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恐惧心理常常是由做父母的造成的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1、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2009-05)A.有重复动作B.与处境不相符的害怕C.运动性不安D.有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答案】 C2、案例五:A.1~2分B.2~3分C.3~4分D.4~5分【答案】 B3、求助者一般资料:韩某,女性,28岁,公司出纳。
案例介绍:一年以前求助者的母亲因为心脏病去世,因此求助者一直害怕自己患有心脏病,整日感到紧张、害怕,经常会心悸、气短等。
而且出现烦躁、情绪激动和兴趣降低,但还可以上班和正常生活。
最近两个多月,症状加重,常常坐卧不宁,会常常出现胸闷、心悸、出冷汗,晚上睡不好等症状。
有濒死感觉,每次发作都有半个多小时,天天都会觉得惶恐不安,感觉很难受,甚至想自杀,但是还害怕死亡,经常无缘无故地向男友发脾气。
害怕与人接触,但是身边没有人的时候自己还会感到孤独。
看到别人与男友分手或是单身女性自己就会触景生情,会很难受。
现在休假在家,也不能自理。
男友陪同一起来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做事要求严格、认真谨慎,觉得工作压力很大,最近经常加班,工作量大。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病程是()。
A.短程B.中程C.长程D.无法判断【答案】 C4、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实习医生。
A.厌恶疗法B.系统脱敏法C.认知疗法D.阳性强化法【答案】 C5、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4岁,自由职业。
A.反抗型B.茫然型C.情绪型D.怀疑型【答案】 A6、求助者一般资料:男性,33岁,大学毕业,国家公务员。
求助者主诉:婚姻不美满,妻子有外遇,自己想与妻子离婚但又怕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对妻子既不满又怨恨,情绪低落一个半月。
心理咨询师在充分了解求助者的基本生活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合理情绪疗法。
以下是整个咨询过程的部分内容: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使你长期处于现在这种情绪状态的原因是什么?求助者:这还用特别解释吗?我们俩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她根本就不理解我……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心理咨询师:虽然您说的都是你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影响你情绪的事情,但它们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心理112班陈子灿摘要:影响心理发展的两大因素是遗传与环境,遗传是物质基础,环境是决定力量。
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家庭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心理发展、环境决定论、自闭症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影响一个人心理形成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应是遗传与环境。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就是父母通过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把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遗传的不只是父母的生理特征,这其中也包括了心理特征。
因此我们就常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会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当然,这就不只是相貌的相似了,还有更重要的是性格特点的相同。
小时候常常会听到老人家数落小孩子说:看看你,怎么就和你爸爸一样的倔呢?我想这就是遗传在起作用吧。
这个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和父亲相似的心理特征。
这种从遗传得来的心理是不能自主与不可抗拒的。
因此,人们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形成独有的家族心理特征。
甚至于,民族的整体心理特征。
然而即使遗传如此的重要,我们也不能就此下结论说遗传是形成心理特征的决定性因素,试问如果一个人完全遗传了上一代的心理,那罪犯的儿子岂非一生都只想着一件事,就是犯罪?因此,环境才是形成一个人心理的决定性力量。
环境因素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指的是大自然为人提供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山川、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看到许多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
如疗养院所处之处必定山清水秀,可以放松人的心情。
再如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人群就比内地人民更具有开放性的心理特征。
在海边生活的人心胸较为开阔,在高山上居住的人有着良好的协作精神。
严寒酷暑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风雨交加使人凭添焦躁与愁绪,山清水秀会令人心旷神怡。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案例
《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应对》案例库第一部分 有关心理障碍的案例【案例一】某男D,37岁,76(当时为7-8岁)年唐山大地震,亲人全部遇难,被叔叔婶婶接到上海。
大地震的印象极深,地震时看到亲人的死亡,极其悲惨,从此经常做噩梦,梦中几乎都是妈妈来接自己,跑上去妈妈有不见了,眼前一片空白,惊醒后一身冷汗。
到医院就医,吃过药,效果不大。
诊断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判断属于创伤性应激障碍(需排除其他情感性精神障碍、躯体化障碍、神经症等等)。
病因分析:由于亲历大地震中亲人死亡的突发事件,导致持续性的精神困扰,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病理性重现),并产生心悸、出冷汗等躯体化症状,继而影响正常社会功能。
而且到医院就医吃药效果不大。
心理咨询:首先应当对来访者表示绝对的同感,并充分给予其宣泄的过程。
可以进行一般化的安慰技术: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突发事件,且骤然面对亲人全部遇难的现实,的确是许多人都难以接受的。
然后通过专业解释的方式阐述创伤性事件不断重演的心理原因,如在意识中过分回避和压抑导致了内心的冲突等等,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促使来访者能够配合心理咨询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来访者进行回忆当时灾难发生的过程,帮助其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以缓解内心的压抑。
通过来访者的梦境中反复出现“妈妈来接自己”可以推断其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需要进一步追溯童年期的痛苦源,以找到引发之后持续应激障碍的根源,比如母亲是怎么去世的等等。
询问童年时的内心感受,同时再了解现在的感受,让来访者领悟到自己可能存在的“退行”心理防御机制。
在此过程中,会遇到来访者的阻抗,可辅以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技术帮助来访者脱敏。
另外,需要通过认知咨询的技术处理来访者可能存在的认知偏误,让其明白灾难本身的不可遇测性以及不可抗性,减少自身的内心困苦,并能理性认识到灾难的绝对性与平安的相对性之类的关系。
【案例二】陈某,男,27岁,高中文化,未婚,安徽人。
曾是摩托车飚车手并以此为生,生活富裕,2005年初,交了一个女朋友,感情很好。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8
考研之教育心理学摸拟题及答案解析118单项选择题第1题:协方差分析的目的是( )A.使实验方差最大化B.使实验方差最小化C.控制无关方差D.减少个体间误差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2题:下列对项目特征曲线函数描述错误的是A.P(θ)=1为它的上渐近线B.P(θ)=C为它的下渐近线C.题目难度参数b为它的定位参数D.区分度参数a值越小,曲线越陡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项目特征曲线函数的表达式可得,P(θ)=1为它的上渐近线,P(θ)=C为它的下渐近线,θ为个体潜在特质的表征值,C为伪机遇水平参数;题目难度参数b为项目特征曲线的定位参数;参数a为题目的区分度,区分度参数a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选项个数]4第3题:对于测验的信效度关系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错误?A.信度低,效度一定低B.信度高,效度一定高C.效度高,信度一定高D.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4题:某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数学考试,其中女生有70人不及格,102人及格;男生有44人不及格,142及格,欲探讨性别是否与数学成绩存在相关,应选用( )A.等级相关B.积差相关C.点二列相关D.Φ相关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5题:鉴别指数的计算步骤为( ):(1)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取答卷总数的27%;(2)按测验总分高低排列答卷;(3)分别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4)按下列公式估计出项目的鉴别指数:D=PH-PL。
A.(1)(2)(3)(4)B.(1)(3)(2)(4)C.(1)(4)(3)(2)D.(2)(1)(3)(4)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6题:奥尔波特和泰勒认为人际关系发展的四步骤是( )A.定向阶段——情感探索——稳定交往——感情交流B.定向阶段——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C.情感探索——定向阶段——稳定交往——感情交流D.情感探索——定向阶段——感情交流——稳定交往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7题:通过刺激反应一致性冲突实验可以证明的效应是A.同侧易化效应B.晕轮效应C.蝴蝶效应D.罗森塔尔效应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在空间探测和辨别任务中,当目标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与正确的反应按键位置一致时,行为反应时明显地小于它们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对出现在右侧的刺激,按左键反应明显快于按右键反应),这种空间维度的刺激反映的同侧易化效应,被称为刺激反应一致性效应(SRC)。
论文初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构成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影响。
目录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 (3)(一)要掌握科学营养方法,让孩子拥有健康体魄。
(3)(二)要掌握科学家教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4)2.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毅力。
(4)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5)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6)(三)要创设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6)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6)2.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7)3.建立新型平等的朋友关系。
(7)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7)(一)父母的文化修养。
(8)(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8)(三)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8)(四)家庭生活条件。
(9)参考文献: (10)家长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的同时,要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培养上。
人格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家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独特的优势。
笔者提出一个人才公式: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
前面的四项内容是人才的基础素质,核心是人格。
家长最能够发挥教育影响作用的显然是人格。
其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保证孩子的健康。
至于知识教育,家长能够起一定作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
即使是文化水平很高的家长,如果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没有教学方面的经验,也很难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知识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级2010年秋分校/学院提交日期2012年8月13日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一、影响小学生个体发展的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1.父母的文化修养。
这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
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
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
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
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
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
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
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主要表现在厌学、学习压力过大和考试焦虑上。
1、厌学问题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简单的说,厌学就是讨厌学习。
厌学者往往对学习伴有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在课堂中表现出不认真听课、打瞌睡、看小说或做自己的事情,对老师的提醒阳奉阴违,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也不愿主动学习,有的甚至会选择逃学或旷课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学习速度下降,学习质量不高。
一般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差,不自信。
这也导致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往往以学习无用为借口逃避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有调查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习压力,初中生群体中55.5% 感到有学习压力。
近年来,因承受不住来自学习的各方面压力,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件频现报端。
因此,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日益成为了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学生学习压力最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尤其是我国的父母总拿孩子与他人比较,且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孩子成绩不好就会给予责骂或训斥等,这些让学生倍感压力。
还有同学间竞争激烈,学生自身学习计划和时间难以分配,奋斗目标较高或学习动力不足等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
而且,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求职场上学历至上等也让学生产生自我的过度危机感与忧虑感。
很多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而表现出一定的躯体反应,如视力不断下降、时常感到身体乏力、头昏、头痛、胃口不舒服等,有的可能会入睡难、易醒、失眠等。
3、考试焦虑焦虑是指自尊心受到威胁或预计可能受到威胁所产生的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避免,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个体保持较高的心理兴奋度,促使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问题上,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四篇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和生物因素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及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遗传焉的特点,特别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
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别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作用。
遗传素质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1)认知差异。
①一般认知能力差异。
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
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
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②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
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认知风格差异。
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
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
①气质差异。
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但值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
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
心理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
心理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
引言
心理知识是人们理解自身与他人行为的重要依据,通过参与心理知识竞赛可以
增加对心理学的了解,提高对心理学知识的认识。
在心理知识竞赛中,判断题常常是参赛者考验自己是否掌握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方式。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心理知识的判断题目,希望能够对您的心理学知识有所帮助。
判断题目
1.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只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基因无关。
–答案:错误
–解释: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受到遗传基因以及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基因也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2.焦虑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忧虑和恐惧。
–答案:正确
–解释: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明显和持续的无法控制的忧虑和恐惧情绪。
3.忧郁症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暂时性情绪低落。
–答案:错误
–解释:忧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持续时间较长,不仅仅是暂时性的情绪低落。
4.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无法改变。
–答案:错误
–解释: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影响,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训练来改变、塑造自己的性格。
5.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完全无关。
–答案:错误
–解释: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关联的,心理健康不佳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上面列出的判断题目仅是心理知识竞赛中的一小部分,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回
答对您的心理学知识有所帮助。
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深度的学科,希望您能够继续探索、学习心理学知识,增加对自身心理状态的了解,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祝您在学习和竞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
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5.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下的中学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老师和家长倾诉。
6、孤僻心理: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
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7.焦虑异常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然而,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时,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易产生不愉快预感。
8、恐惧心理: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
[“问题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心理问题学生家庭情况写
[“问题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心理问题学生家庭情况写一、“问题家庭”类型分析“问题家庭”是指在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居住环境及内部人际关系等诸要素的一个或数个因子出现问题的家庭。
社会转型期,“问题家庭”与日俱增,由此产生的“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题组用近三年的时间从“问题学生”入手,通过学校不同部门、人员的配合,筛查出“问题家庭”学生;征得家长的同意与支持,接近典型“问题家庭”,通过对观察、访谈及问卷信息的归纳、分析,从家庭的结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居住环境以及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把“问题家庭”归为七类:(1)残缺型家庭。
指那些结构不完整的家庭,即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
(2)濒危型家庭。
濒危型家庭中的父母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稍有“热点”,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家庭环境恶劣难耐。
(3)暴力型家庭。
一般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身体暴力、精神摧残等手段侵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致使其肉体和精神遭到一定程度损害的暴力行为。
(4)“留守儿童”家庭。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子女寄留家乡,由祖父母辈或者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
(5)教养方式欠缺型家庭。
指对孩子教养的方式不合适的家庭,要么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不管,要么采用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等不合适的教养方式型的家庭。
(6)父母缺陷型家庭。
主要指父母智力或身体有缺陷、父母自身素质低下或者知识滞后,不能有效对孩子建立榜样的家庭。
(7)不良家居环境型家庭。
主要指家庭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者其他临时场所等,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不高的家庭。
二、“问题家庭”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分析1.自卑与孤僻一般来说,残缺性家庭尤其是离婚的家庭 __人来说大抵都被看作不光彩的事情。
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的依恋?
哪些因素影响了“依恋”?哪些因素会造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呢?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依恋关系呢?下面来介绍最主要的几种影响因素:1.抚养方式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
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度照顾等,都可能造成依恋问题。
2.抚养的稳定性有些孩子身边并不缺亲密的照顾者,照顾方式也比较合适积极,但却因为各种原因经常调换照顾者(如本文最初的案例丽丽)而造成依恋障碍。
所以照顾者的稳定性与照顾的性质是同样重要的。
3.家庭因素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空间来源,所以家庭的各种问题——比如父母失业、婚姻问题、经济困难、兄弟姐妹的出生、照顾者有无足够的社会支持等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依恋关系,不可小视。
4.孩子的先天“性情”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或者父母的行为如何改变,有些孩子就是天生随和好相处,而有些就是喜欢发脾气,有些永远精力充沛,有些就是安静小心、动作缓慢,我们说这就是“性情”,是每个孩子先天具有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及调节方式。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
5.父母的依恋风格身为父母,我们曾经也是母亲怀里的孩子,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而回避依恋型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回应不足,矛盾依恋型的父母则在养育遇到困难时表现焦虑、不知所措,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善依恋关系的一般方法:1.尊重孩子的先天“性情”孩子的人格气质是影响依恋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气质不同做出调整:◎“好养活”型:占40%,孩子从小表现积极,吃睡有规律,适应性强,对新环境充满好奇,情绪稳定。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论述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论述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论述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1)论述分析题1.亮亮今年4岁了,在奔跑、跳跃、接传球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亮亮妈妈想促进儿子动作能力的发展,而有人却说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孩子的识字算术能力相比并不重要,请结合“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身体发展,还有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
动作发展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丰富的经验,感知觉更加精确,这也促进了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这些发展又使儿童的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
儿童渴望运动,运动使儿童释放体能一心情愉快。
所以,成人要多为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
游戏和户外活动是最佳的动作技能练习方式,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如跳房子、双足跳、单足跳、踢球、拍球等等a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和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在游戏和户外环境中,幼儿非不正式的练习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知运动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同样,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比如倒果汁、吃饭、穿衣、搭积木、握笔写画、插片、折纸、剪贴等,都能使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父母或教师批评、挑剔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
如果父母或教师机械地教孩子一些特殊的动作技能(如单脚跳),或是强硬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或是在运动中强调输赢而非享受运动的乐趣,就可能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使孩子失去对运动的渴望,结果事与愿违。
纪律抑制个性的发展,辩论赛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例......学生没有成熟的观念(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等),因此需要学校的约束.事例......1因为约束而产生的逆返心理.2主动,事半功倍;被动,事倍功半.3纪律是促进共性的发展,然后限制了个性的发展。
4纪律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也就是适合大众的规范要求,是非常全面的。
而个性具有特殊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不可重复性,所以在这个角度看,用一个非常全面的纪律去约束人,很难发展个人的个性,或是发展的空间很小。
5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合的土壤,那就是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尤其是思想环境。
就像发明杂交水稻一样,不光需要这样的思想,也需要把不同的水稻或是植物(把水稻比喻成人的话)的思想精髓或遗传基因结合。
而纪律的死板,对人思想行为的限制,决定了不可能给个人的发展和创新以土壤。
6个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要发展个性,那么就要打破常规,这个常规就是束缚人发展的东西,很多时候它可能是环境,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也是纪律造成的。
而纪律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其适应的历史阶段,是早晚要被打破的!而这种冲击恰恰说明了是纪律在束缚人个性的发展!事例1、微软公司提出"星期五"工作法,即员工上班可以不穿套装,他们可以穿合适自己个性的衣服,因为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上班穿统一服装会影响工作效率!从而使到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2、高斯从自己发现了正17边形作图问题的可行性结论后放弃了主攻语言学的志向;爱因斯坦比较了自己的多种直觉能力之后而判断自己的物理直觉更强,并投入物理学事业;华罗庚则发现自己的志趣在数学;胡塞尔感到自己虽然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却更觉得从事哲学之需要……如果没有他们对自己发展的自由体验、自由判断而受外界(他人、客体)的干预,后果将会怎样呢?3 作家韩寒被当作个性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
他的犀利言论引发了社会上无数的争论。
凤凰卫视评论员梁文道曾公开称赞韩寒将成为下一个鲁迅。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选择题题库及答案(Word最新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选择题题库及答案通过整理的(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选择题题库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心理适应》网络课选择题题库及答案选择题题目1 社会化的本质就是()的传递。
选择一项:B. 社会经验题目2 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有关: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语言能力决定的。
选择一项:C. 能力题目3 个体通过社会化得以(),获得发展的基点。
选择一项:B. 适应社会题目4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是指()。
选择一项:A. 社会自我题目5 ()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
选择一项:A. 自我知觉题目6 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选择一项:C. 真实情况题目7 情商又称(),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选择一项:C. 情绪智力题目8 ()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选择一项:B. 内部归因题目9 智商可以理解为(),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一项:D. 智力题目1 父母作为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在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一项:A. 性别形成题目2 同性恋恐惧现象的存在是()的结果。
选择一项:B. 被歧视题目3 性别歧视,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对待。
选择一项:C. 不平等题目4 共享环境:指的是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子女所共同()的环境,包括了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以及周边环境等。
选择一项:B. 享有题目5 人的个性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加以()的。
家庭教育不当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共6文档
家庭教育不当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主动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争取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理应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理论上看,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都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其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不良主要是指心理环境上的问题。
由于夫妻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劣的家庭气氛,常常会成为妨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些苏联心理学家详细研究了夫妇冲突给孩子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主要是:①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的要求总不一致的环境之中,家庭气氛中缺少宁静、和平、幸福、安定一句话,缺少儿童青少年精神与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一切条件;②孩子发生神经一心理病态的危险急剧增长;③孩子行为的放纵与缺乏自制力日趋发展;④孩子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⑤孩子道德习性上的瑕疵日益增多;⑥孩子越来越不习惯于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⑦孩子往往会产生对自己双亲的反感,有时甚至对其中一方怀有怨恨。
总之,在夫妇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孩子从与家人相处中得到的只是反面经验。
他总是看到并感到父母之间那种互相敌视的、不和睦的关系,他会变得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够存在友好的亲切的关系。
他会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感到悲观失望,因而也就不会去吸取同他人共事与合作的正面经验。
这一切,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是伴随终生的影响,2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学者骆伯巍、陈家麟曾调查了1095 名中小学生,发现亲子关系状况为中、差等级的学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
在影响亲子关系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的不当。
电大心理学作业 (1)
4、时间、感情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可以适当延长),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
但这是有限度的。
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终止咨询之前应该予以拒绝。
5、“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在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时,应给予来访者自己的意愿,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来者不拒”,指对来访者积极提供可能的帮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退出或离开,应及时安排,做好结束咨询工作,不必勉强建议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6、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如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
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
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
第32题. ABC理论?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在孩子出生后,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朋友们也会让孩子吃最补身体的食物,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尽管如此,一部分儿童依旧患上了儿童心理障碍疾病。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
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胎教的影响。
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
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
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
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
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
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
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
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
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
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在幼年的时期,儿童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心理障碍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儿童的心理出现疾病时,我们的家长朋友就应该帮助儿童消除障碍,在培养孩子,呵护孩子成长时,也要纠正孩子平时的缺点和坏习惯。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心里特点,学习方法,行为变化概要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心里特点,学习方法,行为变化概要如果一个人的成长也用80/20原则来界定,我们坚信这20%来自于孩子的小学阶段,也就是12岁以前。
因为12岁左右,孩子的习惯、认知、价值取向已基本形成了,初中、高中、大学乃至走向社会的大部分选择、努力程度、成绩都与这三点有关。
孩子小学阶段我们得投入重精力,孩子在小学阶段每个年级时的心理特点、学习关注要点、行为的变化无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年级1、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心理特点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
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
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
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
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
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
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
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
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学恐惧症”恐怕是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种进了一些孩子的心里,我们可以从他们磨磨蹭蹭或寻找各种借口以拖延去学校时看出来。
有些孩子则干脆表达出来:或大哭大闹,或喊叫着“我不要上学l”还有一些孩子却真的不能去学校了,因为这时他们不是感冒发烧出虚汗,就是头疼恶心肚子痛,甚至呕吐起来。
这当然不是装出来的,而确实是生了病。
这就是“过分忧虑失调症”,对即将上学的六七岁的孩子而言,则是“入学恐惧症”。
孩子从小依赖父母,一旦离开,哪怕这仅仅是暂时离开或者变换了一下环境,也会令他们感到紧张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以往都是父母告诉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却完全要依靠自己,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能做什么,从何处着手。
??这种恐惧心理常常是由做父母的造成的。
??在孩子幼小时,父母会把家庭以外的环境描述得过于可怕,“大灰狼”、“狐狸精”在他们尚不知是什么东西时,就已作为凶恶的恐怖形象埋进了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当孩子淘气不听话时,父母总能“镇住”孩子,让他们老实下来。
另一方面,大人又过分强调父母怀抱的温暖,告知以爸爸妈妈是。
多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不管怎样,他们的要求最容易在父母那里获得满足。
当他们因为什么过失惹恼了父母,至多是受些责骂,再厉害也不过是屁股上挨两下“象征”式的巴掌,过后,父母还总是以某种奖励的方式给他们进行“补偿”。
而外面的世界便没那么多。
便宜事”了,他们在那里碰到更多的是失望,这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已多少有了体会。
??幼儿园的环境比起家里,在有些孩子看来简直就像是“地狱”。
这里不仅需要适应紧张严肃的“学前气氛”,还要与各路来的“学前孩子”进行竞争。
大家都必须遵守纪律,要互相比赛,做得好的孩子才会受到表扬,而这在家里并不存在。
在家里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没有谁和他们比赛竞争,对于父母的批评,孩子们有时也不一定放在心上,而在幼儿园里,老师的批评则显然不一样了,何况批评过后没有谁会给予“补偿”。
家庭给予孩子的印象是温暖的、熟悉的,与之相反,幼儿园的环境却属于陌生的“冷酷”。
孩子对幼儿园以外的世界则充满了无法预知的恐惧:一切又需要从头开始了。
对于没有幼儿园经历的孩子,这种恐惧感似乎更为严重。
??家长们好像也深知孩子的入学恐惧心理。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学校的门口簇拥着众多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
他们焦虑不安地徘徊,互相询问,一副“末日来临”的样子。
一些做父母的把脖子伸进校门,左右窥探,深怕这学校的什么地方“埋着地雷,藏着陷阱”。
??孩子入校的第一天,就给做父母的心头平添了许多难以名状的忧虑。
也许,他们是想借助自己的所谓“大人的力量”,缓和一下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但不能减轻孩子的心埋负担,反而使孩子认定了,学校是一个充满危险的所在,否则大人们为什么早在一年以前就开始了他们喋喋不休地“叮嘱”呢。
??尽管恐惧尚存,然而也有不少安慰,例如,父母手牵手地每日接送,就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他们认为,只要大人天天接送就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这也正是父母的想法,通过具体实施就传达到了孩子的潜意识里。
所以,哪天父母若是因为有事未能接送孩子,或是父母想让孩子摆脱这种依赖感,就会使孩子的心头增添一份恐惧感。
??父母们没有发现,他们对孩子从小的过分疼爱,已使孩子失去了将来的依靠。
因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依赖他人而获得的。
相反,那些从小独立性强的孩子则有更多自信、自觉和自制能力。
上学的头一天,“噢,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天!”他们回忆时会这么说。
那么我们的父母在孩子上学之前,不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考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知道:
?孩子上学是不容回避之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迁就孩子,除非子生病。
?你可以把孩子领进校门,但必须让他自己走进教室。
对孩子无故提出的“请假”要求,决不让步。
?当孩子寻找理由时,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这些理由,有些有道理,有些可不一定,但只有到学校以后才能解决”。
?消除孩子“入学恐惧症”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走进学校。
?如果家住得离学校近,最好让孩子自己上学、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