动与实践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形成。
和平时期:政治选举
广告、公关、新闻、演讲
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940年,
美国总统选举伊里调查
(1901-1976)
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应用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
1925年(24岁)获得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什瓦大学获得人文学和法学博士学位
1935年赴美,普林斯顿大学广播研究中心
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
开展关于失业、大众传播、竞选与政治活动、教育与心理、社会研究方法与程序、市场研究等的应用研究
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宪章第1条,在国际范围内首次使用“大众传播”概念;
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出版了《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性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五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基本研究范围;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垄断:生产活动与范围延伸
跨国企业:对信息需要增加
大众报业、电影、广播、电视: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
两次科技革命——两次思想革命:人类认识能力大幅度提高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尤其战争时期
一战: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协约国联合宣传委员会——宣传战争的广告、新闻电影等
1982年,施拉姆访华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PPT课件
2021/3/10
16
说文解字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2021/3/10
17
说文解字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
意
2021/3/10
18
▲共享说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 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2021/3/10
6
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定性研究方法
2021/3/10
7
三、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 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 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 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2021/3/10
19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021/3/10
20
一、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传播学论第一章传播学论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_______ 、心理学家_______ 、社会学家_______ 和心理学家_______ 。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_______ 。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2.施拉姆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3.简述传播学五位早期学者的主要贡献。
四、论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识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五、练习翻阅重要的新闻传播学刊物,如《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等,了解当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方法,及热点问题。
习题答案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答: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答: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传播学ppt课件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所呈现的传播学意义
微博用其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快速发布最新消息、声话图文并茂还原 事件本貌、评论自由反馈迅速),集合意 见,给相关政府部门以强大的民意信息, 引起官方重视,敦促有关部门合理解决事 件,增强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
“微博打拐”,更是用传播维护了人间正 义。
.
参考书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3、邵培仁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 4、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9月; 5、[美]沃纳.赛佛林等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6、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 2005年。 7、[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
教授微博发起解救乞讨儿童行动 社科院教授于建嵘由家长来信收到启
发,1月26日他正式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 乞讨儿童”微博。于建嵘呼吁博友见到街 头乞讨的儿童时拍照或录像,连同时间、 详细地点等发布到这个微博上。
.
公安部门关注 各地公安部门也对网民们的打拐热情
予以积极回应。公安部在其官方微博上称, 已经要求各地警方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 部门对本地乞讨儿童进行清查
.
第一,传播学直接起源于大众传播的兴盛; 第二。传播学的研究大多发端于大众传播 的运行; 第三,传播学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大众传播 领域。 所以,很多时候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往往 说的就是一回事。
.
三、传播学的社会功能 作为社会科学,传播学研究的焦点始终是 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传播学也探讨信息技术,但它并不从事纯 粹的技术开发。 传播学所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影 响问题。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传播者【圣才出品】
第七章传播者一、概念题1.媒介责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媒介责任理论是指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中体现职业伦理规范,在新闻传播中尊重公民人格尊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履行公共文化使命,不传播可能给观众带来伤害的信息。
在媒介责任理论中,社会责任从来就与自由报道同时存在。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新闻报道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然权利”,而是以承担相应义务为基础的“道德权利”,要求媒介在对社会负责的前提下开展活动。
媒体有责任从公共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大多数国家赋予新闻业的首要责任。
在迅速发布新闻后,能否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进展,不仅将决定报道的质量,展现媒体的持续和深度报道能力,也是媒体的专业品质和水准的体现,更是履行媒介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上海财大2010研]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具体包括:(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暨南大学2010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研;北邮2008研;北师2008研;华南理工大学2008研;华东师范大学2007研;上海交大2007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华中科大2005研;浙大2004研]答: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媒介规范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传播的基本类型“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I、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达摩祖师:面壁思过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7米。
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
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
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了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
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
始至今日,遗址犹存。
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主我I客我Me有意义的象征符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一)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南哈德利(South Hadley)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因心力衰竭逝于美国芝加哥。
主要著作:当代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Present. 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Mind, Self, and Society. 1934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Movements of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1936行动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ct. 1938(二)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 interaction)。
胡正荣 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总论第一章传播学论案例:传播学是一门研究通讯( 即交流 )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信息传递的问题。
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述传播学的实质:小王打电报给他的妹妹,电文如下:母病逝。
他的妹妹读到电报后,当场昏厥。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表述。
小王是发讯者,妹妹是接受者,打电报是通讯媒介体,电文是信息。
他的妹妹晕过去是接受的效果。
小王应该了解他的妹妹对母亲的感情最深,而且感情脆弱。
他用的传播媒介又是单向交流的电报,没有即时的反馈。
但小王没有考虑通讯媒介与妹妹的关系。
因此在电文的措词上出了毛病,造成了不良效果。
本课程框架:一、传播者(控制研究)1、个人层面的、组织层面的2、把门人与传播制度二、传播内容(内容研究)1、说什么(低级趣味内容、无争议内容、高级趣味内容)2、怎么说(正面或反面或两面、情感诉求、防疫论)三、传播渠道(媒介研究)1、什么是媒介?2、媒介分析(麦克卢汉:人体延伸、讯息、冷热、地球村)3、媒介形式及特征(广播、报纸、电影、电视、网络)四、向谁传(受众研究)1、受众的界定与特点2、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3、受众与信息的关系4、受众研究的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五、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效果研究)1、效果研究的发展2、效果研究的几种理论(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强效果论、议程设置)1、传播学起源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个学科在四、五十年代。
2、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一个简单的关系: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社会价值=报道价值)↓新闻采访(还原事实原貌的一个过程)↓材料整理↓新闻写作(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评论)上述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它是传播的基础和前奏。
传播者(针对它的研究,构成控制论研究)↓传播什么(内容研究)↓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研究)↓向谁传播(受众或对象研究)↓传播的效果怎样?(效果研究)两者合二为一,就构成了一次传播。
当然,这个传播,是笼统、不完整的。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传播学(全)PPT课件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传播学原理》PPT课件
• 知沟理论: – 信息在不同社会阶层间扩散的差异
51
受众的特点
37
• 解闷消愁 • 人际关系 • 确认自我 • 监视环境
受众的目的
38
选择
• 选择性注意 – 结构性因素 • 信息形式:刺激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 – 功能性因素 • 延缓性因素: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 • 即时性因素: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状态
• 选择性理解 – 受者引申意义
• 选择性记忆
• 选择影响理论体系 – 个人差异理论模式: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 – 社会分类理论模式:群体压力 – 社会关系理论模式:受到人际互动的限制和塑造
• 间接影响理论体系 – 规范论模式和社会学习理论 – 含义论模式和符号互动理论
50
多元化媒介效果研究
• 议程设置理论: – 媒介报道重点,与受众脑海中的重点高度相关;媒介重点报道的内容, 会引起人们重视
39
决定受众社会特征的因素
• 文化传统 – 民族特征
• 社会环境 – 不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
• 群体影响 – 受众特征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与其关系较密切的社会群体的特征
40
决定受众个体特征的因素
• 性别 • 年龄 • 个性 • 智力 • 经历 • 兴趣 • 爱好 • 预存立场
41
受众心理特征
• 认知:寻求信息 • 好奇心:乐于接受反常的、新奇的、罕见的信息 • 从众:希望被群体接纳 • 表现:在群体面前显示自己优势的一种欲望 • 移情:通过信息内容的角色置换,达成心理满足 • 攻击:与环境严重不一致时,产生对抗
• 人文典范 – 文学批评 – 文化研究
• 兼具两者特色 – 接收分析
传播者
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 1.群体性 . 2.专业性 . 3. 3.机构性
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
(1)通过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信息、 (1)通过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信息、讨论或辩论 通过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信息 来服务于政治制度 (2)启发和提高公众的自我决策意识 启发和提高公众的自我决策意识; (2)启发和提高公众的自我决策意识; (3)对政府进行监督 维护社会成员个人的利益; 对政府进行监督, (3)对政府进行监督,维护社会成员个人的利益; (4)主要通过广告媒体来沟通商品或服务的买方和 (4)主要通过广告媒体来沟通商品或服务的买方和 卖方市场,从而为经济制度服务; 卖方市场,从而为经济制度服务; (5)提供娱乐 提供娱乐; (5)提供娱乐; (6)保持财政的自给自足 保持财政的自给自足, (6)保持财政的自给自足,以免于受到特定势力的 压力。 压力。
从信息角度看, 从信息角度看,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包括收集 信息、制作讯息、发送讯息三个方面。 信息、制作讯息、发送讯息三个方面。 收集信息应当本着以下原则: 收集信息应当本着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准确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相关性原则 6、合法性原则
2. 制作讯息 : 大众传播者总是挑选出自己以为最 为重要、最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为重要、最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加以合理的科学的 制作,以传递给社会公众。 制作,以传递给社会公众。 3.发送讯息:大众传播的讯息发送并不象人际传 播那么直接简单, 播那么直接简单,而是一个社会化和技术化程度极 高的过程。印刷媒介的讯息,如报纸的投递, 高的过程。印刷媒介的讯息,如报纸的投递,书刊 的发行,与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的发行,与交通工具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用电子 媒介来传播的讯息更是离不开电子发射装置和接收 设备等科学技术手段。 设备等科学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控制:政府采取政治手段来监督并控制经济命脉 媒介禁忌:批评党的目标
媒介所有权: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国有并被严格控制,媒介只 作为国家工具而存在
阿特休尔 《权力的媒介》 1、市场模式 2、共产主义模式 3、发展模式
媒介控制: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 媒介禁忌:对公认的个人权利和重要的社会利益的严 重侵犯 媒介所有权:私有;除非政府为了保证为公众服务而 接管媒介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果做 不到,需有人迫使其执行
4、苏维埃-极权主义(国家统管式)
发展于:产生于前苏联(不过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也 采用过类似方式) 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斯大林理论,混合了黑格尔的 思想与19世纪俄国人的思想
5、组织自身的因素
A、组织的所有者 B、组织的价值观 C、组织的目的 D、组织的定位 E、组织内部的群体
6、受众因素
A、目标受众群的确定 B、受众的价值观 C、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
7、技术因素 例:一家美国电视台的新闻采集 A、不同媒介的技术 B、不同规模的媒介组织所拥有的设备与技术
8、传播者个人的因素 A、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B、个人的个性特征 C、个人的传播方式 思考:你所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时体现了 什么样的个人特质?
媒介控制:政府特许、指导、颁发执照,时有新闻检 查 媒介禁忌:批评掌权的政治机构或官僚
媒介所有权:私有或公有
与其他三者的主要区别:虽说不一定为政府所有,但 一定是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2、自由主义(自由竞争式)
发展于: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地方
思想源泉:弥尔顿、洛克、密尔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 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 了解真相、监督政府 媒介使用者:任何有经济力量可以使用媒介的人
第五讲结束
思考如下问题:
▲资本主义传播制度和传播理念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传播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说明大众传播传播者的把关行为。
2、经济因素 例:美国一家地方电视台的新闻选择之争 美国电视台所受的经济因素影响 A、所有权 B、广告商 C、受众/消费者
3、社会文化因素 例:美国媒介竭力保护的神圣领域(布里德) A、宗教 B、家庭 C、爱国主义 D、社区 E、医疗 F、法律与正义
4、信息自身的因素 例: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
第五讲 传播者
一、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即媒介组织,及其 从业人员。 控制分析: 1、传播者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控制; 2、传播者所受的社会因素的控制。
二、传播制度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够随意影响和型造 社会的老看法,过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 度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加以管制和控 制。基本的原则是,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 施加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代表它的 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 德弗勒
(2)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 例一:美国地方电视台所受的法律法规影响 A、宪法第一修正案;B、诽谤法;C、联邦通讯法; D、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其他法规 例二:美国海湾战争期间的新闻管制 A、封闭战场敏感区域;B、记者团制度,禁止个人 采访;C、“人盯人”战术;D、发放基本准则表; E、新闻发布会 思考:我国新闻传播活动所受的法律与政治因素影响
三、传播者的行为 1、编码、译码、释码 2、“守门/把关” 3、搜集、过滤、制作、传播
“把关” (1)卢因
1947《群体生活渠道》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 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 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 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 1、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 –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要? –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惊讶的程度如何? –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之间有多 少分歧与破坏? – 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多吸引人? – 9、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例如微笑或者大 笑、冷嘲热讽、好奇心的满足等等。 –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兴趣如何?
希尔伯特、彼得森、施拉姆等:
《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制度 2、自由主义传播制度 3、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4、苏维埃-极权主义传播制度
1、集权主义(君主独裁式)
发展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地方仍被广 泛接受并采用 思想源泉: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
主要目的: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 媒介使用者:取得皇家特许的人
媒介控制:依靠“思想自由市场”实现“真理的自我 修正过程”,依靠法庭 媒介禁忌:诽谤、亵渎、无礼,战督政府的工具,也满足其 他社会需要
弊端:
①大众传播媒介不受政府控制,但是受到资本控制。 媒介所有者形成了垄断,使得其他声音的发出者根 本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自然谈不上意见的自由竞争。 ②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 的新闻事件,娱乐内容也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
(2)怀特
1950《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N1
N
N2
N2`
N3
N4
N3`
M
N1 N4
(3)施拉姆
“在信息网络中到处都设有把关人。 “其中包括记者,……;包括编辑,……; “包括作家,……;包括出版公司编辑,…… “包括电视、电影的制片人,……;包括影片剪辑人 员,…… “包括图书管理员,……;包括教员,…… “包括负责汇报的官员,…… “甚至可以包括餐桌旁的丈夫,……”
3、社会责任(自我约束式)
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
思想源泉:霍京的著作,报业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媒 介从业者的实践,媒介自律守则 主要目的: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但主要用于 把冲突转化为讨论 媒介使用者:任何想表达意见的人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自由而负责的新闻 事业》 ①现代传播媒介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 当天事件的论述,它还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 ②现代传播媒介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③现代传播媒介要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画 面 ④现代传播媒介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⑤现代传播媒介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4)其他学者的研究和论述
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把关模式” 休梅克的总结
四、影响把关的因素
例:CBS晚间新闻的把关 爱德华· 默罗 “坚持真理” 沃尔特· 克朗凯特 “公正” 丹· 拉瑟 “后院篱笆原则”
《掌权者》 董事长:威廉· 佩利 总裁:弗兰克· 斯坦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