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合集下载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

•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 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 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 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
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 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 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
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怀古咏史诗
• 赤壁
• 唐代: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 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 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 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 泊秦淮 • 唐代: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白话译文
• 六朝的遗迹在此空留,高大坚固的建康城墙 压制着长江的波涛,一直到入海口。
• 喝完酒来到赏心亭,万里江山的美景都呈现 在眼前,历史上的天地也都进入我的胸怀。
• 陈后主所制的悲凉的《玉树后庭花》突然响 起,让人想起当时帝王衰颓的运势。
• 人事虽然改变但自然的美景还在,我的心情 惆怅还得借酒浇愁。
• 3.玉树悲歌:指《玉树后庭花》乐曲。南朝陈后 主陈叔宝制此艳曲,日夜与宠姬酣歌畅饮。兵临 城下,仍歌舞不辍终国破被俘。此句承唐杜牧 《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

咏史八首左思原文赏析《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在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组诗评价很高。

【其一】咏史·弱冠弄柔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二】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1.[郁郁]茂密的样子2.[涧底]谷底 [松]喻英才3.[离离]下垂的样子 [苗]初生的草木4.[以彼~尺条]意思是:柔弱的山上苗遮蔽了高大的涧底松。

彼,指山上苗。

径寸茎,一寸粗的茎秆。

荫,遮蔽。

此,只涧底松。

5.[世胄(zhou)]世家子弟。

胄,后裔6.[蹑]登7.[下僚]低级官吏8.[地势~一朝]意思是:甲胄和英俊所处情况,正与松、苗相似,是地势是他们如此,非一朝一夕变成这样。

然,这样,如此。

9.[金张~汉貂]意思是:金、张俩家子孙凭借祖先的功业,世代都做大官。

金张,指西汉金日(mi)磾(di)和张汤两家的子孙。

金家从武帝到平帝七代担任内侍。

张家子宣帝、元帝以来,子孙相继有十多人为侍中、中常侍。

藉,凭借。

旧业,祖先的功业。

七叶,七代。

珥,插。

貂,貂尾。

汉代凡侍中、中常侍等大官都带貂尾以验明其身份。

10.[冯公]冯唐,汉文帝时人。

他才能出众,但直到老年仍屈居低微的郎署11.[伟]奇伟出众12.[不见招]不被重用的意思【其三】咏史·吾希段干木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导读:《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表达了诗人无穷的感慨与讽刺意味。

咏史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赏析:咏史,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众多咏史诗中最著名一篇佳作。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在政治上,终其一生很不得志。

但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使其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世为人传诵。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在这首咏史诗中,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超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内涵,将其独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首咏史诗里,李商隐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和对晚唐朝廷的江河日下的担忧和失望。

李商隐在本诗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千古长叹。

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进行了最概括的总结,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

李商隐在后面诗句中大量用典,区区六句诗,了了42字,用典五次,以大量的史实来支持和证明首联的论点。

怀古咏史诗50首

怀古咏史诗50首

怀古咏史诗50首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4.《赤壁》- 杜牧5.《泊秦淮》- 杜牧6.《贾生》- 李商隐7.《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8.《乌江亭》- 杜牧9.《赤壁歌送别》- 李白10.《望庐山瀑布》- 李白11.《将进酒》- 李白12.《行路难》- 李白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14.《蜀道难》- 李白15.《兵车行》- 杜甫16.《丽人行》- 杜甫17.《春望》- 杜甫18.《登高》- 杜甫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0.《登岳阳楼》- 杜甫21.《秋兴八首·其五》- 杜甫22.《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23.《阁夜》- 杜甫2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26.《安定城楼》- 李商隐27.《九辩》- 宋玉28.《离骚》- 屈原29.《长恨歌》- 白居易30.《琵琶行》- 白居易31.《师说》- 韩愈32.《阿房宫赋》- 杜牧33.《岳阳楼记》- 范仲淹34.《醉翁亭记》- 欧阳修35.《秋声赋》- 欧阳修36.《石匮书·通鉴纪事本末第一》- 袁枢37.《念奴娇·我来牛渚玩其山川佳丽改韵效颦勿笑》- 吴渊38.《满江红·敲碎离愁仰天啸》- 辛弃疾3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40.《春夜喜雨》- 杜甫41.《月夜忆舍弟》- 杜甫42.《天末怀李白》- 杜甫43.《月夜》- 刘方平44.《春宫曲》- 王昌龄45.《闺怨》- 王昌龄46.《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47.《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48.《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之涣4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50.《滕王阁诗》- 王勃。

杜甫《咏怀古迹》及咏史诗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及咏史诗鉴赏

《越中览古》小结:
内容: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 尾句通过鹧鸪意象写出现今的荒凉、衰败 手法:采用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手法
情感: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比 较 阅 读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 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 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 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 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 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 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 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 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 的感慨。
宫内与宫外对比
统治者无视人民疾 高考演练苦沉湎于享乐
华清宫 吴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07湖北)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李商隐《咏史》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咏史》原文及赏析

咏史[唐]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分类标签: 怀古诗作品赏析【赏析】: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咏史诗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用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分析社会变化,将国家的兴亡归因于“人为”。

在《览古》中,他把纵的历史与横的观实联系起来指出:“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统治集团:一切都在变化,金城汤池并不能永保国家不衰亡。

他还根据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在他对历史的一个根本认识是:“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在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他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贯穿于李商隐全部的咏史诗中。

最显著的是一首《咏史》(北湖南林水漫漫),说明了兴亡有道,不关天命。

他又说:“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咸阳》)。

秦并天下不系于得山河之险。

他既然认为理乱兴亡有线索可寻,又存有“乘运应须宅人荒,男儿安在恋池隍”(《题汉祖庙》)的雄心,因此,虽然古来人事代谢,仍觉事有可为。

并不悲观。

在强调人为的同时,诗人又突出批判了把地域条件、天命王气作为精神支柱,毫无顾忌地苟安享乐的封建统治者。

左思《咏史》原文、注释及解析

左思《咏史》原文、注释及解析

左思《咏史》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咏史[晋] 左思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②。

列宅紫宫里③,飞宇若云浮④。

峨峨高门内⑤,蔼蔼皆王侯⑥。

自非攀龙客⑦,何为欻来游⑧。

被褐出阊阖⑨,高步追许由⑩。

振衣千仞冈(11),濯足万里流。

〔注释〕①本篇选自《文选》。

作者《咏史》共八首,本篇原列第五。

②灵景,指日光。

神州,《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③紫宫,原为星名,即紫微宫,古以为天帝所居;此指皇宫。

④飞宇,形容屋檐像鸟翼状的屋子。

宇,屋檐。

⑤峨峨,高高耸立的样子。

⑥蔼蔼,形容众多。

⑦攀龙客,指追随帝王诸侯以求取功名之人。

扬雄《法言》:“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

”⑧欻(xu须),忽然。

⑨被褐,指穿着布衣而有美才的隐士。

阊阖,天上紫微宫门名,此指都城门。

⑩许由,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皇甫谧《高士传》载,唐尧欲让位给许由,许由逃到“颍水之阳,箕山之下”。

后又听说尧要任他为九州长而“洗耳于颍水”,表示对涉及功名利禄之士连听也不愿听。

(11)千仞,极言其高。

古代七尺为一仞。

〔分析〕西晋的左思博学高才,但因出身寒微,故仕进艰难。

他是太康时代的杰出作家,所著《三都赋》辞采壮丽,史称“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本传)。

今传《咏史》诗八首是其诗歌的代表作,主要抒写建功立业的愿望与壮志难酬的愤懑,揭露门阀制度的不合理,风格遒劲,在太康诗坛上独树一帜。

汉魏以来,高门士族日渐把持政权,至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立“九品官人法”,更从制度上保证了这种对权力的垄断,寒门之士很难有仕进并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种情况到西晋益盛,刘毅在太康间曾上书请废九品中正制,书中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之语,但晋武帝不准。

左思的《咏史》就是抨击这一不合理制度的作品。

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五首,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写京城洛阳宫室的壮丽,以及活动于其间的王公贵族。

首二句写明朗的天空中太阳高照,阳光辉耀着神州大地。

诗人在此壮阔的背景上再描绘出宫城建设的宏丽。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
陵时所作。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 样的感慨?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 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边练边悟
• 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 陵时所作。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 西塞山怀古
• 作者: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 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 析。
•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 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 诗加以赏析。
实战演练
•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城 子
•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
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
镜照江城。
•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 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 注 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 (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的原文及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的原文及赏析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的原文及赏析左思《咏史(八首其五)》的原文及赏析左思:《咏史(八首其五)》原文: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左思:《咏史(八首其五)》赏析:左思的《咏史》诗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平生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

另外,《咏史》诗在艺术上也有着它特出的地方。

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

晋初太康文坛上,总的创作倾向是:刻意摹仿古人作品,很少结合现实实际;追求辞句华丽和对偶的工整,形成了绮靡浮泛的.形式主义风尚。

在这种颓风面前,左思则独树旗帜,以《咏史》诗为代表,继续发扬了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

虽然以咏史名篇,不是左思首创,但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

这不仅突破了前人咏史诗只限于一事,“堆垛寡变”的局限,而且与太康文学刻意摹仿古人、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倾向分庭抗礼。

钟嵘说,左思的《咏史》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是很符合左思诗的实际的。

在艺术形式方面,《咏史》诗并非不注重,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

综上两个方面,钟嵘称赞左思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左思风力”(《诗品》)。

王夫之则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古诗评选》卷四)这些评价是公允的。

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陈祚明曾说:“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

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贵简。

创成一体,垂示千秋。

其雄在才,而其高在志。

有其才无其志,语必虚矫;有其志而无其才,音难顿挫。

”(《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陈祚明指出左思成功的原因,在于才志结合,是很对的。

左思的艺术才能,使《咏史》八首,每首都可以独立,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用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首首串连在一起的,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使之不可分割。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

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观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相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艺术观点和艺术爱好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班固诗作《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诗词作者:班固(东汉)原文: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咏史》为东汉史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咏叹缇萦救父的故事。

赏析: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

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闻名诏令。

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保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

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

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

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厚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

“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当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

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

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

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样哀痛,痛感于“死者不行复生而刑者不行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

“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

“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

杜牧,咏史诗

杜牧,咏史诗

杜牧,咏史诗
1.胜败由来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2.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4.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

5.百年豪杰尽,万里山河在。

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灭虢亡虞事偶然,李斯教帝灭诸侯。

9.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楚天鸣夜雨。

10.秦淮远望烟雨中,旧时王谢堂前燕。

11.纵横计出不得施,直道从根本上。

12.前车之鉴后人哀,回首风云一瞬开。

13.岁月匆匆掩战乱,金陵台上望长安。

14.夜深还过女墙来,但见长江送流水。

15.江山故宅空文藻,井泉人家独徘徊。

16.君王忍把功名恋,换得黄金百尺台。

1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8.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19.一卧东山三十年,归来还折旧时颜。

20.项羽横江不复回,卧薪尝胆人非来。

经典的“咏史诗”6首

经典的“咏史诗”6首

经典的“咏史诗”6首1、《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4、《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咏史诗八首其五

咏史诗八首其五

咏史诗八首其五
【全文背景及主题介绍】
《咏史诗八首其五》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主题为咏史抒怀。

全文以叙述和抒发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展现了民族自豪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寄托了民族复兴的愿望。

【诗歌结构与意境分析】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共八句,每两句为一个意群。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风、秋雨、江山、烽火等,勾勒出一幅历史长河的画卷。

诗人通过对意境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一个遥远的时代,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兴衰。

【诗句寓意及情感解读】
诗中“春风不度玉门关”寓意着民族繁荣时期的逝去,而“秋雨添得江山色”则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这两句中,诗人抒发了对逝去辉煌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而“一片冰心在玉壶”则传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内心。

【诗人及其作品价值评价】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咏史诗八首其五》以其独特的意境、寓意丰富的诗句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不朽的名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咏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咏史诗的创作历史久远,直到晚唐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李商隐与杜牧二人将咏史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咏史诗体是由东汉的班固开创,可惜“质木无文”。

此后越来越多的诗人投身于咏史诗歌的创作。

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一般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叙述或概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志,其中含有较多作者的个人感性认识。

而咏史诗发展到晚唐时期,名人名作迭出,并表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思考。

一、晚唐咏史诗的创作背景与发展(一)晚唐咏史诗创作的社会背景中晚唐时期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意识,以及科举考试强化了对历史知识的考核的用人文化导向,形成了知识分子们探讨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尚[1]。

另外,晚唐社会内忧外患交织,敏感的知识分子们感到国事日非,因而大量进行咏史诗的创作企图拯救社会衰败局势。

其选材上的广阔与丰富、内容上的大胆与讽刺、感情上的哀怨与敏感等,将咏史诗的创作视界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二)咏史诗体裁流变唐代咏史诗体裁可谓众体皆备,但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多为古体,律诗与绝句是少之又少。

中唐以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诗人越来越多地创作七绝、七律咏史怀古诗。

直到晚唐,杜牧成为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者。

此后,七绝便成为人们咏史时常用的体裁。

李商隐也是当时咏史诗之大家,咏史之作多达六十多首,而且各体俱有佳作,更以七言律绝的成就突出。

杜牧与李商隐是众多的咏史诗人的优秀代表,在咏史诗的发展长河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生平背景与创作心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或樊南生,河南人,自幼处境微寒,生活艰难。

李商隐一生都被卷入牛李党争难以自拔,跟随双方的政治浮沉而遭受牵连。

李白的咏史诗

李白的咏史诗

李白的咏史诗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情感热烈著称,同时他也写过许多咏史诗,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赞美和思考。

以下是关于李白的咏史诗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李太白卧病牛受屠膾碱记咏史诗并序》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咏史诗之一,表达了他对牛受屠的敬仰之情。

诗中写道:“卫戍将军皆判狱,已牵羸童往军市。

君深孝理慈母病,不系牛羊难旋食。

”这里李白通过描写牛受屠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家庭中所做的贡献,表达出对他坚持尊敬母亲的行为的敬佩之情。

二、《咏史·天门中断楚江开》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咏史诗之一,描写了赤壁之战。

诗中写道:“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街上行人卧阴绿,四皓钱塘望晚秋。

”通过这些文字,李白展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抒发了对当时乱世的忧虑之情。

三、《岳阳楼记咏史诗》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咏史诗之一,描写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记载中的重要事件。

诗中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继。

”通过这篇诗意丰富的咏史诗,李白展示了自己对于历史传承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四、《秦皇陵咏史诗》这首诗描绘了秦始皇陵的壮丽景色以及对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的赞美。

诗中写道:“秦陵神鬼惊岳阳,秦皇冢盖虎溪扬。

英屈当时诗豪落,汉天子后世汗热。

”在这首咏史诗中,李白不仅表达了对秦始皇的敬重之情,还通过赞美秦始皇的壮丽陵墓,展示了他自己对历史繁荣和人物伟大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李白的咏史诗的相关参考内容。

李白的咏史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更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咏史诗三首

咏史诗三首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 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 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①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
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 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⑥ 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用典、借古讽今
诗歌中借用历 史典故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情感,包括 个人愿望和对现实 生活的认识与评论,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 古讽今。
如何鉴赏诗歌典故
1. 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 用典的作用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 土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 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什 么观点?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①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 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 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② 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 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④ 理性思考,总结经验,以古鉴今。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 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② 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 ③ 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 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 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句描写了骊山顶上雄伟壮观的行宫。“次第开”
众多宫门 依次打开
一名士兵骑马飞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千里 一骑红尘妃子笑,飞骑本应是传递重大军情的,妃子为何而笑呢?
扬起的尘土
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 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 无人知是荔枝来。“笑”。
怀古咏史诗的主题归纳
(一)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念奴娇》 2.同病相怜型 《蜀相》 (二)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越中览古》 2.物是人非型 《石头城》 (三)借古讽今 《过华清宫》
杜 牧
过 华 清 宫
•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中 唐名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 郊樊川,因称杜樊川。 • 性格豪爽,爱谈兵论政。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比较阅读: 同样的题材,王安石的看法和杜 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 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 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 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 然,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规律不可违背。
题 乌 江 亭
杜 牧
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直接议论 2、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 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 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 全诗格调昂扬向上,积极乐观。
3、结句“何事”实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从而将_ 怀才不遇的愤懑 __ _ 情绪推向了高潮。
【背景】
• 荔枝是杨贵妃最爱吃的水果,而且要吃新鲜的, 为此,唐玄宗命令手下从岭南到蜀地沿途特设一 个个驿站飞骑传送,以保证荔枝是新鲜的。这样 一来,沿途不知要死多少人马。但如果杨贵妃吃 了后不高兴,说明荔枝不是新鲜的,那不知又有 多少人要遭到灾难了。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想 到这些,深深地感慨道:历代君主昏庸无能,为 博得宠妃一笑,不知让多少老百姓遭殃。想到这 里,写下了这首诗。
• 晚唐著名诗人。
•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杜”。 • 仕途中受“牛李党争”影响。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主旨小结
•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 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借古讽今, 借唐玄宗因荒淫而误国的历史教训告诫当 今统治者。
江 东 子 弟 多 才 俊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 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 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 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 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 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 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 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 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 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 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包胜 羞败 忍兵 耻家 是事 男不 儿期 。,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 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 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 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 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 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 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 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 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 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 《清明》 • 《山行》 • 《江南春》 • 《泊秦淮》
杜枚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 知制诰”,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 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 “卷土重来”。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 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 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 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 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怀古咏史诗
• 中晚唐怀古咏诗代表诗人:杜牧、李商隐
• 题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怀古咏史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内容:一般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 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⒊写法:用典、对比、衬托、借景抒情。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 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1、试简析颔联的手法。
2、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_____; 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____ ____,表达了________的心境。 3、结句“何事”实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从 而将____ 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过华清宫
杜牧
• 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骊山 上,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第一句描写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回 望的角度,勾出了骊山的全景。“绣成堆”一语双
骊山岭上花木茂盛, 关,写出了骊山的美景,宫殿楼阁的秀美。 望去像一堆堆的锦绣。
使画面产生了动感,一道又一道紧闭的宫门依次打 开。
•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 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 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 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 史教训的。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 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 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 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 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 讽刺之意。
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比较阅读训练: 李清照对项羽过江与否的态度与杜牧又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李清照
• 南北宋之交 • 时代特点:北宋朝廷南迁,南宋小朝廷偏 安一隅。 • 李清照诗借赞颂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 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 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 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卷 土 重 来 未 可 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 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 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 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 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 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 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 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 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问题: 1、试简析颔联的手法。 用典:借用《鹏鸟赋》的典故,借贾谊因鹏鸟入室的凶 兆而悲伤,表达了诗人凭吊贾谊的感伤。 烘托:用衰败之景“秋草”“寒林”烘托内心的悲凉。 2、颈联明写汉文帝之薄恩,暗写___ ____; 当今皇上之昏聩 明叹屈原难知当初贾谊之凭吊,暗叹_______ 贾谊难知今日诗人之凭吊 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伤。 知音难觅,哭诉无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