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头痛主诉:患者,男性,30岁,头痛已有一周,疼痛部位集中在双侧太阳穴附近,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光线过敏。

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病史:此前无头痛疾病史,健康良好。

最近工作压力较大,日常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差。

家族中无头痛病史。

舌诊:舌体稍红,苔黄腻。

脉诊:脉浮数。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上述症状和舌脉状况,可以初步判断此病为痰火上扰。

痰火上扰是指由于体内湿热郁于脾胃,脾胃不健,痰浊内生,或由于外邪侵袭,郁结气滞,引发头痛等症状。

此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多为双侧太阳穴附近,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光线过敏。

舌体稍红,苔黄腻,脉浮数。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病案一的症状和辨证,可以采用以下中医治疗方案:1. 清热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组成:天麻、赤芍、川芎、羌活、佛手、黄芪、薄荷等。

2. 调理脾胃,健脾化痰。

方药组成:白术、茯苓、半夏、山药、陈皮等。

3. 调理作息,改善生活习惯。

针对患者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适当调整工作压力。

预后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中医治疗方案,通常可以在2-4周内缓解头痛症状,并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病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理。

结论: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根据病案分析,确定痰火上扰为头痛的主要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药对于头痛等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减少复发风险。

但是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和长期的调理,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而病案是中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载体,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

病案分析报告是基于对病案中各项信息的分析,在对比其他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疾病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以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为主题,将介绍六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1.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高血压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等,已被确诊为高血压。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病史,可能致使高血压的病因因素有多种,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肝郁化火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医调理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并结合调整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冠心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等,已被确诊为冠心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情绪波动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心脏负荷明显减轻。

3.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糖尿病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要症状为口渴、多尿、乏力等,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当、情绪波动、遗传等。

证型分析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

治疗体会采用中药调理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4.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慢性胃炎病案分析报告》病情介绍患者女性,30岁,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纳差等,已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病因分析分析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久病不愈等。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病案(一):患者王某,男,43岁。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g 大黄10g 栀子12g 陈皮12g 枳实10g 茯苓15g病案(三):王某,男,30岁,素体脾胃虚弱,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

1年前因冒雨后,全身浮肿,发烧,小便不利,经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症情缓解,但晨起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

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加重,现症见: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

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主方:实脾饮加味药物:干姜5g/附子5g(先煎)/草果仁1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5g/大腹皮15g/木瓜10g/木香10g/厚朴9g/黄苠30g/姜枣为引病案(四):患者主因反复水肿20年来诊,现症见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苍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病案摘要:患者张,男性,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溏3个月。

近三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腹痛、腹胀,伴有便溏。

腹痛时有时无,程度轻重不一,部位不固定。

患者平时三餐规律,没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

家族史无相关疾病。

患者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05/70mmHg。

腹部软,有轻度压痛,无肿块,肠鸣音正常。

大便检查: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未见明显血便。

BMI指数30。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大便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判定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具体分析如下:1.腹痛、腹胀、便溏:腹痛、腹胀与便溏是湿盛的主要症状表现,表明湿浊郁滞在脾胃经络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压痛:腹部轻度压痛是脾胃失调的常见体征,与湿邪郁滞、气滞血瘀有关。

3.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湿邪蕴结肠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肠道湿滞,大便次数多,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吸收,大便粘滞不爽,颜色偏黄。

4.BMI指数30:患者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加剧脾胃气血运行的不畅。

综上所述,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脾虚湿盛病理机制,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调理脾胃:选择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的中药组方,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行气、化湿导滞,并调整脾胃功能。

2.祛湿化滞: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苦参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利水通便,排除体内湿邪。

3.调整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味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维持脾胃功能正常。

4.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促进气血运行。

5.控制体重: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当运动,降低体重,减轻对脾胃的负担。

疗效评估:经过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减轻,大便恢复正常,便次逐渐减少,变形变稠。

总结:通过上述病案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内科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1. 引言中医病案分析报告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报告,并给出六篇范文供参考。

2. 病案概述在每篇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病情进行概述。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

概述应该简明扼要,但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3. 病因分析接下来,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病因分析至关重要。

可以从体质、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深入分析病因的根源。

4. 辨证分析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准确的辨证是确立治疗方案的基础。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特点、舌脉表现以及病程变化等,对患者的辨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辨证的准确性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5. 治疗方案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核心目标。

可以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

6. 治疗效果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患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范文一:头痛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本文报道了一例中医头痛病案的分析过程,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症状就诊。

头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每天持续数小时,伴有眩晕、呕吐等症状。

病因分析患者平日忧虑过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导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导致头痛症状的发生。

辨证分析患者舌苔黄腻,脉弦细,边缘不整。

辨证为肝气郁滞,气机不舒。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辨证结果,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的中药处方,结合颈部按摩和舒缓疏导的针灸疗法。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医疗领域中,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病例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例分析的目的与意义病例分析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病例,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收集病例资料: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

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记录,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 辨证论治:在对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要求医生考虑疾病的内外因素、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因素。

3. 病机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病案进行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是病例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律和相关因素的研究。

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治疗总结:最后,在分析了病机之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这包括对疾病的缓解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总结,医生可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率。

三、病例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的病例分析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结合:病例分析要结合实际临床情况进行,不能脱离实际。

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深入分析:医生在进行病例分析时,应该尽可能深入地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总结。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病案资料如下:患者,男性,45岁,主诉头痛已有半年,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头晕,失眠,舌苔白腻,脉弦。

查体后,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首先需要对症状进行分析。

头痛伴有头晕和失眠,相关症状暗示了患者可能存在阻络不通的问题,而舌苔白腻和脉弦则表明气滞和阻塞的情况。

根据这些症状,可以初步推测患者的疾病属于气郁血瘀的范畴。

进一步分析病情和病史,患者的头痛已经有半年之久,并且逐渐加重,这表明疾病的本质是气滞血瘀导致的阻塞。

舌苔白腻和脉弦也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患者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说明当前的治疗方法并未改善气郁血瘀的状况。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中医诊断为气郁血瘀。

气郁血瘀是中医疾病的一个重要病机,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导致气血阻滞,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治疗气郁血瘀的关键在于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

对于上述病例,中医诊断学主要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病史:头痛已有半年之久,逐渐加重,治疗效果不佳。

2.主诉:头痛伴有头晕、失眠等症状,舌苔白腻,脉弦。

3.辨证:气滞血瘀,阻络不通。

4.根据气郁血瘀的病机,进行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的治疗。

针对该病症,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物,可以协助治疗。

此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气郁血瘀的症状。

总之,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病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机,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治疗气郁血瘀等病症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基本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以达到疏通气机和活血化瘀的目的。

最终实现疾病的根本治愈。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中医针灸30个病案分析
1. 病案分析1
- 病案编号:001
- 主要症状:头痛、失眠
- 诊断:病案1属于阴虚阳亢型头痛,属于失眠证
- 处方:针灸治疗,选用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治疗效果:经过5次针灸治疗,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失眠症状有所改善
2. 病案分析2
- 病案编号:002
- 主要症状:腰痛、腿麻
- 诊断:病案2属于肾阳虚型腰腿痛
- 处方:选用肾俞、膀胱俞、阳关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8次针灸治疗,腰痛症状明显减轻,腿麻症状有所改善
3. 病案分析3
- 病案编号:003
- 主要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诊断:病案3属于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
- 处方:选用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6次针灸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减轻,食欲有所恢复
...
(继续分析其他病案)
30. 病案分析30
- 病案编号:030
- 主要症状:月经不调、经期疼痛
- 诊断:病案30属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 处方:选用足三里、关元、气血两调等穴位进行针刺
- 治疗效果:经过10次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症状明显减轻,经期疼痛有所改善
以上是中医针灸30个病案的简要分析。

每个病案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诊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病症。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在临床中医实践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疾病病例,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判断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临床中医病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一、病案分析1. 病症描述和起因分析在病案分析中,我们首先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仔细描述和分析。

例如,患者主诉头痛、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

通过询问病史和仔细观察患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情的起因。

例如,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可能是其病情的诱因。

2.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中医四诊合参的原则,我们可以诊断患者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等病症。

针对这些病症,我们可以采取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检结果,我们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若治疗效果不佳,我们还需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经验总结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的临床经验。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中医强调调理肝气、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等,通过配合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

2. 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气和肾气,通过配合中药调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轻症状。

3. 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病症,中医通过针灸、火罐等方法调理经络,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4. 失眠失眠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中医通过调理肝气、养阴安神等方式,通过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三、结语通过对临床中医病案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水平。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

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在病案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中医辨证施治的内容。

本文将从病案文书中提取相关材料,对中医辨证施治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辨证”。

辨证即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以及病史、体征等方面的综合观察,进行疾病辨证。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经常会详细描述患者的病史、主诉以及四诊结果。

例如,某病例中的“面色苍白,唇色淡白,舌质淡”,是一种典型的中医辨证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血不足。

通过进一步的询问和切诊,可以进一步明确辨证的结果。

其次,中医辨证施治注重“辨病”。

辨病即通过对疾病类型的判断,确定病机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会通过病症的描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病机的推测和诊断。

例如,某病例中的“寒湿之邪袭//陷肺经”,就明确了病因和病机,指导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辨病的结果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也是药物和治疗方式的根本依据。

然后,中医辨证施治强调“施治”。

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会详细描述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例如,某病例中的“中药方剂为四君子汤加黄芪、白术、茯苓、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同时,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和个体化。

最后,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观察效果”。

观察效果即对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包括对患者症状的改善、体征的变化以及辨证的调整等方面的观察。

在病案范文中,医生们经常会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疗效。

例如,某病例中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面色红润,唇色红润,舌苔清淡,精神状态好”,说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观察效果的过程既是对治疗效果的验证,也是对辨证施治的反馈。

综上所述,病案范文中的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主要包括辨证、辨病、施治和观察效果四个方面。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病案1:一.姓名:xx 性别:xx 年龄:xx 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 电话:xxxxx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

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

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脉浮紧。

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治法:解表驱寒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0g枳壳10g 桔梗15g 紫菀10g 陈皮10g 荆芥10g防风15g 白芷10g 甘草5g 生姜15g 水煎温服。

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 白芍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20g 生姜15g 大枣15g 炙甘草5g 蝉蜕10g 黄芩10g 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

医师签全名:彭双全主诉:现病史: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治法:处方:复诊:处方:三诊:患者诉已无症状。

儿童咳嗽咳嗽5天,辨证:风热咳嗽处方:银翘散加减甘草2g 黄芩10g 紫菀8g 百部8g牛蒡子6g 杏仁6g 连翘6g 薄荷8g金银花8g 桑叶15g 枇杷叶6g 竹茹10g蝉蜕6g 桔梗6g 麻黄3g 芦根10g 2付复诊:鼻塞流涕明显,咳痰减少,干咳,无恶心呕吐,汗出少。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案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分析一个中医病案,以展示中医病案分析的方法和价值。

病案概述患者,男性,50岁,主诉腹胀腹痛已4天病史回顾患者4天前开始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口干苦味、大便稀溏等。

没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近期未旅行、接触过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面色苍白,精神可,无发热。

2. 腹部检查:脐周压痛,无腹膨胀、肿块。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得出以下辨证结果:1. 证候:脾胃虚弱型2. 证候要素:- 脾胃失调:患者食欲不振、口干苦味等症状,提示脾胃功能失调。

- 脘腹不适:腹胀腹痛、脐周压痛,是脾胃虚弱的常见症状。

- 大便稀溏:脾胃功能不佳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大便稀溏是其常见表现。

辨证论治基于上述辨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治疗方案:1. 中药调理:-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 功效:益气健脾,调理脾胃功能。

-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 饮食调理:- 忌生冷油腻食物。

- 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粥、面条、蔬菜等。

- 避免过食生果、辛辣刺激食物。

疗效评估患者经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腹胀腹痛明显减轻,食欲恢复,大便也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与总结这一病案展示了中医病案分析的过程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通过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辨证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并未提及具体的病例数据和治疗效果评估指标,这是为了遵守题目中不含链接的要求。

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病例的数据收集和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

总之,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病案,可以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中医病案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中医病案分析实训报告总结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病案分析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的中医诊断水平和临床思维,我们参加了本次中医病案分析实训。

通过分析典型病案,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诊断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中医诊断理论:深入学习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2. 典型病案分析:选取了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的典型病案,通过分析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资料,进行中医诊断。

3. 方剂应用:针对不同病案,学习如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4. 临床思维训练:通过讨论、分析、总结,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诊疗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医诊断的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病案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分析了所选取的典型病案。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病情变化等。

(2)分析症状、体征,结合中医诊断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3)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

(4)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3. 讨论与总结:在分析完每个病案后,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互相学习、借鉴。

1. 提高了中医诊断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中医诊断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诊断水平。

2. 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在分析病案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思维,培养了临床诊疗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3. 丰富了临床经验:通过分析典型病案,我们了解了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丰富了临床经验。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讨论、总结,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中医晋升副高病案分析报告

中医晋升副高病案分析报告

中医晋升副高病案分析报告1. 病案概述本次报告对一位中医医师晋升副高所提交的病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该病案涉及一位55岁男性患者,主诉头晕、四肢乏力、口干等症状,经过中医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本报告将主要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疾病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相关症状,结合中医理论,初步诊断为肝阳上亢,肝火犯热所致的头晕、四肢乏力、口干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阳上亢会导致血液上冲,影响头部和四肢的正常气血运行,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3. 治疗方案选择基于病情分析,中医医师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3.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中医医师选择了几味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中药原料,包括黄连、赤芍、石膏等,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了剂量的调整。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对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医师在本病案中运用了针灸疗法,主要选择了足三阳经的一些穴位进行刺激,如太阳穴、合谷等。

这些穴位具有消散风热、平衡气血的作用,对于本病例中的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4. 治疗效果评估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头晕、四肢乏力、口干等症状明显缓解,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提升。

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结果也验证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改善。

5. 随访和预后评估针对本病例,中医医师进行了长期的随访和预后评估。

通过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进行定期的复查,确认患者的症状得到了长期的缓解,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对于中医医师晋升副高,展示其治疗疾病的能力和临床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 小结通过对该病例的病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症状时的独特优势。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合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1:一.姓名:XX性别:XX 年龄:XX 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电话:XXXXX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

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 无流涕,汗多。

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

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脉浮紧。

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治法:解表驱寒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枳壳10g桔梗15g紫菀10g 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5g白芷10g甘草5g生姜15g水煎温服。

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2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5g蝉蜕10g黄苓10g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

医师签全名:彭双全主诉: 现病史: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

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辅助检查:无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治法:处方:复诊:处方:三诊:患者诉已无症状。

儿童咳嗽咳嗽 5 天,辨证:风热咳嗽处方:银翘散加减甘草2g黄芩10g紫菀8g百部8g牛蒡子6g杏仁6g连翘6g薄荷8g金银花8g桑叶15g枇杷叶6g竹茹10g蝉蜕6g桔梗6g麻黄3g芦根10g 2 付复诊:鼻塞流涕明显,咳痰减少,干咳,无恶心呕吐,汗出少。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上方去竹茹、连翘、紫菀,加辛夷6g、罗汉果0.5个2付三诊:昨日受凉后咳嗽加重,咳黄脓痰,量多,汗多,鼻塞,甘草3g黄芩10g胆南星10g百部10g牛蒡子6g杏仁10g连翘6g薄荷8g金银花10g桑叶15g枇杷叶10g鱼腥草15g蝉蜕10g桔梗6g连翘10g芦根10g辛夷6g罗汉果0.5个2付鼻塞流涕好转,现症见:汗多,咳嗽有痰,黄粘痰,舌淡红原方去薄荷加金荞麦15g、竹茹10g 2付随访咳嗽缓解。

病案 2 老年女性受凉后出现咽喉干,怕冷,鼻塞,咳嗽咯痰,口服西药后咳嗽咯痰好转,鼻塞好转,易半身汗出,受压部位明显,咯少量黄痰。

舌淡苔薄白,脉浮稍弱。

辨证为气虚感冒处方:参苏饮加减党参30g紫苏梗15g陈皮15g枳壳15g前胡15g法半夏15g葛根15g甘草6g桔梗15g茯苓15g白芍15g桂枝10g竹茹10g胆南星30g 杏仁15g紫菀15g3付复诊:咳嗽咳痰好转,咳痰不利,咯少量黄粘痰,饮冷水后咳嗽明显,纳可,大便不成形党参30g 甘草6g 白芍15g 法半夏15g紫菀15g 麻黄6g 杏仁15g 陈皮15g枳壳15g 细辛6g 紫苏梗15g 竹茹10g桂枝10g 茯苓15g 胆南星30g 桔梗15g 3 付随访诸症缓解。

病案 3 咳嗽咳嗽 3 月余,于本地乡镇医院行胸片无异常。

口服西药无明显缓解。

咳嗽频繁,干咳为主,白天夜间均咳嗽,闻刺激性气味咳嗽,咽喉无疼痛,背心不冷。

咳后汗出,自觉身疲乏。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辨证为外感咳嗽,表邪未尽处方:三拗汤加止嗽散麻黄6g杏仁15g紫菀15g 款冬花15g百部15g 白前15g 牛蒡子15g 蝉蜕15g五味子10g黄芩30g甘草6g仙鹤草30g诃子10g桔梗15g 徐长卿15g 南沙参30g3付二诊:咳嗽时间缩短,咳嗽频率无改善,仍感乏力,精神差,咳嗽后汗出明显,无咯痰,干咳为主, 1 天咳嗽10 余次,闻及刺激性气味及咽痒时咳嗽明显,睡眠差,舌淡有齿痕,苔薄白,咳嗽时伴有流清涕。

南沙参30g 甘草6g 黄芪30g黄芩30g白前15g紫菀15g 黄精30g百部15g五味子10g 牛蒡子15g 杏仁15g款冬花15g僵蚕15g蝉蜕15g 桔梗15g仙鹤草30g徐长卿15g儿茶15g 3 付咳嗽好转,痰难咳,易感疲乏,睡眠差,无流涕,原方去徐长卿,儿茶加陈皮15g,法半夏15g 3 付随访咳嗽基本缓解,偶有咳嗽,干咳为主。

病案4:咳嗽儿童诉咳嗽 5 天,干咳,食则宜干呕,夜啼,大便偏稀,带泡沫,精神较差,近 2 日轻微发热,家属自测体温波动37.2-37.8 C。

舌红苔薄白,指纹紫。

辨证:风热咳嗽处方:桑菊饮加减杏仁3g 甘草2g 黄芩6g 桔梗3g菊花6g 连翘3g 桑叶6g 法半夏2g竹茹3g 建曲6g 焦山楂6g 陈皮3g 2 付复诊:药后咳嗽减轻,夜间明显,纳食差,汗出减少,大便不成形,睡眠可蝉蜕3g苦杏仁3g 建曲6g 陈皮3g法半夏5g 焦山楂6g 茯苓8g桔梗3g甘草2g桑叶6g黄芩6g蜜枇杷叶3g2付病案 5 感冒女性诉感冒后鼻塞流涕,遇冷空气打喷嚏,平素冬天怕冷,夜寐欠佳,无口苦,小便黄,既往大便偏稀,现大便正常,素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

辨证:感冒气虚感冒处方:桂枝加玉屏风汤桂枝15g 白芍15g 大枣15g 徐长卿15g辛夷10g 黄芩30g 黄芪30g 白术15g防风10g 地肤子15g 薏苡仁30g 甘草6g仙鹤草50g 党参30g 补骨脂15g 鹅不食草15g 3 付随访未再有流涕、怕冷明显减轻。

病案6咳嗽自诉感冒1月余,前期发热,最高体温38.3 C,输液治疗后好转, 现症见:痰多,咳黄痰,咳嗽时牵扯胸部疼痛,头稍昏痛,背冷,口干,夜尿4-5 次/ 夜,无汗出。

舌质红苔稍黄腻,脉浮滑。

辨证为痰热咳嗽予以清金化痰汤加减甘草6g连翘15g 黄芩30g麻黄6g苦杏仁15g鱼腥草30g 冬瓜子30g 远志6g桔梗15g胆南星30g芦根30g葶苈子15g桂枝15g白芍15g半夏15g柴胡15g 3 付复诊:咳嗽好转,胸痛未见,下肢乏力,出汗多,背心不冷,胃脘不适,稍有反酸,梦多,舌暗红,苔白腻,脉滑。

甘草6g 黄芩30g白芍15g 法半夏15g芦根30g 葶苈子15g 冬瓜子30g 苦杏仁15g连翘15g 桂枝15g 胆南星30g桔梗15g柴胡15g 海蛤粉30g 黄芪30g 3 付随访咳嗽、咳痰基本缓解。

病案7 咳嗽,咳嗽,每年秋季发作,此次持续 2 月,受冷风吹时明显。

喉中有痰,言语增加时咳嗽明显。

余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辨证为风寒咳嗽,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6g 杏仁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百部15g 白前15g 牛蒡子15g 蝉蜕10g五味子10g 黄芩30g 甘草6g 仙鹤草30g桔梗15g 3 付复诊咳嗽缓解,痰少,偶有头痛,舌淡红,苔薄白。

原方加桂枝10g、白芍15g 3付三诊咳嗽仍作,咯白色泡沫痰,咳嗽次数减少,易出汗,无明显气紧。

原方加诃子10g 3 付病案8 感冒诉受凉后出现咳嗽,发热,昨日夜间体温37.8 ,出汗多,活动、睡眠时出汗明显,大便干,痰色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为风热感冒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30g菊花15g桔梗15g连翘15g杏仁15g甘草6g薄荷8g芦根30g牛蒡子15g板蓝根15g金银花15g鱼腥草30g淡竹叶15g黄芩15g百部15g蝉蜕10g 2 付二诊诉前日体温39C,伴恶寒,无寒战不适,仍有咳嗽,痰较黄,量稍较前减少。

汗多,自诉腹痛,按压无压痛。

查咽充血,扁桃体红肿,舌脉同前。

僵蚕15g 罗汉果 1 个桔梗15g 连翘15g 杏仁15g 甘草6g 桑叶30g 芦根30g 牛蒡子15g 板蓝根15g 金银花15g 枳壳15g 蝉蜕15g 黄芩20g 百部15g 3 付三诊:无腹痛,咳嗽好转,有痰,痰减少,汗出减轻,未有发热,扁桃体红肿无脓点,原方去枳壳加鱼腥草30g 3 付四诊:咳嗽好转,纳可,痰呈白色,稍多,扁桃体无充血,稍感疲乏,大便偏稀,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滑。

辨证:痰湿蕴肺处方:二陈汤加减法半夏15g党参30g茯苓20g甘草6g白术15g陈皮15g牛蒡子15g 僵蚕10g桔梗15g蝉蜕15g建曲30g厚朴15g 3 付病案9 咳嗽 5 天,咯吐黄白痰,时有泡沫痰,口干,无咽痛,咽痒,轻微出汗不适,鼻流清涕,平素体型偏瘦,胃纳可,未有发烧,查见:咽喉轻微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无脓点,大小便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微数。

辨证为风热咳嗽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20g菊花15g桔梗15g连翘15g杏仁12g甘草6g薄荷10g芦根30g百部10g蝉蜕10g法半夏10g罗汉果1个 2 付随访咳嗽基本缓解病案10 感冒诉感冒10 天,咽喉有痰,咳嗽,睡前易清嗓,咽喉痒,睡眠时未见明显咳嗽,偶有鼻塞、流涕,口干,眼稍干涩,无流泪。

有轻微发烧,体温37.8 °,汗出,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为风热感冒处方:桑菊饮加减桑叶30 菊花15g 连翘15g 芦根15g 牛蒡子15g 厚朴15g 蝉蜕10g 2 桔梗15g 杏仁15g 甘草6g 薄荷10g 紫苑15g 百部15g付复诊:偶有咳嗽,痰少,常清嗓,白天咳多,口干,活动后汗多。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病案 11 咳嗽 诉咳嗽剧烈,痰少,身痒,口干,怕冷,鼻塞,无流涕,咽痛咽痒,反酸,无打 嗝、肚子胀,无胃痛、烧灼感。

无汗出、发热。

舌淡红苔腻。

脉浮微数。

辨证为:风寒咳嗽处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 黄 10g 杏 仁 15g 紫 菀 15g 款冬花 15g 百 部 15g 白 前 15g 牛蒡子 15g 蝉 蜕 10g 甘 草 6 g地肤子 30g 桔 梗 15 g徐长卿 15g南沙参 30g大 枣 30g3 付复诊诉遇灰尘咳嗽, 气稍紧,胸胁痛,有痰难咯, 易疲倦,未再身痒, 怕冷减轻, 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麻 黄 10g 杏 仁 15g 紫 菀 15g 款冬花 15g百 部 15g 白 前 15g 牛蒡子 15g 蝉 蜕 10g 五味子 10g 甘 草 6g 仙鹤草 30g 桔 梗 15g 徐长卿 30g 南沙参 30g 大 枣 15g 旋覆花 15g 细 辛 6g 3 付 三诊偶有咳嗽,痰多,呈黄白相间,乏力,气紧明显,恶寒,仍有反酸,二便难 解。

舌淡红苔薄腻,脉浮滑。

旋覆花 15g白 芍 15g甘 草 6g紫苏梗 15g桑 叶 30g 桔 梗 15g 杏 仁 15g 蝉蜕 10 g 连 翘 15g 芦根 30g 甘 草 6g薄荷 6g牛蒡子 10g紫苑 15g百 部 15g 僵蚕 10g陈皮 15g2 付随访感冒、咳嗽好转 80%,白天基本不咳嗽,夜间偶有1-2 次咳嗽长前胡15g法半夏15g苦杏仁15g 白芥子10g桔梗15g紫菀15g百部15g 仙鹤草60g柴胡15g黄芩30g诃子10g枳壳15g紫苏子30g海蛤粉30g车前子30g 3 付随访诸症均明显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