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民居-寻找历史的足迹黔东南专题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幼儿园苗族文化之旅: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教学案例

幼儿园苗族文化之旅: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教学案例

幼儿园苗族文化之旅: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教学案例1. 引言在我国的贵州黔东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

而在幼儿园中,如何向孩子们传授苗族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教学为案例,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深入教授苗族文化。

2. 背景介绍黔东南苗族大歌是苗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感和价值。

在幼儿园中,教师们必须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并体验这一传统。

3. 教学内容在介绍苗族大歌的教学还应该包括苗族服饰、民居、食物、庆典等方面,以全面展现苗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苗族文化。

4.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大型图片展示、实物展示、亲身体验等,使孩子们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苗族文化,从而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5. 教学过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游戏和故事讲解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苗族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6. 教学效果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发现他们对苗族文化的态度和理解程度,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7. 个人观点与反思苗族文化的教学需要注重情感和体验,而非死板的知识灌输。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用心去感受和表达,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苗族文化。

总结通过对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教学案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中教授苗族文化需要更多的情感和体验。

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解和切身的体验,孩子们才能更好地领略到苗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整个文章中,不断重复并强调了“贵州黔东南苗族大歌”、“苗族文化”等关键词,以突出主题。

文章采用了序号标注,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文章长度超过3000字,符合要求。

扩展内容:在幼儿园里,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如何向孩子们传授苗族文化,尤其是黔东南苗族大歌。

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如何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入理解和感受苗族文化的精髓。

走进古代的民居教案

走进古代的民居教案

走进古代的民居教案教案标题:走进古代的民居教案目标:1. 了解古代民居的特点和功能。

2. 学习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设计。

3. 掌握古代民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设计。

2. 古代民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民居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2. 运用观察和分析能力探究古代民居的特点。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古代民居的照片和平面图。

2.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源,介绍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设计。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一些古代民居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古代民居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古代民居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源,简要介绍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设计。

2. 解释古代民居的不同部分和功能,如厅堂、卧室、厨房等。

三、学生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古代民居的平面图。

2. 让学生观察平面图上的不同部分,并讨论它们的功能和布局。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功能和布局与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四、学生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取的古代民居平面图,并解释它的功能和布局。

2. 整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古代民居的特点和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回到家中,观察自己的住宅,思考它与古代民居的异同。

2.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自己的住宅平面图,并解释其功能和布局。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古代民居特点,并谈谈自己的住宅与古代民居的异同。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古代民居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古代民居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民居,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展示。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察力。

贵州民居

贵州民居

第18课《贵州民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悠久的贵州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

2、通过对贵州传统民居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贵州民居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对民居等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情绪。

3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用线条或色彩造型表现民居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了解贵州的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否了解各民族民居的不同特点,能否树立保护民居建筑的意识。

3、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用线条或色彩造型表现贵州民居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用线条描绘或色彩描绘出你最喜欢的民居,能把握各民居的特征。

四、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贵州民居的资料。

2、教师CAI课件、民居线描稿若干。

3、画纸、铅笔或钢笔、记号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生互动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族都特色鲜明.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图片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

你们知道这些民居是哪个地区的吗?生:我知道图片主要介绍了布依族民居,苗族吊脚楼……2、师:(板书:贵州民居)是的, 视频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我们贵州的民居。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民居有什么特色。

生:我觉得特点都非常鲜明,屋顶是斜的……(学生回答不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37页,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我们的民居用了哪些材料。

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师:请哪位同学来来说说贵州民居的特色?生:自由发挥小结: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较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镇,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千年古镇”。

镇远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将对镇远古镇的建筑进行赏析,探讨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特点以及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镇远古镇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座古镇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概括全文内容,引出文章主要论点;2. 镇远古镇的历史背景:探讨镇远古镇的历史渊源和背景,为后续对古镇建筑的赏析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3. 镇远古镇建筑风格特点:具体分析镇远古镇建筑的特色、风格和传统工艺,深入挖掘其独特之处;4. 镇远古镇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古镇建筑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现状与措施,为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5. 结论:对镇远古镇建筑的价值认识、意义与影响进行总结和评价,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镇远古镇建筑的独特之处,深度挖掘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并探讨其对当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镇远古镇建筑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可以探讨古镇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镇远古镇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2.正文2.1 镇远古镇的历史背景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镇。

据史料记载,镇远古镇建立于西汉时期,当时是黔南地区的商贸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镇远古镇逐渐成为贵州省内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明清时期,镇远古镇进入繁荣期,得益于清代皇帝康熙曾下诏令赞誉其为“小镇魔都”,引来众多商贾在此兴业,使其成为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寻访古民居》教案1

《寻访古民居》教案1

寻访古民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客家土楼的形式和特点,感受客家土楼的艺术魅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客家土楼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客家土楼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客家土楼的形式和特点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客家土楼建筑。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歌曲《客家围龙屋》的导入问题1:问题1:歌曲是用什么语言唱的?问题2:歌曲中的“屋家”是什么意思?问题3:歌曲里边的围龙屋指的是什么人的房子?2、从问题中引入本课课题《寻访古民居--走进客家土楼》。

3、观看视频,从视频了解客家土楼。

4、合作探究:学生讨论阅读美术书,并结合视频分析讨论交流:客家土楼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1)萌芽于唐朝晚期南宋初期。

(2)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3)防野兽和防当地人的骚扰,并保护族人安全,客家人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相互依靠,患难与共。

(4)当地丰富的森林木材、山石、泥土等自然资源为土楼的形成提供条件。

5、图片分析客家土楼的各种形状土楼有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6、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客家土楼。

(1)土楼结构:一般有三-五层,一楼厨房。

二楼储存粮食,三楼以上住人,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

(2)布局:中轴线鲜明,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四通八达。

(3)功能: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4)文化:聚族而居、邻里和睦.(5)艺术:圆楼是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圆楼具有最强的吸引力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7、学生速写:根据图片还有所学的客家土楼知识,画出土楼的建筑主体以及周边的的环境。

贵州省古建筑览胜-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贵州省古建筑览胜-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备课小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18 周第18 课时累计18 课时课题贵州古建筑览胜教学目标:1.了解贵州的概况,学习多角度欣赏与认识贵州物质文化的艺术魅力。

2.学习运用语言和视觉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维与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贵州名胜古迹的概况,学习多角度欣赏与认识贵州古建筑的特点,感受多彩贵州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语言和视觉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及措施: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讲解引导,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学习流程】:展示+学习+探究【授课流程】:导入+学习+探究导入我们的家乡贵州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来浏览贵州风景图片,感受其不同的艺术魅力。

欣赏图片1.镇远清龙洞(明)镇远清龙洞古建筑始建于明代中叶,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群依崖傍洞,贴壁凌空错落有致,气势非凡。

2.甲秀楼(明)贵阳甲秀楼始建于1598年,属全国古名楼之列,甲秀楼古建筑群由牌楼,浮玉桥,涵碧亭,甲秀楼,翠微园组成,内有众多名人雅士题写的牌匾,诗词。

3.安顺文庙安顺文庙(府学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区东北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500平米。

有“黔中儒学圣殿”、“中国现存最精致的文庙”、“石雕艺术的殿堂”之美誉。

4.平坝天台山五龙寺五龙寺是屯堡古寺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被建筑专家赞誉为“石头建筑的典范”、“深山明珠”。

贵州旅游如何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

贵州旅游如何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

贵州旅游如何探寻历史文化的足迹贵州,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走进了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

那么,在贵州旅游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探寻那些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历史文化足迹呢?要探寻贵州的历史文化,首先不能错过的便是那些古老的城镇。

镇远古镇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座古镇坐落在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将古镇分为南北两部分,远观颇似太极图。

镇远的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

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走进这些古建筑,你会发现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

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工艺精湛,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的雕刻描绘了民间传说,有的展现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还有的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镇远,还有一座古老的青龙洞。

它依山而建,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巧夺天工。

这里既是佛教、道教的圣地,也是儒家文化的传播之地,充分体现了贵州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除了镇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也是探寻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站。

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这里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

这些吊脚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

苗族是一个有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

在千户苗寨,你可以欣赏到苗族的歌舞表演,感受到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芦笙舞、锦鸡舞等舞蹈形式,动作优美,节奏明快,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此外,苗族的银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型精美,从头饰、项圈到手镯、戒指,无不展现出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湛技艺。

贵州的历史文化还体现在其丰富的民族节日上。

幼儿园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教案学习目标:让幼儿了解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认知能力。

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4-5岁)教学内容:贵州黔东南民族文化教学准备:图片、音乐、教具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幼儿进入主题1. 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音乐选用:《黔东南大发现》)2. 演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并引导孩子们讨论瀑布的美丽之处。

寓教于乐,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情境,让他们渐入主题。

第二步:展示贵州黔东南的民族文化3.教师通过图片讲解黔东南地区的土家族、侗族、苗族等多个民族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节日等方面的知识。

4.展示土家族的布鞋、蒸蛋、麻果等文化产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

第三步:体验黔东南的民族文化5.让孩子们通过折纸等手工制作工具动手制作具有黔东南特色的文化物品,如:苗族的“芦笙”等。

带领孩子们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与神韵。

6.播放《黄土地》和《山乡美》等黔东南民歌,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魅力。

第四步:反思并巩固目标7.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孩子们从中总结学习体验。

8.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目标,如:让孩子们通过“接棒传递”场面,锻炼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体会:本次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们了解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培养了幼儿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学生们在欣赏音乐,参与制作民族文化物品等活动中,体验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优秀品质。

教师丰富的教学准备和科学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关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性和缺陷,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说课稿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说课稿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活的古民居博物馆”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价值。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丰富的古民居文化遗产,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包括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古民居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教材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拓展。

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古民居,还会引入一些当地或者学生熟悉的古民居例子,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参与度。

二、说学情(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古民居这一具体的文化遗产可能了解较少,缺乏系统的认识。

(二)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在理解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和传统文化往往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古民居的主要特点和代表类型。

2、掌握古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文化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民居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和风格。

2、古民居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1、理解古民居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

九年级美术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寻访古民居

九年级美术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寻访古民居

九年级美术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寻访古民居九年级美术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寻访古民居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古民居有所了解和认识,九年级美术教案3。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以及重要价值,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和评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我国建筑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选用的内容可分三大方面:一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建筑模式、外观造型和艺术价值、文化内涵。

二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主要建筑构件、装饰手法等。

三是以古民居为切入点,介绍所延伸的艺术创作活动,欣赏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名家名作、工艺设计和学生作品,体会古民居的美。

在教学安排上,选择本地区学生相对熟悉的古民居,并以自然、人文环境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由外而内,从真实到抽象等各个角度去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古民居的艺术风格,理解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价值之所在。

并体验中国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布局美、装饰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

也可以结合目前城市建设、商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和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讨论、评述中国古民居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

难点:在欣赏中国古民居的同时,涉及中国建筑史,掌握有关历史知识、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行查阅有关当地的名胜古迹。

(教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1.身临其境,提出问题。

①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老街和名胜古迹。

家乡黔东南演示文稿

家乡黔东南演示文稿

中 国 贵 州 凯 里 特 色 菜
5 10
名称:酸汤鱼 介绍: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 开。一般是先加入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 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 小知识: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的,上好的酸汤应为白色。 清酸汤味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另加上用西红柿泡制的红酸汤, 味道就更加完美了。如再加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就 更加独特。
我们长辈的游方也就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他们那时游方时女性选择性最大和现在的非诚勿扰相亲节目差不多听妈妈说以前每一个村都专门有一个游方场每天晚饭后各个村的男生陆陆续续的来游方场等待心动女生的出现女方在吃完晚饭后好好的打扮一番穿上自己绣得最精致的服装然后相邀着去游方场他们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用情歌来对唱
名称:从江小香猪 介绍:是从江特有的地方猪种,由于常年在高寒山区 放养,所以体态矮小灵巧,成猪一般只有10多斤重。用香猪蹄和酸汤、云豆 一起炖,做出的蹄花香爽脆嫩,蹄骨入味,酸辣醇香。 幻灯片 2
【凯棠简介】 凯棠乡位于凯里市的东北面,东与台江县的台盘、革一两 乡相邻,北与黄平县的山凯乡隔清水江相望,南与三棵树镇的板溪片区接壤, 西与旁海镇相连,地跨东经108°04ˊ——108°09ˊ,北纬26°42ˊ—— 26°45ˊ,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0.1公里,总面积为51.27平方公里,呈 “椭圆”形状。 “凯棠”系片村名,原称凯塘,凯堂。后改写为今名,系苗语音译,意 为集会场,昔日有名扬四方的节日鼓笙场得名,乡以此得名。驻地在凯棠村 阳亚、阳报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市区有42公里,全乡辖芦笙、火香、梅 香、凯棠、大坪、凯哨、养小、白水、龙塘、新村、南江等11个行政村, 114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全乡有3684户19298人,全乡99%以上人口 是苗族。 凯棠乡东南部为白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地属于溶岩组成的弱溶 龚状低山,其土壤四面属石灰土,中部是黄壤,色土、水稻土相间分布,以 黄壤土为多。地势呈南北走向,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 脆弱,条件差。主要有干炸书、别单、报别炸、报别福、坡里康等山峰,以 干炸书为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点为大坪村清水江边,海拔532米。平均 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为1130毫升,无霜期289天。2003年来实有耕地面 积13095亩,其中田09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境 内水资源、矿产资源缺乏,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等。

《找寻历史的踪迹》说课稿

《找寻历史的踪迹》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找寻历史的踪迹》,本课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首先,第一个方面,说教材。

对于教材,我准备分三点来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本课把如何保护和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作为立足点,通过对中国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在感悟和传承祖国优秀民间艺术的同时,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和材料特点,了解面具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和色彩搭配方法,利用简便易找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

第二点、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2.选用合适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通过课本剧的改编,场景布置,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

3.通过开展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及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探索能力。

第三点、依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特点)和对材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第二个方面,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接下来是第三个方面,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实际,我以情景式、教师示范、师生互动、作品展评等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黔东南黎平侗寨传统建筑简介详解

黔东南黎平侗寨传统建筑简介详解

密檐式
密檐式。密檐式鼓楼是侗族地区为数较多的一 类,其特点是底层平面较大,上部有多达七至十五 层的密檐,屋顶为歇山、攒尖两种。另外还有一种 叠顶的特殊工艺。密檐鼓楼的结构形式多以四根杉 木巨柱作主承柱(也有六根八根的),直立于楼的中 央,共间穿仿连接成井筒式内柱环,再以横梁连外 围边柱,井沿高度等距分层收分,出挑屋檐形成迭 次重檐。檐柱的不同数量及排列,形成鼓楼的各种 平面,主承柱和檐柱的组合使内外柱环套穿成双筒 体,不仅扩大了底层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鼓楼框 架的刚度,对楼身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叠顶是在 单顶的框架上再加四根(或六根或八根)短柱和一根 雷公柱,于短柱上端设权窗,又在其土斗拱浦挑出 顶檐。这样,使密檐上升收分的韵律在叠顶下突然 终止,反衬出叠顶的轻灵洒脱,从而更突出了密檐 鼓楼高耸、升腾的艺术特色。
黔东南黎平侗寨传统建筑简介
鼓楼 风雨桥
凉亭 民居 榫卯结构和彩绘
厅堂式
鼓楼
厅堂式。为单层和重檐建筑, 是发展初期的造型,规模一般。这 类鼓楼一般为三间四架的矩形,结 构形式为穿斗帖与抬梁方式棍合应 用,即将中间四柱升起,用抬梁屋 架局部抬高屋顶,在外观上给人以 重檐叠起的感觉,内部空间也有所 变化,这与汉式传统的木结构建筑 有许多相同之处。它规模不大而做 工精巧,显得自然、质朴,与环境 协调一致。
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 在工程下料时就 由木匠师傅精准 地开凿好的。结 构虽简单,但却 非常的经济实用 (无需使用用钉 子等金属构件), 在侗族传统建筑 的连接、固定上 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在世界建 筑中也是独树一 帜的。
雕花栏杆
雕花栏杆是侗族 建筑的一个特色,样 式多样,体态精美, 在各类侗族传统建筑 中起着附和结构和装 饰的作用。目前主要 有人工制作和机器制 作两种生产方式。具 有很高的实用性、观 赏性和兼容性。

大班健康教案古民居

大班健康教案古民居

大班健康教案古民居教案标题:大班健康教案-古民居教学目标:1. 了解古民居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民居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古民居的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模型展示古民居的外观和结构。

2. 图书或故事书,介绍古民居的历史和文化。

3. 素材和图片展示古民居的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

4. 环保材料,如纸板、颜料、剪刀、胶水等。

5. 小组合作任务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视频或模型,激发学生对古民居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了解是否有人去过古民居或听说过古民居。

探究活动:1. 向学生讲解古民居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可以借助图书或故事书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观察古民居的结构和建筑材料,让他们尝试描述古民居的外观和特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民居的感受和想法。

健康问题探讨:1. 展示古民居的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的图片或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古民居存在的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如通风不良、湿气过多、垃圾处理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古民居的环境卫生和健康状况。

小组合作任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卫生或健康问题进行改善。

2. 提供环保材料,让学生利用纸板、颜料等制作相关的模型、海报或手工作品,展示改善方案。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改善方案。

总结活动: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古民居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总结古民居存在的环境卫生和健康问题以及改善方案。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民居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古民居,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古民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组织学生制作一个古民居的展览,展示他们对古民居的了解和创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古民居的描述能力。

4.寻访古民居-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4.寻访古民居-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4.寻访古民居-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章,以“寻访古民居”为主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古民居的特点和构成要素2.古民居的风水和文化内涵3.艺术作品中的古民居形象描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民居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长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审美能力,并且能够在美术创作时加以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古民居的主要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古民居的风水和文化内涵•熟悉艺术作品中古民居形象的描绘方法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绘画方式表现古民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能够结合自己的创造性,创作出独特的古民居作品3.情感目标:•认识到古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对古民居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古民居的特点和构成要素•了解古民居的风水和文化内涵•熟悉艺术作品中古民居形象的描绘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如何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和保护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古民居的图片,在学生中营造出对古民居的好奇心,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主体环节2.1 古民居的特点和构成要素•通过PPT展示的方式来讲解古民居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古民居的造型及其特点2.2 古民居的风水和文化内涵•通过PPT展示的方式来讲解古民居的风水和文化内涵•以拍摄的古民居照片为素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2.3 艺术作品中的古民居形象描绘•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在学生中营造出对古民居在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描绘的好奇心•带领学生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古民居形象的构图和色彩表现手法3.巩固环节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到周围的社区寻找古民居,进行素描或拍照,并整理出他们的想法和创作思路。

4.课堂点评老师在课堂上选择一些作品来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同时表扬优秀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黔东南主题教育

黔东南主题教育

黔东南主题教育黔东南是贵州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之一。

黔东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主题教育的理想场所。

本文将围绕黔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以及主题教育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黔东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区和盆地交错分布,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交错。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形是千户苗寨,位于凯里市黎平镇境内,是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之一。

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而闻名,被誉为“最美苗寨”。

除此之外,黔东南地区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荔波“天下第一奇峰”荔波瑶山、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等等。

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题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黔东南地区的多样的民族文化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黔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资源,苗族、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聚居,各自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

苗族是黔东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庆典等方面独具特色。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节日有“吃新节”、“买妞节”等,每年的节日庆典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此外,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样,如木偶戏、花灯、锣鼓等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为主题教育增添了色彩和魅力。

主题教育是指根据特定的主题,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黔东南地区,主题教育可以围绕地方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千户苗寨、荔波瑶山等景点,以及与当地民众互动交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振兴,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

为了有效组织和推进行政主题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首先,可以邀请当地专家学者、社区领袖等担任讲师,为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课程的讲解和指导。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知识点】多彩的贵州民居【对应章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情境】如图是“苗族民居吊脚楼”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传统民居聚落和民居建筑也形态繁多,异彩纷呈。

由于地形、气候的因素造就了贵州的建筑风格。

【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比较有特色,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民族民居,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本土文化的习惯,肩负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

2. 教学过程(片断一)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

苗族吊脚楼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通常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

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多为两百平方米。

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房屋的屋面依山势而定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

大部分吊脚楼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

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

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

造就这些房屋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古民居
研究性学习
——寻找历史的足迹三穗Fra bibliotek族高级中学 杨 文
独特的贵州古民居 ——吊脚楼
吊脚楼形式多样﹑造
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和审美情趣,是中国 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贵阳·青岩古镇
古民居中蕴含的 历史文化
古民居是见证古 城、古村落历史的财 富。
*锦屏·隆里古镇与王昌龄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 “诗家夫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 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 楼送辛渐》等。
*古民居·雷山 西江千户苗寨
*古民居·剑河
*古民居·锦屏
*锦屏· 文斗寨门
*锦屏·瑶白摆古
*古民居·黔东南
是 世 界民 的族 。的
, 才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黎平·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又称花桥。在黎平县城南110公里地 坪上、下寨与甘龙之间。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 年)。全长56米,宽3.8米,高出水面8米,横跨南江 河上,连接青龙、白虎二山。
*古民居·黎平
*古民居·镇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