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质量_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_潘镇
制度因素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
1 . 在 文化 贸 易影 响 因素 的研 究 方 面 , 主要 是 从 国 家间 的 文化 相 似 角度 来设 置 变 量进 行 分 析 。Ma r v a s t i 和
C a n t e b e r y ( 2 0 0 5 ) 实证分析 了美 国电影 出口的决定因素 , 结果发现语 言、 教育和宗教对 出口有正 的影响。G a b r i e l J . F e l b e r m a y 和F a r i d T 0 u b a 1 ( 2 o o 9 ) 提 出, 文化的相似性是双边文化贸易的决定性 因素 。他们利用一个流行于欧 洲电视网的歌曲比赛 中不同国籍歌手的观众投票来衡量两个 国家的文化相似性 ,结论表明文化的相似性对两 国的贸易量影响十分显著 。T h i e r r y M a y e r 等( 2 o l o ) 提出文化流动对文化产品贸易有正的显著 的影响, 他们 同时 验证 了经济规模 、 地理距离、 国家邻接 、 共同语言 、 殖民关系 、 优惠贸易协定等因素对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 2 . 制 度 因素 在 贸 易流量 实证 研 究 中的应 用。 潘镇 ( 2 0 0 6 ) 证 明 了制 度对 于 双边 贸易 的 内生性 。良好 的制 度 环 境促进了一个 国家生产性活动 , 减少了资源配置的扭 曲和非生产性的耗费 , 降低了与他国之间的交易成本 。同
制度 因素对 中国文化产 品 出 口的影 响
曹 麦, 苗莉青
( 对 外经济贸 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北京 1 0 0 0 9 6 )
【 摘 要 】 文章实证研 究 了中国的制度 因素对 中国文化产 品出 口的影响。 结果表 明, 制 度质量对文化产品 出口均 有显著 的影响 , 其 中, 产权保 护 自由度对 出口有负 的影 响, 而贸易 自由度 、 货 币 自由度 、 政府廉 洁 自由度对 出 口均 有正的
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制度距离与制度创新
对 接 的正 式 制 度 因 素 , 地 方 财 政 分 权 、 权 多元 从 产 化 、 府 效 率 、 技 创 新 等 制 度 方 面 , 析 东 中部 政 科 分
的制 度 距 离 及 其 对 东 中 部产 业 转 移 的 影 响 ,并 就 中部 承 接 东 部 产 业 转 移 的制 度 创 新 与政 策 改 进 提
分 工 和 产 业 转 移 的重 要 推 动力 ,但 是 一 些 非 经 济
因素 比如地方政 治生态 、 社会 变革 、 化传统 、 文 技
术 创 新 、 区域 制 度 变 迁 等 制 约 了 这 些 比较 优 势 在 产 业转 移 中的作 用 , 响 了东 中部产 业 转 移 的过 程 影
一
、
引 言
文化 、 产业集 聚等角度对东 中部产业对接进行综合
分 析 ; 国平 在技 术进 步 、 李 自然 资 源 、 生态 环 境 、 文
近些 年 来 , 国 际产业 转 移 和 国 内经 济 转 型 的 受 影响 , 东部 沿海 地 区劳动 密 集 型产 业 和 资 源 密集 型
产 业 的 比较 优 势 在 不 断 弱化 或 消失 , 在 进 行 “ 正 腾
0 O月 期 第 2 1 第 1 2 0年 1 0 4卷
经 济与管理
Ec o y a u on m rtM an e e ag m nt
Dc. 201 £. 0 Vo. 4 Ⅳ0 1 12 .O
o观 察 与思 考
中部地 区承 接沿海产业 转移中 的制 度距 离与制度创新
周 五 七 ,
化传统等 因素组成 的多维空间复杂系统 的基础上
构 建 了广 义 梯 度 转 移 理论 翻 潘 镇 就 制 度 距 离 对 外 ; 商 在华 直 接 投 资 的影 响进 行 了实 证 研究 [ 6 1 述 文 。上 献 主要 从 自然资 源 、 理 区位 、 业 集 聚 、 商 直 接 地 产 外
制度质量对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制度质量对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影响效应分析作者:李珍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06期摘要: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各个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服务业产出越高,从而增加国家对外服务贸易输出。
然而,达到一定水平的一国制度质量会对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产生重要的负向影响。
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完善我国相应制度,也需要综合考虑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承受能力,寻求合理的服务贸易开放度。
关键词:服务贸易制度质量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一方面,较高的制度质量能够提供一套明确的价格信号和社会反映机制,从而减少资源配置的扭曲和非生产性耗费,降低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服务贸易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制度上的差异又会造成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认同感缺乏和摩擦性上升,从而降低交易行为的可能性与频度,阻碍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发展。
因此,服务贸易的发展往往需要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持。
然而,张斌涛、杨凤鸣(2015)实证发现出口贸易量、对外直接投资等的提高,会使较高的制度质量抑制服务业开放水平。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1.模型构建为了检验制度质量对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面板模型: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时期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常数项,为随机扰动项,解释变量为表示国的制度质量,以经济自由度指数(free)作为其代理变量。
该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取值越高说明该国的制度环境越好。
为国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供需能力;为国时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个国家人民的消费水平,反映了国家人均购买力;表示国时期的人口数量。
是控制变量,在服务贸易生产要素方面,选取人均陆地面积(land),主要反映一国的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在相关产业条件方面,选取研发支出(rd)、对货物与服务贸易征收的税收(taxes)和服务行业的增加值(va)指标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控制时间固定效应。
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出口的影响
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出口的影响作者:曹麦苗莉青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本文实证研究了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出口的影响。
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的出口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文化距离越大,越利于中国的文化服务出口。
而制度距离对中国文化服务出口有正向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文化距离制度距离文化服务出口影响文献回顾对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间的文化相似角度来设置变量进行分析。
Marvasti and Cantebery(2005)实证分析了美国电影出口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语言、教育和宗教对出口有正的影响。
Gabriel J. Felbermay & Farid Toubal(2009)利用一个流行于欧洲电视网的歌曲比赛得分数据,对两个国家的文化相似性进行衡量,结论表明文化的相似性对两国的贸易量影响十分显著。
Thierry Mayer等(2010)提出文化流动对文化贸易有正的显著的影响,他们同时验证了殖民关系、优惠贸易协定等因素对双边文化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在贸易流量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Liners(2006)指出,在不考虑制度因素的情况下,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
但当制度距离一定时,文化距离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
Liners认为,由于两国间制度上存在差异,与在国外直接投资生产销售相比,企业更愿意以出口的方式服务国外市场。
潘镇(2006)实证检验了制度因素对双边货物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不良的制度因素会阻碍双边贸易的发展。
曲如晓、韩丽丽(2010)的实证结果为国家间的文化距离越大,越不利于开展文化产品贸易。
在近几年的实证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影响因素上,较少涉及文化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中国文化服务出口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文化距离、制度距离的影响程度。
文化服务范围的界定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化服务分类有两类:一类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对文化服务的界定,多用于各国间的贸易协定谈判;另一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国际收支手册(BOP)对文化服务的界定,主要用于各国政府制定统计资料。
双体系建设相关概念
双体系建设相关概念双体系建设是一种国际贸易组织协调推进的方式,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体制内同时建立两种不同的贸易框架:一个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参与,另一个是对双边或区域贸易体制的参与。
该概念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秩序调整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下是双体系建设相关的概念解释。
一、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指的是有关国家在WTO框架下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机制,是全球最重要、最基本的贸易规则体系。
多边贸易体制的特点是所有成员平等参与,各国必须依据自由贸易原则自由买卖商品、劳务和其他服务,没有定向的优惠待遇,遵守单一的付费、非歧视和公平贸易规则。
二、双边贸易体制双边贸易体制是指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体制,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协议、自由贸易协定等。
这种贸易模式由于只有两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所以协议内容更易达成,但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性和贸易壁垒,不便于多国参与和全球经济合作。
三、区域贸易体制区域贸易体制是在某个大洲或某个区域内进行贸易的体制。
这种贸易方式是为实现经济紧密联系、协同发展而建立的,通常采用精细化、有针对性的贸易政策。
如欧洲联盟、东盟自由贸易区、南亚自由贸易区等。
四、多边+双边互补模式多边+双边互补模式是双边贸易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有机衔接的一种新贸易模式。
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多边贸易体制的优势、减轻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缺陷、充分发挥双边贸易体制的作用,实现增强和完善国际贸易体系的目的。
这种模式允许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上与单独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双边贸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促进双方经贸往来。
五、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建立一个内部贸易壁垒相对低、共同监管、以及经济金融政策一致的经济共同体。
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区域内的关税、货币、投资等方面进行协调整合,以达到促进经济一体化、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制度风险等目的。
当前,区域一体化成为了全球最为活跃的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跨国经营情境下制度距离与组织学习导向的交互作用
认 知 距 离都 将 对 企 业 海 外 员 工 的行 为 和 绩效 产 生 影响 ,制 度距 离越 大 ,绩 效 越 可 能 受 到 负 面影 响 。 组 织 学 习 则 是 削 弱 这 种 负 面 影 响 的 有 力 工 具 , 即 呈
现 与 制 度 距 离的 交 互 作 用 。 从 跨 层 次
值观体 系和行 为规范与 中国距离 较大 时 ,
都备 受关注 ,也 取得 了大量研究成果 。但
相关研究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 ,从 大 量 的研 究结 果可 以发现 ,关于文化 差异对 于 国外直 接投 资和跨 国公司绩效 的影 响的
制 度 距 离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 弈规则 ,是限制人
的构念 ,用以研 究国家层 面文化差异以外 的其他 差异 对于 组织 行为的影响 ,将具有
重 要意 义。对置身于 跨国经营情境 下的企
业 组织 而言 ,制度距 离将会 对组织的各层
次 产生影响。
制 度 距 离 与 海 外 员 工绩 效
( 一) 规 则 维度 与 海 外 员工 绩 效
6 1 1 1 3 0 2 、 中国建设银行 总行
一
我国与东道国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
规的 巨大差异 ,在试图跨越这种差异 的过 程 中。 如果不充分 了解和学 习这种 差异 , 将 无法有效激励东道国 当地员工 ,抑或无条 件满足 当地员工 ,却使得外派员工尤其是 外派的管理者无所适从 。
( 二 )规 范 维 度 与 海 外 员 工绩 效 规 范 维 度 是 指 与 我 国 企 业 海 外 子 公 司
▲
北京
1 0 0 0 3 3)
规 则维 度包含 了与我 国企 业海外子公 司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 等制度建设的情 况 。主要决定了在该 制度环境 下什么能做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着不同的影响。
文化距离主要指的是国家之
间在文化、价值观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程度,而制度距离则是指国家之间在法律、政治和
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
求和品味会存在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习惯、服装风格和审美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调整产品定位和设计,以符合当地消费者
的需求和口味。
同样,中国企业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和交往方式,以便在与外
国合作伙伴的商务活动中能更加顺畅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经济体制存在差异,
这会影响到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
关税和贸易壁垒是制度距离的一个主要方面。
不
同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税率和限制条款也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市场
准入。
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的规定也是制度距离的重要内容。
一些国家对知识产权的
保护力度较弱,这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创新成果被盗用或侵权。
不同国家的准入
限制和监管要求也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和合规性。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国
家的文化特点和制度要求,调整产品定位和设计,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合规性,以增加出
口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也应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制度合作,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
发展和合作。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文化距离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文化、价值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制度距离则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的差异。
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影响。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商务礼仪差异以及消费习惯不同等问题。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竞争,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这在商务谈判中可能会产生理解和合作上的障碍。
制度距离也影响着中国进出口贸易。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的差异,会导致贸易政策、关税制度、法律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从而给贸易活动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审查严格,对市场准入进行限制;而中国则实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鼓励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贸易决策。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并不是一定会阻碍贸易发展的因素,它们也可以被视为贸易的机遇。
当企业能够充分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和制度的特点时,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开拓新的市场和寻找新的商机。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友好的贸易政策和法律环境,吸引外国投资和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贸易的发展。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商务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互信,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贸易障碍。
加强贸易政策和法律环境的改革。
优化贸易政策、简化关税制度、完善法律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贸易环境,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和发展。
加强国际贸易规则和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和区域贸易协议的谈判,推动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体系,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机遇。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改善贸易政策和法律环境,以及加强国际贸易规则和合作,可以克服这些距离带来的贸易障碍,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由于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可能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这些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的影响文化距离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
它包括语言、宗教、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流和合作。
当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导致商业交流不顺畅,从而影响到贸易的发展。
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商业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商业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信任,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商业文化更加注重条款和合同。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商业实践中的摩擦,从而阻碍贸易的发展。
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如果文化差异造成了误解或互相不理解,可能会影响到两个国家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最终影响到贸易的发展。
制度距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法律、税收、规定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到贸易的发展。
例如,某些国家可能会实施进口保护政策,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
这些政策可能降低了中国商品在该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中国对该国的出口。
此外,某些国家可能会实施技术转移保护政策,限制或禁止中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
这也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在该国的贸易业务。
另外,不同国家的法律和贸易规定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进行贸易业务时,必须遵守对方国家的规定和法律。
如果这些规定和法律与中国的要求存在冲突,可能会导致贸易业务的难以进行。
解决方案为了克服文化和制度距离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跨文化交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商业习惯。
2.积极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3.采取适当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略,了解对方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以提高贸易的成功率。
4.加强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建立互信和友谊,推动双方关系的稳步发展。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受到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的影响。
文化距离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制度距离则指的是各国间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
这两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产品非常感兴趣,如传统艺术品、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等,这为中国的文化进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文化距离也使中国能够更好地满足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特殊需求。
在食品领域,中国的茶叶、粮食、水果等特色产品因其独特的口味和健康保健效果而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喜爱。
中国的餐饮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越来越多的中国菜馆在世界各地开设,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机会。
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外贸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国内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为进口产品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与此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使得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受到更好的保护与推广。
制度距离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实施限制,限制了中国商品的市场准入。
由于中国与一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较为紧张,进出口贸易可能会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干扰,导致贸易冲突和摩擦加剧。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
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推动自己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还应积极应对制度距离带来的挑战,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与沟通,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自身的贸易权益。
国际贸易管理制度
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促进贸易的公平、透明和有序,国际上建立了一套贸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和自由贸易协定三个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管理制度。
一、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规则是各国在贸易活动中遵循的一套准则和规范。
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规则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WTO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确保贸易顺利进行,并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执行和遵守。
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关贸总协定》(GATT)是制定贸易规则的核心文件,其中包括最惠国待遇、非歧视性原则、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规定。
此外,一些国际贸易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联盟条约》(EU Treaty),也对国际贸易规则进行了规定和约束。
二、争端解决机制由于国际贸易涉及多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难免会出现争端。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贸易管理制度设立了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以确保贸易纠纷能够得到公正和公平的处理。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DSB)是负责处理争端的核心机构。
当一个成员国认为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违反了相关规定时,可以向DSB提起争端解决程序。
DSB将组成专家组进行调查,并根据专家组的调查结果作出裁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也在贸易争端解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促进自由贸易而签署的协议。
自由贸易协定的目的是减少贸易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关贸总协定》下的区域贸易协定。
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国家为促进北美地区贸易而签署的协议。
此外,欧洲联盟也是一种自由贸易区形式,其成员国在欧洲内部实现了零关税和自由贸易。
总结国际贸易管理制度为全球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都为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坚持与改革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使命
坚持与改革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使命作者:裴长洪倪江飞来源:《改革》2020年第11期摘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石,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其历史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仍是全球治理必需的公共品,而民主化是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
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从多边贸易规则的学习者成长为建设者,进而使中国的方案和聲音引领了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民主化改革的潮流。
区域贸易自由化安排在促进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完善的同时,成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补充,应当鼓励区域贸易安排朝着内外开放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全球多边贸易体制;WTO改革;数字贸易;区域贸易安排中图分类号:F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11-0005-18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建构完成,在其制度规则精神指引和参照下,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蓬勃发展,共同形成了当今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导、双边和区域安排为补充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与世界各成员一起,共同把世界贸易、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向了21世纪头十几年的鼎盛阶段。
但是近年来,美国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阻扰WTO的正常运行,并不断从世界各多边组织“退群”。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贸易治理面临严峻挑战。
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贸易治理向何处去、WTO如何改革,是中国在加入WTO 20年之际,需要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坚持与改革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必然性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纷纷打开国门,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显著提升了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然而,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地位与其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拥有的话语权不匹配。
贸易争端解决促进公平竞争的机制
贸易争端解决促进公平竞争的机制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贸易争端的出现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际社会逐渐建立了一系列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
本文将从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分别讨论这些解决机制,以及其对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
一、多边机制多边机制是指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并得到广泛参与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作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WTO具有以下特点:1. 争端解决机构:WTO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负责处理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争端解决机构由争端解决理事会和争端解决专家组成,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则,对争端进行调查和裁决。
2. 公平公正:WTO为所有成员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来处理贸易争端。
所有成员国都有权在争端解决机制中提起诉讼,并享受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3. 专业与透明: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来自各成员国,具有高度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争端解决程序透明公开,裁决结果及时公布,确保各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多边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法治环境,对促进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双边机制双边机制是指两个国家直接通过谈判、妥协、和解等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
双边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贸易协定:各国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通常会规定解决争端的程序和机构。
在自由贸易协定中解决争端能够更加及时和灵活,为成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2. 双边磋商:当贸易争端出现时,各国通常会通过双边磋商的方式解决。
通过磋商,各方可以更加直接地交换意见和利益,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
双边机制的优势在于灵活性高,能够更好地满足各成员的需求和利益,但也存在效率低下、协商难度大等问题。
三、区域机制区域机制是指在地区范围内建立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
区域机制特点如下:1. 区域贸易协定:各地区经济组织通常会协商和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并设立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
例如欧盟、东盟等地区经济组织都设有专门的争端解决机构,用于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日益增加。
在进行贸易活动时,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两个重要因素。
文化距离主要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文化、价值观、语言、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制度距离则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制度、法律、政策、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两个方面探讨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首先,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贸易双方的沟通、理解和合作。
如果两国文化相似,语言相通,价值观相近,那么贸易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会更加顺利。
相反,如果两国文化差异较大,语言不通,价值观相冲突,那么贸易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就会受到阻碍。
比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价值观、文化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误解、隔阂和信任缺失,从而影响双方的贸易活动。
其次,制度距离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差异会对贸易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制度包括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经济体制等方面,这些都会对贸易活动的成本、时间和便利程度产生影响。
比如,不同的国家可能对外国产品征收不同的关税、壁垒或限制,这会导致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不同。
同时,不同的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执行等方面的制度差异也会影响贸易双方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然而,尽管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合作的深入,这些影响也在不断减弱。
一方面,随着社会交往和通信方式的发展,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流障碍逐渐减少。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工具进行在线交流,并且跨国贸易活动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加了解彼此。
另一方面,国际间的合作与协商也促进了国际制度的协调与融合,不同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逐渐减少,贸易壁垒也逐渐被拆除。
总的来说,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影响在逐渐减弱。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文化距离与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
文化距离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沟通困难和误解,从而影响谈判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也可能导致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差异,从而对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产生影响。
制度距离也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
制度距离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程度。
由于制度差异的存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可能面临一些障碍。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和法规可能存在差异,这对自由贸易和货物流通产生了一些限制。
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问题也可能成为贸易障碍。
制度差异也可以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一些机遇。
中国正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
与此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组织,秉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更加开放和稳定的环境。
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困难和需求差异,但也为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市场机会。
制度差异可能产生贸易限制和法律问题,但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
中国应积极应对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的挑战,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
贸易管理制度
贸易管理制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贸易交流与合作在各国之间日益频繁。
为了规范和管理贸易活动,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和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的贸易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贸易管理制度的概念、作用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贸易管理制度的概念贸易管理制度是指由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用于管理和监督贸易活动,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保护各方利益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贸易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
贸易管理制度包括了贸易规则、标准、程序和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贸易规则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各方应遵守的基本条款和条件,如自由贸易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等。
贸易标准是指对贸易商品及其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所制定的标准。
贸易程序是指贸易活动在具体操作中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和流程,包括报关、通关、货运等环节。
贸易政策是指国家或组织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税政策、贸易配额和补贴政策等。
二、贸易管理制度的作用1. 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贸易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贸易规则和标准,降低贸易障碍,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了一个多边的贸易规则框架,对会员国之间的贸易进行规范和监督,促进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2. 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贸易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贸易规则和政策,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例如,一些国家设立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制度,防止不正当贸易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
同时,贸易管理制度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贸易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和可预测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三、贸易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1. 中国贸易制度中国贸易管理制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NDRC)、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
该制度包括了关税政策、进出口配额、贸易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制度距离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的影响
制度距离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的影响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力。
然而,制度距离可能对中国的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度距离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和制度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制度距离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制度距离可能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标准有可能不一致,这可能增加了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从而降低了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的效率。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纸和纸板产品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可能高于中国的标准,这就需要中国企业进行额外的调整和投入,以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这可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和贸易效率。
其次,制度距离可能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潜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度距离可能会导致市场准入障碍和商业风险的增加,从而限制了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的潜力。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对中国纸和纸板产品实施高额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会使中国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面临更高的成本和风险,限制其在这些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潜力。
为了克服制度距离对中国纸和纸板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中国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制度和标准。
这可以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和签署来实现,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此外,中国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合作,以应对贸易摩擦和纠纷。
其次,中国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符合标准的能力。
中国企业可以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学习其管理和技术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此外,中国企业还可以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获得相关的认证和标准,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和符合性。
最后,中国企业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开拓能力,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商业环境。
16550 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比较优势与制度环境的协调
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比较优势与制度环境的协调1. 介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国际贸易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在比较优势与制度环境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以确保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优势。
2. 比较优势的影响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中国拥有广泛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这使得中国在出口成品和部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最近几十年中,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其出口规模和范围,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然而,比较优势有时候也会成为负面因素。
过于依赖出口,可能会让发展的动力开始逐渐削弱。
而进口方面的限制也可能造成贸易盈余不平衡,最终导致长期经济发展的问题。
3. 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环境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政策环境对外贸的经营和政策宣传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的背景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可能会对其出口政策产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影响。
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中国必须不断调整其国际贸易政策,使其与国际贸易的制度和规则相协调。
例如,加入进口国的监管机构,就意味着中国必须需要遵守更严格的进口要求和标准。
4. 中国的出口政策为了使其出口更加稳定,中国已经开始调整其出口政策。
它已经推出了国家品牌计划,集中精力培育重点行业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此外,中国还出台了税收政策和关税优惠等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
这一出口政策的调整,旨在对国际贸易的制度和规则进行更合理和更具可持续性的平衡。
5. 中国的进口政策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政策也正在发生改变。
政府正在实施更多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承认外国投资对本国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6. 总结和展望结束句-唯一-1020-ch 此文中,我们探讨了比较优势和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
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时,中国必须调整其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此外,中国也在实现在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同时保障本国利益。
贸易管理制度
贸易管理制度贸易管理制度是指一国对国际贸易进行管理和监管的制度体系。
贸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国家利益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贸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原则以及相关的措施。
首先,贸易管理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透明、公正、稳定的贸易规则和制度,可以提高贸易预测性和可预期性,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贸易管理制度还可以加强贸易便利化,简化贸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这些举措可以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贸易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其中涉及到的利益是多方面的。
通过建立贸易管理制度,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例如,可以对进口商品进行合理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以防止低质量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此外,贸易管理制度还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贸易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公正和平等原则。
贸易管理制度应确保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享有平等的待遇,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竞争。
同时,应推动建立公正的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争端以维护双边和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透明原则。
贸易管理制度应确保规则和程序的透明和可预测性。
国家应向国际社会公开其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咨询。
此外,相关的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应在实施前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各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参与和共识。
第三,互利和共赢原则。
贸易管理制度应以互利和共赢为出发点,在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同时,寻求各方的共同利益。
贸易管理制度应鼓励各国加强经济交流和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全球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为了建立和健全贸易管理制度,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贸易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明确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方法和程序。
制度差异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针对制度差异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从进出口层面进一步了解不同制 度影响下我国与亚欧各国贸易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融合各项制度因素,使其达到贸易的最优化状态。
收稿日期:2020-07-26 基金项目:甘肃政法大学校级重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研究”(GZF2019XZDLW16) 作者简介:牛君(1971—),男,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卢宇泽(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区域经济及可持续发展。
影响贸易量的制度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数文献都是从制度的总体方面进行分析,而从分项制度视 角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制度总体方面,Beugelsdijk 等[7]以 102 个国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 果发现制度差异与对外贸易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并且以递减形式减少贸易量;Linders 等[8]从制度质 量和制度差异两方面来考察制度对对外贸易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国与出口国的制度质量均对贸 易量有正向影响,而制度差异对贸易量有负向影响;潘向东等[9]通过采用假设因素检验模型对 2002 年 133 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双边贸易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双边贸易影响最大的制度因素不 是经济制度,而是交易国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和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潘镇[10]建立了一个包含制 度变量的扩展引力模型,通过 1995 年—1999 年 153 个国家的贸易数据分析制度对贸易的影响,同样验 证了制度质量对贸易的积极效应和制度差异对贸易的消极影响;朱江丽[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双边贸 易中样本国政治制度对文化产品的贸易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分项制度方面,阚大学等[12]利用贸易 引力模型分析 1996 年—2008 年中国与贸易流量较大的 28 个国家的制度差异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研究认为短期内缩小话语权与问责和监管质量的差异,长期保持经济环境稳定、政府效能提高、腐败 控制均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i Y
1- σ
tij
( 8)
从均衡贸易量式( 7) 可以得到: "xij =( 1- σ) yi yj (
tij
-σ
) <0
( 9)
"tij
Y Pi Pj
从式( 9) 不难发现, xij 是 tij 的单调减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tij 越大, xij 越小。在成本因
子为 0 时, 即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 贸易量最大。而随着成本因子 tij 的增加, 交易国 i 出口到 j 国的
! j 国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pij xij =yj
( 2)
i
其中 yj 为 j 国的国民收入。
显然,
一阶最优化条件为: xij =(
βi pi tij Pj
( 1- σ)
) yj
( 3)
[收稿日期] 2006- 06- 12 [作者简介] 潘镇( 1971—) , 男, 江苏镇江人,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博士。
47
正式交易。IM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市场规范程度高;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市场不规范、黑色交易严 重。IM- D 的数值为双边贸易国 IM 分值差异的绝对数。
除了制度变量之外, 结合先前的研究成果, 本文还设立了用来反映贸易国或地区的边界、文化、 政治、经济关系的虚拟变量, 包括: 边界( BORDER) , 如果两国或地区之间存着共同的边界, 该变量 为 1, 否则为 0; 语言( LANGUAGE) , 如果两国或地区的官方语言相同, 该变量为 1, 否则为 0; 殖民关 系 ( COLONY) , 如果两国或地区曾存在宗主和殖 民 关 系 , 该 变 量 为 1, 否 则 为 0; 货 币 区 关 系 ( CURRENCY) , 如果两国或地区货币相同, 该变量为 1, 否则为 0; 区域贸易组织关系( RTA) , 如果两 国或地区为同一区域经济贸易体成员, 该变量为 1, 否则为 0。
的贸易就会变得不安全和不确定, 容易发生贸易摩擦和纠纷( Wei, 2000) 。不良制度增加了交易的难 度, 阻碍了交易行为的发生, 因此是隐形贸易成本的一个来源。
贸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和差异是双边贸易的另外一个阻力因素。类似于文化差异, 制度上的差
异同样造成了国与国之间的陌生和缺乏认同, 使得国外交易者必须花费与熟悉当地市场、搜寻当地
2006 年 7 月 第 7 期 ( 总 220 期)
【国民经济运行】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July, 2006 No.7
制度质量、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
潘镇
(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 本文分析制度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将不良制度和制度距离作为隐形贸易 成本的两个来源,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引力模型。以 153 个国家和地区为 样本的经验研究表明, 制度质量越差, 双边贸易越不活跃; 制度距离对于双边贸易起阻碍 作用。在制度质量变量中, 影响强度较大的是市场规范程度、私有财产保护程度和货币政 策; 在制度距离变量中, 工资控制程度距离、货币政策距离和贸易政策距离的影响强度较 大。上述发现对于我国今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表明制度质量越差) , dij 表示 i 国和 j 国的地理距离, insdij 表示 i 国和 j 国的制度距离( 假定 insdij 越
大, 制度距离越大) 。这样得到了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
lnxij =k+lnyi yj +( 1- σ) γ1 bij +( 1- σ) γ2 insj +( 1- σ) γ3 insdij +( 1- σ) ρlndij - ( 1- σ) lnPi - ( 1- σ) γlnPj ( 11) 根据以上的分析, 本文提出两个待检验的假设: 制度质量越差, 其他国家与其的双边贸易量越
一、理论模型与假设
考虑一个简单的双边贸易模型。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差异化的, 每个国家只专业化生产一种产 品, 且供给量是固定的。两个交易国 i 和 j, 它们与所有的国家都进行国际贸易。pi 代表 i 国商品的供 给价格, 即两国之间进行交易的净成本。pij 是 i 国商品提供给 j 国消费者的价格, 由于存在着交易成 本, 该价格不同于本国的国内供给价格, 交易成本由出口商转嫁给进口商。tij 是 i 国和 j 国之间进行 交易的成本因子, 总有 pij=tijpi。
根据 Ghironi 和 Melitz( 2005) , 并加入制度成本因素, tij 的函数形式可以表示为:
γ1
γ2
γ3
t =e d bij +insj +insdij ρ
ij
i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0)
其中 bij 表示 i 国和 j 国的经济、政治、地缘、文化联系, insj 表示 j 国的制度质量( 假定 insj 越大,
产品数量逐渐减少。
作为经济增长基础的制度是内生的, 它取决于社会集体的选择, 因此, 各国之间的制度安排存
在着差异, 不同的制度安排将会导致不同的市场交易成本。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了一个国家生产性
活动, 减少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非生产性的耗费( 如寻租、黑市交易、腐败等) , 降低了他国与之进行
贸易的交易成本。而在一个制度不健全的国度, 制度无法引导人们从事价值创造的活动, 人们没有 足够的动力去参与交易行为。同时, 制度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与该国
[关键词] 制度; 制度距离;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480X( 2006) 07- 0045- 08
制度是否影响双边贸易? 如果存在着影响, 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什么, 影响程度又有多大? 这些 是本文试图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扩展的引力模型, 将由于不良制度和制度距离 而产生的制度成本作为隐形贸易成本纳入到模型中。采用 153 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 本文对制度因 素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性分析。
根据 Anderson( 1979) 和 Deardorff( 1998) , 假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同一齐次的 CES 效用函数:
! Uj =(
( σ- 1) /σ σ/( σ- 1)
βi xij
)
( 1)
i
其中, xij 为 j 国消费者消费 i 国商品的数量; σ是商品的替代弹性, σ>1; βi 是正的系数。
45
! 1- σ 1/( 1- σ)
Pj 为 j 国消费者消费价格指数, 可以表示为: Pj =[ βi ( pi tij ) ]
( 4)
i
! ! (1- σ)
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 yi = xij = ( βi tij pi /Pj ) yj
( 5)
j
j
其中, yi 为 i 国的国民收入。
1/( 1- σ)
小; 伙伴国之间的制度距离越大, 双边贸易量越小。
46
二、研究设计
1. 变量及其测量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 制度包括正式的约束和非正式的约束。正式的制度是指法律和规则, 非 正式的制度主要是指行为规范和惯例。非正式的制度根植于文化传统, 难以改变, 而正式的制度取 决于选择, 并可以通过强制性和诱变性的变革加以改变( 诺斯, 1994) 。因此, 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 正式制度上。本文将正式制度分为三类: 一是法律制度, 包括法律的规范程度、私有产权的保护程 度; 二是宏观经济制度, 包括贸易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管制政策、外资政策; 三是微观经济制度, 包 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工资控制程度、市场发育程度。 ( 1) 法律制度。包括: ①法律完善程度( RG) 及其距离( RG- D) 。在法律完善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 的管理方法简单, 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政策法规不妨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在法制不健全的国 家和地区, 政府不鼓励新企业的创立, 政府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和贿赂, 政策法规被任意地解释和 应用。RG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法律完善程度高;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法律完善程度低。RG- D 为双 边贸易国 RG 值差异的绝对数。②私有财产保护程度( PR) 及其距离( PR- D) 。在私有财产制度完善 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充分保护私有产权, 司法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合约的执行, 强制没收是不可能 发生的。在私有财产制度缺乏的国家和地区, 所有的财产被认为是国家的, 政府既不承认也不保护 私有财产。PR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私有财产保护程度高;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私有财产保护程度 低。PR- D 为双边贸易国 PR 值差异的绝对数。 ( 2) 宏观经济制度。包括: ①贸易政策( TP) 及其距离( TP- D) 。在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 关税 和非关税壁垒极低。在贸易保护色彩浓厚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 设置高非关税 壁垒。TP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贸易自由化程度高, 贸易保护程度低;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贸易保护 程度高, 自由化程度低。TP- D 为双边贸易国 TP 值差异的绝对数。②货币政策( MP) 及其距离( MP- D) 。一国的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在货币政策有效的国家和地区, 通货膨胀率极低。在货币 政策有效性差的国家, 物价飞涨, 货币经常性大幅贬值。MP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货币政策最有效;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货币政策无效。MP- D 为双边贸易国 MP 值差异的绝对数。③金融管制政策( BR) 及其距离( BR- D) 。在金融管制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基本上不涉足具体的管理, 对外国银行限 制极少, 银行可以自由地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在金融管制严厉的国家和地区, 金融体制混乱, 政府对 银行业实施严格的控制, 金融行业的腐败现象严重。BR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金融管制宽松; 最高 分为 5 分, 表示金融管制严厉。BR- D 为双边贸易国 BR 值差异的绝对数。④外资政策( FI) 及其距离 ( FI- D) 。在外资政策偏松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外资进入, 对 于外资进入的行业亦不作限制。而在对外资持严格限制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对于外资实行禁止进入 的政策, 阻止外资进入国内市场。FI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对外资的欢迎程度高; 最高分为 5 分表 示, 对外资持禁止性政策。FI- D 为双边贸易国 FI 分值差异的绝对数。 ( 3) 微观经济制度。包括: ①政府干预程度( GI) 及其距离( GI- D) 。在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国家和地 区, 政府持自由市场态度, 政府的消费比重低,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而在政府干 预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的消费比重高, 国有企业和产权的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很高。GI 的 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干预程度低;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干预程度高。GI- D 为双边贸易国 GI 值差异的 绝对数。②工资控制程度( WP) 及其距离( WP- D) 。在对工资进行严格控制的国家和地区, 工资与物 价水平完全由政府控制。而在控制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不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和物价完 全由市场决定。WP 的最低分为 1 分, 表示工资控制程度低; 最高分为 5 分, 表示工资控制程度高。 WP- D 为双边贸易国 WP 值差异的绝对数。③市场规范程度( IM) 及其距离( IM- D) 。在市场规范的国 家和地区, 基本不存在地下交易。而在市场不规范的国家和地区, 黑色交易猖獗, 其规模甚至超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