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附件系统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内外饰结构设计讲解
门护板下本体,通常作为门护板骨架,连接和安装门护板总成的其他零件,并且设计有与 门内板钣金的主要安装定位结构。通常采用注塑工艺成型,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 保持门护板总成的形状。安装点要分布均匀。
地毯的典型结构、工艺和材料
地毯主要有簇绒地毯、针刺地毯和PVC地毯等。 簇绒地毯一般由尼龙簇绒软面、EVA重涂层和无纺布3层构成,(如下图所示)。其 制作工艺一般是将尼龙和涤纶丝织成簇绒毯面,再将尼龙簇绒软面、EVA重涂层和无纺 布放入模具热压成型。高档簇绒地毯背面还有PU发泡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提供舒适的 感觉和良好的隔声\吸音性能,这要求地毯在热压成型后增加模具内发泡的工艺。 尼龙针刺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PVC地毯没有EVA重涂层和无纺布,同样采用热压工艺成型。 目前簇绒地毯和针刺地毯在成型后多采用水切割工艺来加工边界和开口。
目前主流汽车厂,大量采用钣金焊接型仪表台横梁。根据其断面形状,又可分为盒形 横梁和管柱型横梁。管柱型横梁,由于有比较明显的价格及性能优势,因而被广泛应 用。 管柱形横梁又分为直管型和弯管型。 直管型横梁对结构和安全性能非常有利,成本较低,但受仪表台总成系统中个零件布 置有较大限制。 弯管型横梁对仪表台总成零件布置相对有利,但会削弱结构和安全性能,制造相对复 杂一些,尺寸稳定性较差。
比较简单的门护板,如左图,由门护板 本体加必要功能件:内扣手、扶手面板、 地图袋、玻璃升降开关等组成。这类门 护板一般在经济型轿车和货车中较常见, 甚至比左图中的更简单。 这类门护板本体,通常采用注塑成型。
汽车的总体布置设计指南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上为“十”、向下为“—”,该线标记为z。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 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难线(面),即x 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十”,该线标记为x。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 坐标线,向左为“十”、向有为“—”,该线标记为y。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车身系统布置)
1154–车电身子结电构器系统
-8-
14.2.2碰撞安全要求:
1.前碰安全简述
车辆100%正面碰撞传力路径
车辆40%正面碰撞传力路径
从上图可以看出,碰撞过程中随着碰撞力地传导,车身前部结构逐步变形溃散从而能量被吸收。
S1区域结构相对较软,在发生轻微碰撞中可以有效控制车体的侵入性,同时也是高速碰撞中的主要 吸能结构之一。S2区域结构刚性相对S1区域结构较大,是压溃区域,也是高速碰撞中的主要吸能 区域,在碰撞过程中与S1区域的压溃表现形式一样是渐进的折叠压溃式,这样压溃形式具有很好的 能量吸收效果。S3和S4区域是第二压溃区域,在碰撞过程中要求具有良好的刚度,为渐进折叠压 溃区域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平台,确保乘员舱的安全性。且在S1到S2区域车辆加速度逐渐增加, 在S2区域到达第一个峰值;在S2到S3区域车身结构刚度较大,并布置有发动机及变速箱等刚性部 件,车辆加速度又急剧增大,达到第二个峰值,最后车辆慢慢停止。
编制 :
更新日期 :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前舱布置 设计指南
总布置 @ A-前舱 零部件布置校核 部分
CH-VI-PL-EB-GUIDELINE-P2-001
1154–车电身子结电构器系统
-6-
3.前水箱横梁总成 一.动力总成初步布置完成后,根据冷却风扇到发动机(排气后排)间隙大于25mm、(排气前排)间 隙大于50mm要求布置冷却风扇、散热器,从而可以布置水箱上、下横梁。
前保横梁前端到前挡板的距离L1为952mm,动力总成X方向 的长度L2为596mm。 a=0.5*v2/s=0.5*13.892/0.9*0.356=30.72g(试验后前挡板无侵入量)
3.动力总成相关安全尺寸的建议值如下来表所示。
汽车的总体布置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坐标线,向上为“十”、向下为“—”,该线标记为。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难线(面),即f坐标线,向前为“—”,向后为“十”,该线标记为。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坐标线,向左为“十”、向有为“—”,该线标记为。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车门设计及主要附件布置
4、钢丝绳绕线复杂,若松动则容易相互缠绕脱轨而失效,钢丝绳如果润 滑不好与导轨摩擦会增大, 绷断几率很高; 5、由于没法安装玻璃上升、下降过程蓄能装置“平衡弹簧”,手动绳轮 升降器转动手柄上升用力很大,而下降时玻璃下降太快手柄用力小,手感 很差。 综合上述2 种升降器特点, 新车型设计时建议优先选用交叉臂式升降器, 没有布置交叉臂式升降器条件时再考虑选用绳轮升降器。 由于绳轮升降器布置相对简单,所以在此不讨论。以下主要讨论交叉 臂式升降器的布置与设计。
6)制造工艺性好,易于冲压并便于安装附件。 7)车门造型与整车协调,保证表面齐平,门缝间隙均匀; 色彩与内饰和整车匹配。 8)设计就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如空间位置、操作件位置 和视野障碍最小化等要求,以提高乘员舒适性。
二、车门系统的组成: 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开闭件系统的构成,在此简 要叙述一下: 车门系统一般由门体、车门附件和车门内饰件三 部分组成。 1. 门体--包括车门内、外板,门体加强板,窗框 等零件的焊接总成,如图1。 2.车门附件—包括铰链、限位器、锁体、升降 器、密封条等。 3.车门内饰件—包括门护板、门拉手、开手、扶 手板等。
车门的开度限位器具有门半开时的支撑功能和全开时的 制止功能,其作用是限制车门的最大开度,防止车门外板与 车身相碰,并使车门停留在所需开度,防止车门自动关闭。 车门限位器的结构一般如图3所示,通过改变臂的形状, 可设定门半开的保持位置和保持力。设计时要考虑过力开启 和暴风吹开门的作用力。
车门开度---车门的最大开度一般在60°-75°,较多的车门开度设 置在70°。这要根据上下车方便性,上车后关门方便以及车门与车身 不干涉等条件而定。 链轴线在车身上的布置---铰链轴线与车门外板表面距离愈大则愈容 易发生干涉,所以铰链轴线应尽可能向车身宽度方向外移。但轴线外移 受上下铰链跨距的限制。从受力观点出发,上下铰链的跨距Z与车门长 度L之比Z/L>1/3。且上铰链的上轴衬到下铰链下轴衬之间的距离 ≥330mm。如图4、5所示。 铰链轴线的倾斜--为了车门有自闭趋势。为此,应使车门铰链轴线 内倾或后倾,内倾一般不大于4°。图6所示。 铰链的开启角度—铰链的设计开启角度比车门的最大开启角度大35°,其目的是防止限位器失效或过开门时门板与翼子板干涉。 车门间隙—建议车门开启的最少间隙在2.5mm以上,工艺水平高的 公司不小于2.车门最关键的附件系统,其升降系统的好 坏直接影响购买者对该车的评价,也是反映主机厂生产水平 高低的重要环节之一。 玻璃升降系统由支撑玻璃托架、导轨和玻璃升降器组成。 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1)玻璃升降平顺,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 2)操作轻便省力。 3)具有防止玻璃受外力时升降器倒转的机构,防止人从车 外能够迫使玻璃滑下。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制动系统布置)
HECU
连车轮制动油缸
连制动主缸
ECU
马达
图3.7 ABS控制器结构
ABS支架 ABS控制器 图3.8 ABS控制器安装示意图
ABS
编制 :
图3.9 ABS/ESP布置角度要求
更新日期 :
插接头 图3.10 接头插拔空间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前舱布置 设计指南
总布置 @ A-前舱 零部件布置校核 部分
编制 :
R1
R3
R2
图 3-11 为满足加工方便性,弯曲半径R1=R2=R3=15or20mm
更新日期 :
直线段长度>32mm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前舱布置 设计指南
总布置 @ A-前舱 零部件布置校核 部分
CH-VI-PL-EB-GUIDELINE-P2-001
3–制动系统
-6-
制动真空管的布置要求:
总布置 @ A-前舱 零部件布置校核 部分
CH-VI-PL-EB-GUIDELINE-P2-001
3–制动系统
-2-
3.4 制动系统布置过程
3.4.1 真空助力器与制动主缸的布置
真空助力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的传动部件,其作用是使驾驶员用很小的踏板力,就能 产生很大的制动力;一般有两种形式提供助力,最常见的形式是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作用在膜 片上提供助力,另一种形式是采用泵产生液压力提供助力;真空助力器从膜片数量上分单膜片和 双膜片两种。
CH-VI-PL-EB-GUIDELINE-P2-001
3–制动系统
-5-
ABS支架及减震垫:
ABS 支架是固定ABS 控制器总成与车身连接的支架,属于紧固件,减振垫则位于支架与 ABS控制器之间,起到减少ABS控制器随车身震动对控制器产生破坏的影响,如图3.9所示。 ABS支架的固定还需要考虑紧固螺栓的工具操作空间。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整车部设计手册-附件系统布置资料
总布置篇第X章整车附件系统布置本章主要针对整车附件系统的布置进行说明,主要的部件系统有:座椅、机罩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车门锁及内外开启机构、加油盖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背门锁及开启机构、车门限位器、天窗、内后视镜、外后视镜、安全拉手、玻璃升降器、隔音隔热垫、玻璃、遮阳板、遮阳帘、行李舱网兜、随车工具气弹簧、铭牌标识、行李架、密封条、缓冲块、堵塞1.1 座椅系统1.1.1 座椅的种类及结构汽车座椅是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于操纵和不易疲劳的驾乘座位。
座椅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折叠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悬挂式座椅等。
头枕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嵌入式;座椅常见的调节方式有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
具体分类可参考标准QC/T 47-92《汽车座椅术语》。
座椅的结构主要包括:头枕、靠背、坐垫、座椅骨架、附属调节机构等。
1.1.2座椅的设计要求轿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纺织、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ECE R17 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ECER25 关于批准与车辆座椅一体或非一体的头枕的统一规定安全性:要绝对保证驾乘者的安全。
乘坐舒适:能使乘员保持良好的坐姿,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具有腰椎依托感、腰背部贴合感和侧向稳定感。
操纵方便:布置的调整手柄、按钮必须是在驾乘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应能顺应常人的习惯且操纵力量适中。
1.1.3座椅布置需输入清单功能定义描述:设计之前应该定义好需要哪些功能;完整的布置级数模R点位置座椅靠背发泡的可压缩距离座椅的骨架结构数据座椅靠背的可翻转角度1.1.4座椅布置根据定义的座椅尺寸结构情况,进行总布置参数校对,将座椅的R点与H点拟合,调整座椅的装配状态。
汽车总布置设计
传动轴跳动较核
传动轴随后轮跳动时的运动关系
O2
γ1
A
γ2
传动轴跳动 A2
A1 后轮跳动
传动轴随车轮跳动校核图
钢板弹簧A1跳动中心
传动轴A-A2
O2
E
A1
θmax
A
O1
传动轴A2跳动中心
A2
E’
fd –动挠度 fc-静挠度 △f-反跳
校核:
E”
车轮跳动
①传动轴上下极限位置及其最大摆角θmax
②传动轴夹角及其变化γmax,γ满载 ,γ空载 , γ1 =γ2?
总布置草图绘制
(满载状态)
画总布置基准线-总布置坐标系
车身与驾驶区布置 货车车箱布置
动力总成(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布置 驱动桥-传动轴布置
转向-悬架布置
制动系布置
油箱、备胎、行李箱和蓄电池等附件布置
一、整车布置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
基准线-坐标系画法?
前轮中心线
X∥地面线
O
车架上平面线*
汽车中心线
运动校核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1、转向轮跳动和转向过程中与翼子板、转向杆系之间运动关系; 2、传动轴随后轮跳动时的运动关系; 3、转向杆系与悬架导向机构(转向轮)运动协调 4、后轮跳动时与翼子板间的相对关系; 5、制动时前轴的扭转所产生的转向干涉,防止产生制动跑偏; 6、驾驶区各种操纵机构的运动轨迹: 7、可翻转的驾驶室翻转时:
L
后悬Lr
货车货箱布置-影响汽车总体尺寸、轴荷分配、质心高度与货
物装卸方便性、安全性等。
Lr
△L
hP
△
总体尺寸较核图-货车
△
H
αF
LF
汽车设计指南(换档操纵系统布置)
c、传动效率高、成本低,目前最常用的结构。
缺点:对线芯的润滑脂要求较高,对润滑脂的加注量不好控制。
-25–换挡操纵系统 5.2.2 杆式换挡操纵装置 杆式换档操纵机构装置:是由一根或两根空心刚性的杆件组成。
图5.2 杆式换挡操纵装置 1.变速操纵机构总成 2.螺栓 3.选档臂总成 4.换挡轴及支架总成 5.螺栓 6.换挡拉杆Ⅰ总成 7.选档摇臂总成 8.衬套 9.螺栓 10.选档拉杆Ⅱ 11.开口销 12.螺母 13.摇臂总成 14.螺母 15.螺栓 16.换挡手柄及护套总成 缺点: a、其运动分析和自由度不好确定,不管是用做图法还是解析法都是比较复杂;
-15–换挡操纵系统
5.1 输入信息 1)变速箱、变速操纵机构、相关钣金数模
5.2 换挡操纵系统简介
换挡操纵系统的作用是操纵变速箱上的选换挡操纵机构实现换档。 分类: (1):按变速操纵机构分为手动变速操纵机构(MT)和自动操纵机构(AT/AMT/CVT/DCT) (2):按力的传递方式可分为推拉索式换挡操纵装置、杆式换挡操纵装置和电讯号直接驱动换 挡装置。
1)软轴拉线应与变速箱换挡(选档)臂行程范围中心线成90°,我们设计的规定值是变速 箱选换档臂与选换档拉线的夹角在90°±4°(在空档位置);如图5.4所示;
换挡臂行 程中心线
选挡拉线
换挡臂
90°
换挡拉线 图5.4 拉线布置角度示意图
-45–换挡操纵系统 2)安装尺寸L,根据阻尼器摆角范围及软轴支架的安装范围确定,要求α≤4°,如图5.5所示;
图5.5 安装尺寸与阻尼器摆角 3)选拉线在前舱布置时应走向平顺,最小曲率半径为160mm,过渡圆弧越大越好,如图5.6所示;
图5.6 选换挡拉线布置曲率示意图 4)选换挡拉线与换挡操纵机构的操纵臂中心线成90°,如图6.7所示:
汽车设计
一、汽车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一个层次:整车总体设计层次包括汽车总体设计选型、外型造型设计、总布置尺寸、各系统或总成的性能要求和主要选择等内容。
在这个层次决定了汽车的造型特点、主要用途、基本性能、价格范围、用户阶层以及生产纲领。
第二个层次:总成设计层次包括汽车各个系统或总成结构型式的选择、各种总成结构型式满足汽车整体性能的分析计算、特殊的运动系统或总成的运动校核等内容。
在这个层次决定了汽车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汽车总体设计是否理、基本性能是否能保证、是否做到了产品系列化和零部件通用化,以及制造价格能否控制在较低水平。
第三个层次:零部件设计层次包括汽车主要零部件结构型式的选择、零部件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主要参数和材料的选择、强度计算以及初步的制造工艺分析等内容。
在这个层次决定了汽车各总成基本性能的保证手段,零部件的标准化程度、零部件生产的组织规模以及提高零部件质量并降低造价的途径。
二、汽车设计的特点以大批量生产为主,实行三化”(零件标准化、零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考虑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
重视汽车使用中的安全、可靠、经济与环保。
车身设计既重视工程要求、更注重外观造型。
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汽车的自重。
设计要在有关的标准和法规的指导下进行。
汽车设计是考虑人机工程、交通工程、制造工程、运营工程、管理工程的系统工程。
三、汽车设计技术的发展经验设计阶段以科学实验,技术分析为基础的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新产品V型开发模式骡子车(Mule car)为达到验证设计意图(可行驶动力总成,底盘系统,仪表板,梁,座椅,空调/动力总成冷却,带功能线束,需要的电子模)的目的而使用初始数模、中间数模制造的车架系统。
工程设计要考虑的问题认证中国境内生产的汽车产品要销售,必须通过以下几种认证:国家发改委——公告通过INTERNET、公告光盘和文件的形式发布国家认监委——“3C”强制性产品认证通过认证证书的形式发布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目录通过INTERNET和产品目录(印刷品)形式发布北京环保局——北京环保目录通过INTERNET和产品目录(红头文件)形式发布德国大众轿车等级划分轿车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轴距、排量、重量等参数,字母顺序越靠后,该级别车的轴距越长、排量和重量越大,轿车的豪华程度也不断提高。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汽车总布置设计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一、方案策划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与分析,可以了解与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与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就是否有需求,或者就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
项目可行性分析就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以及市场目标。
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与使用性能确定下来。
二、概念设计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
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与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
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就是汽车总体设计与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与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与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与性能指标的汽车。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2017-01-03盖世汽车社区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精心整理总布置设计指南目录1.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2.如何确定前悬3.离地间隙4.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5.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6.驾驶员前方能见度7.内后视镜设计指南8.9.10.H11.12.13.14.15.16.地平线17.18.19.20.21.22.23.24.25.遮阳板26.27.28.29.303132.驻车制动手柄33.组合仪表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1.范围方向盘,H点和踏板位置建立在所开发汽车的基础之上。
它们表示方向盘,H点和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定义如何设计与H点和方向盘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的踏板位置。
3.设计基本程序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1)油门/刹车/离合器位置*SgRP(座椅参考点):H点单位:mm踏板间距踏板高度差分类 C B *1)A *2)A-B B-C 油门-刹车刹车-离合器设计指南70-80 40-50 最小165 60-70 70-80 30-40 0-5 注:*1)右置:最小155;*2)右置:同样概念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2)与H点和方向盘紧密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AHP(油门踪点)θ1:1°-2°(正常:1.5°)*1①②注:*2H尺寸注:*1设计指南1.1-1)1-2)*前悬离地间隙1.介绍做一条可满足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的地平线。
2.定义2.1俯冲姿态-前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前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后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后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2最低压缩位置姿态-后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后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前车轮处于回弹位置-前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4最低压缩位置-设计载荷条件下悬架弹簧压缩到最低时的长度2.5回弹位置-轮胎悬空时悬架弹簧的延伸长度2.6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俯冲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姿态间隙线+加速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间隙线-A-B-C-D:回弹2.7-2.83.3-1--通过角:3-2------飞轮/-油箱:3-3-最好任何部件都不要布置在最低压缩位置以下。
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手册
汽车总体设计1. 概述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① 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② 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③ 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精心整理总布置设计指南目录1.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2.如何确定前悬3.离地间隙4.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5.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6.驾驶员前方能见度7.内后视镜设计指南8.9.10.H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7.28.29.303132.驻车制动手柄33.组合仪表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1.范围方向盘,H点和踏板位置建立在所开发汽车的基础之上。
它们表示方向盘,H点和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定义如何设计与H点和方向盘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的踏板位置。
3.设计基本程序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1)油门/刹车/离合器位置*SgRP(座椅参考点):H点单位:mm踏板间距踏板高度差分类 C B *1)A *2)A-B B-C 油门-刹车刹车-离合器设计指南70-80 40-50 最小165 60-70 70-80 30-40 0-5 注:*1)右置:最小155;*2)右置:同样概念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3-2)与H点和方向盘紧密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AHP(油门踪点)θ1:1°-2°(正常:1.5°)*1①②注:尺寸注:*1设计指南1.1-1)1-2)*前悬离地间隙1.介绍做一条可满足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的地平线。
2.定义2.1俯冲姿态-前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前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后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后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2最低压缩位置姿态-后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后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前车轮处于回弹位置-前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2.4最低压缩位置-设计载荷条件下悬架弹簧压缩到最低时的长度2.5回弹位置-轮胎悬空时悬架弹簧的延伸长度2.6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俯冲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姿态间隙线+加速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间隙线-A-C-D:回弹2.7-2.83.3-1--通过角:3-2------飞轮/-油箱:3-3-最好任何部件都不要布置在最低压缩位置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