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通过阅读选段,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3. 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征》这本书的介绍和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学生准备《长征》这本书的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长征》的感悟和收获。

二、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分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征知识,如长征的路线、时间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即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转移和战略性的撤退,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习长征精神(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长征精神的感悟和收获。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的重要性和长征精神的价值。

2. 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征》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长征精神也得到了学习和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复习导入二、目标展示三、新课讲授(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师: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

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师: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师:遵义会议的意义是什么?生: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生活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二、过雪山草地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学生活动:说一说我们要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师:红军胜利会师的标志是什么生: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小红军长征活动教案

小红军长征活动教案

小红军长征活动教案篇一:12.红军长征教案篇二:八年级上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第12课红军长征教案背景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材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

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好多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金色的鱼钩》和《倔强的小红军》等。

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谈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设置历史情境,采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逐渐体会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 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朗诵毛泽东诗歌《七律·长征》。

《长征》的教案设计

《长征》的教案设计

《长征》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本章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3.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长征的了解程度。

2. 讲解长征的背景和原因:介绍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解释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长征的原因。

3. 展示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长征的路线,讲解重要事件和战役。

4. 讲解长征的意义和影响:强调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性,讨论长征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的更多细节。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长征的准备和出发【教学目标】1. 掌握本章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了解长征的准备工作和出发情况。

3. 理解长征的重要性和困难。

【教学内容】1. 长征的准备工作2. 长征的出发情况3. 长征的困难和挑战【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长征的背景和原因有更深入的理解。

2. 讲解长征的准备工作:介绍红军的整编、物资准备和战略部署。

3. 讲述长征的出发情况:描述红军的出发场景和士气。

4. 分析长征的困难和挑战:讨论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和自然环境的艰苦。

【作业布置】1. 学生研究长征的准备工作,了解红军的整编和物资准备的具体情况。

2. 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困难的小论文,分析长征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章:长征的战役和战术【教学目标】1. 掌握本章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术。

3. 理解战役和战术在长征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长征的重要战役2. 长征的战术和策略3. 战役和战术在长征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对长征的背景和出发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解。

2. 讲解长征的重要战役:介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战役的经过和结果。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5 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篇10教学内容:11课《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了解课文所赞扬的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全诗,领会诗句的意思。

1、自由朗读全诗,想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二、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1、学习首联。

(1)学生质疑。

(2)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闲(3)红军战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4)长征时,战士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从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理解千、万的含义。

)(5)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有怎样的态度呢?从哪些词与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难?(6)朗读首联,想想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2、学习颔联。

(1)哪些词是说明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2)你是怎样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的?(腾:翻;细浪:细小的浪花。

腾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走:滚动;泥丸,泥球。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动。

)(3)朗读颔联。

3、学习颈联。

(1)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大渡河上的13根铁索。

暖:暖的感觉;寒:寒气逼人的感觉。

)(3)说说这两句的大意。

(4)质疑:为什么说暖、寒?(5)讨论归纳: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敌人控制得很严。

但是红军在渡口俘虏了过江侦查的两只敌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

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

不怕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寒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再读这一段。

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从这两联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怎样看出来的?5、岷山红军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山。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红军长征初中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辛;
3. 掌握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历程和艰辛、重要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包括相关的教科书、参考书籍和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

2. 学习任务: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历程和影响,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导入教师讲解环节,向学生传授红军长征的重要知识点和历史背景。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5. 活动设计:设计习题、练习、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红军长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红军长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更多细节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设计 小红军长征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设计 小红军长征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设计小红军长征第一章:了解长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战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介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2. 长征的路线和战役:介绍长征的路线,经过的重要战役和困难。

3. 长征的意义:强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壮举。

【教学活动】1. 观看长征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长征的经过。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长征故事和感受。

3. 制作长征路线图,加深学生对长征路线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能概述长征的路线和战役。

3. 学生能理解长征的意义,表现出爱国情怀。

第二章:体验长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长征的艰苦和困难。

2.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1. 长征的艰苦和困难:介绍长征途中的恶劣环境、饥饿和疲劳。

2. 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介绍红军在长征中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3. 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介绍红军在长征中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事例。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长征模拟活动,如徒步、野外生存等,让学生体验长征的艰苦和困难。

2. 讨论红军在长征中的坚持和勇气,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3.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长征中的艰苦和困难。

2. 学生能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 学生能体现出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三章:传承长征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介绍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2.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学生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通用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长征精神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分组导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歌曲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以江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挥泪送别红军的图片,并配以《十送红军》这首歌,以“江西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送自己的亲人红军踏上征途?”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阅读课文内容,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组历史学家: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二组地理学家:考察长征路线图,说出长征的经过。

(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第三组红军战士:讲述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第四组随军记者:总结长征精神。

2、为什么江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流泪送别红军战士踏上漫漫征途呢?请一位历史学家给我们分析一下长征的原因。

(从背景分析原因)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发动第五次“围剿”。

2.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人的围剿。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请一位地理学家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重温红军长征的过程。

紧接着请第二位地理学家从长征示意图中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渡过哪些大江、大河?(掌握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并请第三位地理学家在地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的位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党内“左”的错误,战略战术失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被迫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课本81页,填写下列表格。

板块二:绝处逢生万里行——长征经过1.教师:同学们看课本82页,并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思考红军长征初期的路线。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并明确答案。

教师: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人数由8万多锐减到3万多,这时红军长征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敌人已埋下重兵的湘西,而毛泽东则坚持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2.教师:在这个危机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阅读课本82页,填写下列表格。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改编,战斗力进一步提高,红军继续长征。

同学根据课本83页内容,及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红军长征后期的路线。

5.我们做一个活动,名字叫:我是小导游。

为了纪念长征的胜利,我们举办了一个重走长征路的活动,你就是这个活动的小导游。

我选举了四个有代表的地点,你从中选一个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讨论并发言。

同学选择某一个地点,讲述原因。

6.教师:伴随着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根据长征路线,教师出示长征图片。

7.胜利会师:(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板块三: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意义1.结合材料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

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红军长征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2. 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2. 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3. 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探究:2.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教材、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展示: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观点。

讨论: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红军长征的主要事件和路线,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归纳:5.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帮助学生归纳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拓展:6.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选择一个与红军长征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

评价:7. 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红军长征相关的书籍、教材和参考资料;3. 互联网资源(网站、视频等);4. 学生小组展示所需的材料。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碰撞,促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红军长征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红军长征背景、意义和影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研究成果:评价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深入研究和展示成果。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深入解读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馆或遗址,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理解。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合集6篇)篇一:《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长征》教学设计[教材理解]《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毛泽东。

这首诗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全诗共八行,一、二两行总括全诗,说明长征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在红军看来是平平常常的事。

第三至第六行,诗人以“五岭”“鸟蒙”为“千山”的代表,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万水”的代表,以红军翻过“五岭”、跨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典型事例,表现了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常事的英雄气慨。

最后两行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险,邓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1、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2、是要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

会写“丸”等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或是在课外书籍中,你们都读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2、同学们说得好,这些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3、(课件出示线路图)教师介绍。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由毛主席指挥,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就在此时,毛泽东主席写下豪情万丈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句。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意义与影响。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思路和能力;结合红军长征路线经过,说出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奋斗。

赏析毛泽东诗词,感受伟人风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路线。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预习新课。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书法作品图片:这幅作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下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一)长征的开始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大家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教师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吧。

(二)遵义会议1.观看播放遵义会议的电视剧片段。

(播放《长征》遵义会议的相关片段及领导人)2.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情境来思考)教师讲解: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领导权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掌握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役。

2. 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的背景和原因2. 长征的历程及重要事件3. 长征中的战役和英雄事迹4. 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5. 长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历程、战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征中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等。

2. 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长征的历程、战役、英雄事迹等。

3. 影视资料:准备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4.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好关于长征精神的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征的基本知识:讲授长征的原因、历程、战役等。

3. 分析长征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如坚定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长征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6. 总结发言:总结长征的精神内涵,强调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长征路线上的重要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征的历史氛围。

2. 开展长征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举办长征主题的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教学方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认识国共两党的对抗与矛盾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1.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和发展分析国共两党对抗的历史背景阐述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国共两党对抗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第二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2.1 教学目标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路线认识重要战役和事件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与挑战2.2 教学内容讲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历程分析重要战役和事件的意义探讨红军长征的艰辛与挑战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地图绘制,标注红军长征的路线和历程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重要战役和事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红军长征的艰辛与挑战的感悟第三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领导者3.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领导者了解领导者的背景和贡献分析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3.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领导者分析领导者的背景和贡献探讨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领导者的背景和贡献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和战略眼光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领导者的认识和评价第四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4.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贡献思考长征对个人成长和奋斗的启示4.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影响和意义分析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贡献探讨长征对个人成长和奋斗的启示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影响和意义的认识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贡献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长征对个人成长和奋斗的启示第六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认识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6.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分析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6.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品质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第七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民间故事与传说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民间故事与传说认识故事与传说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7.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分析故事与传说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间故事与传说的了解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故事与传说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第八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评价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评价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8.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评价分析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历史评价的认识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第九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纪念与传承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纪念与传承活动认识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意识9.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纪念与传承活动分析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意识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纪念与传承活动的了解观看相关历史资料视频,了解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意识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重走长征路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感受长征路的艰辛与困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长征路的艰辛与困难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10.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克服困难,完成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分享从实践中领悟到的长征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章节中,需要深入解析国共两党对抗的历史背景,以及这种对抗如何导致了红军的长征。

红军长征大学生教案

红军长征大学生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2. 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何在?二、讲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 红军长征的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红军面临生存危机。

2. 红军长征的原因: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三、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1. 红军长征的路线: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2. 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雪山、草地、河流、敌军围追堵截等。

3. 红军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四、讲解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1.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壮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

2. 红军长征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的精神品质有哪些?二、讲解红军长征的精神品质1. 坚定信念:面对艰难险阻,红军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2. 顽强意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3. 爱国情怀:红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三、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启示?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品质。

2. 倡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有深入了解。

2. 学生能够正确评价红军长征的精神品质,并将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红军长征》教案(3)

《红军长征》教案(3)

《红军长征》教案【课标内容】(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及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中、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索、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

要委婉、含蓄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来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失利的原因【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读、讲、议综合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离开根据地的片段,同步播放刀郎歌曲《十送红军》。

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十送红军》,看到的是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影片,“十送红军”,送红军去干什么?红军在根据地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看根据地呢?根据地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红军长征故事中班语言教案

红军长征故事中班语言教案

红军长征故事中班语言教案教案标题:红军长征故事中班语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故事,培养幼儿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幼儿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提升幼儿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故事的简要介绍和讲解。

2. 词汇学习:长征、红军、团结、坚持、奋斗等。

3. 语言表达: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红军长征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合作活动:小组合作讨论红军长征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老师将展示一张红军长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长征是什么吗?”等。

教学主体:2. 简要介绍红军长征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向幼儿讲解长征的背景、目的和困难等。

3. 引导幼儿一起学习相关词汇,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4. 创设情境,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红军长征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可以使用简单的句子或单词来表达他们的想法。

合作活动:5.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红军长征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简短的发言。

总结活动:7.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教学资源:1. 红军长征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

2. 相关词汇的图片或卡片。

3. 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发言表达。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分享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红军长征故事,培养他们的家庭教育参与度。

2. 提供相关的绘本、图书或视频资源,让幼儿在课后继续学习和了解红军长征故事的更多内容。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将能够通过学习红军长征故事,了解历史事件,并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红军 教案

幼儿园红军 教案

幼儿园红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2.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

3.提升幼儿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领悟能力,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的介绍。

2.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3.幼儿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红军主题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红军长征历史的介绍和阐述。

2.提高幼儿领悟能力,让幼儿能够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全面了解红军长征历史。

2.如何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四、教学过程1. 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的介绍1.让幼儿观看视频、图片等素材,简单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点。

2. 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内涵1.讲解红军长征取得的重要意义,比如: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加深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等。

2.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反复强调红军长征所体现的团结、坚韧、英勇等精神品质。

3. 创作红军主题作品1.提供色纸、笔、颜料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与表达。

2.引导幼儿接下来完成手工制作,利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制作符合自己创作风格的红军主题作品。

五、总结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幼儿们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学习到了红军长征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孩子们切实地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融合个人创意和想法来表现对红军精神的认识与赞誉,较好地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光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红军长征
【课标内容】
(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及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中、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索、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

要委婉、含蓄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来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
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失利的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综合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 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离开根据地的片段,同步播放刀郎歌曲《十送红军》。

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十送红军》,看到的是红军离开根据地的影片,“十送红军”,送红军去干什么?红军在根据地待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看根据地呢?根据地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二] 教师展示图片,
并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略加解释。

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第14课红军长征(板书)
一、长征开始(板书)
教师:红军在根据地好好的,而且根据地发展形势很好,红军为什么要离开根据地长征呢?那一定是根据地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先来探究红军为什么要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

1、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板书)
教师:通过前面学习我们了解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而且,很快中国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势。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敌人十分惊恐,从1930年10到1933年春,国民党连续对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反革命“围剿”。

教师提问:这四次“围剿”怎么样?它们是由谁领导取得胜利的?采取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
[过渡]前面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纠结100万军队对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板书)
教师提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敌强我弱;主观:“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八年级学生不可能知道和理解“左”倾错误,所以教师一定要简单的解释什么是“左”倾错误,以及它的危害。

强调“左”倾错误实质就是脱离实际,不讲究实事求是。

)教师提问:前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这一成一败中,我们应该明白什么道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结论。

3、红军长征的开始及初期失利(板书)
教师展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导学生了解长征开始时间(1934年10月),在图上找到出发地点——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

找到国民党设置的四道封锁线位置。

教师提问:红军长征初期情况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领导和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是造成红军长征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过渡提问]红军过了湘江后,准备去哪里?(湘西)摆在红军面前的又是什么危险?(敌人布下口袋)红军有没有钻进敌人的口袋?
二、遵义会议(板书)
课件播放《长征》中遵义会议的视频片段。

然后提问: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
1、遵义会议的简况(板书)
提问: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三、红军主力胜利会师(板书)
教师用课件演示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路线。

边演示边指出长征中重大战役的意义。

比如:四渡赤水——打乱敌人围追计划,也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等。

1、红一方面军继续长征及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板书)
提问:红一方面军什么时候到达陕北?他们一路上克服了哪些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左”倾错误;物资的匮乏等)
[过渡提问]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十分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红二、四方面军的长征及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板书)
教师演示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路线以及三军会师路线。

教师强调,红军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到达陕北,红军长征体现了长征精神,教师播放视频《长征》中过草地的片段。

师问: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助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饶、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板书)
4、南方八省的游击战(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结]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