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配套学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A.重视农业的发展B.商业发达C.手工业发展D.商帮兴起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妇女半边天”的说法,南京云锦织造生成了“七上八下”的成语(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大理杂乱无章的丝线),材料中的行业最可能是( )A.种植业B.水利业C.交通业D.纺织业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如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
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B.城镇市场C.区域性市场D.全国性市场4.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A.顺治年间[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1、内容要点: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2、认知提示: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解读: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在农业生产爰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侏士妄发展与大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先看几个关键词,根据你自己预习的情况,说一说你的了解的大体内容。
然后导入新课。
2、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精品教育.doc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附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说出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识读《盛世滋生图》等,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3.通过小组讨论,概括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
4.通过探究学习认识人口增长的影响。
学习重点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难点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自主阅读教材第96-97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原因。
2.清朝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3.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主阅读教材第97-99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2.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三)人口的增长自主阅读教材第99-100页,概括下列问题:1.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清朝人口增长的概况。
3.清朝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合作探究: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课堂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你生活在清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①玉米②甘薯③双季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①丝织②棉织③印染④制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重视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重视农业生产D.推行垦荒政策4.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胡雪岩》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剧中主人公分别是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代表,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繁荣(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外贸业5.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二、材料解析题6.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快速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盛世滋生图》等内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提取反映盛世景象的相关信息。
师:盛世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清前期,经过了三位皇帝的共同努力。
(出示康熙、雍正、乾隆像)。
在他们的励精图治下,清朝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简称“康乾盛世”。
出示: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国18世纪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应归功于其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引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出示: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面对这种状况,你会如何做?学生: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师: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农业发展作为国之大计。
说到农业,中国历朝历代帝王都很重视农业发展,并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农业的重要性。
2、出示:“江山社稷”。
社稷坛图片。
教师:古代帝王长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哪位同学了解社稷二字的含义呢?总结: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帝王每年都会去社稷坛这类地方进行祭拜,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历史课。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包括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二是手工业的繁荣,特别是纺织业、瓷器业和盐业的发展;三是商业的活跃,包括长途贩运贸易、货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繁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领域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和评价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1.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2.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
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 (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 (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X|k |B | 1 . c|0 |m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 (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19.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教学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理解手工工场这一生产方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次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此期间,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提问:观察《清代开荒执照》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
师生归纳: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清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清前期恢复安定的社会秩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材料展示:材料一清朝耕地面积一览表。
材料二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进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97页,归纳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3.师生探究: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
高产作物的种植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高产作物的推广缓解缺粮问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事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耕织图》(局部)、《清代纺织图》和观看《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康乾盛世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和作用||。
难点:晋商徽商||。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视频||。
师:清朝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人口迅速增长是重要表现||。
中国人口曾经在北宋超过1亿||,之后到明朝晚期又达到1亿至2亿之间||。
明末清初||,中国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
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中国人口过去的波浪式增长型态||,呈现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明末清初的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大破坏||,人口锐减与经济凋敝||。
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顺治皇帝)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2、原因:(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教育资料】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习专用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知道人口增长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和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朝人口的增长问题的了解,认识人口的增长给整体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状况。
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清乾隆年间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图片、《姑苏繁华图》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自主探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导入二】清军入关后,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延续了20多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民无遗类,地尽抛荒”的残酷景象。
清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保证封建剥削的顺利进行,逐步调整了统治政策。
在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农业、手工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那么发展的具体情况怎样呢?●新课讲解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总结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分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0%以上。
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间,人口迅速增长到3.6亿。
材料二政府提倡各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种植方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高产作物甘薯的种植,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经济作物桑、茶、棉花、甘蔗、烟草,种植面积扩大了,当时已成为商品。
材料三乾隆年间,原来不种棉花的河北一些地区,栽培棉花的占十分之八九。
清朝前期,甘蔗种植遍及东南沿海各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以前,江南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湖广地区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了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去探究其中的缘由吧!【新课探究】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史料研读: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
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提示:特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史料研读: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
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
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局面。
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6)讲解商业发展的表现。
(7)介绍商业城镇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上找到“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分别对应的地点。
(8)读材料并思考:结合所学,指出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9)学习徽商和晋商以及各自的典型代表。
(10)知识拓展:了解“康熙时期国库充盈”。
反
思
(4)了解相关史事: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
4.学习第二部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学习手工业的发展。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
(2)展示图片,重点介绍丝织业。
(3)播放视频《苏州缂丝》,让学生感知中国手工业的极致作品。
(4)图片展示景德镇的四大瓷器。
(5)介绍清朝前期工厂手工业的发展。
(11)播放视频《康乾盛世》。
(12)总结得出“康乾盛世”: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5.学习第三部分:人口的增长
(1)从原因、表现和影响三方面去讲解人口的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
(2)外来粮食作物的引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玉米、甘薯等外来粮食作物的产量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劳动力转人手工业生产||。
(2)措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的发展(1)表现A.耕地: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情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B.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C.庄稼种植: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经济作物: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经济发展||。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经济保障||。
(3)农业保障||。政府鼓励发展农业||,高产作物得到推广、粮食产量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4)人口基数增加||。清朝是一个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楼国家||,因此团结了很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国的范畴||,使得人口第数增加||,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3、商业:清代商帮(如晋商、徽商)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清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通过查阅教材和讨论,总结该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准备进行分享。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
2.了解清朝人口发展的史实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弊端。
学习过程: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
(28分钟)1、认真朗读课本P96-100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思考题并做好标记。
(9分钟)2、完成自学思考题。
(8分钟)(1)找出清初重视农业生产的皇帝及农业发展发的具体措施。
(2)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3)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表现有哪些?(4)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什么弊端?3、检查自学效果,读背知识,班内反馈。
(9分钟)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0分钟)1.清朝前期经济能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
(5分钟)1.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人口的显著增长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2.如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3.清朝前期为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A.玉米、甘薯B.玉米、水稻C.小麦、水稻D.棉花、茶叶4.清朝前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工场的出现B.耕地面积的扩大C.回族的形成D.越南占城稻的传入5.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A.水陆交通发达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C.出现大型的商帮D.出现“交子”6.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7.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B.环境改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8.下面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现。
2.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教师小结: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未富先老”“温室效应”等问题。
从而让学生能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注意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能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案设计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理解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导入新课】【乔家大院】是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自主学习】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措施: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政策。
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大力兴修水利。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____________和城镇__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清朝前期,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中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2.商业: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市镇。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________、江南的________。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______________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2.表现:____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1)人地矛盾造成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2)庞大的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达标训练】1.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2.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鼓励垦荒 B.改良新品种C.人口的迅速增长 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3.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如: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清朝前期我国手工业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清朝前期出现的商帮对经济的影响。
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表演小品等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3.清朝前期经过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我国农业得到大发展,让学生了解在清朝前期我国引进了很多新作物,这为清朝经济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难点:1.如何理解江宁、佛山的手工业工场的性质。
2..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玉米和甘薯的原产地在哪里?它们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由于它们生产能力强,对土地条件要求低,产量大,成了荒年穷人度荒的“救命粮”。
学习了本课,你就会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学生读课文,完成学生用书自主学习。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学生思考:明末清初社会经济是什么情况?清初那些帝王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材料:正是因为清初统治者的重视,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才使清初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让学生朗读教材相关史事,了解我国在清朝前期推广了哪些农业新品种?起到了什么作用?(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
引导学生分析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接着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并思考:清朝农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集体探究。
教师归纳: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兴修水利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④增加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及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____________。
2.(1)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对、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
(4)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
和城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______。
5.(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
(2)一些农村地区地区发展为。
(3)在北京、江宁、、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____,比如:晋商和徽商。
6.由于人口密度加大,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
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吗?
三、练习巩固
1.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
力()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垦田
D.改进生产工具
2.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
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
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4.“走西口”所描绘的商帮在清朝与徽商齐名,它是()
A.浙商
B.闽商
C.冀商
D.晋商
5.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
A.康熙时
B.雍正时
C.乾隆时
D.咸丰时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成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1)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什么社会经济现象?
(2)这种现象首先在什么行业出现?
(3)清朝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哪些?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农业生产 2.(1)耕地面积(2)黄河(3)高产作物(4)经济作物 3.稳定和繁荣商
品经济 4.手工业工场 5.(1)商业网(2)工商业市镇(3)扬州工商业(4)商帮 6.
人地矛盾持续发展
二、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调整农业政策;清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人民群众的辛
勤劳动。
三、1.B 2.B 3.B 4.D 5.A
6.(1)商品经济的发展。
(2)纺织行业。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