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

前言

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病案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中医病案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病案资料

患者信息:

•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58岁

•主诉:头痛、头晕已有三天

病史回顾:

患者自述头痛头晕已有三天。无明显诱因,长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有轻度头晕,但此次头晕明显加重。伴有头痛,位置在额部和两侧颞部,头痛胀痛,感觉像有东西挤压着。头痛加重时伴有恶心、呕吐。睡眠质量差,经常失眠。

体格检查:

患者面色稍黄,神清,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分析:

根据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患者头痛头晕的症状与中医的“头痛、头晕”证候相符。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头晕的症状常与气血不足、肝胆郁结、痰湿内蕴等有关。

辨证施治: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辨证分析结果,制定以下中医治疗方案:

1.益气养血方

主要成药:黄芪、当归、益母草、川芎

方剂组成及用法:黄芪15g,当归12g,益母草12g,川芎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黄芪和当归为主药,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益母草能调理气血,川芎能舒筋活血,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经络循环,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2.调理肝胆方

主要成药:柴胡、香附、白芍、枳壳

方剂组成及用法:柴胡10g,香附10g,白芍12g,枳壳10g,水煎服。

方剂理论:此方剂主要以柴胡为主药,能舒肝理气、解郁托表。香附具有理气活血、行痰止痛的作用,白芍能养血安神,枳壳能行气止痛。这些药物组合应用可以调理肝胆,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病案(中医)

病案(中医)

19.车某,女,31岁,工人 半年前因难产,出血较多,以后经常感头晕,上 月月经复潮,但量少,质稀色淡,且头晕加重, 并见神疲、食少,有时手足麻木,偶感心悸等 症,以致不能坚持工作。诊得面色淡白,唇色 浅淡,脉细弱,苔薄白。血常规: RBC2.9*1012/L,HB80g/L,余均在正常范围。 血虚头晕
3.李某,男,47岁,工人 诉平素消化功能欠佳,昨日因进食不慎,深夜 腹痛而登厕大便,排稀便少许,但腹痛未减, 且恶寒甚而寒战,腹痛欲呕,肠鸣辘辘,因而 送来急诊。体查:急性面容,抱腹呻吟,面白 唇紫,心肺无异常,血压120/76mmHg,腹部 听诊肠鸣音亢进,余无异常发现。四肢厥冷, 苔白滑,脉沉紧。
17.王某,男,14岁 今晨起初微恶寒,胸痛,继之发热,咳 嗽气喘。现发热39.9℃,胸闷胸痛,咳嗽, 痰粘黄难咯,口渴,有汗,神昏谵语, 小便黄,大便未解,四肢厥冷,唇色紫 暗,舌红苔黄,脉沉弦数有力。要求用 八纲辨证。 真热假寒证
18.杨某,女,11岁。 面黄头晕本已多日,今晨因赴某公园呼吸 新鲜空气感受时凉。回家后即身热憎寒, 头胀目痛,遍体酸楚不适如被杖,腰亦 觉痛,胸脘痞闷,有恶心欲吐之状,小 溲黄少,大便未行。苔白脉浮
4.汤某,男,38岁,农民 患者因淋雨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 38.2℃,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 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吐痰稀薄 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表证、寒证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临床病案分析丛书

姜泗长 牟善初 黄志强 朱士俊 总主编中医病案分析

杨明会 主 编

北 京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多种中医科疑难病症及西医疗效不佳或不能治疗的病例,从中医临床视角出发,详尽地介绍了这些病例的病史、症状、主要体征和治疗经过。着重介绍中医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作者的诊治思路、方法,方药特色,对疾病的疗效评价等。本书集几代老中医的智慧和治疗经验于一体,对广大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疗工作者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掌握正确的临床辨证思路与方法,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治水平。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专业的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及中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病案分析/杨明会主编.唱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畅1

(临床病案分析丛书/姜泗长等总主编)

ISBN7唱03唱010302唱5

Ⅰ畅中…Ⅱ畅杨… Ⅲ畅中医学:临床医学唱医案

Ⅳ畅R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17615号

责任编辑:裴中惠 黄 敏 张德亮/责任校对:潘瑞琳

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黄华斌

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717

http://www.sciencep.com

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3年1月第 一 版 开本:B5(720×1000)

2003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张:201/4

印数:1-5000字数:388000

定价:28畅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

枟中医病案分析枠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杨明会

副主编 王发渭 吴整军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引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而病案是中医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文献载体,记录了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病案分析报告是基于对病案中各项信息的分析,在对比其他病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疾病的特点、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以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为主题,将介绍六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1.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高血压病病案分析报告》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65岁,主要症状为头晕、心悸、失眠等,已被确诊为高血压。

病因分析

分析患者的病史,可能致使高血压的病因因素有多种,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肝郁化火等。

证型分析

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的证型。

治疗体会

采用中医调理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等,并结合调整生活方式,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冠心病病案分析报告》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胸痛等,已被确诊为冠心病。

病因分析

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情绪波动等。

证型分析

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的证型。

采用中药治疗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

心脏负荷明显减轻。

3. 病案分析报告之《某患者糖尿病病案分析报告》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40岁,主要症状为口渴、多尿、乏力等,已被确诊为糖尿病。

病因分析

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能的病因因素有饮食不当、情绪波动、遗传等。

证型分析

根据中医四诊方法,患者被判断为气虚、脾肾阳虚的证型。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病名:喘证(上实下虚证)

病机:痰浊壅肺,肾虚于下

治法:化痰降逆,温肾纳气

方剂:苏子降气汤

病名:淋证(热淋)

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剂:八正散

病名: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夹痰,上扰清空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病名:癃闭(瘀血阻塞证)

病机:瘀血阻塞尿道,水道不通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主方:代抵挡丸加减

病名:胃痛(脾胃虚寒证)

病机: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剂:黄芪健中汤

病名:水肿(脾阳虚衰证)

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剂:实脾饮

病名:郁证(阴虚火旺证)

病机:肝阴不足,虚火内生

治法:滋阴清热,镇心安神

主方:滋水清肝饮

病名:咳血(阴虚肺热证)

病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主方:百合固金汤

病名:失眠(心脾两虚证)

病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喘证(表寒肺热证)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热,化痰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

病名:水肿(阳水)湿热壅盛

病机:湿热内盛,气滞水停

治法:分利湿热

方剂:疏凿饮子

病名:噎膈(津亏热结证)

病机:胃津亏耗,食道失润

治法:滋养津液

方剂:五汁安中饮病名:咳嗽(肺阴亏耗)

病机: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剂:沙参麦冬汤

病名:心悸(心血不足)

病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归脾汤病名:呃逆(肝气郁结)

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病案一:慢性胃炎

主诉

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

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

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

主诉

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

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

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

主诉

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

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

症状。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

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

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

主诉

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

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中医内科学病案分析

病案摘要:

患者张,男性,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溏3个月。近三个月来,患者频繁出现腹痛、腹胀,伴有便溏。腹痛时有时无,程度轻重不一,部

位不固定。患者平时三餐规律,没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家族史无

相关疾病。患者体格检查:T36.5℃,P78次/分,R18次/分,

BP105/70mmHg。腹部软,有轻度压痛,无肿块,肠鸣音正常。大便检查:

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未见明显血便。BMI指数30。

中医辨证分析: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和大便检查的结果,可以初步

判定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腹胀、便溏:腹痛、腹胀与便溏是湿盛的主要症状表现,表

明湿浊郁滞在脾胃经络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2.压痛:腹部轻度压痛是脾胃失调的常见体征,与湿邪郁滞、气滞血

瘀有关。

3.大便次数多、色黄、粘稠无形:湿邪蕴结肠腑,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肠道湿滞,大便次数多,食物未能充分消化吸收,大便粘滞不爽,

颜色偏黄。

4.BMI指数30:患者体重超重,肥胖状况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负担,加

剧脾胃气血运行的不畅。

综上所述,患者为脾虚湿盛型肠胃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脾虚湿盛病理机制,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调理脾胃:选择益气健脾、温中化湿的中药组方,如六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温中行气、化湿导滞,并调整脾胃功能。

2.祛湿化滞: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组方,如苦参汤加减,以清热燥湿、利水通便,排除体内湿邪。

3.调整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寒凉、油腻重味的食物,适当增加粗纤维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医病案分析

例1.潘晓春,女, 30 岁.已婚。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中医诊断:脾气虚证.

方药:四君子汤。人参18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6g。

例2 .任苏平,女, 60 岁.工人。年轻时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较劳累。八年来主诉: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半个月前又因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

中医诊断:中气下陷证.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升麻10g、柴胡12g、当归12g、陈皮6g、肉桂6g、泽泻8g、甘草6g。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怎么写

1. 引言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是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案的系统分析和

总结,旨在提高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报告,并给出六篇范文供参考。

2. 病案概述

在每篇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病情进行概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

(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概述应该简明扼要,但又不能遗漏重要信息。

3. 病因分析

接下来,对患者病因进行分析。中医病案分析强调辨证论治,因此病因分析至

关重要。可以从体质、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深入分析病因的根源。

4. 辨证分析

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准确的辨证是确立治疗方案的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患

者的症状特点、舌脉表现以及病程变化等,对患者的辨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辨证的准确性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5. 治疗方案

在中医病案分析报告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核心目标。可以根据辨证

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针灸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

6. 治疗效果评价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患

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对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范文一:头痛病例分析报告

引言

本文报道了一例中医头痛病案的分析过程,旨在为临床中医医师提供参考。

患者,女性,45岁,因头痛症状就诊。头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每天持续数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在医疗领域中,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

病例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例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病例分析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总结临床

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病例,医生可

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病例分析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收集病例资料: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在收集资料的过

程中,医生需要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记录,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

够顺利进行。

2. 辨证论治:在对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

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辨证论

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要求医生考虑疾

病的内外因素、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因素。

3. 病机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病案进行病机分析。病机分析是病例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

律和相关因素的研究。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治疗总结:最后,在分析了病机之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这包括对疾病的缓解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总结,医生可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率。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病案(一):患者XXX,男,43岁。患者平素饮食不节,1周前因过食肥甘厚味后出现咳嗽,咳痰量多色白,晨起加重,痰出咳减,自服清热化痰止咳颗粒未缓解,咳嗽,咳痰日渐加重,咳痰粘稠,黄白相兼,粘稠难咯,伴胸闷气喘,气息粗促,胸部胀满而痛,口渴,神疲,纳差,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咳嗽(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g山栀10g桔梗10g麦冬10g桑白皮10g贝母10g知母10g栝蒌仁10g橘红10g茯苓10g甘草6g 病案(二):患者初起症见白睛发黄,迅速至全身发黄,色泽鲜明,壮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右胁胀痛而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阳黄(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药物:茵陈30g大黄10g栀子12g陈皮12g枳实10g茯苓15g

病案(三):XXX,男,30岁,素体脾胃健壮,胃脘不适,纳差,四肢欠温,倦怠乏力。1年前因冒雨后,满身浮肿,发热,小便晦气,经治疗后浮肿基本减退,症情缓解,但晨起

仍有眼睑浮肿,乏力身困等症。10天前,又因受湿,病情减轻,现症见:满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凸起不易规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缺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水肿(脾阳虚衰阴水)治法:XXX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症,1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属脾阳虚衰的阴水。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浮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湿浊沉着,故下肢肿甚,按之凹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少便溏,脾虚则面色不华;阳不温煦故神倦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是脾阳虚哀,水湿内聚之征。

中医病案分析完整版本

中医病案分析完整版本
❖ 治则:益气生津,敛汗止脱。
❖ 方剂:生脉饮
❖ 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
❖ 当即給予:液体输入,生脉饮20ml,静脉点滴,2小时后,Hp 恢复110/70mmHg,诸症消失。
病案分析-02
❖ 江××,男,53岁,患者咳嗽3天,伴有恶寒 ,无汗,3天前自觉咽痒,微恶风寒,夜间少 许咳嗽,无汗,继则咳嗽加剧,全身酸痛, 微有发热,在私人诊所服中药1剂,当晚咳嗽 更加历害,而上述症状加重前来就诊,诊见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病案分析-04
❖ 患者张某某,经常感心悸、头昏,头晕10余年,近 几天因家事繁忙劳累,心悸,头昏,头晕加重,伴 面色不华,倦怠无力,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脉细 弱。
❖ 辩证:心血不足
❖ 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 方剂:四物汤或归脾汤
❖ 药物:
❖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 白术、党参、黄芪、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
❖ 辩证:心阳不足 ❖ 治则: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 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药物:桂枝、灸甘草、龙骨、牡蛎
病案分析-06
❖ 孔某 ,男, 30岁,职员,2012年2月6日初 诊,二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 短,大便干结,舌淡,苔薄,脉细弦结代, 心电图示频发早博。
病案分析-06
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12味)
病案分析-05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分析

18.林X,女,30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 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 缓弱.
要求写出:①主诉;②八纲结论;③证名诊断; ④辨证分析.
19.刘XX,女,60岁.工人.年轻时产多乳众, 工作及家务较劳累。八年来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 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半个月前又因 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 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 苔白,脉缓弱。
①主诉;
②八纲结论,
③证名诊断; ④辨证分析.
13.①主诉:发热、咳嗽三日,加重一日.
②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 证.
③证名:痰热壅肺证(痰热阻肺证).
④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 风寒之邪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 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热炽盛,蒸达于 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 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 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 内盛之征。
要求写出:
①主诉,
②证名诊断,
③辩证分析.
2.①主诉 :心悸、气短十年,加重二个月. ②证名:心阳虚证. ③辩证分析:病初的临床表现为心气虚之心悸。
心气虚,鼓动无力,故见心悸气短;劳则耗气,稍 活动则心气益虚,故症情随之加重.

中医病案分析 (2)

中医病案分析 (2)

病案分析-10
❖ 李×× ,女,34岁,已婚,干部。系地质测量者, 长期在野外工作,身体硕健,但2000年开始体力减 弱,2001年7月流产,更感体力不及,头晕自汗, 背部汗多,每日更衣数次,疲劳,嗜睡,食欲差, 食后腹胀,小腹有不感,时欲大便,但量少不畅, 夜尿2-3次,清长,脉象浮大而软,舌质淡,苔卜白 。
病案分析-17
❖ 王×× ,女,33岁,2011年4月10日诊。失眠10余 年,今年起尤为严重,近3月来临睡前服安眠药, 入睡不到3小时,甚至仅睡1小时,醒后心悸不宁, 烦燥,不能再睡,食欲不振,嗳气,每餐仅吃一两 ,健忘,思维不集中,情绪抑郁,便秘,精神疲乏 ,脉细弱。
❖ 辩证:心脾两虚
❖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孔某 ,男, 30岁,职员,初诊,2012年2月6日初 诊,二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 便干结,舌淡,苔薄,脉细弦结代,心电图示频发 早博。
❖ 辩证:心气虚兼肝郁 ❖ 治则:补益心气,疏肝理气。 ❖ 方剂:养心汤合四逆散 ❖ 药物: ❖ 人参、茯苓、茯神、灸甘草、当归、川芎、黄芪、
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12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病案分析-05
❖ 患者,李×× ,50岁,男性,20年曾因风心 动过手术,久病素体虚弱,经常感心中空虚 ,惕惕而动,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 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

中医病案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

预防保健
01
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调理身体
02
中医通过体质辨识和调理,改善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延缓衰老
03
中医认为衰老与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通过补肾益气、调理气血等手段,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
预后判断与建议
04
中医应用与推广
疾病诊断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对疾病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在临床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
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进行治疗,以调节身体平衡,改善症状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康复调理
中医在康复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食疗、运动、情志等综合调理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病情简介
02
中医诊断及治疗
wenku.baidu.com
四诊合参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皮肤等情况,以了解病情。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以了解病情。
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以了解病情。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身体温度、湿度等,以了解病情。
1
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病案分析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怎么写

中医病案分析的写作方法

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患者症状、脉象、舌

象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正确撰写病案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下面将介绍如何写中医病案分析。

病案分析的基本结构

病案分析一般由病案概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等部分组成。

病案概况

病案概况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看病日期、看病医生等。

主诉

主诉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不适或症状,是去医院就诊的直接原因,需详细描述。

现病史

现病史是指本次疾病的发病过程,包括病因、起病缓急、病程、症状轻重等,

应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既往史包括患者历次疾病治疗、手术史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等生

活习惯;家族史包括患者家族中是否有遗传性疾病等。

症状体征

描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舌苔、尿色、口渴等,应客观准确。

辅助检查

组织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CT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计划

根据病情分析,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处方等。

病案分析的要求

写好中医病案分析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描述病情要详细具体,避免主观臆断和主观解释,客观准确。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层次分明,便于医生阅读和诊断。

3.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4.语言通俗易懂,术语准确,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专业术语过多。

5.严格按照真实病例写作,不得捏造虚构。

总结

撰写中医病案分析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正确撰写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为医师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通过掌握病案分析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1:

一.姓名:XX性别:XX 年龄:XX 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

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电话:XXXXX

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

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 无流涕,汗多。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脉浮紧。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

治法:解表驱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枳壳10g桔梗15g紫菀10g 陈皮10g荆芥10g防风15g白芷10g甘草5g生姜15g水煎温服。

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党参

10g白术10g茯苓2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5g蝉蜕10g黄苓10g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

医师签全名:彭双全主诉: 现病史: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

治法:处方:

复诊:

处方:

三诊:患者诉已无症状。

儿童咳嗽咳嗽 5 天,辨证:风热咳嗽

处方:银翘散加减

甘草2g黄芩10g紫菀8g百部8g

牛蒡子6g杏仁6g连翘6g薄荷8g

金银花8g桑叶15g枇杷叶6g竹茹10g

蝉蜕6g桔梗6g麻黄3g芦根10g 2 付

复诊:鼻塞流涕明显,咳痰减少,干咳,无恶心呕吐,汗出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上方去竹茹、连翘、紫菀,加辛夷6g、罗汉果0.5个2付

三诊:昨日受凉后咳嗽加重,咳黄脓痰,量

多,

汗多,鼻塞,

甘草3g黄芩10g胆南星10g百部10g

牛蒡子6g杏仁10g连翘6g薄荷8g

金银花10g桑叶15g枇杷叶10g鱼腥草15g

蝉蜕10g桔梗6g连翘10g芦根10g

辛夷6g罗汉果0.5个2付

鼻塞流涕好转,现症见:汗多,咳嗽有痰,黄粘痰,舌淡红原方去薄荷加金荞麦

15g、竹茹10g 2付随访咳嗽缓解。

病案 2 老年女性受凉后出现咽喉干,怕冷,鼻塞,咳嗽咯痰,口服西药后咳嗽咯痰

好转,鼻塞好转,易半身汗出,受压部位明显,咯少量黄痰。舌淡苔薄白,脉浮稍弱。

辨证为气虚感冒

处方:参苏饮加减

党参30g紫苏梗15g陈皮15g枳壳

15g

前胡15g法半夏15g葛根15g甘草6g

桔梗15g茯苓15g白芍15g桂枝10g

竹茹10g胆南星30g 杏仁15g紫菀15g3付

复诊:咳嗽咳痰好转,咳痰不利,咯少量黄粘痰,饮冷水后咳嗽明显,纳可,大便不成形

党参30g 甘草6g 白芍15g 法半夏15g

紫菀15g 麻黄6g 杏仁15g 陈皮15g

枳壳15g 细辛6g 紫苏梗15g 竹茹10g

桂枝10g 茯苓15g 胆南星30g 桔梗15g 3 付

随访诸症缓解。

病案 3 咳嗽

咳嗽 3 月余,于本地乡镇医院行胸片无异常。口服西药无明显缓解。咳嗽频繁,干咳为主,白天夜间均咳嗽,闻刺激性气味咳嗽,咽喉无疼痛,背心不冷。咳后汗出,自觉身疲乏。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辨证为外感咳嗽,表邪未尽

处方:三拗汤加止嗽散

麻黄6g杏仁15g紫菀15g 款冬花15g

百部15g 白

前15g 牛蒡子15g 蝉蜕15g

五味子10g黄芩30g甘草6g仙鹤草30g

诃子10g桔梗15g 徐长卿15g 南沙参30g3付

二诊:咳嗽时间缩短,咳嗽频率无改善,仍感乏力,精神差,咳嗽后汗出明显,无咯痰,干咳为主, 1 天咳嗽10 余次,闻及刺激性气味及咽痒时咳嗽明显,睡眠差,舌

淡有齿痕,苔薄白,咳嗽时伴有流清涕。

南沙参30g 甘草6g 黄芪30g黄芩30g

白前15g紫菀15g 黄精30g百部15g

五味子10g 牛蒡子15g 杏仁15g款冬花15g

僵蚕15g蝉蜕15g 桔梗15g仙鹤草30g

徐长卿15g儿茶15g 3 付

咳嗽好转,痰难咳,易感疲乏,睡眠差,无流涕,原方去徐长卿,儿茶加陈皮15g,法半夏15g 3 付

随访咳嗽基本缓解,偶有咳嗽,干咳为主。

病案4:咳嗽儿童

诉咳嗽 5 天,干咳,食则宜干呕,夜啼,大便偏稀,带泡沫,精神较差,近 2 日轻微发热,家属自测体温波动37.2-37.8 C。舌红苔薄白,指纹紫。

辨证:风热咳嗽处方:桑菊饮加减

杏仁3g 甘草2g 黄芩6g 桔梗3g

菊花6g 连翘3g 桑叶6g 法半夏2g

竹茹3g 建曲6g 焦山楂6g 陈皮3g 2 付

复诊:药后咳嗽减轻,夜间明显,纳食差,汗出减少,大便不成形,睡眠可蝉蜕3g

苦杏仁3g 建曲6g 陈皮3g

法半夏5g 焦山楂6g 茯苓8g

桔梗3g

甘草2g

桑叶6g

黄芩6g

蜜枇杷叶3g2付

病案 5 感冒女性

诉感冒后鼻塞流涕,遇冷空气打喷嚏,平素冬天怕冷,夜寐欠佳,无口苦,小便黄,既往大便偏稀,现大便正常,素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

辨证:感冒气虚感冒处方:桂枝加玉屏风汤

桂枝15g 白芍15g 大枣15g 徐长卿15g

辛夷10g 黄芩30g 黄芪30g 白术15g

防风10g 地肤子15g 薏苡仁30g 甘草6g

仙鹤草50g 党参30g 补骨脂15g 鹅不食草15g 3 付

随访未再有流涕、怕冷明显减轻。

病案6咳嗽自诉感冒1月余,前期发热,最高体温38.3 C,输液治疗后好转, 现症见:痰多,咳黄痰,咳嗽时牵扯胸部疼痛,头稍昏痛,背冷,口干,夜尿4-5 次/ 夜,无汗出。舌质红苔稍黄腻,脉浮滑。

辨证为痰热咳嗽予以清金化痰汤加减

甘草6g连翘15g 黄芩30g麻黄6g

苦杏仁15g鱼腥草30g 冬瓜子30g 远志6g

桔梗15g胆南星30g芦根30g葶苈子15g

桂枝15g白芍15g半夏15g柴胡15g 3 付

复诊:咳嗽好转,胸痛未见,下肢乏力,出汗多,背心不冷,胃脘不适,稍有反酸,梦多,舌暗红,苔白腻,脉滑。

甘草6g 黄芩30g白芍15g 法半夏15g

芦根30g 葶苈子15g 冬瓜子30g 苦杏仁15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