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皮肽研究概述
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分离提取的研究
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分离提取的研究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也是黑龙江省优势药用价值动物资源之一。
目前,国内针对中国林蛙的研究多见于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蛤士蟆油的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报道,而对中国林蛙皮肤活性物质的研究少有报导。
蛙类皮肤中含有丰富的具有特殊分子结构、功能复杂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着眼于疾病治疗因子的筛选和活性分子的发现,如能从中国林蛙皮肤中分离提取出具有重要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必能丰富“北药”资源,为更有效的开发利用中国林蛙资源打下坚实地基础。
本试验选择黑龙江省帽儿山产中国林蛙的皮肤为研究材料,提取皮肤活性肽,并通过对提取体系、抽提温度、抽提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确定了活性肽的最佳提取条件和技术路线。
本试验摸索出用SDS-PAGE电泳分析小分子多肽的电泳条件,并建立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提纯活性肽的实验方法。
本试验通过抑菌试验检测林蛙皮肤活性肽的生物活性,菌种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放线菌。
试验结果表明:林蛙皮肤中小分子活性肽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说明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检测的开题报告
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检测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林蛙皮肤中生物活性肽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检测。
首先,以超声波法提取中国林蛙皮肤并采用逐步梯度醋酸铵溶液进行分离纯化。
得到的纯化物经电泳分析显示分子量约为1.5 kDa。
然后,采用质谱技术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其主要氨基酸序列为KVDYHAAGKPGPIV。
最后,对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检测。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林蛙;提取纯化;结构鉴定;生物活性检测【引言】中国林蛙是一种生态环境十分敏感的动物,在人类活动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下,其数量已经急剧下降,成为了濒危物种。
林蛙皮肤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生物活性肽是其中的重要成分。
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中国林蛙皮肤中分离纯化生物活性肽,并通过质谱技术和氨基酸序列分析鉴定其结构。
同时,还将对生物活性肽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的检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与方法】1.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中国林蛙主要仪器:蛋白电泳分离装置、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等。
2.提取分离生物活性肽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中国林蛙皮肤中的生物活性肽,继而经过逐步梯度醋酸铵溶液进行分离纯化。
3.结构鉴定采用质谱技术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将得到的生物活性肽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和主要氨基酸序列。
4.生物活性检测对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的生物活性检测,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成功从中国林蛙皮肤中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经过逐步梯度醋酸铵溶液的分离纯化后,得到纯化物。
通过质谱技术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其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检测。
本研究对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实验数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中国林蛙蛙皮肽的精制及其抗菌
中国林蛙蛙皮肽的精制及其抗菌、抗癌生物活性的研究本研究确定了中国林蛙蛙皮肽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抗菌活性、抗菌谱、抗癌活性和抗菌、抗癌机理进行了研究和鉴定,为将中国林蛙蛙皮肽开发成食品防腐剂、抗菌和抗癌药物提供了前期基础。
主要结论如下:一、提取中国林蛙蛙皮肽的最佳工艺条件:甲醇浓度80%、液固比为6、提取时间24小时,提取次数3次。
二、确定了中国林蛙蛙皮肽的分离纯化路线。
三、通过HPLC鉴定该蛙皮肽的纯度达到了色谱级。
四、测定该蛙皮肽的等电点为8.5,分子量为5.96ku。
五、应用纳升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Nano-ESI-Ms/Ms)技术,对该蛙皮肽酶解后随机选择的片段进行质谱分析,得到3个肽段的氨基酸序列:肽段1:Tyr-Asn-Val-Leu-Pro-Glu-Leu-Asn-Ser-Arg肽段2:Gin-Pro-Val-Leu-Pro-Tyr-Pro-Lys肽段3:Tyr-Glu-Pro-Val-Arg-Phe-Arg六、该蛙皮肽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酵母菌和一些临床致病菌都有抗菌效果,且溶血活性低。
七、该蛙皮肽的抗菌活性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强,当pH大于8时丧失抗菌活性。
对经蛙皮肽处理的枯草杆菌作电镜扫描检查,发现细菌细胞壁出现破损或穿孔,而对照组细菌无细胞壁破损或穿孔现象,表明中国林蛙蛙皮肽的抗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胞质外流而致细菌死亡。
八、该蛙皮肽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细胞形态学观察,蛙皮肽组中,细胞数量减少,细胞膜出现孔洞,浮起的死细胞增加。
MTT实验中随着蛙皮肽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
分裂指数和集落形成实验中,中国林蛙蛙皮肽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有丝分裂和集落形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
九、通过荧光染色、彗星实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该蛙皮肽在低剂量时可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蛙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p r o p e r t i e s , me c h a n i s ms o f a n t i mi e r o b i l a p e p t i d e s a n d i t s b i o l o g i c l a a c t i v i t y r e v i e w, p r o v i d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r f f u t h e r
两栖类蛙皮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9月第11卷第3期 将面临着不断出现的、大量的、对传统抗生素药物具有耐药性
的微生物的严峻挑战以及对新型抗菌药物的迫切需要。因 此,如何更好地保护两栖类动物,以及有效地利用其皮肤抗菌 多肽还须要做许多工作:首先,要加强两栖类动物的资源调查 与资源保护。特别是加强对中国特有两栖类资源的调查与保 护(中国有近300种两栖类动物,其中2/3为中国特有种)。在 此基础上,分离纯化两栖类皮肤中的抗菌多肽,建立区域性乃 至全国性的两栖类抗菌多肽分子资源库,保护我国的知识产 权。在利用两栖类资源时,尽可能做到非损伤性和重复利用。 研究发现了一种非损伤性利用两柄类皮肤分泌物的方法,即 通过化学刺激让两栖动物分泌包括抗菌多肽在内的皮肤分泌 液,其效果很好㈤J。第三,提高基因工程生产两栖类抗菌肽 的产率,探索高效实用的分离纯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第 四,抗菌肽除了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外,还具有抗精子、抗肿瘤、 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这些功能使抗菌肽可能成为除抗微生 物药物以外的其他I临床用药。因此,系统开展两栖动物皮肤 结构及蛙皮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分子结构、作用机理、基因结 构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为研制肽类新药提供理 想分子设计骨架和模板,为发展新的抗感染药物奠定重要基 础,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J].Int J
尽管关于两栖类动物抗菌肽的作用机理研究比较多,但 目前真正的抗菌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可能 的抗菌机理与目标微生物的细胞膜有关。Oren等【l 2|总结出 了两种作用机理:①栅桶模型(Barrelstavemodel):肽分子在膜上 形成通道,导致病原微生物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而死亡;②毯式 模型(Carpetlikemodel):肽分子聚集在膜外面,与膜脂作用,改 变其曲率,逐步包裹膜,使之成碎片脱离,最后导致膜崩解。 多篇有关抗菌肽的综述对此已有详细阐述【13-16J。两种模型 究竟哪种正确。还是二者兼有,目前尚无定论。无论哪种机 理,正电荷对于蛙皮抗菌肽的抗菌作用都非常重要。研究表 明溶血作用与疏水残基含量有关,肽分子中疏水残基含量越 高则往往溶血作用也变强¨7I。至于蛙皮抗菌肽是否还有另 外的分子类型及另外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两栖类抗菌肽的功能
林蛙抗菌肽简介
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 张 建 柴秋泉
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s) 又叫抗微生物肽、 抗肽生素, 是由 1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两栖动物皮肤裸露、 潮湿, 这无疑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 但在长期 的自然选择过程中, 它们逐渐形成了防御机制, 即由背部及腹部皮肤分泌抗菌类物质 来抵御有害环境因子的侵袭。蛙类皮肤生物活性肽是抗菌肽家族的重要成员, 不但种 类繁多, 而且数量庞大。 两栖类抗菌肽具有高效、 广谱抗菌作用, 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 特点。 林蛙抗菌肽具有高效、 光谱抗菌作用, 不仅对化脓菌、 白色念珠菌、 大肠杆菌、 金 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 阴性菌都有抑制 作用, 具有高效、 广谱抗菌的特点。 研究表明林蛙皮中的抗菌活性还具有一定的抗炎、 镇痛作用, 是极具开发研究前景的良好抗菌药物。目前, 省内已有公司致力于长白山 林蛙的药用研发, 所提取的抗菌肽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该专利填补了国际上可替代抗 生素的纯生物抗菌肽的空白。 该公司现已拥有林蛙抗菌肽系列独家专利六项, 自主专利一项。并已形成皮肤抑 菌产品、 生殖健康产品、 婴孕童专用护理产品、 美容化妆品、 保健食品及医用功能性敷 料产品 “六位一体” 并进发展的格局。系列产品独具绿色、 天然、 纯生物、 无化学激素、 无毒副作用、 无耐药性的特性。
128
2016 · 22
东北林蛙皮抗菌肽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开题报告
东北林蛙皮抗菌肽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东北林蛙皮抗菌肽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背景随着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天然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防御作用,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生物活性。
因此,寻找新型天然抗菌肽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林蛙(Glandirana emeljanovi)分布于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其皮肤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抗菌肽。
其中,抗菌肽CRAMP(Chinese ribbed newt antimicrobial peptide)在体外展现了强大的抗菌活性,然而其抗菌机制和生物学特性还未完全清楚。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纯化CRAMP,并分析其抗菌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为开发天然抗菌肽类新药提供理论前提及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1)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2) CRAMP的生物活性及质谱分析(3) CRAMP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研究(4) CRAMP的抗菌机制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提取:采用切片法和乙醇提取法(2) CRAMP的分离纯化: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质谱分析确认其质量。
(3) CRAMP的生物活性评价:利用孔隙板法、微量平板法等评价其抑菌活性。
(4) CRAMP的抗菌机制研究:利用溶血实验、细胞膜蛋白抑制实验等方法探讨其抗菌机制。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肽及其抗菌机制,为开发天然抗菌肽新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揭示了抗菌肽CRAMP的抗菌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蛙皮肤来源抗菌肽Brevinin-2GHk的抗菌作用机制
致病菌的耐药性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发现一类不容易产生抗性的新型抗生素至关重要,抗菌肽(AMPs )则是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1,2]。
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产生的各种天然AMPs 是宿主防御的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通常由少于100个氨基酸组成的AMPs 已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和真菌等具有杀灭能力[3,4]。
两栖动物的皮肤是AMPs 的重要来源,迄今已从两栖动物皮肤中分离并鉴定出约100种抗菌肽家族[5]。
Brevinins 家族是最为常见的AMPs 之一,具有线性、两亲性和阳离子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多肽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导致膜功能障碍,最终抑制细菌生长或使其死亡[6]。
然而,由于AMPs 的靶标位于细胞膜上,它们有时也会攻击宿主细胞,这也是其观察到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的主要原因[7]。
如从Hylarana guentheri 中鉴定的brevinin-1GHa 和从Amolops hainanensis 中分离得到的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Brevinin-2GHk,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from Fejervarya limnocharis skinXIONG Weichen,CHAI Jinwei,WU Jiena,TIAN Maolin,LU Wancheng,XU Xueqi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摘要:目的探讨Brevinin-2GHk (BR2GK )的二级结构、理化性质及抗菌活性,并揭示其抗菌作用机制。
方法合成并鉴定BR2GK ;圆二色谱测定BR2GK 的二级结构和理化性质;二倍稀释法测定BR2GK 的抗菌活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LSCM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研究BR2GK 的杀菌方式;小鼠红细胞检测BR2GK 的溶血活性;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检测BR2GK 与脂多糖的结合;生化试剂盒检测BR2GK 的抗氧化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林蛙抗菌肽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林蛙抗菌肽项目简介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s or 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生物体中存在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内源性肽类物质,具有抗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活性,也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项目采用有机溶剂提取、高速离心分离纯化、真空低温等高技术提取分离纯化中国林蛙蛙皮中的活性生物肽生产天然生物抗菌剂。
技术水平最低抑菌浓度为0.035mg/ml,而且,即使在最低抑菌浓度上百倍浓度情况下也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市场前景目前,抗菌肽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农业领域。
抗菌肽成分为易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饲喂动物所用的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对动物体的危害。
(2)医药领域。
有研究表明,抗菌肽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
另有报道,一些抗菌肽在亚毒性浓度下可抑制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表达。
抗菌肽能特异性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对人体正常细胞无害,极有可能成为无毒或低毒的抗肿瘤新药。
(3)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如从乳酸菌中分离的抗菌肽细菌素,可抑制食品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而作保藏剂。
抗菌肽在化妆品上用作防腐剂,鱼类抗菌肽不仅是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它的抗菌和美容作用,比化学防腐剂用于化妆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市场潜力。
发展阶段中试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230万元;产值:480万元;利润:41万元。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生物活性的测定
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两栖类皮肤中含有种类繁多、功能复杂的生物活性物质,用来抵御有害环境因子的侵袭,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资源宝库。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资源,在将近300个亚种中,其中三分之二是特有种,在生物活性物质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但是,由于两栖类皮肤生物活性肽在其组织中含量少,分离获得大量的天然产物又很困难,往往不能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活性肽就成为必然选择,丰富了两栖类活性物质资源库,并为进一步研究活性肽表达及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本论文以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地区的中国林蛙作为试验材料,从中国林蛙皮肤中得到一系列活性肽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活性肽基因的序列及结构,进而研究各活性肽的生物活性,为两栖动物活性肽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根据GenBank中蛙类皮肤生物活性肽信号肽N-端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3′-RACE方法,从中国林蛙皮肤总RNA中克隆出了6条编码不同活性肽前体的cDNA序列,经NCBI数据库中的Blast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之后,分别命名为:preprotemporin-1CEa、preprotemporin-1CEb、preprotemporin-1CEc、preprobrevinin-1CEa、preprobrevinin-1CEb和preprochensinin-1。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条编码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肽前体的cDNA序列全长为289-315bD,编码59-65个氨基酸。
其前体由3部分结构域组成: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多个酸性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中间序列、高度变异的成熟肽。
preprotemporin-1CEa、preprotemporin-1CEb和preprotemporin-1CEc属于temporin-1家族抗菌肽前体,具有肽链短,C-端酰胺化的特点;preprobrevinin-1CEb和preprobrevinin-1CEa属于brevinin-1家族抗菌肽前体,在肽链的C-端含有RANA盒结构,可在2个半胱氨酸残基间形成二硫键,组成7肽环;preprochensinin-1在已知多种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序列同源的多肽,被鉴定为新生物活性肽。
中国林蛙蛙皮肽抗菌性质及其机理的研究
中国林蛙蛙皮肽抗菌性质及其机理的研究
刘红玉;崔洪斌;许岩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05
【摘要】本实验对从中国林蛙的皮肤中提取的蛙皮肽的抗菌性质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蛙皮肽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酵母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抗菌活性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且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强,当pH值大于8时丧失抗菌活性.对经蛙皮肽处理的枯草杆菌作电镜扫描检查,发现细菌细胞壁出现破损或穿孔,而对照组细菌壁结构完整,表明该蛙皮肽的抗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胞质外流而致菌体死亡.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刘红玉;崔洪斌;许岩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4.4
【相关文献】
1.中国林蛙皮抗菌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检测 [J], 王战勇;李宁;苏婷婷
2.中国林蛙皮抗菌肽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J], 金莉莉;丁忠福;王秋雨
3.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 [J], 徐兴军;陈丽;吕建
伟;谢振丽;崔婷婷;王昌河;邵淑丽
4.中国林蛙皮抗菌肽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 [J], 李玉环;安金双;张超;刘帅;孟庆繁
5.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蛙皮抗菌肽的制备及抗菌作用研究 [J], 刘红玉;崔洪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蛙皮肤中的药用成分研究
青蛙皮肤中的药用成分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于天然药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青蛙皮肤中的药用成分备受关注。
事实上,青蛙皮肤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还对于生物学和化学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青蛙皮肤的生物活性物质青蛙皮肤中主要含有皮肤素、韦青肽、鲤肽等多种多肽类物质,而且这些物质含量很高。
在这些物质中,皮肤素是一种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而韦青肽和鲤肽的生物活性也被广泛关注。
皮肤素是一种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并有效减少炎症反应的多肽类物质。
研究表明,皮肤素对于菌属、酵母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都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于一些耐药性菌株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
因此,皮肤素的研究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韦青肽和鲤肽也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它们不仅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并且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来治疗多种疾病,如抑制肿瘤的生长以及改善关节病等。
二、青蛙皮肤成分的药用价值青蛙皮肤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学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皮肤素为例,其广泛的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使得它被广泛应用在口腔、皮肤和嗓子等部位的炎症和感染的治疗中。
同时,皮肤素还可以被应用于治疗药物耐药性的感染病,如耐药性结核病和耐药性真菌感染等。
而韦青肽和鲤肽则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和关节病等,这些用途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青蛙皮肤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在免疫学、细胞诊断、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皮肤素在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青蛙皮肤成分的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蛙皮肤成分在医学及生物学研究上的潜力也越来越被发现。
在国内外机构的研究中,青蛙皮肤的成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国内多个研究机构已经成功研究出了青蛙皮肤多种多肽类物质的结构及代谢途径,这些结果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国外的研究机构在皮肤素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种蛙皮肤活性肽的提取及生物活性比较
Comparativ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kin peptides from f our amphibians HAN J un2yo u1 ,ZHAO Rui2li1 , HAN Wen2yu1 3 ,L EI Lian2cheng1 , F EN G Xin1 ,J IAN G Li2na1 ,Q IA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品市场 ;獭兔 、昆明鼠购自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1. 2 实验用菌种 、肿瘤细胞和病毒细胞 金黄色葡 萄球菌 ( A TCC25923) 、白色念珠菌 ( A TCC10231) 、 大肠杆菌 (A TCC25922) 由本室保存 ;人结肠癌细胞 Caco22 ( TRL12TC HU8) 、乳腺癌细胞株 MCF27 、人 胃癌细胞株 S GC27901 、子宫颈癌 Hela 细胞均来源 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液于 540 nm 测吸收值 。阴性对照使用生理盐水 , 阳性对照使用 Trito n X2100 。溶血活性与 540 nm 吸收值成正比 。 1. 8 血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取新鲜兔血加入阿氏 液 ,按体积比 1 ∶1 轻轻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于 4 ℃ 可保存 2 周 。洗涤红细胞 ,加入 TBS2Ca2 + 缓冲液 , 1 500~2 000 r/ min 离心 5~10 min 后弃上清 。稀 释红细 胞 , 10 μL 洗 涤 好 的 红 细 胞 加 入 到 1 mL TBS2Ca2 + 缓冲液中 ,于 96 孔板中加红细胞悬液 40 ~45μL ,再加 5~10μL 溶解于生理盐水的样品 ,45 ~60 min 后观测结果 。同样方法检测对绵羊红细 胞的血细胞凝集活性 。 1. 9 抗肿瘤活性检测 利用 M T T 法[5] 检测抗菌 肽样 品 对 Caco22 ( TRL12TC HU8 ) 、MCF27 、S GC2 7901 、Hela 细胞的影响 ,测定试验样品抗肿瘤细胞 活性 。 1. 10 抗病毒活性检测 1. 10. 1 待测样品的毒性测定 按照待检样品的特 性将样品进行稀释 ,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 (5 mg 约 加 0. 2 mL ) , 然后用 1640 或 DM EM 溶液稀释至 2. 5 g/ L 。由 1 ∶10 或 1 ∶100 开始 ,在 96 孔板上作 2 倍连续稀释 ,最后每孔含样品原液 0. 1 mL 。
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研究进展
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研究进展王慰慰【期刊名称】《新农业》【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2页(P4-5)【作者】王慰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抚远县畜牧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国林蛙是极具生物学研究价值的动物,长期以来,其经济价值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几种传统中药的入药利用上。
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中国林蛙皮肤具有损伤后不易感染、自愈速度快、修复能力强等特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证实这些现象都与中国林蛙皮肤中所含有的活性肽有关,同时由于林蛙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HA,所以还有祛皱、保湿等美容功效。
林蛙皮肤中含有丰富的、功能复杂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及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目前国内对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研究尚处初级阶段,缺少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我国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的研究进展情况。
1.中国林蛙皮肤活性肽种类及克隆测序活性肽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裨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
现已知的两栖类皮肤活性肽有血管紧张素样肽、铃蟾肽类家族、舒缓激肽样多肽家族、雨蛙肽样多肽家族、蛙啡肽样多肽家族、Sauvagine 家族、速激样多肽家族、爪蛙肽样肽类家族等14大类。
目前从中国林蛙皮肤中提取的活性肽没有明确分类,徐义刚等应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分离活性肽,获得多种蛋白多肽,主要有小分子多肽、大分子多肽和抗菌肽。
其中小分子多肽5种。
王欢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三种多肽。
经抑菌试验分析表明,其中两种多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首次克隆得到两条中国林蛙抗菌肽基因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AMPs-1和CAMPs-2。
CAMPs-l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85bp,其中包括183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61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7.103kDa,同时含有102bp的3’非转译区(3’UTR);CAMPs-2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79bp,其中包括177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测为编码59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为6.980kDa,同时含有102bp的3’非转译区(3’UTR)。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表 2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氨基酸序列
多肽抗生素名称
来源
氨 基酸 序 列
Caerin 1 1 Caerin 1 2 Au rein2 5 M again in 2/PGS B rev in in 1Ara
L itorio xan thom ero L itorio xan thom ero L itorio Aurea 非洲瓜蟾 X enopu s laevis 隙空蛙 Rnan a reola ta
Cat ion ic B rev in in 1E
树蛙 L itorio ch loris 欧洲蛙 Rana esculenta
GLFG ULAK VAAH VVPA IAEH F NH 2 [ 7] FLPLLAGLAAN FLPKEFCK ITRKC [ 18]
注: NH 2 表示多肽的羧基端已酰u len ta
含有 10 ~ 13个氨 基酸残基的肽
Brev in in 1A R a T em p or ins
R ana e scu len ta Rana tempora ri
2 结构与功能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基本结构研究在近数十年 间国内外研究报道层出不穷, 其结构阐明得比较 清楚. 从一级结构来讲, 这类多肽都是由 10~ 47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多肽分子的氨基酸组成含有 一定数量的碱性氨基酸精氨酸与赖氨酸, 这样保 证了这些氨基酸在自然 pH 值状态下带有正电荷, 从而可以使多肽链在与细胞膜发生作用时折叠成 三维空间的过程中, 形成一个非极性氨基酸侧链 组成的疏水面, 和另一个由极性氨基酸残基及带 正电荷氨基酸残基侧链组成的亲水面. 此疏水面 可以直接插入细胞膜内部, 而亲水面在细胞膜内 形成离子通道. 多肽抗生素的高级结构中, 常含 有 1~ 2个 螺旋结构或二硫键, 螺旋之间由
无指盘臭蛙皮肤抗感染多肽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指盘臭蛙皮肤抗感染多肽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无指盘臭蛙皮肤抗感染多肽组学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微生物抗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
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而天然产生的抗感染物质因其绿色、可持续、低成本等特点日渐受到重视。
其中,具有广泛抗菌活性、低毒性、缺乏快速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的动物源性抗感染蛋白,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盘臭蛙皮肤表面分泌粘液,包含多种含有抗菌活性的生物分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抗菌多肽,具有高效的细胞毒杀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物学特性。
然而,对于盘臭蛙皮肤中的大多数抗菌肽,其基本结构、活性、靶标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都相对薄弱。
因此,进一步研究盘臭蛙皮肤抗感染肽的组学特性和作用机制,对于认识盘臭蛙皮肤的抗菌保护机制、筛选和优化天然抗菌肽药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旨在借助组学技术,对盘臭蛙皮肤中抗感染肽进行系统的组学研究和分析,得出其基本结构、含量、作用机制以及靶标基因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其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采样和样品处理:选择具有性成熟、体型健康、并且生长环境良好的盘臭蛙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皮肤表面粘液样品,进行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常规分离纯化方式,得到抗感染肽的提取物。
2. 多肽组学分析:采用MALDI-TOF(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质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组学分析,得到抗感染肽的多肽质谱图像,基于图像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预测和鉴定不同种类抗菌肽和其结构。
3. 生物活性测定:选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肽,对其进行细胞毒杀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物学试验,验证其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
4. 基因靶标鉴定:通过基因芯片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盘臭蛙皮肤中不同种类抗感染肽靶标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对肽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和验证。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开展本课题,将有望得到盘臭蛙皮肤抗感染肽基本信息和组学特性,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为今后筛选和优化天然抗菌肽药物,发现和利用新型抗感染分子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蛙皮多肽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苟小军;邬晓勇;杨灿宇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25)001
【摘要】蛙皮多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是由两栖动物皮肤分泌的,有抗菌、抗癌作用的多肽,广泛存在于两栖动物的皮肤分泌物中.由于具有抗菌谱广、种类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其应用已涉及到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从蛙皮多肽抗生素的分类、分子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化学修饰和基因工程方面概述了其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页数】7页(P25-30,44)
【作者】苟小军;邬晓勇;杨灿宇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成都,610106;成都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
成都,610106;成都大学,生物工程系,四川,成都,6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
【相关文献】
1.林蛙皮活性多肽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周涌;李永进;宋春梅
2.MTT法检测蛙皮活性多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J], 巢警殳;张岚;杜娟;葛
红娟;周涌
3.MTT法检测蛙皮活性多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J], 巢警殳;张岚;杜娟;葛
红娟;周涌
4.林蛙皮、卵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洋;赵鹤鹏;张扬
5.林蛙皮多肽水提物的提取及镇痛活性的初步研究 [J], 逯城宇;尹秀菊;安金双;赵凌志;滕利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蛙皮肤抗感染多肽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及多样性研究.
滇蛙皮肤抗感染多肽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及多样性研究英文题名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Molecular Cloning and Diversity Analysis of Anti-Infective Peptides from Rana Pleuraden Skin 关键词两栖类; 滇蛙; 抗菌肽; 抗感染; 多样性; 英文关键词amphibian; Rana pleuraden; antimicrobial peptide; anti-infective; diversity; 中文摘要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低于10 KDa),最早因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被发现及命名,后来因为不容易诱导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抗菌肽是先天免疫最终效应物之一,在防御和消除外来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原虫等)对机体的侵袭和破坏、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炎症反应、免疫激活和创伤愈合等过程中的重要活性因子。
在植物、动物(昆虫、两栖类、人类)、甚至微生物体内都发现有抗菌肽(样)的存在。
抗感染多肽(Anti-infective peptides)概念的提出,对抗菌肽在名称上进行了功能性的修正。
两栖类皮肤分泌液是抵御微生物侵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自1987年Zasloff等人从非洲爪蟾皮肤中分离到Magainin以来,各国学者对两栖类皮肤分泌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起来。
滇蛙(Rana pleuraden),是我国特有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药用及经济价值尚未被发掘,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
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滇蛙皮肤的抗感... 英文摘要 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 are purified from the skin secrection of amphibians for many years.As one of important molecular factor,AMPs play roles in anti-infective activities,concluding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activity,inflammatory reaction, immunity activated and wound healing. Amphibian skin glands are rich resources for antimicrobialpeptides.R.pleuraden is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ofChina,Yunnan,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novel Rana antimicrobial 摘要 7-9 ABSTRACT 9-10 缩略词对照表 11-12 第一章文献综述 12-30 一.两栖类抗菌肽综述 12-21 1.抗菌肽的理化性质 12-13 2.抗菌肽的分类及分子结构 13-14 3.抗菌肽的作用机制模型 14-16 4.抗菌肽表达的调控机制 16-17 5.微生物对抗菌肽的逃避机制 17-18 6.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 18-20 7.抗菌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1 二.蛙属两栖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21-23 参考文献 23-30 第二章滇蛙皮肤分泌液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及其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 30-36 1 材料与方法 30-34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0-31 1.2 两栖类动物处理和样品收集方法31 1.3 抗菌活性检测 31 1.4 滇蛙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 31-34 2.结果与分析 34-35 2.1 抗菌活性检测 34 2.2 cDNA文库构建 34-35 3.小结35 参考文献 35-36 第三章滇蛙皮肤分泌液中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36-44 1 材料与方法 36-37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6 1.2 两栖类动物处理和样品收集方法36 1.3 分离纯化 36-37 1.4 溶血活性检测37 1.5 结构研究 37 2 结果与分析 37-40 2.1 分离纯化 37-39 2.2 抗菌活性39 2.3 溶血活性检测 39-40 2.4 分子量与一级结构 40 3 小结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第四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分子克隆及进化相关分析 44-58 1 材料与方法 44-47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4 1.2 分子克隆 44-47 1.3 多样性筛选 47 1.4 进化分析 47 2 结果与分析 47-56 2.1 滇蛙皮肤抗感染多肽cDNA序列多样性分析 47-52 2.2 碱基转换与颠换分析 52-53 2.3 同义突变与错义突变分析 53-56 3 小结 56-57 参考文献 57-58 第五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58-74 1 材料与方法 58-62 1.1 试验材料 58-59 1.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59 1.3 溶血活性检测 59-60 1.4 肥大细胞脱粒肽活性检测60 1.5 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60 1.6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0-61 1.7 抗氯化活性检测 61-62 1.8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 62 2 结果与分析 62-69 2.1 抗菌活性检测 62-64 2.2 溶血活性检测 64-65 2.3 肥大细胞脱粒肽及组胺释放活性 65-66 2.4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6-67 2.5 抗氯化活性检测 67-69 2.6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69 3 小结 69-70 参考文献 70-74 创新之处 74-76 致谢 76-78 附录 80-95 附录一、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80-84 附录二、糖抑制试验糖试剂详单 84-86 附录三、人工合成抗感染多肽质谱图谱86-90 附录四、抗感染多肽合成液相色谱图 90-94 1.2 两栖类动物处理和样品收集方法36 1.3 分离纯化 36-37 1.4 溶血活性检测37 1.5 结构研究 37 2 结果与分析 37-40 2.1 分离纯化 37-39 2.2 抗菌活性39 2.3 溶血活性检测 39-40 2.4 分子量与一级结构 40 3 小结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第四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分子克隆及进化相关分析 44-58 1 材料与方法 44-47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4 1.2 分子克隆 44-47 1.3 多样性筛选 47 1.4 进化分析 47 2 结果与分析 47-56 2.1 滇蛙皮肤抗感染多肽cDNA序列多样性分析 47-52 2.2 碱基转换与颠换分析 52-53 2.3 同义突变与错义突变分析 53-56 3 小结 56-57 参考文献 57-58 第五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58-74 1 材料与方法 58-62 1.1 试验材料 58-59 1.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59 1.3 溶血活性检测 59-60 1.4 肥大细胞脱粒肽活性检测60 1.5 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60 1.6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0-61 1.7 抗氯化活性检测 61-62 1.8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 62 2 结果与分析 62-69 2.1 抗菌活性检测 62-64 2.2 溶血活性检测 64-65 2.3 肥大细胞脱粒肽及组胺释放活性 65-66 2.4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6-67 2.5 抗氯化活性检测 67-69 2.6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69 3 小结 69-70 参考文献 70-74 创新之处 74-76 致谢 76-78 附录 80-95 附录一、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80-84 附录二、糖抑制试验糖试剂详单 84-86 附录三、人工合成抗感染多肽质谱图谱86-90 附录四、抗感染多肽合成液相色谱图 90-94 1.2 两栖类动物处理和样品收集方法36 1.3 分离纯化 36-37 1.4 溶血活性检测37 1.5 结构研究 37 2 结果与分析 37-40 2.1 分离纯化 37-39 2.2 抗菌活性39 2.3 溶血活性检测 39-40 2.4 分子量与一级结构 40 3 小结 40-41 参考文献 41-44 第四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分子克隆及进化相关分析 44-58 1 材料与方法 44-47 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4 1.2 分子克隆 44-47 1.3 多样性筛选 47 1.4 进化分析 47 2 结果与分析 47-56 2.1 滇蛙皮肤抗感染多肽cDNA序列多样性分析 47-52 2.2 碱基转换与颠换分析 52-53 2.3 同义突变与错义突变分析 53-56 3 小结 56-57 参考文献 57-58 第五章滇蛙来源抗感染多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58-74 1 材料与方法 58-62 1.1 试验材料 58-59 1.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59 1.3 溶血活性检测 59-60 1.4 肥大细胞脱粒肽活性检测60 1.5 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60 1.6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0-61 1.7 抗氯化活性检测 61-62 1.8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 62 2 结果与分析 62-69 2.1 抗菌活性检测 62-64 2.2 溶血活性检测 64-65 2.3 肥大细胞脱粒肽及组胺释放活性 65-66 2.4 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 66-67 2.5 抗氯化活性检测 67-69 2.6 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检测69 3 小结 69-70 参考文献 70-74 创新之处 74-76 致谢 76-78 附录 80-95 附录一、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80-84 附录二、糖抑制试验糖试剂详单 84-86 附录三、人工合成抗感染多肽质谱图谱86-90 附录四、抗感染多肽合成液相色谱图 90-94。
蛙皮活性抗菌肽最新研究进展
蛙皮活性抗菌肽最新研究进展
周庆峰;赵文锋;张向飞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1(27)33
【摘要】蛙皮抗菌肽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肽,是蛙类生物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目前,从青蛙皮肤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抗菌肽,有望成为感染类以及糖尿病等疾病新的药物资源。
此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对近年来蛙皮抗菌肽的活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17-220)
【关键词】蛙皮;抗菌肽;促胰岛素释放;活性
【作者】周庆峰;赵文锋;张向飞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化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3
【相关文献】
1.中国林蛙皮抗菌肽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检测 [J], 王战勇;李宁;苏婷婷
2.蛙皮抗菌肽活性检测方法的筛选及其分离纯化 [J], 邬晓勇;何钢;颜军;郭晓强;苟小军
3.两栖类蛙皮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J], 莫艳秀;王晓清
4.林蛙皮抗菌肽研究进展 [J], 张凤春;费英敏
5.林蛙皮、卵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刘洋;赵鹤鹏;张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