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70年代小说创作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史》(上)50年代-70年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上)50年代-70年代文学
32
他下决心成为一个农民作 家。他认为要真正实现为 广大农民写作的目的,就 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 民族化的道路,使用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他感到当时的“文坛太高 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好 拆下来铺成小摊子。”于 是他决定不上文坛,只上 “文摊”,写农村中农民 看的,不识字的人可以让 识字的讲给他们听的故事。
批判者以社论的精神为基调着重从三个方面 对《武训传》进行了批判:一是认为《武训 传》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批判者承认武训传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 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 压迫,反映了旧社会广大贫苦农民饥寒交迫、 牛马不如的生活。但他们又认为……。二是 认为作品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 三是认为作品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 史发展的面貌。这些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而也是错误的。
43
(二) 马烽的小说
马烽原名马书铭,一九 二二年出生于山西省孝 义县一个贫农的家庭, 一九三八年春参加革命 队伍。一九四○年,到 延安的部队艺术学校学 习,读了大量“五四” 以来的新文学作品以及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 作品,并开始业余写作。
44
马烽是一位擅长于描写农 村生活的著名作家、他的 长、短篇小说、电影文学 剧本,都有一定影响。而 其中以短篇小说的成就最 高。主要短篇小说集子有 《一架弹花机》、《三年 早知道》、《我的第一个 上级》、《太阳刚刚出山》 等。

第二章50-70小说(一)

第二章50-70小说(一)

第二章 50—70小说(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文艺 指导思想
• 第一,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 工具”,“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 第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就是“在于以社会主义的观点、立场来表现革命 发展中的生活的真实”;
(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与伪现实主义》)
二、《青春之歌》:革命青春的成长史
杨沫(1914-1995,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阴,原名杨成业)则是 演绎知识分子——革命的非主流力量——如何走向革命的曲折而 必然的道路。
• 1958年出版后成为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一年半时间售出130万册。
• 1959年被改编成电影(上、下集)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片,风靡 全国。
其一是以《红豆》《在悬崖上》为代表,小说中的情感故事只是一个平台或者说 载体,作家通过它来表达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乃至阶级立场的冲突, 基本上是建国初《我们夫妇之间》的写作模式的延续。
•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 于北京,冯友兰之女)。
• 《红豆》用倒叙的笔法讲述了一段曾经迷失却又相当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 • 用相当绵密的笔调写出了江玫抉择的痛苦,揭示了她情感与理智、生活与理
• 毛泽东:“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 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 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 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50-70年代小说2

50-70年代小说2

柳青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
年到延安,先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延安分会工作。1945年写出长篇小说《种谷记》。1949年调北 京参加《中国青年报》创办工作。1952年回陕西,深入生活,任 中共长安县委书记,并在皇甫村安家十四年。历任中国文联委员, 中共作协理事,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1973年,抱病回城, 重改旧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创业史》、《铜墙铁壁》等。 他是5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在其长篇小说《创业 史》中,力图记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农民心理 的演变史,由此塑造了各色的农民形象,描写农民在合作化运动 中的命运。然而因为是贯彻政策而作,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政 策的破产与改变,它的艺术真实性渐渐受到怀疑,影响了整体的 艺术魅力。但其所描写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感情和走社会主义道 路的艰难,仍有一定的感人之处。
《创业史》分析:
一、思想价值(P171---172) 1、小说通过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互助组的
建立、巩固和发展,以及第五村人们在合作化 运动中思想、心理和行动的描写,指出了在当 时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的严重矛盾状况下,开展 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三里湾》:我国第一
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长篇小说。

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 这批小说家以《人民文学》、《火花》为 阵地,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的格调,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近 的作品,代表作有赵树理的《三里湾》、 《锻炼锻炼》,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 级》、《三年早知道》,西戎的《赖大 嫂》,束为的《老长工》,孙谦的《伤疤 的故事》和胡正的《两个巧媳妇》等。
• 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 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 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 “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
• 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
• 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
• 姚士杰:阴险狠毒、诡计多端。
杨沫与《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1914年08月生 于北京。
• 2、1956~1957年,是短篇小说短暂而 有光彩的阶段。
(1)“干预生活”小说,代表作有: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 落霞》,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 帆篷》。
(2)“爱情小说”, 代表作有:宗璞《红 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 巷深处》,丰村《美丽》等。
3、1957~1966年,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 荣期。
徐改霞 • 落后农民——高增荣、栓栓、白占魁
• 梁生宝:小说的主人公,是作家着墨最多、 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 型农民形象。

第二章50-70年代的小说

第二章50-70年代的小说

第二节 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红旗谱》
一、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1958年出 版长篇小说《红旗谱》,一举成名。
二、《红旗谱》—— “农民革命的历史长卷”、 “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壮丽史诗”, “继《水浒》以来又一部农民革命小说”。
内容简介:描写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两代地主的 矛盾斗争。
以后多年,围绕题材问题的讨论持续不断。
2、不同题材类别具有不同的价值等级。
题材有优劣、主次、高低的严格区别:
出现了“主要题材”(重大题材)、“次要题材”(非重 大题材)的概念。
“重大”指当代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如抗美援朝、农 业合作化、大跃进等。
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的作品地位比较高。 知识分子题材、“家务事、儿女情”类作品地位低。
第二,人物形象具有民族色彩。 第三,自然景物具有冀中平原特色,风土人情具
有民族传统特点。绘制了一幅富有鲜明色彩的风 景画、风俗画。 问题研讨:“愈是地方的,愈是民族的;愈是民 族的,愈是世界的”
3、《红旗谱》的缺失
(1)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大事件之 间缺乏有机联系。
(2)党的主要领导人贾湘农形象缺乏个性。 (3)朱老忠、大贵、运涛、江涛性格单一。
重大主题:柳青说,《创业史》要向读者 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发生社会主义革 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1)小说描写了农村复杂的两条道路斗争,

1950-7070年代的小说

1950-7070年代的小说

二、赵树理等的农村题材小说
1、以反映“农村合作化道路”为主的农村 题材长篇小说: 赵树理的《三里湾》1955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1957 柳青的《创业史》1960 浩然的《艳阳天》1965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李准《李双双》,马烽 《三年早知道》,西戎《赖大嫂》
2、农村题材小说的政治使命: 为农村社会主义运动做宣传 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人民公社 作家书写此题材的资源: 一是政策,而是深厚的农村生活体验
3)家长里短、风俗人情的描写,人物心理 的捕捉是其长项
4)语言干净、利落、风趣,很有故事推动 力
赵树理的小说,表现的是赵树理在国家、精英、民 间三种语言之间的平衡术。 赵树理解放后的困境:有人批评赵树理“只善于写 落后的旧人物,不善于写先进的新人物”,用社会 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去衡量,还有许多不足。 赵树理则感到:“创作上老有些套子束缚着作家, 如有人对我的《传家宝》提意见,说我没给李成娘 指出一条出路。也有人批评我在《三里湾》里没有 写地主的捣乱,好像凡写农村的作品,都非写地主 捣乱不可。”
农村题材:赵树理的《登记》、《三里湾》;(山 药蛋派诸作家如马烽、西戎等)周立波的《山乡巨 变》、柳青的《创业史》、李准的《不能走那条 路》、《李双双小传》;浩然的《艳阳天》、《金 光大道》; 工业题材:艾芜的《百炼成钢》、草明的《乘风破 浪》、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 56年打破“禁区”的题材:王蒙的《组织部来了 个年轻人》、李准的《灰色的蓬帆》、刘绍棠的 《田野落霞》等—— “干预生活”题材;宗璞的 《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 〈〈小巷深处〉〉等——爱情题材作品。

50-70年代小说2汇编

50-70年代小说2汇编

短篇小说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王汶石的《新结识的 伙伴》、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 上级》、西戎的《赖大嫂》等等。
李凖
李准(1928--),本姓木华黎。蒙古族。河南洛阳人。1943年初 中辍学。1952年开始创作。1953年发表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 分化现象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轰动一时。1954年起在 河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发表的小说《李双双小传》影响较大。 历任中国作协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76年复出文坛后, 总结了自己的创作教训,潜心创作反映黄河边上劳动人民生活的
《三里湾》:我国第一 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长篇小说。
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特点 (P117):
首先,是始终如一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其次,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和创新。 最后,是喜剧讽刺手法的创新。
山药蛋派(P118):
主要指赵树理及其创作风格影响下的马烽、西戎、孙 谦、束为、胡正等一批作家。他们的小说多取材于山 西农村生活,注重民风民俗的描写;强调文学的社会 功能,有“指导现实的意义”;坚持从生活本来面貌 出发反映现实;善于塑造中间人物和社会主义新人; 主张“为农民”写作,以农民的审美心理和民族形式 为美学目标;追求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和语言的大众化、 通俗化。由此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即“山药 蛋派”。
孙犁
孙犁
孙犁(1913—2001):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高 中毕业。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从事研究 和教学。这时发表的《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发赞誉。 1949年随军到天津,在《天津日报》主编文艺副刊。 50年代初期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8年出版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天津作协副主席、 主席。1977年后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文革”后出 版有《芸斋小说》、《秀露集》、《尺泽集》、《老 荒集》、《陋巷集》等散文集。早期作品明净质朴, 勾勒乡土民风,继承了现代乡土小说抒情的一脉。晚 年作品由清新而入平淡,在简洁中蕴藉丰富。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
农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 踏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 宝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 的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 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 化、理想化色彩。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 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 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 农民的代表。作家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 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向新的创业道路迈进中的复 杂历程,这一历程在他与梁生宝的矛盾过程中 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粱三老汉形象表现了“几 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在新的时代如何 得到升华的深刻主题。



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 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 对象。 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 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 专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 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宗璞《红豆》——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江玫 心 身 齐虹(爱情) 萧素(革命) 贵族少爷 痴心恋人 革命者 引路人
2《红日》结构主线

50-70年代小说1

50-70年代小说1

吴强

吴强(1919---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 涟水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1935年 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参加新四军,从事 文艺和宣传工作。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政治 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转业到上海,任 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 共上海市文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57年 出版描写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的长篇小说 《红日》,是当时通过写战役歌颂毛泽东 军事思想胜利的战争小说之一种,影响很 大。文革中因《红日》受批判,一度入狱。 文革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 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等职。著 作另有中篇小说《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 枪》,《养马的人》,小说集《灵魂的搏 斗》等
当代小说
1、50---70年代的小说 2、80年代小说 3、90年代小说
50-70年代小说
主流小说
非主流小说
革命历史小说
农村现实题材
一般革命历史题材
军事战争题材
革命历史小说
特指1950---1970年代出现的,
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 索,用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共 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义主义 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 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 作品。
通过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
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 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 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 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了“九一 八”-----“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 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 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 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 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 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 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 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 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 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

第二章50-70年代的小说

第二章50-70年代的小说

①嫉恶如仇、刚正不阿
对反动统治阶级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具 有不屈服的反抗意志和韧性战斗精神。性 格形成原因:
第一,生长在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地域 传统造就了他。
第二,父辈影响,家族仇恨。 第三,农民苦难,阶级仇恨。
②行侠仗义、爱憎分明
口头禅:“为朋友两肋插刀” 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穷人情深意重。 第二,对革命同志,充满阶级情、同志爱。 第三,对地主官吏,由私报私仇,认识到
此后,陈思和将它定义为“它的特征是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 史为线索,用艺术形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普及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识 和基本观念的叙事文学作品”。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美学风格?
1)重在赞美、歌颂工人、农民、子弟兵的成长过程。 2)战争状态养成 “两军对阵” 思维模式, 具体表现在创作里形成
请举例——
2、1956~1957年两种题材影响较大
(1)干预生活:《组织部新来的个青年人》 (2)人性与爱情:《红豆》《在悬崖上》
3、1957~1966年,长篇小说繁荣: 《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
《青春之歌》 “三红一创一歌”
二、当代小说的题材
1、题材的选取关系到文学的性质。
第二节 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红旗谱》
一、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1958年出 版长篇小说《红旗谱》,一举成名。

50-70年代小说3

50-70年代小说3

《红豆》分析
• 1、突破了当时流行的那种英雄模范的爱情 模式,写的是具有不同政治见解的青年男 女的爱情,真实表现出了青春期男女的复 杂的情感和心理。 • 2、在文本上有裂痕和缺憾。由于没有一种 批判性的反省,文本的裂痕---革命与爱情 的矛盾-----无法抹平,不仅影响了政治主题 的表达,也影响了爱情主题的表达。??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
• 1、借助林震的视角,矛头直指新政权中的旧官场 的种种陋习。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表现了 反官僚主义的主题。 • 2、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塑造了刘世吾这样一个 革命意志严重衰退的领导干部的复杂灵魂。“就 那么回事”,是他的口头禅。这既是一个世故圆 滑的官场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同时也反映出了政 治对人性的磨损或者异化。 • 3、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人公林震,他充满青 春的激情,代表了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冲动。
历史小说
• 60年代初,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一些作家 选择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题材创作小说, 不触及现实社会,而在历史故事取材中隐 寓作家的现实生存体验和评价。比如陈翔 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 《杜子美还家》,冯至《白发生黑丝》等。
陈翔鹤
• 陈翔鹤(1901---1969):四川重庆人。1920年 入复旦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1922-1925年参 与发起浅草社和沉钟社,开始发表作品。抗战爆 发后到成都,曾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 都分会领导工作多年。1954年到北京,任中国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等职。短 篇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发表后影 响广泛。两篇作品都有借古喻今的意思,影射了 当时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环境,借高风亮节、正 直狂傲的古人来映照现时的知识分子,寄托了他 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是他在感时伤世中对知识 分子如何安身立命的一种关照。1964年,作者受 到严厉批判,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第二章五50----70年代小说 ppt2

第二章五50----70年代小说 ppt2

3《三里湾》
故事梗概:秋收——扩社——整社——开渠。 人物形象:
王金生:农村干部,正直无私、顾全大局
王满喜:进步青年,机智、活泼、热情,见义勇 为又操之过急 常有理、能不够:泼妇,自私、愚昧、凶悍、保 守,又有普通劳动妇女的一些美德。
文本分析: 显性文本: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合 作化运动的宏大叙事。 隐性文本:暗示权力对农民自主选 择生产方式的强制干预。
4《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①人物描写受中国传统侠义小说《水 浒传》的影响,人物性格鲜明。主人 公朱老忠豪爽暴烈,有传统民间英雄 的江湖气质。
②小说对中国北方自然风光与独特民 俗的关注、对乡村日常世俗生活(比 如运涛与春兰的爱情生活)的描写, 使宏大的乡村历史与曲折的阶级斗争 叙事得以丰富和充实,弥补了僵硬单 调的阶级视角。
规范、方针、政策,不符合当时 政治环境、党的路线的小说创作。 狭义上指:在1956年“百花时代” 中,双百方针的影响下,集中出 现的一批“干预生活”,反映人 情人性的一些作品,有时我们也 称为“百花文学”。
二主要作品
(一)最初的“异端” 1《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2《洼地上的“战役”》(路翎)
③小说将英雄传奇故事放在深山密林、 莽莽雪原的自然环境与土匪出没、国 共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它们为故事增 加了神秘感与传奇色彩。
四、抒情性革命历史小说《百合花》
(一)作者生平与创作

第三章 50-70年代的小说

第三章 50-70年代的小说

3、农村小说兴盛的原因:
◆A、“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直接传承; “讲话”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雄辩地颠倒了鲁迅一代“弃 医从文”故事中的医生与病人、精神洁者与精神污者、启 蒙者与被启蒙者之间角色分配。
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 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 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都干净。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有具体历史内涵的观 念,是带着西方无政府主义和中国古代井田制度 理想的混合物。 ——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 ‘ —— 革命话语考论》 ,上海古籍2000
二、农村题材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 柳青:《创业史》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见《柳青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创作主旨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和这次革命的必然历史趋势。 和这次革命的必然历史趋势。通过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 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这个主题思想。 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这个主题思想。
“我要把梁生宝描写为党的忠实儿子.我以为这是当代英雄最 基本、最有普遍性的性格特征.在这部小说里,是因为有了党的正 确领导,不是因为有了梁生宝,村里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是梁 生宝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受教育和成长着.小说的字里行间徘徊着一 个巨大的形象---党,批评者为什么始终没有看见它?”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杨沫 《青春之歌》——知识分子 的成长史

1杨沫(1914--1996),原名杨成业 小说以 “九·一八” 事变到 “一 二· 九” 爱国学生运动这一历史时 期为背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 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 民族矛 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 子的觉醒与分化,表现了中国一代青 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 革的青春。
第三节现实生活题材




一农村题材的小说:主要以农村生活为主线,描写农村改革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和农村面貌的变化。 1代表作家: “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烽、西戎等)、 “山药蛋派” 也就是山西作家群指的是以活跃于20世纪 50.60年代文坛的赵树理,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 人称“西李马胡孙”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体。这批小说家以 《人民文学》《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 近的作品。作品多以山西农村生活为描写的对象。追求生活 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走的是一条民族化,大众 化的道路,艺术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法和口语化的写作 特点。语言朴实,清新,风趣。代表作品:马烽的《一架弹 花机》、赵树理的《登记》 《三里湾》 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等)、 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

吴强《红日》
1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
涟水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 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 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 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 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 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 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 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从事文学创作五 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 (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 作为长篇小说《红日》,于1957年出版, 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50-70年代文学(二)

50-70年代文学(二)

• “农村题材”:所谓现实题材。从建国前的土改写起,农 村的每一次变革、每一场运动都得到了充分的反应。土 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共产党对农村政策 的调整…… • 长篇:柳青《创业史》(第一部)、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 短篇: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李准《不能走那条 路》《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一架弹 花机》、谷峪《新事新办》、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等。 • 工业题材、少数民族题材 • 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 海的早晨》、艾芜《百炼成钢》、草明《乘风破浪》、雷 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 • 少数民族题材: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乌兰巴干《草 原烽火》、李乔《欢笑的金沙江》。 • 古代历史题材 • 长篇主要有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 赵树理的“评价史”:40年代被高扬,首先是周扬在 1946年将其肯定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 人民艺术家”,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 一个胜利”。1947年被肯定为“赵树理方向”并作为 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旗帜”。同时编印多种赵树理评 论集。并逐渐被“经典化”。1956年中国作协第二次 扩大会上,与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一并 称为“语言艺术大师”。50年代后赵树理的评价出现 矛盾。有人认为他有“善于表现落后的一面,不善于 表现前进的一面”的问题。《三里湾》被批评为“典 型化”程度不够。《锻炼锻炼》被认为“歪曲了我国 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污蔑农村劳动妇女和社干 部”,受到批评。60年代初,有些理论家试图重提现 实主义赵树理被重新肯定,但很快这一理论提倡受到 批判,作为典型的赵树理首当其中,其创作被全盘否 定:“没有用饱满的革命热情画出革命农民的精神面 貌”。文革中更是受到冲击被迫害致死。新时期文学 因左翼文学普遍被批评,赵树理也被遗忘。90年代随 着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赵树理重新被关注。

1950-70年代非主流小说

1950-70年代非主流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王蒙简介 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53年开始写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4年开始发表小 说作品。1958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 从新疆调回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 1950年代,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 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1978年后,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 《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 季节》、《踌躇的季节》) ;中篇小说:《布 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 《名医梁有志传奇 》、《在伊犁》系列小说。
发表时被认为“不合时宜”。
小通讯员的性格: 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异性交往。
新媳妇的形象: 活泼可爱,热情,真诚。
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表达: 作家的创作目的 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 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 的人际关系, 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 是通过对小通讯员性格和新媳妇形象的刻划来表 达的,而景物和往事则作了烘托。 (要注意把握普通人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
人物形象: 刘世吾 有着比官僚主义更为可怕的东西,即对党的工 作、对现实的冷漠。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 可以概括他的性格。刘世吾象征着现实对理想 的冲击,或者说理想对现实的妥协。 作品的深刻之处,还在于揭示了刘世吾的一套 似是而非的理论。
林震 林震是一个有理想、有朝气、富于原则性和正 义感的青年党员干部。他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现象,他感到困惑, 并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斗争。 这个形象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理 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1.第一次文代会: 2.50-60年代主要的文学批评有哪几次? 3.请列举6位山西派作家。 4.请列举6部赵树理的作品。
5.“革命历史小说”概念;并列举6部此类长篇小
说及作者。
2.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
《三里湾》、
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3.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 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 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 的 、曲波的 、吴强的 、冯德英

、梁斌的
、欧阳山
的等。
的以及稍后出
三、《红岩》的写作方式 1.《红岩》的传播 2.成书过程 3.叙事影响
四、革命的“另类”记忆
1.回忆“幸福的路”:峻青、王愿坚 2.抒情性讲述:孙犁、茹志娟、刘真等
五、《青春之歌》及其讨论
第九章 当代的“通俗小说”
一、被压抑的小说
1.对通俗小说家的态度 2.通俗小说家的选择 3.大陆、香港通俗小说状态 二、寻求新的代替 1.旧瓶装新酒/新瓶装陈酒 2.“革命英雄传奇”小说 A.《林海雪原》(曲波)及其独创性:P143 B.《林海雪原》的批评
1.表现农村题材
A.现实斗争事件、运动
B.与农民一致的立场、观点、情感
2.革命历史地理:北方(晋、陕、冀、鲁)
3.创作群体:
A.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西作家 B.柳青、王汶石陕西作家 C.李准、周立波、
二、赵树理和山西作家
1.共同性:P104-105
2.山西派及主要成员: 3.赵树理60年代前后创作的变化
三、“都市小说”与工业题材小说 1.“新感觉派”小说的当代境遇
2.50年代被批评的原因
A.价值观
B.“腐蚀性”特征
3.工业题材小说
A.被强调但佳作不多
解读《五月的矿山》(萧军)
B.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4.《三家巷》及其评价
1.1949年, 开始,一般称为
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 文学。 的
、曲
等等。
是十七年中一部描写知识分子在
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成长的优秀长篇小说。 14.地主冯兰池与冯贵堂两父子都是梁斌的小说 人物。 15. 1956年5月2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 “ ”的“双百方针”。 中的
1.新中国;当代 2.赵树理;柳青 3.《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 红日》;《苦菜花》 《 红旗谱》;《 三家巷 》;《红日》 4.《武训传》;俞平伯;胡风 5.《红旗谱》 6.第一次文代会 7.《保卫延安》 8.李准 9.茹志娟 10.赵树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11.《红日》、《红旗谱》、《红岩》、《创业史》 12.《 红旗谱》;《林海雪原》;吴强;《保卫延安》 13.《青春之歌》 14.《红旗谱》 15.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 的概念。
9.女作家
的作品善于以小寓大,从细
节上深入开掘,《百合花》正是突现这种风格的 代表作。 10. 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 的
长篇小说。
11.十七年期间曾产生了许多文学经典,如著名的
“三红一创”,它们分别指 。
12.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 波的 13.杨沫的 、 的《红日》、杜鹏程的
三、赵树理的“评价史”
1.40年代周扬评价及“赵树理方向” 2.50年代的犹豫、60年代的翻案、文革批判、90年代现 代性批判
四、柳青的《创业史》 1.《创业史》的成就
2.60年代关于《创业史》的评价 关于《创业史》的论证
第八章 对历史的叙述 一、革命历史小说 A.概念: B.作品: 2.革命历史小说写作的目的:P117 二、“史诗性”的追求 1.“史诗性”特征 2.《保卫延安》(杜鹏程) 缺点: 3.《红日》(吴强) 较比《保卫延安》,《红日》的进步性表现:p120 4.《红旗谱》(梁斌)、《三家巷》(欧阳山)等 A.“忆苦思甜”的原型 B.《红旗谱》中朱老忠的“成长” C.民间叙事
Eg:知识分子、工农兵 3.1949.8.1,上海《文汇报》开展了“可不可以写小 资产阶级”的争论 Eg:胡风、茹志娟、周扬
4.题材等级划分: A.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 带有群体性特征 B.不同题材是具有不同等级的 强调政治生活性质,因此“农村题材”≠“乡土小 说”
5.题材分类、分级的影响:P92
三、当代的小说样式
现的罗广斌、杨益言
4.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
主要有关于电影
的批判,对
的批判,对
文艺思想的批判。
《红楼梦》研究
5.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 6.
中的主要人物。
是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
7.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 说是( )。 发表的《不能走那条
8.1953年,青年作家
50——70年代小说创作
主讲人:李艳葳
第六章 小说的体裁和形态 一、“现代”小说家的当代境遇
1.疏离:茅盾、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废名
2.转向:巴金、艾芜、沙汀 3.受挫:丁玲、萧军、路翎 4.新生:周立波、欧阳山、周而复、赵树理、柳 青、吴强
二、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1.“题材”的概念:
2.左翼作家眼中的“题材”=文学的“性质”
1.体裁:短篇、长篇创作突出,中篇成绩有限
A.“短篇小说家”是50、60年代独有概念 代表作家:赵树理、李准、马烽、王汶石、峻青、
王愿坚、茹志娟、林斤澜、陆文夫、唐克新
B.50年代末60年代初长篇比较繁盛
四、类型单一化趋势 A.创作内容 B.人物处理 C.风格(心理描写)
第七章 农村题材小说
一、农村小说的当代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