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一)精品教案.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选用合适的单位体积估测身边常见物体的体积。
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猜测、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以增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体积”的概念和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认识体积1、比赛激趣。
同学们,喜欢喝橙汁吗?今天咱们就来个喝橙汁比赛。
2、制造冲突,认识体积。
游戏为什么不公平?(在讨论中得出:水果占了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小。
从而得出体积的概念。
)二、观察体验,认识体积单位1、创设难题,提出问题。
老师这有一个长方体,一个立方体,比一比,谁的体积大?大多少呢?那就需要有专用的体积单位来计量。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体积与体积单位”(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大小,而且大多少这个问题,引出体积单位,从而点题)知道常见的体积单位吗?2、认识1立方厘米。
(1)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呢?数学上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把它拿起来握一握,玩一玩。
(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感知其大小。
)(2)那你能用橡皮泥捏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吗?老师这也捏了一个,跟1立方厘米比一比很接近,把它揉一揉,搓一搓进行变身,体变了吗?(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1立方厘米的大小,通过橡皮泥的变身让学生感知同样的橡皮泥,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3)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它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4)你能用1立方厘米去估计哪些物体,它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用1立方厘米去估计身边物体的体积。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
2.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体积模型。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大小。
2.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面积是什么意思?3.学生回答后,引出体积的概念。
(二)探究体积的概念1.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体积模型,感受体积的大小。
2.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体积是什么吗?(三)学习体积单位1.出示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提问:你们知道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分别代表什么吗?(四)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1.出示一些物体的体积,让学生用适当的体积单位表示。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4.出示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巩固与拓展1.让学生用体积单位表示一些物体的体积。
2.出示一些关于体积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一个边长为2米的正方体。
(2)一个长为4米,宽为3米,高为2米的长方体。
(1)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
(2)一个长为6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3分米的长方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掌握了体积单位的换算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学会求物体的体积;2.掌握体积单位及其换算;3.能够解决有关物体的体积问题并且学习利用体积的思想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体积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运算;2.掌握体积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3.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常见的三维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
之后,教授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口述简单物体的体积及其计算方法。
3.2 讲授与示范1.讲解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对体积单位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升、毫升等,并通过相应的计量器具进行示范;2.利用黑板或者PPT进行讲解实例题;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图形模拟,掌握一些有关体积的知识。
3.3 实际操作1.给学生准备一定量的物品,例如砖头、小球等,让学生手动测量物品的尺寸,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物品的体积,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给学生出几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4 总结与拓展1.概括本课的重点、难点,并且总结体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和换算;2.扩展一些和本课相关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课重在教授体积的概念、运算和单位换算,以及掌握应用能力。
对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问题的联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计算与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内的物质构成情况,培养对于体积的感性认识。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水平。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的度量单位,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2. 体积单位及进率3.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进率、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长度的概念及单位,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的概念,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体积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二)讲授新课1. 体积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体积。
(2)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体积单位及进率(1)教师介绍体积的基本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让学生举例说明体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3)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4)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问题。
2. 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进率、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思考: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五、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2. 体积单位及进率3.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掌握了体积单位及进率,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3篇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体积是什么。
2. 学会测量物体的体积,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体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尺子、计时器、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学习任务(5分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体积有什么用?Step 2: 讲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讲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提醒学生体积的计算需要考虑三个维度,即长、宽、高,并给出计算公式。
Step 3: 学习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换算(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体积的常用单位,并进行换算练习。
提醒学生在计算体积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Step 4: 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其体积。
教师轮流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5: 讲解应用题解题方法(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练习册,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单位换算。
Step 6: 进行应用题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应用题。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7: 讲解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和实际测量作业。
Step 8: 教学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预告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精选3篇(二)教案主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认识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认识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知道体积的度量单位,初步学会用单位体积去度量物体的体积。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含义2. 体积的度量单位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体积的度量单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
2. 教学难点:体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物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概念。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大小如何表示,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探究体积的含义(1)让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思考它们的大小如何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3)总结体积的含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 学习体积的度量单位(1)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的大小。
(2)介绍体积的度量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
(3)让学生了解,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表示多大的空间。
4.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棱长×棱长×棱长(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底面积×高5.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让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体积。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体积与体积单位(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体积与体积单位(1)》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第5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教具学具】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
【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比一比: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1、实验(1)猜一猜: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
(4)说一说: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
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5)做一做: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
2、概括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抽生说。
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感知并建立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常用的体积计量单位的表象(1㎥,1d㎥,1c㎥),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对体积与体积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悟体积单位的重要性,理解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意义,形成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具准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体积1.将一个土豆放进水里,观察发现水位逐渐升高。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感受任何一个物体都要占有空间,并且体验到由于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就不同,从而建立体积的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思想方法。
)2.直接告知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比较物体的体积,认识体积单位1.出示三种不同物体(电冰箱、书包、橡皮擦),比较他们的体积大小,进一步感知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大小。
2.出示两个形状不同、大小相似的长方体,比较它们的大小。
带领学生思考:此时再用肉眼观察,比较不出大小,可以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块,比较小块的多少。
(设计意图:产生认知冲突,通过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3.切分成相等的小块的方法具有偶然性。
带领学生进一步思考: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体积大小,引出1c㎥.4.认识1cm。
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通常用字母c ㎥表示立方厘米。
5.说一说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设计意图:体会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关系——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6.找一找生活中接近1c㎥的物体。
7.练习:在体积小于1c㎥的物体下的方框里画“√”,大于1c㎥的方框里画“”(教材第46页课堂活动第2题)。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2.掌握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的体积的方法。
3.能够列式计算几何体的体积。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列式计算几何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1.列式计算几何体的体积方法。
2.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拿着一个硬纸板做的框架,问学生这个框架有什么特点?(回答:有长度、宽度和高度)2.引出体积的概念,问学生体积是什么意思?(回答:三维物体所占的空间)3.通过教师举起不同大小的物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和重量并不完全相等。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点,通过黑板上的长方体画出长、宽、高,并将其标记为a、b、c。
2.引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让学生背诵此公式。
3.通过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题材的物品并测量出a、b、c值,计算出它的体积,并让学生模仿计算。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点,通过黑板上的正方体画出边长,并将其标记为a。
2.引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让学生背诵此公式。
3.通过教师拿起一个正方体题材的物品并测量出a的值,计算出它的体积,并让学生模仿计算。
计算三棱柱的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三棱柱的特点,通过黑板上的三棱柱画出底面边长、高和侧面法线长,并将其标记为a、b、h。
2.引出三棱柱的体积公式V=1/2×a×h×b,让学生背诵此公式。
3.通过教师拿起一个三棱柱题材的物品并测量出a、b、h的值,计算出它的体积,并让学生模仿计算。
计算圆柱的体积1.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通过黑板上的圆柱画出底面半径和高,并将其标记为r、h。
2.引出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让学生背诵此公式。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 体积单位的转换 - 体积计算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2.熟悉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通过课堂练习和实践活动,掌握体积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积的计算方法。
2.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如何应用体积计算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课件等方式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2. 演示:通过实验、举例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演示。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5.1 知识点讲解1.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是形体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立方厘米来表示。
2.计算体积的方法:对于长方体的体积,可以使用长乘以宽乘以高的公式,即$V = l \\times w \\times h$;对于其他形体的体积,也可以根据形状和尺寸计算出来。
3.介绍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1升=1000毫升、1升=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5.2 演示与实验1.根据教师的指示,学生根据实物,使用体积计算得出不同物品的体积。
2.通过两个不同的容器,带领学生了解到不同形状容器存储相同体积物品的差异。
5.3 练习与巩固1.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体积计算的课堂练习。
2.带领学生找到周围生活中需要计算体积的实际问题,进行体积计算演练。
六、课后作业1.完成讲义上关于体积的练习题。
2.关注生活中各种可测量的物品体积特点,做一个有关体积的记录。
七、教学反思•整堂课以知识讲解为主,缺少互动性弱的体验、体验的概念、如何在生活中使用体验计算等应用方法需要加强,教学需要充实。
•语言表达流畅,气氛活跃,但需要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描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量。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2. 常用的体积单位3. 体积单位换算4. 体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体积单位换算。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概念。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体积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面积的概念,进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体积是描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量。
3. 讲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并让学生了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演示体积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积的概念。
5. 练习题:布置一些关于体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
六、作业布置1. 抄写本节课学过的体积单位,并记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体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体积的计算”。
体积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体积的计算涉及到的公式有: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边长的三次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3等。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生比较.(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和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体积和体积单位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含义和计量单位2. 体积的计算方法3. 体积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体积的应用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体积的含义。
2. 采用讲授法,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形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探究体积的含义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发现体积是三维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强调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
3. 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棱长×棱长。
4. 深入了解体积单位教师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5. 体积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等。
6.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合作测量并计算它们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积的含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讲解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体积的含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022年西师大版数学五下《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精品
3.3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45-49页“体积和容积的定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体积与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根底上进行的教学。
教材有以下四个知识点要同学把握:知识点一: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知识点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认识。
知识点三:常用的容积单位的认识。
知识点四: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关系。
对于这几个知识点,教材是通过以下方式来突破的:1.先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引入体积的与所占空间的关系。
在操作和交流中感悟物体占有空间大小不同即体积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
2.通过呈现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有多大的问题情境,通过线,面和体的关系中,认识计量体积的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并找到体积单件与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使用区间的不同,接着呈现常用的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
通过观察和活动,建立这些体积单位的表象。
3.让学生找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的过程。
使学生明确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关系。
4.在认识体积的根底上,让学生明确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休的体积是容积的概念。
并认识容积的单位升与毫升。
理解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也是1000.并明确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在教学中,对于体积单位的认识,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在操作和比划中,感受它们的大小。
在操作和计算中了解它们的进率关系。
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明确1平方米的大小观念。
能区别使用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明确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猜想、观察、动手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通过计算和操作感知单位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数学下册 3.3《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案1 西师大版(2021-2022学年)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内容由6个例题、3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一组成。
体积是一个新概念,学生对什么是体积,也许有过体验,却难以有体积的意识。
因此教科书重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知体积的实际意义以及体积计量单位。
例1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土豆放入装有水的杯中,放入前、后杯中水位的变化,来体会水位上涨的原因是土豆挤占了水的位置,并通过“想一想”组织学生列举大量丰富的实例,来感受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要占有空间的,并且体验到由于物体的大小不同。
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就不同,从而建立体积的概念。
在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之后,教科书进一步提出为了测量、描述和应用的方便,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
从而引进常见的体积单位:cm3、dm3和m3。
例2重点认识体积单位1 cm3,在介绍了什么是1 cm3之后,教科书还在设计了“做一做",让学生用一些1 cm3的正方体积木拼成一些不同的长方体模型,并知道用了几个1 cm3的正方体,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几立方厘米,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做了一些准备。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教科书重视让学生通过多种亲身体验活动,感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估计物体的体积.如例3中,让几个学生蹲在1 m3的模型里体会1 m3的大小;课堂活动中说一说哪些物体的体积以m3,dm3,cm3,以1cm3标准,估计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苹果、梨、黄豆、花生的体积.在习题中让学生通过摆 1 cm3的正方体,来估计墨水瓶的体积等,丰富对体积单位的感性认识。
接着,教科书通过模型直观与逻辑推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例4教学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教科书通过模型的操作与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 dm3的正方体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排有10个,一层有100个,共10层1000个1 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从而推导出1dm3= 1000 cm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体积与体积单位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2.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能够运用体积公式求解实际问题4.熟悉常见的体积单位并进行换算5.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综合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掌握2.掌握换算常见体积单位的方法3.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综合运算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定义和体积的理解2.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苹果、橙子等水果,向学生引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并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引出体积的重要性。
2. 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前,先用实物或模型来展示几个典型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然后,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公式:V = lwh正方体体积公式:V = a³3. 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选择几道网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题,或者准备几个实物,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并计算,从而运用所学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引入常见的体积单位并进行换算简洁明了地介绍几个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通过多次换算练习来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5. 运用体积单位综合运算通过一些综合的计算题来考察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多道综合计算题,综合考察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
7. 课堂小结在课堂结束前,简单回顾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
教学资源1.体积的概念讲解PPT2.体积计算题集3.实物或模型课堂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2.课后作业评价3.期末考试试卷评价教学反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字计算能力不同,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练习,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调整难度和授课节奏。
此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画图、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020—2021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设计.doc
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教具学具】教具: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具: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
【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比一比: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1、实验(1)猜一猜: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
(4)说一说: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
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5)做一做: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
2、概括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师:对。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阐明: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m3,1dm3,1cm3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2)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3)学生小组协作的能力和数学语言概括的能力不强;(4)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
教学策略:(1)故事激趣策略: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2)自主学习策略:采用实验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体积与体积单位-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体积以及它的计量单位。
2.能够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
3.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1.教材: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玻璃杯、塑料球、测量勺等。
3.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识
在黑板上写下“体积”这个词,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
然后进入正题,通过PPT演示介绍什么是体积以及它的计量单位立方厘米。
第二步:探究体积计量单位
1.班级分小组,让学生带来不同的物品,如玻璃杯、塑料球等。
让学生使用测量勺测量这些物品的体积,并记录在黑板上。
2.让学生探究比较不同物品的体积大小,让学生通过这种比较判断它们的大小。
第三步:拓展思路,运用所学知识
1.让学生想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买水果、蛋糕等物品时如何使用体积计量单位。
2.让学生进行计算题目的思考,例如“十个立方厘米的球可以装下多
少毫升的水?”等。
第四步: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将一些实际题目摆给学生自己思考,在纸上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
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理解了什么是体积,学习了体积的计量单位,并巩固了知识点的理解。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得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好吗?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师:水增加没有呢?
师:我们借助水的帮助,知道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把一个物体(如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师:想一想水、空气是否有体积呢?
反馈:瓶子里装满水,空间被水占了;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说明水、空气是有体积的。
二、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都知道,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用长度单位;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那么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可以用什么单位呢?
课件出示:
师: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可以代表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可以代表一个面积
单位;那么一个怎样的图形可以代表一个体积单位呢?
课件出示:
师: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大呢?
师: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立方厘米用cm3表示。
强调:在cm的右上角写上一个数字小3,表示立方厘米。
师:大家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呢?
反馈:1粒花生米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接近于1cm3;
……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我们来摆一摆、说一说。
课件出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与体积单位(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
老师:量杯、土豆、绳子、杯子、视频展示台。
学生:装满沙的杯子、橡皮块、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比一比。
抽生说。
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1
1、实验
(1)猜一猜:
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
师: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
(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
(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
(4)说一说:
分组讨论刚才的实验过程及水位变化的原因。
汇报:把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上升,因为土豆占了原来一部分水的空间位置,水就往上升,把土豆从水中取出后,土豆占有的空间又被水填上去了,所以水位就下降。
以前学的《乌鸦喝水》中,乌鸦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喝到水的。
师:说得真好。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体会到水位的上升和下降是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
(5)做一做:将杯中的沙子全部倒出,把你们的橡皮块或积木放进去,再把沙往杯子里装,你发现了什么?
生:剩了一部分沙,装不进杯子里。
师: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回答后师概括:对,积木和橡皮块也占了一定的空间,放到杯子里就挤占了原来沙的空间,所以,沙就装不完了。
2、概括
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讨论,抽生说。
师:通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了土豆、橡皮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是不是只有土豆、橡皮块、积木才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呢?(不是) 师:对。
比如说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
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如晚上洗脚,吹气球等。
)
抽生说一说,也可同桌互说。
3、归纳
请一大一小个子的两个学生站在一起,比较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如某某的体积大,某某的体积小。
抽生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大小。
(三)教学例2
师:同学们,和长度、面积一样,我们也常常需要给物体的体积确定单位。
1、师生共做。
(1)画一条边长为1cm的线段,标出长度。
(2)画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标出边长和面积。
2、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小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为1cm。
师: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立方厘米的大小?抽生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用字母表示为1cm3,读作1立方厘米。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1cm3,读一读。
3、列举生活中体积为1cm3的物体的例子。
师:知道了1cm3的大小,你能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吗?
生:我的小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cm3。
生: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cm3。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cm3的大小。
4、小组活动。
用几个体积为1cm3的小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并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厘米?
5、认识1立方分米。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以“立方厘米”作为物体的体积单位,还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较大的体积单位,比如立方分米,你知道1立方分米是多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立方厘米是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那么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看看它的体积有多大。
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1dm3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