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寻找历史的足迹》(粤教)
寻找历史的足迹32页PPT
![寻找历史的足迹3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284d673c1ec5da50e27056.png)
取水时,组员们 还看到养在 井里的鱼
行动 2
北横街取水行动 进行中,古井的 水非常的清澈、
干净
·
成 长 通过这两周连续两次的实地调查,使我们的组员都成长了许 经 多。 历 从一开始的对古井的所在位置摸不着头脑,筋疲力尽地在
大街上站着,茫然的四处张望,到胸有成竹的走着计划好的路
我 线不浪费一分一秒的顺利赶往一个又一个的地点;从愣愣地望 着年长的居民不敢开口,到自如的采访居民关于古井的历史甚
五、吊碑井
名字:吊碑井 时间:宋代 地位:广州九大名井一 地点:越秀区六榕路61号六榕大厦侧
以前
现在
六、升平街古井
名字:大新路升平街古井 时间:100多年 地点:大新路升平街42号
七、宝莲巷古井
名字:大新路宝莲巷古井 时间:接近200年 地点:大新路宝莲巷
八、五眼井
名字:五眼井 时间:推断为南朝 地点:下九的西来初地西
画册制作
分工 陈姻儒、曾慧怡、周艳仪
陈姻儒、曾慧怡、周艳仪、 吴若馨 陈姻儒、周艳仪、何俊颖
资料整理、资料提供 后期整理、PPT制作
陈姻儒 曾慧怡
所
调 ( 越王井
查
按 行
的 古
动 足
清水井
迹
北横街古井 洗钵泉
井 目
排 序 吊碑井 )
录
宝莲巷古井
五眼井
一、越王井
名字:越王井(又名9眼井) 时间:西汉末年前 地点:广州市应元路西端 地位: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井
们 至可以和居民们畅快的交谈……做到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我们的 成长,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的努力。
的 经过这次活动初在团队交流上的失误,我们也从中得到了 收 教训,下一次会在策划上更加的周全,考虑更多的部分,做出 获 更好的成果。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e5f8d75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学习目标
培养实践能力和 创新思维
培养跨学科综合 能力
培养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
学习目标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进行实地考察、实 物观察和实践操作等。他们将学会运用所学知 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
新课讲授
学习目标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历史实践活动,学生将认识到自己是 社会的一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他们将了解到历史是由人们创造的,每个人都 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课讲授
古代文明的兴起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如埃及 、中国、希腊和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艺术品、建筑和科 技成就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新课讲授
名人与事件
介绍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孔子、 秦始皇、汉武帝、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 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通过讲述这些人 物和事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和 影响。
课堂小结
历史教育的意义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教育对于 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的重要性。历史教育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华 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传统,培养他们对祖国 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的民 族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 奋斗。
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将与同学合作,共同 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团队合作、 分工合作和有效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 合作精神。
学习目标
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和研究本地历史,学生将培养历史意 识和文化自信。他们将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地方 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寻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及反思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寻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d0fa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9.png)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寻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背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了解历史、探寻历史的足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
《寻找历史的足迹》这一主题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存在。
2.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
(二)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历史遗迹中感悟历史的内涵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地考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本地历史文化遗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设计调查问卷和采访提纲。
3. 准备相机、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展示一些历史遗迹或文物的图片,如长城、故宫、甲骨文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历史的厚重。
教师引导:简述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寻找历史的足迹》。
(二)讲授新课历史的概念:解释历史是记录过去事件和人物的一门学科,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
历史的足迹:介绍历史遗迹、文物、文献等作为历史足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历史。
《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d96e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5.png)
在这节《寻找历史的足迹》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回顾,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关于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缺乏关注,需要我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
举例解释:
-在讲解鸦片战争时,重点阐述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如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主权受损等。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模拟洋务运动中的某一工业发展过程,以演示近代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综合以上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关注重点难点的讲解。
4.课后加强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寻找历史的足迹
![寻找历史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03a3135cf7ec4afe04a1df7d.png)
4.你希望一百年以后的汽车是怎么样的? 说一说。 5.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为 禁烟活动设计一个口号。
历史,代表着过去,代表着昨天。历 史是不能忘记的,有个伟人说过:忘 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就像一面 镜子,警示着人类,照耀着未来。
丰湖书院,位于惠州西湖境内,宋代、丰湖书 院建在银岗岭,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迁书院 于此,院内有亭、榭、台、沼,为憩息之地, 后 院荒废,嘉庆六年,知府伊秉缓重建,仍取名 “丰湖书院”,院小建有澄观楼、乐群堂、夕照 亭和浴风阁,1922年院毁,不久又建,改名惠州 中学。 1996年,改为惠州师范,解放后,改为惠阳 地区师范,文革时期,改为会议招待所。1978年, 复为惠州师范, 1979年,改为惠阳师专。1993 年,改为惠州大学。 现校园前面建造的古朴牌坊, 其匾联石刻为嘉庆(1801年)清代名士宋湖撰写。 匾额“丰湖书院”,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 蓬瀛”。书法庄重灵秀,浑厚超逸。
江 梅 ,女,(1895~1928),高潭雁鹅塘村人, 成长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江诏堂是高潭区农民协会 秘书,母亲张义是大茂乡妇女解放协会会长,兄江招 是大茂乡农会会长兼自卫队长,侄江子荫是红军四十 九团第三营司号长。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母亲、兄 长、侄子均为革命牺牲。 1923年,江梅任杨梅水乡农会委员,1925年任高 潭区妇女解放协会会长。带动妇女学识字,带头剪发 髻,穿白条白布衫(此前高潭妇女只穿蓝、黑衣服), 说服农友参加减租减息斗争。1926年春,加入中国, 成为高潭区第一个女党员。1927年11月,当选为高潭 区苏维埃委员,经常深入各乡指导妇女会开展工作, 取缔各种歧视妇女的封建村规民约,严禁奴役婢女。
黄龙观,位于博罗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 之下,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 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 宫所在地。左侧为金阳门,右侧为起之门, 前面有云华门、云华阁、甘露亭、羽盖亭, 后毁于宋未。 1992年,香港青松观投资进行重建工作。 已建成的云清殿和云师殿是黄龙观的主体建 筑,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器寄轩 昂,规模雄伟、金碧辉煌。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共26张PPT)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21c11987c24028915fc3c2.png)
“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
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 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
马可波罗:一位意大 利籍的旅行家,他于
1275年到达上都,从此
居中国17年,并在元朝 供职。他有着广博的学 识,游历了很多地方 中国就是一个人间天堂。
贵州梵净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
4.如何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
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⑵ 五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 敢的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 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如何认识五千年中华文明?
⑶ 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文化瑰宝不胜
枚举。 ⑷ 在古代,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
巨大贡献。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百年沧桑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百年沧桑 的原因
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鸦片战争
↓
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结果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结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②自强不息 C.②④
D
) ③源远流长 D.③④ ④博大精深
B.①③
4.《开学第一课》将关注的目光对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旨在(
①增强文化自信 ②恢复传统文化
B
)
③抵制外来文化 ④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da3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6.png)
四年级综合实践《寻找历史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的概述2. 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3. 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4. 历史遗迹、遗址的考察5.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知识,阐述历史事件、人物和遗迹的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4. 创作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历史故事、手抄报、短视频等,展示学习成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场所。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录音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展示,如历史故事、手抄报、短视频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了解教学效果。
4.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中国古代历史的概述七、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八、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九、历史遗迹、遗址的考察十、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十一、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历史学习十二、历史知识竞赛十三、历史主题班会十四、学生历史研究报告十五、总结与反思六、中国古代历史的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深入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内容】古代史前文明的发展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秦汉时期的统一与扩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古代历史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时期的特点。
时间线引导:以时间为主线,梳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1.1 历史的足迹课件
![1.1 历史的足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eaa83258fafab068dc0255.png)
思路导引: 1.可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等方面回答。 2.根据材料关键词“英勇抗敌”“不屈不挠”等作答。
自主解答: 1.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军武器装备落后;清军战术笨拙落后等。 2.不畏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奋勇抗争。
【素养养成】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点拨: (1)回溯历史,虽然我们的祖国历经坎坷,但创造出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给我们展 现了一幅幅璀璨的画卷。 (2)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为我们的民族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项目一 回溯历史长河
1.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_________,是世界上_______的文明之一, 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源的远__流__长___。
最古老
文明史
(3)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的_________中心。中华文 经济文化
考点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2017年10月,距第二次鸦片战争爆
发已过去161年。战争中,英法联军所 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 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 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面对
侵略,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 主义斗争。 问题探究: 1.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试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2.面对侵略,中华儿女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入侵
横征暴敛
连年混战
(2)后果: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列强入侵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手段
危害
侵华战争
使中国落入_灾__难__的__深__渊__
不平等条约
历史的足迹PPT课件
![历史的足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47738b1a37f111f1855b58.png)
代了雕版印刷术的地位。欧洲到15世
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
年。活字印刷发明后,向东传到朝鲜
2、019日/10/3本0 ,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35
指南针的发明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
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
的司南之勺。司南由青铜盘和
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
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
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
2019/10/30
34
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 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 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 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 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 ,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
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采用泥
活字排版,活字版印刷术既经济又方
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逐渐取
2019/10/30
56
3.2010年11月15日至1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 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 员会上,通过了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 》,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共有28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列入急 需保护名录,是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理
2019/10/30
59
7.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古代文明,有的衰落了, 有的消失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唯有中华 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 个重要原因是(D)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决定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C.中华文化对人类的进步有深远的影响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019/10/30
4
2019/10/30
七寻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七寻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e08641d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8.png)
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实地考察与采访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提高实践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 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实地考察和采访的分组和协调工作较为繁琐,需要更高效的分组方式。
2. 在教学方法方面,部分学生对采访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采访技巧的培训。
- 引导学生查阅权威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甄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 使用在线协作平台,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和资料共享,提高协作效率。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七寻找历史的足迹》。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历史遗迹或古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历史足迹的奥秘。
③ 板书设计:
1. 核心概念:历史文化遗产
- 定义
- 重要性
2. 本地历史遗址或古迹
-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文化价值
3. 实践活动与方法
- 实地考察
- 采访技巧
4. 小组合作
- 沟通协作
- 策略与技巧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逻辑关系。
八、课后作业
1. 请描述你所熟悉的本地一处历史遗址或古迹,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答案示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改进措施:
1. 针对教学组织问题,考虑采用在线分组工具或提前分组的方式,提高分组效率。
第1课 历史的足迹课件
![第1课 历史的足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c8d096e53a580216fcfee8.png)
第一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启示录
历史的足迹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
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
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互 动探 究
板块一:五千年文明
五千年辉煌成就,五千年灿烂文明,五千年沧海 桑田,五千年风雨兼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了 解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那么, 就让我们回溯历史长河,探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吧!
严和国家独立。下列属于英勇抗争的典型事例有 ( D ) ①虎门销烟 ③甲午海战 ⑤辛亥革命 ②三元里抗英 ④戊戌变法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材料一: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 中国“致远”号战舰在弹尽舰伤后,舰长邓世昌率领全 舰官兵250余人,开足马力猛撞日本战舰,壮烈牺牲。 材料二: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声,并取得了“自从航海屡交锋, 数万官军无此绩”的辉煌战果。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
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 的抗争。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D ) ①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③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②百年屈辱的历史 ④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
B、②③④ D、①③④
2、(2010·内江中考) 奥巴马登长城感悟历史。他感叹 的说:“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我们要对中华文
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以“对中华文明表示
活动课七寻找历史的足迹(课件)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课七寻找历史的足迹(课件)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a9589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1.png)
三、 古代建筑的特点
重点标题:结构设计
古代建筑的结构设计追求稳固和坚固。建筑物通常采用梁柱结 构,梁和柱之间通过榫卯连接,以增加稳定性。同时,建筑物 的屋顶采用斗拱或悬挑结构,增加了抗风和抗震的能力。
三、 古代建筑的特点
重点标题:装饰风格
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美观。建筑物外观常常使用彩绘、雕刻和 瓷砖等装饰元素,以增加艺术感和视觉效果。同时,建筑物内 部也会进行精心装饰,如壁画、雕塑和彩绘窗户等,展示出当 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以上是古代建筑的三个主要特点。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和装饰 风格都是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们 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
四、 历史遗址的保护 与传承
四、 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历史遗址的重要 性
历史遗址的保护方法
历史遗址的传承方式
四、 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历史遗址的重要性
历史遗址是我们了解过去文明和历史的重要见证,保护历史遗 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通过保护,我们 能够让后代子孙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并且将这些宝贵的 遗址传承下去。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的古代 文明源远流长,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的发源地。古印度人民创 造了梵文,编写了《吠陀》等重要经典,建立了强大的王朝, 如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古印度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世界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的三个要点,通过了解这些发源 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四、 历史遗址的保护与传承
历史遗址的保护方法
保护历史遗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包括修复和维护遗址的 建筑和结构,保护遗址周边的环境,限制人员进入遗址区域以 防止破坏,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来保护遗址的完整性等。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9cf5b4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c.png)
4
四、 文化遗产保护
四、 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文物的意义
文物保护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文 物
四、 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文物的意义
保护文物是保护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后代了解和继 承前人的文化遗产。同时,文物也是国家的重要财富,保护文 物也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表现。
四、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的方法
文物保护有多种方法,包括保护、修缮、复制等。其中,保护 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筑围墙、设立警示牌等方式来保 护文物。修缮则是在文物受损时进行的修复工作,需要专业人 员进行操作。复制则是在文物不易移动或易受损的情况下进行 的复制品制作,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文物的魅力。
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
1 一、 古老的建筑 2 二、 传统的手工艺 3 三、 名人故居 4 四、 文化遗产保护
1
古老的建筑
古老的建筑
传承千年的古老建筑
探索古老建筑的奥秘
亲自参与古建修复
古老的建筑
传承千年的古老建筑
在寻找历史的足迹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传承千年的古老建筑 。这些建筑代表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比 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都是世界上 著名的古老建筑。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建筑,了解当地的历 史和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
三、 名人故居
如何寻找名人故居
1. 查阅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地方志、文献资料等, 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居住地点。 2. 向当地居民打听:询问当地居民是否知道有关历史人物的故 居,他们通常对当地历史有一定了解。 3. 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搜索引擎、旅游网站等,查找相关的 名人故居信息。可以了解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实用信息。 以上是关于名人故居的三个要点,通过寻找名人故居,我们可 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感受历史的魅力。希望 大家在寻找历史的足迹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和 文化遗产。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bbf05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b.png)
粤教版(2016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文目录一水与健康一、教材分析(一)、内容要点1. 介绍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参与新陈代谢、维持体温、运输营养物质等。
2. 讲解不同类型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强调饮水的健康知识,如每天的适宜饮水量、正确的饮水时间和方式。
4. 探讨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5.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材特点与优势1.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 科普性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普及水与健康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教育意义深通过对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探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注重习惯培养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和节约用水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水与健康》这篇课文围绕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同水质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掌握合理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占比。
-认识常见的水的分类,如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
-学会判断水质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收集关于水与健康的信息。
-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和选择健康的饮用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水质检测指标和原理。
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于水与健康的关系以及水资源的保护缺乏系统的了解。
【教学设计】《寻找历史的足迹》(粤教)
![【教学设计】《寻找历史的足迹》(粤教)](https://img.taocdn.com/s3/m/cdd09b6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7.png)
《寻找历史的足迹》在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时主要是寻找历史的足迹,通过了解了解的历史事件、名人志士,有什么文物古迹,让学生意识到文物的珍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历史文物以及培养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思想;2、知道如何搜集资料。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调察访问等) ,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挑选、整理、分析;2、借助网络查找有关历史古迹的资料,并能用电子简报、幻灯片等情势整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问题意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能由探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认知,培养出对研究问题的信心和乐趣。
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现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历史,认识文物的重要性。
1.让学生问家里的长辈关于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2.让学生上网搜集本地区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
一、介绍历史的意义历史,代表着过去,代表着昨天。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有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警示着人类,照耀着未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历史。
二、了解本地的历史与文化事先让学生问家里的长辈关于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材分析◆ ◆课前准备 ◆三、交流交流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名人志士,有什么文物古迹。
四、搜集历史事件让学生上网搜集本地区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
五、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如果有能力的,让家长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文物古迹、民居建筑或名人故居,并记得做好记录。
六、写一个历史小故事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参观记录,写一个历史小故事。
七、制作小相册课前把所参观、考察的作品做成小相册。
八、讨论:历史文物要不要保护?九、写一份保护文物遗迹的建议书。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七 寻找历史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2a8c76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4.png)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影响之三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古代人类通过不 断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例如,中 国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希腊的几何学、医学和天文 学等,都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贡献。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 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现代科学和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文明的影响
建筑与工程技术
古代文明的影响之二是建筑与工程技术。古代人类通过丰富 的建筑与工程技术,创造了许多壮丽的建筑物和工程项目。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罗马的斗兽场等都是古 代文明的杰作。这些建筑和工程不仅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 和创造力,也对后世的建筑和工程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文明起源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如古埃及、古印 度、古希腊等。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代文明的贡献与遗产
古代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发明了文字 、建造了宏伟的建筑、创造了精美的艺术品等,这些都是我 们今天的文化遗产。
PART 02
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发展
PART 04
四、 寻找历史的足迹的 意义
四、 寻找历史的足迹的意义
KEY
认识历史文化
KEY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
KEY
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四、 寻找历史的足迹的意义
认识历史文化
寻找历史的足迹能够帮助孩子们认识历史文化,了解过去的 人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加 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豪 感。
古代文明的发展
文字的发明
古代人们通过刻画符号来记录信息,逐渐发展出文字系统。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知识,促进 了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 重要里程碑。 以上是古代文明的发展的三个要点。农业的兴起为社会提供 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城市的诞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播知识。这些要点 都对于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优品课件之历史的足迹
![优品课件之历史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24de1f4827d3240c8447efdc.png)
历史的足迹教师课时计划年级科目政治周次第一周中心发言人执教人课时3教学内容“五千年文明”执教人意见学目标知识技能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
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
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简单,很多内容只是给了一些照片,师生需要查找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教学设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
照片上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
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教学环节二:提问。
1.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从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
哪个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寻找历史的足迹-精品文档
![寻找历史的足迹-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f9a9760f7ec4afe04a1df8e.png)
分工 陈姻儒、曾慧怡、周艳仪
陈姻儒、曾慧怡、周艳仪、 吴若馨 陈姻儒、周艳仪、何俊颖 陈姻儒 曾慧怡
所 调 查 的 古 井 目 录
︵ 越王井 按 行 动 清水井 足 迹 排 序 吊碑井 ︶ 宝莲巷古井
北横街古井
洗钵泉
五眼井
一、越王井
名字:越王井(又名9眼井)
时间:西汉末年前
地点:广州市应元路西端 地位: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井
水十分之清澈。
行动
2
北横街取水行动 进行中,古井的 水非常的清澈、 干净
取水时,组员们 还看到养在 井里的鱼
成 长 经 历 我 们 的 收 获 ·
通过这两周连续两次的实地调查,使我们的组员都成长了许 多。 从一开始的对古井的所在位置摸不着头脑,筋疲力尽地在 大街上站着,茫然的四处张望,到胸有成竹的走着计划好的路 线不浪费一分一秒的顺利赶往一个又一个的地点;从愣愣地望 着年长的居民不敢开口,到自如的采访居民关于古井的历史甚 至可以和居民们畅快的交谈……做到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我们的 成长,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的努力。
五、吊碑井
名字:吊碑井 时间:宋代 地位:广州九大名井一
地点:越秀区六榕路61号六榕大厦侧
以前
现在
六、升平街古井
名字:大新路升平街古井
时间:100多年
地点:大新路升平街42号
七、宝莲巷古井
名字:大新路宝莲巷古井 时间:接近200年 地点:大新路宝莲巷
八、五眼井
名字:五眼井
时间:推断为南朝
二、北横街古井
名字:中山三北横街古井 时间:200年前
地点:中山三路北横街40
号前
三、清水井
名字:清水井
时间:清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历史的意义
历史,代表着过去,代表着昨天。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有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就像 一面镜子,警示着人类,照耀着未来。每个民族都有 自己的历史,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历史。
本地的历史与文化
谈谈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名人志士,有什么文物古 迹
资料追踪
谈谈本地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
资料追踪
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如果有能力的,让家长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 文物古迹、民居建筑或名人故居,并记得做好记录。
资料追踪
写一个历史小故事 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小故事呢,来讲一下吧
资料追踪
制作小相册 把所参观、考察的作品做成小相册,进行课堂展示
课后作业
写一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写一份保护文物遗迹的建议书
资料追踪
辩论会 历史文物要不要保护?
小结
历史事件:清代,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抗日战争时 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 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 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 月升格为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