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4、学生谈收获:通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莲花的什么?
三、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四、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成现代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一课时
《陋室铭》
1、导入新课
1、检查读背情况,突出重点词的读音。
2、受语言上的特点:押韵,偶句多,。
找出押韵的字,找出对偶句。
二、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5、分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喻引题
陋室不陋(环境清幽,交往高雅,生活恬适)——托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板书:对偶 衬托 写人------高雅
明确(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板书:类比 隐含 立志-----高远
2、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教师板书:虚实 正反 写事-------有趣
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六、精读品析:
1、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知识链接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县仍保存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

2.理解文章内容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2.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陋室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多爱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王安石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品质,郑板桥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以示自己清廉正直的追求,陈毅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盛赞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

普通之物在生花妙笔中向我们讲述着诗人的心志,一所简陋的居室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走进他的《陋室铭》,去探访他的内心世界吧。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1.试读(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讲解。

)4.畅读(学生流畅地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一)理内容1.本文文题是“陋室铭”,从文章内容看你认为“陋室”“陋”在何处?示例:①我看到台阶上长满青苔,院子里满是不知名的绿草。

我看到了作者在灯下静读经书。

我看到作者和两三个知己在倾心交谈。

屋子里很潮湿。

我听到了淡淡的琴声、诵读声、低回的交谈声……闻到了墨香、书香、酒香、茶香、泥香……②走进院子里,没有名贵花木簇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陋室铭》与《爱莲说》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被贬之人,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了联贴在门上。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将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刘禹锡见这个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板书课题)二、梳理字词及作家作品1.给加点字注音惟吾德馨.(xīn)鸿儒(hóng 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濯(zhuó)亵(xiè)鲜(xiǎn)2.重点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只。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洗涤。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两篇短文。

2.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悟两位作者高洁的人生志趣,做品德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一课时学习一篇短文。

应注重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学习《陋室铭》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概括文段内容法】1.语言要凝炼。

2.扣住文段核心。

3.要点要全面。

4.字数要符合要求。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国有句古话“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说的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与气节,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底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陋室铭》讲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rú)案牍.(dú) 西蜀.(shǔ)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何陋之有(倒装标志)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陋室铭》与《爱莲说》寄寓的思想情感。

2、预习要点(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濯()亵()鲜()(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焉()陶..()濯.清涟而不妖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爱莲说》第一段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文中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的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

(2)①《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②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2、问题展示(1)划分《陋室铭》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至)。

第二层(至)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概括《陋室铭》这篇课文的中心答:(3)划分《爱莲说》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概括《爱莲说》中心答: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

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学案内容预览:二二短文两篇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走近作者(1)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3、相关资料《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然后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8劳形9、何随之有10、“水陆草木之花”11、“晋陶渊明独爱菊”12、“世人甚爱牡丹”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4、“香远益清”15、““予谓菊”16、“陶后鲜有闻【合作探究】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22 短文两篇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馨(xīn):文中指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tái):苔藓植物的一纲,茎和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案牍(àn dú):公事文书。

蕃(fán):多。

淤泥(yū ní):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亵玩(xiè wán):亲近而玩弄。

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ér bù rǎn):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

(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浪淘沙词九首》其九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就是其中的一首。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4、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刘禹锡”和“周敦颐”或“莲花”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年),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称赞他说:“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周元公集》。

写作背景:《陋室铭》:本文作于刘禹锡和州任上。

《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

2. 了解铭文的特点。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 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掌握重点词语,背诵。

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1. 学生齐读。

2. 教师解读。

三、文体、作者简介1.文体简介:铭,是古代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

本文是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又叫“座右铭”。

文字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

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背景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

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

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

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2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1.字词
蕃李唐濯清涟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隐逸2.行文思路
爱莲说
莲→君子→面对现实(托物言志)菊→隐逸者→逃避现实(陪衬)牡丹→富贵者→追求荣华(反衬)⎧




教法探讨
1.关于诵读方法,教师不能只讲要领,还要作示范诵读,必要时可以领读。

2.指导背诵时,《陋室铭》可先要求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3.指导诵读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也应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作答或共同探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参考资料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情趣。

铭,原意是刻,成语有刻骨铭心。

后来引申成为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诫,常是韵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短文两篇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馨(xīn):文中指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tái):苔藓植物的一纲,茎和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案牍(àn dú):公事文书。

蕃(fán):多。

淤泥(yū ní):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亵玩(xiâ wán):亲近而玩弄。

出淤泥而不染(chū yū níãr bù rǎn):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浪淘沙词九首》其九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就是其中的一首。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4、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增加古文积累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陋室铭》)
(一)预习检测
1、《陋室铭》的作者,字梦得,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爱莲说》的作者,
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鸿儒.()调.()素琴案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予谓.菊()④陶后鲜.有闻()
4、翻译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仔细听,注意重音、节奏和韵脚)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力求读出韵味。

2、字、词、句过关
(1)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谈笑有鸿.儒()②可以调.素琴()③无丝竹之乱.耳()④往来无白丁
..()(2)翻译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句段品读
仔细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先独自解决,后小组讨论)
(1)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2)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体现出“陋室不陋”的?
(3)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请举一个例句。

(4)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说的“陋室”?请谈谈你的看法。

4、探究质疑
(1)文章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2)同学们对课文内容还存在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三)快速复习,准备检测
(四)课堂检测
题目另附。

完卷后老师出示答案,同学互评互改。

(五)指导小结
(六)课外作业
1、理解注释中的词句,翻译全文。

2、背诵课文。

学案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刘禹锡唐周敦颐
2、xīn rútiáo dú
3、①出名②这只③认为④少
4、(1)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

(2)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二)研习课文
2、(1)①大②调弄,这里指弹奏③使……乱④没什么学问的人
(2)①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环境优雅,交往高洁,活动情趣高雅。

(3)对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类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言之有理即可。

4、(1)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意在以古代名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