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合集下载

如何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对于估算的要求

如何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对于估算的要求

估算与精确计算相比,在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用途。

估算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但学生身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的估算意识薄弱,估算方法、策略相对单一。

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我们之前老师的重视不足,在估算方面教学经验不足有关。

如何在我们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于估算的要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合适的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感受到估算优于精确计算,学生才能自觉的运用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比如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寻找区间、用乘法口诀凑数、等,在不接触具体情境时,估算以数据的简化为原则,能够计算更加简便。

3、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估算策略。

在具体情境中,指导学生何时该大估,何时该小估,以便于估算结果能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判断。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

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

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

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

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
1. 教学目标的设定: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等。

2. 教学内容的设计:课标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课标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个别化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交能力。

4. 教学评价的改进:课标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访谈、测验、作业等,以获取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进步情况。

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评价结果用于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标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和学习能力。

总之,课标对教学要求的提升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通过学习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1.应加强对估算教学的重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数学课程注重的首要方面。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估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都是很浅显的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没有在学生脑子里形成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意识到估算教学的重要性,是估算思想感悟与意识培养的统一体。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估算教学中突出估算意识的培养,绝不只是在练习中增加几道习题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渗透和训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是新课标对估算教学提出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也就是让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开放的思维空间,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用多样的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什么样的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4.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不要急于评判。

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课堂中涌现出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住学生们的这份探究的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一种方法。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口北京教科院学数 学课程标 准》 强化 了
数 学 中的“ 估计 ” 以及 “ 选择适 当的单位 ” 进行 简单估算 的教学 。那 么 ,如何 理解
( 二) 教什 么
程当 中, 应当多增加一 些学生 的体 验 , 不
起相应 的表象 。

5 . 大小协调 。两个数 , 一个数往 大 了 估, 一个 数往 小 了估 , 或者 一个 数估 、 一 个数不估 。
6 . 先估后调 。
些机械 的训 练 ,可能会 给学生形成一
种错误 的定势 。而估算教学中 , 重要的是 如何培养学生 近似的意识 ,这是我们数 学 教学本身应该 关注的 问题 ,应该作 为 重要的教学 目标来实施。 引导学 生在 问题 情境 的对 比中 , 选 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不 断地 积累这方 面
1 . 整体把握估算教学 , 把估算 意识 的 培养作为重要 的教学 目标 。所谓整体把 握估算教学 ,就是要把握 自己所教估 算 教学部分 的知识 结构与地位 ,要知道 自 己所教学 的估 算知识部分在 整个小学 阶 段处于什么位 置?对学生今 后的估算 学
习起到什么作用 ?要在 自己所 教 的学段 达到什 么样 的 目标?这样 一来 , 在教学中 就会做 到游刃有余 , 心 中有数 。
范围 , 是发 展学生数感 的重要方 面 ; 它为 判 断计算器 、口算和笔算 结果是否 合理
十数 6 0 即是所求 的商 。
( 三) 怎 么教
需 要近似值 , 就是需要估算 , 解 决哪些 问 题 一定要算 出精确值 。 比如 “ 全家 吃饭 ”
提供 了依据 ; 在具体情境 中估算 , 有 利于 学生提高判断 、 选择 的能力 ; 还有利 于培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1. 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的教学大纲和标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

估算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技能,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概念和技术进行估算。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落实方法。

2. 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首先需要了解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变化。

通过仔细研读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对估算要求的明确表述:2.1 实际问题的应用新课标强调将估算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估算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技能,而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实际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估算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合理估算,而不仅仅是求一个精确的答案。

这强调了估算技能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给出一个合理可行的估算结果。

2.3 使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除了传统的“舍位取整”方法外,学生还应该掌握其他估算方法,如精确估算、变形估算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落实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具体操作在了解了新课标对估算要求的基本变化后,下面将介绍如何具体地落实这些要求。

3.1 设计合适的估算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计合适的估算问题,并提供一系列实际情境。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估算能力。

3.2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或指导,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运用估算技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3 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教什么 关于“教什么”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展 开教学。至少教学要涉及“估算方法”、 “估算策略”。 估算方法: ①凑整的方法。②取一个中间数。 ③用特殊的数据特点进行估数。 ④寻找区间。 ⑤ 大小协调。 ⑥先估后调。⑦利用乘法口诀凑数。
(三)怎么教?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 而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 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在这个过程当 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 方面的经验,并逐步加以积累。 教学建议: 1. 整体把握估算教学,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 学目标 2. 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 价值。 3. 鼓励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进行 合理估算。 4. 做好对估算的有效评价
一、《课标》对“估算”有什么新要求
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 “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例如:学校组织 987 名学生去公园游 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 8 元,带 8000 元钱够不够?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 学段估算的核心。
二、如何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及其要求
(一)为什么教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 重要方面。 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在具体情境中估算,有利于学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 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 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谢 谢!
做好对估算的有效评价 ( 1 )对估算意识的评价 ( 2 )对估算策略的评价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结果合理即为正确 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一定的区 间内,即为正确; 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 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数学中比较重视估算结果是否落在了合 适的数量级中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高新区第四小学赵鹏
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学习,我了解到了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现谈一点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落实好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估算?众所周知,1、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学会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结果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简单地说,估算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把握估算的教学内容。

估算在新课标中是分两个学段来学习的。

第一学段,学生要会选择恰当的单位来进行简单的估算。

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明白用“米”比“厘米”更合适,应该用“米”,不用“厘米”。

第二学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采用最优方法估算。

这里主要是指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来选择大估或小估。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这里涉及到估算方法。

主要的方法有7种左右,这里只列举其中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凑整法,取中间数法,利用乘法口诀凑数法等。

最后,在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注意形成经验的积累。

2、培养学生整体规划思想。

通过估算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思想。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突出算法的多样性,然后让学生自己交流体会,感悟最优方法。

4、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

可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不断身体估算的思想和做法。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中对估算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数学学科中,估算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和技巧;其二,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同样重要而且普遍存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教师要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估算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基础教学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估算的基础技能包括读数、比较数大小、认识数的单位等,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将这些基础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在购物、跑步、游戏等场景中进行估算。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其估算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估算相关的小游戏,如猜重物重量、猜距离、猜容积等。

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估算,提高其应用能力。

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估算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现代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教师不可忽视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对于估算教学而言,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提升估算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器、游戏软件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智能手机等技术工具来进行互动教学,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估算相关的APP应用程序或微信公众号,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估算练习,提高其估算能力和兴趣。

三、以情景化教学提高估算教学实效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景化教学,通俗易懂地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合并,让学生通过情景化学习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如购物、旅游、运动等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场景中进行估算练习。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估算教学的要求”之我见
估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新课标修订之后,如何落实对估算的要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落实
1、挖掘估算素材,培养估算意识。

教师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善于在教材中挖掘估算素材,如估一估:(低年级)抓一把大豆大约多少粒,(高年级)一袋大豆大约多少粒?,运用教材中的素材,抓住教学契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分组(一个社区或一个村的学生一组)的办法,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体现估算的乐趣,在估一估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思维目标,体现四基中的内容。

2、精心设计情景,培养估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估算的具体情景,比如精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在精算时,可以用估算来寻找精算的错误,估算和精算是不可分割的计算方法,在不断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践行课标理念培养估算能力

践行课标理念培养估算能力

5 核力与结合能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什么是核力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使核子能够克服库仑斥力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力称为核力.2.核力是短程力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比库仑力大得多;核力是一种短程力,作用范围仅局限于1.5×10-15 m,在大于0.8×10-15 m时表现为引力,超过1.5×10-15 m时,核力急剧下降为零;而距离小于0.8×10-15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3.核力的饱和性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的作用.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在原子核狭小的空间里,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能挤在一起而不飞散?提示:组成原子核的相邻核子间存在着核力.二、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比例1.轻原子核自然界中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与中子数大致相等.2.重原子核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的元素,两者相差就越大.三、结合能1.结合能把原子核分解为独立的核子,需要克服强大的核力做功,因此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核力把核子结合在一起放出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2.比结合能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四、质量亏损1.质量亏损核反应前与反应后的总质量之差称为质量亏损.2.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3.核能的计算ΔE=Δmc2,其中Δm是质量亏损.有人认为质量亏损就是核子的个数变少了,这种认识对不对?提示:不对.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即核子的个数不变,只是核子组成原子核时,仿佛变“轻”了一些,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其全部核子质量之和,即发生了质量亏损,核子的个数并没有变化.考点一对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理解1.质能方程E=mc2的理解(1)质能方程说明,一定的质量总是跟一定的能量相联系的.具体地说,一定质量的物体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一定的,等于光速的平方与其质量之积,这里所说的总能量,不是单指物体的动能、核能或其他哪一种能量,而是物体所具有的各种能量的总和.(2)运用质能方程时应注意单位.一般情况下,公式中各量都应取国际单位.但在微观领域,用国际制单位往往比较麻烦,习惯上常用“原子质量单位”和“电子伏特”作为质量和能量的单位.(3)根据质能方程,物体的总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物体质量增加,则总能量随之增加;质量减少,总能量也随之减少,这时质能方程也写作ΔE=Δmc2.2.质量亏损Δm的理解所谓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减少的质量在核子结合成核的过程中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反过来,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总质量要增加,总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能量要由外部供给.【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由E=mc2可知,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可以用物体的质量作为它所蕴藏的能量的量度C.核反应中发现的“质量亏损”是消失的质量转变为能量D.因为在核反应中能产生能量,有质量的转化,所以系统只有质量数守恒,系统的总能量和总质量并不守恒根据E=mc2中E与m的对应关系分析.【答案】 B【解析】E=mc2说明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联系,即能量与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但并不说明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故A项错误,而B项正确.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实际上是由静止的质量变成运动的质量,并不是质量转变成能量,故C项错误.在核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也守恒,在核反应前后只是能量的存在方式不同,总能量不变,在核反应前后只是物质由静质量变成动质量,故D项错误.故选B.总结提能本题易错选为A、D.错误分析:认为质能方程E=mc2反映的物体的质量就是能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认为A项正确.由于在核反应中有能量产生且有质量亏损,就错误地认为有质量的转化,认为在反应前后总能量不守恒,总质量亦不守恒,故认为D项正确.(多选)关于质能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质量减少,能量就会增加,在一定条件下质量转化为能量B.物体获得一定的能量,它的质量也相应地增加一定值C.物体一定有质量,但不一定有能量,所以质能方程仅是某种特殊条件下的数量关系D.一定量的质量总是与一定量的能量相联系的解析:质能方程E=mc2表明一定量的质量与一定量的能量是相联系的.当物体获得一定的能量,即能量增加某一定值时,它的质量也相应增加一定值,并可根据ΔE=Δmc2进行计算,所以B、D正确.考点二结合能的计算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其步骤如下:(1)根据核反应方程,计算核反应前和核反应后的质量亏损Δm.(2)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或ΔE=Δmc2计算核能.2.利用原子质量单位u和电子伏特间的关系计算(1)明确原子质量单位u和电子伏特间的关系:因为1 u=1.660 6×10-27 kg,则E=mc2=1.660 6×10-27×(3.0×108)2 J≈1.49×10-10 J.又1 eV=1.6×10-19 J,则E=1.49×10-10 J=931.25 MeV.(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25 MeV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25 MeV,即ΔE=Δm×931.25 MeV.3.利用平均结合能来计算核能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核子数.核反应中反应前系统内所有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新核的总结合能之差,就是该次核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核能.4.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来计算核能参与核反应的粒子所组成的系统,在核反应过程中的动量和能量是守恒的,因此,在题给条件中没有涉及质量亏损,或者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的新粒子的动能而无光子辐射的情况下,从动量和能量守恒可以计算出核能的变化.5.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核能若要计算具有宏观质量的物质中所有原子核都发生核反应所放出的总能量,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核能较为简便.(1)根据物体的质量m 和摩尔质量M 由n =m M求出物质的量,并求出原子核的个数:N =N A n =N A m M.(2)由题设条件求出一个原子核与另一个原子核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E 0(或直接从题目中找出E 0).(3)再根据E =NE 0求出总能量.【例2】 镭核22688Ra 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变为氡核22286Rn.已知镭核226质量为226.025 4 u,氡核222质量为222.016 3 u,放出粒子质量为4.002 6 u.(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镭核衰变放出的能量.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根据质量亏损计算核能. 【答案】 (1)22688Ra ―→22286Rn +42He (2)6.05 MeV 【解析】 (1)核反应(衰变)方程为:226 88Ra ―→222 86Rn +42He.(2)镭核衰变放出的能量为:ΔE =Δm ·c 2=(226.025 4-4.002 6-222.016 3)×931.25 MeV ≈6.05 MeV.总结提能 ①计算核能时,可以直接由质能方程求出,也可由与1 u 相当的能量求出,方法由已知条件而定.②计算质量亏损时,可以用给出的原子质量去计算核的质量亏损.已知氮核质量M N=14.007 53 u,氧核的质量M O=17.004 54 u,氦核质量M He=4.003 87 u,氢核质量M H=1.008 15 u.试判断:14 7N+42He―→17 8O+11H这一核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能量变化多少?答案:吸收能量 1.2 MeV解析:反应前总质量:M N+M He=18.011 40 u,反应后总能量:M O+M H=18.012 69 u.可以看出:反应后总质量增加,故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吸收的能量利用ΔE=Δm·c2来计算,若反应过程中质量增加1 u,就会吸收931.25 MeV 的能量,则ΔE=(18.012 69-18.011 40)×931.25 MeV≈1.2 MeV.1.下列关于对核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比库仑力大得多B.核力存在于质子和中子、中子和中子之间,质子和质子之间只有库仑斥力C.核力是核子间相互吸引的力,是短程力D.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具有饱和性解析: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但当原子核大到一定程度时,核力将不足以平衡库仑力,A错误;相邻核子间都存在核力作用,B错误,D正确;核子间的距离小于0.8×10-15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大于0.8×10-15 m时表现为吸引力,C错误.2.中子比质子更容易击中原子核的原因是( D )A.中子体积较小 B.中子速度较大C.中子能量较大 D.中子不带电解析:由于中子不带电,与原子核之间不存在库仑斥力,所以,它比其他粒子更易接近原子核并打进内部去,D正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间都存在核力和库仑力B.对质子数较多的原子核,其中的中子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C.重核比中等质量的核更稳定D.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大于库仑力解析:只有相邻质子间才存在核力,A、D错误;中子与其他核子间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吸引的核力,起到维系原子核稳定的作用,B正确;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最稳定,C错误.4.某核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1H的质量为3.018 0 u,42 He的质量为4.002 6 u,X的质量为1.008 7 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X是质子,该反应释放能量B.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C.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D.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解析: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可得21H+31H―→42He+10X,即X为中子;在该反应发生前,反应物的总质量m1=(2.013 6+3.018 0)u=5.0316 u,反应后产物总质量m2=(4.002 6+1.008 7)u=5.011 3u,总质量减少,出现了质量亏损,故该反应释放能量.5.在实验室内较精准地测量到双β衰变事例是在1987年公布的,在进行了7 960小时的实验后,以68%的置信度认为8234Se发生的36个双β衰变事例,已知静止的8234Se发生双β衰变时,将释放出两个电子和两个中微子νe(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都为零),同时转变成一个新核X,则X核的中子数为46;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是E,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Ec2.解析:衰变方程为:8234Se→8236X+20-1e+2νe,X核的中子数为82-36=46,由质能方程有:Δmc2=E,Δm=Ec2 .。

学习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心得体会

持续关注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
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状况,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加强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整合
教师可以将估算与其他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如与 代数、几何等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 合能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估算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际生活问题,鼓励学生运用 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估算的应用价值。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增加生活实例和情境模拟。
需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思维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 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 方法。
对估算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估算 技巧。
引入更多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实 用价值。
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交流方 法。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展望 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期望估算教学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 期待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习惯。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计划
目的与意义
探讨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估 算能力。
分析估算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 学启示。
02
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估算的定义与重要性
估算的定义
估算是一种大致的推算方法,用于快速得出近似的结果,而不需要精确计算。 在数学中,估算通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鼓励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提高对数 字的敏感度和快速计算能力。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践行新课标,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作者:郭丽丽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2年第04期日常生活中总会用到数学估算,估算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持新课标理念,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估算情境,增强估算意识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注意力明显不集中,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排除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专心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

此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估算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估算情境的有效构建,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体会估算的意义,促进学生对估算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估算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容量和升》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感知1升到底是多少,教师可设计多个实践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1)量杯认识:准备一个1升的量杯,让学生实际观察1升水到底有多少,这样,学生就能在大脑中清楚地构建1升的概念。

(2)正方体容器认识:教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让学生观察、估算能否装下1升水。

之后,让学生将量杯中的水(1升)全部倒入正方体容器中。

这时,学生从表象观察就会认识到,正方体容器中的水正好为1升。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正方体容器中的水进行测量:正方体容器中水的高度、宽度及深度全部为1分米。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当正方体的长、宽、深全部为1分米时正好装1升水。

(3)猜测、估算:初步估算一下,一升水能倒满多少杯水,准备一个喝水常用的玻璃杯,让学生将1升水倒入玻璃杯中,亲自验证一下预估结果是否准确,从而体验容量的概念。

案例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践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感知、猜测、验证估算结果,亲身体验估算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估算认知经验,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估算的习惯。

二、丰富估算策略,提升估算能力估算的实质就是一个计算近似数的过程,将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看成是整数从而实现对数值的估算。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被重视,因为它是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从估算能力的定义、培养方法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估算能力的定义估算能力是指凭借经验和推理,通过近似值或相对粗略的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合理的结果。

它不同于精确计算,但在实际生活中,估算能力能够迅速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决策,尤其在面对大量数字,不可能一一进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1. 熟练掌握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才能更好地进行估算。

2. 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

通过大量数学思维训练,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在对数字进行估算时,更加敏锐和准确。

3. 掌握量接近和数位接近的概念。

了解量接近和数位接近的概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数字进行近似计算,从而培养估算能力。

4. 制定适合学生的估算方法。

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制定适合学生进行估算的方法。

比如,有些学生更加适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估算能力;有些学生则适合进行课内外系统性的练习。

三、估算能力的重要性1. 实际应用估算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计算问题。

在购物、旅行、理财等生活场景下,估算能力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数学素养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学生有了合理的估算能力后,他们便会更加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3. 开拓思维估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数字的应用,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通过适当的估算练习,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拓展和锻炼。

结语在新课标下,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估算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思维和生活实践。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对估算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领悟新教材内涵 提高估算教学实效

领悟新教材内涵 提高估算教学实效

领悟新教材内涵提高估算教学实效估算是数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既关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处理能力,又关系到更高级别的数学学习,如代数、几何等。

因此,教育部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把估算技能纳入了具体教学内容之中,并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求分析问题及结果的合理性和估计数值的大小”。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中的要求,以提高学生成长质量为目标的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新的教学标准来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着力提升估算教学的实效性:一是充分解读新教材的内涵,正确理解估算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在架构、知识结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优化,其中估算作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既是“数的大小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教师应该对新教材的内涵给予充分解读、认真理解,对估算技能的位置、作用、内容等方面有深入而细致的了解。

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设计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开展专项辅导,针对性地挖掘、弥补学生的估算能力不足。

同时,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多具有实践性、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践中进行尺码估算、体积估算等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把估算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是注重对估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估算技巧。

教师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估算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明白估算技能的本质和内涵。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估算技巧,鼓励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转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四是注重练习巩固,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加强练习,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广度,增强估算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例题、练习题,提高学生对估算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加学生的熟练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估算的教学

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估算的教学

新课程下小学低年级估算的教学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而“加强估算”则是新课程小学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长期接触精确计算,很多孩子不愿意接受估算,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强调估算教学大相径庭。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落实估算教学应从重视教育思想、研究教学行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意识能力入手。

基于此,在低年级估算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一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到教学心中有数小学教材分两个学段,即1~3年级为一个学段(低段);4~6年级为一个学段。

在低段的教材安排估算是从两个方面来编排的:1.从数的认识和长度观念建立估算概念这时用的是“估计”、“估一估”等词语来描述,目标是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和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的意识。

出现的题目有:先估计一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再量一量;再如估一估,一盒粉笔有20支,一个班一周大约要用一盒粉笔,一个月大约要用()支粉笔,一个年级有5个班,一周大约要用()支粉笔等。

2.是编排具体的数的估算,其教学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例如,张强有326元钱,随身听187元,如果买一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再如,估算:295-278≈()等。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低年级估算是从估计数量再到具体数量的估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要明确低年级估算教学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把握估算的本质所谓的估算,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

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精确值。

所以,第一,估算允许与准确值有一定的误差。

误差有正负之分,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都可以。

第二,既然是估算,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也就是说在允许的范围内,越简单越好。

例如:估算312÷79,学生思考方法有以下几种:(1)312÷79≈300÷80≈4;(2)312÷79≈310÷80≈4;(3)312÷79≈320÷80=4。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标在2017年正式实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要求。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本文将从理念、策略和实践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一、理念落实1.了解估算的概念和作用估算是指在缺少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测。

估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对处理诸如租金、交通、工资等实际问题十分有用。

(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对于今后不同领域的职业发展也十分重要。

2.倡导“真实”估算学生在课堂上习惯加强口算及直接利用真实数来进行计算,简化或者模拟题目。

教师有必要引发学生对于问题背景信息和数据的思考,进行确认和陈述。

这种真实估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比较能力和计算别。

(例如:背景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说每个人握一只筷子,那么需要多少根筷子?这时候需要一些真实数据作为参考)二、策略落实1.建立形式化估算流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形式化估算流程。

具体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可估算的规律和条件、选择、代入、修正,确定答案。

这样的估算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精度和稳定性,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特点,提供丰富的估算练习材料。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是与其相似的虚拟题目,都需要适当地分类和组织。

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个性倾向,分别提供多角度的训练。

例如:教师要使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特点等信息,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已经掌握的估算技能进行模拟处理。

三、实践落实1.建立团队合作机制估算思维需要时刻训练和提高,近来,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分普遍。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群体活动、班级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和作业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下对估算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标准下对估算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标准下对估算的几点看法估算教学是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纳入数学课程标准。

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

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虽然老师们也在估算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但是由于我国的计算教学历来重视运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强调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

致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如估算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估算结果?估算是否要有“统一”的标准?估算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以下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

要求学生用估算,就需要有必要估算的情景和适宜估算的题目。

教材中的情景有关估算的含量少、份量轻、并且脱离实际,在些确实没有必要估算:因为学生的口算能力早已达到能立即精算的水平。

设置这样的估算内容,似乎有点牵强。

学生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和必要性。

如二年级上册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因为这里涉及到的数是两位数,对学生来讲用口算或笔算解决问题也比较方便,估算简便的优越性无法明显体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允许学生用精确计算。

但这并不意味着估算可以不用教学,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感受近似数的概念,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并掌握估算策略,并能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教师应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如:公园门票每张8元,学校组织97名同学去公园玩,带800元够吗?生可能有以下解法;方法一:97×8=756 800>756 所以够。

方法二:把97看成100,100×8=800 所以够。

教师可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体验估算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增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相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

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意义已得到重视。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培养学生估算水平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纯地用算式实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升学生的估算水平。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策略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适宜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

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局部。

作者借下列图来阐明观点。

比方,在教学加法估算时,能够设计这样的情境: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

大约需要多少钱?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使用估算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学段教学估算,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大约、大概、差不多”等词语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选择适宜的计算策略。

例如理解“大约”,有这样的教学片段:师:明明家到学校大约是50米,“大约50米”是什么意思?生:接近50米,能够超过一点,也能够不到50米。

师:可能是多少米呢?生:48、49、50、51、52、53等等。

师:可能是70米吗?生:不能是70米,相差太多了。

(二)提供信息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体会估算思想在初次教学估算时,能够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实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

例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能够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聪聪过生日想买下面两件生日礼物,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策略。

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汽车的价格是3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40元,40+5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体会
今天听了吴正宪老师的《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讲座,颇有体会,对于自己今后教学估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1、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以前教学时都只关注学生估计值与实际值的数字差距,没有注意到量,也就是适当的单位,出现了学生估计的范围太大。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熟悉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真正了解其长短,大小和轻重等,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表象。

如估计教室的长度时,通常以“米”为单位;估计书本的长度时,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为单位,如步长、臂长等。

2、之前教学估算都是为了教而教,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估算,估算的素材也大多来自教材。

现在知道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而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

估算教学,要多从身边挖掘估算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并逐步加以积累。

教学时要至少涉及“估算方法”、“估算策略”。

3、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允许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多交流、解释过程,让学生进行合理估算。

合理评判学生的估算结果,学生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这个估算就应该是合理的,这是针对着解决实际问题来说的。

老师需要认识到,估算结果并不是与实际情况越接近就越好,只要合理即为正确。

什么是合理,只要估算的结果,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是合理。

4、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不要急于评判。

鼓励学生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课堂中涌现出来,我们要小心翼翼地去呵护住学生们的这份探究的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一种方法。

让孩子不断地学会调整,不断地学会反思,提升合理估算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