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73例脑膜瘤CT和MRI表现诊断特点论文
73例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07-01【摘要】目的分析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
方法 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ct和/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该影像学资料,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7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1例并发有脊膜瘤。
发病部位21例位于矢状窦旁,18例位于大脑镰旁,15例位于鞍区,13例为蝶骨嵴脑膜瘤,4例位于小脑幕,2例位于桥小脑角处。
病理诊断:脑膜上皮型23例,移行型(混合型)15例,砂粒型10例,纤维型8例,微囊型5例,分泌型3例,血管型、透明细胞型、脊索型各2例,淋巴细胞丰富型、化生型和恶性脑膜瘤各1例。
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脑膜瘤有重要真的诊断价值,平扫结合增强能提高非典型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脑膜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analysis toct andmridisplay of 73 cases of meninge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ct andmridisplay of meningeoma. methods: cross-check analyzect and/ormridisplay and pathological section results of 73 cases meningeoma. results: 70 patiens have single meningeoma, 2 patiens have two or more meningeomas, 1 patient complicates meningothelioma.among them, 21 cases take place atlongitudinal sinus, 18 at cerebral falx, 15 at saddle area, 13 at crista sphenoidalis,4 at tentorium of cerebellum, an 2 at cerebellopontine angle. pathological diagnosis:23 cases of meningothelium model; 15 cases of transmigration model;10 cases of gravels model; 8 cases of fibrous type; 5 cases of microcapsule model; 3 cases of secreting type; blood vessel model ,clear cell type and notochord model all of 2 cases; lymphocyte model, metaplasia model and m alignant meningioma model all of 1 case. conclusion: ct andmri have importantvalue to diagnose intracranial meningeoma, plain scan combinating intensification can increase accurate rate of diagnosis and reduce misdiagnosis rate.【keywords】meningeoma, ct,mri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ct和mri检查在其诊断中起至关重要作用。
原发性异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分析)
2 1 0 0年 7月 箍 2 2鲞 箍 !
・
81 ・ 9
原发 性 异位 脑 膜 瘤 的影 像 学 诊 断
( 4例 分析) 附
林闽江, 董海波 , 姚凤 明, 付峰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影像 学检 查在诊 断原 发性异位 脑膜 瘤 中的价值 。 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对 4例原发 性异位 脑膜 瘤 的影 像
合 1 。 结论 例
原发性 异位脑 膜瘤 具有一 定 的影 像学特 点 , 仔细 分析各 种影像 征象 能够提 高诊 断准确度 。
【 关键词 】 异位 脑膜 瘤 ; 像学 ; 影 诊断
d i 03 6 /.s. 7 -8 02 1 . . 4 o: .9 9jsn1 10 0 .0 0 70 1 i 6 0 5 【 图分类号】 R 4 【 献标志码】 B 中 45 文 【 章 编 号 】 17 —8 02 1)70 1—3 文 6 1 0 (0 00 8 90 0
异位脑 膜瘤 是发 生于颅 腔外及 椎 型与 颅 内脑膜瘤 相 同, 为 5型: 分 上皮 细胞 型 、 纤 维细胞 型 、 管型 、 粒 成 血 砂
以外 的脑膜瘤 , 发性异位 脑膜 瘤 , 即原 临床 T、1 I 20 ,E O ms, 2 ( 0 msT I0 )层厚 5fn 管外 的脑 膜瘤 ,异位脑 膜瘤 的病理 分 ⅣT ri。 l
男 ,1 , 现 右 额 部 肿块 渐 进 性 增 大 5 7岁 发
年 入 院 , 检 示 右 额 部 触 及 一 约 3 m 体 .c 5
扫 描未见 异常 。 中见肿 块位 于右肺 上 叶, 术 质 偏软 , 可活 动 , 胸腔 内无 明显粘 连 。病 与 理检 查 : 过渡 型脑膜 瘤 。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1、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影像学诊断在其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定位和评估该疾病。
2、脑膜瘤的分类根据病理学特点,脑膜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
良性脑膜瘤包括脑膜瘤(meningi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等,恶性脑膜瘤包括蛛网膜瘤(meningeal sarcoma)等。
3、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头颅X射线摄片、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核磁共振成像)等。
3.1 头颅X射线摄片头颅X射线摄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但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它可以显示骨质改变和颅内钙化,对于大的脑膜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2 CTCT是一种通过不同角度的射线拍摄头颅的断层图像,可以提供关于脑膜瘤的一些关键信息。
脑膜瘤在CT图像上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
3.3 MRIMRI是目前诊断脑膜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与CT相比,MRI 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和多维图像。
脑膜瘤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边缘清晰,与周围脑组织有明显界限。
4、影像学特点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位置、血供和囊性变化等方面进行细化描述。
4.1 形态特征脑膜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光滑。
在大多数情况下,脑膜瘤相对于周围脑组织有明显的推移。
4.2 位置脑膜瘤可以发生在颅底、脑膜窦、颅骨和脑实质等多个部位。
不同位置的脑膜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如颅底脑膜瘤常常与颞骨相连,颅骨脑膜瘤可以引起骨质破坏等。
4.3 血供脑膜瘤的血供一般来自颈动脉或椎动脉的分支。
影像学上可以通过增强扫描观察到肿瘤的血管强化情况。
强化明显的脑膜瘤往往是高度恶性的。
4.4 囊性变化部分脑膜瘤可出现囊性变化,表现为含液体的囊肿。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Q n h i iest Afl tdHoptl maigC ne, iig 8 0 , hn ig a Unvri f i e si gn etr X nn 0 C ia y i a aI 1 1 0
【 sr c】 hsme igo t ca il n ri so eo ecm ntmos nie c fadsaeo ebantm r Ab ta t T i nn i mai r rna a dbani n f h o mo na t u r, cd n eo i s f h ri u o i e t
21 0 2年 1月 第 5 0卷第 3期
・
综
述 ・
成 静脉 窦受 侵 , 出现 静 脉窦 栓 塞 , 强 扫 描件 局 部 充盈 缺 损 ; 增
4 %~ 8 0 7 %的脑 膜 瘤伴 有 瘤周 水肿 , 度 瘤周 水肿 是 否 与恶 性 重 有关 仍有 争 议同 有 人认 为恶 性脑 膜瘤 或不 典型脑 膜瘤 常见 重 。 度 瘤 周 水 肿 , 反 没有 瘤 周 水 肿 的情 况 只见 于 良性 脑 膜 瘤 ; 相 但 S t mi h等 为 瘤周 水肿 的程 度 与脑 膜瘤 的病理 类型无 关 。
a d l so s o tp r t e o s r a in n e in ,p so e a i b e v t ,b t t t e a i ,t i n n i ma o a i n i g n i d n s h t r v o u a h s me tme h s me i g o f b sc a d ma i g f i g t a a e n
方位 观 察 血 管 的形 态 、 否 有 分 支 ; 可 显示 颅 内血 管 动脉 是 其 环 6级 以上 分支 , 这样 对 颅 内 动脉 对 肿瘤 的血 供 动脉 分 支能
脑膜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脑膜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以下是脑膜瘤磁共振诊断的要点:
1.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 在MRI图像上,脑膜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位于脑膜(脑部覆盖的薄膜)的表面或附近。
3. 脑膜瘤磁共振图像显示肿瘤的信号特征,可通过不同的序列进行评估。
典型的脑膜瘤信号是等或低信号在T1加权像以及等或高信号在T2加权像。
4. 对于较大的脑膜瘤,MRI还可以展示与肿瘤密切相关的结构,如脑室、脑组织、颅骨和血管。
5. 提升剂(造影剂)的使用可以增加对脑膜瘤的可见性。
造影剂通过血管系统注入,使肿瘤呈现更明显的亮度,有助于区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
6. MRI还能提供有关脑膜瘤的血供情况和脑水肿程度的信息,这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7. 脑膜瘤的MRI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总之,MRI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诊断工具,能够提供关于脑膜瘤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特点和定位。
详细的磁共振诊断结果需要由医生进行解读和分析。
40例脑膜瘤的CT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吴 恩惠 . 部C 诊 断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 头 T M】第2 北 人
1 9 , 2 -1 7 9 5 1 5 2
2 李青水, . 谢树鑫 , 尚志, . 陆 等 脑挫裂伤及 并发症的C 诊断 【. T J 】
出版 社 , 0 1 16 1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0
p s ru t t crb a h ma ma 【 . e r rey 1 7 。 o t a ma c nr e rl e t s J J uos g r , 9 9 t ii a e o 1 N u
5 2】 -2 0: 7 21
( 上接 第6 页 ) 6
不典型脑膜瘤的C 表现熟悉不足, T 如只注重肿瘤发生 部位而忽视肿瘤的其他特征, 对肿瘤 内部缺血坏死 、 出血及脂肪浸润等病理基础缺乏熟悉 。另外, 对临床 病史缺乏了解也是误诊原因之一 。 3 鉴别诊断 . 2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9 54 9 1 19 , :- 2
3 .D z F i G, c a Yo k DH, a s D, ta . r ig o i o ea e L r e 1 Ea l da n ss f d ly d y
作者认为, 首次c 查见脑室 、脑池明显受压者, 呈中、重度脑水肿改变者, 或见蛛网膜 下腔 出血者常 为迟发性脑挫裂伤的早期C 征象 。尤对临床累计昏迷 T 时间超过3m n且呈现上述C 改变者, 0i , T 应密切观察 。 于伤后短期内复查, 以明确有无迟发性脑挫裂伤。
上海医学 影像 2 1 年 3月 第 l 第 l S a g a Me ia I gn , 0 0 Vo.9 No1 00 9卷 期 h n h i dc lma ig 2 1 , 1 , . 1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20210205-001
检查日期:2021年2月5日
检查项目:脑膜瘤检查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病史:无
检查结果:
根据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以下是我们的分析和解读:
1. 综合分析:
头颅MRI显示右侧颞叶区可疑脑膜瘤病灶。
结合您的症状,提示有可能存在脑膜瘤。
2. 详细分析: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本次MRI 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区有一个可疑病灶,该病灶呈圆形,边界清楚,直径约为2.5厘米。
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T1加权像上
呈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未
见明显的强化。
除此之外,脑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3. 诊断建议:
鉴于您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建议您进一步进
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a. 神经内科会诊:请咨询神经内科医生,了解您的症状并进
行详细体格检查。
b. 脑膜瘤活检:由于脑膜瘤的良恶性可能性,建议您进行脑
膜瘤的活检,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
a. 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b. 如果您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您的检查结果。
以上是针对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的报告。
如果您对报告内
容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的医务人员。
祝您健康!
医生签名:
日期:2021年2月5日。
脑膜瘤的CT、MRI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
【 关 键词 】脑 膜 瘤 C T ;MR j 影像 表现 ;对 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4 1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1 - 0 1 9 2 — 0 2
脑 膜瘤 的C T 、M R I 影像 表现及对 比分析
康 艳 美
( 辽宁省凤城市 中心医 院,辽宁 凤城 1 1 8 1 1 9 )
【 摘要 】 目的 对 比脑 膜 瘤在 C T 、MR J 上 的不 同影 像 表现 , 以提 高诊 断水平 。方 法 对我 院 2 0 0 1 至2 0 1 1 年期 间经手 术 病理 证 实的 5 1 例 脑膜 瘤 患者 在 C T 、MR J 上 的影像 表 现 ,重点 在病 灶 的 密度 ( 信号 ) 及边 缘上进 行 对 比分析 。结 果 C T对脑 膜瘤 的钙化 、邻 近骨 质 改 变比 较敏 感 ,MR I 对 发生 在颅 顶部 、 颅底部 等特 殊 部位 的脑膜 瘤 显示 较好 。结 论 脑 膜瘤 在 C T 、MR I 影像 表 现 上 大 多数 相似 ,但对 特殊 的病
稀释造成 止血效果 降低。
外科 、感 染科等 。由于 普外科接触病 种较杂 ,使 用手术及有创性 操作
频率较高,患者病情重、感染程度高,因此在临床常规预防感染、治
疗感 染及其他 用药时会采取联 合用药或增 加用药剂量 的方 式 ,以期增 加 临床疗效 。但超剂量用药 对于耐受性较差 的小儿 、老 年患者来说 是
l 9 2 ・I 临床研究 ・
3讨 论
Ap r i I 2 01 3 , V o 1 . 1 1 , No . 1 1 与西药联合 使用的方法 ,如中药注射液 配合胰岛素等 , 这 样可能会使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可分为脑膜内瘤和脑膜外瘤两类。
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脑膜瘤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CT扫描脑膜瘤的CT扫描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 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检测脑膜瘤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在CT扫描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并且常常有钙化的表现。
此外,脑膜瘤在CT扫描上还可以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检查MRI检查是脑膜瘤影像学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与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MRI检查常常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膜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在MRI图像上,脑膜瘤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块,并且常常能够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对比增强(DCE),可以帮助进一步评估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能够显示脑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技术。
对于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的血供主要来自颅内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膜瘤的血管分布情况,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PET-CT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和CT的影像学技术。
PET-CT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脑膜瘤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在PET-CT图像上,脑膜瘤通常呈现为代谢亢进的灶,因为肿瘤细胞会具有增加的葡萄糖代谢。
此外,PET-CT还可以检测脑膜瘤的转移病灶,有助于评估其病程和预后。
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T扫描和MRI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肿瘤信息。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表现:脑膜瘤通常由肿瘤细胞、基质和血管组成。
肿瘤细胞常为肿瘤细胞核,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和间叶样细胞。
上皮样细胞呈柱状或圆形细胞核,胞浆丰富;间叶样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细胞核,胞浆较少。
基质一般是松散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物质。
血管则常有增生和破裂。
2. 免疫组织化学:脑膜瘤细胞常表达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Ki-67),这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级。
3. 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mitosis)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脑膜瘤可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
低分级脑膜瘤(Grade I)生长缓慢,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低;高分级脑膜瘤(Grade II-III)生长较快,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高。
4. 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特征,脑膜瘤可分为脉络丛型脑膜瘤、室管膜型脑膜瘤、软膜型脑膜瘤和鞍区型脑膜瘤等。
上述是常见的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少见脑膜瘤的影像表现分析
3l 3. 131
・4 ・ 5
张永 刚 , 刘雨 成 , 莹 , . T 周 等 C A对 颅 内微 小 动 脉 瘤 的 诊 断
胡 锦清 , 东 , 华威 , . 维 C 林 凌 等 三 T血 管 造影 在 电解 脱 弹
簧 圈栓 塞 急性破 裂 脑动 脉瘤 中的 临床 价值 [ ] 中华 医学 J.
杂志 , 0 , ( ) 7 3 5 . 2 3 8 9 :5 - 5 0 3 7
rpycm ae i S J . ai oy 20 , 0 2 :1— ah o prd t D A[]R do g, 042 ( )50 wh l 3 :
ts cin CT n iga h o ee to n v la in o up ie to a go r p y frd tcin a d e au to fr —
t e i ta r n a a e rs : itr b ev r n i tre h urd nr ca il n uy ms n eo s r e a d ne tc —
2 9.7 4 2 8.
[ ] Jyrm nM V, y mt W , ugGA, l 1 D t — 6 aa a MaoS i W T n ea. e c a h c e
to fita rnila e rs :mul — ee trr w n ig in o n rc a a n u y ms t d tco o CT a go - i
脑膜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 ②大都边界比较清楚,瘤周水肿无或轻。 • ③瘤灶邻近的脑实质被挤压,推移出现所谓“白质挤压征”
或“白质塌陷征”。 • ④颅板下肿瘤嵌入脑灰质,使灰质下方的脑白质受压变平
且与颅板之间的距离增宽。 • ⑤肿瘤附近的沟池增宽,或被填塞。 • ⑥可使邻近静脉窦闭塞,CT平扫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注射
2020/6/4
.
4
CT表现 (三)囊变者少见,约占3%-5%。
• 女性,55岁,头昏、头痛2年,加重一月。
2020/6/4
.
5
诊断依据:1、病变呈类圆形,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侧低 密度坏死区内见液液平面,密度下高上低,考虑为瘤内出 血所致; 2、病灶外缘与脑膜呈广基相贴,骨窗示相连的颅 骨骨质较对侧更厚,且内板边缘明显,较毛躁而不光整锐 利;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 带,脑室及中线结构移位。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
母细胞瘤,多发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 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 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 区。
造影剂后不增强。 • ⑦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
形成假包膜征。
2020/6/4
.
8
2020/6/4
.
9
女性,57岁,右侧上下肢运动障碍,右眼颞侧视力减退一天。
左额部镰旁 等T1,等T2 肿块,边界 清楚。增强 后明显强化。 冠状面显示 病变位于嗅 沟。
脑膜瘤影像学诊断
• ⑦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 形成假包膜征。
10/21/201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 (一)通常在T1WI上的信号与邻近脑组织 的脑皮质相似,常为等信号,而与脑白质 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掩盖。 就信号而言,绝大多数其他颅内肿瘤呈长 T1长T2信号,脑膜瘤上述信号特点有一定 特征性。
10/21/2019
脑膜瘤影像剖析
10/21/2019
多发脑膜瘤
女性,55岁,头痛1年。
平扫示顶部中线大
脑镰处及蝶骨右侧 鞍结节见两个等T1 等T2信号类圆形肿 块影,大小分别为 1.8cm×1.8cm×1. 5cm和 1.8cm×1.8cm×2. 1cm,边界清楚。 增强后病变明显均
匀强化。病理诊断: 多发脑膜瘤
10/21/2019
脑膜瘤影像剖析
CT表现
• (一)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以宽基底与颅骨内板或 硬脑膜相贴。(如病变中心发生于额顶上部,由于CT横断 面扫描的局限性,部分病变似脑内占位,CT冠状面、矢状 面重建及MRI有助于显示病变特征。)
平扫右侧额 叶见等密度 肿块,外侧 与颅板相贴, 周围见大片 水肿,占位 效应明显。 增强后明显 均匀强化, CT值上升约 110Hu。
10/21/201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
母细胞瘤,多发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 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 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 区。
35例脑膜瘤CT影像学分析
参考 文献
【】 陈亚红, 婉贞, 1 姚 王建丽 . 重症监 护病房 肺部 真菌感 染的诊 断与 治
[ 李小娟 , 刚. 呼吸道 感染 2 1例 致病 菌变 迁及敏 感性 药物 的 3 ] 贾 下 58 选择 分析 [ _ J 中国误 诊学 杂志, 0,(9 : 1777. 】 2 7 2 ) 77 —18 0 7
一
例 ,年龄 l~0 ,平均 5 岁 。病 程长短 不一 ,7 56 岁 2 个月 ~ 年 。临床 8 表现多为头痛、呕吐 、头晕 、运动感觉障碍、视物模糊 、视力下降等。
均行 C T平扫及增强扫描 ,重点对肿瘤 的部位 、与脑膜的关系 、边缘、
密度 、强化程度和钙化等进行分析 。
1 . 2检查方法
质 受侵犯破坏5 ,瘤体 附着处颅骨骨质 出现增生1 ,邻近脑室 出现 例 N 变窄、中线结构偏移等 占位改变2例 ,肿瘤周围脑组织有不同程度水 4 肿2例 ,邻近脑组织受推压移位 l例。3例病灶与相邻硬膜和颅板相 1 5 3
连 ,多为广基相 连,其 中2 例颅板破坏 ,并有1 例向颅外侵 犯。 2 T . C 诊断及病理类型 4
术前C 诊 断为脑膜瘤3 例 (1 %),误诊 3 (. T 2 9. 4 例 86 %) ,分别 误诊为胶质瘤和脑 出血 ( 病理 证实为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 )。病理分 型 :纤维母细胞型 1例 , 管母细胞型7 ,混合细胞型3 ,砂粒体 9 血 例 例
型5 ,恶性型1 例 例。 3讨 论
平扫 时 多表现 为 高密度 或 等 密度 影 ,增 强多有明显 均一 强化 。少数瘤 内可 见囊 变或钙化骨、 具
硬脑 膜 关 系密切。结论 脑 膜瘤 绝大 多数具有 典型 C T表现 ,能 准确 诊断脑 膜瘤 。
脑膜瘤的MRI诊断(附46例分析)
[] 万 6
亮, 李世亭 , 仲
骏 , 微 血管减压治疗 原发性三 等.
叉神 经痛 的手术技巧探讨 [ ] 中国微侵袭神 经外 科杂 J.
脑 膜 瘤 的 M I 断( 4 R Nhomakorabea 附 6例 分 析 )
卢 忠武
( 广西河池市人 民医院放射科 , 河池市 5 70 ) 400
【 摘要 】 目的 分析脑膜瘤 M I R 的影像学特点, 以提高脑膜瘤的诊 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
a s re 4 ai n s u d r on co a c l r d c m- e s o 1 4 p t t n e g i g mi rv s u a e o i f e
三叉神 经痛 的临 床分 析 [ ] 中风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 J.
2 1 ,7 5 :2 4 1 0 0 2 ( ) 49— 3 .
膜瘤患者 4 6例, 均行 M I R 平扫及增 强扫描检查。结果 4 6例 患者 中肿瘤位于大脑 凸面 1 , 9例 矢状 窦旁 1 0 例, 大脑镰旁 8 , 例 蝶骨嵴 5 , 小脑角 3 , 例 桥 例 侧脑 室 1 ; 例均为单发病灶。M I 例 4 6 R 信号特点: TWI 2 在 上 8 例呈等信号, l 4例为稍低信号 , 例呈混杂信号;2 I 4 TW 像上 2 例呈稍 高信号,0 2 1 例呈等信号 , 例呈低信号 , 1 0 4
[ ] 陈立华 , 凌 , 9 陈 凌
( ) 39— 4 . 4 :3 3 2
锋.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
pes n J . ersr,0 9 11 6 : 2 1 3 . rsi [ ] JN uoug2 0 ,1 ( ) 1 3 —124 o [ ] Bog G, e oi Faz i e a. prt ef dns 3 rgi Fr l P,rni t 1 O ea v nig r n A, i i
脑膜瘤CT诊断ppt课件
典型病例二:CT诊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总结词
指导手术过程
详细描述
在某些复杂病例中,CT诊断不仅能够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还可以为手术提供最佳的入路和切除策略 ,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三:CT诊断在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术后通过CT随访可以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复发或残留病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 据。同时,通过对比术前和术后的CT图像,可以评估手术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SUMMAR Y
04
脑膜瘤CT诊断的临床 应用
地和密度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在 颅内的位置和大小,为手术提供准确 的定位信息。
通过CT值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肿瘤 的质地和密度,有助于手术前的病理 学预判。
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扫描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脑组织、 血管和神经的关系,有助于评估手术 难度和风险。
脑组织
脑膜瘤常与脑组织紧密相 邻,有时可侵蚀脑组织, 导致局部脑池、脑沟变窄 或消失。
血管
脑膜瘤可压迫或推移邻近 的大血管,如大脑中动脉 或上矢状窦等,但较少侵 犯血管。
硬脑膜
多数脑膜瘤起源于硬脑膜 ,可向内或向外生长,与 硬脑膜的边界清晰或不清 晰。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大小
脑膜瘤的大小差异较大,可从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但多数肿瘤的直径在3-5厘 米之间。
肿瘤的密度与强化
密度
脑膜瘤的密度通常与周围脑组织相似 ,但有时可能出现钙化或囊变,表现 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灶。
强化
脑膜瘤通常在CT增强扫描时表现出明 显强化,即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脑组 织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异。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DWI大多表现为弥散受限。在DSC灌注MR图像上,瘤周水肿的CBV增加。 相较典型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的Ktrans增加。
• 其他非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常见的特征包括坏死、出血、显著的瘤 周肿和骨质破坏。
2、纤维型脑膜瘤 3、过渡型脑膜瘤
(其次)
4、沙粒型脑膜瘤
5、血管瘤型脑膜瘤
6、微囊型脑膜瘤
7、分泌型脑膜瘤
8、富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
9、移行型脑膜瘤
WHO II级 10、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11、脊索瘤样型脑膜瘤 12、非典型脑膜瘤
WHO III级 13、乳头状瘤型脑膜瘤 14、横纹肌样型脑膜瘤 15、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征象。 • 囊实性型:实性部分呈“石榴”状,T1WI 等信号、T2WI 等
或低信号,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 囊性型: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丝瓜瓤”
样轻度不均匀强化。
47岁女性,透明细胞型脑膜瘤(实性型)。
a.轴位T2WI示延髓前方的不规则肿块,肿块信号不均匀,呈混杂等高 信号,肿块包绕右侧椎动脉。 b.轴位增强后T1WI肿块可见强化,强化欠均匀。
乳头样脑膜瘤
• 以组织学上血管周假乳头结构为特征。 • 发于年轻男性,常见于大脑半球凸面和矢状窦。 • 作为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可脑脊液播
散,或转移至胸膜、肺和肝脏。 • 常见的影像特征包括不规则的边缘,不均匀强化,中等
或明显不规则瘤周水肿和囊性结构。
患者女,18岁,持续性眩晕1月余,右耳突发听力下降半个月 MRI: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团块状混杂长T1长T2信号(图1A、1B), 增强扫 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C)。病理证实为乳头样脑膜瘤(WHOIII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摘要:总结典型脑膜瘤在X线平片、C T 和磁共振成像( M R I ) 及脑功能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对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认识脑膜瘤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关键词:脑膜瘤影像学诊断分析流行病学:脑膜瘤是颅内第2 常见的肿瘤,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 ~20%,中年以上多见。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非胶质细胞起源的肿瘤,可以发生在颅内有脑膜或脑膜细胞残余的任何部位, 但其发生与蛛网膜颗粒密切相关。
50%的脑膜瘤位于矢状窦或附着于矢状窦,其他好发部位有外侧裂旁、蝶骨、鞍结节和鞍旁。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膜瘤在普通平片诊断的基础上, 发展到C T 和磁共振成像( M R I )成为该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
CT 和磁共振在脑膜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典型的脑膜瘤在CT 和磁共振图像上都有典型的表现。
临床表现:1.脑膜瘤绝大多数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有报道称脑膜瘤早期出现症状平均2.5年,少数可达6年之久。
但少数脑膜瘤呈恶性生长,发展较快,病程较短。
2.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尤其在高龄病人。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神经组织有充分的时间来适应肿瘤的生长,所以往往肿瘤长得很大,而症状仍然较轻。
患者可以有严重视乳头水肿或者已经有明显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但是没有明显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高龄病人由于常常存在老年性脑萎缩,颅内代偿空间较大,所以颅高压症状出现更晚。
但当肿瘤长得很大,神经系统失代偿时,可以出现病情迅速恶化乃至脑疝。
3.一般多先有局灶神经刺激症状。
癫痫等刺激症状往往出现在神经麻痹症状(如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等)之前,这是由脑膜瘤大多呈膨胀性缓慢生长的特点决定的。
4.颅骨受累表现。
脑膜瘤可以引起邻近颅骨的增生或破坏。
可引起颅骨内板的增生增厚,少数可以引起局部骨板变薄和破坏。
某些病例肿瘤可以长至头皮下方,形成包块。
典型脑膜瘤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脑膜瘤异常表现包括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骨质改变、肿瘤钙化和血管压迹改变。
单纯颅内压增高无定位、定性价值,松果体钙斑移位诊断价值也有限,其余征象则有定位和/或定性价值,其中脑膜瘤经平片检查定位者占30~75%,定性者为20~30%。
1. 骨质改变包括骨质增生和/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可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生,前者表现骨质增厚及密度增高,后者则显示内板局限性向颅内突入,状如山峰,较为特征。
骨质破坏:可限于内板,或内、外板完全破坏而形成缺损,甚至肿瘤突入头皮形成肿块。
2. 肿瘤钙化见于3~18%肿瘤,可为点、片状,明显者为雪团状,颇具特征。
3. 血管压迹改变显示脑膜动脉压迹增宽,内板放射状血管压迹或棘孔扩大。
小结:头颅平片检查易于发现脑膜瘤引起的骨质变化,效果优于MR检查。
并有可能因头外伤等原因检查而意外发现无症状脑膜瘤所致的骨质改变。
内板局限性骨增生、脑膜血管压迹增宽和雪团状钙化均高度提示脑膜瘤,但不能确切指明肿瘤大小及与相邻结构关系,而需进一步行CT或MR检查二)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检查,脑膜瘤可致血管移位,并能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循环及导出静脉。
1. 血管移位由于肿瘤多位于脑外,易使邻近动脉突然转折或弧形移位,也可使血管发生分离而包绕肿瘤。
脑突面肿瘤,则造成皮质动脉离开颅骨内板而形成无血管区。
2. 供血动脉脑膜瘤的特征是血供丰富并多由颈外动脉脑膜支供血,可发现供血动脉迂曲扩张,末端分为数小支呈丛状进入瘤区。
3. 肿瘤循环脑膜瘤常有典型肿瘤循环,动脉期呈网状、放射状或栅栏状染色。
动脉晚期直至静脉期,呈明显、均一染色,状如雪团,具有特征。
4. 导出静脉无明确导出静脉,有时可见数条小静脉包绕肿瘤并导入浅静脉。
小结: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肿瘤主要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动脉晚期或毛细血管期出现雪团状染色并维持较长时间是脑膜瘤特征,也是诊断主要依据。
目前,血管造影主要用于术前了解肿瘤供血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还用于术前供血动脉介入性栓塞治疗,而利于手术进行。
CT表现:脑膜瘤平扫和增强CT检查的发现率分别为85%和95%。
脑膜瘤CT表现与病理学分类密切相关,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典型CT表现脑膜瘤,约占85~90%;不典型CT表现脑膜瘤,约占5~10%;恶性脑膜瘤,仅占1~2%。
1. 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平扫检查,表现较为特征,约60%脑膜瘤呈均一略高密度肿块,与肿瘤富有砂粒瘤样钙化、细胞致密、水分较少等因素有关;约30%肿瘤呈均一等密度肿块。
瘤内常有点状、星状或不规则钙化,偶尔瘤体完全钙化。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颅底者呈扁平状,边界清楚、光滑,见于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具有脑外肿瘤特征,即广基与颅内板或硬脑膜相连,白质塌陷、变形并与颅内板距离加大,肿瘤处脑池、脑沟封闭,相邻脑池和脑沟扩大。
侧脑室内肿瘤多位于三角区,其长轴与脑室一致,周围有残存的室腔。
较大脑膜瘤有明显占位。
瘤周脑水肿较轻,但压迫静脉、静脉窦时,也可发生明显脑水肿。
骨窗观察,可发现肿瘤引起的内板局限性骨增生、弥漫性骨增生或骨破坏。
偶尔,脑膜瘤可为多发。
增强检查,脑膜瘤血供丰富,不具血脑屏障,而有明显均一强化。
动态增强检查,脑膜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与血管同步升高,达到峰值后,保持相对平稳,下降迟缓2. 脑膜瘤不典型CT表现包括肿瘤内有大小和范围不等的低密度区、瘤内有新鲜出血性高密度灶和瘤周水样低密度灶。
(1)肿瘤内低密度区平扫检查即可显示,其大小不等、规则或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系肿瘤坏死、囊变、粘液或脂肪变性及陈旧性出血所致。
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无强化。
(2)肿瘤合并出血脑膜瘤很少有明显出血,可见于瘤内或瘤周。
平扫检查,新鲜出血表现肿瘤内或邻近脑质内高密度灶,若出血进入原有坏死腔内,则出现液平。
陈旧性瘤内出血表现为低密度灶,难与囊变、粘液变性所致低密度区鉴别。
(3)瘤周水样低密度灶常见于矢状窦旁区脑膜瘤,其可为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致部分蛛网膜下腔增宽,也可为真性蛛网膜囊肿。
和脑水肿不同,这种瘤周低密度区呈水样密度,边缘清楚、锐利,位于脑外。
3. 恶性脑膜瘤CT表现平扫检查,恶性脑膜瘤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常有蘑菇状突出部分,边界部分不清,瘤内易有囊变或坏死性低密度区,无钙化。
周围有明显脑水肿。
肿瘤易侵犯周围结构。
增强检查,肿瘤不均一强化,有不规则形强化肿块向脑实质内侵入,部分边界仍显示不清。
小结:表现典型的脑膜瘤依据肿块位于脑外,呈均一略高或等密度,边缘清楚、锐利,明显均一强化,可明确诊断,如有钙化和骨质改变,则诊断更为可靠。
表现不典型的脑膜瘤,多仅部分征象不典型,依据其余典型表现仍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
恶性脑膜瘤诊断有限度,依据CT表现可提示恶性可能,确诊则需要组织学检查。
MRI表现:平扫检查,绝大多数脑膜瘤具有脑外肿瘤特征,即灰白质界面塌陷并向内移位,脑质与肿瘤间有含有CSF的间隙或血管。
T1WI上,多数肿瘤呈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在T 2WI上,常为等或高信号。
无论T1WI或T2WI,肿瘤信号常不均一,表现为颗粒状、斑点状或轮辐状,其与瘤内含血管、钙化、囊变及纤维性间隔有关。
瘤内血管呈点状或弧线状无信号影,钙化则呈低或无信号斑点状,边缘毛糙,有时难与血管鉴别。
瘤内囊变区呈长T 1WI低信号和长T2WI高信号灶。
脑膜瘤所致脑水肿在T 1WI上呈低信号,而在T 2WI上呈高信号,水肿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良、恶性并无明显相关。
MR检查同样可显示脑膜瘤所致的颅骨骨质改变。
Gd-DTPA增强检查,脑膜瘤有明显强化,常为相对均匀强化,而囊变、坏死或出血部分无强化。
60%脑膜瘤显示肿瘤相邻硬膜有强化,此即硬膜尾征(dural tail),其产生原因尚有争议,这种增厚的硬膜可能为肿瘤细胞浸润所致或为硬膜反应性改变。
小结:MR检查,脑外肿瘤位于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呈团块状,边界清楚,T 1WI为低、等信号,T 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检查有明显强化并有硬膜尾征,为脑膜瘤诊断依据,准确率达97%。
MR检查对脑膜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显示与邻近结构关系方面要优于CT检查。
其能确切显示病变处灰白质界面受压和移位、周围残存的蛛网膜下腔及邻近脑池和脑沟改变,从而明确肿瘤位于脑外。
MR的多方位成像能准确估价肿瘤的大小及与邻近结构关系。
血管流空表现不但能识别肿瘤内及周边血管,且可发现肿瘤区大血管被包绕、移位情况,有助术前参考。
硬膜尾征对定性诊断有帮助,但无特异性,同样表现也见于硬膜受累的胶质瘤、转移瘤或神经鞘瘤鉴别诊断,无论CT或MR检查,表现典型脑膜瘤易于诊断,不典型者需与相应部位其它肿瘤鉴别。
大脑突面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移瘤鉴别,一般不难,较为困难是与颅骨转移瘤鉴别;鞍区者需与垂体瘤鉴别,蝶鞍大小正常及正常垂体显示均利于脑膜瘤诊断;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应与听神经瘤鉴别,内耳道扩大及内有强化肿块说明为听神经瘤;脑室内脑膜瘤需与脉络丛乳头瘤鉴别,后者常致交通性脑积水,并多见于青少年。
某些硬膜病变如血管畸形、血管瘤、转移瘤或白血病浸润也可类似脑膜瘤,均需加以鉴别。
结论在典型脑膜瘤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中, 传统的X线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C T 和MR I 检查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1.MRI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具有可以三维成像、不受骨伪迹影响等CT 所不具有的优点。
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一般可以较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神经血管的关系,可以帮助判断肿瘤质地和血供,显示瘤周水肿、肿瘤形状大小、脑膜尾征等信息。
2. CT与MRI比较,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基底的骨质增生或破坏,也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的钙化、出血。
3. MRV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对静脉窦的侵犯情况,了解静脉窦是否受到肿瘤压迫而狭窄或闭塞。
4.DSA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并非每个脑膜瘤病人都需做DSA检查,但它能显示脑膜瘤所致的血管移位、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肿瘤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信息,有利于设计手术方案。
术前栓塞对于血供异常丰富的病例可以为减少术中出血提供帮助。
对于判断静脉窦的受累情况,已被MRV所代替。
临床表现1.脑膜瘤绝大多数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有报道称脑膜瘤早期出现症状平均2.5年,少数可达6年之久。
但少数脑膜瘤呈恶性生长,发展较快,病程较短。
2.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尤其在高龄病人。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神经组织有充分的时间来适应肿瘤的生长,所以往往肿瘤长得很大,而症状仍然较轻。
患者可以有严重视乳头水肿或者已经有明显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但是没有明显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高龄病人由于常常存在老年性脑萎缩,颅内代偿空间较大,所以颅高压症状出现更晚。
但当肿瘤长得很大,神经系统失代偿时,可以出现病情迅速恶化乃至脑疝。
3.一般多先有局灶神经刺激症状。
癫痫等刺激症状往往出现在神经麻痹症状(如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等)之前,这是由脑膜瘤大多呈膨胀性缓慢生长的特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