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案例的结构与成型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 ⼀般⽽⾔,⼀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

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学⽣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

1、案例标题。

任何教学案例都需要有标题,标题能够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题。

⼀般⽽⾔,案例的标题有两种形式,⼀是可以⽤案例中的事件作为案例的标题,这也是⼀种常⽤的⽅式,如《采摘前后》、《打⼈之后》、《整齐便利⼩柜格》等;另⼀种形式是将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题作为案例的标题,这就需要将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加以明确和归纳,如《磁铁》这⼀案例也可以命名为《教师怎样预设富有层次的引导问题》。

2、案例背景。

所有的课堂事件都是发⽣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与背景之中的。

案例背景⼀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常重要。

实际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过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发⽣过程这⼀“后果”。

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会导致不同的问题解决后果。

对案例背景的叙述要简明、清楚。

3、案例事件与过程。

教学案例的主体就是对案例事件以及案例发⽣过程的描述。

在描述的时候要围绕着案例的主题,说明事件是如何发⽣的,怎样发展的,产⽣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反复、挫折和困难,问题解决的效果等。

总之,要对事件发⽣、发展以⾄结局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发⽣的过程时,要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有⽬的地对整个事件的发⽣过程加以取舍。

⽽且,对事件的描写不是对事件过程的“场记式”的记录,即不是将教学中所发⽣的⼀切都事⽆巨细的记录下来,⽽是应对已经发⽣的这⼀段过程的“教育学加⼯”,将与案例的主题相关的场景、话语与⾏为等进⾏详细、客观的描述,当然,在描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个⼈情绪和个⼈观点的过度⼲预,在⾏⽂中不要出现对事件经过的价值评价和判断,以免影响读者对整个教学事件的认识。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教学案例是教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步骤。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案例描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评价等几个部分。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部分的内容和要求。

一、引言引言是教学案例的开篇部分,它需要概述教学案例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对案例内容的关注,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引言部分,应该明确指出教学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希望达到的目标。

同时,也可以提出相关的疑问或调查问题,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

二、案例描述案例描述是教学案例的核心部分,它需要具体描述一个实际教学中的情境或事件,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信息。

案例描述应该具体、真实,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例子来展现教学环境和情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案例的背景和具体情况。

三、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教学案例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问题分析中,可以使用相关的理论和教育原则来解释和分析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对比和对照,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教学案例的重点部分,它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操作步骤,以解决教学案例中的问题。

解决方案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需要考虑教学实际中的各种因素和限制条件。

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活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五、评价评价是教学案例的结束部分,它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检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效果。

在评价部分,可以对解决方案进行反思和思考,分析解决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还可以对解决方案应用的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借鉴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要求:1.教学案例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或挑战。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五篇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五篇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五篇第一篇: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案例1: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

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

毋庸臵疑,孩子们都选择了3。

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六期《人生,请上好第一课》)人生,请上好第一课案例2: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及要求教学案例是指以具体事例为基础,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和归纳,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和规范化的设计。

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情境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一、情境介绍:情境介绍是指对教学案例的背景和教学环境进行描述,包括学生的特点、学校的背景等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对教学案例的情境有所了解。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希望学生达到的具体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该情境下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包括主题和重点。

教学内容设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融入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兼顾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操作和安排。

教学过程应设计合理、步骤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实践、讨论和总结等环节。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等。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效果的评估。

教学评价应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全面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针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反思应包括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评价、学生反应的反馈和教学改进的建议等方面,以促进自我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适宜性:教学案例应与实际教学相符合,具备可操作性,便于教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2.具体性:教学案例应具体描述具体问题或情境,以便引发读者的兴趣并能够准确思考解决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及实例解析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及实例解析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及实例解析在小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给学生一个或多个任务,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模型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实现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此时,学生需要主动阅读、理解短文的内容,并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究型教学设计模型探究型教学设计模型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建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种模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结论。

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故事情境教学设计模型故事情境教学设计模型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在这种模型中,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或者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学生对单词和语法的学习。

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学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模型可以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可供选择。

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以下是一个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
1.引言:简要介绍本案例的背景和目的。

2.学习目标:明确阐述本案例的学习目标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3.学生情况:描述学生的年龄、背景和学习水平等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能力。

4.教师角色:阐述教师在本案例中的角色和职责,包括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准备和指
导学生等。

5.教学方法和策略:介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问题导向学习法、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6.教学内容:列出案例中要教授的具体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7.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引入、知识传授、练习和评
价等环节。

8.学习评价:说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9.教学效果:预测并描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10.教学反思: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可改进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1.总结:对本案例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学生学习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教育价值。

12.参考资料:列出本案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以上是一个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单元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以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合实践为例

单元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以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合实践为例

二、案例描述
1、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长方形的定义、 特征和周长的计算;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和面积的计算。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 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应用,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周长和面积 的计算。
2、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
单元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以 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整合实践为例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案例描述
03 三、案例分析
04 四、结论与启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教育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单元视角 下的结构化教学越来越受到。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整体到部分,以单元为视角, 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 本次演示以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整合实践为例,探讨单元视角下的结 构化教学的实施和应用。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几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 往只单个知识点,而忽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理解。 因此,我们提出了单元视角下的结构化教学,以“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为 例,进行整合和实践。
(1)引入主题 首先,我们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主题。我们展示了几个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物品,例如书本、课桌、瓷砖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征。然后,我 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些 形状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单元的主题。
2、教学过程

支架式教学案例

支架式教学案例

支架式教学案例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支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案例名称,《探索科学世界》。

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开展了一次“探索科学世界”的支架式教学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以“水的性质和用途”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首先,老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水的性质有哪些?水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接着,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最后,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效果,通过支架式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提高了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不仅掌握了水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氛围也得到了加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语,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借鉴支架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2015:案例基本结构及要求

2015:案例基本结构及要求

案例基本结构及要求一、案例的种类案例包括教育、教学、名师、学校四类。

(一)教育案例教育类案例包括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三类。

(二)教学案例教学类案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说课、教案及活动方案设计三类。

(三)名师案例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不同层次的名师案例。

(四)学校案例包括不同层次(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类型(普通学校:公办、民办,职业学校)的学校发展案例。

二、案例的基本结构(一)教育、教学类案例的基本结构教育教学类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评价或反思、附录等部分内容。

1.题目案例题目的确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用主题定标题,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标题。

2.引言引言主要描述事件的大致场景,大致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题。

3.背景背景的叙述可以分为直接背景和间接背景。

直接背景是指直接导引事件发生与事件联系至为密切的背景;间接背景是指与事件相关但关联程度并不直接的背景。

一般间接背景在前,略写;而直接背景在后,详写。

4.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

在论述中,需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展示问题。

在案例撰写的初期阶段,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让读者直接获得有关问题发生的各种信息;而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需要将问题与其他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通过读者的分析在确定问题的所在。

5.问题的解决问题发生后,解决问题就成了重要的一环。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问题解决初步成效的描述。

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

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细致描述。

当然,在教育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形成案例时,虽然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未出现,但可以把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和打算罗列出来,以供读者参考、评论。

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精选7篇)

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精选7篇)

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精选7篇)中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篇一一、案例介绍毛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十分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我的座位上发呆,教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我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齐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一样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必须的实力和优势,应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我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我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异常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本事,总觉得自我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经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的本事,一向怀疑自我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此刻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到达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构成自卑心理,否定自我,怀疑自我,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景,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教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我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我的本事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案例
案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施
目标: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
习成绩和语言综合能力。

案例描述: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采用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阶段与内容:
1.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充分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 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课程。

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3. 教学过程阶段: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互动等,灵活运用多媒体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通过提问、辅导、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4. 学生评价阶段: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
行学生评价。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

5. 教师评价阶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表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自我反思。

教师通过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效果: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
渐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表现出更好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

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教学案例内容结构

教学案例内容结构
教学案例内容结构基本要求
一、案例主题
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 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常见问题、困扰事件等,要富有时代 性、体现改革精神。
二、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 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等。背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绍并不需 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 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 条件。
三、案例描述
案例描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教学 事件,也可以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还可以是课堂实录的精彩片断。 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应来源于教 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 件)和面对的问题,要紧紧环绕主 题并凸显出讨论的焦点。
案例描述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 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 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 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 师的感受等。
四、案例评析
案例评析可以是作者的课后反思, 也可以是其他教师或教研员的教 学点评。内容包括教学利弊得失 的分析,以及案例的借鉴意义与 推广价值。

小学初中衔接案例分析

小学初中衔接案例分析

小学初中衔接案例分析
引言
小学和初中是学生研究生涯中的重要阶段,衔接好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过渡对于学生的研究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小学和初中衔接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科知识断层
在某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部分学生出现学科知识的断层现象。

他们在小学时的学科知识体系与初中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不匹配,导致研究困难和适应问题。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学科知识断层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初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在教学中重点关注重要知识点的复和巩固。

2. 小学和初中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3.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和初中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分享教学经验
和教材资源。

案例二:研究压力增大
在某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普遍面临研究压力增大的问题。


中的研究任务更加繁重,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节奏。

解决方案
为了缓解学生的研究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研究压力。

2. 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状态,及时提供研究指导和帮助。

3. 学校可以开设研究方法指导课程,教授学生高效的研究方法
和技巧。

结论
小学和初中衔接是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
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挑战,并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小学初中衔接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平稳过渡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案例分析.doc

中小学案例分析.doc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 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冇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 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 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 义的材料,必须讣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Z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 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Z,教师应教学生进行 意义识记。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 來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來,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冃光、父母的数落和口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 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 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 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口己也没有了来口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 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实施全面发展教冇是社会主义教冇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冇由徳冇、智冇、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匕经开始山应试教育转向 素质教育,解放人的口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去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 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冇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 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屮考试时学牛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 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二、“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推荐5篇)

二、“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推荐5篇)

二、“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推荐5篇)第一篇:二、“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二、“结构与稳定性”教学案例一、教学思路教材在引入部分中是用文字来感受失去平衡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不够形象直观。

很难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引入部分中演示了一个用吹风机吹矿泉水瓶的实验,马上提出质疑:如何保持在有风力情况下瓶的稳定性。

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的探究学习氛围。

进而指出结构稳定性的含义。

并明确探究目标: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有哪些?在下面环节中设计了多个实验来验证这些影响结构稳定因素,再通过分析案例来加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验证重心高低会影响结构稳定性中,设计了两块砖的撞击实验。

用撞倒完整砖的力撞击半截的砖,而它却纹丝不动。

在验证结构与地触面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稳定中,则是设计如何使鸡蛋稳稳当当的立起来。

在结构形态这个因素中,则是设计了一个让一张硬纸立起来。

另外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教材用的器材是砖头。

在课堂实施既不安全也不卫生,于是改用军棋代替。

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结构的稳定的基本条件在教材中提到过,但有点含蓄,这里设计了一个橡皮泥实验。

很生动,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这样通过实验,案例,实践三者紧密结合。

产生一个形象生动的知识链:认识理解运用巩固。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一主题“结构与稳定性”。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

是对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而结构的稳定性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认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巩固,为后续的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利用探究,讨论,对比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的品质和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教学尽量多些涉及结构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便于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因素的理解。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因素。

以下是10个符合标题内容的案例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要点:1. 案例教学的目标明确:在设计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案例能够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那么案例应该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思考来找到解决方案。

2. 案例的选择和制作: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

在制作案例时,应该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3. 案例的结构和内容: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有趣的内容。

案例的结构应该包括背景介绍、问题描述、解决方案和结果评估等部分,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分析案例。

4. 案例的引导和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学生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主体,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6. 案例的评估和反馈: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

7. 案例的扩展和延伸:一个好的案例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延伸性,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让学生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8. 案例的应用和实践: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9. 案例的反思和总结: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类典型案例模板

教学类典型案例模板

教学类典型案例模板一、案例背景:在本次教学案例中,我们将讨论一位小学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

该案例发生在某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上,学生人数为40人,教师为王老师。

二、问题描述: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整体较差。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解决方案:王老师决定采用“游戏化教学”这一创新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他准备了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他计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该方案:1.游戏设计:王老师根据每个学习单元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游戏活动。

例如,在学习单词时,他设计了“快速记忆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竞争记忆单词;在学习语法时,他准备了“语法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连词成句的方式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2.游戏实施:在每节课的开始,王老师首先引入游戏的主题,并解释游戏规则。

接着,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筹备和执行不同的游戏活动。

学生们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游戏,并在结束后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反思。

3.游戏评估:王老师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他还会让学生们进行游戏后的自我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游戏的感受和学习效果。

四、实施过程与效果:王老师在一门课程中实施了他设计的第一个游戏活动,结果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

在活动结束后,王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了简短的讨论和反思,学生们普遍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并认为通过游戏更容易记住所学知识。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王老师持续实施了游戏化教学方法,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跟踪和评估,发现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有明显提高。

不仅如此,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他们学会了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和倾听。

五、总结与启示:通过这个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材版本的知识结构分析中小学各年级科目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材版本的知识结构分析中小学各年级科目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材版本的知识结构分析中小学各年级科目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一、引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具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功能。

而教材版本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不断更新迭代,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学需求的提升。

本文将对中小学各年级科目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各个年级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思路。

二、基础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1. 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在知识组织上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按照学习进度和难度递进的原则,将基础知识与扩展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呈现方式上,除了通常的篇章划分外,还采用了篇首导入、篇尾总结以及练习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2. 数学教材数学教材的知识组织注重建立数学知识的逻辑链条,以及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延伸。

教材往往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呈现方式上,多采用图表、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解题方法。

3. 英语教材英语教材的知识组织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教材以日常生活和实际场景为背景,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

教材中的对话、文章和练习题都紧密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培养语境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三、学科专业教材中的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1. 自然科学教材自然科学教材的知识组织更加注重科学概念的系统性和深度。

教材按照学段和学科的特点,将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科学体系。

呈现方式上,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案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社会科学教材社会科学教材的知识组织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材采用生活案例、历史事件等实际场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呈现方式上,教材结合图表、地图以及信息素材,提供多样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科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育案例的结构与成型浙江临海市临海小学徐向阳浙江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哉平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对象大多是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使得案例研究深受中小学教师们的青睐。

结合我们的学习与实践的思考,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育案例的文本结构、提炼路径和定型忌讳等方面做一探讨一、教育案例的文本结构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

虽然说法不一,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 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

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从文章结构看,案例一般包含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等基本元素。

案例需要向读着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这就是背景。

背景介绍不需要面面俱到,重在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主题:即写案例首先要考虑反映什么样的问题。

细节有针对性地向读者展开特定情境的描述,当然情境中包含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结果:这种解决方法的即时效果,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评析:针对反映的主题和内容,析其利弊得失,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如《当批评变得如此艰难》[选自《思想理论教育》2010 (14)《我对教育案例的认识(五)》,作者马兰霞,系上海某区示范性实验高中班主任]:[主题]一直以来,心中就有疑问,现在的孩子怎么教?在家里,家长不能批评,否则就对家长撒娇使性;在学校,老师不能批评,否则就对老师冷眼相对,甚至拂袖而去。

[背景、细节]昨天班级里有个学生,早上晨扫役做,我在他座位旁边小声提醒他,他却不以然。

中午午休,全班学生都进了教室,他在半小时后姗姗来迟,手里抱着篮球,头上大汗淋漓,大摇大摆进入教室,全然不顾大家都在休息,回到座位上,叫醒同桌,大声说话。

看了同学们都在午休,我没有说什么,只用眼睛瞪了瞪他。

可他没有反应,依然故我!午休结束、上课之前,我对全班学生宣布:“今后午休时,如果迟到时间太长,请你不要进入教室,不要影响大家休息。

”看看那个孩子,无动于衷!当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一天,下午3点考试就结束了。

因为担心他们提前放学会出乱子,我决定全班留下来自习到4点半。

还是这个孩子,全班已经自习20分钟之后才走进教室,嘴里还嘟嚷着广其他班级已经放了......”“拫告”——(理直气壮)“进来”——我答复他!他径直走向座位,一屁股坐下!我示意他,“请你起来,你没有向全班同学衡躬致歉!”班级在开学时做过约定:凡是迟到,在报告结束后进入教室,必须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致歉,对自己打扰他人的行为表示歉意。

全班鼓掌通过。

作为班主任也不例外,这一点我也身体力行地做到了。

让我惊讶的事情是,他拒绝道歉。

我说我们是全班鼓掌通过的,当时你的掌声很响亮![结果]他表示承认,但就是不愿意道歉。

我坚持着,他却满脸愤怒。

不一会儿,居然提起那早已收拾好的书包,摔门而去!摔门的声音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评析]当时的我很纳闷,怎么会这样呢?.我说话重吗?不重!有过激行为吗?没有!为什么就因为―天内多次批他吗?早在来沪之前,就听说上海的孩子娇贵,难教,现在想来,真是耳闻不如眼见啊。

我算是领教了。

回看案例,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这些基本元素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案例之中,不一定要有意安排为几个独立的段落。

五种元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评析不可缺少。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案例要特别重视叙事之后的分析与讨论,力求层层深入评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揭示其中潜藏的教育规律。

但上文的案例评析只在现象表面打转,可以进行溯本求源。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娇贵,难教。

在整个事件中,引起师生冲突的责任方显然是那个学生。

有专家指出,面对教育失败的事件,“归因”是对的,即依据师生的行为准则对双方行为做出客观评判找出错误较大的一方,但是有时错误归因改善不了教育现状,如找出那个学生是责任方,寄希望于那个学生不主动犯错后,教育会有成效吗?行得通吗?行不通,于是更重要的是教师“反思不足'这需要班主任用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找出不足(教育方法或策略不符合客观现实情况的地方),改变方法,改进策略,严格要求,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上文的细节描述中,班主任的不足在于教师教育不好把责任归咎于学生难教。

如果静下心来想想事情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就能理淸“孩子怎么了”的前因后果。

班主任和学生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们俩各自在自己的逻辑里打转。

班主任的逻辑是:“经过全班讨论、鼓掌认可的规则,你就应该执行。

”而那个学生的逻辑是:“其他班都已经放学了,那么老师要求学生考试结束后留下来复习就不算是正式上课。

既然不算是正式上课,迟到了也不算是违反纪律,因此班主任也不能要求学生当面道歉。

”班主任是按照“一般学生”的逻辑来预测这位学生行为的,没想到这位学生一贯是从自我出发思考问题、支配行动的。

由于班主任没有走进“这位学生”的逻辑来预测他的行为,产生“预测失误”导致冲突。

面对这样的冲突,成功老师一般采取“退一步法”,不与那个学生当场论理,让他先说出迟到的充分理由,暴露思想后再采取策略。

因此,为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新上演,教师要在发现学生难管倾向时,帮助这类学生认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告诉他个人权利的边界在哪里,教会他必要的服从和退让。

这就是本案例的价值所在:“用‘退步法’能避免教师的预测失误,使教育走向成功,。

”上文中者加了这样的评析,目的只有一个,使案例结构紧凑、主题突出、鲜活感人、发人深省。

二、教育案例的提炼路径我们把教师做案例的提炼路径,按生成轨迹可归为偶发性、预设性和反观性三条。

1.偶发性提炼.事先没有确定的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创作什么案例,但所上的某一堂课或教育事件震动了教师自己,因此,就把发生的真实故事写了下来。

这类案例强调偶发性的灵感,并及时记录而形成。

案例中常常能够看到师生精彩互动,看到教师的教育智慧。

这样的案例看似偶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偶然中有必然,也有一些规律,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总结经验,应用有关的理论进行检释。

2.预设性提炼先确定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或需要研究的主题,再据主题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把相关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镶嵌在教育活动之中,并实施之;然后根据教育现实进行案例研究与创作。

这类案例强调针对研究主题而预设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而形成。

案例中往往重视后面的反思,着重围绕研究主题,针对教胄设计(理想)与教育实践(实际)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方法的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观点。

3.反观性提炼每位教师对教育问題的感悟,是随着教师内在素质的变化而变化的。

处在终生学习的社会里,教师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亲密书籍、观看录像、探索实践……向专家习、向一线优秀教师学习,努力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吸取他人成功经验,避免重犯其教学失误和不当,在观察、对比、反思、修正的过程中产生案例。

这类案例强调对照别人事例反观自己而形成。

这样整理加工的案例,可以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合理、科学、这三条提炼路径,可选其一进行,能使教师养成勤思考、善研究的好习惯。

三、教育案例的定型忌讳要得到好的案例,在其提炼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上,忌失真案例要求真实。

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

有些案例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

因此,时间、地点、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和真实事件有些出入,影响了案例的质量。

部分案例,如表扬、鼓励等案例,教师采用表扬、鼓励能使学生进步,但常常夸大其教育结果或实无此教育变化,让人无法信服。

因此,做案例要及时记录研究过程相关信息,保存案例真实的面目。

2.思维上,忌雷同案例展示的故事要求鲜活化,能展示教育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有些教师阅读少,缺乏职业敏感度,思维定势,对许多典型案例的变化因素熟视无睹,其研究常在别人案例的影子里。

因此,经常注意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只有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想办法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不从我们眼前滑过去,才有可能让自己的案例不和人家雷同。

3.反思上,忌平面案例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用亊例形式来表现,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

好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

有些案例只注意了鲜活的故事,却忽视了事理结合的评点,不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所起的指导作用不大。

因此,做案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釆取这种策略就能解决问题?还有别的策略吗?策略与结果之间是偶然关系还是必然关系?……分析者还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

这样,案例才会避免平面推进,从情境层面走向经验层面,走向理论层面。

4.意义上,忌个别化好案例的事例具有典型性。

有的教师把“典型”误认为“特别”“特别学生的特别事例”,因此案例的素材个别化,没能够反映事件发生的普遍意义。

因此,做案例要关注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提出的措施也能解决教育实践中一般意义上的问题,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有实用的价值和无穷的回味。

精彩案例的生成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甚至没有数字序号标记的段落划分,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案例研究的精髓、元素、层次一一具备。

案例的提炼也本无定法,甚至不用任何参照,但通过剖析案例的文本结构、提炼路径与成型忌讳,可使教育案例的提炼少走一些弯路。

当然,初写案例不可能一次成功,还得靠大量的实践和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案例具有魅力,就像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样令人享受而余味无穷。

参考文献[1] 张肇丰.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张肇丰.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性质与应用。

课程•教材•教法,2010(2).[3] 乐漪.基于案例的教师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9(5).[4] 刘永和.案例研究:反思型教师成长的“金光大道”.教育科学研究,2009(1). <[5] 黄永明,胡克州.谈教育案例的撰写.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9).[6] 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教育案例.人民教育,2004(20).(责任编辑杨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