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启动后,华东交通大学以“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积极探索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将卓越人才计划定位为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型人才”。
学校遴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作为第一批试点专业,起步阶段在轨道交通特色专业进行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培养规模与范围。
二、组织管理
(一)“卓越计划”实施组织机构的建立
1、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
“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作为学校实行“卓越计划”的领导、决策机构,总体领导、决策和协调“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问题。
“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计财处、科研处、招就办及各试点学院负责人等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卓越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工作。
2、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
与教务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
3、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
由校企合作的行业协会专家和企业高管、试点专业负责人、教学科研及工程
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组成,负责审议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途径,研究工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4、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小组
由“卓越计划”试点学院的院长、教学副院长担任正、副组长,企业资深工程师、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授专家组成,负责本学院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具体的教学组织工作,落实“卓越计划”的具体教学活动。
三、政策措施
1、人事部门牵头制定“卓越计划”师资建设相关制度
为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工资积极性,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障“卓越计划”优质师资质量,我校人事部门牵头制定了《华东交通大学教师工程实践锻炼的规定》,对我校在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提出具体要求和做法、《华东交通大学企业师资聘用和管理办法》,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兼职教师的聘任资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同时,为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效果,人事处专门为卓越计划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如为卓越班专门配备专业导师,并提供岗位津贴。
2、教务部门牵头制定“卓越计划”教学及学生管理相关制度
为加强“卓越计划”班级学生管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我校教务处牵头制定了《华东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华东交通大学校外实习(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四、培养模式
强化专业、优化课程、创新交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卓越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的,学校重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为确保学生有累计一年的企业实践学习时间,学校积极推进“卓越计划”专业课程整合,构建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卓越计划”专业的主要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进行探索性改革。
主要做法是减少“卓越计划”班部分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或单独进行教学安排、或改部分公共基础课为实践课程;同时,对“卓越计划”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上课“满堂灌”的单一方式变为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专业课程中相关的工程实例的讲授,布置作业结合工程实例,并改革专业课的考试形式,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卓越计划”专业制定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交通运输行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校“卓越计划”专业主要定位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能在铁路运输行业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从事相关工程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技术创新与研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围绕培养目标,各试点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内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构建了创新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按照“3+1”培养模式改革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本科4年中累计3年时间在校集中学习,主要学习基础学科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三方面的知识、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累计1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并做毕业设计,按照行业要求,学生要在交通运输行业学习阶段掌握铁路运输行业、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工程的核心技术,能运用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交通运输工程中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修、技术创新与研究等实际问题。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个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人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工作的综合工程能力的提升。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具体做法
思路: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做到“学时总量减少,特色环节增多;传统教学减少,应用创新增多;课堂时间减少,校外实践增多”。
目标: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项目,大幅度地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真正培养出服务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铁路、工程机械和汽车行业制造业的“卓越工程师”胚胎。
课程体系:分为学校理论和实践教育以及企业实践教育两大类,学校理论和实践教育主要由通识教育、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组成,企业实践教育在企业分阶段进行,有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特色课程设置: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置,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大特色,又具有明显的交通特色,定位更明确。
特色实践环节设置:大致分为生产实践、设计实践、创新实践、工作实践和素质实践,每一个环节都是递进式发展。
双语教学课程:替代了第二学年的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要求学生作业和考试时使用英语答题,锻炼和提高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走向不会用中文表达专业术语的极端,每学期至少一门双语课程采用英文教材和主要用中文教学。
双语课程主要由出国留学的教师讲授,他们同时可以把国外技术发展最新动向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外籍教授讲授课程: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主要侧重制造方向,因此,
拟在现代加工技术中部分章节内容邀请国际合作外籍教授通过讲座形式来实现。
(二)车辆工程专业的具体做法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基本思路:
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专业特色,制定出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标准:根据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从社会、企业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习效果目标。
教学计划:依据专业学习效果目标,制定合理的课程与实践环节结构,制定每门课程或环节的课程大纲,并明确各课程与实践环节对专业学习效果目标的贡献,形成目标和课程比较表。
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基于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培养的教与学的方法,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质量保障体系:即管理、评估、反馈与持续改进体系。
管理、检查、评估整个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软硬件条件和最终的学习效果,并将意见进行反馈,促进对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
(1)建立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所需要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标准。
以工程能力与工程意识培养为主线,构建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框架,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平台课程等三大平台课程。
(2)确定企业培养方案:明确了学生在企业学习培养目标、计划和条件。
企业培养环节,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践、工程实践、毕业实习(设计)等环节。
(3)整合与优化了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进一步理顺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关系与定位,加强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构建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契合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4)建设系列课程教材: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编著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系列化教材与讲义。
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三)通信工程专业的具体做法
思路:加强校企联合,加强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力度;培养目标:华东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江西省特色专业。
主要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学术素养和工程素养,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具备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及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1)采用3+1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入了专业基础课程《通信电子线路》和专业课程《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在特色实践环节中,加入了电信级设备的实习环节,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综合性设计与实习、固网综合性设计与实习、光网络综合性设计与实习。
2)加入企业管理和合作能力培养的课程,包括:案例分析、电信工程实习、项目实习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工程系统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能力。
3)制订了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该阶段时间共为1年,分散在各学期中完成。
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信息与通信产业市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通信工程师。
已与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学校还对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企业学习经历、毕业环节、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各项改革举措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教学方法改革:各专业对卓越计划试验班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改
革,鼓励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授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转变的“四个转变”
主要的改革措施: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2)压缩专业学分要求和专业课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充分的课余时间,以便更多地参加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3)通过大型综合性作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有部分课程的作业比较简单、综合性较差,距离工程实际要求较远。
改革后专业主干课的作业更多地要求学生提供技术报告或课程论文,综合性、设计性变强,也提高了学生的中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4)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创新意愿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通过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创新活动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务实、灵活、应变的能力。
实验班全部学生都能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加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的跨学科跨年级的创新团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还可以利用暑期学校等时段灵活安排实习教学创新活动。
5)对主干专业课程的校外实习与设计教学进行探索。
在课程学习中期或末期,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工艺设计实习。
既强化课程学习效果,又做到学以致用,并能及时找到学习中欠缺的环节,最终形成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逐步加深,各有侧重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师资队伍
强化工程背景,建设师资队伍
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确定教师选聘办法,保证校内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
景。
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应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经验。
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授课教师,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
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现场考察、交流互访、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提高学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工程背景。
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教师共100有多人。
企业师资队伍建设: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建设企业实习教师、企业授课教师、企业导师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队伍。
企业实习教师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主要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企业授课教师需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主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企业导师是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性掌控能力的高级工程师,主要指导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
三个层次的企业教师人数达到56人。
六、校企合作
华东交大培养的人才历来具有鲜明的工程人才特色,学校在铁路行业和多个省、市、地方企业建立了13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还长期从企业和设计院引进教师,注重具有工程背景师资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建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给“卓越计划”班级学生创造更好地工程实践锻炼环境,培养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
的卓越工程人才,华东交通大学与多家铁路相关企业、运输部门和工厂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协议书,安排学生深入铁路工程部门、运输部门和工厂一线进行学习实践、共同培养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设计、制造、维修、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高级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使学校面向实践、面向基层一线、强化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落到实处。
为规范企业实践学习管理,学校特别制定《华东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外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和《华东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对“卓越计划”班级学生校外培养基地的建立条件、基地管理、学生安全、实习质量监控等方面做了相关规定,并给予学生实践学习阶段一定的补助,以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企业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七、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拓展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其了解、掌握多元文化和沟通能力。
我校将优先推荐“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参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合作项目,互派交流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或实习的机会;优先推荐“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提高双语授课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聘期外籍教师教授本科课程和开设讲座。
强化和提高“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要求试点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提高企业对“卓越计划”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得到高校的积极响应,促进了高校在学生工程实践方面加大了投入,该计划也得到了许多企业的认可。
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有累计1年的企业实践,需要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积极参与。
但学生到企业实践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态度不太积极。
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2、改革教师考核评聘制度,调动“卓越计划”教师参与积极性
高校目前的教师考核评聘制度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对“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一定障碍,无法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因此,需要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协调人事部门出台相关人事政策,改革目前教师的考核评聘制度,以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3、扩大本科生保研名额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
目前,高校大四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考研、找工作等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冲击,“卓越计划”的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安排在大四期间,而考研、找工作对卓越班学生的企业学习造成很大干扰,严重影响卓越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建议对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各高校的各专业,在研究生保研名额上给予支持。
4、保证“卓越计划”专项经费的长期投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需投入的资金费用较大,为推动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修订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教材、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秀师资承担教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教师承担教学、教师的工程实践等工作的开展,以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建议上级部门对卓越计划进行长期投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提高整个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