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含解析)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试要求:(1)秦的统一(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2.拓展疆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微点拨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1.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僚政治)(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①“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③地方官分工明确。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①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②皇权至上,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③皇位世袭,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3.三公九卿制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1)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大体沿袭秦代。
汉武帝时通过频繁换相、设立“中朝”等方式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平说历史·2014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2013广东汕头一模12)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 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考点解析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
5、(20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 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 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考点3:影响
(1)积极:
①政治:奠定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
②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形成;
(2)消极:易造成君主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考点4:商鞅变法 (选修)
(1)内容:
政治:A、废分封,行县制;
B:什伍连坐法;
C:定秦律,轻罪重刑;
③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
④工程: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皇帝制度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 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 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 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 所进曰御。 表者,…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 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蔡邕《独断》 —— 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 能易之,何也? ——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 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 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后 世如何肯变? (宋)朱熹师徒问答
①怎样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关系 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世袭否: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 县官吏由中央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 有封地。 ③独立性: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经军事独立性,容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进步意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 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题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
• 例题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 例题1.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 •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D.奴隶起义频繁 . • 例题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 例题2.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 C.公元三世纪前期 .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 D.公元三世纪后期 .
• 6、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有许多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下列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是 ( )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三 省六部制 • 7.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 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 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 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 丞相王绾等言: 初破, 荆地远, 初破,燕、齐、荆地远,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 臣皆以为便。 臣皆以为便。 •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 廷尉李斯议曰: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 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 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 赋税重赏赐之, 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 天下无异意, 制。天下无异意,则安 宁之术也。 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 • ──《史记》卷六《秦始 《史记》卷六《 皇本纪》 皇本纪》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上述三节整合如下:(一)、秦朝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前3世纪末),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另外:北击匈奴,收河套,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南修灵渠,统岭南,设郡县;治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修五尺道)。
(注意落实到地图 P9)2.疆域:北到长城,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表现为皇权至上、独裁专断;其消极作用主要;中央集权: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其积极作用主要;2、原因: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思想来源:法家思想3、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具体表现:(1)中央权力机构:(皇权和相权的关系)①秦: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丞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②汉:内外朝制度:内朝决策,外朝执行③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探究: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制的?a、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b、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④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⑤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即永乐帝)设内阁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2课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秦朝(芝罘刻石)写道:“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这些文字()A.批判了春秋时期纷争局势B.歌颂了秦统一六国的功德C.树立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D.强调了推广郡县制的意义解析:选B材料中有皇帝,说明已经是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是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的颂扬,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独尊的地位和郡县制的意义,故C、D两项错误。
2.“秦王朝统一全国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新型的国家形态”主要是指秦朝()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帝制度解析:选A秦朝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包括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和皇帝制度,所以后面的选项都是这一制度的表现,故选A项。
3.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解析:选A秦朝的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位世袭,这是由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演变而来的,因此秦朝对夏、商、周的制度有继承,故A项正确;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与夏商周时期有很大的不同,故B、C两项错误;皇权至上是秦朝制度的特点,故D项错误。
4.《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解析:选A材料大意是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钮,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
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A项正确。
5.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解析:选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二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预习导学】一、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年,秦王先后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建立:秦王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以“”为自己的名号,自称“”。
为维护皇帝尊严,他的命令称“”或“”,所用的玉印称“”。
他总揽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皇帝所控制的为依据。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一方面以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
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特征。
二、秦朝中央官制(中央制度):1、构成:秦朝建立了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个最高官职为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负责全国)2、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军政大事的决策程序一般先由、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裁决。
3、作用:既利于皇帝操纵,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件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秦朝的地方官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了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初分天下为郡。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或。
郡县长官都由直接任命。
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形成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奠定了中国,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维护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条件(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2)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2.过程(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2)北击匈奴,修长城和直道(3)开凿灵渠,南平岭南并置郡(4)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3.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
指的是( )
【导学号:53082010】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 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 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 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 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不 官员的职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
同 责范围 地的所有权
土地无所有权
点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历史作用
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 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 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二、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2.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3.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4.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5.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7.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8.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9.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秦朝大一统的实现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讲述如下:西周灭亡以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的东周开始。
东周又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空前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
说它空前混乱,是因为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为衰落,再也无力控制各地诸侯。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的建立。
2、能力目标: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情感目标: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根据教材与导学案上的引导,进行情境体验,(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来加深对郡县制建立背景的理解和认识);用图示法去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自学质疑】阅读教材第一目自行归纳出秦国统一的重大行动。
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进程(1)统一六国:公元前年间,秦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统一大业。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回。
此外,还修筑和,加强北部边防。
平定岭南(3)统一岭南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军征讨岭南地区时开凿了,也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4)管理“西南夷”:开辟了的交通路线,部分地区委任官吏,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①秦统1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②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1、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和秦王朝的统治,避免地方上出现分裂割据势力2内容: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等职官,分掌、、;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3、特点由任免调动,不得,形成了的形式,(这也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差别)4、影响:①是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取代的重要标志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习目标]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概况:公元前230 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
(2)意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拓疆土(1)概况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南方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历史认识]秦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现象,也是秦始皇主要的历史功绩,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海内为郡县1.演变(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推广:秦统一后,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3.特征: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影响: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易混易错]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分封制下官位世袭,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任命,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三公:即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和负责监察系统的御史大夫。
(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议政制度: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备皇帝裁决,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4.“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汉承秦制”。
[概念辨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宗法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 ①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 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 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 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2)材料三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结 合所学指出,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关系:臣属关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依据材料二和三,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原因: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理解):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 中央。
2、形成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根源)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法家大一统思想
材料七:
(8)据材料七指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导航: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包括中国早期(先秦时代)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它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衰落,这一演变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建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宋元)~强化并衰落(明清)。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试说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三公九卿郡县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梳理: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保证周王室强大的前提下,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造成社会动荡(3)目的: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内容: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答案: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 )选项史实评价A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 唐朝设置节度使巩固了边疆,防止了地方割据C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力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故D项错误。
答案:C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二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原始资
料、结合教材解决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
方向之一,此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读懂原始 文言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说明玺是天子 独有的,反映了天子至尊地位;“群臣莫敢用( 玺)”又反映了皇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涉及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六王毕,四海一”
221 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______ 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海内为郡县 春秋战国 1.背景:_________时期,列国就已经出现 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李斯 2.秦朝推广:秦始皇采纳_____的建议,确 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主要内容 中央 (1)“郡”是直属于_____的地方行政区划,设 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 事、监察职责。
中央集权 统一的专制主义___________的秦王朝。 2.巩固政权 (1)北击匈奴:派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长 城、“直道”。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
考点训练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某某某某一中开学考)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集中B.皇位世袭C.皇帝独尊D.皇帝勤政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权力高度集中,皇帝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故A项正确。
2.(2019·某某某某高二期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该典故反映了( )A.群臣立场坚定B.秦二世的软弱无能C.丞相位高权重D.丞相制度不合时宜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后群臣皆畏高”可知,丞相赵高位高权重,已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故选C项。
A项与材料“或言马以阿顺赵高”的描述不符,排除;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群臣对赵高的忌惮,而不在于皇帝的反应,且单从材料中皇帝的反应也无法得出其软弱无能的结论,排除B项;丞相作为一种制约皇权的重要因素,其有设立的必要,排除D项。
3.(2019·某某某某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答案 C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秦朝中央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职责分配比较合理,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4.(2020·海淀区期中)秦律强调“法治”,规定“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每个人都被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又规定“同罪不同罚”,同样的犯罪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处罚有别。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型:新课制作:李佑洪审核:李佑洪使用时间:第二周[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六王毕,四海一”1.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定北方: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________和“直道”,加强了北方的统治。
3.平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征讨并平定岭南,实施管理。
岭南开始归中央王朝管辖。
4.收西南夷:秦在当时称为“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五尺道”,并任命官吏。
该地区开始进入统一政权版图。
5.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建立:秦始皇采纳________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内容:“郡”是直属于________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
“县”隶属于郡。
3.特点:形成了中央________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__________,不得世袭。
4.巩固:西汉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5.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__________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______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________”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__________的地位。
2.中央官制(1)三公制:秦朝在中央设立________、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________系统。
(2)九卿制: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称之为“________”。
3.朝议制度(1)概念: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之小船创作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结果: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开疆拓土(1)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2)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
(3)“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3.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实施(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1)“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职责。
(2)“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的继续推行,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官职职责议政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失误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3.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秦朝“天下”格局的形成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核心论点:秦朝奠定了后世“天下”格局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在版图上统一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郡县制
请同学们继续看p9的《秦朝疆域图》,从中可以看出秦朝的疆域是很大的,(我们从四个方位加以描述:向东,东到大海,向南,濒临南海,向西,直达陇西,北方,它抵到长城一代。由此,我们可以将秦朝的疆域面积归纳为: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那么,面对如此大的疆域面积秦朝是如何统治的呢?请同学们参照官员的提议,在秦朝实行哪种政治制度的时候,官员们有两种建议,但是秦始皇最终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并非秦朝才有的,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设立。而秦朝将郡县制推行于全国,而关于郡的个数,在业界也是有所争议,那么因此,对于学习历史也要有探索精神。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习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走向“大一统”秦朝政治》,请同学们先打开书预习一下。(板书标题)
好的,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了解了两种制度一方面利于稳定西周的政治局势,从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极大地隐患,那就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下放给诸侯,随着诸侯势力越来越大,出现了诸侯春秋战国争霸和相互兼并的混乱局面。
那么秦朝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周朝的分封制带来了危害的基础上建立的。我们可以通过分封制来更加全面的看待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
传承方式
世袭
皇帝任免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政治,易出现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相同点: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为了巩固王(黄)权的统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因此其划分的标准是血缘;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因其划分的标准时地域。其二,在传承方式上,分封制下分的诸侯王拥有封地,而且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同时分封的诸侯王有世卿世禄的特点,意思是他不需要在乎封地的政绩,他的爵位都是永久的,因此其性质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的官吏则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调遣,官位不得世袭,他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因此其性质是官僚政治;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分封制下的诸侯是世袭的,在政治、军事、经济拥有独立的大权,并且诸侯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而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免,接受俸禄,因此受中央控制很严。绝对服从中央,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国家统一。但从相同点来看,这两种制度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中央王(黄)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课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度的建立;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主要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文献感知历史,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仪器
教案、课本等。
作业
处理
讲评式、讨论式。
板
书
设
计
走向“大一统”秦朝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二、秦朝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1、郡县制
好的,我们刚刚讲了秦朝灭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统一后的秦朝仍然面对许多侵扰,比如,北方匈奴和南方诸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朝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公元前215年秦朝派将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相信同学们对长城并不陌生,那么我现在请几位同学谈谈对长城的理解。(是的,长城主要是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入侵,而今天长城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值得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而关于长城的故事很多,老师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同学们下去可以查阅一下资料)。而直道,说通俗点就是现在咱们的高速公路,战争时期它运送粮食、军饷等,起到军事防御作用,而平时主要是交通运输作用。二、统一南岭,为了顺利的统一岭南,秦在湘水和漓水间开凿灵渠,而统一岭南后,秦在岭南设三郡—也就是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第三个是象征着西南夷,主要是在今天我们的四川西部、云南、贵州。并且在这些地方开五道尺,五道尺主要用于军事功能,因为它宽大约五尺,所以叫做五道尺。(请同学们注意书上的开和兼并的混乱局面中取胜,各诸侯纷纷实行变法。当时的秦国君主也采取了商鞅的变法建议,对秦国政治、军事、经济等进行改革,也使秦国成为西方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了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在黑板上注明地理方位)由此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并且定都咸阳。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专制主义,二是中央集权。而专制主义又相当于民主主义来说,也就是说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把持着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项权利,同时最高决策权也握在他们手中。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来说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决策权,必须严格服从中央领导,受制于中央。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地方听命于中央,中央皇帝由皇帝独裁的政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样讲大家理解了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秦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集权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教学
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教学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