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

等。

6.推进教师教育技术创新,从传统手段向现代远程教育转变。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试认证体系,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形成人网、天网、地网相互融通,系统集成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三、开拓创新,努力搞好各类教师干部的培训工作 我校教师干部培训学院主要任务是对教师干部进行职后培训,重在提高教师干部的综合素质。

教师干部培训学院自2000年1月以来,致力于以基础教育为重点的职后培训工作,共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6949人;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八期。

20多年来,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共7482人,其中基础教育管理干部3842人,高校干部3642人;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举办教育(硕士)课程研修班六期,七个教学点共1040人,其中650名学员毕业后取得了教育硕士学位。

另外,学院开展学术支边工作,在宁夏、青海、陕西巡回讲学11场;在新疆等地开设学术支边短训班6个,还在延安、榆林举办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教育部首次特批);多次开展了调研咨询,提交调研报告20多篇,广泛进行了信息交流。

西北高教管理研究会自1987年在我校成立以来,发展会员9000余人,召开大型学术年会17次,出版论文选集6期,加强了西北五省区横向联系和交流,促进了西北地区高校管理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搞好以教师教育为重点的各类教师干部培训工作,需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一)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新。

在新形势条件下,认真贯彻落实教师干部“十一五”规划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拓展培训市场,大力开展各类教师干部培训。

要积极开拓境内外培训项目,强化教师干部的非学历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硕士等学历教育;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听取反馈意见,加大培训招生宣传力度,强化创新管理,注重在培训质量上下苦功夫,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二)树立“质量为本,学员第一”的培训理念。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困境与出路导师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它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人生规划。

在高等教育中,导师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自我发展。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着困境,包括导师资源不足、导师素质不高、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本文将就本科生导师制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师资源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导师资源有限,现有的导师往往承担太多的学生,无法给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资源紧缺导致了导师制的实施困难,很多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持。

二、导师素质不高。

由于导师资源有限,一些学校不得不选择一些素质不够高的导师来担任本科生导师,这就使得学生们不能得到优质的指导和帮助,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长。

三、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不足。

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并不足够,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导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也不知道如何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导师制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这些困境使得导师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出路:一、加大导师资源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对导师资源的投入,增加导师的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一个负责任、具有一定素质和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提高导师素质。

学校在选拔导师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导师的素质和水平的审核,确保选择出的导师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帮助。

三、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导师制的宣传,让学生清楚导师的作用和意义,指导学生如何与导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使得导师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制度,让学生对导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导师的工作和服务质量,使得导师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思考

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思考
程 中 ,学 生 工 作 在 落 实 辅 导 员 工 作 制 的 基 础 上 , 实 施 以 “ 科 生 导师 制 ” 和 本
的 能力 。 目前 ,本科 生 导师制 基本不 具备 教 学 功 能 , 而更 多 的 从 属 于 辅 导 管 理 职 能 。 导 师 不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自主 学 习 意 识 ,导 致 学 生对 如何 “ 会 学 习 ”较 为盲 学 然 , 也 缺 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自觉 性 , 这 种 情
佼 团 委 联 合 成 立 导师 制 工 作 小 组 , 制 定 相 应 的 规 章 制 度 和 激 励 机 制 , 指 导 和 监 督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有 效 运 行 。 完 善 的 规 章 制 度 应 包 括 实 施 本 科 生 导师 制 的 目的 和 意 义 、 导 师 的 任 职 条 件 、 工 作 职 责 、 聘 任 办 法 、 基 本 待 遇 及 权 利 、考 } 奖 励 办法 , 同 时 必 须 建 立 和 完 幺及 善 相 应 的 配 套 措 施 , 如 学 校 应 提 供 相 应 的 条 件 ,确保 导师教 学活 动的正 常开展 。此 外, ! 学 、 客 观 、 公 正 评 价 导 师 工 作 过 程 和 工 科 作 绩 效 的 基 础 上 ,将 考 评 与奖 惩 措 施 结 合 起 来 , 对 工 作 认 真 负 责 、 成 绩 显著 、 考 核 优 秀 的 导 师 , 除 给 予通 报 表 扬 、 表 彰 、 物 质 奖 励 外 , 町在 年 度 考 核 、职 称 晋 升 及 聘 任 、 评 优 评 奖 等 方 面 优 先 考 虑 , 充 分 调 动 导 师 工 作 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 总 之 , 在 高 校 实 行 本 科 生 导 帅 制 是 一 种 创 新 的 管 模 式 ,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 足 够 重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育模式。

本文将介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含义和特点,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挑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生活辅导,直至学生毕业。

在这一制度下,导师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辅导。

与传统的班导师制相比,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导师会与学生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发展规划。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导师会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和推荐资源,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

学术指导。

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下,导师将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导师将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综合素质培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导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学术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导师制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导师制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模式,通过为学生配备专属导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在大学教育中,导师制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有着诸多优势和必要性。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规划,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互动,学生可以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也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导师制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情感联系。

导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们的精神导师和朋友。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人生指导,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全程导师制教育,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这些高校,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导师制的建立。

通过专门的机构或者学院内部的组织,为每位本科生分配专属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

导师通常由该院系的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二是导师制的落实。

导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提升的重要能力之一。

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由该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学业指导、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指导。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得到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本科生导师制:1.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完善导师指导机制。

学校和导师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师指导机制,明确导师的指导职责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导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3. 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为学生和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包括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科研场地等,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4.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和导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创新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1. 学校需要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和支持,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 导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教学能力,认真履行好导师的职责,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旨在通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并
从学生参与度、学术指导和关怀与引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参与是本科生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本科生导师制中,学生应该充分参与并
主动发挥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与导师的面谈、讨论和交流,了解自己在学术和专业发展方
面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组织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

学术指导是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导师应该在学术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和支持。

导师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研讨会和探讨学术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与此导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和论文发表,提高学生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学
术指导,可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
能力的优秀学生。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完善的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完善的思考

的导师是一种学术性 的职业 , 导师制恪守传统大学理念, 国众 而我 多大学导 师则 是一种负责学 生生活 、 思想 、 学习等全方位 的综合 性职业角色, 师的核心大学理念也不 十分 明确。牛津大学导师 导 每周要 给学生授课 ( 学生所 学课程 的一 大部分 内容) 教授 , 国 而我 众多大学导师 基本上不 负责 给学生上课 。牛津大学导 师与学生 思想交流 的基础 是每周一次 的导师课论文 ( h uoi ssy , T e tr l 2校 的一 种教学 制度 ,4世 纪开始采 l 用 。在这种 制度 中导师 对学生负有教 学和辅导 的责任 。由于导 师制 在人 才培养 过程 中是 行之 有效 的, 养 出众多具 有创 新精 培 神、 成就 卓 越的 人 才, 界 上许 多 国家 的高 等 教育 都采 用 导师 世 制 。但 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 主要在研究生教育 中实行导师制, 是作为一种侧 重于对学 生进 行个别学 术指导 的教学 制度而存在 的。英 国牛津 、 剑桥等高校在 l 9世纪末 2 世 纪初 转而开始仿效 0 美国高校实施学分制, 将原用于研究生培养 的导师制推广到本 并 科 生 的培 养n 导 师亦兼 顾 学生 的一 般福 利 和生活 行 为方 面指 , 导 。它也是 当今世界各 国高学历人才 培养普遍采 的教 育教学制 度。2 0 0 2年 9月 , 北京大学 首先在新生本科 实行导师制 , 本科生 导师制再次引起 教育界的关注。
而我国大学导师与学 生交 流的内容 更多的是生活 、 思想和学 习中 的 随 机 问题 。 牛 津 大 学 导 师 教 学 的核 心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知 识、 独立思 考的能力, 而我 国大学导师 培养学生 的核心 目的 比较 泛化, 培养学生 自主意识 、 如: 思想道德 品质 、 生活职业辅导 、 专业 思 想 教 育 、 习指 导 、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践 能 力 、 决 问 题 能 学 培 实 解 力、 科研能力 、 作能力 、 合 综合 素质能力 , 乃至交 际能力等 等 。因 此, 根本上讲, 国的导师制是 一种 以教学为核 心的制 度, 国 从 英 我 的导师制则 是一种更倾 向于 以辅导 和管理为核心 的学生教育管 理制度。 我 国导师制在导师 核心培养 目标上认识偏差 在我国, 导师起 初的主要任务 是给学生提供 选课和学业 规划方面 的指 导。但随 着高校扩 招, 改革 的深 入, 社会 对创新性人 才 的渴求 , 教学 以及 人 们发现传统 的本科生教 育管理模式 已经无法很好 的满足新时期 人才培养 的多重需要 。资料 表明, 国内导 师制基本不具备教学功 能, 而更多 的从 属于辅导管理职能 。不少研究 涉及 了导师制在培 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上的诉求, 能把它作为导师培 但未 养的核心 目标来看待, 至于导师靠什么又 怎样 去培养学生的创新

对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的分析与思考

对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的分析与思考

密。 同时 , 电子文件保存 中存在 的更新版本 的不兼 容性和 对 不 可识读性 、 存储材料及载体 的易损 毁问题的忽视 , 往会 往 造成档 案信 息资源的丢失 。 在管理 中 , 要对通用数据库 的数 据根据使用权 限进行 系统地分类加密 ,要正确处理好 档案 资料 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要切实加强档案资料 的安全性 研究, 认真搞好 电子档案 的及 时备份 与维护工作 , 确保 档案 资料 的安全 。
实现档案 的著 录 、 标引 、 目、 编 检索 、 统计 自动化替代所有 的 手工抄写工作 , 实现档案的 自动化处理 和网上查询功能 。 要 充分利用计算机 和网络 , 探索档案 的现代化管理工作 , 把部
观指导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 强化法制教育 , 要 增强法
制观念 , 在档案管理制度 的贯彻执行 过程 中努力做 到“ 三纳 人 ”档 案工 作纳 入学校的规划 、 入学校的各项管 理制 度 、 : 纳
式来 看 ,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 交流
1中学与大学 的教学方 式差 异较大 .
刚迈人大学校 门的新生 通常无法顺 利 、 迅速 地完成角
色转换 ,他们 自然而然地会将 中学 阶段业 已形成 的思维方 式 、学习方 法和生活方式 带人 大学 阶段 。但他们很快 就发 收稿 日期 :0 9-8 1 2 0- — 7 0
识技 能和素质 方面都有所提 高 , 而为提 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下 坚实的基础 。 从 关键词 : 生教 育 ; 本科 创新 ; 导师制
随着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 的转变 , 知识经 济社会对高校人才 的创新性培养提 出了更 高要求 ,传统本
科教育模式存在 的问题逐渐暴露 出来 ,如许 多学 生虽然接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老师 的指 导下 , 在毕业前 最后 一段 时间 内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 制度 。

的写作 ,但 由于平时缺 乏系统 的训 练和面 临即将就 业的压
力 , 文的质量也是差强人意 。 论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 为本科 生提供 了平时参加教 师科 研活动的机会 , 使教学 中增加科研
2 1 年第 9期 00 总第 8 期 3
经济研究导刊
EC ONOMI C RES ARC G DE E H UI
N . 2 1 o 9, 0 0 S ra . 3 e l i No 8
对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几 点 思 考
张 如 庆
(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 贸易学 院 , 安徽 蚌埠 2 3 4 ) 3 0 1
也达 不 到 因材 施 教 的 目的 。
自己, 进教学方法 , 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 改 提 精心设计指
导 内容 , 以品牌魅力来吸引更多 的学生来选 择 自己。在指导 的过程 中, 教师也会面临来 自学生一方 的压 力。教师必须随 时给予学 生答疑解 惑 , 只有知识 丰富 、 掌握本 学科前 沿动态
惩罚 。
关键词 : 科 生; 师制 ; 本 导 因材 施 教 ; 生 比 ; 惩 制 度 师 奖
中图 分 类 号 : 6 5 G 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 0 0 0 — 2 5 0 1 7 — 9 X 2 1 )9 0 2 — 2
近十年来 , 随着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 的深入 , 选课制\ 学分 制逐渐普及 , 科生导师制逐步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 育管 理 本 工作 的新机制 , 目前 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开始试行这样 的新 机 制 。所谓 的本科生导师制 , 是指 由具有较高思想道德 素质 和 业务素质 的高校教师 , 在师生双 向选择 的前提下担任本科 生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

对 本 科 生 实 行 导 师
王春 芳
( 盘水师范学 院 ) 504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校的发展 , 统的教 育模式 已无 法适 应新 时期 高校 管理的 需求 。而本科 生导 师制作 为高校教 育管 传
理模 式的创新 , 对提 高高校教 学质量和 促进我 国高等教育 改革发 展起 着非常重要 的作 用。 者认 为通过本 科生导 师制对学 生 作
1 . 思想政 治教 育 。由于 大学生 刚进 校 , 思想 还不够 成 其 熟 稳 定 . 容 易受 到 来 自各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 没有 从 中 很 还 学 阶段 完全过 渡到 大学 时期 。我国对 中学生 实行 的主要 是 “ 填鸭式 ” 教育 、保 姆式 ” 育和 “ “ 教 囚徒 式 ” 教育 , 乏 自我 空 缺 间和 自主学 习 的能 力 , 因此 。 帮 助他 们 完 成 不 同 时期 的 应
方 面 进 行 个 别 指 导 的 素 质 教 育 制 度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是 指 高
校 的院系选取政 治思想好 、 业水 平高 、 专 业务 素质强 的专业
师制 势在必行 。造成有 的学生社会公 德意识淡 薄 、 价值观 念 庸俗 和综合 素质低 。所 以在 宝贵 的大学 生涯 帮助学 生制 订 学 习计划 和职业发展 规划 至关重 要 .实 施本科 生导 师制 势
在 必行 。
三 、 施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内容 实
教师学生 的思想 品对学 生 的专 业学 习 、 合素质 、 性发展 综 个
和职业 生涯规划 等方面进 行个别 指导 的人才 培养制 度与模 式 。本科 生从 刚入校起 就 由导师进行 全程指导 , 直到学 生毕
业 。六 盘 水 师 范 学 院 政 法 系 是 从 上 个 学 期 即 法 律 文 秘 班 5 1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石河 子大学 师范学 院教育 系 方 建华
[ 摘 要 ] 科 生 导 师 制 是 教 师 对 本 科学 生 的学 习 、 本 品德 、 研 和生 活 等 多 方 面 进 行个 别 指 导 的 教 育 制 度 。石 河 子 科
大 学 师 范学 院本 科 生 导 师 制 实 施 一 年 以 来 , 得 了 一 些成 绩 , 时 也 凸显 出 一些 亟 待解 决 的 问 题 。为 此 。 文从 三 个 取 同 该
方 面 进 行 了探 讨 : 于 指导 导 师 的 问题 , 于指 导 内容 和 方 式 的 问题 , 于 指 导评 价 体 系 的 问 题 。 关 关 关
[ 键 词 ] 校 ; 科 生 ; 师 制 ; 师 关 高 本 导 教
导师制源于 1 世纪 的欧洲 , 4 由英 国 的牛 津大学 、 剑桥大
[ 考 文 献] 参
1 7黎 江 , 宝 祥. 兽 医 产科 学 》 程 教 学 改 革 初 探 E3 广 西 - 1 何 《 课 J.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学 版 . 0 8 2 ( 刊 ) l 5 1 6 哲 20 .9 增 :8 — 8 .
习态度,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 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在其他实验 中认认真真、 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
恫题逐渐显露。通过与系里各位本科生导师的交流以及与各 专业学生的座谈及深入探讨, 研究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分
在每一次实验之前, 教师应用一些时间进行实验的讲解
和示范, 使学生明确实验 目的、 方法、 材料、 步骤及注意事项
等。我们采用“ 教师讲解与示范一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与实验 操作一学生提出问题一抽查考核一总结一实验报告” 的教学

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
工 作 。 本 文分 析 了班 导 师制 的 重 要 性 、 施 办 法 以 及 成 效 , 实
并 提 出 了改 进 方 法
13 有助于构 建和谐校 园 . 大学 的学 习模式 相对 于 中小学具有 较大 的差异 。学生 与教师 之间 的交 流 , 一般 只是 在课 堂上 的 4 5分 钟 , 师生之
上的沟通交流。大学生离开家庭及熟悉 的环境 , 来到新 的校 园生活 , 渴望他人的关怀和理解 。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 能够 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师生 比例严重 失衡 ,以育人为本 的学生工作 面临着新 的难
题 。根据《 普通 高等学校 辅导员 队伍 建设 规定 》 的要 求 , 每 2 0名学生应配备一 名专 职辅 导员 , 目前很 多高校都未能 0 但 按照该 比例配备辅导员 。学生工作人手的不足 , 导致专职辅
w r 。n d a c su i e s y e u ai n T i p p rt k b u o k a d a v n e n v ri d c t . h s a e l s a o t t o a t e i o t n ei l me tt n me s r sa d t e ef c f a s h mp ra c , mp e n a i a u e n f to s o h e Cl
1班 导师 制 的重要 性
11推进全员育人的新模 式 . 当今高等教育 的 1益 发展 , 3 引发各高等 院校不断扩招 ,
快寻找到 自己的 目 , 标 在求学路上 少走弯路 、 多做准备 。其 次, 部分学 生 由于学 习基础较 差 、 习方法 不正 确等原 因 , 学 在学习上碰 到了各种 困难 。由于班导师 具有专业 的学科 知 识和教学经验 , 必将能够对症下药 , 学生有效 的学业指 给予 导 。此外 , 班导师工作具有育人 的性质 , 育人工作注重情感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对本科生导师制 管理 模式的思 考
高 校 管 理
对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思考
朱 红林
( 宁波 大学
【 摘
浙 江宁波
3 1 5 2 1 1 )
要 】 本文论 述 了实施 本科 生导师制 的意义, 分析 了面临的困境 , 提 出了相应 的对策建议 。要给 予科学合理的定位 ; 多渠道解决师
一、Biblioteka 素质 教育 落到 实处 , 使他们 在学 习 、 生活、 思 想和 心理各 个方 面都得 到积 极的发 展 。 2 、 本科 生导 师制 突出个性培 养, 体现 因材施教 的教 育原则
定位 模糊 且 不明 确 是 目前高校 实 施本 科 生导 师 制面 临 的最 主 要 的 问题 。导 致这 一 问题 出现 的最 基 本 的原 因是 高校 没有 处 理
率先 尝试推 行 , 对 上述 学校整 体教 育质量 提升 起到 了明显 的推动 作 对 学习有 系统 、 完整 的认 识 ; 有 助于学 生有计 划 、 有 目的地构 筑知识 用 。但 是 , 本 科生 导师 制 的实施 仍 处于 初步 发 展的 阶段 , 当 前我 国 结 构 。此 外 , 也可避免 学 生只为完 成学 分 , 出现重理 论轻 实践 、 重专 的本科 生导师制 仍是一种 创新 的本科生 培养管理 模式 。 业轻 素养的毛 病 , 达 到优化人 才素质 培养的 效果 。 实施本 科生导师 制的意 义 4 、 本科 生导 师制有利 于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 创新人 才培养 1 、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模 式的创新, 是人 才培 养的必然选择 随着多元 化经 济社 会的 飞速发展 , 企 事业对 人才 的能 力要 求越 高等 教育作 为教 育体 系的最 高教 育 , 是 培养 高级 专门人 才的 社 来越 高 , 当 今社会 对高 等教 育的需 求是培 养具有 创新 、 实 践、 应 用等 会 活 动 。教育 的 本质 就是 为 了培 养人 , 只 教书 不育 人 , 人为 地将 学 能 力的 人 才。实 际上 , 国内高 等教 育发 展 到现 在 , 仍 然 摆脱 不 了用 生 的专 业 教 育和 思 想教 育 割 裂 , 无疑 达 不 到 教育 的根 本 目的 。事 成绩 、 排 名来 衡 量学 生优 劣 的评价 模 式 。死 记 硬背 、 填 鸭式 的教 育 实上 , 长 期 以来 由于 受传 统 教育 管理 模 式的 影响 】 , 很 多高 校的 学 方 式抑制 了学 生全面 综合素 质的 发展 。我们 现在社 会 , 有 很多 成绩 生管理模 式 已经 偏离教 书育 人的本 质 , 出现 了教书和 育人 脱节 的现 优 异的 天之 骄 子 , 却 连 最基 本 的 自理 能力 、 社 交能 力都 无 法掌 握 。 象 。导师制 作为本 科 生教育 与管理 模式 的一种 探索 途径 , 它的 提出 推 行本 科 生导 师制 , 可 以让 学生 参加 教 师的 科研 活动 及科 研项 目 , 整合 和重构 了传 统学 生教 育管理 模式 , 突破 了高校传 统 的学生 教育 培 养 学 生发 散 思维 、 创 新 思 维和 辩证 逻 辑 思维 等 创 造 , l e  ̄ - 的 思维 方 管理 模式 , 深化 了教 育改 革与发 展的思 路 。在高校 推行 本科 生导师 式 。C .  ̄ g b , 在实 施导 师 制的 机制 下 , 学生 通过 导 师科研 项 目 中的 实 制, 能够 有 效 的将 学 生 的思 想教 育与 专业 教 育有 机结 合 起来 , 有利 践 环节 , 还 可 以强 化学 生科 研能 力 和创 新意 识的 培 养 , 开 阔思 维 及 于增 强高 校思 想教育 队伍 的力 量 , 改变 过去 单一 靠辅导 员进 行思想 视 野 , 提 高实践能 力 , 实现 培养创新 人才 的目标 】 。 教育 的局面 。此外 , 也有利 于学生 的专业学 习与职业 发展结合 起来 , 二、 本科 生导 师制面 临的困境 将学 生专 业素 养与适 应社会 的能 力有层 次 的发展 起采 , 从 而 真正将 1 、 定 位 不 明确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是指在学生整个本科学习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导师的个性关怀与专业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程化的培养服务。

导师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者,全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尚属于初级阶段,但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导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导师队伍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了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导师还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学校还积极构建了学生发展档案体系,为导师提供了更多学生的全方位信息,有助于导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关爱,学生能够更加自信、自主地参与各种活动,展现出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尽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学校需要有足够的导师资源来支持全程导师制的实施。

良好的一对一关系需要导师与学生都能够投入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导师队伍,以满足全程导师制的需求。

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支持。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为导师提供学生的信息和档案,方便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也是全程导师制成功实施的关键。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1、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它能够更加全面而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任务,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3、为学校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
1、传统的导师模式存在着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如果导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

2、导师的素质和水平要求较高,许多学校的老师都不是真正的导师,甚至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

3、学校的财力有限,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从而使导师制度的实施受到了影响。

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对导师质量的有效考核制度,以确保导师的质量。

2、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多层次的本科生导师制,将指导任务细分为几层,通过系主任或者副教授来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任务,并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多种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困境与出路【摘要】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如导师缺乏时间和精力、缺乏培训和支持、师生沟通不畅以及导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优化导师资源管理、建立导师培训机制、促进师生沟通以及健全导师评价体系。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当前的导师制建设之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全面推动这些改革措施,才能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更加良好的互动和支持,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困境、出路、时间、精力、培训、支持、沟通、评价体系、资源管理、师生沟通、导师培训机制、导师评价体系。

1. 引言1.1 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性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通过导师制,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导师进行交流和交流,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全面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的深入了解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由于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数量有限,导致每位导师所承担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导师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和指导每位学生。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术、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需要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很多导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导致他们在担任导师时缺乏必要的能力和自信心,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

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渠道有限,导致沟通不畅,学生难以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高校本科生试行导师制的思考

高校本科生试行导师制的思考
但 同 时 也 存 在 一 些 问题 。而要 顺 利 在 高校 本 科 生 中推 行 导
这 种 制度 之 下 , 师不 仅传 授 知识 , 且 在 与 学 生 的近距 教 而 离 接 触 中 . 自 己 的 人 格 魅 力 感 染 学 生 , 时 纠 正 学 生 成 以 及
师 制 , 必 须 转 变 高 等 教 育 办 学观 念 、 大 财 政 投 入 、 一 就 加 进 步壮 大高校师 资 力量 , 及 改革 高校 、 以 高校 教 师 评 价 机 制 。
惟 其如此 , 师制 才能在 顺利推 行 , 发挥其 应有 的功 能。 导 并
关键 词 : 科 生 本 导师 制 思 考
长 过 程 中 的人格 偏 差 。 于教 师 同 时也是 道德 的传授 者 、 由 示 范者 . 此 , 师 本人 的道 德境 界 也始 终 保 持在 一 个较 因 教 高 的 程 度 , 教 师 成 为 真 正 的 “ 类 灵 魂 的 工 程 师 ” 使 人 。 2个 别 教 育 、 材 施 教 的 实 现 。受 教 育 者 因 为 其 家 庭 . 因
成 才的要 求 。实行 导师 制 , 原来 的班 级化 分 为若 干个小 将 的单 元 . 至 分解 到 个人 . 师 就 可 以根 据 学生 的 不 同情 甚 导 况 , 定 与 其 相 适应 的成 才 计 划 . 施 因 材施 教 , 别 教 制 实 个 育 . 样就 可 以使 受 教育 者 获得 最 成 功 的教 育训 练 , 大 这 大
三 大 基 本 模 式 , 三 大 基 本 模 式 各 有 优 点 。 在 十 四 世 纪 这 早
的 英 国 大 学 就 已 经 实 行 导 师 制 。 导 师 制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密 切师 生情 感 , 动教 师教 育 学生 的积 极 性 , 每位 教 师都 调 使

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

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再认识

1何谓本科生导师制 . “ 导师 制” 在 1 早 4世纪 就 由英 国 教育 家提 出。1 7
过相关 的宣传等途径 了解 所学专业 , 由于宣传 材料 的 内容有限 , 多数学 生对所学的专业都是朦胧 的, 了解甚 少。入学后 经过 导师的指导 , 其对所学专业 、 使 培养方 案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 认识 , 根据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 和兴趣 、 爱好 , 如何正视所学专业 以及怎样规划职业 对 生涯和知识结构具有积极 的作用 。
帮助学生提高学 习能力。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 的“ 学习能力” 。通过 导师 的正确 指导 和导 引 , 以有 可 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导师安排学生学习与专业
和个人成长有关 的书籍 、 资料等 , 并要求在规定时 间内
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剑桥的做法 也是 国际一流大学通用 的做法 。 在 11 年 以后 , 90 北京大学开始学 习试行 美 国模 式 的学 分制。11 , 96年 蔡元 培先生 出任校 长 , 大力 推进 比 较全 面的本科生学 分制 。随后 , 他 国内高校 也纷 纷 其 仿效, 开始试行学分制 。13 年 , 国学者林迈 可受聘 97 英 为燕 京大学经济学 导师 , 在燕 京大学 领导创 办 了 牛津 大学式的导师制 , 其他 国内高校也相继仿 效实施 。 15 年 , 92 学分 制被废止 , 高校改行学 年制 。17 各 98 年, 教育部 提 出有条 件 的学校 可 以试行 学 分 制 , 2 至 0 世 纪 8 代 中期 , 0年 多数 重点 大 学都 实行 了学 年 学 分 制 。2 世纪 9 年 代后 期 , 0 0 随着社会 经济 、 学 技术 的 科 发 展和高等教育体制 改革 的深化 , 国实行 较 全 面的 我 学 分制的学校 日益增多。 2 本科生 导师的工作 职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新时期因材施教、关注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融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于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结合作者担任本科生导师几年来的经验,指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简称本导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管理的同时,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

与研究生导师制不同,本科生导师侧重于解决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问题,从根本上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而研究生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

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该制度为这两所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成为这两所大学人才培养成功的“秘密武器”[1]。

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

导师制在中国长期以来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

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全面实行本导制后,本导制才在中国各类高校备受关注并逐渐盛行[2~4]。

本文结合作者担任本科生导师多年来的经验,指出本导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制的实施无疑是高校管理、教育上的又一次创新,它更有利于学分制的稳定运行。

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

然而本导制在中国本科教学中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在实施中也避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1.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的指导。

当前,由于高校受师生比低的困扰,大多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学校都采取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在对大三、大四年级中的优秀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尤其是学术研究指导这一个层面上。

在大学一二年级也应实行导师制。

大一、大二学生,进校后学习盲目被动,对专业缺乏认识,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

尤其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一些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能独自解决。

有些同学对所学专业有偏见,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此时是最最需要导师指导帮助的时候。

现在,辅导员一般只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一般侧重对整个班级学习、生活和学生思想的管理,任科教师只对其所授的课程负责,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则往往没有具体的要求。

因此,实施本导制,导师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生活,向学生初步介绍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发展前沿,使学生及早了解和明确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

2.教师思想观念上存在问题、学生主动性不高。

导师不能处
理好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其工作仅限于课堂授课,而对学生如何选课、如何学习则缺乏关心;一些高校教授、专家本身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工作,有些还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因而造成对本科生的指导不够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本导制的有效运转。

另外,学生虽然对导师制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具体的实质性内容还缺乏必要了解,主动与导师联系的意识相对淡薄。

有的学生十分被动,不能主动与导师联系;有些学生只是图个新鲜,两天热度,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

所以,导师与学生的主动与自觉,相互配合是导师制取的良好效果的保证。

3.导师不能“量体裁衣”正确评估学生的水平。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需要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事科研的过程中逐步进行。

本导制的开展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然而,实施过程中,常出现教师给学生安排的选题超出其所学知识领域或要求过高的情况,往往造成学生思想压力过大而打退堂鼓。

由于导师面对的是本科生,实施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课题,也要耐心引导,训练学生从具有一定难度的科研课题中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并培养其自信心。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确定对比方案,分析数据。

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出研究课题的思路等。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有效措施
1.向完全学分制模式过渡,完善学分制模式管理。

综观中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学年学分制,是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的一种管理形式,而本导制恰恰是完全学分制的产物。

学分制、选课制、本导制是相伴而生,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选课制以本导制为前提条件。

在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弹性作用不明显,本导制显得相同虚设、软弱无力,整个实施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其效力。

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才能更好地彰显导师制的优越性。

2.开拓指导形式,创新指导模式。

导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特长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本导制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导师指导形式上,可以“一对多”,也可以“多对多”。

在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既可通过开展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可利用QQ、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沟通。

还可让资深导师做公开性专题报告,广泛地为本科生作指导。

同时,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是言传,还有身教,导师言行中反映出的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执着,能够感染、激励学生,并以自己的勤勉、钻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养成。

3.要更好地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本导制的有效实施,除了导师因素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自身。

为促进导师与学生交流,在倡导导师找学生交流的同时,也应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交流,主动与导师预约时间请教问题,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师生沟通和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促进
本导制的有效实施。

4.强化学生的个性意识,使其更加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导师”与“教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存在很大的内在区别。

“教师”重在“教”,重在知识传授;而“导师”重在“导”,重在对学生的品德和专业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教师一旦被选聘为导师就需要跟学生多接触多交流,了解被指导学生的个性、兴趣,被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指导学生在学业上沿着比较合理的道路不断进取。

5.加强对导师的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本导制工作评价应以激励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指导思想,工作评价既要涵盖工作效果,又要涵盖工作过程,坚持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并重的原则。

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考察导师的工作实效,如被导学生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等。

通过此方法,导师可以获得外部期望以及自己工作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同时,要大力表彰优秀本科生导师,并给与物质奖励,提高深入开展此项活动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导师制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是它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效果的优化。

导师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

它与现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具有迥然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实现导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教育。

导师制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个人的表现受到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47.
[2]刘雨.北京大学加强本科教学管理的若干举措[J].中国大学教育,2005,(2):44-46.
[3]颜进,李俊龙.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组制度模式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7,(6):49-50.
[4]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